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38926U - 复合包装材料、包装片材和液态产品包装 - Google Patents

复合包装材料、包装片材和液态产品包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38926U
CN210338926U CN201920698142.8U CN201920698142U CN210338926U CN 210338926 U CN210338926 U CN 210338926U CN 201920698142 U CN201920698142 U CN 201920698142U CN 210338926 U CN210338926 U CN 210338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nk
packaging material
metallic
composite pack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9814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维良
孙嫚徽
余强
刘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view Aseptic Packa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view Aseptic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view Aseptic Packa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view Aseptic Packag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38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38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Wrap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包装材料、包装片材和液态产品包装,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包装材料具有多个用于形成单独包装的单元,包装片材用于形成单独包装。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包装材料由内向外依次具有基层、印刷层和防水层,在基层与印刷层之间至少部分具有金属墨层,使得复合包装材料外观呈现视觉上的金属光泽和/或金属质感,能够给人以更丰富的视觉体验,显著提升包装品质和美感。

Description

复合包装材料、包装片材和液态产品包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态产品包装领域,尤其是一种复合包装材料、包装片材和液态产品包装。
背景技术
在液体产品(例如液态食品或饮料)的复合包装领域,随着产品的发展和客户的需要,复合包装材料向着低成本、高性能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对包装材料外观丰富美观的要求日益提升,复合包装材料表面呈现的金属光泽能够显著提升产品的包装品质,因此如何改善包装材料表面的金属质感效果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研发关注。
金属光泽是一种光泽强度,是指如同金属抛光后的表面所反射的光泽,如同平滑的金属光洁表面所呈现的光泽。对于复合包装材料尤其是纸基包材表面而言,呈现的金属光泽泛指印刷的图文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能够呈现出特有的金属色泽,形成金属闪光的效果,增加了包装的自然美感。金属质感即并不是金属的材质,但却有着像金属一样的光泽。
在当前的纸基包装材料领域,实现外观可见的金属质感及金属光泽主要有两种技术:第一种,是将塑料镀铝膜与纸板复合成印刷基材,或者直接使用镀铝纸进行印刷。塑料镀铝膜是在塑料薄膜表面镀一层极薄的金属铝而形成的一种复合软包装材料,一般塑料镀铝膜是在真空状态下加工而成,在高真空状态下通过高温将金属铝加热熔融至蒸发,使铝的蒸汽沉淀堆积到塑料薄膜表面,从而使塑料薄膜表面具有金属光泽,塑料镀铝膜与纸板复合成印刷基材后,通过在膜的一侧做普通彩色印刷,然后再与外层PE(聚乙烯)复合的方式,实现具有与金属光泽高度一致、高镜面反射效果的包材外观;第二种,是将具有白色涂层的纸板与PE先复合,再在PE表面依次印刷金属墨、普通油墨以及涂覆层(可选)。
采用第一种方式得到的包装外观具有极高的镜面反射率和平整光滑近似金属表面的光泽效果。但镀铝膜和镀铝纸本身成本较高,且导致包材的加工工艺复杂化,并且使得后续包材的回收再利用增加了难度。并且,在灌装设备中,由于镀铝膜的存在增加了切刀部件的磨损和消耗,使得备件的使用寿命明显降低。因此这种方式的包材制造成本和灌装成本均较高。
第二种方式采用金属墨在PE表面印刷从而实现金属光泽效果的方式,加工工艺相对简单,色彩呈现比较饱满,金属墨叠普通彩色油墨呈现出低调的金属色泽和高级感。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技术上一般使用挥发性强的醇性墨,导致车间内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较高,不符合环保的要求与发展趋势。此外,由于是在PE表面印刷,外层没有有效的保护层,比较容易发生油墨脱落导致影响印刷效果,同时具有较大的油墨迁移风险,从而引起食品安全性担忧。
液体包装材料行业目前大部分采用在基底上直接柔版印刷和油墨层外面覆膜的方式,在纸基复合包装材料的最外层通过覆膜工艺与PE进行复合,可使纸基包装制品获得耐摩擦、耐潮湿、防水和防污染等功能,不仅延长了包装制品的使用寿命,还提高了包装印品的观赏性。然而,因为柔版印刷墨层厚度和现有银墨粒径的关系,在纸基上直接印刷银墨的最终效果与凹印和丝印效果相比有明显的差距,金属感不强。同时,最外层的PE覆膜还会削弱已有的金属墨的金属视觉效果。为解决此问题,本申请人开展技术研发,最终的目标是接近或达到市面上已有的同类凹印产品的金属视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观呈现视觉上的金属光泽和金属质感的复合包装材料、包装片材和液态产品包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包装材料,具有多个用于形成单独包装的单元,复合包装材料由内向外具有基层、印刷层和防水层,其特征在于,基层与印刷层之间至少部分具有金属墨层,使得复合包装材料外观呈现视觉上的金属光泽和/或金属质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在基层与金属墨层之间具有打底涂层,打底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低于基层的表面粗糙度和/或打底涂层的吸墨性低于基层的吸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打底涂层为树脂涂层或PE涂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印制金属墨层的金属墨采用的金属颜料的质量配比为10%~30%。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金属颜料是银元型的片状结构的金属粉。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金属颜料的粒径为5μm~60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印刷层由印刷形成,印版的网点成数至少局部低于100%,使得印刷层对于金属墨层的透出度高于100%网点成数的印刷层对于金属墨层的透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至少局部网点成数低于90%。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印刷层由喷墨形成,墨滴覆盖率至少局部低于100%,使得印刷层对于金属墨层的透出度高于100%墨滴覆盖率的印刷层对于金属墨层的透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至少局部墨滴覆盖率低于90%。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印刷层的印制采用半透明油墨。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防水层通过淋膜工艺复合在印刷层上,用于防水层淋膜的冷缸的表面粗糙度Ra低于0.4。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防水层通过淋膜工艺复合在印刷层上,防水层的雾度小于8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装片材,由前述复合包装材料制成,每个包装片材用于形成单独包装,基层与印刷层之间至少部分具有金属墨层,使得包装片材外观呈现视觉上的金属光泽和/或金属质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态产品包装,由前述复合包装材料或包装片材制成,基层与印刷层之间至少部分具有金属墨层,使得液态产品包装外观呈现视觉上的金属光泽和/或金属质感。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复合包装材料、包装片材和液态产品包装的表面呈现出较强的金属质感和金属光泽,给人以更丰富的视觉体验,提高了包装印品的观赏性,同时降低了制造和灌装成本,延长了包装制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复合包装材料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所示为印刷层采用不同透明度的有色油墨印刷的包装材料示意图
图3所示为印刷层采用不同网点成数印刷的包装材料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复合包装材料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所示为防水层采用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冷缸复合的包装材料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片材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液态产品包装的示意图
基层-1 打底涂层-2 金属墨层-3 印刷层-4 防水层-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实施例。
为简单起见,以下描述中省略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某些技术特征。
实施例1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复合包装材料的横截面示意图。复合包装材料具有多个用于形成单独包装的单元,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基层1、金属墨层3、印刷层4和防水层5。
基层1一般为纸基。可以是涂布卡纸,也可以是PE覆膜纸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基层1不限于纸基,可以是任何满足包装材料成型性和承印性等要求的基材。用于液态食品的复合包装材料由基层1向内通常还复合有粘合剂层、铝箔层、PE内层等。复合包装材料一般成卷状,用于在无菌灌装机上灌装液态食品并分切成单独包装。
金属墨层3采用特制的金属墨印刷,以实现最佳的金属墨印刷效果。
颗粒的大小称为“粒径”,又称“粒度”或者“直径”。由于实际颗粒的形状通常为非球形的,难以直接用直径表示其大小,因此在颗粒粒度测试领域,对非球形颗粒,通常以等效粒径(一般简称粒径)来表征颗粒的粒径。当被测颗粒的某种物理特性或物理行为与某一直径的同质球体(或组合)最相近时,就把该球体的直径(或组合)作为被测颗粒的等效粒径(或粒度分布)。具体地说,球形颗粒的粒度用他的直径表示称为“粒径”,非球形颗粒没有直径可言,就采用“等效粒径”的概念描述它的粒度。与普通油墨相比,金属墨的颗粒较粗,其粒径通常为普通颜料粒径的2-3倍。
金属墨是指用细小的金属薄片代替传统油墨中的颜料或染料配制而成的、具有独特金属闪亮效果的油墨,利用金属薄片颗粒的反射作用来实现金属光泽。金属墨主要包括金墨和银墨等。金墨一般由铜颜料和锌颜料按不同的比例配制而成,通过控制和改变它们的配比可以生产出青金、青红金、红金等金属色油墨,印刷后呈黄金光泽。金墨可以由油墨生产厂制作,也可以在印刷厂用调金油加金粉调配制成。金墨的主体材料是“金”粉,但并不是指金属金,而是一种金色的铜合金粉。铜粉在连结料呈酸性时和其中含有微量的硫反应容易发黑;印刷后与大气中的硫作用也会慢慢失去光泽,因此金墨也可采用铝粉加染料来做颜料。银墨一般由铝颜料配制而成,印刷后墨迹呈现银色光泽。银墨可以由油墨制造厂制作,也可以在印刷时用调银油和银浆配制。银墨的主体材料是“银”粉,但并不是指金属银,而是一种银色的铝质粉末(铝粉)或铝质薄片(铝片),一般通过熔融铝液通过高压雾化制成。金属墨的连结料一般采用酸值和胺值极低的树脂,以免影响油墨的光泽,如乙基纤维素、硝酸纤维素、聚醋酸乙烯、酮树脂、聚酞胺树脂、丙烯酸树脂等,并加入一些蜡类物质以改善颜料的悬浮状态。金属墨也可配制溶剂性的,但因黏度小而常常现配现用,溶剂的极性不需太大,否则颜料会因过度润湿而容易沉淀。二甲苯、异丙醇溶剂等都可以作为金属墨的溶剂。
金属墨闪亮的效果是金属颜料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实现更好的金属效果,应该提高金属颜料的镜面反射,减少漫反射。传统金属墨中的金属颜料颗粒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称为玉米片型(cornflake),由于每个金属颜料颗粒的形状无规则且边缘不平滑,导致颗粒的镜面反射效果差,边缘漫反射严重,所以金属墨的金属光泽和遮盖力(遮盖力是指特定涂层厚度下,能够遮盖基材色差的颜料涂层的性能)相应也差。新型的银元型(silver dollar)金属颜料的每个颗粒都是近似圆片形的结构,相比于玉米片型具有更短的周缘,因而漫反射更少、金属感更强,镜面反射效果好,用它生产的油墨金属效果和遮盖力都很出色。
下面以银墨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般来说,银墨的金属感的强弱与铝片的粒径范围、铝片的结构、铝片的排列等有关系。为适应柔版印刷的转印性要求,银墨中铝片的粒径不宜过大,如果粒径大,单个铝片的镜面反射效果较好,银墨的金属光泽度较高,金属感会增强,但是银墨对基材的遮盖力和银墨从印版到基材的转移性会变差;反之如果铝片的粒径过小,银墨对基材的遮盖力和网点再现性较好,但由于存在过多的边缘漫反射,会导致银墨的金属光泽度下降,其金属感会下降。本实施方式特制的适合印刷用的银墨中铝片所占质量比为10%~30%,银墨的其他组成物质主要包括连接料、填料和辅助剂等。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铝片在银墨中的质量占比为15%~25%。如果采用银浆(由铝片和溶剂预先调制好的浆料,是一种固液混合物,铝片悬浮在溶剂中,流动性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和其他调墨剂现场配制银墨的方式印刷,银浆中铝片所占质量比为30%~70%,优选为40%~60%,银墨中银浆所占质量比为20%~70%。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银浆质量占比为40%~50%,其他调墨剂可以包括丙烯酸调墨油、水和其他助剂等。银墨或银浆采用5μm~60μm小粒径的银元型的片状结构的银粉制成,优选采用的银粉粒径为8μm~30μm。因为银粉并不是绝对均匀或者说大小一致的颗粒,难以用代表单个颗粒大小的单一粒径来表征,所以采用代表由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的粒子群的平均粒径来表征。平均粒径是粒度分布曲线中累积分布为50%时的最大颗粒的等效直径。对于一个由大小和形状不相同的粒子组成的实际粒子群,与一个由均一的球形粒子组成的假想粒子群相比,如果两者的粒径全长相同,则称此球形粒子的直径为实际粒子群的平均粒径。该银浆采用特殊的多层包覆和表面处理,其金属感、遮盖力、附着力、转移性等各方面性能可以达到最大程度的平衡。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金属墨不限于银墨,还可以是金墨或其他金属墨。金属颜料除了铝片,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可能采用的其他金属薄片的质量配比与粒径规格均适用上述技术特征。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金属墨中金属薄片所占质量比为10%~30%,优选地,金属薄片在金属墨中的质量占比为15%~25%。金属颜料可以选自铝、铜、锌、锡、铁、铅、钛、不锈钢、合金等。
在金属墨层3的印刷工艺上,可以通过使用大上墨量的网纹辊和调整印版表面性能,增大油墨转移量。
印刷层4印制在金属墨层3上方。尽管图中示意性示出印刷层4与金属墨层3叠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根据包装设计需求,可能在部分区域并不重叠,例如金属墨层3一部分区域上方没有印刷层4,或者基层1一部分区域上方没有金属墨层3而只有印刷层4。印刷层4印制完成后,在印刷层4上方复合防水层5,防水层5能够对印刷层4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破坏复合包装材料内部结构和印刷效果。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复合包装材料的印刷层4可以采用油墨印制或喷墨形成,油墨或喷墨的透明度影响金属墨层3的透出效果,透明度越高金属墨层3透出的金属光泽也越强,印刷层4采用半透明的油墨或半透明的喷墨,如透明度高的彩色油墨以提高叠印图案的金属光泽。图2中左侧为印刷层4采用透明度低的油墨印制的包装材料,图2右侧为印刷层4采用透明度高的油墨印制的包装材料。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图3中的包装材料分别采用不同网点成数或墨滴覆盖率印制印刷层4。传统印刷工艺是使用印版等方式将图文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印刷已经不限于接触式印刷,还涵盖了以电子印刷或数字印刷为代表的非接触式印刷,非接触式印刷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连续印刷不同内容的可变印刷。本实用新型中的印刷层4涉及最广义的印刷概念,也即可以通过传统印刷方式印制,也可以通过例如喷墨的数码印刷方式印制。
网点是实现印品能体现出版面层次不等、色阶调浓淡(明暗)分界自然的基本单位。它在印刷中起到决定印品颜色、层次和图像轮廓的作用。网点大小是通过网点的覆盖率决定的,也称着墨率。印品版面的浓淡程度是通过网点的大小来表现的,面积大小不同的网点,工艺上俗称“成”。所谓网点成数也就是在单位面积里所占的百分率。如1成网点为10%,2成为20%,其他的类推,100%为实地版面。网点成数越大印品版面墨色越浓,反之则浅。网点面积的大小,决定了版面层次的变化。
金属墨层3透出的程度受印制印刷层4的印版网点成数影响,通过调节印版网点大小(或局部网点成数)可以实现不同的金属光泽效果。印刷层4印版的网点成数至少局部低于100%,也即金属墨层3上方的印刷层4的网点成数低于100%,使得印刷层4对于金属墨层3的透出度高于100%网点成数的印刷层对于金属墨层的透出度,优选至少局部网点成数低于90%,网点成数越低则金属墨层的透出度越高。图3左侧所示的包装材料采用80%的网点成数印制印刷层4,图3右侧所示的包装材料采用60%的网点成数印制印刷层4。优选采用柔印方式,使用更加环保的水性油墨,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复合包装材料的印刷层4还可以由喷墨形成,类似于印版印刷中的网点成数,喷墨密度可以用墨滴覆盖率来表征,喷墨的墨滴覆盖率至少局部低于100%,使得喷印的印刷层4对于金属墨层3的透出度高于100%墨滴覆盖率的印刷层对于金属墨层的透出度,优选至少局部墨滴覆盖率低于90%。
实施例4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复合包装材料的横截面示意图,与图1不同的是,在金属墨层3印刷前,先在基层1上拟印刷金属墨层3的部位印刷或涂覆打底涂层2,打底涂层2的面积不小于其上方金属墨层3的面积。纸张的性质对金属墨印刷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纸张平滑度越高、紧度越好,印刷金属墨的效果越好;相反,在表面多孔、质地粗糙的纸张上印刷,其效果就会较差。由于金属墨层3的印刷对承印纸张的性能要求较高,要求纸张具有高平滑度,平滑的纸张表面对于油墨的吸收性小,能够避免油墨中的连结料被纸张过度吸收,使油墨中的金属颜料浮在表面,导致粘着不牢固,甚至脱落。加涂打底涂层2后,打底涂层2的表面粗糙度低于基层1的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越高意味着表面越粗糙,加涂打底涂层2能够显著提高拟印刷金属墨层3部位的平滑度,降低基层1表面的吸墨性(也称油墨吸收性,是指待印表面在印刷机上压印瞬间接收和转移油墨的能力),提升金属墨层3印刷的牢固程度。采用打底涂层还能够提升该部位的光泽度,使印刷的金属墨层3的色泽更加鲜明、亮丽。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打底涂层2为树脂涂层或PE涂层。在优选实施例中,打底涂层2采用水性光油或者冲淡剂。
实施例5
防水层5通过淋膜(也称挤出流延复合)工艺复合在印刷层4上,防水层5能够提高复合包装材料的耐摩擦和防水性能,通过调整防水层5的物理性能,还能够使复合包装材料外观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图5所示为防水层5采用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冷缸进行复合的包装材料示意图。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以下),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越光滑。一般标注采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或中心线平均值):在取样长度(lr)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复合工艺中使用的冷缸(也称流延冷却辊或激冷辊)对挤出淋膜进行降温从而减少熔融薄膜冷却时收缩引起的变形,冷缸的表面粗糙度将影响覆膜表面的光泽。
防水层5的表面性能影响包装材料的视觉效果。防水层5的表面越光滑,包装材料呈现的金属感越明显。防水层5一般为热塑性树脂,优选为聚烯烃,包括但不限于低密度聚乙烯(LDPE)、茂金属聚乙烯(m-PE)或其二者的混合物。防水层5在熔融状态下通过冷缸以淋膜方式复合在印刷层4上方,以Ra表征冷缸表面的粗糙度,Ra数值越低,则冷缸表面越光滑,复合后防水层5呈现的亮光效果越明显。本实施方式选择用于防水层5淋膜的冷缸的表面粗糙度Ra低于0.4。
图5中上图为采用表面粗糙度Ra为0.4的冷缸复合防水层5的包装材料示意图,下图为采用表面粗糙度Ra为0.2的冷缸复合防水层5的包装材料示意图。
此外,优选采用透明度高、雾度低的PE作为防水层5,削弱PE对表面金属光泽的负面影响。雾度是偏离入射光2.5°角以上的透射光强占总透射光强的百分数,雾度越大意味着薄膜光泽以及透明度尤其成像度下降。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的标准“C”光源的一束平行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由于材料内部和表面造成散射,使部分平行光偏离入射方向大于2.5°的散射光通量Td与透过材料的光通量T2之比的百分率即雾度,它是材料光学透明性的重要参数。对于本领域通常定量为10~20g/m2的防水层5而言,以常用的基于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D1003标准的雾度仪测量防水层5的雾度小于85%,优选地小于80%。此外,以该类雾度仪测出防水层5的透光率(透过PE薄膜的光通量与其入射光通量的百分率)大于10%,优选地大于20%。
实施例6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复合包装材料包括基层1、印刷层4和防水层5,在基层1与印刷层4之间至少部分具有金属墨层3,复合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基层1上方用金属墨印刷金属墨层3;
步骤2)在金属墨层3上方印制印刷层4;
步骤3)在印刷层4上方复合防水层5。
在步骤1)之前,还可以优选先在基层1上印刷或涂覆打底涂层2,然后再在打底涂层2上方印刷金属墨层3,打底涂层2的面积不小于其上方金属墨层3的面积。打底涂层2的表面粗糙度优选地低于基层1的表面粗糙度,打底涂层2可以是树脂涂层或PE涂层。加涂打底涂层2能够显著提高拟印刷金属墨层3部位的平滑度,降低基层1表面的吸墨性,提升金属墨层3印刷的牢固程度,并且使印刷的金属墨层3的色泽更加鲜明、亮丽。
步骤1)中印制金属墨层3的金属墨采用的金属颜料的质量配比优选为10%~30%。金属颜料可以是银元型的片状结构的金属粉。金属颜料的粒径范围优选为5μm~60μm,更优选地为8μm~30μm。
步骤2)中,印刷层4可以采用油墨印制,至少印刷层4局部印版上的网点成数低于100%,使得印刷层4对于金属墨层3的透出度高于印版为100%网点成数的透出度,优选至少局部印版上的网点成数低于90%。印刷层4还可以采用喷墨的方式形成,墨滴覆盖率至少局部低于100%,使得印刷层4对于金属墨层3的透出度高于100%墨滴覆盖率的印刷层对于金属墨层的透出度,优选至少局部墨滴覆盖率低于90%。印刷层4还可以选择采用半透明的油墨或喷墨。
步骤3)中,防水层5通过淋膜工艺复合到包装材料的最外层,防水层材料熔体淋在印刷层4表面,并经由冷缸被复合至印刷层4上方,因此冷缸表面的粗糙度直接影响防水层5表面粗糙度,通过调节冷缸的表面粗糙度Ra调节包材表面的光泽效果,制造中所采用的冷缸表面粗糙度Ra低于0.4。防水层5的雾度优选小于85%。
实施例7
图7所示为具有金属墨层3的包装片材,图7中字母A所示为包装片材上金属墨层3所在区域。包装片材可以由复合包装材料分切而成。包装片材的技术特征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包装片材不成卷状,而是用于形成单独包装的单个单元。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实施例8
图8所示为具有金属墨层3的液态产品包装,图8中字母A所示为液态产品包装上金属墨层3所在区域。液态产品包装一般封装液态产品,可以由复合包装材料灌装后分切,也可以由包装片材单独灌装。液态产品包装的技术特征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重复描述。金属墨层3可以是整个包装的全部表面,也可以是其部分表面,例如正面、背面、或侧面、或其一部分区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复合包装材料,具有多个用于形成单独包装的单元,所述复合包装材料由内向外具有基层、印刷层和防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与所述印刷层之间至少部分具有金属墨层,使得所述复合包装材料外观呈现视觉上的金属光泽和/或金属质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层与所述金属墨层之间具有打底涂层,所述打底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低于所述基层的表面粗糙度和/或所述打底涂层的吸墨性低于所述基层的吸墨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底涂层为树脂涂层或PE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印制所述金属墨层的金属墨采用金属颜料,所述金属颜料是银元型的片状结构的金属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印制所述金属墨层的金属墨采用金属颜料,所述金属颜料的粒径为5μm~6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层由印刷形成,印版的网点成数至少局部低于100%,使得所述印刷层对于所述金属墨层的透出度高于100%网点成数的印刷层对于所述金属墨层的透出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的网点成数至少局部低于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层由喷墨形成,墨滴覆盖率至少局部低于100%,使得所述印刷层对于所述金属墨层的透出度高于100%墨滴覆盖率的印刷层对于所述金属墨层的透出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滴覆盖率至少局部低于9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层的印制采用半透明油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通过淋膜工艺复合在所述印刷层上,用于所述防水层淋膜的冷缸的表面粗糙度Ra低于0.4。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通过淋膜工艺复合在所述印刷层上,所述防水层的雾度小于85%。
13.一种包装片材,由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包装材料制成,每个所述包装片材用于形成单独包装。
14.一种液态产品包装,由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包装材料或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包装片材制成。
CN201920698142.8U 2018-05-22 2019-05-15 复合包装材料、包装片材和液态产品包装 Active CN21033892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66952 2018-05-22
CN2018207669528 2018-05-22
CN2018207671937 2018-05-22
CN2018207671833 2018-05-22
CN201820767183 2018-05-22
CN201820767193 2018-05-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38926U true CN210338926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82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98142.8U Active CN210338926U (zh) 2018-05-22 2019-05-15 复合包装材料、包装片材和液态产品包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389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98665B1 (en) Shrink film for light-shielding packaging
WO2009150800A1 (ja) 干渉縞防止剤を含有する転写シートと加飾樹脂成形品
JP4119594B2 (ja) 光輝性に優れた金属缶又は金属製容器蓋のための印刷インキ層
US4933212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decorative printed packaging material
CN1124203A (zh) 广告灯箱用膜
US5037682A (en) Decorative printed packaging material and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20220016921A1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dium,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heet, decorative sheet, method for producing decorated article, and decorated article
JP2008137343A (ja) 金属光沢フィルム、熱成形用シートおよび包装用容器
CN110481132A (zh) 高光转移珠光接装纸及其制备工艺
CN210338926U (zh) 复合包装材料、包装片材和液态产品包装
JP2002114934A (ja) 印刷インキ、印刷方法及び印刷包装体
RU2719670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меющего трёхмерный вид в покрытии
JP2008001784A (ja) 高反射率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510254A (zh) 包装片材
CN101734420B (zh) 有彩色印刷薄片贴面的防伪瓶盖
CN202912883U (zh) 具有立体锤纹效果的预涂膜
JP2006255915A (ja) エンボス加飾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紙製容器
CN201089238Y (zh) 一种带pe层的印花贴片
CN110512466A (zh) 制造复合包装材料的方法
CN110510256A (zh) 复合包装材料
CN110510255A (zh) 液态产品包装
CN109552711B (zh) 一种利用液态金属进行产品包装的方法
CN110406281A (zh) 一种凹印折光底纹的印刷方法
CN113910794A (zh) 一种展现大面积图文烫金且亮度可控的uv蚀刻印刷工艺
CN214164323U (zh) 一种哑光流延膜及烫金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