CN219781570U - 雾化器、雾化主机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雾化主机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81570U
CN219781570U CN202321223646.7U CN202321223646U CN219781570U CN 219781570 U CN219781570 U CN 219781570U CN 202321223646 U CN202321223646 U CN 202321223646U CN 219781570 U CN219781570 U CN 2197815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nductive layer
atomizing
mounting bracke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236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236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815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815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815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器、雾化主机以及电子雾化装置,其中,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雾化主机,雾化器包括第一壳体、雾化芯和绝缘基板,绝缘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雾化芯设置,第二表面上设有相间隔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分别与雾化芯电连接;雾化主机包括第二壳体、电池模块、电极柱和电极安装支架,电极安装支架由导电材料制成,且与电池模块电连接,电极安装支架的一端与第二导电层电连接;电极柱设置于电极安装支架内且与电极安装支架相绝缘,电极柱的一端与第一导电层电接触,电极柱的另一端与电池模块电连接。上述方案有利于电子雾化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Description

雾化器、雾化主机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器、雾化主机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烟以及用于雾化保健药物、治疗药物等物质的电子设备可统称电子雾化装置,电子雾化装置一般包括用于产生气溶胶的雾化器以及用于为雾化器提供电能的雾化主机,其中,雾化器与雾化主机之间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对于雾化器与雾化主机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的电子雾化装置而言,雾化器通常包括第一外壳、安装于第一外壳的一端内的第一电极组件以及用于产生气溶胶的雾化芯,其中,雾化芯具有两个电极线脚且安装于第一外壳内,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一电极安装支架以及沿第一外壳的径向间隔布置于第一电极安装支架中的第一电极柱和第二电极柱,雾化芯的其中一个电极线脚电连接至第一电极柱、另一个电极线脚电连接至第二电极柱;
雾化主机通常包括第二外壳、安装于第二外壳内的电池模块以及安装于第二外壳的一端内的第二电极组件,其中,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第二电极安装支架以及沿第二外壳的径向间隔布置于第二电极安装支架中的第三电极柱和第四电极柱,第三电极柱、第四电极柱分别与电池模块电连接;
当雾化器与雾化主机组装成一体时,第一电极柱与第三电极柱电接触,第二电极柱与第四电极柱电接触,从而实现雾化芯与电池模块之间的电连接,使得雾化芯可从电池模块中获得用以进行雾化工作所需的电能。
然而,上述结构形式的电子雾化装置普遍存在以下不足:
在一些实际的使用场景中,为了提高携带电子雾化装置的便携度,通常需要通过缩小电子雾化装置的径向尺寸来进行小型化设计,以此来缩小电子雾化装置的体积,达到方便用户携带的效果,然而,对于上述结构形式的电子雾化装置,无论是雾化器部分还是雾化主机部分,由于作为正负极的两个电极柱均是沿相应的外壳的径向间隔布置的,因此相应的电极安装支架的径向尺寸需要达到有足够的径向空间用于容纳两个电极柱的程度,这也意味着相应的外壳的径向尺寸需要达到有足够的径向空间用于容纳相应的电极安装支架的程度,也即,无论是雾化器部分还是雾化主机部分,电极组件都比较占用外壳的径向空间,从而使得电子雾化装置的径向尺寸难以进一步缩小,不利于电子雾化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雾化器、雾化主机以及电子雾化装置,一方面通过减少雾化主机中的电极柱数量来缩小雾化主机的径向尺寸,另一方面通过将雾化器的正负极集成于绝缘基板上来缩小雾化器的径向尺寸,从而能够缩小电子雾化装置的径向尺寸,有利于电子雾化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雾化主机,其中,
所述雾化器包括:
第一壳体,具有用于连接所述雾化主机的第一连接端部;
雾化芯,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雾化芯具有第一电极线脚和第二电极线脚;以及
绝缘基板,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内,所述绝缘基板沿自身厚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雾化芯设置,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相间隔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一电极线脚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二电极线脚电连接;
所述雾化主机包括:
第二壳体,具有用于连接所述雾化器的第二连接端部,所述第二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可拆卸连接;
电池模块,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电极安装支架,由导电材料制成,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内并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极安装支架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以及
电极柱,设置于所述电极安装支架内且与所述电极安装支架相绝缘,所述电极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接触,所述电极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相间隔的第三导电层和第四导电层,所述第三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四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线脚与所述第三导电层电接触,所述第二电极线脚与所述第四导电层电接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基板沿其厚度方向设有相间隔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和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覆盖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三导电层相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接层,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覆盖有分别与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第四导电层相连接的第二导电连接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一绝缘套,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外壳以及底盖,所述第一绝缘套的一端紧密配合于所述外壳靠近所述电极安装支架的一端内,所述第一绝缘套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内具有容纳槽,所述底盖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套上且所述底盖的端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槽相对设置的贯穿孔,所述绝缘基板位于所述容纳槽内且夹设于所述底盖的端部与所述容纳槽的顶壁之间,所述雾化芯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极柱的一端伸入所述贯穿孔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接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盖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底盖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电极安装支架靠近所述绝缘基板的一端端面电接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安装支架靠近所述绝缘基板的一端端面伸入所述贯穿孔并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接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端部内具有可容纳所述第一连接端部的容置腔,所述第一连接端部插设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底盖由磁性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底盖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电极安装支架靠近所述绝缘基板的一端端面电接触,所述雾化主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永磁体,所述永磁体与所述底盖的端部相对设置,所述永磁体与所述底盖的端部之间相互接触或者存在间隙。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层以及所述电极安装支架靠近所述绝缘基板的一端端面均呈环形,所述永磁体呈环形且所述永磁体套设于所述电极安装支架靠近所述底盖的一端的外周侧壁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端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连接端部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部的横截面均呈圆环形,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同轴设置,所述电极柱与所述第二连接端部同轴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永磁体包括钕铁硼磁铁、钐钴磁铁、铝镍钴磁铁、铁铬钴磁铁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套的材料为塑料。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由硅胶或橡胶制成的垫片,所述垫片夹设于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容纳槽的顶壁之间,所述第一电极线脚的一端夹紧于所述垫片与所述第三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二电极线脚的一端夹紧于所述垫片与所述第四导电层之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雾化主机还包括第二绝缘套和弹性件,所述第二绝缘套固定于所述电极安装支架内且环绕所述电极柱设置,所述电极柱的一端穿出所述第二绝缘套靠近所述绝缘基板的一端端面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接触,所述电极柱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绝缘套远离所述绝缘基板的一端端面并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套内设有可容纳所述弹性件的腔体,所述弹性件以及部分所述电极柱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极柱的外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腔体的底壁相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上述任一实施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中的雾化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雾化主机,所述雾化主机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中的雾化主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对于雾化主机部分,由于雾化主机中的电极安装支架采用导电材料制成且与电池模块电连接,电极柱绝缘设置于电极安装支架内且与电池模块电连接,相当于电极安装支架作为雾化主机的其中一个电极,电极柱作为雾化主机的另一个电极,从而相比于传统采用并排设置的两个电极柱作为雾化主机的正负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主机减少了电极柱的使用数量,使得电极安装支架只需有足够的径向空间用于容纳一个电极柱即可,而无需具有用于容纳两个并排设置的电极柱的径向空间,从而有利于缩小电极安装支架的径向尺寸,使得雾化主机的第一壳体的径向尺寸能够得以缩小,进而使得电子雾化装置的径向尺寸能够得以缩小,有利于进行电子雾化装置的小型化设计;对于雾化器部分,由于绝缘基板的表面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雾化芯的第一电极线脚电连接至第一导电层,雾化芯的第二电极线脚电连接至第二导电层,相当于将雾化器的正负极集成于一块绝缘基板上,从而相比于传统采用并排设置的两个电极柱作为雾化器的正负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器减少了用于连接雾化芯的电极线脚的电极零件的使用数量,而且由于绝缘基板上的第一导电层对应雾化主机的电极柱设置,绝缘基板上的第二导电层对应雾化主机的电极安装架设置,因此绝缘基板的径向尺寸设计只需考虑雾化器与雾化主机组装成一体后,绝缘基板上的第一导电层能够与雾化主机的电极柱相对应,绝缘基板上的第二导电层能够与雾化主机的电极安装架相对应即可,也即,绝缘基板的径向尺寸可以做到与雾化主机的电极安装支架的径向尺寸相同的程度,从而使得雾化器的第二壳体的径向尺寸能够得以缩小,进而使得电子雾化装置的径向尺寸能够得以缩小,有利于进行电子雾化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由于雾化器和雾化主机均能够获得更小的径向尺寸,从而相比于传统的可拆卸式电子雾化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可具有更小的径向尺寸,更便于进行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子雾化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电子雾化装置沿剖切线A-A方向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绝缘基板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绝缘基板沿剖切线B-B方向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绝缘基板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雾化器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主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雾化主机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1、雾化器;11、第一壳体;111、第一连接端部;112、外壳;113、底盖;1131、贯穿孔;12、雾化芯;121、发热体;122、导液体;123、第一电极线脚;124、第二电极线脚;13、绝缘基板;131、第一表面;1311、第三导电层;1312、第四导电层;132、第二表面;1321、第一导电层;1322、第二导电层;133、第一通孔;1331、第一导电连接层;134、第二通孔;1341、第二导电连接层;14、第一绝缘套;141、容纳槽;15、垫片;
2、雾化主机;21、第二壳体;211、第二连接端部;212、容置腔;22、电池模块;23、电极安装支架;24、电极柱;25、永磁体;26、第二绝缘套;261、腔体;27、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1和雾化主机2,雾化器1包括第一壳体11、雾化芯12和绝缘基板13,雾化主机2包括第二壳体21、电池模块22、电极安装支架23和电极柱24,其中:
第一壳体11具有用于连接雾化主机2的第一连接端部111。
雾化芯12安装于第一壳体11内,雾化芯12具有第一电极线脚123和第二电极线脚124。具体地,雾化芯12还包括发热体121以及中空的导液体122,发热体121连接于导液体122的内壁,第一电极线脚123和第二电极线脚124均与发热体121电连接。
绝缘基板13安装于雾化器1的第一连接端部111内,在具体实施时,绝缘基板13可由塑料、玻璃、陶瓷等绝缘材料制成;如图5-7所示,绝缘基板13沿自身厚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31和第二表面132,第一表面131朝向雾化芯12设置,第二表面132上设有相间隔的第一导电层1321和第二导电层1322,第一导电层1321与第一电极线脚123电连接,第二导电层1322与第二电极线脚124电连接。
第二壳体21具有用于连接雾化器1的第二连接端部211,第二连接端部211与雾化器1的第一连接端部111可拆卸连接,在具体实施时,第二连接端部211与第一连接端部11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插接、磁吸连接等。
电池模块22安装于第二壳体21内。
电极安装支架23由导电材料(如银、铜、铝、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电极安装支架23安装于第二壳体21内并与电池模块22电连接,电极安装支架23的一端对应第二导电层1322设置且与第二导电层1322电连接。
电极柱24设置于电极安装支架23内且与电极安装支架23相绝缘,电极柱24的一端与第一导电层1321电接触,电极柱24的另一端与电池模块22电连接。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电极柱24可通过导线等方式电连接至电池模块22的正极,电极安装支架23可通过导线等方式电连接至电池模块22的负极,即电极柱24可作为雾化主机2的正极、电极安装支架24可作为雾化主机2的负极,相应地,此时第一导电层1321可视为雾化器1的正极、第二导电层1322可视为雾化器1的负极,为了方便描述与理解,后面的实施例均以此为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电极柱24与电极安装支架23相绝缘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例如可以在电极柱24与电极安装支架23之间的之间设置绝缘套,也可以在电极柱24与电极安装支架23之间的接触面设置绝缘层,其中绝缘层可以采用绝缘漆,或者通过在电极柱24和电极安装支架23中的至少一者的接触面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形成绝缘层。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雾化主机2部分,由于雾化主机2中的电极安装支架23采用导电材料制成且与电池模块22电连接,电极柱24绝缘设置于电极安装支架23内且与电池模块22电连接,相当于电极安装支架23作为雾化主机2的其中一个电极,电极柱24作为雾化主机2的另一个电极,从而相比于传统采用并排设置的两个电极柱24作为雾化主机2的正负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主机2减少了电极柱24的使用数量,使得电极安装支架23只需有足够的径向空间用于容纳一个电极柱24即可,而无需具有用于容纳两个并排设置的电极柱24的径向空间,从而有利于缩小电极安装支架23的径向尺寸,使得雾化主机2的第一壳体11的径向尺寸能够得以缩小,进而使得电子雾化装置的径向尺寸能够得以缩小,有利于进行电子雾化装置的小型化设计;对于雾化器1部分,由于绝缘基板13的表面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层1321和第二导电层1322,雾化芯12的第一电极线脚123电连接至第一导电层1321,雾化芯12的第二电极线脚124电连接至第二导电层1322,相当于将雾化器1的正负极集成于一块绝缘基板13上,从而相比于传统采用并排设置的两个电极柱24作为雾化器1的正负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1减少了用于连接雾化芯12的电极线脚的电极零件的使用数量,而且由于绝缘基板13上的第一导电层1321对应雾化主机2的电极柱24设置,绝缘基板13上的第二导电层1322对应雾化主机2的电极安装架设置,因此绝缘基板13的径向尺寸设计只需考虑雾化器1与雾化主机2组装成一体后,绝缘基板13上的第一导电层1321能够与雾化主机2的电极柱24相对应,绝缘基板13上的第二导电层1322能够与雾化主机2的电极安装架相对应即可,也即,绝缘基板13的径向尺寸可以做到与雾化主机2的电极安装支架23的径向尺寸相同的程度,从而使得雾化器1的第二壳体21的径向尺寸能够得以缩小,进而使得电子雾化装置的径向尺寸能够得以缩小,有利于进行电子雾化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由于雾化器1和雾化主机2均能够获得更小的径向尺寸,从而相比于传统的可拆卸式电子雾化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可具有更小的径向尺寸,更便于进行小型化设计(例如可便于将电子雾化装置中的雾化器1和雾化主机2均设计为细长的圆柱形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4-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绝缘基板13的第一表面131上设有相间隔的第三导电层1311和第四导电层1312,第三导电层1311与第一导电层1321电连接,第四导电层1312与第二导电层1322电连接,第一电极线脚123与第三导电层1311电接触,第二电极线脚124与第四导电层1312电接触,从而实现第一电极线脚123与第一导电层1321之间的电连接,以及第二电极线脚124与第二导电层1322之间的电连接。由于第一表面131相比于第二表面132更靠近雾化芯12,因此,在连接电极线脚时,无需将第一电极线脚123和第二电极线脚124拉到绝缘基板13的第二表面132再分别与第一导电层1321和第二导电层1322进行电连接,而是只需要将第一电极线脚123与设置于第一表面131上的第三导电层1311进行电连接,第二电极线脚124与设置于第一表面131上的第四导电层1312进行电连接,便可完成电极线脚的连接,如此不仅方便操作,还有利于减短第一电极线脚123和第二电极线脚124的使用长度,从而有利于节省材料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电层1321和第三导电层1311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二导电层1322与第四导电层1312之间的连接方式均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绝缘基板13沿其厚度方向设有相间隔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33和至少一个第二通孔134,第一通孔133的内壁覆盖有分别与第一导电层1321和第三导电层1311相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接层1331,第二通孔134的内壁覆盖有分别与第二导电层1322和第四导电层1312相连接的第二导电连接层1341,也即第一导电层1321、第一导电连接层1331和第三导电层1311依次连接,实现了第一导电层1321与第三导电层1311之间的电连接,第二导电层1322、第四导电层1312和第二导电连接层1341依次连接,实现了第二导电层1322与第四导电层1312之间的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绝缘基板13上设置通孔及在通孔内设置导电连接层在工艺上易于实现,因此,采用上述电连接的方式具有生产便利以及生产成本较低的优势。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各导电层和各导电连接层的材料可以选用金、银、铜、铝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而且各导电层和各导电连接层所选用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各导电层和各导电连接层均可通过涂覆、镀覆等方式形成于绝缘基板13上,只要能满足使用需求即可,本实施例对各导电层和各导电连接层形成于绝缘基板13上的方式、选用的材料以及是否选用相同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为了实现绝缘基板13的安装,雾化器1还包括第一绝缘套14,具体地,第一绝缘套14的材料可选用塑料。第一壳体11包括外壳112以及底盖113,第一绝缘套14的一端紧密配合于外壳112靠近电极安装支架23的一端内,第一绝缘套14远离外壳112的一端内具有容纳槽141,底盖113套设于第一绝缘套14上且底盖113的端部上开设有与容纳槽141相对设置的贯穿孔1131,雾化芯12安装于外壳112内,电极柱24的一端伸入贯穿孔1131并与第一导电层1321电接触,绝缘基板13位于容纳槽141内且夹设于底盖113的端部与容纳槽141的顶壁之间,如此,能够对绝缘基板13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使得绝缘基板13能够可靠地安装于第一壳体11的第一连接端部111内。此处可以理解的是,外壳112的靠近底盖113的一端以及底盖113可共同视为第一壳体11的第一连接端部111。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第一电极线脚123与第三导电层1311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二电极线脚124与第四导电层131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具体需要灵活选择,例如,可以将第一电极线脚123和第二电极线脚124分别焊接于第三导电层1311和第四导电层1312上;又例如,还可以采用夹持的方式使得第一电极线脚123和第二电极线脚124分别与第三导电层1311和第四导电层1312进行电接触,即将第一电极线脚123的一端和第二电极线脚124的一端分别对应第三导电层1311和第四导电层1312夹设于绝缘基板13和容纳槽141的顶壁之间即可,在具体操作中,只需将第一电极线脚123的一端折弯并置于第三导电层1311和容纳槽141的顶壁之间,将第二电极线脚124的一端折弯并置于第四导电层1312和容纳槽141的顶壁之间,再将安装于第一绝缘套14上,使得绝缘基板13夹紧于底盖113的端部与容纳槽141的顶壁之间,从而使得第一电极线脚123和第二电极线脚124夹紧于绝缘基板13和容纳槽141的顶壁之间并与相应的导电层紧密接触,相比于采用焊接的方式,采用此种夹持的方式来实现相应电极线脚与相应的导电层之间的电接触,有利于提高相应的电极线脚与相应的导电层之间的电连接的操作便利性。
进一步地,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考虑到当采用夹持的方式使得第一电极线脚123和第二电极线脚124分别与第三导电层1311和第四导电层1312电连接时,由于第一电极线脚123、第二电极线脚124、绝缘基板13和材质为塑料的第一绝缘套14均为硬质结构,因此,第一电极线脚123和第二电极线脚124难以确保被夹紧而可能会出现松动的现象,从而使得相应的电极线脚与相应的导电层之间可能会出现电接触不良的问题,基于此考虑,当采用夹持的方式使得第一电极线脚123和第二电极线脚124分别与第三导电层1311和第四导电层1312电连接时,如图4-7所示,雾化器1还包括由硅胶或橡胶制成的垫片15,垫片15夹设于绝缘基板13的第一表面131与容纳槽141的顶壁之间,第一电极线脚123的一端夹紧于垫片15与第三导电层1311之间,第二电极线脚124的一端夹紧于垫片15与第四导电层1312之间。由于由硅胶或橡胶制成的垫片15具有弹性,当第一电极线脚123的一端夹设于垫片15与第三导电层1311之间、及第二电极线脚124的一端夹设于垫片15与第四导电层1312之间时,第一电极线脚123和第二电极线脚124至少部分被压入垫片15内,垫片15发生形变并通过自身的回复力将第一电极线脚123和第二电极线脚124分别压紧于第三导电层1311和第四导电层1312上,同时对第一电极线脚123和第二电极线脚124进行定位,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第一电极线脚123和第二电极线脚124出现松动的风险,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一电极线脚123和与第三导电层131之间的电接触的可靠性以及第二电极线脚124与1第四导电层1312之间的电接触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极安装支架23与第二导电层1322进行电连接的方式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其一、如图4所示,底盖113由金属材料制成,底盖113的端部分别与第二导电层1322、电极安装支架23靠近绝缘基板13的一端端面电接触,即,电极安装支架23、底盖113以及第二导电层1322依次电接触,从而实现了电极安装支架23与第二导电层1322之间的电连接。
其二、电极安装支架23靠近绝缘基板13的一端端面伸入贯穿孔1131并与第二导电层1322电接触,此时底盖113的材料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绝缘塑料,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4、6、8、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端部211内具有可容纳第一连接端部111的容置腔212,第一连接端部111插设于容置腔212中,底盖113由磁性金属材料(例如铁、铁合金、钴、镍等)制成,底盖113的端部分别与第二导电层1322、电极安装支架23靠近绝缘基板13的一端端面电接触,以实现电极安装支架23和第二导电层1322之间的电连接,雾化主机2还包括安装于第二壳体21内的永磁体25,永磁体25与底盖113的端部相对设置以吸引底盖113。如此,通过将第一壳体11的第一连接端部111插设于第二连接端部211的容置腔212中,再通过安装于第二壳体21内的永磁体25对底盖113的磁吸作用,使得第一连接端部111能够稳定地连接于第二连接端部211的容置腔212内,从而实现了第二壳体21的第二连接端部211与第一壳体11的第一连接端部11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也即实现了雾化器1与雾化主机2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底盖113既可作为电极安装支架23和第二导电层1322的导电中介(此时底盖113可视为雾化器1的负极),又可作为与永磁体25相吸附的磁性件,还可用于实现绝缘基板13的安装,因此,无需在雾化器1中额外再增加相应部件来满足相应的需求(例如无需为了实现第二连接端部211与第一连接端部111之间的磁吸连接,而在雾化器1的第一连接端部111中额外设置诸如铁块等磁性物件),从而有利于减少零件的使用数量,降低雾化器1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永磁体25与底盖113的端部之间可以相互接触,也可以存在间隙,只要使得第一连接端部111能够稳定地连接于第二连接端部211的容置腔212内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具体实施时,如图4、6、7、11所示,第二导电层1322以及电极安装支架23靠近绝缘基板13的一端端面均呈环形,永磁体25呈环形且永磁体25套设于电极安装支架23靠近底盖113的一端的外周侧壁上。如此,不仅能够增大底盖113的端部与第二导电层1322之间以及底盖113的端部与电极安装支架23之间的电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极安装支架23和底盖113的端部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即,有利于提高雾化主机2的负极与雾化器1的负极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而且使得底盖113的端部与电极安装支架23端部之间能够沿电子雾化装置的周向实现360°电接触,即,第二导电层1322与电极安装支架23之间能够沿电子雾化装置的周向的任一位置保持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第一连接端部111与第二连接端部211间隙配合,第一连接端部111的横截面和第二连接端部211的横截面均呈圆环形,第一导电层1321与第一连接端部111同轴设置,电极柱24与第二连接端部211同轴设置,如此,无论底盖113的端部与电极安装支架23的端部之间沿电子雾化装置的周向的任何角度进行电接触时,电极柱24与第一导电层1321之间都能够保持电连接,因此,在将雾化器1与雾化主机2组装成电子雾化装置进行使用时,可以实现盲插而无需进行电极的对准操作,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便捷性,此外,在使用电子雾化装置的过程中,即便雾化器1与雾化主机2之间发生了相对旋转,雾化器1与雾化主机2之间也能保持电性连接,即,底盖113的端部与电极安装支架23之间以及第一导电层1321与电极柱24之间均能保持电接触,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如图4、6、8、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电极柱24与第一导电层1321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雾化主机2还包括第二绝缘套26(第二绝缘套26的材料可以是塑料)和弹性件27,第二绝缘套26固定于电极安装支架23内且环绕电极柱24设置,以此使得电极安装支架23与电极柱24相绝缘,此处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绝缘套26是环绕电极柱24设置的且位于电极安装支架23内,而不是与电极柱24并排设置于电极安装支架23内,因此能够充分利用电极安装支架23原有的有限的内部空间,在实际应用中无需扩大电极安装支架23自身的径向尺寸;电极柱24的一端穿出第二绝缘套26靠近绝缘基板13的一端端面并与第一导电层1321电接触,电极柱24的另一端穿出第二绝缘套26远离绝缘基板13的一端端面并与电池模块22电连接,第二绝缘套26内设有可容纳弹性件27的腔体261,弹性件27以及部分电极柱24位于腔体261内,弹性件27的一端与电极柱24的外壁相连接(具体地,电极柱24的外壁具有一轴肩,弹性件27的上端与该轴肩的下侧相抵接),弹性件27的另一端与腔体261的底壁相连接。当将第一壳体11的第一连接端部111插设于第二壳体21的第二连接端部211的容置腔212内之后,电极柱24会受压下移并使得弹性件27被压缩,弹性件27在自身回复力的作用下将电极柱24紧紧地抵紧于第一导电层1321上,从而能够提高电极柱24与第一导电层1321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永磁体25与底盖113的端部之间相互接触,且永磁体25选用为钕铁硼磁铁、钐钴磁铁、铝镍钴磁铁、铁铬钴磁铁等具有导电性的磁铁,如此,永磁体25与电极安装支架23可共同视为雾化主机2的负极,使得雾化主机2的负极与底盖113的端部(即雾化器1的负极)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大,从而能够在实现第二连接端部211与第一连接端部111之间的磁吸连接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雾化主机2的负极与雾化器1的负极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对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雾化器,如图1-9所示,该雾化器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中的雾化器1,即,本实施例的雾化器至少包括第一壳体11、雾化芯12和绝缘基板13,其中:
第一壳体11具有用于连接雾化主机2的第一连接端部111;
雾化芯12安装于第一壳体11内,且雾化芯12具有第一电极线脚123和第二电极线脚124;
绝缘基板13安装于雾化器1的第一连接端部111内,绝缘基板13沿自身厚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31和第二表面132,第一表面131朝向雾化芯12设置,第二表面132上设有相间隔的第一导电层1321和第二导电层1322,第一导电层1321与第一电极线脚123电连接,第二导电层1322与第二电极线脚124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雾化器具有与上述电子雾化装置中的雾化器1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雾化器的其它内容可参考上述电子雾化装置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对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雾化主机,如图1-4以及图10-11所示,该雾化主机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中的雾化主机2,即,本实施例的雾化主机至少包括第二壳体21、电池模块22、电极安装支架23和电极柱24,其中:
第二壳体21具有用于连接雾化器1的第二连接端部211;
电池模块22安装于第二壳体21内;
电极安装支架23由导电材料制成,电极安装支架23安装于第二壳体21内并与电池模块22电连接,电极安装支架23的一端用于与雾化器1中的第二导电层1322电连接。
电极柱24设置于电极安装支架23内且与电极安装支架23相绝缘,电极柱24的一端用于与雾化器1中的第一导电层1321电接触,电极柱24的另一端与电池模块22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雾化主机具有与上述电子雾化装置中的雾化主机2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雾化主机的其它内容可参考上述电子雾化装置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雾化器1、雾化主机2以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其它内容可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器和雾化主机,其中,
所述雾化器包括:
第一壳体,具有用于连接所述雾化主机的第一连接端部;
雾化芯,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雾化芯具有第一电极线脚和第二电极线脚;以及
绝缘基板,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内,所述绝缘基板沿自身厚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雾化芯设置,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相间隔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一电极线脚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二电极线脚电连接;
所述雾化主机包括:
第二壳体,具有用于连接所述雾化器的第二连接端部,所述第二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可拆卸连接;
电池模块,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电极安装支架,由导电材料制成,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内并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极安装支架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以及
电极柱,设置于所述电极安装支架内且与所述电极安装支架相绝缘,所述电极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接触,所述电极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相间隔的第三导电层和第四导电层,所述第三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四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线脚与所述第三导电层电接触,所述第二电极线脚与所述第四导电层电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板沿其厚度方向设有相间隔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和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覆盖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三导电层相连接的第一导电连接层,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覆盖有分别与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第四导电层相连接的第二导电连接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一绝缘套,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外壳以及底盖,所述第一绝缘套的一端紧密配合于所述外壳靠近所述电极安装支架的一端内,所述第一绝缘套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内具有容纳槽,所述底盖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套上且所述底盖的端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槽相对设置的贯穿孔,所述绝缘基板位于所述容纳槽内且夹设于所述底盖的端部与所述容纳槽的顶壁之间,所述雾化芯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极柱的一端伸入所述贯穿孔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底盖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电极安装支架靠近所述绝缘基板的一端端面电接触;
或者,所述电极安装支架靠近所述绝缘基板的一端端面伸入所述贯穿孔并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部内具有可容纳所述第一连接端部的容置腔,所述第一连接端部插设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底盖由磁性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底盖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电极安装支架靠近所述绝缘基板的一端端面电接触,所述雾化主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永磁体,所述永磁体与所述底盖的端部相对设置,所述永磁体与所述底盖的端部之间相互接触或者存在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以及所述电极安装支架靠近所述绝缘基板的一端端面均呈环形,所述永磁体呈环形且所述永磁体套设于所述电极安装支架靠近所述底盖的一端的外周侧壁上;
且/或,所述永磁体包括钕铁硼磁铁、钐钴磁铁、铝镍钴磁铁、铁铬钴磁铁中的任意一种;
且/或,所述第一绝缘套的材料为塑料;
且/或,所述第一连接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端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连接端部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部的横截面均呈圆环形,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同轴设置,所述电极柱与所述第二连接端部同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由硅胶或橡胶制成的垫片,所述垫片夹设于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容纳槽的顶壁之间,所述第一电极线脚的一端夹紧于所述垫片与所述第三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二电极线脚的一端夹紧于所述垫片与所述第四导电层之间;
且/或,
所述雾化主机还包括第二绝缘套和弹性件,所述第二绝缘套固定于所述电极安装支架内且环绕所述电极柱设置,所述电极柱的一端穿出所述第二绝缘套靠近所述绝缘基板的一端端面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接触,所述电极柱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绝缘套远离所述绝缘基板的一端端面并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套内设有可容纳所述弹性件的腔体,所述弹性件以及部分所述电极柱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电极柱的外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腔体的底壁相连接。
9.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为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中的雾化器。
10.一种雾化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主机为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中的雾化主机。
CN202321223646.7U 2023-05-19 2023-05-19 雾化器、雾化主机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97815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23646.7U CN219781570U (zh) 2023-05-19 2023-05-19 雾化器、雾化主机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23646.7U CN219781570U (zh) 2023-05-19 2023-05-19 雾化器、雾化主机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81570U true CN219781570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77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23646.7U Active CN219781570U (zh) 2023-05-19 2023-05-19 雾化器、雾化主机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815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07610B1 (en) Adap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JP597280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571466B (en) Connector with switching function
CN219781570U (zh) 雾化器、雾化主机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779085U (zh) 一种插头及数据线
CN209608020U (zh) 一种转接头及其连接器
JP2010187271A (ja) ロータリージョイント
TWM584993U (zh) 第一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TWM385114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1211462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113892687A (zh) 一种插拔式连接机构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0112587A (zh) 一种电路连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和牙刷马达
CN210404797U (zh) 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
CN113534984B (zh) 手写笔
CN21553161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063991U (zh) Tws耳机
JP2015037030A (ja) ジャック
CN219436182U (zh) Tws耳机充电连接结构及tws耳机
CN214372714U (zh) 计量仪表
CN209516202U (zh) 一种lighting转接头及其连接器
CN219939728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515632U (zh) 一种蓝牙接收器、蓝牙遥控器及受蓝牙遥控的手电筒
CN217791466U (zh) 一种电池杆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911650U (zh) 电连接器
CN218385829U (zh) 一种电连接组件及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