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70729U - 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70729U
CN210370729U CN201921140737.8U CN201921140737U CN210370729U CN 210370729 U CN210370729 U CN 210370729U CN 201921140737 U CN201921140737 U CN 201921140737U CN 210370729 U CN210370729 U CN 2103707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liquid
sleeve
cor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407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福洪
朱述群
李子昂
谢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long Group Wuhu Xinglong Hydraul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long Group Wuhu Xinglong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long Group Wuhu Xinglong Hydraul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long Group Wuhu Xinglong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407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707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70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707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包括阀体、第一阀芯组件、第二阀芯组件、第三阀芯组件、用于控制第一阀芯组件的第一操纵机构、用于控制第二阀芯组件的第二操纵机构和用于控制第三阀芯组件的第三操纵机构,阀体具有容纳第一阀芯组件的第一阀腔、容纳第二阀芯组件的第二阀腔和容纳第三阀芯组件的第三阀腔,第一阀腔与第二阀腔和第三阀腔相连通,第一阀腔设置一个,第二阀腔和第三阀腔均设置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将阀体设置成一体式结构,将各个阀芯和相应的操纵机构集成在同一个阀体上,降低阀体本身出现油液泄漏的风险,确保液压支架液压系统的工作安全性。

Description

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煤矿综采液压支架,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
背景技术
在煤矿综采越来越朝自动化、高效率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大采高,高阻抗的支架越来越普及,相应的操纵阀也开始从以前的小流量渐渐发展到现在的中流量、大流量。在煤机行业,换向阀也被称为操纵阀或者控制阀。在液压支架液压系统中,换向阀控制液流的方向,实现液压支架升降、推溜、拉架等不同的动作。
现有的多功能换向阀组主要是由多个片式换向阀组成,各个片式换向阀的阀体上设置的进出油口相连通。这种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结构复杂,不容易组装;
2、各个片式换向阀的连接处密封不可靠,油液容易泄漏,会影响液压支架液压系统的工作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目的是降低油液出现泄漏的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包括阀体、第一阀芯组件、第二阀芯组件、第三阀芯组件、用于控制第一阀芯组件的第一操纵机构、用于控制第二阀芯组件的第二操纵机构和用于控制第三阀芯组件的第三操纵机构,阀体具有容纳第一阀芯组件的第一阀腔、容纳第二阀芯组件的第二阀腔和容纳第三阀芯组件的第三阀腔,第一阀腔与第二阀腔和第三阀腔相连通,第一阀腔设置一个,第二阀腔和第三阀腔均设置多个。
所述第一阀腔位于所述第二阀腔和所述第三阀腔之间,第一阀腔与所述阀体上设置的主进液孔和主回液孔相连通。
所述第一阀芯组件包括第一回液阀套、与第一回液阀套连接的第一进液阀套、第一阀芯、套设于第一阀芯上的第一阀座和与第一阀芯相配合实现密封的第一压杆,第一压杆具有让第一阀芯插入的容置孔。
所述第一操纵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阀体上的第一壳体、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压头、与第一压头固定连接且用于操作第一压头进行转动的第一手柄以及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一壳体内且夹在第一压头与第一压杆之间的第一压块,第一压块的旋转中心线与阀体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所述第一操纵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辅助压块,所述阀体上设有用于对辅助压块进行限位的限位销,辅助压块位于限位销和所述第一压头之间。
所述第二阀芯组件包括第二压杆、第二回液阀套、第二进液阀套、中间阀套、第二阀芯以及夹在第二进液阀套与中间阀套之间的第二阀垫,第二阀垫套设于第二阀芯上且与第二阀芯相配合实现密封,第二阀垫采用软材质制成。
所述中间阀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液阀套连接,中间阀套的另一端通过锁止机构与所述第二回液阀套连接且锁止机构设置成可防止中间阀套与第二回液阀套发生相对转动,中间阀套具有容纳锁止机构的容置槽,第二回液阀套具有让锁止机构嵌入的锁止槽。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嵌入所述锁止槽和所述容置槽中的锁止件以及对锁止件施加压力以使其固定的压紧件,锁止件为球形,锁止槽为球形凹槽,压紧件为与所述中间阀套为螺纹连接的螺钉。
所述第三阀芯组件包括第三压杆、第三回液阀套、与第三回液阀套连接的第三进液阀套、第三阀芯、套设于第三阀芯上的第三阀座以及夹在第三进液阀套与第三阀座之间的第三阀垫,第三阀垫与第三阀芯相配合实现密封,第三阀垫采用软材质制成。
所述第二阀腔共设置14个,第三阀腔共设置6个。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将阀体设置成一体式结构,将各个阀芯和相应的操纵机构集成在同一个阀体上,降低阀体本身出现油液泄漏的风险,确保液压支架液压系统的工作安全性。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的工作原理图;
图4是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剖视图;
图6是图4中B-B剖视图;
图7是图4中C-C剖视图;
图8是第一换向阀单元处的剖视图;
图9是第一阀芯组件的剖视图;
图10是第二换向阀单元处的剖视图;
图11是第二阀芯组件的剖视图;
图12是第三换向阀单元处的剖视图;
图13是第三阀芯组件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1、阀体;2、第一阀腔;3、第二阀腔;4、第三阀腔;5、第一换向阀单元;501、第一压杆;502、第一回液阀套;503、第一阀座;504、第一进液阀套;505、第一阀芯;506、第一弹簧;507、过液孔;508、过液孔; 509、第一手柄;510、第一压头;511、第一压块;512、第一壳体;513、限位销;514、辅助压块;6、第二换向阀单元;601、第二压杆;602、第二回液阀套;603、第二阀垫;604、第二进液阀套;605、第二阀芯;606、第二弹簧; 607、过液孔;608、过液孔;609、第二手柄;610、第二压头;611、第二压块; 612、第二壳体;613、中间阀套;614、过液孔;615、锁止件;616、压紧件; 617、过液孔;7、第三换向阀单元;701、第三压杆;702、第三回液阀套;703、第三阀座;704、第三进液阀套;705、第三阀芯;706、第三弹簧;707、过液孔;708、过液孔;709、第三手柄;710、第三压头;711、第三压块;712、第三壳体;713、第三阀垫;714、过液孔;715、杠杆;8、主进液孔;9、主回液孔;10、第一连通孔;11、第二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包括阀体5、第一阀芯组件、第二阀芯组件、第三阀芯组件、用于控制第一阀芯组件的第一操纵机构、用于控制第二阀芯组件的第二操纵机构和用于控制第三阀芯组件的第三操纵机构,阀体5具有容纳第一阀芯组件的第一阀腔2、容纳第二阀芯组件的第二阀腔3和容纳第三阀芯组件的第三阀腔4,第一阀腔2与第二阀腔 3和第三阀腔4相连通,第一阀腔2设置一个,第二阀腔3和第三阀腔4均设置多个。
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7所示,阀体5为一体式的矩形块状结构,阀体5 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厚度,阀体5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为相互垂直,将各个阀芯和相应的操纵机构集成在同一个阀体5上,降低阀体5本身出现油液泄漏的风险,从而可以确保液压支架液压系统的工作安全性,而且换向阀组整个结构更加简单,方便装配。第一阀芯组件和第一操纵组件安装在阀体5上,与阀体5组成第一换向阀单元;第二阀芯组件和第二操纵组件安装在阀体5上,与阀体5组成第二换向阀单元;第三阀芯组件和第三操纵组件安装在阀体5上,与阀体5组成第三换向阀单元。第一阀腔2、第二阀腔3和第三阀腔4均为圆形腔体,第一阀腔2的轴线和第二阀腔3和第三阀腔4的轴线相平行,第一阀腔2、第二阀腔3和第三阀腔4的轴线并与阀体5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第一阀腔2、第二阀腔3和第三阀腔4为从阀体5的同一端面开始朝向阀体5的内部延伸形成的中空腔体,第三阀腔4并为沿阀体5的宽度方向贯穿设置,第一阀腔2和第二阀腔3在阀体5上为非贯穿设置。第一阀芯组件插入第一阀腔2中且与阀体5 为螺纹连接,第二阀芯组件插入第二阀腔3中且与阀体5为螺纹连接,第三阀芯组件插入第三阀腔4中且与阀体5为螺纹连接。第一阀腔2位于第二阀腔3 和第三阀腔4之间,所有第二阀腔3位于第一阀腔2的一侧,所有第三阀腔4 位于第一阀腔2的另一侧,第一阀腔2与阀体5上设置的主进液孔8和主回液孔9相连通,主进液孔8和主回液孔9并排设在阀体5的同一个侧面上,主进液孔8和主回液孔9的轴线相平行且主进液孔8和主回液孔9的轴线与第一阀腔2的轴线相垂直,主进液孔8和主回液孔9的轴线与阀体5的厚度方向相平行,主进液孔8用于将油液引导至阀体5内部,主回液孔9用于将阀体5内部的油液引导至阀体5外部,主进液孔8和主回液孔9处于与阀体5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
如图1至图7所示,阀体5内部设置第一连通孔10和第二连通孔11,第一连通孔10和第二连通孔1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第一连通孔10和第二连通孔11 的长度方向与阀体5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连通孔10与第一阀腔2、第二阀腔3和第三阀腔4相连通,第一阀腔2中的油液经第一连通孔10分别流动至第二阀腔3和第三阀腔4中。主回液孔9通过第二连通孔11与第二阀腔3和第三阀腔4相连通,第二连通孔11与第一阀腔2、第二阀腔3和第三阀腔4相连通,第二阀腔3和第三阀腔4中的油液经第二连通孔11流动至主回液孔9中,使换向阀组可以控制液流的方向。
如图1至图9所示,第一阀腔2设置一个,第一阀芯组件也设置一个,相应的,第一操纵机构也设置一个。第一阀芯组件包括第一回液阀套502、与第一回液阀套502连接的第一进液阀套504、第一阀芯、套设于第一阀芯上的第一阀座503和与第一阀芯相配合实现密封的第一压杆501,第一压杆501具有让第一阀芯插入的容置孔。第一阀芯的两端开口、内部为中空油道,第一压杆501设有内孔,第一压杆501插入第一回液阀套502中且端部从第一回液阀套502中伸出与第一操纵机构相配合,第一压杆501的该端部用于接受由第一操纵机构施加的压力。第一进液阀套504的端部插入第一回液阀套502中与第一回液阀套502为螺纹连接,第一阀座503位于第一回液阀套502中且由第一进液阀套 504的端面将其抵紧在第一回液阀套502内部设置的限位台阶处,从而固定第一阀座503。第一阀芯插入第一进液阀套504和第一阀座503中,第一压杆501和第一阀芯均可移动。第一回液阀套502套设于第一压杆501上,第一回液阀套 502内部设有与第一压杆501外部形状相匹配的内孔,第一压杆501的截面呈凸字形,第一压杆501的头部从第一回液阀套502的端部伸出,第一压杆501的内部设有从末端面开始沿轴向延伸的内孔。第一阀芯的主体为圆柱形,第一阀芯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结构,第一阀芯内部为沿轴向延伸的中空油道,第一阀芯与第一压杆501相配合可以实现密封。第一阀座503夹在第一进液阀套 504与第一回液阀套502之间,第一阀座503并位于第一回液阀套502的内部且套设于第一阀芯上,方便拆装,而且使得第一阀芯组件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插装式结构,集成度高,方便在换向阀组的阀体5中的安装和拆卸。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阀芯内部中心处具有沿轴向贯穿设置的中空油道,该中空油道包括相连通且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第一油道的直径大于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的直径,第二油道的直径大于第三油道的直径,第三油道位于第二油道和第一压杆501之间。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为同轴设置,而且第二油道的长度小于第一油道和第三油道的长度。在图示状态下,当第一压杆501左侧受第一操纵机构作用向右侧移动,并推动第一阀芯右移,通过将第一阀芯内的中空油道设置成由直径大小不同的三段组成,在操作时,可以减小操作力矩。第一阀芯的圆柱形侧壁上设有让液体通过的过液孔507,过液孔507为在第一阀芯上的包围形成第二油道的圆柱形侧壁上贯穿设置的圆形通孔,该过液孔507并在第一阀芯的圆柱形侧壁上为沿周向均匀设置多个,过液孔507与第二油道连通且两者轴线相垂直。第一进液阀套504 的圆柱形侧壁上设有让液体通过的过液孔508,过液孔508为在第一进液阀套 504的侧壁上贯穿设置的圆形通孔,该过液孔508并在第一进液阀套504的圆柱形侧壁上为沿周向均匀设置多个,该过液孔508与第一连通孔10相连通。第一阀芯组件在初始状态时,过液孔507与第一阀座503对齐且由第一阀座503和第一阀芯上的圆锥形密封部封闭。第一阀座503与第一阀芯上的圆锥形密封部分离后,过液孔507与过液孔508相连通。在第一阀芯的外部还套有一个第一弹簧506,该第一弹簧506并位于第一进液阀套504内,第一弹簧506的一端抵在第一阀芯的密封部的端面上,另一端抵在第一进液阀套504内的在靠近末端位置处设置的一个台阶面上。第一阀芯组件在初始状态时,第一弹簧506推动第一阀芯朝向第一压杆501移动,直至第一阀芯的密封部与第一阀座503上的圆弧面接触实现密封。
如图8和图9所示,容置孔为在第一压杆501的中心处设置的圆孔且容置孔在第一压杆501的面朝第一阀座503的端面形成让第一阀芯穿过的圆形开口,容置孔的直径与第一阀芯的外直径大小相同。第一阀芯的一端始终插入容置孔中,而且第一阀芯与第一压杆501之间设置密封圈,该密封圈位于容置孔中,第一阀芯的另一端位于第一进液阀套504中。第一压杆501与第一阀芯相配合,使得第一阀芯组件具有单独开闭功能,能独立控制阀组的进液关闭,保证回液的密封性能,方便需要检修时不用去关闭液压系统中的进液截止阀。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操纵机构包括第一壳体512、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一壳体512内的第一压头510、与第一压头510固定连接且用于操作第一压头510 进行转动的第一手柄509以及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一壳体512内且夹在第一压头 510与第一压杆501之间的第一压块511,第一压块511和第一压头510的旋转中心线与阀体5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壳体512与阀体5固定连接,第一手柄509伸出至第一壳体512的外部,第一压块511在第一壳体512内部设置一个,第一压块511与第一压杆501相配合,第一压头510抵顶在第一压块511 的一端,第一压块511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512转动连接。第一操纵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512内部的辅助压块514,辅助压块514和第一压块511为对称布置,辅助压块514为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一壳体512的内部,辅助压块514 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压块511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辅助压块514的一端与第一壳体512为转动连接,第一压头510抵顶在辅助压块514的另一端,辅助压块514的另一端抵顶在第一压块511上,第一压块511的两端分别抵压在第一压块511和辅助压块514的端部。阀体5上设有用于对辅助压块514进行限位的限位销513,辅助压块514位于限位销513和第一压头510之间。限位销513 具有一定的长度且限位销51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阀腔2的轴线相平行,限位销 513的一端与阀体5固定连接,限位销513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壳体512的内部,限位销513和第一阀腔2处于与阀体5的厚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限位销513用于对辅助压块514起到限位作用,限制辅助压块514朝向靠近阀体5 的方向转动,进而可以限制第一手柄509的转动角度,使得第一手柄509仅能推动第一压块511进行旋转,实现第一手柄509的准确定位,这种限位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布置方便,集成度高。
如图1至图7、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阀芯组件包括第二压杆601、第二回液阀套602、第二进液阀套604、中间阀套613、第二阀芯以及夹在第二进液阀套604与中间阀套613之间的第二阀垫603,第二阀垫603套设于第二阀芯上且与第二阀芯相配合实现密封,第二阀垫603采用软材质制成。第二回液阀套 602套在第二压杆601上,第二回液阀套602内部设有与第二压杆601外部形状相匹配的内孔,第二压杆601的截面呈凸字形,第二压杆601的头部从第二回液阀套602的端部伸出,第二压杆601的内部设有从末端面开始沿轴向延伸的内孔。第二阀芯的主体为圆柱形,第二阀芯的两端开口、内部为沿轴向延伸的中空油道,第二阀芯与第二压杆601相配合可以实现密封。中间阀套613的一端与第二回液阀套602为螺纹连接,另一端通过锁止机构与第二进液阀套604 固定连接,中间阀套613和第二进液阀套604都套在第二阀芯上,中间阀套613 和第二进液阀套604都在内部设有一个内孔。在第二进液阀套604、第二回液阀套602、第二阀芯和中间阀套613的侧壁上均设有贯穿的让液体流过的通孔,分别为过液孔608、过液孔614、过液孔607和过液孔617,过液孔608与第一连通孔10相连通,工作口和过液孔607与中间阀套613上的过液孔617相连通,过液孔614与第二连通孔11相连通。在第二阀芯的外部还套有一个第二弹簧 606,该第二弹簧606并位于第二进液阀套604内,第二弹簧606的一端抵在第二阀芯的密封部的端面上,另一端抵在第二进液阀套604内的在靠近末端位置处设置的一个台阶面上。第二阀芯组件在初始状态时,第二弹簧606推动第二阀芯朝向第二压杆601移动,直至第二阀芯的密封部与第二阀垫603上的圆弧面接触实现密封。第二阀芯组件在初始状态时,过液孔607与第二阀垫603对齐且由第二阀垫603和第二阀芯上的圆锥形密封部封闭。第二阀垫603与第二阀芯上的圆锥形密封部分离后,过液孔607与过液孔608相连通。
如图10和图11所示,中间阀套61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回液阀套602和第二进液阀套604连接,第二压杆601和第二阀芯位于三个阀套的内部,第二阀芯组件从而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插装式结构,集成度高,方便在阀体5中的安装和拆卸。通过设置锁止机构固定连接中间阀套613和第二回液阀套602,在第二阀芯组件在插入阀体5进行安装过程中,可以避免因外部套设的密封圈和阀体5内孔挤压产生的摩擦阻力而造成的回液阀套与中间阀套613之间出现松动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了回液阀套与中间阀套613连接的可靠性。中间阀套613 具有容纳锁止机构的容置槽,第二回液阀套602具有让锁止机构嵌入的锁止槽,容置槽为在中间阀套613的侧壁上沿径向贯穿设置的通孔且容置槽在中间阀套 613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多个,锁止槽为在第二回液阀套602的侧壁上沿周向设置多个,且各个容置槽分别与一个锁止槽对齐。锁止机构包括同时嵌入锁止槽和容置槽中的锁止件615以及对锁止件615施加压力以使其固定的压紧件 616。锁止件615优选为球形,锁止槽为球形凹槽,压紧件616优选插入容置槽中且与中间阀套613为螺纹连接的螺钉。压紧件616拧入容置槽中,将锁止件 615压紧,使得锁止件615一部分嵌入容置槽中,另一部分嵌入锁止槽中,从而可以实现中间阀套613与第二回液阀套602之间的固定连接,而且可以避免中间阀套613与回液阀套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中间阀套613与回液阀套之间不容易松动。
因此,通过设置锁止机构固定连接中间阀套613和第二回液阀套602,在第二阀芯组件在插入阀体5进行安装过程中,可以避免因外部套设的密封圈和阀体5内孔挤压产生的摩擦阻力而造成的第二回液阀套602与中间阀套613之间出现松动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了第二回液阀套602与中间阀套613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操纵机构包括第二壳体612、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二壳体612内的第二压头610、与第二压头610固定连接且用于操作第二压头 610进行转动的第二手柄609以及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二壳体612内且夹在第二压头610与第二压杆601之间的第二压块611。第二壳体612与阀体5固定连接,第二手柄609伸出至第二壳体612的外部,第二压块611在第二壳体612内部设置两个且两个第二压块611在第二壳体612中为对称设置,各个第二压块611 分别与一个第二阀芯组件的第二压杆601相配合,第二压头610抵顶在第二压块611的一端且第二压块611的该端分别抵压在各自对应的第二压杆601的端部,第二压块611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612转动连接。
在如图10和图11所示的初始状态下,第二换向阀单元关闭,第二阀芯与第二阀垫603之间密封,第二进液阀套604的进液腔与第二阀芯内的油道之间并不连通,油路不通;当需要开启阀门时,朝向需要油液流出的工作口方向扳动第二手柄609,第二压杆601在第二压块611的作用下推动第二阀芯移动,第二阀芯的密封部与阀垫分离,第二进液阀套604的进液腔与第二阀芯内的油道连通,油液可以进入出液腔,由于此时第二阀芯与第二压杆601之间密封,回液腔中的油液就可以经过中间阀套613上的过液孔607流入阀体5的工作口。关闭阀门后,出液腔中的油液经过第二回液阀套602上的过液孔614、阀体5的第二连通孔11和主回液孔9流回乳化液泵站。
如图1至图7、图12和图13所示,第三阀芯组件包括第三压杆701、第三回液阀套702、与第三回液阀套702连接的第三进液阀套704、第三阀芯、套设于第三阀芯上的第三阀座703以及夹在第三进液阀套704与第三阀座703之间的第三阀垫713,第三阀垫713与第三阀芯相配合实现密封,第三阀垫713采用软材质制成。第三阀芯的两端开口、内部为中空油道,第三压杆701设有内孔,第三压杆701插入第三回液阀套702中且顶部从第三回液阀套702中伸出与杠杆715连接,第三进液阀套704的端部插入第三回液阀套702中与第三回液阀套702为螺纹连接,第三阀座703位于第三回液阀套702中且套设于第三阀芯上。第三阀芯插入第三进液阀套704和第三阀座703中,第三压杆701和第三阀芯均可移动。第三回液阀套702套设于第三压杆701上,第三回液阀套702 内部设有与第三压杆701外部形状相匹配的内孔,第三压杆701的截面呈凸字形,第三压杆701的头部从第三回液阀套702的端部伸出,第三压杆701的内部设有从末端面开始沿轴向延伸的内孔。第三阀芯的主体为圆柱形,第三阀芯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结构,第三阀芯内部为沿轴向延伸的中空油道,第三阀芯与第三压杆701相配合可以实现密封。第三阀垫713夹在第三进液阀套704 与第三阀座703之间且与第三阀芯相配合实现密封,第三阀座703和第三阀垫 713位于第三回液阀套702的内部且第三阀垫713与第三回液阀套702为过盈配合,第三阀座703夹在第三阀垫713与第三回液阀套702之间。在第三进液阀套704与第三回液阀套702拧紧后,第三阀垫713与第三进液阀套704的端面接触,第三阀垫713的另一端面与第三阀座703接触,将第三阀座703抵紧在第三回液阀套702内部设置的限位台阶处。第三阀座703和第三阀垫713夹在第三进液阀套704与第三回液阀套702之间,使得阀芯组件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插装式结构,集成度高,方便在换向阀的阀体5中的安装和拆卸。第三阀芯的圆柱形侧壁上设有让液体通过的过液孔707,过液孔707为在第三阀芯上的圆柱形侧壁上贯穿设置的圆形通孔,该过液孔707并在第三阀芯的圆柱形侧壁上为沿周向均匀设置多个,过液孔707与第三阀芯的中空油道连通且两者轴线相垂直。阀芯组件在初始状态时,过液孔707与第三阀垫713对齐且由第三阀垫713和相应的密封件封闭。
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第三进液阀套704和第三回液阀套702的侧壁上均设有贯穿的让液体流过的通孔,分别为过液孔708和过液孔714,过液孔708 与第一连通孔10相连通,过液孔714与第二连通孔11相连通。在第三阀芯的外部还套有一个第三弹簧706,该第三弹簧706并位于第三进液阀套704内,第三弹簧706的一端抵在第三阀芯的密封部的端面上,另一端抵在第三进液阀套 704内的在靠近末端位置处设置的一个台阶面上。第三阀芯组件在初始状态时,第三弹簧706推动第三阀芯朝向第三压杆701移动,直至第三阀芯的密封部与第三阀垫713上的圆弧面接触实现密封。第三阀芯组件在初始状态时,过液孔 707与第二阀座对齐且由第二阀垫603和第二阀芯上的圆锥形密封部封闭。第三阀垫713与第三阀芯上的圆锥形密封部分离后,过液孔707与过液孔708相连通。
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三阀垫713为采用软材质制成的圆环形结构,第三阀垫713的材质优选为peek材料(聚醚醚酮工程塑料)。第三阀垫713与第三阀座703为相邻设置,两者不相连接,软材质的第三阀垫713与第三阀芯相配合实现密封,增强了换向阀组的密封性能。而且无需阀座与阀芯配合实现密封,这样阀座上无需加工与阀芯相配合的密封面,从而可以简化阀座的结构和加工工艺,长期使用导致密封失效后仅需更换第三阀垫713即可,降低了成本),适应低压密封要求,而且密封可靠性更高。
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三操纵机构包括第三壳体712、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三壳体712内的第三压头710、与第三压头710固定连接且用于操作第三压头 710进行转动的第三手柄709以及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三壳体712内且夹在第三压头710与第三压杆701之间的第三压块711,杠杆715为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三壳体712内且杠杆715的两端分别嵌入第三阀芯组件的第三压杆701上所设的凹槽中,该凹槽为在第三压杆701的外壁面上设置的环形槽,杠杆715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三压块711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且与阀体5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三壳体712与阀体5固定连接,第三手柄709伸出至第三壳体712的外部,第三压块711在第三壳体712内部设置两个且两个第三压块711在第三壳体712中为对称设置,各个第三压块711分别与一个第三阀芯组件的第三压杆701相配合,第三压头710抵顶在第三压块711的一端且第三压块711的该端分别抵压在各自对应的第三压杆701的端部,第三压块711的另一端与第三壳体712转动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阀体5上的所有第二阀腔3为呈n*m矩阵式分布,n=2, m>2,也即所有第二阀腔3在阀体5上呈两排布置,处于同一排的所有第二阀腔3为沿阀体5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各个第二阀腔3中分别设置一个第二阀芯组件,第二操纵机构与处于与阀体5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的两个第二阀芯组件相配合,第二操纵机构共设置m个。阀体5上的所有第三阀腔4 为呈n*j矩阵式分布,n=2,j>2,也即所有第三阀腔4在阀体5上呈两排布置,处于同一排的所有第三阀腔4为沿阀体5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各个第三阀腔4中分别设置一个第三阀芯组件,第三操纵机构与处于与阀体5 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的两个第三阀芯组件相配合,第三操纵机构共设置j个。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阀腔3共设置14个,第三阀腔4 共设置6个,第二操纵机构共设置7个,第三操纵机构共设置3个。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第一阀芯组件、第二阀芯组件、第三阀芯组件、用于控制第一阀芯组件的第一操纵机构、用于控制第二阀芯组件的第二操纵机构和用于控制第三阀芯组件的第三操纵机构,阀体具有容纳第一阀芯组件的第一阀腔、容纳第二阀芯组件的第二阀腔和容纳第三阀芯组件的第三阀腔,第一阀腔与第二阀腔和第三阀腔相连通,第一阀腔设置一个,第二阀腔和第三阀腔均设置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腔位于所述第二阀腔和所述第三阀腔之间,第一阀腔与所述阀体上设置的主进液孔和主回液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组件包括第一回液阀套、与第一回液阀套连接的第一进液阀套、第一阀芯、套设于第一阀芯上的第一阀座和与第一阀芯相配合实现密封的第一压杆,第一压杆具有让第一阀芯插入的容置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纵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阀体上的第一壳体、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压头、与第一压头固定连接且用于操作第一压头进行转动的第一手柄以及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一壳体内且夹在第一压头与第一压杆之间的第一压块,第一压块的旋转中心线与阀体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纵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辅助压块,所述阀体上设有用于对辅助压块进行限位的限位销,辅助压块位于限位销和所述第一压头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芯组件包括第二压杆、第二回液阀套、第二进液阀套、中间阀套、第二阀芯以及夹在第二进液阀套与中间阀套之间的第二阀垫,第二阀垫套设于第二阀芯上且与第二阀芯相配合实现密封,第二阀垫采用软材质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阀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液阀套连接,中间阀套的另一端通过锁止机构与所述第二回液阀套连接且锁止机构设置成可防止中间阀套与第二回液阀套发生相对转动,中间阀套具有容纳锁止机构的容置槽,第二回液阀套具有让锁止机构嵌入的锁止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嵌入所述锁止槽和所述容置槽中的锁止件以及对锁止件施加压力以使其固定的压紧件,锁止件为球形,锁止槽为球形凹槽,压紧件为与所述中间阀套为螺纹连接的螺钉。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芯组件包括第三压杆、第三回液阀套、与第三回液阀套连接的第三进液阀套、第三阀芯、套设于第三阀芯上的第三阀座以及夹在第三进液阀套与第三阀座之间的第三阀垫,第三阀垫与第三阀芯相配合实现密封,第三阀垫采用软材质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腔共设置14个,第三阀腔共设置6个。
CN201921140737.8U 2019-07-19 2019-07-19 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 Active CN2103707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0737.8U CN210370729U (zh) 2019-07-19 2019-07-19 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0737.8U CN210370729U (zh) 2019-07-19 2019-07-19 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70729U true CN210370729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72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40737.8U Active CN210370729U (zh) 2019-07-19 2019-07-19 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707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6568A (zh) * 2019-07-19 2019-09-06 巨隆集团芜湖兴隆液压有限公司 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6568A (zh) * 2019-07-19 2019-09-06 巨隆集团芜湖兴隆液压有限公司 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42768U (zh) 电液控比例换向阀
CN1375641A (zh) 电液控制装置
CN210370729U (zh) 多功能整体式换向阀组
CN108105191B (zh) 换向阀阀芯及手自一体式换向阀
CN210440618U (zh) 四通阀
CN112554930B (zh) 液压系统
CN217462709U (zh) 推移组合阀
CN107489789A (zh) 硬密封小流量换向阀
CN210195791U (zh) 阀芯组件及具有其的换向阀
EP0752535A1 (en) Directional control valve
CN212389797U (zh) 阀芯组件及具有其的换向阀
KR100573414B1 (ko) 유압 실린더
US4495967A (en) Fluid injectors
CN212564531U (zh) 一种双阀芯电控三通阀门
CN210178389U (zh) 引流平衡式双向回液交替阀
CN211975889U (zh) 先导式溢流阀
CN216841734U (zh) 大流量供液阀
CN213017016U (zh) 按钮式手动换向阀
CN209838811U (zh) 具有工作片内卸荷与回油逻辑功能的多路阀
CN206845210U (zh) 软密封小流量换向阀
CN113586108B (zh) 电液控比例换向阀
CN217152468U (zh) 液压系统用减压阀
CN219606122U (zh) 液控换向阀
CN214197442U (zh) 一种液控换向阀
CN218494259U (zh) 阀门以及通气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