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2444U - 分拣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拣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2444U
CN210392444U CN201920444976.6U CN201920444976U CN210392444U CN 210392444 U CN210392444 U CN 210392444U CN 201920444976 U CN201920444976 U CN 201920444976U CN 210392444 U CN210392444 U CN 2103924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driving
roller
convey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449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健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Xinhai (Shenzhe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ew South China Sea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ew South China Sea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ew South China Sea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4497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924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24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24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货物分拣输送设备领域,公开了分拣输送系统,其包括上料装置、至少两个下料装置和分拣机,上料装置和至少两个下料装置沿周向间隔环绕设于分拣机的外周;分拣机包括顶板、控制器、用于识别上料装置上之货物信息的识别器件、若干个用于传送货物的滚轮传送机构、用于驱动若干个滚轮传送机构同步运转的传送驱动机构和用于驱动若干个滚轮传送机构同步转向的转向驱动机构;转向驱动机构包括若干个用于分别与各列滚轮传送机构连接的第一连接构件、用于带动若干个第一连接构件同步摆动的第二连接构件和用于驱动第二连接构件运动的动力构件。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各滚轮转向角度控制精度高。

Description

分拣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物分拣输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拣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货物分拣输送系统是用于对货物进行分类收放的系统。现有的货物分拣系统在具体应用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结构复杂,体型大,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难以适用于空间较小的场合;2)分拣输送过程中,当需要改变货物的输送方向时,一般是通过多个转向驱动电机分别一一驱动多个滚轮传送机构转动一定角度来实现改变货物传送方向的,其转向驱动机构结构复杂,成本高,且转向角度精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拣输送系统,其旨在解决现有分拣输送系统结构复杂、体型大、成本高、转向角度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分拣输送系统,包括上料装置、至少两个下料装置和分拣机,所述上料装置和所述至少两个下料装置沿周向间隔环绕设于所述分拣机的外周;
所述分拣机包括顶板、控制器、用于识别所述上料装置上之货物信息的识别器件、若干个呈若干行若干列排布以用于传送货物的滚轮传送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若干个滚轮传送机构同步运转以传送货物的传送驱动机构和用于驱动所述若干个滚轮传送机构同步转向以改变货物输送方向的转向驱动机构,所述顶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避让孔,所述若干个滚轮传送机构的顶部分别一一通过各所述避让孔凸露于所述顶板的上方,所述传送驱动机构和所述转向驱动机构都设于所述顶板的下方;
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包括若干个间隔分布以用于分别与各列所述滚轮传送机构一一连接的第一连接构件、与所述若干个第一连接构件连接以用于带动所述若干个第一连接构件同步摆动的第二连接构件和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运动的动力构件,所述识别器件、所述传送驱动机构和所述动力构件都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一端延伸至所述顶板一侧以用于承载货物输送至所述顶板一侧的输送带和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运转的上料驱动机构;且/或,
所述识别器件设于所述上料装置之靠近所述分拣机的端部;且/或,
所述识别器件为摄像机;且/或,
所述下料装置设有三个,所述三个下料装置和所述上料装置分别设于所述分拣机的四周旁侧;且/或,
所述动力构件为伺服电动缸或者气缸或者液压缸。
可选地,所述转向驱动机构还包括间隔设于所述顶板下方的固定板,所述若干个第一连接构件都设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顶板之间,所述动力构件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下方,且所述动力构件具有能沿水平方向直线往复运动的推杆,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板下方并通过关节轴承连接所述推杆的第一连接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并与所述若干个第一连接构件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和穿过所述固定板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导杆,所述固定板上贯穿设有用于供所述导杆穿设并用于限定所述导杆运动轨迹的第一弧形导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沿竖向延伸且底端通过所述关节轴承与所述推杆连接的第一连杆、呈水平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连杆之顶端连接的第二连杆,所述导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呈水平设置且与所述导杆顶端连接的第三连杆和数量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数量相同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四连杆,每个所述第四连杆的底端都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顶端分别与各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一一连接。
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构件都包括第五连杆和数量与所述滚轮传送机构行数相同且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杆一侧、另一端分别用于与一列各所述滚轮传送机构之所述固定座一一连接的第六连杆,所述第五连杆与各所述第六连杆都呈水平设置,各所述第六连杆间隔平行设置且都与所述第五连杆呈夹角连接;且/或,
所述分拣机还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方且间隔设于所述顶板下方的安装板,各所述滚轮传送机构呈若干行若干列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上方,所述安装板上贯穿设有数量与所述第四连杆数量相同的第二弧形导槽,各所述第四连杆的顶端分别一一穿过各所述第二弧形导槽延伸于所述安装板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导杆和所述第一弧形导槽都设有两个,且每个所述导杆对应穿设于一个所述第一弧形导槽内;且/或,
所述转向驱动机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固定板设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所述动力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且/或,
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设有四个。
可选地,所述传送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若干个呈若干行若干列排布并分别用于与各所述滚轮传送机构一一传动连接的传动轴、传动连接于一列所述传动轴之间以用于带动一列所述传动轴同步转动的第一带传动组件以及若干个分别一一与各行所述传动轴连接以分别用于一一带动各行所述传动轴同步转动的第二带传动组件,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且所述电机具有与一个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的输出轴。
可选地,每个所述滚轮传送机构都包括固定座和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的滚轮传送模组;每个所述滚轮传送模组都包括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的驱动轴、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且间隔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上方的第一转轴、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且间隔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一侧的第二转轴、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且间隔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另一侧的第三转轴、两个间隔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滚轮、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上且位于所述两个第一滚轮之间的第二滚轮、安装于所述第三转轴上且位于所述两个第一滚轮之间的第三滚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三转轴随所述驱动轴同步转动的第一传动组件和传动连接于所述传送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轴之间的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滚轮和所述第三滚轮间隔相对设置,且所述两个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和所述第三滚轮的顶部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轴、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构件和第二传动构件,所述第一传动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轴、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随所述驱动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之间或者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之间以用于带动所述第三转轴随所述第一转轴或所述第二转轴同步转动;且/或,
所述第一传动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滚轮的轴向两侧;且/或,
每个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都包括安装于所述驱动轴上的第一锥齿轮和安装于所述传动轴上的第二锥齿轮,每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拣输送系统,通过上料装置将货物输送至分拣机,通过各识别器件识别上料装置上货物的信息并反馈至控制器,由控制器根据识别器件反馈的货物信息判断货物的下料位置,并通过转向驱动机构控制滚轮传送机构的货物输送方向,以使货物能输送至指定的下料装置,从而完成了货物的自动分拣输送,其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由于分拣机的各滚轮传送机构呈若干行若干列间隔分布,且上料装置和各下料装置沿周向间隔环绕设于分拣机的外周,故,其整体布局比较紧凑,从而可减小分拣输送系统的体型,安装空间需求小,可以适用于空间较小的场合。
此外,本实用新型改变货物输送方向的方式是:通过动力构件输出动力驱动第二连接构件运动,通过第二连接构件驱动若干个第一连接构件同时摆动;通过各第一连接构件分别一一带动各列滚轮传送机构同步转动一定角度以改变货物传送方向,从而实现了由一个动力构件驱动呈若干行若干列排布的滚轮传送机构同步转动一定角度以实现转向控制的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只需要设置一个动力构件即可驱动各滚轮传送机构同步转向,故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时,由于各滚轮传送机构由同一动力构件驱动同步转向,故有效提高了各滚轮传送机构的转向角度一致性和转向角度控制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送驱动机构和转向驱动机构安装于支撑架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送驱动机构与第二锥齿轮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驱动机构与安装板、滚轮传送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驱动机构安装于支撑架上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驱动机构安装于支撑架上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驱动机构与安装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轮传送机构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轮传送机构的分解示意图二;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轮传送机构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输送系统,包括上料装置20、至少两个下料装置30和分拣机10,上料装置20和至少两个下料装置30沿周向间隔环绕设于分拣机10的外周;分拣机10包括顶板500、控制器900、用于识别上料装置20上之货物信息的识别器件800、若干个呈若干行若干列排布以用于传送货物的滚轮传送机构200、用于驱动若干个滚轮传送机构200同步运转以传送货物的传送驱动机构400和用于驱动若干个滚轮传送机构200同步转向以改变货物输送方向的转向驱动机构100,顶板500上开设有若干个避让孔,若干个滚轮传送机构200的顶部分别一一通过各避让孔凸露于顶板500的上方,传送驱动机构400和转向驱动机构100都设于顶板500的下方;
转向驱动机构100包括若干个间隔分布以用于分别与各列滚轮传送机构200一一连接的第一连接构件120、与若干个第一连接构件120连接以用于带动若干个第一连接构件120同步摆动的第二连接构件130和与第二连接构件130连接以用于驱动第二连接构件130运动的动力构件140,识别器件800、传送驱动机构400和动力构件140都与控制器900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输送系统,通过上料装置20将货物输送至分拣机10,通过各识别器件800识别上料装置20上货物的信息并反馈至控制器900,由控制器900根据识别器件800反馈的货物信息判断货物的下料位置,并通过转向驱动机构100控制滚轮传送机构200的货物输送方向,以使货物能输送至指定的下料装置30,从而完成了货物的自动分拣输送,其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由于分拣机10的各滚轮传送机构200呈若干行若干列间隔分布,且上料装置20和各下料装置30沿周向间隔环绕设于分拣机10的外周,故,其整体布局比较紧凑,从而可减小分拣输送系统的体型,安装空间需求小,可以适用于空间较小的场合。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改变货物输送方向的方式是:通过动力构件140输出动力驱动第二连接构件130运动,通过第二连接构件130驱动若干个第一连接构件120同时摆动;通过各第一连接构件120分别一一带动各列滚轮传送机构200同步转动一定角度以改变货物传送方向,从而实现了由一个动力构件140驱动呈若干行若干列排布的滚轮传送机构200同步转动一定角度以实现转向控制的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只需要设置一个动力构件140即可驱动各滚轮传送机构200同步转向,故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时,由于各滚轮传送机构200由同一动力构件140驱动同步转向,故有效提高了各滚轮传送机构200的转向角度一致性和转向角度控制精度。
优选地,上料装置20包括一端延伸至顶板500一侧以用于承载货物输送至顶板500一侧的输送带(图未标示)和用于驱动输送带运转的上料驱动机构(图未示)。上料驱动机构具体可包括第二电机、输送带轮、传动连接于第二电机与输送带轮之间的减速传动机构,输送带绕于输送带轮外周。此处,上料装置20采用输送带进行输送货物,其传动平稳。
优选地,识别器件800设于上料装置20之靠近分拣机10的端部。
优选地,识别器件800为摄像机。摄像机可对货物包装件上的条码或者二维码进行扫描,控制器900识别后进行逻辑判断,转向驱动机构100根据控制器900的判断结果控制滚轮传送机构200的输送方向(转向或直接通过),从而达到分拣的目的。具体应用中,可预先在控制器900的数据库中建立下料装置30与货物上条码或者二维码信息的对应关系,这样,当识别器件800识别到货物上的条码或者二维码信息后,跟数据库中的对应关系找到货物的下料位置。条码或者二维码承载的信息可以是货物的输送目的地或者是产品的类型等。
优选地,顶板500呈矩形,下料装置30设有三个,三个下料装置30和上料装置20分别设于分拣机10的四周旁侧,其结构紧凑,且可实现三个输送方向之间的切换。当然了,具体应用中,顶板500的形状不限于此,下料装置30的数量和布局方式也不限于此。
优选地,参照图2、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分拣机10还包括支撑架700,固定板110设于支撑架700的顶部,动力构件140安装于支撑架700上。此处,动力构件140和固定板110都安装于支撑架700上,其结构简单紧凑;当然了,具体应用中,作为替代的实施方案,固定板110和动力构件140也可分别安装于不同的支撑构件上。
优选地,参照图2、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支撑架700包括四个支脚710、四个分别连接于各相邻两支脚710顶端的第一横杆720四个分别连接于各相邻两支脚710底端的第二横杆730和四个分别连接于两个支脚710、一个第一横杆720、一个第二横杆730之间的第三侧板740。各支脚710、第一横杆720、第二横杆730、第三侧板730围合形成一个收纳腔,动力构件140、电机410、控制器900都安装于收纳腔内,控制器900安装于其中一个第三侧板740上,动力构件140安装于其中一个第一横杆720上,固定板110分别与四个第一横杆720连接。
优选地,参照图13和图15所示,每个滚轮传送机构200都包括固定座210和安装于固定座210上的滚轮传送模组220。
优选地,参照图3-5所示,传送驱动机构400包括电机410、若干个呈若干行若干列排布并分别用于与各滚轮传送模组220一一传动连接的传动轴440、传动连接于一列传动轴440之间以用于带动一列传动轴440同步转动的第一带传动组件420以及若干个分别一一与各行传动轴440连接以分别用于一一带动各行传动轴440同步转动的第二带传动组件430,电机410与控制器900电性连接,且电机410具有与一个传动轴440传动连接的输出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若干个传动轴440分别一一连接呈若干行若干列分布的滚轮传送模组220,通过一个电机410驱动一个传动轴440转动,通过第一带传动组件420带动一列传动轴440随转动的传动轴440同步转动,通过若干个第二带传动组件430分别一一带动各行的传动轴440所转动的传动轴440同步转动,从而实现了由一个电机410驱动呈若干行若干列排布的滚轮传送模组220同步运转以传送货物的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只需要设置一个电机410即可驱动各滚轮传送模组220同步运转,故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此外,由于各滚轮传送模组220由同一电机410驱动同步运转,故有效提高了各滚轮传送模组220的转速一致性和转速控制精度。
优选地,参照图4和图5所示,第一带传动组件420沿传动轴440的轴向(本实施例图中的竖直方向)设于第二带传动组件430与电机410之间,即第二带传动组件430、第一带传动组件420和电机410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这种布局方式,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且转动平稳。
优选地,参照图4和图5所示,第一带传动组件420包括数量与传动轴440行数相同并分别一一安装于一列各传动轴440上的第一带轮421和环绕于各第一带轮421外周的第一传动带422;每个第二带传动组件430都包括数量与传动轴440行数相同并分别一一安装于一行各传动轴440上的第二带轮431和环绕于各第二带轮431外周的第二传动带432。此处,通过对第一带传动组件420和第二带传动组件430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第一带传动组件420能带动同一列传动轴440同步转动、每个第二带传动组件430能带动一行的各传动轴440同步转动的效果,且其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
优选地,定义各列传动轴440中位于边缘的一列传动组件为第一列传动轴440,第一带传动组件420用于带动第一列传动轴440同步转动。参照图2-4所示,电机410的输出轴与第一列传动轴440位于两端的两传动轴440中的任意一者连接。电机410输出轴的中心轴与与其连接的传动轴440的中心轴共线。此处,电机410的输出轴转动时,先带动位于边缘的第一列传动轴440中位于列端部的一个传动轴440转动,然后由第一带传动组件420带动与转动的传动轴440同列的各传动轴440同步转动,再由各第二带传动组件430分别带动各行传动轴440随转动的一列各传动轴440同步转动,各传动轴440的转动会同步带动与其连接的各滚轮传送模组220同步运转,从而实现了驱动若干行若干列排布的各滚轮传送模组220同步运转的效果。此处,电机410先带动位于边缘的第一列传动轴440转动,然后再由各第二带传动组件430带动各行传动轴440同步转动,其传动环节较少,传动效率高,且布局紧凑、便于安装,成本低。
优选地,动力构件140为伺服电动缸,推杆141为伺服电动杆的动力输出杆。伺服电动缸是将伺服电机410与丝杠一体化设计的模块化产品,将伺服电机410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同时将伺服电机410能精确控制转速、精确控制转数、精确控制扭矩的优点转变成对直线运动速度、直线运动位置、推力的精确控制,是一中能实现高精度直线运动系列的产品。此处,动力构件140采用伺服电动缸,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滚轮传送机构200的转向角度控制精度。当然了,作为替代的实施方案,动力构件140也可采用气缸或者液压缸。
具体地,第一连接构件120的数量与滚轮传送机构200的列数相同。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构件120的数量与滚轮传送机构200的行数、滚轮传送机构200的列数都为四。当然了,第一连接构件120的数量、滚轮传送机构200的行数、滚轮传送机构200的列数不限于此,具体应用中,可根据实际场合就行对应优化设计。
优选地,参照图6、图7、图8和图11所示,转向驱动机构100还包括间隔设于顶板500下方的固定板110,若干个滚轮传送机构200和若干个第一连接构件120都设于固定板110和顶板500之间。第一连接构件120、第二连接构件130和动力构件140沿竖直方向从上向下依次设置。具体地,动力构件140设于固定板110的下方,且动力构件140具有能沿水平方向直线往复运动的推杆141,第二连接构件130包括设于固定板110下方并通过关节轴承150连接推杆141的第一连接组件131、设于固定板110与顶板500之间并与若干个第一连接构件120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132和穿过固定板110并连接于第一连接组件131与第二连接组件132之间的导杆133,固定板110上贯穿设有用于供导杆133穿设并用于限定导杆133运动轨迹的第一弧形导槽111。分拣机在运行时,通过动力构件140输出直线运动动力,通过关节轴承150将动力构件140输出的动力传递至第二连接构件130的第一连接组件131,并通过固定板110上的第一弧形导槽111与第二连接构件130的导杆133的滑动配合限定第二连接构件130的运动轨迹,以实现控制导杆133做弧形摆动;通过第二连接构件130的第二连接组件132带动第一连接构件120随导杆133一起做弧形摆动;通过各第一连接构件120分别一一带动各列滚轮传送机构200的固定座210同步运动,各固定座210的转动会分别带动安装于其上的各滚轮传送模组220同步转动,从而实现了由一个动力构件140驱动呈若干行若干列排布的滚轮传送机构200同步转动一定角度以实现转向控制的效果。由于各滚轮传送机构200由同一动力构件140驱动同步转向,且由第一弧形导槽111与导杆133的配合控制运动轨迹,故有效提高了各滚轮传送机构200的转向角度一致性和转向角度控制精度。
优选地,参照图6、图9、图10和图11所示,导杆133和第一弧形导槽111都设有两个,且每个导杆133对应穿设于一个第一弧形导槽111内,这样,利于提高导杆133带动第一连接构件120、滚轮传送机构200摆动的平稳性,且其结构简单、成本也不会太高。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导杆133和第一弧形导槽111的数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为三个或者四个或者更多个等。
优选地,参照图9所示,第一连接组件131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第一连杆1311、呈水平设置的第二连杆1312,第一连杆1311的底端通过关节轴承150与推杆141连接、顶端与第二连杆1312连接,导杆133的底端与第二连杆1312连接。本实施例中,两导杆133间隔平行设置,且两导杆133的底端分别靠近第二连杆1312的两端设置。第二连杆1312的水平设置,主要是便于实现与两个导杆133的同时连接。
优选地,参照图7和图9所示,第二连接构件130还包括数量与导杆133数量相同的连接块134,每个导杆133分别通过一个连接块134连接第三连杆1321,每个连接块134都通过至少两个螺丝连接第三连杆1321。连接块134的设置,利于提高导杆133与第三连杆1321之间连接的稳固性,从而利于提高转向驱动机构100的结构可靠性。
优选地,参照图9所示,第二连接组件132包括呈水平设置且与导杆133顶端连接的第三连杆1321和数量与第一连接构件120数量相同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四连杆1322,每个第四连杆1322的底端都与第三连杆1321连接、顶端分别与各第一连接构件120一一连接。此处,通过对第二连接组件132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既实现了与各第一连接构件120的分别连接,又实现了与两导杆133的连接,且其结构简单、运动平稳。
优选地,参照图6和图9所示,每个第一连接构件120都包括第五连杆121和数量与滚轮传送机构200行数相同且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五连杆121一侧、另一端分别用于与一列各滚轮传送机构200之固定座210一一连接的第六连杆122,第五连杆121与各第六连杆122都呈水平设置,各第六连杆122间隔平行设置且都与第五连杆121呈夹角连接。此处,通过对第一连接构件120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一个第一连接构件120能同时与一列各滚轮传送机构200之固定座210连接的效果,且其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动力构件140输出动力驱动第二连接构件130运动,通过第二连接构件130驱动若干个第一连接构件120同时摆动;通过各第一连接构件120分别一一带动各列固定座210同步转动一定角度,每个固定座210的转动会同时带动安装于其上的滚轮传送模组220一起转动以改变货物传送方向,从而实现了由一个动力构件140驱动呈若干行若干列排布的滚轮传送机构200同步转动一定角度以实现转向控制的效果。
优选地,第六连杆122上设有用于与固定座210连接的连接孔1221,每个第六连杆122分别通过穿过连接孔1221的螺丝紧固连接一个固定座210,这样,在第六连杆122随导杆133摆动时,会带动固定座210一起转动,从而实现驱动滚轮传送机构200转动一定的角度。
优选地,第五连杆121与第六连杆122相互垂直连接。
优选地,每个第一连接构件120都包括一个第五连杆121和四个第六连杆122。当然了,第六连杆122的数量不限于此,具体应用中,可根据滚轮传送机构200的行数进行对应匹配设置。
优选地,第四连杆1322连接于靠近第五连杆121一端的两相邻第六连杆122之间,这样,利于提高转向驱动机构100的结构紧凑性。
优选地,第三连杆1321与第六连杆122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地,参照图3、图10和图12所示,所述分拣机还包括间隔设置于固定板110上方且间隔设于顶板500下方的安装板300,即安装板300位于固定板110与顶板500之间。各滚轮传送机构200呈若干行若干列设置于安装板300的上方,安装板300上贯穿设有数量与第四连杆1322数量相同的第二弧形导槽310,各第四连杆1322的顶端分别一一穿过各第二弧形导槽310延伸于安装板300的上方并与固定座210连接。
优选地,参照图3和图13-15所示,每个滚轮传送模组220都包括安装于固定座210上的驱动轴221、安装于固定座210上且间隔设置于驱动轴221上方的第一转轴222、安装于固定座210上且间隔平行设置于第一转轴222一侧的第二转轴223、安装于固定座210上且间隔平行设置于第一转轴222另一侧的第三转轴224、两个间隔安装于第一转轴222上的第一滚轮225、安装于第二转轴223上且位于两个第一滚轮225之间的第二滚轮226、安装于第三转轴224上且位于两个第一滚轮225之间的第三滚轮227、用于带动第一转轴222、第二转轴223、第三转轴224随驱动轴221同步转动的第一传动组件228以及传动连接于传动轴440与驱动轴221之间的第二传动组件229,第二滚轮226和第三滚轮227间隔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一滚轮225、第二滚轮226和第三滚轮227的顶部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传动组件228传动连接于驱动轴221、第一转轴222、第二转轴223、第三转轴224之间。
本实施例中,分拣机在传送工作时,传送驱动机构400通过第二传动组件229带动驱动轴221转动,转动的驱动轴22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228带动第一转轴222、第二转轴223以及第三转轴224同步转动,从而实现两个第一滚轮225、第二滚轮226和第三滚轮227的同步转动。此外,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滚轮225间隔安装在第一转轴222上,一个第二滚轮226安装于第二转轴223上且位于两个第一滚轮225之间,一个第三滚轮227安装于第三转轴224上并位于两个第一滚轮225之间且与第二滚轮226间隔相对设置,这样两个第一滚轮225、第二滚轮226和第三滚轮227形成一个较大的面传递,有效提高了滚轮传送模组220传送货物的平稳性。
优选地,第一转轴222的中心轴、第二转轴223的中心轴以及第三转轴224的中心轴在同一水平面上,同一滚轮传送模组220的驱动轴221的中心轴位于第一转轴222的中心轴的正下方,以该布局设计,可提高滚轮传送模组220结构的紧凑性,且利于降低第一传动组件228的设计难度。
优选地,同一滚轮传送模组220中,两个第一滚轮225的中心点、第二滚轮226的中心点以及第三滚轮227的中心点的连线为菱形。
优选地,参照图13-15所示,第一传动组件228包括第一传动构件2281和第二传动构件2282,第一传动构件2281传动连接于驱动轴221、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之间以用于带动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随驱动轴221同步转动;第二传动构件2282传动连接于第一转轴222和第三转轴224之间或者传动连接于第二转轴223和第三转轴224之间以用于带动第三转轴224随第一转轴222或第二转轴223同步转动。
优选地,第一传动构件2281和第二传动构件2282分别位于第三滚轮227的轴向两侧。通过该设置方式,两个第一滚轮225、第二滚轮226和第三滚轮227可以对称分布,使得整个滚轮传送模组220的结构更加的紧凑,同时可以有效减小滚轮传送模组220的尺寸。
优选地,参照图13-15所示,第一传动构件2281包括安装于驱动轴221上的第三带轮2201、安装于第一转轴222上的第四带轮2202、安装于第二转轴223上的第五带轮2203和环绕于第三带轮2201、第四带轮2202、第五带轮2203外周的第三传动带2204,第二传动构件2282包括安装于第二转轴223上的第六带轮2205、安装于第三转轴224上的第七带轮2206和环绕于第六带轮2205、第七带轮2206外周的第四传动带2207。此处,通过两个带传动机构实现同一滚轮传送模组220中驱动轴221、第一转轴222、第二转轴223、第三转轴224这四轴之间的同步传动,其结构简单、紧凑,且易于实现,成本低。
优选地,参照图6、图9和图13-15所示,固定座210包括底座211和两个第一侧板212,底座211具有第一表面(本实施例图中底座211的上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本实施例图中底座211的下表面),两个第一侧板212间隔设置于第一表面,驱动轴221、第一转轴222、第二转轴223以及第三转轴224的两端都可转动安装于两个第一侧板212上。第六连杆122具体通过螺丝紧固连接底座211。
优选地,参照图5和图13-15所示,每个第二传动组件229都包括安装于驱动轴221上的第一锥齿轮2291和安装于传动轴440上并与第一锥齿轮229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2292。第二传动组件229采用锥齿轮传动机构,可改变动力的运动方向,例如将传动轴440竖直方向上的旋转运动转为驱动轴221水平方向上的旋转运动,利于提高滚轮传送模组220的结构紧凑性。
优选地,底座211在两个第一侧板212之间开设有一个安装孔2111,第二锥齿轮2292穿设于安装孔2111中并与第一锥齿轮2291啮合。该设置方式可以进一步使得滚轮传送模组220更为紧凑,减小占用空间。
优选地,参照图13-15所示,每个固定座210都还包括两个加强柱213,两个加强柱213都设置于两个第一侧板212之间且两个加强柱2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板212连接。通过设置两个加强柱213,使得两个第一侧板212的连接更为稳固,从而使得整个滚轮传送机构200的连接更为稳固。
优选地,参照图13-15所示,每个固定座210都还包括盖板214,盖板214与第一侧板212之远离底座211的一侧连接,盖板214上间隔开设有四个开口2141,两个第一滚轮225、第二滚轮226以及第三滚轮227分别部分外露于一个开口2141外。盖板214的设置,可以阻挡货物和外界的杂物落入到第一传动组件228和第二传动组件229中,或者避免人手入到第一传动组件228和第二传动组件229中,避免了滚轮传送机构200运行的平稳可靠性和安全可靠性。
优选地,参照图2、图3和图6所示,分拣机还包括四个凸设于安装板300的边缘以用于连接安装板300与顶板500的第二侧板600。安装板300、顶板500和四个第二侧板600围合形成用于容置若干个滚轮传送模组220的容置腔,顶板500上开设有若干个避让孔,各滚轮通过避让孔部分外露于容置腔外。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滚轮传送机构200运转驱动货物传送的原理为:传送驱动机构400驱动各第二锥齿轮2292转动,第二锥齿轮2292带动第一锥齿轮2291转动,第一锥齿轮2291带动驱动轴221转动,驱动轴221通过第一传动构件2281带动第一转轴222和第二转轴223随同驱动轴221同步转动,转动的第二转轴223通过第二传动构件2282带动第三转轴224同步转动,从而实现各滚轮的同步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转向驱动机构100驱动滚轮传送机构200转向改变传送方向的原理为:当伺服电动缸驱动推杆141伸出的时候,导杆133带动第二连接组件132、多个第一连接构件120一起向左摆动,从而使各滚轮传送机构200一起向左转动;当伺服电动缸驱动推杆141收缩的时候,导杆133带动第二连接组件132、多个第一连接构件120一起向右摆动,从而使各滚轮传送机构200一起向右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分拣输送系统的自动分拣原理为:在分拣机10的前端设有摄像机800,对货物(例如物流包裹或者生产中的产品等)上的二维码或条码进行扫描,控制器900识别后进行逻辑判断,分拣机10根据判断结果进行转向或直接通过,以将货物输送至不同的下料装置30,从而达到分拣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分拣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装置、至少两个下料装置和分拣机,所述上料装置和所述至少两个下料装置沿周向间隔环绕设于所述分拣机的外周;
所述分拣机包括顶板、控制器、用于识别所述上料装置上之货物信息的识别器件、若干个呈若干行若干列排布以用于传送货物的滚轮传送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若干个滚轮传送机构同步运转以传送货物的传送驱动机构和用于驱动所述若干个滚轮传送机构同步转向以改变货物输送方向的转向驱动机构,所述顶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避让孔,所述若干个滚轮传送机构的顶部分别一一通过各所述避让孔凸露于所述顶板的上方,所述传送驱动机构和所述转向驱动机构都设于所述顶板的下方;
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包括若干个间隔分布以用于分别与各列所述滚轮传送机构一一连接的第一连接构件、与所述若干个第一连接构件连接以用于带动所述若干个第一连接构件同步摆动的第二连接构件和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运动的动力构件,所述识别器件、所述传送驱动机构和所述动力构件都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一端延伸至所述顶板一侧以用于承载货物输送至所述顶板一侧的输送带和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运转的上料驱动机构;且/或,
所述识别器件设于所述上料装置之靠近所述分拣机的端部;且/或,
所述识别器件为摄像机;且/或,
所述下料装置设有三个,所述三个下料装置和所述上料装置分别设于所述分拣机的四周旁侧;且/或,
所述动力构件为伺服电动缸或者气缸或者液压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拣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驱动机构还包括间隔设于所述顶板下方的固定板,所述若干个第一连接构件都设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顶板之间,所述动力构件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下方,且所述动力构件具有能沿水平方向直线往复运动的推杆,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板下方并通过关节轴承连接所述推杆的第一连接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并与所述若干个第一连接构件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和穿过所述固定板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导杆,所述固定板上贯穿设有用于供所述导杆穿设并用于限定所述导杆运动轨迹的第一弧形导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拣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沿竖向延伸且底端通过所述关节轴承与所述推杆连接的第一连杆、呈水平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连杆之顶端连接的第二连杆,所述导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拣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呈水平设置且与所述导杆顶端连接的第三连杆和数量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数量相同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四连杆,每个所述第四连杆的底端都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顶端分别与各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一一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拣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构件都包括第五连杆和数量与所述滚轮传送机构行数相同且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杆一侧、另一端分别用于与一列各所述滚轮传送机构之固定座一一连接的第六连杆,所述第五连杆与各所述第六连杆都呈水平设置,各所述第六连杆间隔平行设置且都与所述第五连杆呈夹角连接;且/或,
所述分拣机还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方且间隔设于所述顶板下方的安装板,各所述滚轮传送机构呈若干行若干列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上方,所述安装板上贯穿设有数量与所述第四连杆数量相同的第二弧形导槽,各所述第四连杆的顶端分别一一穿过各所述第二弧形导槽延伸于所述安装板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拣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和所述第一弧形导槽都设有两个,且每个所述导杆对应穿设于一个所述第一弧形导槽内;且/或,
所述转向驱动机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固定板设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所述动力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且/或,
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设有四个。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拣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若干个呈若干行若干列排布并分别用于与各所述滚轮传送机构一一传动连接的传动轴、传动连接于一列所述传动轴之间以用于带动一列所述传动轴同步转动的第一带传动组件以及若干个分别一一与各行所述传动轴连接以分别用于一一带动各行所述传动轴同步转动的第二带传动组件,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且所述电机具有与一个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的输出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拣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滚轮传送机构都包括固定座和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的滚轮传送模组;每个所述滚轮传送模组都包括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的驱动轴、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且间隔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上方的第一转轴、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且间隔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一侧的第二转轴、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且间隔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另一侧的第三转轴、两个间隔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滚轮、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上且位于所述两个第一滚轮之间的第二滚轮、安装于所述第三转轴上且位于所述两个第一滚轮之间的第三滚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三转轴随所述驱动轴同步转动的第一传动组件和传动连接于所述传送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轴之间的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滚轮和所述第三滚轮间隔相对设置,且所述两个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和所述第三滚轮的顶部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轴、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拣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构件和第二传动构件,所述第一传动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轴、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随所述驱动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之间或者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之间以用于带动所述第三转轴随所述第一转轴或所述第二转轴同步转动;且/或,
所述第一传动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滚轮的轴向两侧;且/或,
每个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都包括安装于所述驱动轴上的第一锥齿轮和安装于所述传动轴上的第二锥齿轮,每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
CN201920444976.6U 2019-04-03 2019-04-03 分拣输送系统 Active CN2103924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4976.6U CN210392444U (zh) 2019-04-03 2019-04-03 分拣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4976.6U CN210392444U (zh) 2019-04-03 2019-04-03 分拣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2444U true CN210392444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37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44976.6U Active CN210392444U (zh) 2019-04-03 2019-04-03 分拣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24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5532A (zh) * 2019-04-03 2019-07-16 深圳市华南新海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分拣输送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5532A (zh) * 2019-04-03 2019-07-16 深圳市华南新海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分拣输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15532A (zh) 分拣输送系统
CN110015535A (zh) 分拣机
CN109821750B (zh) 一种物流交叉带分拣装置
CN210392444U (zh) 分拣输送系统
CN110015534A (zh) 分拣机
CN108706319A (zh) 一种定向排序的出料装置
CN219009151U (zh) 一种摆轮设备及物流分拣输送系统
CN209988509U (zh) 分拣机
CN209988508U (zh) 分拣机的驱动装置
CN206613737U (zh) 用于分拣快递包裹的系统
CN209988507U (zh) 分拣机
CN211168464U (zh) 分拣机的驱动装置
CN211520822U (zh) 连杆摆轮分拣机
CN117139205A (zh) 一种车间生产的自动分拣装置
CN210504244U (zh) 一种摆轮分拣机
CN209792014U (zh) 一种分拣机构和分拣机以及分拣系统
CN209988660U (zh) 分拣机及其转向驱动机构
KR102650398B1 (ko) 독립형 단위소터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물품분류장치
CN212923059U (zh) 一种滚轮式轨道
CN215849892U (zh) 一种瓦楞纸板输送转向机构
WO2020199457A1 (zh) 分拣输送系统
CN211168796U (zh) 滚轮传送模组以及滚轮传送装置
CN111701867B (zh) 一种函件智能分拣系统
CN205555417U (zh) 一种箱式物料高速斜轮分拣机
CN109969728B (zh) 高效率物料传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701, building A3, workshop 1, LiLang International Jewelry Industrial Park, 31 Bulan Road, xialilang community, Nanw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outh China Xinhai (Shenzhe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801-1, building A3, Zhongying jewelry factory building, 31 Bulan Road, xialilang community, Nanw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XINHAI INDUSTRIAL BELT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