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0125U - 一种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底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底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00125U CN210400125U CN201921253997.6U CN201921253997U CN210400125U CN 210400125 U CN210400125 U CN 210400125U CN 201921253997 U CN201921253997 U CN 201921253997U CN 210400125 U CN210400125 U CN 2104001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p plate
- support frame
- plate
- upper top
- air coo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底座,包括与空气冷却器等长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工”字型,且“工”字型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分别由平行设置的上顶板和下顶板以及设置在上顶板和下顶板之间的连接板构成,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连接柱、设置在上顶板上端两侧的支撑柱以及设置在支撑柱上端面的托板,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连接柱、支撑柱和托板构成了安装底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均设置为“工”字型,进而便于工作人员通过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两侧对安装底座进行调整,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底座。
背景技术
空气冷却器用空气冷却热流体的换热器。管内的热流体通过管壁和翅片与管外空气进行换热,所用的空气通常由通风机供给。空气冷却器可用于冷却或冷凝,广泛应用于:炼油、石油化工塔顶蒸气的冷凝;回流油、塔底油的冷却;各种反应生成物的冷却;循环气体的冷却和电站汽轮机排气的冷凝。工作压力可达69兆帕。但耗电量、噪声和占地面积均大,冷却效果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
本发明的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冷却器用安装底座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不便于使用人员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调整,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空气冷却器用安装底座的多种使用需求;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底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底座,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冷却器用安装底座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不便于使用人员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调整,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空气冷却器用安装底座的多种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底座,包括与空气冷却器等长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
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工”字型,且“工”字型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分别由平行设置的上顶板和下顶板以及设置在上顶板和下顶板之间的连接板构成,连接板的上端与上顶板垂直设置,连接板的下端与下顶板垂直设置,且连接板的两端均与上顶板和下顶板固定连接;
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连接柱;
设置在上顶板上端两侧的支撑柱以及设置在支撑柱上端面的托板;
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连接柱、支撑柱和托板构成了安装底座,通过将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均设置为“工”字型,进而便于工作人员通过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两侧对安装底座进行调整,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支撑柱设置为中空的梯形台形状,便于缓冲空气冷却器对安装底座的压力;且梯形台的支撑柱的外径以其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递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支撑柱与上顶板相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翼板,连接翼板的外径略大于支撑柱的最小外径,且连接翼板与支撑柱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连接翼板与上顶板之间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上顶板和连接翼板上均设置有与固定螺栓相适配的安装孔,且设置在上顶板上的安装孔以上顶板的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为四组,进而便于施工人员根据实际的安装需求,对支撑柱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灵活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托板设置为弧形,且弧形的托板的弧度最高点与支撑柱远离与上顶板相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进而便于弧形结构的托板对空气冷却器进行固定,且弧形结构便于适用与不同形状的空气冷却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灵活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上顶板设置为长方形,下顶板的两端均向内折弯,且折弯的角度设置为45°-75,进而使得下顶板的两端均远离与安装面设置,从而便于施工人员对安装底座进行调整,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面,还包括设置在上顶板、下顶板和连接板相连接处两端的挡板,挡板分别与上顶板、下顶板和连接板固定连接,从而便于通过挡板对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两端进行限位,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安装底座的安装精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底座通过设置与空气冷却器等长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工”字型,且“工”字型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分别由平行设置的上顶板和下顶板以及设置在上顶板和下顶板之间的连接板构成,连接板的上端与上顶板垂直设置,连接板的下端与下顶板垂直设置,且连接板的两端均与上顶板和下顶板固定连接,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连接柱、设置在上顶板上端两侧的支撑柱以及设置在支撑柱上端面的托板,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连接柱、支撑柱和托板构成了安装底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均设置为“工”字型,进而便于工作人员通过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两侧对安装底座进行调整,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支撑柱设置为梯形台形状,且梯形台的支撑柱的外径以其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递减,支撑柱与上顶板相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翼板,连接翼板的外径略大于支撑柱的最小外径,且连接翼板与支撑柱固定连接,连接翼板与上顶板之间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上顶板和连接翼板上均设置有与固定螺栓相适配的安装孔,且设置在上顶板上的安装孔以上顶板的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为四组,进而便于施工人员根据实际的安装需求,对支撑柱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上顶板设置为长方形,下顶板的两端均向内折弯,且折弯的角度设置为45°-75°,进而使得下顶板的两端均远离与安装面设置,从而便于施工人员对安装底座进行调整,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局部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图2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上顶板、4-下顶板、5-连接板、6-挡板、7-支撑柱、71-连接翼板、8-托板、9-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底座,包括与空气冷却器等长的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工”字型,且“工”字型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分别由平行设置的上顶板3和下顶板4以及设置在上顶板3和下顶板4之间的连接板5构成,连接板5的上端与上顶板3垂直设置,连接板5的下端与下顶板4垂直设置,且连接板5的两端均与上顶板3和下顶板4固定连接,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之间的连接柱9、设置在上顶板3上端两侧的支撑柱7以及设置在支撑柱7上端面的托板8,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连接柱9、支撑柱7和托板8构成了安装底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均设置为“工”字型,进而便于工作人员通过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两侧对安装底座进行调整,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具体请参阅图1和图2,支撑柱7设置为中空的梯形台形状,便于缓冲空气冷却器对安装底座的压力;且梯形台的支撑柱7的外径以其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递减,支撑柱7与上顶板3相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翼板71,连接翼板71的外径略大于支撑柱7的最小外径,且连接翼板71与支撑柱7固定连接,连接翼板71与上顶板3之间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上顶板3和连接翼板71上均设置有与固定螺栓相适配的安装孔,且设置在上顶板3上的安装孔以上顶板3的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为四组,进而便于施工人员根据实际的安装需求,对支撑柱7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灵活性;
具体请参阅图1和图2,托板8设置为弧形,且弧形的托板8的弧度最高点与支撑柱7远离与上顶板3相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进而便于弧形结构的托板8对空气冷却器进行固定,且弧形结构便于适用与不同形状的空气冷却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灵活性;
具体请参阅图1和图2,上顶板3设置为长方形,下顶板4的两端均向内折弯,且折弯的角度设置为45°-75°,进而使得下顶板4的两端均远离与安装面设置,从而便于施工人员对安装底座进行调整,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精度;
具体请参阅图1和图2,还包括设置在上顶板3、下顶板4和连接板5相连接处两端的挡板6,挡板6分别与上顶板3、下顶板4和连接板5固定连接,从而便于通过挡板6对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两端进行限位,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安装底座的安装精度;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设置与空气冷却器等长的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工”字型,且“工”字型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分别由平行设置的上顶板3和下顶板4以及设置在上顶板3和下顶板4之间的连接板5构成,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之间的连接柱9、设置在上顶板3上端两侧的支撑柱7以及设置在支撑柱7上端面的托板8,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连接柱9、支撑柱7和托板8构成了安装底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均设置为“工”字型,进而便于工作人员通过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两侧对安装底座进行调整,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已基本能满足改善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冷却器用安装底座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不便于使用人员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调整,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空气冷却器用安装底座的多种使用需求的问题的使用,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空气冷却器等长的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
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工”字型,且“工”字型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分别由平行设置的上顶板(3)和下顶板(4)以及设置在上顶板(3)和下顶板(4)之间的连接板(5)构成,所述连接板(5)的上端与上顶板(3)垂直设置,所述连接板(5)的下端与下顶板(4)垂直设置,且连接板(5)的两端均与上顶板(3)和下顶板(4)固定连接;
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2)之间的连接柱(9);
设置在上顶板(3)上端两侧的支撑柱(7)以及设置在支撑柱(7)上端面的托板(8);
所述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2)、连接柱(9)、支撑柱(7)和托板(8)构成了安装底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7)设置为中空的梯形台形状,且梯形台所述的支撑柱(7)的外径以其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7)与上顶板(3)相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翼板(71),所述连接翼板(71)的外径略大于支撑柱(7)的最小外径,且连接翼板(71)与支撑柱(7)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翼板(71)与上顶板(3)之间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上顶板(3)和连接翼板(71)上均设置有与固定螺栓相适配的安装孔,且设置在上顶板(3)上的安装孔以上顶板(3)的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为四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8)设置为弧形,且弧形所述的托板(8)的弧度最高点与支撑柱(7)远离与上顶板(3)相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3)设置为长方形,所述下顶板(4)的两端均向内折弯,且折弯的角度设置为45°-7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上顶板(3)、下顶板(4)和连接板(5)相连接处两端的挡板(6),所述挡板(6)分别与上顶板(3)、下顶板(4)和连接板(5)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53997.6U CN210400125U (zh) | 2019-08-05 | 2019-08-05 | 一种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底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53997.6U CN210400125U (zh) | 2019-08-05 | 2019-08-05 | 一种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底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00125U true CN210400125U (zh) | 2020-04-24 |
Family
ID=70358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53997.6U Active CN210400125U (zh) | 2019-08-05 | 2019-08-05 | 一种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底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00125U (zh) |
-
2019
- 2019-08-05 CN CN201921253997.6U patent/CN2104001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400125U (zh) | 一种空气冷却器的安装底座 | |
CN204555445U (zh) | 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 | |
CN210602348U (zh) | 一种新型高效冷凝器 | |
CN101640999B (zh) | 散热器装置 | |
CN202734639U (zh) | 一种泡沫金属翅片及具有该翅片的多孔扁管微通道换热器 | |
CN102878850A (zh) | 一种泡沫金属翅片及具有该翅片的多孔扁管微通道换热器 | |
CN105157458A (zh) | 气气换热器 | |
CN104764259A (zh) | 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 |
CN209068694U (zh) | 一种可通用不同换热芯的热交换机 | |
CN209445645U (zh) | 风冷冷凝器 | |
CN104764344B (zh) | 一种发电厂的集中供风空冷岛 | |
CN205102644U (zh) | 气气换热器 | |
CN208572665U (zh) | 一种吸热性能极好的散热器 | |
CN102704649B (zh) | 具有倾角保护的气流导向地板 | |
CN206115384U (zh) | 一种用于计算机的高效散热器 | |
CN206810836U (zh) | 一种补风型通风柜 | |
CN106802104B (zh) | 换热器波纹板 | |
CN203940773U (zh) | 一种旋翅片支架 | |
CN213119607U (zh) | 翅片换热器及空气源热泵 | |
CN216011869U (zh) | 一种循环冷剂冷却器 | |
CN2835936Y (zh) | 冷却塔专用风筒 | |
CN220526963U (zh) | 一种燃料电池双风道散热的散热器 | |
CN203785514U (zh) | 用于闭式冷却塔蛇形盘式冷却管的新型支架结构 | |
CN218972787U (zh) | 空调器室外机 | |
CN216491477U (zh) | 一种大数据专业云存储服务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