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23102U - 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23102U
CN208523102U CN201821150563.9U CN201821150563U CN208523102U CN 208523102 U CN208523102 U CN 208523102U CN 201821150563 U CN201821150563 U CN 201821150563U CN 208523102 U CN208523102 U CN 208523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fixing piece
fixing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5056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颂婷
刘海涛
亓森林
陈黄勇
李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ppotronics Corp Ltd
Shenzhen Appo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ppo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ppo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ppo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5056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23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23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23102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6642 priority patent/WO2020015365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以及电子装置,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与第一固定件相对间隔设置,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形成供柔性电路板穿过的通道。该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的电子装置,可以通过通道固定柔性电路板排线位置,防止被固定的柔性电路板排线位置出现偏移,保证信号传输质量。

Description

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除可静态弯曲外,还能做动态弯曲、卷曲和折叠等,这些特点使其可以实现在有限空间内做三围空间的组装并广泛应用于电子装置中,但这些特点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不足:由于FPC的柔软、可弯曲性能使其在应用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弯曲应力,且使用过程中产品本身受的部分外力也会传递到FPC上,这些力会导致FPC的金手指连接处出现微小偏移,导致信号传输出现异常,影响产品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以及电子装置,以防止FPC排线出现偏移,保证信号传输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与第一固定件相对间隔设置,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形成供柔性电路板穿过的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部,固定部设置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中的至少一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包括支撑件,支撑件具有第一夹持面,第二固定件连接于第一固定件,并包括卡持件,卡持件具有第二夹持面,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之间形成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中,卡持件包括多个固定卡条,多个固定卡条平行间隔设置,每个固定卡条具有固定面,多个固定卡条的多个固定面共面形成第二夹持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中,固定部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部,支撑部与支撑件的与第二夹持面相背的一侧表面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中,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相对第二通道弯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中,固定部包括设置于通道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包括沿第一固定件的延伸方向可伸缩的第一伸缩部,第二固定件包括沿第二固定件的延伸方向可伸缩的第二伸缩部,第一伸缩部和第二伸缩部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中,第一伸缩部和第二伸缩部均为皱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PCB、芯片、柔性电路板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芯片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至PCB,柔性电路板穿过通道并固持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或电子装置,可以通过通道固定FPC排线位置,防止被固定的FPC排线位置出现偏移,保证信号传输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中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沿B-B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部”、“上”、“下”、“前”、“后”、“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10,该电子装置10包括柔性电路板60、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a、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40以及芯片20。其中,芯片20通过柔性电路板60连接至PCB40。
具体地,芯片20通过第一连接头30与柔性电路板60电连接,PCB 40通过第二连接头50与柔性电路板60电连接,并在芯片20和PCB 40之间形成信号传递。
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芯片20朝向PCB 40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头30。第一连接头30具有第一卡槽31,第一卡槽31的开口位于第一连接头30的朝向PCB 40的一侧。第一卡槽31用于与柔性电路板60连接,且第一卡槽31的宽度与柔性电路板60的厚度相匹配以使柔性电路板60伸入第一卡槽31后能刚好与第一卡槽31配合。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头20的第一卡槽31内设置有导电触片,导电触片可与柔性电路板60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60伸入第一卡槽31内与导电触片形成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芯片20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各种芯片20,例如可以是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等。
PCB 40用于连接电子元器件,PCB 40所在平面与芯片20的所在平面大致垂直,且PCB 40和芯片20之间具有间隔。PCB 40设置有第二连接头50,第二连接头50与PCB 40电性连接。PCB 40具有两个相对的表面,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头50设置于PCB的一侧表面,第二连接头50具有第二卡槽51,第二卡槽51内设置有导电触片,并用于与柔性电路板60进行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PCB 40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各种PCB,例如可以是单面板、双面板或者多层板等。
柔性电路板60,是一种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柔性电路板60用于电性连接芯片20和PCB 40,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1,柔性电路板60的两端设置有PIN脚,柔性电路板60的一端深入第一卡槽31,PIN脚与第一卡槽31内的导电触片电性连接,进而与芯片20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60的另一端在延伸过程中弯折,并深入第二卡槽51内,PIN脚与第二卡槽51内的导电触片电性连接,进而与PCB 40电性连接。
由于芯片20与PCB 40不在同一平面,柔性电路板60在延伸过程中出现弯折,柔性电路板60受到自身弯曲应力的影响,随着电子装置10在使用过程中的晃动、撞击、碰撞等因素影响,弯曲应力可能会放大,当弯曲应力大于PIN脚与导电触片间的固定连接力时,柔性电路板60可能从第一卡槽31和/或第二卡槽51内脱落或者产生位置偏移,进而导致信号传递不稳定,信号质量出现异常。
因此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了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a,具体的,参阅图2,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a包括第一固定件110a、第二固定件120a以及固定部150,其中固定部150用于将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a固定于电子装置10内部。第二固定件120a与第一固定件110a相对间隔设置,第一固定件110a与第二固定件120a之间形成供柔性电路板60穿过的通道140。在装配时,柔性电路板60穿过通道140并固持于第一固定件110a和第二固定件120a之间。特别的,柔性电路板60还可以与第一固定件110a和/或第二固定件120a形成相对固定,使得柔性电路板60即使受到较大的弯曲应力,也不会从第一卡槽31和/或第二卡槽51内脱出或松动,保证信号传输质量。
请继续参阅图2,第一固定件110a包括支撑件111,支撑件为条形板状,第二固定件120a包括卡持件121,卡持件121为条形板状。支撑件111和卡持件121相对平行设置,支撑件111的朝向卡持件121的表面形成第一夹持面113,卡持件121的朝向支撑件111的表面形成第二夹持面124。第一固定件110a和第二固定件120a间的间隙形成通道140,即第一夹持面113和第二夹持面124围成通道140。卡持件121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通过连接板130a与第一固定件110a连接,支撑件111、卡持件121以及连接板130a围成大致的矩形,并围成通道140。连接板130a与支撑件111以及卡持件121之间可通过螺钉进行可拆卸式的连接紧固,这样在安装柔性电路板60时,可以先将卡持件121拆下,将柔性电路板60装入通道140内,然后将卡持件121装入对柔性电路板60进行固定。特别的,当柔性电路板60的厚度较厚时,还可以通过控制螺钉拧入的深度,调整支撑件111和卡持件121间的间隙大小,进而调整通道140的尺寸,以适应不同厚度的柔性电路板60。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件111和卡持件121也可以不连接,例如直接将支撑件111和卡持件121固定于第二连接头50。
固定部150a设置于第一固定件110a的支撑件111上,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a的固定部150a与第二连接头50连接形成固定。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支撑件111与第二连接头50连接并与PCB 40相邻,且通道140与第二卡槽51位于同一平面,这样,柔性电路板60穿过通道140并伸入第二卡槽51的过程中不会产生额外的应力。支撑件111可通过焊接、螺纹连接、卡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与第二连接头50连接。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50a也可以连接于第二固定件120a或者同时设置于第一固定件110a和第二固定件120a。此外,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a也可以通过固定部150a直接固定于电子装置10内,例如电子装置10的壳体等位置,也可以直接固定于PCB40或芯片20等结构上。或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a也可以不设置专用的固定部150a,而直接将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通过磁性连接、粘结、焊接等方式固定于电子装置10的壳体内。
装配时,柔性电路板60穿过通道140并固持于第一固定件110a和第二固定件120a之间,即固持于支撑件111和卡持件121之间,并与第一夹持面113和第二夹持面124贴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a也可以靠近芯片20一端设置,还可以在靠近PCB 40的一端以及靠近芯片20一端同时设置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a,也保证柔性电路板60在于芯片20以及PCB 40连接的过程中都不会松脱。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10,设置了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a对柔性电路板60进行固定,避免了柔性电路板60从第一卡槽31或第二卡槽51中松脱导致的信号异常,保证了信号传输质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10,由于设置了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a,避免了使用过程中,柔性电路板60从与芯片20或PCB 40的连接处移位或松动的情形,杜绝了芯片20与PCB 40之间出现的信号传输异常,可以保证电子装置10的信号传输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b,其可以用于替换第一实施例中的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a,并应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或者其他的电子装置中。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b包括第一固定件110b、第二固定件120b以及固定部150b,其中第一固定件110b包括支撑件111,支撑件111具有第一夹持面113,第一夹持面113为支撑件111朝向第二固定件120b的表面。第二固定件120b包括卡持件121,第二固定件120b连接于第一固定件110b,卡持件121具有第二夹持面124,第一夹持面113和第二夹持面124之间形成通道140,通道140用于供柔性电路板60穿过。
具体地,本实施中,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卡持件121包括两个固定卡条(本实施例中为第一固定卡条122和第二固定卡条123),每个固定卡条均具有固定面(本实施例中为第一固定面124a和第二固定面124b)。第一固定卡条122和第二固定卡条123均为大致的长条状结构,第一固定卡条122和第二固定卡条123平行间隔设置。第一固定卡条122和第二固定卡条123分别具有第一固定面124a和第二固定面124b,固定面位于固定卡条的朝向第一固定件110b的表面,第一固定面124a和第二固定面124b共面形成第二夹持面124。
第一固定卡条122和第二固定卡条123间的间距可以根据柔性电路板60的长度进行调整。同时,第一固定卡条122和第二固定卡条123位于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板130b与支撑件111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等。例如可通过螺钉进行可拆卸式的连接紧固,这样在安装柔性电路板60时,可以先将固定卡条拆下,将柔性电路板60装入通道140内,然后再将固定卡条装入对柔性电路板60进行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卡条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两个以上,当固定卡条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多个固定卡条平行间隔设置。
支撑件111可以直接固定于电子装置10的壳体上,根据装配需求,将第一夹持面113与PCB 40设置为平齐状态,方便进行装配。
固定部150b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部153,支撑部15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支撑部153的形状可以是柱状、椎体状、圆台状,支撑部153与支撑件111的与第二夹持面124相背的一侧表面连接,并在装配时固定于电子装置10的壳体内。
当支撑部153为多个时,可以将多个支撑部153均匀布置于支撑件111的与第一夹持面113相背的一面。作为一种示例,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53数量为4个,支撑部153为柱状,4个支撑部153呈矩形阵列分布,并连接于支撑件111的与第一夹持面113相背的一面。
装配时,柔性电路板60穿过通道140并固持于第一固定件110b和第二固定件120b之间。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b可以将柔性电路板60固定于通道140内,防止柔性电路板60因弯曲应力从与PCB40或芯片20的连接处松脱,造成信号质量异常。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c,其可以用于替换第一实施例中的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a,并应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或者其他的电子装置中。
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的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c包括第一固定件110c、第二固定件120c以及固定部150c。其中,第一固定件110c和第二固定件120c均为弯折的曲面结构,且第一固定件110c和第二固定件120c的结构大致相同。第一固定件110c具有第一夹持面113,第二固定件120c具有第二夹持面124。第一固定件110c和第二固定件120c间隔设置,且第一夹持面113和第二夹持面124相对设置。第一固定件110c和第二固定件120c之间形成通道140,通道140用于供柔性电路板60穿过。
具体地,通道14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140a和第二通道140b,第一通道140a相对第二通道140b弯折,弯折角度例如为45°-135°。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柔性电路板60在延伸过程中出现弯折时,本实施例中的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c的通道140能与柔性电路板60的弯折部分完全贴合在一起,以进一步为柔性电路板60提供预紧力,防止柔性电路板60因弯曲应力造成的松脱现象。
为了适应柔性电路板60的不同长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件110c包括第一部分111c、沿第一固定件110c的延伸方向可伸缩的第一伸缩部112c以及第二部分113c,第一部分111c、第一伸缩部112c以及第二部分113c依次连接。第二固定件120c包括第三部分121c、沿第二固定件120从的延伸方向可伸缩的第二伸缩部122c以及第四部分123c,第三部分121c、第二伸缩部122c以及第四部分123c依次连接。第一伸缩部112c和第二伸缩部122c相对设置。根据柔性电路板60的长度,可以通过调整第一伸缩部112c和第二伸缩部122c,调整第一固定件110c和第二固定件120c的长度与柔性电路板60匹配。
作为一种示例,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第一伸缩部112c和第二伸缩部122c均为皱褶结构,第一伸缩部112c和第二伸缩部122c可由塑料构成。
本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第一固定件110c和第二固定件120c通过连接板130c连接,连接板130c同样设置与第一伸缩部112c和第二伸缩部122c对应的褶皱结构。第一固定件110c、第二固定件120c以及连接板130c围成通道140,通道140形成于第一夹持面113和第二夹持面124之间。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件110c也可以不与第二固定件120c连接。
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c可以直接固定于电子装置10的壳体,也可以固定于PCB40和/或芯片20。例如,本实施例中,通道140包括第一端141和第二端142,第一端141和第二端142位于通道140的两端。固定部150c包括设置于通道140两端的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52,第一连接部151位于第一端141,第二连接部152位于第二端142。第一连接部151用于与芯片20进行连接,第二连接部152用于与PCB 40进行连接。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是焊接、粘结、卡接或螺纹连接等。
这样设置以后,柔性电路板60在延伸过程中,均会与第一固定件110c和第二固定件120c贴合,可以达到更好的防脱效果。特别的,在第一固定件110c设置第一伸缩部112c以及第二固定件120c设置第二伸缩部122c配合,可以适应任意长度的柔性电路板60,均能保证柔性电路板60的全部被固持于第一固定件110c和第二固定件120c之间。
装配时,柔性电路板60穿过通道140并固持于第一固定件110c和第二固定件120c之间。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c可以更好的与弯折的柔性电路板60贴合,防止柔性电路板60因受弯曲应力产生的PIN脚移位的风险。因此,应用该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c的电子装置10,芯片20与PCB 40间的信号传输质量更为可靠。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100a、100b或100c可以应用于各种使用柔性电路板60的电子装置中,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电视、显示屏等显示设备,投影仪等光源装置等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定件;以及
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形成供柔性电路板穿过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卡持件,所述卡持件具有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持面之间形成所述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件包括多个固定卡条,多个所述固定卡条平行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固定卡条具有固定面,多个所述固定卡条的多个所述固定面共面形成所述第二夹持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支撑件的与所述第二夹持面相背的一侧表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相对所述第二通道弯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于所述通道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沿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延伸方向可伸缩的第一伸缩部,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沿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延伸方向可伸缩的第二伸缩部,所述第一伸缩部和所述第二伸缩部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部和所述第二伸缩部均为皱褶结构。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PCB、芯片、柔性电路板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所述芯片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至所述PCB,所述柔性电路板穿过所述通道并固持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
CN201821150563.9U 2018-07-18 2018-07-18 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08523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50563.9U CN208523102U (zh) 2018-07-18 2018-07-18 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PCT/CN2019/076642 WO2020015365A1 (zh) 2018-07-18 2019-03-01 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50563.9U CN208523102U (zh) 2018-07-18 2018-07-18 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23102U true CN208523102U (zh) 2019-02-19

Family

ID=65336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50563.9U Active CN208523102U (zh) 2018-07-18 2018-07-18 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23102U (zh)
WO (1) WO202001536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68930A1 (zh) * 2019-02-23 2020-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件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9395B2 (ja) * 1997-03-24 2006-10-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接続装置
US7164588B2 (en) * 2004-12-16 2007-01-16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Snap-in printed circuit board holder
KR100690755B1 (ko) * 2004-12-29 2007-03-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직선형 에프피씨비를 갖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68930A1 (zh) * 2019-02-23 2020-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件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15365A1 (zh) 2020-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8000B1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6342932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7479017B1 (en) Right ang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0490250C (zh) 设备和电子设备
US7686618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device
US2008011907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628351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KR100348227B1 (ko) 프린트 배선판 모듈
CN208523102U (zh) 柔性电路板固定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EP1662778B1 (en) Miniaturized imaging module
US1060835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US7872702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the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20110253437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CN210324971U (zh) 柔性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US20190045633A1 (en) Stacke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with side connection section
CN106604540B (zh) 电路板
US696926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9729251A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6409523B1 (en) Terminal legs of connectors
CN111213285B (zh) 焊接接触件和接触模块以及用于制造接触模块的方法
US20080266826A1 (en) Assemblable substrate for in-line package and assembly with same
CN106716740B (zh) 包括改进的接点阵列结构的插座连接器
US20120138351A1 (en) Circuit board
JP2004363593A (ja) エッジマウント型コネクタ付き強化基板
US20050018980A1 (en) Optical pack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