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40030U - 用于电梯试验井道的可升降工作台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梯试验井道的可升降工作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40030U
CN210340030U CN201920689156.3U CN201920689156U CN210340030U CN 210340030 U CN210340030 U CN 210340030U CN 201920689156 U CN201920689156 U CN 201920689156U CN 210340030 U CN210340030 U CN 210340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ge
flap door
door
suspension cage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8915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丘彬
张怀继
陈桂洲
李灌辉
冯书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TE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TEST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TEST
Priority to CN20192068915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40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40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40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梯试验井道的可升降工作台,包括:一侧开放的吊笼,在电梯试验井道中的标准节上且沿标准节可上下移动的吊笼;对应吊笼的开放侧设置的翻板门,翻板门与吊笼的底板相连接并相对吊笼可翻转;以及驱动机构,安装在吊笼的底部;驱动机构连接并驱动翻板门相对吊笼翻转,使翻板门配合在吊笼的开放侧以将开放侧封闭,或与吊笼的底板水平相接以形成一个工作平台。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工作台,用于电梯试验井道,通过在吊笼上设置可翻转的翻板门,使得在电梯试验井道中使用时,翻板门可翻转至水平状态形成一个工作平台,方便工作人员行至其上,对电梯试验井道内的一些设备如T型导轨和渐进式安全钳等进行安装、更换和调试等。

Description

用于电梯试验井道的可升降工作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梯试验井道的可升降工作台。
背景技术
国家标准GB7588-2003《电梯制造和安装安全规范》附录F和TSG7007-2016《电梯型式试验规则》对电梯的渐进式安全钳、耗能型缓冲器、非线性缓冲器、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液压电梯破裂阀和泵站等安全部件和重要部件都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上述安全部件和重要部件都需要通过电梯试验塔模拟电梯下行坠落或上行超速等恶劣工况下能否动作并起到保护轿厢内乘客安全的作用。
电梯试验塔模拟电梯下行坠落或上行超速等在试验井道内进行。在试验井道内,相对两个壁面安装有导轨支架以及与导轨支架配合的T型导轨。在试验过程中,上述安全部件和重要部件通过与T型导轨的摩擦实现制动。
T型导轨通常在试验一次后即需要拆除重新安装新的。目前,对T型导轨的拆装主要是通过从工作人员在试验井道两侧的走台上进行操作,操作较为麻烦且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电梯试验井道的可升降工作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梯试验井道的可升降工作台,包括:
一侧开放的吊笼,所述吊笼安装在电梯试验井道中的标准节上,可随所述标准节在所述电梯试验井道中上下移动;
对应所述吊笼的开放侧设置的翻板门,所述翻板门与所述吊笼的底板相连接并相对所述吊笼可翻转;以及
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吊笼的底部;
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并驱动所述翻板门相对所述吊笼翻转,使所述翻板门配合在所述吊笼的开放侧以将开放侧封闭,或与所述吊笼的底板水平相接以形成一个工作平台。
优选地,所述吊笼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和顶板、连接在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的背板和两个侧板,所述背板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
所述吊笼以所述背板配合所述移动导轨,所述翻板门与所述背板相对并以底侧与所述底板的对应一侧相铰接。
优选地,所述翻板门与所述底板的铰接处还设有至少一个限制翻板门的翻转角度的直角防转件;
在所述翻板门翻转形成与所述吊笼的底板水平相接的工作平台时,所述直角防转件随所述翻板门翻转并抵接所述底板。优选地,所述背板上设有门框以及可推拉配合在所述门框内的门板。
优选地,所述翻板门上设有窗口、以及可开合配合在所述窗口上的窗板。
优选地,所述窗板以一侧铰接在所述窗口的一侧上,且所述窗板可向所述吊笼内侧开合。
优选地,所述翻板门上设有限制所述窗板翻转到所述翻板门远离所述吊笼的表面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窗口的边缘处且可在所述窗板封闭所述窗口时抵接所述窗板。
优选地,所述翻转板远离所述吊笼的表面设有网格分布的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缸,所述驱动缸安装在所述吊笼的底部,所述驱动缸的伸缩杆末端与所述翻板门背向所述吊笼的表面相铰接。
优选地,所述可升降工作台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翻板门的自由侧边缘的可折叠护栏;
在所述翻板门与所述吊笼的底板平行相接以形成一个工作平台时,所述可折叠护栏打开,相对所述翻板门垂直围设在所述翻板门的自由侧边缘上;
在所述翻板门配合在所述吊笼的开放侧将开放侧封闭时,所述可折叠护栏收起折叠在所述翻板门的自由侧边缘与吊笼之间。
优选地,所述翻板门的自由侧包括翻板门上与其底侧相对的第一侧、连接在底侧和第一侧之间且相对的两个第二侧;
所述可折叠护栏包括相对所述翻板门可翻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上的第一护栏部、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侧上的两个第二护栏部;所述第二护栏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护栏部相铰接,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吊笼上。
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工作台,用于电梯试验井道,通过在吊笼上设置可翻转的翻板门,使得在电梯试验井道中使用时,翻板门可翻转至水平状态形成一个工作平台,方便工作人员行至其上,对电梯试验井道内的一些设备如T型导轨、渐进式安全钳等进行安装、更换和调试等。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升降工作台在电梯试验井道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升降工作台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升降工作台在翻板门放下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升降工作台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电梯试验井道的可升降工作台,包括安装在电梯试验井道中的吊笼10、可翻转安装在吊笼10上的翻转门20以及连接并驱动翻板门20进行翻转的驱动机构30。
其中,吊笼10为一侧开放的笼子结构,其安装在电梯试验井道中的标准节1上,并可随标准节1在电梯试验井道中上下移动,从而可升降到所需高度处。标准节1采用井字结构,其在电梯试验井道中的设置以及与吊笼的装配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
吊笼10可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未标示)和顶板(未标示)、连接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的背板11和两个侧板12,背板11连接在两个侧板12之间,从而形成一侧开放的笼子结构。顶板、背板11以及侧板12中至少一个板可为分布有通孔的金属平板,或者为网状板。
背板11上设有门框以及可推拉配合在门框内的门板13。门板13以可移动方式装配在背板11的门框中,通过推拉可驱使门板13移动,从而开放门框或封闭门框,方便工作人员进出吊笼10。
如图1、4中所示,吊笼10以背板11朝向标准节1,该背板11上设有与标准节1配合的支架14,支架14上安装有对靠轮,对靠轮与标准节1滚动相接。标准节1上安装有齿条,支架14上安装有与其相啮合的齿轮,通过电机连接驱动齿轮沿着与其啮合的齿条上下转动,从而驱使吊笼10在标准节1上下移动。
支架14在吊笼10背板11处居中,支架14的宽度小于背板11的二分之一宽度。门框在背板11上位于支架14的一侧,不被支架14遮挡。
在吊笼10上,开放侧与背板11相对。翻板门20与背板11相对并可翻转安装在吊笼10上。翻板门20与吊笼10的开放侧对应设置,从而翻板门20可翻转配合在吊笼10的开放侧以将开放侧封闭,或与吊笼10的底板水平相接以形成一个工作平台,方便工作人员站在工作平台上进行工作,例如对电梯试验井道内的一些设备如T型导轨、渐进式安全钳等进行安装、更换和调试等。
具体地,翻板门20以其底侧与吊笼10的底板的对应一侧相铰接,从而翻板门20可相对吊笼10转动;翻板门20与底板之间的铰接由一组或多组铰接件实现。对应吊笼10开放侧呈四边形,翻板门20对应为四方形板,包括有四侧。翻板门20以其中位于下方的一侧(即底侧)与吊笼10相铰接,其他三侧则为自由侧。翻板门20的自由侧可包括翻板门20上与其底侧相对的第一侧、连接在底侧和第一侧之间且相对的两个第二侧。
为方便工作人员在吊笼10内时观察吊笼10整体的升降情况,翻板门20上可开设有窗口(未图示)以及可开合配合在窗口上的窗板(未图示);窗板的可开合实现窗口的打开或封闭。窗板和窗口的设置也可由设置在翻板门20上的多个观察孔替代。
作为选择,窗板以一侧铰接在窗口的一侧上,从而以翻转方式开合在窗口上。并且,窗板向吊笼10内侧开合,方便工作人员在吊笼10内操作。
进一步,优选地,窗板以其底侧与窗口的下边缘相铰接,当工作人员在吊笼10内需要打开窗口时,将窗板向下翻转。窗板的上侧与窗口的上边缘之间设有锁紧件,以便在关闭窗口时,窗板配合并锁紧在窗口处。
此外,翻板门20上设有限制窗板翻转到翻板门20远离吊笼10的表面上的限位件,限位件位于窗口的边缘处且可在窗板封闭窗口时抵接窗板。限位件可以是限位杆或限位板等。
为提高翻转板20的结构强度,翻转板20远离吊笼10的表面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可以是网格分布,分布翻转板20的整个表面。
驱动机构30安装在吊笼10的底部,连接并驱动翻板门20相对吊笼10翻转,使翻板门20配合在吊笼10的开放侧以将开放侧封闭,或与吊笼10的底板水平相接以形成一个工作平台。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缸31,驱动缸31安装在吊笼10的底部,驱动缸31的伸缩杆末端与翻板门20背向吊笼10的表面相铰接。
为使翻板门20稳定翻转,驱动机构30包括至少两个驱动缸31,沿翻板门20的宽度间隔分布。驱动缸31可以是液压油缸或电动缸等等。
其中,驱动缸31在连接驱动翻板门20转动的同时还对翻板门20有定位作用,在驱动翻板门20翻转配合在吊笼10的开放侧后、以及驱动翻板门20翻转形成水平状态后,也将翻板门20定位在所处状态的位置处。
为限制翻板门20的翻转角度,进一步提高翻板门20翻转形成水平状态后的稳定性,翻板门20与吊笼10的底板的铰接处还设有至少一个直角防转件50。在翻板门20翻转形成与吊笼10的底板水平相接的工作平台时,直角防转件50随翻板门20翻转并抵接底板,使得翻板门20不会再向下转动发生倾斜。
作为选择,直角防转件50可以是具有至少一个直角的钢板,数量可以与铰接件数量对应,且一体形成在铰接件上。直角防转件50位于翻板门20背向吊笼10的表面,以其直角靠近吊笼10。在翻板门20翻转形成水平状态时,直角防转件50以其直角配合在翻板门20和吊笼10的夹角处,对翻板门20起到定位的作用,限制翻板门20从水平再向下转动倾斜。
直角防转件50还可由至少三个钢板依次相垂直连接形成,其中依次相邻连接的三个钢板形成一个一侧开放的方形框,位于翻板门20背向吊笼10的表面。在翻板门20翻转形成水平状态时,方形框的开放侧朝向吊笼10,位于该方形框开放侧的钢板的端面紧抵吊笼10的底板。作为选择,该种直角防转件50的数量可以与铰接件数量对应,且一体形成在铰接件上,连接强度更高。
进一步等,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工作台还包括连接在翻板门20的自由侧边缘的可折叠护栏40。在翻板门20与吊笼10的底板平行相接以形成一个工作平台时,可折叠护栏40打开,相对翻板门20垂直围设在翻板门20的自由侧边缘上,对工作平台上的工作人员起到一个保护作用,提高工作平台的安全性。在翻板门20配合在吊笼10的开放侧将开放侧封闭时,可折叠护栏40收起折叠在翻板门20的自由侧边缘与吊笼10之间。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可折叠护栏40包括相对翻板门20可翻转设置在第一侧上的第一护栏部41、分别设置在翻板门20的两个第二侧上的两个第二护栏部42。第一护栏部41可以其两端铰接在翻板门20的第一侧两端处,整体可相对翻板门20翻转;第二护栏部42的一端与第一护栏部41相铰接,另一端铰接在吊笼10上。当翻板门20翻转形成工作平台时,第一护栏部41和第二护栏部42随之打开从而垂直在翻板门20上,并且第二护栏部42在吊笼10和第一护栏部41之间对第一护栏部41起到定位的作用。
第一护栏部41和第二护栏部42分别可由多个横杆和竖杆交叉连接形成。当工作人员在打开后的翻板门20上对电梯试验井道的壁面进行相关工作时,主要从翻板门20的第二侧进行操作。为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操作,第二护栏部42可只包括至少一个横杆,横杆的一端与第一护栏部41的顶部相铰接,另一端与对应的吊笼10位置相铰接。横杆与翻板门20朝向吊笼10的表面相平行,其可随翻板门20的翻转而折叠收起或打开。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工作台还包括安装在吊笼10顶部的操作平台60,用于工作人员在吊笼10顶部进行相关工作。操作平台60也设有护栏提高其安全性。
当在电梯轿厢模拟电梯下行坠落或上行超速等试验后,可以启动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工作台,使其沿着电梯试验井道从上往下或由下往上移动,依次拆除电梯试验井道壁面上的已使用过的T型导轨并安装新的T型导轨,以便下一次的电梯轿厢模拟电梯下行坠落或上行超速等试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梯试验井道的可升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侧开放的吊笼,所述吊笼安装在电梯试验井道中的标准节上,可随所述标准节在所述电梯试验井道中上下移动;
对应所述吊笼的开放侧设置的翻板门,所述翻板门与所述吊笼的底板相连接并相对所述吊笼可翻转;以及
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吊笼的底部;
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并驱动所述翻板门相对所述吊笼翻转,使所述翻板门配合在所述吊笼的开放侧以将开放侧封闭,或与所述吊笼的底板水平相接以形成一个工作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笼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和顶板、连接在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的背板和两个侧板,所述背板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
所述吊笼以所述背板配合所述移动导轨,所述翻板门与所述背板相对并以底侧与所述底板的对应一侧相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门与所述底板的铰接处还设有至少一个限制翻板门的翻转角度的直角防转件;
在所述翻板门翻转形成与所述吊笼的底板水平相接的工作平台时,所述直角防转件随所述翻板门翻转并抵接所述底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有门框以及可推拉配合在所述门框内的门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门上设有窗口、以及可开合配合在所述窗口上的窗板;
所述窗板以一侧铰接在所述窗口的一侧上,且所述窗板可向所述吊笼内侧开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升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门上设有限制所述窗板翻转到所述翻板门远离所述吊笼的表面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窗口的边缘处且可在所述窗板封闭所述窗口时抵接所述窗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门远离所述吊笼的表面设有网格分布的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驱动缸,所述驱动缸安装在所述吊笼的底部,所述驱动缸的伸缩杆末端与所述翻板门背向所述吊笼的表面相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可升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工作台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翻板门的自由侧边缘的可折叠护栏;
在所述翻板门与所述吊笼的底板平行相接以形成一个工作平台时,所述可折叠护栏打开,相对所述翻板门垂直围设在所述翻板门的自由侧边缘上;
在所述翻板门配合在所述吊笼的开放侧将开放侧封闭时,所述可折叠护栏收起折叠在所述翻板门的自由侧边缘与吊笼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升降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门的自由侧包括翻板门上与其底侧相对的第一侧、连接在底侧和第一侧之间且相对的两个第二侧;
所述可折叠护栏包括相对所述翻板门可翻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上的第一护栏部、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侧上的两个第二护栏部;所述第二护栏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护栏部相铰接,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吊笼上。
CN201920689156.3U 2019-05-14 2019-05-14 用于电梯试验井道的可升降工作台 Active CN210340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9156.3U CN210340030U (zh) 2019-05-14 2019-05-14 用于电梯试验井道的可升降工作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9156.3U CN210340030U (zh) 2019-05-14 2019-05-14 用于电梯试验井道的可升降工作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40030U true CN210340030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81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89156.3U Active CN210340030U (zh) 2019-05-14 2019-05-14 用于电梯试验井道的可升降工作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400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7497A (zh) * 2019-05-14 2019-08-16 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研究院 用于电梯试验井道的可升降工作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7497A (zh) * 2019-05-14 2019-08-16 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研究院 用于电梯试验井道的可升降工作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91855B1 (de) Liftkabine mit wartungsfenster
EP2114810B1 (de) Aus der liftkabine wartbarer antrieb für eine liftkabine
EP1925581A1 (en) Car upper side handrail device of elevator
WO2001081229A1 (de) Einrichtung zur ausführung von arbeiten in einem aufzugsschacht
EP3572371A1 (en) Elevating cage with pivotably attached panels having respective pivotable latches
WO2004007869A1 (de) Arbeitsbühne
CN210340030U (zh) 用于电梯试验井道的可升降工作台
CN108883904A (zh) 电梯轿厢、电梯系统和维护电梯系统的方法
EP0922663B1 (de) Aufzug, insbesondere Treibscheibenaufzug
JP2011121747A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
CN105951919A (zh) 一种工程机械用驾驶室
JP2013018649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KR100866193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칸 상의 핸드레일 장치
CN110127497A (zh) 用于电梯试验井道的可升降工作台
JPH0940381A (ja) 高所作業車用バケット
US5592779A (en) Expanded area safety gate
JP2012219486A (ja) エレベータ用作業台装置
CN215326318U (zh) 一种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的电梯吊笼
CN111675070B (zh) 一种自动开闭式楼层防护门及其工作方法
JP3246579U (ja) 梯子付移動式リフト
CN220334446U (zh) 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楼层进出口平台防护装置
EP1026117B1 (de) Einrichtung zur Ausführung von Arbeiten in einem Aufzugsschacht
CN215666814U (zh) 轻型反应器吊装装置
JP4804144B2 (ja) 工事用エレベーター類のクライミング工法におけるトップシーブ装置
WO2018219851A1 (de) Zusatzplattform zu einer arbeitsplattfor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7

Address after: 518005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No. 1085, south of chaguang Road,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Address before: 518024 special inspection building, No. 1032, Honggang Road, Qingshuihe street,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INSTITUTE OF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TES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