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01577U - 控制组件及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控制组件及控制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401577U CN213401577U CN202022984449.XU CN202022984449U CN213401577U CN 213401577 U CN213401577 U CN 213401577U CN 202022984449 U CN202022984449 U CN 202022984449U CN 213401577 U CN213401577 U CN 2134015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male
- female
- connector
- control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控制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一、第二电路板其中之一设置有公连接器、另一设置有母连接器,所述公连接器包括公座子和公排针,所述母连接器包括母座子和母排针,第一电路板包括相对的第一内侧面和第一外侧面,第二电路板包括相对的第二内侧面和第二外侧面,第一、第二内侧面彼此相向,第一、第二外侧面彼此相背,所述公座子和母座子其中之一设置于第一、第二内侧面之间,另一设置于第一外侧面或第二外侧面,公排针插接于母座子内将所述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有效减小第一、第二电路板的间隔高度,使得控制器的整体厚度可以更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器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控制器的控制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器件内部元件的连接与装配大多采用插针端子安装方式,具有节约空间,安装,更换、维修方便等优点,使得各种电子器件逐渐小型化、轻量化,电子器件更具整体性、美观性、实用性等。
现有电子器件,如中控器中,一般会有两块堆叠设置的PCB板,其中一块是AC小板,一块是AC主板。装配时,公排针、母排针分别焊接于AC小板和AC主板上,公座子和母座子分别套接在公排针和母排针上,公座子上的公排针插入母座子内并与母座子内的母排针接触导通,使AC小板和AC主板电性连接。AC小板和AC主板连接后,两者之间的距离至少是公座子和母座子的高度之和,一般不小于为7.5mm,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控制器无法做到很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减小电路板的间隔高度从而整体厚度更薄的控制组件及应用该控制组件的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其中之一设置有公连接器、其中之另一设置有母连接器,所述公连接器包括公座子和公排针,所述母连接器包括母座子和母排针,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相对的第一内侧面和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相对的第二内侧面和第二外侧面,所述第一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内侧面彼此相向、所述第一外侧面和所述第二外侧面彼此相背,所述公座子和所述母座子其中之一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内侧面之间、其中之另一设置于所述第一外侧面或者所述第二外侧面,所述公排针插接于所述母座子内将所述公连接器与所述母连接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公座子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内侧面之间,所述母座子设置于所述第一外侧面或者所述第二外侧面,设置有所述母连接器的所述第一电路板或所述第二电路板对应所述母连接器设置有穿孔,所述公连接器的公排针穿过所述穿孔插接于所述母连接器的母座子内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为AC主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为AC小板,所述公座子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所述母座子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外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母座子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其中之另一形成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插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公座子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二定位孔、其中之另一形成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插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间隔距离不大于2.5mm。
进一步地,所述公连接器为3个且分别位于一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所述母连接器为3个且分别与所述3个公连接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上述控制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为AC主板,所述第一电路板还连接有若干外接端子,所述外接端子露出所述壳体,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为AC主板,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内侧面还设置有外接电连接器,所述外接电连接器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外周侧并露出所述壳体,用于与外部连接器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的控制组件将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其中之一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另一设置于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的外侧,第一、第二电路板的间隔高度与所夹设的连接器的高度相当,有效减小第一、第二电路板的间隔高度,如此产品的整体厚度更薄。另外,将其中一连接器,特别是母连接器设置于第一或第二电路板外侧,在拆开连接器时,由于电路板的隔挡在将公排针从母座子中拔出时不会带动母座子,避免造成母座子与电路板接触不良甚至是从电路板上脱落;而且公连接器的公排针需要穿过电路板后与母连接器插接,控制器或者控制组件在受到冲击如跌落时,电路板对公排针形成保护而避免公排针倾斜,也就避免了倾斜的公排针破坏母座子,保证本实用新型控制器及其控制组件电气连接的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控制器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控制器的另一角度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控制器的控制组件的组装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图4的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组件及包含该控制组件的控制器,控制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通过相匹配的公连接器、母连接器电连接,实现两个电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的位置设计,有效减小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间隔高度,从而使得控制组件以及应用该控制组件的控制器的整体厚度可以更薄,适应电子产品日益小型化的发展需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的一具体实施例,控制器包括控制组件和收容控制组件的壳体30,控制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电路板10和第二电路板20。其中,第一电路板10为AC主板、第二电路板20为AC 小板,第一电路板10相对于第二电路板20具有更大的尺寸。
如图2-3所示,第一电路板10包括相对的第一内侧面12与第一外侧面14。其中,第一内侧面12朝向第二电路板20、第一外侧面14背向第二电路板20。第一外侧面14上设置有电连接器,如母连接器16,用于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的连接。第一电路板10上还连接有多个电子元件18,如电感、电容等。电子元件18优选地位于第一外侧面14,也就是说与母连接器16位于第一电路板10的同一侧面,均背向第二电路板20设置。母连接器 16的高度一般为4~8mm,远小于各电子元件18的高度,也就是说在第一外侧面14设置母连接器16,不会增加第一电路板10和第一电路板10上的电子元件18的总体高度。母连接器16包括母座子160以及插接于母座子160内的多个母排针162,其中,母排针162与第一电路板10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并电性导通,母排针162对应每一母排针162形成一插接孔164,用于与相匹配的公连接器相插接。
如图4所示,第二电路板20与第一电路板10平行间隔设置,由于第二电路板20的尺寸小于第一电路板10,第一电路板10的边缘位置处未被第二电路板20覆盖。如图2-3所示,第二电路板20包括相对的第二内侧面22与第二外侧面24。其中,第二内侧面22朝向第一电路板10、第二外侧面24背向第一电路板10。第二电路板20上设置有电连接器,如公连接器26,用于与第一电路板10上的母连接器16插接相连。公连接器26设置于第二电路板 20的第二内侧面22上,在位置上正对第一电路板10上的母连接器16。公连接器26包括公座子260以及插接于公座子260内的多个公排针262,其中,公排针262与第二电路板20 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并电性导通,每一公排针262的末端伸出公座子260之外,用于与母连接器16的插接孔164相插接。
本实施例的控制组件将母连接器16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0的第一外侧面14、公连接器 26设置于第二电路板20的第二内侧面22。组装时,如图4-5所示,第一电路板10的第一内侧面12与第二电路板20的第二内侧面22相向设置、第一外侧面14与第二外侧面24背向设置,公连接器26位于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之间、母连接器16以及各个电子元件18位于第一电路板10的外侧。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的间隔高度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公连接器26的公座子260的高度,通常公座子260的高度不超过2.5mm,也就是说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的间隔高度不超过2.5mm,相对于现有结构减小约2/3,如此也使得控制组件、控制器整体厚度可以更薄。另外,母连接器16与电子元件18位于第一电路板10的同侧,母连接器16的设置不会增加控制组件整体的高度,不会影响第一电路板 10与壳体30或者与壳体30内其它器件的装配。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电路板10在对应每一母连接器16的每一插接孔164的位置处形成一穿孔19,公连接器26的各个公排针262分别穿过第一电路板10的穿孔19后插入至母连接器16相应的插接孔164内,与母排针162接触导通,实现公连接器26与母连接器16,或者说实现第二电路板20与第一电路板10的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的控制组件在需要拆卸时,如第一电路板10或第二电路板20损坏需要更换或者维修时,需要将公连接器26的公排针262从母连接器16的插接孔164中拔出,此时母连接器16的受力朝向第一电路板10,第一电路板10对母连接器16起到隔挡作用,避免母连接器16被拉松而与第一电路板10接触不良或者甚至由第一电路板10脱落,保证母连接器16与第一电路板10的稳定连接。另外,由于公排针262是穿过第一电路板10的穿孔19再与母连接器16相插接,在控制组件或控制器受到冲击如跌落时,电路板对公排针 262形成保护而避免公排针262倾斜,也就避免了公排针262倾斜而破坏母座子160,保证本实用新型控制组件、控制器电气连接的稳定可靠。
如图2所示,母连接器16的母座子160突出形成有第一定位柱167,相应地第一电路板 10形成有第一定位孔17,母连接器16的母座子160套接于母排针162上之后,第一定位柱167插接于第一定位孔17内将母连接器16与第一电路板10对位组装,可使得母连接器16 的母座子160能够相对于第一电路板10以及焊接于第一电路板10上的母排针162固定,避免母连接器16在第一电路板10上晃动而损坏母排针162。应当理解地,第一定位柱167也可以形成于第一电路板10上,相应地在母连接器16上形成第一定位孔17,两者插接定位将母连接器16固定。
如图2与图3所示,公连接器26突出形成有第二定位柱267,相应地第二电路板20形成有第二定位孔27,公连接器26的公座子260套接于公排针262上之后,第二定位柱267 插接于第二定位孔27内将公连接器26与第二电路板20对位组装,可使得公连接器26的公座子260能够相对于第二电路板20以及焊接于第二电路板20上的公排针262固定,避免公连接器26在第二电路板20上晃动而损坏公排针262。应当理解地,第二定位柱267也可以形成于第二电路板20上,相应地在公连接器26上形成第二定位孔27,两者插接定位将公连接器26固定。
较佳地,如图3所示,第二电路板20上的公连接器26的数量为3个,3个公连接器26分别位于一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置。相应地,如图6所示,第一电路板10上的母连接器16 的数量为3个且分别位于一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每一公连接器26与一母连接器16的位置相对。组装后,第一电路板10上的母连接器16与第二电路板20上的公连接器26一一插接相连,如此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的连接点呈三角分布,稳定性好。应当理解地,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的连接器16、26的数量根据需要设置,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连接器16、26为多个时,各个母连接器16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类似地各个公连接器26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相连接的两个公、母连接器结构相匹配即可;另外,连接器16、26可以是规则分布也可以是不规则分布,特别是第一电路板10上设置有多个电子元件18,母连接器16的位置优选地利用电子元件18之间的空余位置,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较佳地,第一电路板10上还连接有若干外接端子32,外接端子32露出壳体30之外,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如与外部电源、传感器、负载等连接构成控制电路,控制负载的自动运行等。较佳地,第一电路板10的第一内侧面12上还设置有外接电连接器34,外接电连接器34露出壳体30之外,用于与外部电子器件的相应的电连接器相连。外接电连接器34可以是公连接器或者母连接器,图示中为母连接器。外接电连接器34位于第一电路板10的边缘而未被第一电路板10遮挡,也就是说外接电连接器34位于第二电路板20的外周侧,因此外接电连接器34的高度不会影响第一、第二电路板20的间隔高度,也就是说不会增加控制组件的整体高度。
上述实施例中,母连接器16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0的外侧、公连接器26设置于第二电路板20的内侧,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的间隔高度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公座子260的高度。应当理解地,本实用新型控制组件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控制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10和第二电路板20,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公连接器26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0的第一内侧面12上,母连接器16设置于第二电路板20的第二外侧面24上,公连接器26位于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之间,母连接器16位于第二电路板20的外侧,第二电路板20上对应母连接器16的每一插接孔164处形成有穿孔,公连接器26的公排针262穿过第二电路板20的穿孔后插入母连接器16的母座子160并与母排针162接触导通,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的间隔高度同样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公连接器26的公座子260的高度,相对于现有结构大幅减小。
上述实施例中将母连接器16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0或第二电路板20的外侧来减小第一、第二电路板10、20的间隔高度。应当理解地,也可以将母连接器16设置于第一、第二电路板10、20之间,同时将公连接器26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0或第二电路板20的外侧,此时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的间隔高度取决于两者之间的母连接器16的母座子160的高度,虽然母座子160的高度通常大于公座子260的高度,但是相对于现有结构中将公座子、母座子同时设置于两个电路板之间仍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第一、第二电路板10、20之间的高度。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尺寸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电路板10、20的结构、尺寸也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是第一电路板10的尺寸小于第二电路板20的尺寸,不以具体实施例为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制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其中之一设置有公连接器、其中之另一设置有母连接器,所述公连接器包括公座子和公排针,所述母连接器包括母座子和母排针,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相对的第一内侧面和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相对的第二内侧面和第二外侧面,所述第一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内侧面彼此相向、所述第一外侧面和所述第二外侧面彼此相背,所述公座子和所述母座子其中之一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内侧面之间、其中之另一设置于所述第一外侧面或者所述第二外侧面,所述公排针插接于所述母座子内将所述公连接器与所述母连接器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座子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内侧面之间,所述母座子设置于所述第一外侧面或者所述第二外侧面,设置有所述母连接器的所述第一电路板或所述第二电路板对应所述母连接器设置有穿孔,所述公连接器的公排针穿过所述穿孔插接于所述母连接器的母座子内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为AC主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为AC小板,所述公座子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所述母座子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外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子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其中之另一形成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插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座子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二定位孔、其中之另一形成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插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间隔距离不大于2.5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连接器为3个且分别位于一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所述母连接器为3个且分别与所述3个公连接器连接。
8.一种控制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为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为AC主板,所述第一电路板还连接有若干外接端子,所述外接端子露出所述壳体,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为AC主板,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内侧面还设置有外接电连接器,所述外接电连接器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外周侧并露出所述壳体,用于与外部连接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84449.XU CN213401577U (zh) | 2020-12-10 | 2020-12-10 | 控制组件及控制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84449.XU CN213401577U (zh) | 2020-12-10 | 2020-12-10 | 控制组件及控制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401577U true CN213401577U (zh) | 2021-06-08 |
Family
ID=76197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984449.XU Active CN213401577U (zh) | 2020-12-10 | 2020-12-10 | 控制组件及控制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401577U (zh) |
-
2020
- 2020-12-10 CN CN202022984449.XU patent/CN21340157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17254B2 (en) | Modular jack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base element | |
US7153158B1 (en) | Stacked module connector | |
CN101438463B (zh) | 阴阳插座/适配器 | |
US6364713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dapter assembly | |
US654052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orthogonally mating circuit boards | |
US781969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substrate | |
US7983064B2 (en) | Power adapter | |
US7736176B2 (en) | Modular jack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connecting terminal | |
US8202120B2 (en) | High frequency socket connector | |
US777582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grounding member | |
US20070167038A1 (en) | Hermaphroditic socket/adapter | |
US20110263157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grounding path to outer shell | |
US691879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reliable internal circuit board | |
JP3396294B2 (ja) |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 |
US20150024614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ielding member disposed between two magnetic modules | |
US20100003857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transition board | |
US758845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indicating module | |
US20090213563A1 (en) | Interconnecting device and method used to electrically mount a daughter board to a motherboard | |
US6511345B1 (en) | Guide rail assembly for receiving optoelectronic modules | |
US6435916B1 (en) |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
CN213401577U (zh) | 控制组件及控制器 | |
JP2003243068A (ja) | プリント基板の相互間接続構造 | |
TWM243815U (en) |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 |
CN219535110U (zh) | 一种线缆连接器 | |
US20180083379A1 (en) | Hermaphroditic spacer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