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55445U - 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55445U
CN204555445U CN201520156605.XU CN201520156605U CN204555445U CN 204555445 U CN204555445 U CN 204555445U CN 201520156605 U CN201520156605 U CN 201520156605U CN 204555445 U CN204555445 U CN 2045554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installation portion
stiffener
assembling beam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5660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凯
刘华
陈锡保
吉剑林
陈培生
程琦
徐萃端
李敏
李新东
区焯荣
黄凯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52015660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554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554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554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其包括风机部件;风机安装梁部件;冷凝器部件;挡风板部件;以及接水盘部件,所述接水盘部件安装在所述冷凝器部件的底部;其中所述第一冷凝器组件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组件呈“V”形设置,所述风机组件、所述风机安装梁部件、所述冷凝器部件以及所述挡风板部件形成一个截面为“V”形的腔体。本实用新型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中的冷凝器部件呈“V”形设置,这样整个冷凝器部件的流动阻力小,可以适当减小换热管的长度,而单排换热管的长度减短后可有效减小冷媒流动阻力,同时提高压缩机能力使用率,提高能效比。

Description

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
背景技术
冷凝器是一个可以将气态物质凝结成液态的设备,一般会利用冷却的方式使物质凝结。凝结过程中物质放出潜热,使冷凝器的冷媒温度升高。冷凝器是常见的热交换器,依需求不同,其尺寸也随之不同,有不同的设计及尺寸,例如冰箱就使用冷凝器使热从冰箱内部传送到冰箱外的空气中。在空调系统、工业化学程序(英语:chemical process)(例如蒸馏)、发电厂及其他热交换系统中都会用到冷凝器。
在制冷系统中,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阀是制冷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四大件,这当中蒸发器是输送冷量的设备,制冷剂在其中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实现制冷。压缩机是心脏,起着吸入、压缩、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冷凝器是放出热量的设备,将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连同压缩机功所转化的热量一起传递给冷却介质带走。节流阀对制冷剂起节流降压作用、同时控制和调节流入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的数量,并将系统分为高压侧和低压侧两大部分。
目前冷凝器结构的的翅片冷凝器部件通常为倒“M”形放置,这种形式的冷凝器换热效果差,并且换热管长度易受胀管技术限制、限制机组向大冷量段方向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冷凝器换热管长度受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包括
风机部件;
风机安装梁部件,所述风机安装梁部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风机安装梁和第二风机安装梁;所述风机部件架设在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和所述第二风机安装梁上;且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和所述第二风机安装梁的结构相同;
冷凝器部件,所述冷凝器部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冷凝器组件和第二冷凝器组件,所述第一冷凝器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上,所述第二冷凝器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风机安装梁上;
挡风板部件,所述挡风板部件包括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和所述第二挡风板分别安装在所述冷凝器部件的两端;以及
接水盘部件,所述接水盘部件设置在所述冷凝器部件的底部;
其中所述第一冷凝器组件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组件呈“V”形设置,所述风机组件、所述风机安装梁部件、所述冷凝器部件以及所述挡风板部件形成一个截面为“V”形的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包括第一安装梁主体,所述第二风机安装梁包括第二安装梁主体,所述风机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梁主体和所述第二安装梁主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凝器组件包括第一冷凝管板、第一分流器和第一铜管夹具,所述第一分流器与所述第一冷凝管板连接,所述第一铜管夹具安装在所述第一分流器上;
所述第二冷凝器组件包括第二冷凝管板、第二分流器和第二铜管夹具,所述第二分流器与所述第二冷凝管板连接,所述第二铜管夹具安装在所述第二分流器上;
所述第一分流器和所述第二分流器通过支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还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梁主体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一安装梁主体连接,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段连接,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二段连接,所述第一冷凝管板固定在所述第三段上;
所述第一安装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安装梁主体的长度相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还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冷凝管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冷凝管板位于所述第三段的靠近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冷凝管板和所述第二冷凝管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部件包括第一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和连接件,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和所述第二风机组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主体和所述第二风机安装梁主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主体和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的第一安装部的第三段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还包括加强板组件,所述加强板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分别固定在所述风机安装梁部件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位于所述冷凝器部件的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还包括第一加强板安装部和第二加强板安装部,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安装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两端,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安装部的长度均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宽度相当;
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部上,所述第二加强板安装在所述第二加强板安装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中的冷凝器部件呈“V”形设置,这样整个冷凝器部件的流动阻力小,可以适当减小换热管的长度,而单排换热管的长度减短后可有效减小冷媒流动阻力,同时提高压缩机能力使用率,提高能效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第一风机安装梁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去除了风机部件中的导流圈和网罩后的整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4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图3的侧视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E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的F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的挡风板部件、冷凝器部件和接水盘部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安装有加强板组件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装配完成后的整体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的侧视图;
图16为图14所示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其包括风机部件100、风机安装梁部件200、冷凝器部件300、挡风板部件400、接水盘部件500和加强板组件600,其中风机部件100安装在风机安装梁部件200上,冷凝器部件安装在风机安装梁部件200上,挡风板部件400安装在冷凝器部件300和风机安装梁部件200上,接水盘部件500安装在冷凝器部件300上,加强板组件600安装在风机安装梁部件200上。
其中,参见图2,风机安装梁部件200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风机安装梁210和第二风机安装梁220;所述风机部件100架设在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210和所述第二风机安装梁220上;且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210和所述第二风机安装梁220的结构相同。
请进一步参见图3,第一风机安装梁210整体呈长条状,其包括第一安装梁主体211、第一安装部212、第二安装部213、第一加强板安装部214、第二加强板安装部(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三安装部215;其中第一安装部212和第二安装部213分别固定在第一安装梁主体211的两侧,第一加强板安装部214和第二加强板安装部分别固定在第二安装部213的两端,第三安装部215固定在第二安装部213的另一侧;第一安装部212和第二安装部213的长度均与第一安装梁主体211的长度相等,第一加强板安装部214和第二加强板安装部的长度与第二安装部213的宽度相当。本实施例中风机部件100固定在第一安装梁主体211和第一安装部212上;冷凝器部件300安装在第一安装部212和第二安装部213上,加强板组件600安装在第一加强板安装部214和第二加强板安装部上,整个第一风机安装梁通过第三安装部215安装在其他组件上。
更优的,参见图3,第一安装部212包括第一段2121、第二段2122和第三段2123,其中第一段2121与第一安装梁主体211连接,第一段2121和第三段2123分别设置在第二段2122的两侧,第三段2123的另一侧悬空设置。且第一段2121、第二段2122和第三段2123呈阶梯状。更优的,第二段2122向靠近第二安装部213的一侧延伸,这样设置能够使得整个冷凝器结构紧凑。
第二风机安装梁220的结构与第二风机安装梁的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机安装梁的截面为复杂的多面结构,使得整个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均可以安装在风机安装梁上,其既可以与挡风板连接起到上护板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固定风机组件,通过风机安装梁的设计使得整个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中的安装组件大大减少,从而使得整个冷凝器部件高度尺寸减小,比较容易实现自动胀管和自动焊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其中,参见图2,风机部件100包括第一风机组件110、第二风机组件120和连接件130,所述第一风机组件110和所述第二风机组件120通过所述连接件130连接。请参见图2和图4,第一风机组件110和第二风机组件120的结构相同,其均包括风机导流圈111、导流罩112和风叶113。请同时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组件110通过卡扣结构和螺钉固定在第一安装梁主体211上,同时第一风机组件110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安装部212的第一端2121上;具体的说,参见图3,在第一风机安装梁的第一安装梁主体上设置有卡孔201,相应的在第一风机组件110上设置有卡扣,参见图5,将卡扣卡入相应卡孔201中即可将第一风机组件110与第一风机安装梁固定;进一步的,在第一安装部212的第一段2121上设置有螺钉孔203,采用螺钉使第一风机组件固定在第一段2121上,这样能够保证固定牢靠。第二风机组件110与第二风机安装梁220的固定方式与第一风机安装梁210相同。参见图3和图7,在第一风机安装梁主体211上设置有螺钉孔202,连接板130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风机安装梁主体211上。
请参见图2,所述冷凝器部件3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冷凝器组件310和第二冷凝器组件320,第一冷凝器组件310和第二冷凝器组件320的结构相同,安装位置对称。其中,第一冷凝器组件310包括第一冷凝管板311、第一分流器312和第一铜管夹具313,所述第一分流器312与所述第一冷凝管板311连接,所述第一铜管夹具313安装在所述第一分流器312上;第二冷凝器组件320包括第二冷凝管板321、第二分流器322和第二铜管夹具323,所述第二分流器322与所述第二冷凝管板321连接,所述第二铜管夹具323安装在所述第二分流器322上;第一分流器312和第二分流器322通过支架330连接。
较优的,所述第一冷凝器板311和所述第二冷凝器板321呈“V”形设置,所述风机组件100、所述风机安装梁部件200、所述冷凝器部件300以及所述挡风板部件400形成一个截面为“V”形的腔体。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流器312、第一铜管夹具313、第二分流器322、第二铜管夹具323以及支架330均设置在V形腔体的外侧。设置为V形后,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的流动阻力小,单排换热器的长度可以相应的减小,从而提高压缩机能力使用率,提高能效比。
参见图6,第一冷凝管板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三段2123的靠近第二安装部213的一侧。请参见图8至图10,所述第一冷凝管板3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13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冷凝管板311位于所述第三段2123的靠近所述第二安装部213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一冷凝管板311卡在第一风机安装梁210中。
请参见图2,所述挡风板部件400包括第一挡风板410和第二挡风板420,所述第一挡风板410和所述第二挡风板420分别安装在所述冷凝器部件300的两端。第一挡风板的安装结构如图11所示。第一挡风板410和第二挡风板420结构相同,第一挡风板整体呈三角形,更优的呈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两个侧边分别通过第一螺栓401与第一冷凝器管板311和第二冷凝器管板321连接。第一螺栓401为M6螺栓。
请参见图11,接水盘部件500设置在冷凝器部件300的底部,且接水盘部件500通过第二螺栓402固定在挡风板组件400上。其中第二螺栓402为M10螺栓。
参见图2、图12和图13,加强板组件600包括第一加强板610和第二加强板620,其中第一加强板610通过第三螺栓601固定在第一风机安装梁210的第一加强板安装部214上,第一加强板610通过第四螺栓602固定在第一挡风板上;第一加强板610与第二风机安装梁的安装方式与第一风机安装梁相同,本实用新型不再重复描述。同时第二加强板620与第一加强板610对称安装设置。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2,第一加强板610和第二加强板620均位于冷凝器组件300的外侧。设置加强板组件可以提高风机安装梁组件的强度。
相应的,上述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将第一冷凝器组件310固定在第一风机安装梁210上得到第一组件,将第二冷凝器320组件固定在第二风机安装梁220上得到第二组件;此时风机安装梁可以起到上护板的作用防止冷凝器变形;
S200:将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组装成“V”形组件;
S300:将第一挡风板410和第二挡风板420安装在所述“V”形组件上;
S400:将接水盘部件500固定在所述“V”形组件的挡风板部件400上;
S500:将风机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和所述第二风机安装梁上。
其中步骤S300和步骤S400可以颠倒,即先将接水盘组件固定在挡风板组件上,然后将挡风板组件固定在V形组件上。
进一步的,步骤S500包括以下步骤:
S510:将连接板130安装在风机安装梁部件上。连接板的位置为风机安装梁组件的中间位置,首先安装连接板130既可以起到加强作用,防止冷凝器部件中间变形,又可以起到密封作用;
S520:安装第一风机组件110和第二风机组件120;
S530:采用螺栓将第一风机组件110、第二风机组件120分别与连接板固定即可完成安装,这样设置能够增强V形组件的稳定性。
装配完成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如图14至图16所示,从整体上看,本实用新型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的部件种类少,结构巧妙,生产成本低,省去了以往的冷凝器部件需要的上下护板和中隔板,从而使得整个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的高度尺寸减小,实现了自动胀管和自动焊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能够实现模块化设计,能够缩短开发周期,整机能够实现大冷量发展。本实用新型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相对于传统的翅片冷凝器阻力最大可降低50%,换热效率提升50%,生产效率提高了5倍。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部件(100);
风机安装梁部件(200),所述风机安装梁部件(200)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风机安装梁(210)和第二风机安装梁(220);所述风机部件(100)架设在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210)和所述第二风机安装梁(220)上;且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210)和所述第二风机安装梁(220)的结构相同;
冷凝器部件(300),所述冷凝器部件(3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冷凝器组件(310)和第二冷凝器组件(320),所述第一冷凝器组件(310)安装在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210)上,所述第二冷凝器组件(320)安装在所述第二风机安装梁(220)上;
挡风板部件(400),所述挡风板部件(400)包括第一挡风板(410)和第二挡风板(420),所述第一挡风板(410)和所述第二挡风板(420)分别安装在所述冷凝器部件(300)的两端;以及
接水盘部件(500),所述接水盘部件(500)设置在所述冷凝器部件(300)的底部;
其中所述第一冷凝器组件(310)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组件(320)呈“V”形设置,所述风机组件(100)、所述风机安装梁部件(200)、所述冷凝器部件(300)以及所述挡风板部件(400)形成一个截面为“V”形的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210)包括第一安装梁主体(211),所述第二风机安装梁(220)包括第二安装梁主体,所述风机部件(100)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梁主体(211)和所述第二安装梁主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器组件(310)包括第一冷凝管板(311)、第一分流器(312)和第一铜管夹具(313),所述第一分流器(312)与所述第一冷凝管板(311)连接,所述第一铜管夹具(313)安装在所述第一分流器(312)上;
所述第二冷凝器组件(320)包括第二冷凝管板(321)、第二分流器(322)和第二铜管夹具(323),所述第二分流器(322)与所述第二冷凝管板(321) 连接,所述第二铜管夹具(323)安装在所述第二分流器(322)上;
所述第一分流器(312)和所述第二分流器(322)通过支架(33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还包括第一安装部(212),所述第一安装部(2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梁主体(211)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部(212)包括第一段(2121)、第二段(2122)和第三段(2123),所述第一段(2121)与所述第一安装梁主体(211)连接,所述第二段(2122)与所述第一段(2121)连接,所述第三段(2123)与所述第二段(2122)连接,所述第一冷凝管板(311)固定在所述第三段(2123)上;
所述第一安装部(212)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安装梁主体(211)的长度相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还包括第二安装部(213),所述第一冷凝管板(31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13)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冷凝管板(311)位于所述第三段(2123)的靠近所述第二安装部(213)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组件(400)固定在所述第一冷凝管板(311)和所述第二冷凝管板(3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部件(100)包括第一风机组件(110)、第二风机组件(120)和连接件(130),所述第一风机组件(110)和所述第二风机组件(120)通过所述连接件(130)连接,且所述连接件(13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主体(211)和所述第二风机安装梁主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110)固定在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主体(211)和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的第一安装部(212)的第三段(2123)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还包括加强板组件(600),所述加强板组件(600)包括第一加强板(610)和第二加强板(620),所述第一加强板(610)和所述第二 加强板(620)分别固定在所述风机安装梁部件(200)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加强板(610)和所述第二加强板(620)位于所述冷凝器部件(300)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安装梁(210)还包括第一加强板安装部(214)和第二加强板安装部,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部(214)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安装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213)的两端,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部(214)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安装部的长度均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13)的宽度相当;
所述第一加强板(610)安装在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部(214)上,所述第二加强板(620)安装在所述第二加强板安装部上。
CN201520156605.XU 2015-03-19 2015-03-19 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 Active CN2045554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56605.XU CN204555445U (zh) 2015-03-19 2015-03-19 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56605.XU CN204555445U (zh) 2015-03-19 2015-03-19 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55445U true CN204555445U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30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56605.XU Active CN204555445U (zh) 2015-03-19 2015-03-19 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5544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4259A (zh) * 2015-03-19 2015-07-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EP3745067A1 (en) * 2019-05-29 2020-12-02 Ovh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US11098963B2 (en) 2019-05-29 2021-08-24 Ovh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y thereof
EP4271154A1 (en) * 2022-04-29 2023-11-01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ower host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4259A (zh) * 2015-03-19 2015-07-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EP3745067A1 (en) * 2019-05-29 2020-12-02 Ovh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US11098963B2 (en) 2019-05-29 2021-08-24 Ovh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y thereof
US11105565B2 (en) 2019-05-29 2021-08-31 Ovh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EP4271154A1 (en) * 2022-04-29 2023-11-01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ower host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48433U (zh) 一种带有蒸发式冷凝器的热管热泵双模空调
CN204555445U (zh) 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
CN203364317U (zh) 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
CN202002233U (zh) 除湿机
CN202561932U (zh) 节能高效型基站空调
CN103307683A (zh) 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
CN103884068A (zh) 一种新型机房节能空调
CN110139535A (zh) 一种具有相变冷却装置的机柜
CN103940018A (zh) 一种带有蒸发式冷凝器的热管空调一体机
CN104764259A (zh) 风冷螺杆机组冷凝器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102818326A (zh)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排热的大温差空调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3939994A (zh) 一种机房节能空调
CN203442994U (zh) 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
CN203731729U (zh) 冷水机组
CN104896777A (zh) 冷水机组
CN207334946U (zh) 具有多重热回收功能的直膨机
CN205091662U (zh) 模块化数据中心
CN203848427U (zh) 一种新型机房节能空调
CN201852375U (zh) 一种空调冷凝器
CN209267917U (zh) 一种热回收模块化数据中心
CN207688491U (zh) 外置水冷凝式模块化冷库
CN101298952A (zh) 一种平行流式冷凝器及使用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CN104266411A (zh) 一种复合制冷系统用组合式风冷换热总成
CN101275761A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
CN203364310U (zh) 一种热管空调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Jiankai

Inventor after: Zhao Zhongmin

Inventor after: Cheng Qi

Inventor after: Xu Cuiduan

Inventor after: Liu Mingquan

Inventor after: Li Min

Inventor after: Li Xindong

Inventor after: Qu Chaorong

Inventor after: Huang Kailiang

Inventor after: Liu Hua

Inventor after: Zou Yingnan

Inventor after: Chen Xibao

Inventor after: Wang Xiuchuan

Inventor after: Shi Jiangang

Inventor after: Ji Jianlin

Inventor after: Chen Peisheng

Inventor after: Chen Fabin

Inventor before: Wang Jiankai

Inventor before: Qu Chaoro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Kailiang

Inventor before: Liu Hua

Inventor before: Chen Xibao

Inventor before: Ji Jianlin

Inventor before: Chen Peisheng

Inventor before: Cheng Qi

Inventor before: Xu Cuiduan

Inventor before: Li Min

Inventor before: Li Xindo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