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79109U - 一种发光元件及压合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光元件及压合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79109U
CN210379109U CN201921197589.3U CN201921197589U CN210379109U CN 210379109 U CN210379109 U CN 210379109U CN 201921197589 U CN201921197589 U CN 201921197589U CN 210379109 U CN210379109 U CN 2103791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ounting substrate
pin
pressure head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9758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Qingyu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9758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791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791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791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元件及压合治具,其中发光元件包括安装基板,发光体、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安装基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的尺寸大于第二端,发光体设置在安装基板的一侧,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设置在另一侧且和发光体电性连接,通过将安装基板设置成两端大小尺寸不一样的结构,在尺寸不同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构成正负极,可以快速准确的分辨出该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同时由于采用此结构设计的发光二极管,在完成巨量打件的制作时,设计出与发光体结构形状相匹配的转移模板,可以使得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朝向一致,便于与待打件基板压合焊接,确保正负极与待打件基板的安装正确。

Description

一种发光元件及压合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元件及压合治具。
背景技术
Mini LED(发光二极管)具有正负极,现有的发光二极管难以区分正负极,为了便于区分正负极,现有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引脚较长的作为正极,而较短的作为负极,该做法必然会造成加工工序更加繁琐,增加工作量,影响生产效率;而且,采用一长一短的引脚结构,由于长度差别较小,也难以较快较准确的辨别出正负极;由于Mini LED背光本身的特性,需要大量的LED来支援发光,因此在完成数量级上百千万甚至亿时的打件转移时,无法进行快速地转移,而且无法确保所有的LED的正负极朝向一致。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发光元件无法方便的区分出正负极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元件,包括:
安装基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端;
发光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基板的一侧面;
第一引脚,焊接固定在所述安装基板的另一侧面的第一端;
第二引脚,焊接固定在所述安装基板的另一侧面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构成正负极且分别与所述发光体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体呈楔形或梯形,所述安装基板也呈楔形或梯形;所述发光体的尺寸小于所述安装基板。
优选地,所述的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对称设置且沿其各自所在端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长度相等。
优选地,一种压合治具,包括:
安装架;
底座,设置在所述安装架底端;
压头,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压头设有吸附装置;
承载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承载台两侧安装有定位机构;
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压头沿所述升降机构作朝向所述承载台或远离所述承载台的升降运动,在作朝向所述承载台运动时将待打件基板与转移模板压合。
优选地,所述的压合治具,所述定位机构包括:
定位件,对称设置在所述承载台两侧,所述底座设有滑道,所述定位机构底端滑动设置在所述滑道内;
伸缩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一端与所述定位件连接;
伸缩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与所述伸缩件的另一端连接,驱动所述伸缩件作伸缩带动所述定位件作朝向所述承载台两侧的靠近运动实现对转移模板的定位及带动所述定位件作背向所述承载台两侧的远离运动解除对转移模板的定位。
优选地,所述的压合治具,还包括:
第一对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压头上;
第二对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定位机构上与所述第一对位结构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压合治具,所述第一对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对位结构其中之一为对位柱,另一个为与对位柱配合的对位孔。
优选地,所述的压合治具,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导向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架内;
移动结构,活动连接在所述升降导向结构上,所述压头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结构上;
驱动结构,驱动所述移动结构带动所述压头作沿所述升降导向结构的轴向方向的升降运动。
优选地,所述的压合治具,还包括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台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光元件,由于mini led(发光二极管)背光本身的特性,需要大量的mini led(发光二极管)来支撑发光,技术人员发现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大都采用规则形状且采用引脚长短来区分正负极,但是在大量打件制作时无法保证mini led(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朝向一致,使得在制作数量级上百千万甚至亿时的打件时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容易造成正负极不一致,造成打件无法使用;
因此,设计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安装基板,发光体、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安装基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的尺寸大于第二端,发光体设置在安装基板的一侧,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设置在另一侧且和发光体电性连接,通过将安装基板设置成两端大小尺寸不一样的结构,在尺寸不同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构成正负极,可以快速准确的分辨出该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同时由于采用此结构设计的发光二极管,在完成巨量打件的制作时,设计出与发光体结构形状相匹配的转移模板,可以使得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朝向一致,便于与待打件基板压合焊接,确保正负极与待打件基板的对接正确。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光元件,安装基板和发光体呈楔形或梯形等异形结构,通过外观结构即可快速方便的区分出正负极,大大提高打件制作的效率和准确度。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光元件,安装基板的尺寸大于发光体,在放入到转移模板中时,只能发光体进入到转移模板的穴位中,而安装基板和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均无法进入到穴位中,便于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与待打件基板的焊接面压合进行焊接,穴位和发光体的匹配设计形成了防呆结构,提高了转移效率和精准度。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光元件,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长度相同,可以采用相同的工艺加工,无需增加其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合治具,包括安装架、底座、压头、升降机构、定位机构和承载台,将压头安装在安装架上方且位于底座上方,压头上设置吸附装置,通过吸附装置将待打件基板吸附固定,通过承载台放置转移模板,通过定位机构进行定位,防止压合过程中发生位移,影响对位;通过升降机构驱动压头下压,使得压头上的待打件基板和承载台上的转移模板压合,完成发光二极管的巨量转移;升降机构安装在安装架内驱动压头下压,减小了将驱动部件安装在安装架上或者安装架的悬挂架造成设备结构较大,安装架承受的重量过大造成悬挂架损坏的风险;此外,此结构设计也可以有效降低压头对承载台上的工件的损坏。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合治具,定位机构包括定位件、伸缩件和伸缩驱动件,通过一个伸缩驱动件同时驱动两个定位件和伸缩件同步作伸缩运动,结构更加简单,节省电力成本;而且采用此结构的定位机构,在承载台上有工件时抵接工件进行定位,没有或者完成压合工序后分离解除定位,方便取出也完成压合工序的工件。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合治具,包括对位结构,通过对位结构的设计,可以进行更精准的对位,确保压合工作的高效完成。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合治具,包括振动装置,通过设置振动装置可以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体完全振入到转移模板的穴位内,以便于与待打件基板压合后完成焊接,提高工作效率。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合治具,还包括缓冲件,在压合过程中起到缓冲效果,有效保护压头和承载台上的工件,减小压合冲击力造成的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元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元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元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移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合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安装基板;101-第一端;102-第二端;200-发光体;300-第一引脚;400-第二引脚;
1-底座;
2-安装架;21-滑道;
3-压头;
4-承载台;
5-待打件基板;
6-转移模板;61-穴位;
7-吸附装置;
8-定位机构;81-定位件;82-伸缩件;83-伸缩驱动件;84-滑块结构;
9-升降机构;91-升降导向结构;92-驱动结构;93-移动结构;
10-振动装置;
11-悬挂架;
12-缓冲件;
13-第二对位结构;
14-第一对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发光元件,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安装基板100、发光体200、第一引脚300和第二引脚400,其中安装基板10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以及沿其厚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分,将两侧面分别命名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端101的尺寸大于第二端102,此处的尺寸具体到如图2为安装基板100的宽度;发光体200,固定安装于安装基板100的其中一侧面,比如第一侧面,本实施例的发光元件指的是mini led也即发光二极管,发光体200包括led芯片(未图示),led芯片具有发光面,led芯片配置成发光面背向安装基板100的一侧;第一引脚300和第二引脚400分别设置在安装基板100的另一侧面,比如第二侧面,第一引脚300设置在第一端101,第二引脚400设置在第二端102,第一引脚300和第二引脚400分别与发光体200的led芯片电连接,第一引脚300和第二引脚400分别构成发光元件的正负极。由于mini led 本身的特性,其尺寸较小,采用加工呈一端大一端小的结构,可以很容易就分辨出正负极,同时,在将发光元件焊接在打件表面时确保正负极的一致性;此外也提高了在将大量的发光元件焊接安装在打件上的工作效率;同时,在巨量打件转移焊接过程中,通过设计转移模板6上开设有与发光体200形状结构尺寸相同的穴位61,此结构设计起到防呆,可以确保在大量发光元件通过转移模板6进行打件时,可以确保所有的发光元件的发光体200朝向一致,均朝下,安装基板100尺寸大于发光体200,故在将发光元件放入到转移模板6上时,安装基板100会搭接在转移模板6的穴位表面,不会进入到穴位61中从转移模板6上掉落,便于后期与待打件基板5 压合完成焊锡;通过手动或者机械振动的方式使得发光元件完全进入到穴位61内,然后再将待打件基板5的焊接面与转移模板6的上表面压合,所有的发光元件的引脚与待打件基板5的焊接面贴合,再转移到打件炉内焊锡,熔炉焊锡作业完毕后将转移模板抽离,就完成巨量移转发光元件打件的制作,大大提高了打件转移制作的效率,而且不会出现发光元件的朝向不一致,需要人工进行调整。发光元件的内部结构在此不做详细描述和介绍,为现有的常规的发光二极管,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设置外部结构,以此便于准确快速的判断其正负极,同时也利于进行巨量打件的转移制作。
发光体200呈楔形或梯形,如图1所示,发光体200由远离安装基板 100的一侧朝向安装在安装基板100的一侧倾斜设置形成一楔形块状结构;如图2所示,发光体200的横截面成梯形;安装基板100也呈楔形或梯形,如图1所示,安装基板100由发光体200安装的一侧面朝向引脚安装的一侧面倾斜设置形成一楔形块状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基板100横截面为梯形;发光体200的尺寸小于安装基板100。本实施例的梯形可以为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或者其他任意结构的梯形。本事用新型发光体200和安装基板100的尺寸不做具体限定和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设计选择。
如图2和3所示,第一引脚300和第二引脚400对称设置且沿其各自所在端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宽度方向)。这里的长度实际上指的是安装基板100的宽度方向,由于端只是一个面,其长度方向对应地是安装基板100的宽度方向,其宽度方向对应地是安装基板100 的厚度。
如图1和3所示,第一引脚300和第二引脚400的长度相等且都小于安装基板100的宽度。这里的长度可以理解为第一引脚300和第二引脚400 即包括沿安装基板10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如图3所示)也包括沿安装基板100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如图1所示),两个方向的长度均相等。加工时可以选用统一的标准,不用为了区分而做成一个长一个短,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长度和材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和描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压合治具,用于在巨量mini led打件转移制作时转移模板6和待打件基板5的压合,如图4和5所示,包括安装架2、底座1、承载台4、压头3、升降机构9、定位机构8、对位结构、振动装置10和缓冲件12,其中安装架2竖直设置在底座1上方,其内部具有空腔(未示意出),底座1设置在安装架2底端形成对安装架2的支撑,安装架2和底座1构成T字型或L字型;压头3可升降地安装在安装架2上,在安装架2 上方一侧(如图5所示的右侧)还悬设有一悬挂架11,压头3悬设于悬挂架11下端,压头3内部设有吸附装置7,用于吸附转移待打件基板5,待打件基板5的焊接面朝下;底座1上设有承载台4,承载台4用于承载转移模板6;定位机构8对称设置在承载台4两侧,适于在压头3下压时对承载台4上的转移模板6进行定位固定,防止发生移位;升降机构9,设置在安装架2上,压头3沿升降机构9作朝向承载台4或远离承载台4的升降运动,在作朝向承载台4运动时将待打件基板5与转移模板6压合;对位结构包括第一对位结构14和第二对位结构13,第一对位结构14和第二对位结构13对应设置,第一对位结构14包括两个,对称安装在压头3下端两侧(如图5的左右两侧),第二对位结构13也也包括两个,对称地安装在定位机构8上,定位机构8将转移模板6定位在承载台4后,通过对位结构进行对位后在进行压合,可以使得两者对位更加精准,提高压合的精确度;振动装置10设置在承载台4上,为振动电机;缓冲件12设置在承载台4与底座1之间。可选的,第二对位结构13也可以设置在承载台4上两侧,先采用对位结构进行对位后,再定位机构8进行定位,接着进行压合。可选的,第一对位结构14也可以为四个,压头3为方形压头,第一对位结构14设置在压头3的四个角,对应地,第二对位结构13为四个,第一对位结构14和第二对位结构13也可以为其他数量,并不局限两个、四个等,还可以为一个、三个、五个、六个等等,不做特别限定。吸附装置7为现有的真空吸附装置(未图示),包括吸嘴(未图示)和真空发生装置(未图示),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做限定和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压头3下表面还设有xy轴组件,使得压头可在悬挂架11 下表面作沿x轴和y轴方向的移动,xy轴组件为现有的xy轴平台,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和描述。
如图5所示,定位机构8包括定位件81、伸缩件82和伸缩驱动件83,定位件8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承载台4两侧(如图5所示的左右两侧);底座1内设有滑道21,定位件81的底端滑动设置在滑道21内;伸缩件82 设置在底座1内,一端与定位件81连接;伸缩驱动件83设置在底座1内,与伸缩件82的另一端连接,伸缩驱动件83作伸缩带动定位件81沿滑道21 作朝向承载台4两侧的靠近运动实现对转移模板6的定位及带动定位件81 作背向承载台4两侧的远离运动解除对转移模板6的定位。定位件81为由承载台4向上凸出设置的板块结构,伸缩件82为伸缩杆或者伸缩套管、套杆等伸缩结构,伸缩驱动件83为气缸或液压缸等结构,伸缩件82对应设有两个且受伸缩驱动件83的驱动在水平方向移动,两个伸缩件8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定位件81连接、另一端与伸缩驱动件83连接,伸缩驱动件83 具有两个驱动端,两个驱动端分别与两个伸缩件82连接,定位件81的下端通过滑块84结构与底座1的滑道21滑动连接,可选的,滑道也可以替换为滑轨,通过伸缩件82和定位件81的设置使得两个定位件81之间的距离可调,在承载台4上有转移模板6时两者朝向承载台4方向同步靠近运动以将转移模板6定位在承载台4上,便于后续压合工作。通过设置伸缩驱动件83同时完成两个定位件81的同步伸缩运动,结构更加简单。可选的,本实施例的定位件81上端朝向承载台4的一侧设有凸缘,凸缘适于在定位时抵接在转移模板6的侧面或者上表面。
如图5所示,第一对位结构14和第二对位结构13其中之一为对位柱,另一个为与对位柱配合的对位孔,比如第一对位结构14为对位柱,第二对位结构13为对位孔;当然也可以为第一对位结构14为对位孔,第二对位结构13为对位柱。可选的,第一对位结构14和第二对位结构13不局限于对位柱和对位孔,可以不同时设置,只设置第一对位结构,且第一对位结构为对位相机或者对位传感器,压头3设置在三轴平台上,通过对承载台4 上的转移模板6的四个角进行识别,通过三轴平台对压头3进行调整对位;但此种结构比较复杂,设计成本高。
如图5所示,升降机构9包括升降导向结构91、移动结构93和驱动结构92,其中升降导向结构91竖直设置在安装架2内的空腔中;移动结构 93活动连接在升降导向结构91上,压头3一端固定设置在移动结构93上,与移动结构93连动;驱动结构92设置在安装架2内空腔底部,驱动移动结构93带动压头3作沿升降导向结构91的轴向方向的升降运动。可选的,驱动结构92为旋转电机,升降导向结构91为丝杆轴,与驱动结构92的输出轴连接,移动结构93为丝杆螺母,螺纹连接在升降导向结构91上,旋转电机旋转带动丝杆螺母作沿丝杆轴的轴向方向移动实现压头3上下升降与承载台4压合或分开;作为变形,升降导向结构91为导轨,其上下两端设有齿轮(未图示)或者皮带轮(未图示),两个齿轮或者皮带轮之间通过链条(未图示)或者皮带(未图示)进行传动连接,移动结构93为移动块,与链条或者皮带固定连接,驱动电机与下端的齿轮或者皮带轮传动连接。
缓冲件12为现有常见的管式直弹簧或者弹簧柱等等缓冲结构,可以设置多个,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做限定和描述,数量也不做限定,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等。
作为可替换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不设置第一对位结构和第二对位结构。通过定位机构8固定后即可驱动压头3下压进行压合作业。
作为另外一种可替换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机构8可以不为可伸缩的定位机构,可以为直接固定设置在承载台4两侧的定位挡片等,不设置伸缩件82和伸缩驱动件83。
作为另外一种可替换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不设置振动装置10,转移模板6上放置实施例1的发光元件后,通过手动摇动转移模板6,使得发光元件的发光面嵌入到穴位61内。
作为另一种可替换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压头可以用来吸附转移模板,而承载台用于承载待打件基板,此时发光元件的发光体全部朝上,此时由于转移模板的穴位也是楔形,故而转移模板的穴位朝向待打件基板的一端孔径小于远离待打件基板一端的孔径,故而发光元件不会从穴位中掉出来,而设有引脚的一端朝向承载台上的待打件基板的焊接端面,此时,可以在需要先将发光体放置在转移模板上,之后在通过吸附装置将转移模板吸附固定在压头上,此时可以不需要通过振动装置将发光元件振入到穴位中,直接通过压头下压就可以实现将发光元件压入到穴位中,通过升降机构驱动压头下压完成压合。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移模板6中的穴位61也为楔形或者梯形,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发光体200的形状结构尺寸相匹配就可以,但是要小于安装基板100的尺寸。穴位61呈阵列排布设置,其每个穴位61的朝向一致,比如,楔形穴位大的一端全部朝左,小的一端全部朝右。本实施例的转移模板6的尺寸在此不做限定和描述,可以大于、小于或者等于发光体200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通过机械手将待打件基板5夹取转移到压头3下方,吸附装置7将待打件基板5吸附固定在压头3下端,将转移模板6放置在承载台4上,伸缩驱动件83驱动伸缩件82作朝向承载台4 的缩回运动,定位件81在伸缩件82的拉动作用下沿着滑道21滑动,直至定位件81与承载台4上的转移模板6接触将其夹紧固定在承载台4上方,将大量发光元件放置在转移模板6上方,由于转移模板6的穴位61与发光体200形状尺寸相匹配,此结构形成防呆结构,故而,发光元件放置在转移模板6上时,只能发光体200的一侧朝下才能进入到穴位61中,由于穴位61的孔径小于安装基板100,所以,当发光元件进入到转移模板6的穴位61中时,不会从穴位61中脱落;开启振动装置10,使得所有的发光元件的发光体200全部进入到穴位61中,所有的发光元件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安装基板设有发光体的一侧与转移模板6上表面贴合;接着开启升降机构9 带动压头3作朝向承载台4的下降运动,压头3在重力作用下与承载台4 面接触,通过对位结构的设置与转移模板6进行精确对位后再进行压合,压合完成后,发光元件的引脚与待打件基板5的焊接面接触连接;吸附装置7解除对待打件基板5的吸附,压头上升,再通过机械夹手或者操作人员直接或者通过输送机构将压合完成的待打件基板5和转移模板6转移到打件炉内焊锡,熔炉焊锡作业完毕后将转移模板抽离,完成巨量mini led 的移转打件工作;至于后续的打件炉焊锡操作在此不做详细描述,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巨量泛指数量级在百数量级、千数量级,万数量级或者亿数量级,比如5000-6000,并没有具体的数量。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基板(100),具有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所述第一端(101)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端(102);
发光体(200),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基板(100)的一侧面;
第一引脚(300),焊接固定在所述安装基板(100)的另一侧面的第一端(101);
第二引脚(400),焊接固定在所述安装基板(100)的另一侧面的第二端(102);
所述第一引脚(300)和第二引脚(400)分别构成正负极且分别与所述发光体(200)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200)呈楔形或横截面为梯形,所述安装基板(100)也呈楔形或横截面为梯形;所述发光体(200)的尺寸小于所述安装基板(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300)和第二引脚(400)对称设置且沿其各自所在端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300)和第二引脚(400)的长度相等。
5.一种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2);
底座(1),设置在所述安装架(2)底端;
压头(3),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架(2)上,所述压头(3)设有吸附装置(7);
承载台(4),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承载台(4)两侧安装有定位机构(8);
升降机构(9),设置在所述安装架(2)上,所述压头(3)沿所述升降机构(9)作朝向所述承载台(4)或远离所述承载台(4)的升降运动,在作朝向所述承载台(4)运动时将待打件基板(5)与转移模板(6)压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8)包括:
定位件(81),对称设置在所述承载台(4)两侧,所述底座(1)设有滑道(21),所述定位机构(8)底端滑动设置在所述滑道(21)内;
伸缩件(8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一端与所述定位件(81)连接;
伸缩驱动件(83),设置在所述底座上(1),与所述伸缩件(82)的另一端连接,驱动所述伸缩件(82)作伸缩带动所述定位件(81)作朝向所述承载台(4)两侧的靠近运动实现对转移模板(6)的定位及带动所述定位件(81)作背向所述承载台(4)两侧的远离运动解除对转移模板(6)的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对位结构(13),设置在所述压头(3)上;
第二对位结构(14),设置在所述定位机构(8)上与所述第一对位结构(13)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位结构(13)和所述第二对位结构(14)其中之一为对位柱,另一个为与对位柱配合的对位孔。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9)包括升降导向结构(91),设置在所述安装架(2)内;
移动结构(93),活动连接在所述升降导向结构(91)上,所述压头(3)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结构(93)上;
驱动结构(92),驱动所述移动结构(93)带动所述压头(3)作沿所述升降导向结构(91)的轴向方向的升降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压合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振动装置(10),所述振动装置(10)设置在所述承载台(4)上。
CN201921197589.3U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发光元件及压合治具 Active CN2103791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97589.3U CN210379109U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发光元件及压合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97589.3U CN210379109U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发光元件及压合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79109U true CN210379109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48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97589.3U Active CN210379109U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发光元件及压合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7910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5297A (zh) * 2021-03-19 2021-06-15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灯条组件和显示面板
JP7475735B2 (ja) 2022-08-31 2024-04-30 晶呈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ダイパッケージの接合及び移載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5297A (zh) * 2021-03-19 2021-06-15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灯条组件和显示面板
JP7475735B2 (ja) 2022-08-31 2024-04-30 晶呈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ダイパッケージの接合及び移載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79109U (zh) 一种发光元件及压合治具
CN116706206B (zh) 刀片电池高精度堆叠设备及堆叠方法
CN109773362B (zh) 压缩机焊接系统
CN109759736B (zh) 压缩机同心定位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压缩机焊接系统
CN209766467U (zh) 一种led固晶的双摆臂固晶装置
CN210908818U (zh) 翻转式带保压的笔记本组装设备
CN116798912A (zh) 一种led晶片固晶装置及固晶方法
CN209929338U (zh) 一种新型led固晶机的固晶装置
CN207606397U (zh) 一种平板电脑装配焊接自动化产线
CN113814686B (zh) 一种装配设备
CN210121734U (zh) 压缩机同心定位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压缩机焊接系统
CN114571725A (zh) 一种led封装挡墙的打印设备
CN218639432U (zh) 一种用于换板设备的换板机构
CN210818632U (zh) 一种工件批量放置台
CN218639431U (zh) 一种用于换板设备的定位机构
CN219417230U (zh) 导电胶贴合检测设备
CN113000958A (zh) 一种线切割利用真空吸持防工件落下夹断线之方法
CN215919814U (zh) 一种机械手轴承座加工固定夹具
CN216028895U (zh) 多功能电池焊接抓手装置
CN218144400U (zh) 一种电池和保护板吸取定位机构
CN218856102U (zh) 一种卡针和胶圈的组装设备
CN218585933U (zh) 一种用于铜框架固晶防位移机构
CN220456388U (zh) 微显示芯片检测用承载与驱动机构
CN110434658B (zh) 一种工件批量放置台
CN217577307U (zh) 一种用于手机band下U件上料的取放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00, 188, Feng Feng Road, hi tech Zone,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Suzhou Qingyu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300, 188, Feng Feng Road, hi tech Zone,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Visionox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