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4971U - 柔性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324971U CN210324971U CN201921833411.3U CN201921833411U CN210324971U CN 210324971 U CN210324971 U CN 210324971U CN 201921833411 U CN201921833411 U CN 201921833411U CN 210324971 U CN210324971 U CN 2103249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edge
- flexible circuit
- extension
- plu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改善显示装置中柔性电路板的插接端容易与主控电路板分离的问题。该柔性电路板包括:电路板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与第一边缘相连的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的远离电路板主体的端部为第一绑定端;与第二边缘相连的插接延伸部,插接延伸部的远离电路板主体的端部为插接端;与第一边缘相连的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的远离电路板主体的端部为第二绑定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用于上述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具有质量轻、厚度薄、可自由弯曲折叠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显示装置中。
目前,显示装置主要包括显示面板、柔性电路板和主控电路板。其中,柔性电路板的绑定端绑定于显示面板的绑定区域,柔性电路板的插接端插接于主控电路板上,从而使显示装置可以显示图像。然而,现有的显示装置中,柔性电路板的插接端容易与主控电路板分离,进而导致显示装置容易出现不能正常显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用于改善显示装置中柔性电路板的插接端容易与主控电路板分离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包括:电路板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与第一边缘相连的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的远离电路板主体的端部为第一绑定端;与第二边缘相连的插接延伸部,插接延伸部的远离电路板主体的端部为插接端;与第一边缘相连的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的远离电路板主体的端部为第二绑定端;其中,在沿平行于第二边缘的方向上,第二绑定端的中心与第一绑定端的中心之间的连接线的中点,位于插接端的中心与第一绑定端的中心之间;或者,第一绑定端的中心与第二绑定端的中心关于插接端的中心和连接线的中点之间的连线对称。
可选地,第二延伸部的靠近第一延伸部的边缘,与第一延伸部的靠近第二延伸部的边缘相连。
可选地,第二延伸部在平行于第二边缘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10mm,且小于或等于15mm。
可选地,插接延伸部在平行于第二边缘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插接延伸部在平行于第二边缘的方向上的最小尺寸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2。
可选地,插接延伸部的除插接端以外的部分,在平行于第二边缘的方向上的尺寸,自靠近电路板主体的一端至远离电路板主体的一端逐渐减小。
可选地,插接延伸部包括:第一部分,其一端部与电路板主体相连,另一端部为插接端;第一部分呈矩形状。
可选地,第一部分的由插接端向电路板主体延伸的两个相对的边缘均垂直于第二边缘。
可选地,插接延伸部还包括: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的沿平行于第二边缘的方向的相对两侧中的一侧;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边缘和第二边缘连接。
可选地,插接延伸部还包括: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位于第一部分的沿平行于第二边缘的方向的相对两侧中的另一侧;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的边缘和第二边缘连接。
可选地,第二部分呈三角形状;和/或,第三部分呈三角形状。
可选地,电路板主体上具有元件安装区;元件安装区的边界与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4mm,且小于或等于18mm。
可选地,插接端的沿平行于第二边缘的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凸起。
可选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一电路,设置于电路板主体的一侧;至少一个第一引脚,设置于第一绑定端,且至少一个第一引脚与第一电路电连接;至少一个第二引脚,设置于第二绑定端;至少一个第三引脚,设置于插接端,且至少一个第三引脚与第一电路电连接。
可选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补强板,设置于电路板主体未设置电路元件的一侧。
基于上述柔性电路板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绑定衬垫和第二绑定衬垫;如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绑定端的引脚绑定于显示面板的第一绑定衬垫,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绑定端的引脚绑定于第二绑定衬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及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电路板主体、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及插接延伸部。其中,电路板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第一延伸部与第一边缘相连,第一延伸部的远离电路板主体的端部为第一绑定端。第二延伸部与第一边缘相连,第二延伸部的远离电路板主体的端部为第二绑定端。插接延伸部与第二边缘相连,插接延伸部的远离电路板主体的端部为插接端。
沿平行于第二边缘的方向,第二绑定端的中心与所述第一绑定端的中心之间的连接线的中点,位于插接端的中心与第一绑定端的中心之间。这样,既能够减小插接端的中心到插接端的扭矩对应的转轴的距离,进而减小插接端的扭矩,改善插接端容易从主控电路板的插接接口中脱出的问题,又不会使第二绑定端的沿平行于第二边缘的方向的尺寸过大,也即使得柔性电路板的整体结构紧凑可靠。
第一绑定端的中心与所述第二绑定端的中心关于插接端的中心和所述连接线的中点之间的连线对称,也即,所述连接线的中点与插接端的中心在平行于第二边缘的方向上的间距为零。此时,插接端的中心到插接端的扭矩对应的转轴的距离为零,也就是说,插接端的中心处的作用力不产生扭矩,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插接端容易从主控电路板的插接接口中脱出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绑定端的中心、第二绑定端的中心和插接端的中心均指的是各自的质量中心,也即各自重心所在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柔性电路板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左视图;
图4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中主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柔性电路板的仰视图;
图9为图7所示柔性电路板的后视图;
图10为图7所示柔性电路板的主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所示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所示固定结构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文中,显示装置可以为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例如,液晶屏、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或导航仪等。
图1至图3示出了一种显示装置02。该显示装置02包括显示面板021、固定结构022、主控电路板023和柔性电路板01。
参见图1至图5,显示面板021和主控电路板023分别位于固定结构022的相对两侧,柔性电路板01具有第一绑定端011和插接端012,显示面板021上设置有第一绑定衬垫0211,主控电路板023上设置有插接接口0231。第一绑定端011的引脚绑定于显示面板021的第一绑定衬垫0211上,插接端012插接于插接接口0231内,从而可以通过主控电路板023及柔性电路板01向显示面板021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显示面板021显示图像。
示例性的,上述绑定是指,通过特定方式使第一绑定端011的引脚与显示面板021的第一绑定衬垫0211电性连接。例如,在第一绑定端011的引脚与显示面板021的第一绑定衬垫0211之间设置各向异性导电胶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然后通过热压使第一绑定端011的引脚固定连接于显示面板021的第一绑定衬垫0211上。
图1至图3示出的显示装置02在运动状态下,柔性电路板01的插接端012容易从主控电路板023上的插接接口0231中脱出。本公开的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在第一方向z1(第一方向z1垂直于插接端012的插接方向z2)上,第一绑定端011的中心与插接端012的中心之间的间距d较大,因此,插接端012的中心到插接端012的扭矩所对应的转轴L0的距离D0(即,)也比较大,而插接端012的扭矩与其中心到其扭矩对应的L0的距离D0正相关,因此,在上述显示装置中,柔性电路板1的插接端012的扭矩较大,插接端1131容易从主控电路板的插接接口中脱出。
参见图6和图7,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1,该柔性电路板1包括电路板主体110、第一延伸部111、第二延伸部112及插接延伸部113。
电路板主体110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a1和第二边缘a2,第一延伸部111与第一边缘a1相连,第一延伸部111的远离电路板主体110的端部为第一绑定端1111。第二延伸部112与第一边缘a1相连,第二延伸部112的远离电路板主体110的端部为第二绑定端1121。插接延伸部113与第二边缘a2相连,插接延伸部113的远离电路板主体110的端部为插接端1131。
沿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插接端1131与第一绑定端1111之间的间距大于零,第二绑定端1121位于第一绑定端1111的靠近插接端1131的一侧。这样设计,有利于减小插接延伸部113的中心O3到插接延伸部113的扭矩对应的转轴的距离,如图6所示,如果在未设置第二延伸部112的情况下,插接延伸部113对应的转轴为L1(L1与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相互垂直),插接延伸部113的中心O3到插接延伸部113的扭矩对应的转轴L1的距离为D1(D1为插接延伸部113的中心O3与第一绑定端1111的中心O1沿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的间距的一半);在设置有第二延伸部112的情况下,插接延伸部113对应的转轴由L1变为L2(L2与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相互垂直),此时,插接延伸部113的中心O3到插接延伸部113的扭矩对应的转轴的距离由D1变为D2,D2小于D1。而插接延伸部113的扭矩与其中心O3到其扭矩对应的转轴的距离正相关,因此插接延伸部113的扭矩会减小,即插接延伸部113的插接端1131的扭矩也相应减小,这样,柔性电路板1在与显示装置中的主控电路板插接连接后,插接延伸部113的插接端1131将不容易从主控电路板的插接接口中脱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绑定端1111的中心O1和插接延伸部113的中心O3均指的是各自的质量中心,也即各自重心所在的位置。此外,参见图6,当插接延伸部113的中心O3处的作用力F的方向,与插接延伸部113所在的平面存在一定角度时,需要将该作用力F分解为垂直于该平面的作用力F1和平行于该平面的作用力F2,其中,产生扭矩的力为垂直于该平面的作用力F1,即作用力F1用于计算插接延伸部的扭矩。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插接延伸部113的扭矩对应的转轴L1位于上述插接延伸部113所在的平面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沿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第二绑定端1121的中心O2与所述第一绑定端1111的中心O1之间的连接线的中点O4,位于插接端1131的中心O0与第一绑定端1111的中心O1之间。这样,既能够减小插接端1131的中心O0到插接端1131的扭矩对应的转轴的距离,进而减小插接端1131的扭矩,改善插接端1131容易从主控电路板的插接接口中脱出的问题,又不会使第二绑定端1121的沿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的尺寸过大,也即使得柔性电路板1的整体结构紧凑可靠。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绑定端1111的中心O1与所述第二绑定端1121的中心O2关于插接端1131的中心O0和所述连接线的中点O4之间的连线对称,也即,所述连接线的中点O4与插接端1131的中心O0在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上的间距为零。此时,插接端1131的中心O0到插接端1131的扭矩对应的转轴的距离为零,也就是说,插接端1131的中心O0处的作用力不产生扭矩,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插接端1131容易从主控电路板的插接接口中脱出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绑定端1121的中心O2和插接端1131的中心O0均指的是各自的质量中心,也即各自重心所在的位置。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插接端1131的中心O0与插接延伸部113的中心O3位于同一轴线L3上,轴线L3与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相互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延伸部112的靠近第一延伸部111的边缘,与第一延伸部111的靠近第二延伸部112的边缘相连。此时,第一延伸部111与第二延伸部112为一体式结构,这样设计,使柔性电路板1的整体结构紧凑,且有利于提高柔性电路板1的整体结构强度,进而使得柔性电路板1与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及主控电路板连接后更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延伸部112在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上的尺寸D3大于或等于10mm,且小于或等于15mm。这样,一方面,使得第二延伸部112的第二绑定端1121能够可靠的绑定在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上,且使第二延伸部112的第二绑定端1121不易超出显示面板。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小插接延伸部113的扭矩,改善插接端1131容易从主控电路板的插接接口中脱出的问题。
示例性的,第二延伸部112在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上的尺寸D3为10mm、11mm、12mm、13mm、14mm或15mm。当第二延伸部112在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上的尺寸D3为10mm或接近10mm时,柔性电路板1的整体质量较小,便于其第二延伸部112的第二绑定端1121在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上,改善插接端1131容易从主控电路板的插接接口中脱出的问题。当第二延伸部112在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上的尺寸D3为15mm或接近15mm时,可以增大第二延伸部112的第二绑定端1121与显示面板的连接部分,从而较好的改善插接端1131容易从主控电路板的插接接口中脱出的问题。
示例性的,第一边缘a1与第二边缘a2相互平行,这样设计,使柔性电路板1结构整齐,有利于提高柔性电路板1在显示装置中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柔性电路板1还包括第一电路和至少一个第二引脚1122,第一电路设置于电路板主体110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引脚1122设置于第二绑定端1121,且不与第一电路电连接。这样设计,使柔性电路板1的第二绑定端1121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引脚1122仅与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机械连接,而无电性连接,即第二绑定端1121的设置仅用于改善插接端1131容易从主控电路板的插接接口中脱出的问题,不会对柔性电路板1的原有电路结构产生影响,从而便于生产制作该柔性电路板1。
示例性的,上述第一电路包括但不限于电源电路、滤波电路及整流电路等。
示例性的,如图7和图8所示,柔性电路板1的电路板主体110上设置有元件安装区1101,上述第一电路中的各电路元件,例如电感、电阻、电容、电感等,均设置于电路板主体110的元件安装区110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柔性电路板1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引脚1112和至少一个第三引脚1132。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引脚1112设置于第一绑定端1111,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引脚1112与所述第一电路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引脚1132设置于插接端1131,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引脚1132与所述第一电路电连接。这样设计,在柔性电路板1的第一绑定端1111绑定于显示面板、且柔性电路板1的插接端1131插接于主控电路板上的情况下,使主控电路板能够与显示面板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主控电路板来控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柔性电路板1还包括补强板12,补强板12设置于电路板主体110的远离上述电路元件的一侧,且补强板12在电路板主体110上的正投影与该电路板主体110重合。这样设计,有利于提高电路板主体110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柔性电路板1的结构稳定性。
示例性的,补强板12为聚酰亚胺柔性基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和图7,上述电路板主体110、第一延伸部111、第二延伸部112和插接延伸部113为一体成型的衬底基板11。示例性的,该衬底基板11为聚酰亚胺柔性基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路板主体110上位于元件安装区1101的相对两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1102。通过至少一个连接件(例如螺钉或螺栓等)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1102并与显示装置中的固定结构相连,可以使柔性电路板1固定在固定结构上,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使柔性电路板1的插接端1131不容易从主控电路板的插接接口中脱出。
在此基础上,如图9所示,补强板12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孔121,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孔121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1102一一对应连通。
示例性的,第一固定孔1102为腰形孔(如图7所示)、圆形孔或方形孔,第二固定孔112为腰形孔(如图9所示)、圆形孔或方形孔。可以理解,本公开中的第一固定孔1102和第二固定孔112的形状有多种,以上仅提供一些示例以作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插接延伸部113在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上的最大尺寸R1,与插接延伸部113在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上的最小尺寸R2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2。这样能够在满足插接宽度(插接宽度为插接端113在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上的尺寸为R2,可以理解,插接宽度是由插接端1131上的第三引脚1132的数量决定的,即第三引脚1132数量越多,插接宽度越大)的同时,减小了插接延伸部113在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上的最大尺寸R1,从而有利于在插接宽度一定的情况下,减小插接延伸部113的整体质量。而插接延伸部113产生的作用力与插接延伸部113的整体质量正相关,插接延伸部113的扭矩与插接延伸部113产生的作用力正相关,因此,通过减小插接延伸部113的整体质量,可以减小插接延伸部113的扭矩,也就是说,插接端1131的扭矩也会相应的减小,这样,柔性电路板1在与显示装置中的主控电路板插接连接后,插接延伸部113的插接端1131不容易从主控电路板的插接接口中脱出。
在该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柔性电路板1可以包括第二延伸部112,如图10所示;也可以不包括第二延伸部112,即此时该实施例中的柔性电路板1可以仅包括电路板主体110、第一延伸部111和插接延伸部113,如图11所示。而且无论上述实施例是否包括第二延伸部112,均可以通过插接延伸部113在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上的最大尺寸R1,与插接延伸部113在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上的最小尺寸R2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2,使插接延伸部的整体质量减小,从而可以减小插接延伸部113的扭矩,防止插接延伸部113的插接端1131从主控电路板的插接接口中脱出。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柔性电路板1不包括第二延伸部112的情况下,参见图11,上述电路板主体110、第一延伸部111和插接延伸部113为一体成型的衬底基板11。示例性的,该衬底基板11为聚酰亚胺柔性基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插接延伸部113的除所述插接端1131以外的部分1133,自靠近电路板主体110的一端至远离电路板主体110的一端,在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上的尺寸逐渐减小。这样设计,便于通过导电线将元件安装区1101内的电路元件与插接端113的第三引脚1132连通,不会由于插接延伸部的形状过于复杂而导致上述导电线需要多次弯折才能使元件安装区1101内的电路元件与插接端113的引脚连通,从而不易出现因导电线弯折次数过多或弯折角度过大而导致柔性电路板整体弯折过程中导电线折断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插接延伸部113包括第一部分1134,第一部分1134的一端部与电路板主体110相连,第一部分1134的另一端部为插接端1131,且第一部分1134呈矩形状,例如第一部分1134自靠近电路板主体110的一端至远离电路板主体110的一端,在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上尺寸不变。这样设计,可以大幅减小插接延伸部113的整体质量,从而可以减小插接延伸部113在运动状态下产生的作用力,也即减小了插接延伸部113的扭矩,插接延伸部113的插接端1131的扭矩也会相应的减小,这样,柔性电路板1在与显示装置中的主控电路板插接连接后,插接延伸部113的插接端1131不容易从主控电路板的插接接口中脱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部分1134的由插接端1131向电路板主体110延伸的两个相对的边缘(例如边缘a3)与第二边缘a2相互垂直。这样使得柔性电路板1的插接端1131与显示装置的主控电路板上插接接口插接连接后,可以更稳定,不容易从插接接口中脱出。
示例性的,如图7和图13所示,插接端1131的插接方向Y垂直于第二边缘a2,插接端1131沿插接方向的中心轴线为L3(即过插接端的中心O0且平行于插接方向Y的轴线)将插接延伸部113分为第一区域P1和第二区域P2。本公开的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第一区域P1的中心O31处产生的垂直于插接延伸部113所在平面的作用力F11与第一区域P1的质量正相关,第一区域P1的扭矩与第一区域P1的中心O31处产生的垂直于插接延伸部所在平面的作用力F11正相关;第二区域P2的中心O32处产生的垂直于插接延伸部所在平面的作用力F12与第一区域P2的质量正相关,第二区域P2的扭矩与第二区域P2的中心O32处产生的垂直于插接延伸部113所在平面的作用力F12正相关。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域P1的中心O31和第二区域P2的中心O32均指的是各自的质量中心,也即各自重心所在的位置。
基于此,参见图13,在沿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所述连接线的中点O4与插接端1131的中心O0之间的间距为零情况下,第一区域P1的扭矩对应的转轴和第二区域P2的扭矩对应的转轴均为L3。此时,插接延伸部113仅包括第一部分1134,第一区域P1和第二区域P2的面积相等,即第一区域P1和第二区域P2的质量相等,在运动状态下,第一区域P1的中心处的作用力和第二区域P2的中心处的作用力也相等,而且第一区域P1的中心到转轴L3的距离与第二区域P2的中心到转轴L3的距离相等,因此,第一区域P1的扭矩和第二区域P2的扭矩相等,这样可以更好的改善插接端1131容易从主控电路板的插接接口中脱出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插接延伸部113还包括第二部分1135,第二部分1135位于第一部分1134沿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的相对两侧中的任一侧,第二部分1135连接至第一部分1134的边缘和第二边缘a2。这样设计,可以在第二部分1135上布置连接元件安装区1101内的电路元件与插接端1131的引脚(即第三引脚1132)的导电线,从而不易出现导电线弯折角度过大,柔性电路板1在运动过程中容易折断导电线的现象。
示例性的,如图14所示,沿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第二部分1135位于第一部分1134的远离第一延伸部111的一侧(例如位于第二区域P2的远离第一区域P1的一侧),以便于布置导电线。
在此基础上,示例性的,如图14所示,第二部分1135位于第一部分1134与电路板主体110之间的交界处,这样,导电线可以沿第二部分1135的边缘布置,使得导电线不易出现直角,在柔性电路板1弯折的过程中,导电线不易断裂。
示例性的,如图14所示,第二部分1135呈三角形状,即第二部分1135在平行于电路板主体的参考平面内的正投影呈三角形。此时,导电线可以沿平行于第二部分1135的斜边a4的方向布置,这使得导电线不易出现直角,在柔性电路板1弯折的情况下,导电线不易断裂。而且呈三角形状的第二部分1135具有稳定的力学作用,从而可以提高柔性电路板1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插接延伸部113还包括第三部分1137,第三部分1137位于第一部分1134沿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的相对两侧中的另一侧(也即,沿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第三部分1137位于第一部分1134的靠近第一延伸部111的一侧),第三部分1137连接至第一部分1134的边缘和第二边缘a2。这样,导电线可以沿第三部分1137的边缘布置,使得导电线不易出现直角,在柔性电路板1弯折的过程中,导电线不易断裂。
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第三部分1137呈三角形状,即第三部分1137在平行于电路板主体的参考平面内的正投影呈三角形。此时,导电线可以沿平行于第三部分1137的斜边的方向布置,这使得导电线不易出现直角,在柔性电路板1弯折的情况下,导电线不易断裂。而且呈三角形状的第三部分1137具有稳定的力学作用,从而可以提高柔性电路板1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部分1135和第三部分1137可以同时设置,也可以仅设置其中一个。
参见图7和图15,在沿平行于第二边缘a2的方向X,所述连接线的中点O4,位于插接端1131的中心O0与第一绑定端1111的中心O1之间的情况下,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仅设置第三部分1137,即将第三部分1137设置于第一部分1134的靠近所述连接线的中点O4的一侧,此时,以中心轴线L3为分界线,插接延伸部113的靠近所述连接线的中点O4的部分的质量大于插接延伸部113的远离所述连接线的中点O4的部分的质量,也即插接延伸部113的靠近所述连接线的中点O4的部分产生的作用力大于插接延伸部113的远离所述连接线的中点O4的部分产生的作用力。同时,插接延伸部113的靠近所述连接线的中点O4的部分的中心O31到该部分的扭矩所对应的转轴L2的距离小于插接延伸部113的远离所述连接线的中点O4的部分的中心O32到该部分的扭矩所对应的转轴L2的距离,因此,这样有利于使插接延伸部113的靠近所述连接线的中点O4的部分的扭矩与插接延伸部113的远离所述连接线的中点O4的部分的扭矩相等或相接近,从而改善了插接延伸部113的插接端1131容易从主控电路板的插接接口中脱出的问题。
示例性的,如图14和图15所示,插接端1131的沿平行于第二边缘的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凸起1136,通过定位凸起1136,能够使插接端1131卡接于主控电路板的插接接口中,提高了连接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元件安装区1101的边界与第二边缘a2之间的距离R3大于或等于14mm,且小于或等于18mm。这样设计,使得插接延伸部113的面积减小后,导电线便于连通元件安装区1101内的电路元件与插接端1131的引脚,不易由于元件安装区1101的靠近插接延伸部113一侧的布线区域过小而导致导电线存在较大折角,从而不易在柔性电路板1弯折过程中使导电线折断。示例性的,元件安装区1101的边界与第二边缘a2之间的距离R3为14mm、15mm、16mm、17mm或18mm。在元件安装区1101的边界与第二边缘a2之间的距离R3等于或接近14mm的情况下,柔性电路板1的整体质量较小,在安装于显示装置后不易发生弯折;在元件安装区1101的边界与第二边缘a2之间的距离R3等于或接近18mm的情况下,元件安装区与第二边缘a2之间的距离较大,便于布置导电线,将元件安装区1101的电路元件与插接端1131的引脚连通。
参见图17,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2,包括衬底以及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二电路、第一绑定衬垫21、及第二绑定衬垫22,第一绑定衬垫21与第二电路电连接,第二绑定衬垫22不与第二电路电连接。这样设计,使柔性电路板1的第二绑定端1121的至少一个第二引脚1122在绑定于显示面板2的第二绑定衬垫22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引脚1122与第二绑定衬垫22仅机械连接,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引脚1122与显示面板的第二电路无电性连接,即第二绑定衬垫22的设置仅用于固定柔性电路板1的第二绑定端1121,以改善插接端1131容易从主控电路板的插接接口中脱出的问题,不会对显示面板2和柔性电路板1的原有电路结构产生影响,从而便于生产制作显示面板2和柔性电路板1。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7所示,显示面板2包括液晶模组23和背光源24,液晶模组23装入背光源24中,然后液晶模组23与背光源24一同安装于固定结构的凹腔中。在另一些示例中,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具有自发光功能,无需背光源24。此时,直接将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安装于固定结构22的凹腔中即可。
参见图18,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3,该显示装置3包括主控电路板31、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2、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柔性电路板1。主控电路板31上具有插接接口,柔性电路板1的插接端插1131接于插接接口内,柔性电路板1的第一绑定端1111的引脚(也即图8中所示的第一引脚1112)绑定于显示面板2的第一绑定衬垫21,柔性电路板1的第二绑定端1121的引脚(也即图8中所示的第二引脚1122)绑定于显示面板2的第二绑定衬垫22。
参见图19,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显示装置3,该显示装置3包括主控电路板31、显示面板2A、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柔性电路板1。主控电路板31上具有插接接口,显示面板2A包括第一绑定衬垫21,柔性电路板1的插接端插1131接于插接接口内,柔性电路板1的第一绑定端1111的引脚(也即图8中所示的第一引脚1112)绑定于显示面板2的第一绑定衬垫21。
示例性的,如图21所示,固定结构32上设置有安装凹腔321,图17示出的显示面板2和图20示出的显示面板2A均可以安装于该安装凹腔321内。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显示面板的安装方式有多种,例如,显示面板和固定结构32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弹性卡台,另一者上设置有弹性卡扣,通过按压的方式,使弹性卡台与弹性卡扣相卡接,从而使显示面板卡接固定于固定结构32的安装凹腔321内。又例如,显示面板和固定结构32之间设置有双面胶带,显示面板通过双面胶带粘接固定于固定结构32的安装凹腔321内。
在此基础上,示例性的,如图21所示,安装凹腔221的侧壁上设置有避让槽322。该避让槽322被配置为使柔性电路板1的第一绑定端1111通过,或者,避让槽322被配置为使柔性电路板1的第二绑定端1121通过,或者,避让槽322被配置为使柔性电路板1的第一绑定端1111和第二绑定端1121通过。
参见图18和图19,主控电路板31设置于固定结构32的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且主控电路板31与固定结构32相对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主控电路板31与固定结构32相对固定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参见图22,固定结构3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324,此时,图18和图19示出的主控电路板3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多个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孔324一一对应,对应设置的一个第一连接孔324与一个第二连接孔通过一个连接件(例如螺钉和螺栓)连接,从而使主控电路板31与固定结构32相对固定。示例性的,如图22所示,固定结构32上设置有四个第一连接孔324,相应的,图18和图19示出的主控电路板31上也将设置四个第二连接孔,而且四个第二连接孔与四个第一连接孔324一一对应布置。
示例性的,如图21所示,固定结构32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固定孔323,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固定孔323与图7中示出的电路板主体110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1102一一对应,通过各连接件(例如螺钉)穿过对应的一个第一固定孔1102和一个第三固定孔323可以将柔性电路板1固定在固定结构32上,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上述显示装置3的可靠性,使柔性电路板1的插接端1131不容易从主控电路板的插接接口中脱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
与所述第一边缘相连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远离所述电路板主体的端部为第一绑定端;
与所述第二边缘相连的插接延伸部,所述插接延伸部的远离所述电路板主体的端部为插接端;
与所述第一边缘相连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远离所述电路板主体的端部为第二绑定端;
其中,在沿平行于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绑定端的中心与所述第一绑定端的中心之间的连接线的中点,位于所述插接端的中心与所述第一绑定端的中心之间;或者,
所述第一绑定端的中心与所述第二绑定端的中心关于所述插接端的中心和所述连接线的中点之间的连线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靠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边缘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在平行于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10mm,且小于或等于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延伸部在平行于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所述插接延伸部在平行于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上的最小尺寸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延伸部的除所述插接端以外的部分,在平行于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上的尺寸,自靠近所述电路板主体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电路板主体的一端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延伸部包括:
第一部分,其一端部与所述电路板主体相连,另一端部为所述插接端;所述第一部分呈矩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由所述插接端向所述电路板主体延伸的两个相对的边缘均垂直于所述第二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延伸部还包括: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沿平行于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的相对两侧中的一侧;
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延伸部还包括:
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沿平行于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的相对两侧中的另一侧;
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呈三角形状;和/或,所述第三部分呈三角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主体上具有元件安装区;所述元件安装区的边界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4mm,且小于或等于18mm。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
第一电路,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主体的一侧;
至少一个第一引脚,设置于所述第一绑定端,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电路电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引脚,设置于所述第二绑定端;
至少一个第三引脚,设置于所述插接端,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一电路电连接。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绑定衬垫和第二绑定衬垫;
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绑定端的引脚绑定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绑定衬垫,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绑定端的引脚绑定于所述第二绑定衬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33411.3U CN210324971U (zh) | 2019-10-29 | 2019-10-29 | 柔性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33411.3U CN210324971U (zh) | 2019-10-29 | 2019-10-29 | 柔性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324971U true CN210324971U (zh) | 2020-04-14 |
Family
ID=70134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33411.3U Active CN210324971U (zh) | 2019-10-29 | 2019-10-29 | 柔性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324971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11990A (zh) * | 2021-06-21 | 2021-11-05 |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 一种pin管微波开关模块 |
CN114698417A (zh) * | 2020-10-29 | 2022-07-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电路板和显示装置 |
WO2022267530A1 (zh) * | 2021-06-22 | 2022-12-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
-
2019
- 2019-10-29 CN CN201921833411.3U patent/CN21032497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98417A (zh) * | 2020-10-29 | 2022-07-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电路板和显示装置 |
CN113611990A (zh) * | 2021-06-21 | 2021-11-05 |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 一种pin管微波开关模块 |
WO2022267530A1 (zh) * | 2021-06-22 | 2022-12-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324971U (zh) | 柔性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 |
US8480436B2 (en) | USB connector structure having an insulating body with a stop plate with openings | |
US8083541B2 (en) | Flat cable connection wire assembly applicable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interface | |
US7857636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 improved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CN110379312B (zh) | 一种显示装置和显示设备 | |
US20110263141A1 (en) | Vert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vert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assembly | |
TWM249255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201421820A (zh) | 低剖面背板連接器 | |
JPH11233088A (ja) | バッテリー・コネクタ | |
US7445462B2 (en) | Method of connecting signal lines,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JP2007243550A (ja) | 電子機器 | |
JP3511134B2 (ja) | 積み重ね式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 |
JP2007200624A (ja) | コネクタ | |
US8007290B1 (en) | Mounting device for a connector | |
US20100203747A1 (en) |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having embossed contact engaging portion | |
CN202178413U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US7153144B2 (en) | Module connector | |
US8123570B2 (en) | Displayport structure | |
CN112750362A (zh) | 柔性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 |
US6781845B2 (en) | Parallel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 |
CA2425077C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CN208523102U (zh) | 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 |
CN113311610A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JPH06244572A (ja) | 電子装置 | |
CN213401577U (zh) | 控制组件及控制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