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5297A - 灯条组件和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灯条组件和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65297A
CN112965297A CN202110294474.1A CN202110294474A CN112965297A CN 112965297 A CN112965297 A CN 112965297A CN 202110294474 A CN202110294474 A CN 202110294474A CN 112965297 A CN112965297 A CN 112965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s
light bar
male
positive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944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朋朝明
张龙清
文勇兵
邹文聪
陈伟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944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652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65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52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s, e.g. to a wal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灯条组件,所述灯条组件用于显示面板,所述灯条组件包括:灯条座子和灯条插头;其中,所述灯条插头具有公接口;所述灯条座子具有相对的两个面,所述两个面均具有母接口;所述两个面中的每个面的母接口均与所述公接口适配。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利用本发明的灯条组件,灯条组件的打件效率提高。

Description

灯条组件和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灯条组件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模组由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组成,依据光源所在位置,液晶模组主要分为直下式液晶膜组和侧入式液晶膜组两种。随着消费者对画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动态对比度是高端产品的重要功能选项。通常在液晶模组方案确定后,要想获得更高动态对比度,一般需要对各区域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单独驱动;分区越多,模组中线路越复杂。
目前,液晶模组包括电源板、主板、恒流模块、背板、反射片、中框、灯条组件、扩散板、扩散板支撑柱、光学膜片及液晶玻璃。灯条组件一般包括金属基板、LED光源、二次分光透镜、灯条座子和灯条插头。
但是,采用现有的灯条组件,灯条组件的打件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灯条组件和显示面板,旨在解决采用现有的灯条组件,灯条组件的打件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灯条组件,所述灯条组件用于显示面板,所述灯条组件包括:灯条座子和灯条插头;其中,
所述灯条插头具有公接口;
所述灯条座子具有相对的两个面,所述两个面均具有母接口;
所述两个面中的每个面的母接口均与所述公接口适配。
可选的,所述公接口包括多个正极公接口和多个负极公接口,所述每个面的母接口包括多个正极母接口和多个负极母接口;
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与所述每个面的多个正极母接口适配;
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与所述每个面的多个负极母接口适配。
可选的,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等间距环形阵列,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等间距环形阵列。
可选的,
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等间距环形阵列分布于外圈,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等间距环形阵列分布于内圈;或,
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等间距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内圈,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等间距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外圈;
其中,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为同心。
可选的,
基于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的峰值电压,利用公式一,获得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中任意相邻的正极公接口的第一间距;和,
基于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的峰值电压,利用所述公式一,获得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中任意相邻的负极公接口的第二间距;
所述公式一为:
V=300×d1.282
其中,在V为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的峰值电压时,d为所述第一间距;在V为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的峰值电压时,d为所述第二间距。
可选的,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均大于或等于0.2毫米。
可选的,所述每个面的多个正极母接口与所述两个面中另一个面的多个正极母接口分别连通,所述每个面的多个负极母接口与所述两个面中另一个面的多个负极母接口分别连通。
可选的,所述灯条插头具有第一防呆部件,所述灯条座子中的所述每个面均具有第二防呆部件;
所述第一防呆部件与所述每个面的第二防呆部件适配。
可选的,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和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均为Pin针。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灯条组件。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灯条组件,所述灯条组件用于显示面板,所述灯条组件包括:灯条座子和灯条插头;其中,所述灯条插头具有公接口;所述灯条座子具有相对的两个面,所述两个面均具有母接口;所述两个面中的每个面的母接口均与所述公接口适配。
由于,现有的灯条座子均为单向导通式的设计,灯条座子的开口处采用柔性扁平电缆与恒流模块连接导通来传输信号,同时,为了保证各灯条线长度相近,出线口一般设置在背板中间区域,使得出线口两侧中的某一侧的灯条座子通过灯条插头与灯条线连接时,灯条线需要进行弯折,才能与单向导通的灯条座子连接,使得灯条组件的打件效率较低。而本发明的灯条组件双向导通设计,出线口两侧的灯条座子通过灯条插头与灯条线连接时,灯条线均不需要进行弯折,即可实现灯条线与双向导通的灯条座子连接,使得灯条组件的打件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灯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灯条组件实物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灯条插头结构示意图;
图4a和图4b均为本发明灯条座子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的灯条座子均为单向导通式的设计,这种设计的灯条座子的开口处一般采用FFC(Flexible Flat Cable柔性扁平电缆)与恒流模块连接导通来传输信号;LED通过背板内开孔与恒流模块连接,为了保证各灯条线长度相近,出线口一般设置在背板中间区域,这种传统的单向FFC座子中一般有若干正极Pin、若干负极Pin和NC Pin,各个Pin采用一字型排列,最后与横流模块一一对应联结。容易理解,在LED单独驱动时,每个Pin控制一个区域,具有方向性及唯一性。这种座子其不适合复杂的模组电路,无论是灯条打件还是模组生产时效率较低,尤其是当下显示面板尺寸越来越大,LED数量多,分区多,LED出线数量也更多,使得灯条组件的打件效率较低。同时,灯条组件包括的灯条座子和灯条插头中接口(公接口和母接口)一字型排列,结构较复杂,且灯条座子单向导通,使得灯条组件的生产效率也较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灯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灯条组件用于显示面板,所述灯条组件包括:灯条座子11和灯条插头12;其中,
所述灯条插头12具有公接口;
所述灯条座子11具有相对的两个面,所述两个面均具有母接口;
所述两个面中的每个面的母接口均与所述公接口适配。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灯条组件实物结构的示意图,灯条座子(除灯条插头以外的部分)为条状的棱柱结构,通常为条状四棱柱。灯条组件安装时,棱柱状的灯条座子水平放置,即灯条座子的上下底面(所述相对的两个面)分布于两侧,每个底面均具有母接口,每个底面的母接口均可以与灯条插头中的公接口适配。本发明的灯条组件,实现了灯条组件的双向导通。其中,公接口可以为Pin针,母接口为Pin。
进一步的,所述公接口包括多个正极公接口和多个负极公接口,所述每个面的母接口包括多个正极母接口和多个负极母接口;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与所述每个面的多个正极母接口适配;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与所述每个面的多个负极母接口适配。
具体应用中,正极公接口和负极公接口均为多个,同时,正极母接口和负极母接口的数量也对应为多个,即灯条插头包括多个正极Pin针和多个负极Pin针,灯条座子包括多个正极Pin和多个负极Pin,正极Pin针和正极Pin的数量一一对应,负极Pin针和负极Pin的数量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等间距环形阵列,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等间距环形阵列。其中,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等间距环形阵列分布于外圈,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等间距环形阵列分布于内圈;或,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等间距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内圈,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等间距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外圈;其中,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为同心。
灯条座子的母接口环形阵列,对应的,灯条插头的公接口也环形阵列,灯条组件的结构较简单,且灯条座子双向导通,使得灯条组件的生产效率也提高。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灯条插头结构示意图。其中,灯条插头12具有外圈123和内圈124。在一中实施例中,内圈123等间距阵列公接口122为正极公接口,外圈等间距阵列公接口121为负极公接口。在另一实施例中,内圈123等间距阵列公接口122为负极公接口,外圈等间距阵列公接口121为正极公接口。
具体应用中,显示面板的电路通常为共阳极电路,正极较少,即内圈为正极公接口,外圈为负极公接口;对应的,灯条座子的母接口也对应分布。
另外,基于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的峰值电压,利用公式一,获得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中任意相邻的正极公接口的第一间距;和,基于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的峰值电压,利用所述公式一,获得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中任意相邻的负极公接口的第二间距;
所述公式一为:
V=300×d1.282
其中,在V为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的峰值电压时,d为所述第一间距;在V为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的峰值电压时,d为所述第二间距。
需要说明的是,公式一还可以替换为公式二,公式二为:
Figure BDA0002984089230000061
其中,公式二中的参数参照上述公式一描述,lg为以10为底的对数函数。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中任意相邻的正极公接口的第一间距和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中任意相邻的负极公接口的第二间距均大于或等于0.2毫米。可以利用表1中的数据进行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的设计,也可以基于表1的数据,适当增大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表1为峰值电压与间距对照表,如下:
表1
峰值电压(V) 50 70 96 120 146 165 180
间隙(mm) 0.26 0.33 0.42 0.49 0.58 0.63 0.68
进一步的,所述灯条插头12具有第一防呆部件125,所述灯条座子11中的所述每个面均具有第二防呆部件115;所述第一防呆部件125与所述每个面的第二防呆部件115适配。
灯条组件具有防呆结构设计,便于灯条组件的安装,进一步提升了灯条组件的打件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面的多个正极母接口与所述两个面中另一个面的多个正极母接口分别连通,所述每个面的多个负极母接口与所述两个面中另一个面的多个负极母接口分别连通。
参照图4a和图4b,图4a和图4b均为本发明灯条座子结构示意图,图4a和图4b分别为灯条座子中所述两个侧面的示意图,灯条座子的正极母接口和负极母接口分别与灯条插头的正极公接口和负极公接口对应。
在该实施例中,灯条座子内圈114(对应灯条插头内圈124)等间距环形阵列正极母接口,灯条座子外圈113(对应灯条插头外圈123)等间距环形阵列负极母接口,两个面的多个正极母接口分别对应连通,即一个面的一个正极母接口与另一个面的一个正极母接口连通,对应的,一个面的一个负极母接口与另一个面的一个负极母接口连通。
图4a为灯条座子相对的两个面的其中一个面示意图,以最接近第二防呆部件115的一个正极母接口和一个负极母接口编号为+01和—01,编号逆时针依次增加。对应的,图4b为灯条座子相对的两个面的另一个面示意图,以最接近第二防呆部件115的一个正极母接口和一个负极母接口编号为+01和—01,编号顺时针依次增加。此时,具有相同编号的正极母接口是连通的,具有相同编号的负极母接口也是连通的。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灯条组件,所述灯条组件用于显示面板,所述灯条组件包括:灯条座子和灯条插头;其中,所述灯条插头具有公接口;所述灯条座子具有相对的两个面,所述两个面均具有母接口;所述两个面中的每个面的母接口均与所述公接口适配。
由于,现有的灯条座子均为单向导通式的设计,灯条座子的开口处采用柔性扁平电缆与恒流模块连接导通来传输信号,同时,为了保证各灯条线长度相近,出线口一般设置在背板中间区域,使得出线口两侧中的某一侧的灯条座子通过灯条插头与灯条线连接时,灯条线需要进行弯折,才能与单向导通的灯条座子连接,使得灯条组件的打件效率较低。而本发明的灯条组件双向导通设计,出线口两侧的灯条座子通过灯条插头与灯条线连接时,灯条线均不需要进行弯折,即可实现灯条线与双向导通的灯条座子连接,使得灯条组件的打件效率提高。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应用于显示终端,该显示终端比如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或便携式电子设备等移动终端,也可以为PC终端,该显示终端的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灯条组件,请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灯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组件用于显示面板,所述灯条组件包括:灯条座子和灯条插头;其中,
所述灯条插头具有公接口;
所述灯条座子具有相对的两个面,所述两个面均具有母接口;
所述两个面中的每个面的母接口均与所述公接口适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接口包括多个正极公接口和多个负极公接口,所述每个面的母接口包括多个正极母接口和多个负极母接口;
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与所述每个面的多个正极母接口适配;
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与所述每个面的多个负极母接口适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等间距环形阵列,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等间距环形阵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等间距环形阵列分布于外圈,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等间距环形阵列分布于内圈;或,
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等间距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内圈,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等间距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外圈;
其中,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为同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条组件,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的峰值电压,利用公式一,获得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中任意相邻的正极公接口的第一间距;和,
基于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的峰值电压,利用所述公式一,获得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中任意相邻的负极公接口的第二间距;
所述公式一为:
V=300×d1.282
其中,在V为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的峰值电压时,d为所述第一间距;在V为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的峰值电压时,d为所述第二间距。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均大于或等于0.2毫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面的多个正极母接口与所述两个面中另一个面的多个正极母接口分别连通,所述每个面的多个负极母接口与所述两个面中另一个面的多个负极母接口分别连通。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灯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插头具有第一防呆部件,所述灯条座子中的所述每个面均具有第二防呆部件;
所述第一防呆部件与所述每个面的第二防呆部件适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正极公接口和所述多个负极公接口均为Pin针。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灯条组件。
CN202110294474.1A 2021-03-19 2021-03-19 灯条组件和显示面板 Pending CN1129652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4474.1A CN112965297A (zh) 2021-03-19 2021-03-19 灯条组件和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4474.1A CN112965297A (zh) 2021-03-19 2021-03-19 灯条组件和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5297A true CN112965297A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79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94474.1A Pending CN112965297A (zh) 2021-03-19 2021-03-19 灯条组件和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65297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57700A1 (en) * 2007-01-02 2008-07-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 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2445574A (zh) * 2011-10-12 2012-05-0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环形排布式多针生物组织介电谱特性测量探头及方法
CN202523879U (zh) * 2012-04-10 2012-11-07 应宏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接头模块及其公接头与母接头
CN203442657U (zh) * 2013-08-31 2014-02-19 吴进清 触点式充电led灯芯
CN108183351A (zh) * 2018-02-06 2018-06-19 托马斯 一种新型多通道插头及其插座
CN208314415U (zh) * 2018-05-17 2019-01-01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产品
CN109524814A (zh) * 2018-12-28 2019-03-26 鹤山市众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灯条供电线的连接器
CN110933837A (zh) * 2019-11-28 2020-03-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其制作方法及包含其的显示模组
CN210379109U (zh) * 2019-07-26 2020-04-21 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元件及压合治具
CN212694729U (zh) * 2020-09-17 2021-03-12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57700A1 (en) * 2007-01-02 2008-07-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 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2445574A (zh) * 2011-10-12 2012-05-0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环形排布式多针生物组织介电谱特性测量探头及方法
CN202523879U (zh) * 2012-04-10 2012-11-07 应宏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接头模块及其公接头与母接头
CN203442657U (zh) * 2013-08-31 2014-02-19 吴进清 触点式充电led灯芯
CN108183351A (zh) * 2018-02-06 2018-06-19 托马斯 一种新型多通道插头及其插座
CN208314415U (zh) * 2018-05-17 2019-01-01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产品
CN109524814A (zh) * 2018-12-28 2019-03-26 鹤山市众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灯条供电线的连接器
CN210379109U (zh) * 2019-07-26 2020-04-21 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元件及压合治具
CN110933837A (zh) * 2019-11-28 2020-03-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其制作方法及包含其的显示模组
CN212694729U (zh) * 2020-09-17 2021-03-12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2589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5855415B2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を含む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
CN102121637B (zh) 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CN112965297A (zh) 灯条组件和显示面板
CN212694729U (zh) 一种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30375173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7443694U (zh) 显示设备和背光模组
JP2012084327A (ja)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11703630B2 (en) Mini-LED backlight panel and mini-LED backlight module
CN213987118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7973876B2 (en)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frame accommodating light source driv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same
US10806038B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0996438B (zh) 基于io模块的显示装置、方法及机器人
CN114999339B (zh)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1025749B (zh) 光源装置及背光模块
CN216122974U (zh) 一种具有wifi模块的智能终端主板
CN212694605U (zh) 智能黑板用背光单元
CN213122501U (zh) 高精度触控显示设备
CN111190249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CN217482599U (zh) 一种led灯板、显示装置和照明装置
CN212694606U (zh) 大幅面超薄型智能黑板
CN217360498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4891004U (zh) 一种集成式灯具
CN101604811A (zh) 灯管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KR102032820B1 (ko) 광원 모듈용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