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56763U - 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 - Google Patents

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56763U
CN210356763U CN201921204473.8U CN201921204473U CN210356763U CN 210356763 U CN210356763 U CN 210356763U CN 201921204473 U CN201921204473 U CN 201921204473U CN 210356763 U CN210356763 U CN 210356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shell
fixedly connected
dry powde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044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少伟
刘焕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yi Hengwei Machinery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yi Hengwei Machinery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yi Hengwei Machinery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yi Hengwei Machinery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0447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56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56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56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涉及混合机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壳体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肋板,肋板内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轴承座,壳体内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搅拌主轴,搅拌主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轴承座连接,搅拌主轴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数量的搅拌轴,本实用新型搅拌叶片采用15厘米*16厘米大小,双层可更换搅拌叶片,组装时按照搅拌叶片和搅拌轴呈45夹角固定,搅拌叶片与搅拌主轴采用搅拌轴固定肋的形式固定,通过更换搅拌叶片,来达到更换搅拌叶片尺寸的目的,搅拌轴固定肋支撑加固搅拌杆,使搅拌轴不容易变形,延长使用寿命,从而可以缩短物料搅时间,增加搅拌效果。

Description

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机技术领域,具体是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
背景技术
混合机是利用机械力和重力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均匀混合起来的机械设备,在混合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加物料接触表面积,以促进化学反应,还能够加速物理变化,常用的混合机分为气体和低粘度液体混合机、中高粘度液体和膏状物混合机、粉状与粒状固体物料混合机械四大类。
现有的双向混合机在使用时,存在如下问题:1、现有搅拌机搅拌叶片的角度,叶片的尺寸大小设计不合适,使物料搅拌不均匀,搅拌叶片轴的固定方式不合理的话就会有叶片掉落,对搅拌机产生损伤,影响生产效率;2、现有搅拌机轴端密封件密封效果不好,容易漏料,搅拌机下部卸料阀使用时间久了也会产生漏料的现象,而且不能在任意时间关闭阀门,对生产造成很大的困扰,使生产环境不利于环保要求;3、现有搅拌机的壳体厚度太厚,不利于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板材太薄则降低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壳体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肋板,肋板内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轴承座,壳体内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搅拌主轴,搅拌主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轴承座连接,搅拌主轴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数量的搅拌轴,搅拌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壳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撑座,电机支撑座的上表面安装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电动机,两个电动机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减速齿轮机和联轴器与相邻的轴承座连接,壳体的上表面安装有进料口,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出料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管的下方安装有圆形翻转蝶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前端面安装有清理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前端面安装有取料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轴的侧面通过搅拌轴固定肋与搅拌主轴的侧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肋板的厚度为14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搅拌叶片采用15厘米*16厘米大小,双层可更换搅拌叶片,组装时按照搅拌叶片和搅拌轴呈45夹角固定,搅拌叶片与搅拌主轴采用搅拌轴固定肋的形式固定,通过更换搅拌叶片,来达到更换搅拌叶片尺寸的目的,搅拌轴固定肋支撑加固搅拌杆,使搅拌轴不容易变形,延长使用寿命,从而可以缩短物料搅时间,增加搅拌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肋板加厚到14毫米厚,可以减少整个壳体的厚度,节约能源,同时更增加了壳体抗扭的强度。轴承座与密封件的分离设计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下料方式采用圆形翻转蝶阀设计,圆形翻转蝶阀可以随时关闭,可以满足不同物料搅拌要求,节约搅拌机的数量,有利于社会综合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中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中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中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中搅拌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圆形翻转蝶阀2、出料管3、轴承座4、进料口5、取料器6、清理口7、壳体8、电机支撑座9、电动机10、减速齿轮机11、联轴器12、肋板13、搅拌主轴14、搅拌轴15、搅拌叶片16、固定板17、搅拌轴固定肋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包括壳体8,壳体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1,壳体8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肋板13,肋板13内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轴承座4,壳体8内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搅拌主轴14,搅拌主轴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轴承座4连接,搅拌主轴14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数量的搅拌轴15,搅拌轴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固定板1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16,壳体8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撑座9,电机支撑座9的上表面安装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电动机10,两个电动机10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减速齿轮机11和联轴器12与相邻的轴承座4连接,壳体8的上表面安装有进料口5,壳体8的下表面固定连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出料管3。
出料管3的下方安装有圆形翻转蝶阀2,壳体8的前端面安装有清理口7,壳体8的前端面安装有取料器6,搅拌轴15的侧面通过搅拌轴固定肋18与搅拌主轴14的侧面固定连接,肋板13的厚度为14毫米。
搅拌叶片16采用15厘米*16厘米大小,双层可更换搅拌叶片16,组装时按照搅拌叶片16和搅拌轴15呈45夹角固定,搅拌叶片16与搅拌主轴14采用搅拌轴固定肋18的形式固定,通过更换搅拌叶片16,来达到更换搅拌叶片16尺寸的目的,搅拌轴固定肋18支撑加固搅拌杆,使搅拌轴15不容易变形,延长使用寿命,从而可以缩短物料搅时间,增加搅拌效果。
肋板13加厚到14毫米厚,可以减少整个壳体8的厚度,节约能源,同时更增加了壳体8抗扭的强度。轴承座4与密封件的分离设计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下料方式采用圆形翻转蝶阀2设计,圆形翻转蝶阀2可以随时关闭,可以满足不同物料搅拌要求,节约搅拌机的数量,有利于社会综合效益。
本方案中,电动机10的供电接口通过开关连接供电系统,实现电动机10的转动控制,电动机10采用Y80M1-2型号,运行电路为现有常规电路。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包括壳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1),壳体(8)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肋板(13),肋板(13)内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轴承座(4),壳体(8)内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搅拌主轴(14),搅拌主轴(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轴承座(4)连接,搅拌主轴(14)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数量的搅拌轴(15),搅拌轴(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固定板(1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16),壳体(8)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撑座(9),电机支撑座(9)的上表面安装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电动机(10),两个电动机(10)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减速齿轮机(11)和联轴器(12)与相邻的轴承座(4)连接,壳体(8)的上表面安装有进料口(5),壳体(8)的下表面固定连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出料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3)的下方安装有圆形翻转蝶阀(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8)的前端面安装有清理口(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8)的前端面安装有取料器(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15)的侧面通过搅拌轴固定肋(18)与搅拌主轴(14)的侧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13)的厚度为14毫米。
CN201921204473.8U 2019-07-29 2019-07-29 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 Active CN210356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04473.8U CN210356763U (zh) 2019-07-29 2019-07-29 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04473.8U CN210356763U (zh) 2019-07-29 2019-07-29 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56763U true CN210356763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47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04473.8U Active CN210356763U (zh) 2019-07-29 2019-07-29 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567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08447U (zh) 一种高性能防腐材料混匀设备
CN206444526U (zh) 一种高效节能搅拌装置
CN210356763U (zh) 干粉物料双向混合机
CN208583282U (zh) 一种具有高速分散和低速搅拌的强力搅拌机
CN102233245B (zh) 高效柔性结构气、固、液搅拌机
CN206996419U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的混料装置
CN214552670U (zh) 一种双轴桨叶混合机用排料装置
CN206140685U (zh) 一种清洁式水泥搅拌机
CN213050307U (zh) 一种液体水泥助磨剂加热搅拌装置
CN213556612U (zh) 用于锶铁氧体预烧料生产的混料搅拌装置
CN210814894U (zh) 一种高效混料罐
CN210906179U (zh) 一种用于生产减水剂的搪瓷反应釜
CN209612695U (zh) 粉料混合机
CN220519110U (zh) 一种带有混合功能的冷却料仓
CN106891436A (zh) 一种内置清洗装置的水泥搅拌设备
CN211487278U (zh) 一种用于水性涂料生产的立式搅拌机
CN217473375U (zh) 一种真石漆涂料用高效搅拌装置
CN213352916U (zh) 一种陶瓷生产工艺用料快速混合装置
CN210308421U (zh) 一种新型房建用物料混合装置
CN207342626U (zh) 一种造纸用的污泥搅拌装置
CN211216280U (zh) 一种化工生产用搅拌机
CN212350288U (zh) 一种耐火材料用新型混砂机
CN218924417U (zh) 一种适用于市政建筑工程的混合填料装置
CN211487225U (zh) 一种墨水生产物料高速分散系统
CN217313188U (zh) 一种pcb生产用碳浆原料混合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Dry powder material bidirectional mixe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1

Pledgee: Shandong Changyi rural commercial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Pledgor: Changyi HENGWEI machinery automation equi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12143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4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1

Pledgee: Shandong Changyi rural commercial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Pledgor: Changyi HENGWEI machinery automation equi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12143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