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0534U - 风道组件及空调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组件及空调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0534U
CN210320534U CN201920607223.2U CN201920607223U CN210320534U CN 210320534 U CN210320534 U CN 210320534U CN 201920607223 U CN201920607223 U CN 201920607223U CN 210320534 U CN210320534 U CN 210320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ct
air
air duct
outdoor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0722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树涛
郭委
张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0722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0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0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05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道组件及空调一体机,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固定壳体和旋转风道体,旋转风道体内形成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且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旋转风道体处于第一位置时,室内进风风道与室内出风风道连通、室外进风风道与室外出风风道连通,室内进风风道与室外出风风道、室外进风风道均断开连通,室内出风风道与室外出风风道、室外进风风道均断开连通;处于第二位置时,室内进风风道与第一风道及室外出风风道连通成浊风排风风道,室内出风风道与第二风道及室外进风风道连通成新风进风风道,浊风排风风道和新风进风风道隔开。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风道体使内部风道可变,用于空调一体机时实现空调和换新风的切换,且换新风效果好。

Description

风道组件及空调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风道组件的结构改进,以及具有该风道组件的空调一体机。
背景技术
空调一体机是相对空调分体机而言,组成系统的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节流部件、四通阀、管路和其他所有系统部件都在一个整体的壳体里面,壳体内形成有风道,并在壳体的室内侧设置室内进风口、室内出风口、室内风机,壳体的室外侧设置室外进风口、室内进风口和室外风机,常见的窗式空调就是空调一体机的一种。
空调一体机以其造型简单、安装方便并节省空间(无需寻找空间安装外机)、便于移动且运行噪音小,给生活带来重大的便利,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场合和人群认可,尤其是对于人均居住面积非常小的地区和家庭。
众所周知,为达到良好的制冷制热效果,并节能降耗,空调开启时,室内门窗通常是关闭的,而随着用户的呼吸,时间久了,室内氧气含量越来越低,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高,导致空气不清新、甚至憋闷。若此时打开门窗,会造成能量损失,影响室内温度,而且在室外空气质量差时,比如雾霾天气,打开门窗更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新风机,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到室内,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证进入室内的空气洁净健康,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然而,采用新风机来向室内输入新风,一方面会占用室内空间,另一方面新风机需要另外购置,增加了用户使用成本。而现有技术中空调一体机,以窗式空调器为例,没有既可以实现空调功能,又可以实现新风机功能的空调产品,已有的方案仅是在窗式空调器的室内侧开设一个小孔(孔径太大会影响制冷制热效果、增加能耗),使微量的新风可以进入室内,换气效果差,和专用的新风机换气效果无法相提并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空调一体机存在的不能既可以实现空调功能,又可以实现换新风功能这一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风道组件及空调一体机。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风道组件,包括:
固定壳体,其上形成有位于室内侧的室内进风风道和室内出风风道以及位于室外侧的室外进风风道和室外出风风道,且所述固定壳体内设有位于室内侧和室外侧之间的风道腔体,所述室内进风风道、室内出风风道、室外进风风道和室外出风风道均与所述风道腔体连通;
旋转风道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风道腔体内,所述旋转风道体内形成有相互隔开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且所述旋转风道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旋转风道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室内进风风道与所述室内出风风道连通、所述室外进风风道与所述室外出风风道连通,所述室内进风风道与所述室外出风风道、所述室外进风风道均断开连通,所述室内出风风道与所述室外出风风道、所述室外进风风道均断开连通;所述旋转风道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室内进风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及所述室外出风风道连通成一浊风排风风道,所述室内出风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及所述室外进风风道连通成一新风进风风道,且所述浊风排风风道和所述新风进风风道相互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风道体呈圆柱形,其包括两个同轴设置的圆形端板、位于两个圆形端板之间且两端与两个圆形端板对应固连的两个竖向隔板、以及位于两个竖向隔板之间的横向隔板,所述横向隔板的两侧分别与两所述竖向隔板固连,以将两所述竖向隔板与两所述圆形端板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所述横向隔板的两端为自由端。
再进一步地,两所述竖向隔板均具有向所述旋转风道体的内部凹陷的凹陷部,用于在所述旋转风道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分别对应将所述室内进风风道与所述室内出风风道连通、将所述室外进风风道与所述室外出风风道连通。
为使旋转风道体转动顺畅,所述风道腔体为与所述旋转风道体相适配的圆柱形腔体,且其一端沿其轴向贯穿所述固定壳体。
进一步地,在所述旋转风道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竖向隔板的竖向边缘与所述风道腔体的内壁适配贴合,所述横向隔板的两端边缘与所述风道腔体的内壁适配贴合;在所述旋转风道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竖向隔板的竖向边缘与所述风道腔体的内壁适配贴合,所述横向隔板的两端边缘与所述风道腔体的内壁适配贴合。
为减小内部气流流动路径长度,减小气流阻力,所述室内出风风道与所述室外进风风道相对设置,所述室内进风风道与所述室外出风风道相对设置。
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转动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风道体转动。
进一步,所述转动驱动部件为电机,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所述旋转风道体的其中一所述圆形端板上对应设有中心转轴,所述中心转轴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
所述固定壳体上设有限位结构,用于防止所述旋转风道体脱离所述固定壳体,以使整体运行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一体机,包括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为上述的风道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风道组件的固定壳体内设置可转动的旋转风道体,当旋转风道体处于第一位置时,室内进风风道与室内出风风道连通、室外进风风道与室外出风风道连通,室内进风风道与室外出风风道断开连通、室内进风风道与室外进风风道断开连通,从而将风道组件的内部风道分隔成靠近室内侧的部分和靠近室外侧的部分,两部分互不影响,从而满足在空调一体机上实现空调功能;当旋转风道体处于第二位置时,室内进风风道与第一风道及室外出风风道连通成一浊风排风风道,室内出风风道与第二风道及室外进风风道连通成一新风进风风道,且浊风排风风道和新风进风风道相互隔开,两部分风道互不影响,满足在空调一体机上实现换新风功能;则本实用新型通过可转动的旋转风道体使风道组件内部风道可变,从而在用于空调一体机时实现空调功能和换新风功能的切换,且实现换新风功能时由风道参与换风,风道空间较大,相比现有仅在窗式空调器的室内侧开设一个小孔使微量的新风可以进入室内的方案,换新风效果大大提高。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一体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组件的固定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组件的固定壳体竖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组件的旋转风道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组件的旋转风道体省略顶部圆形端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其风道组件的旋转风道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竖剖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其风道组件的旋转风道体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竖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考图1,图示了示例性空调一体机1000。更具体地说,空调一体机1000是窗式空调器。在其他实施例中,空调一体机1000可以是任何其他空调一体机,例如移动空调、柜式空调一体机等。
空调一体机1000主要包括制冷制热系统、风道组件1200、室内风机、室外风机、室内侧面板1100和室外侧面板1300。
具体地,结合参考图2至图4,风道组件1200是空气流动的内部通道,其主要包括固定壳体1210,其中,固定壳体1210上形成有位于室内侧的室内进风风道1211和室内出风风道1212以及位于室外侧的室外进风风道1213和室外出风风道1214,且固定壳体内1210设有位于室内侧和室外侧之间的风道腔体1215,室内进风风道1211、室内出风风道1212、室外进风风道1213和室外出风风道1214均与风道腔体1215连通;制冷制热系统1100是空调实现制冷或制热功能的系统组件,其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节流部件、四通阀、管路等系统部件,室内换热器及室内风机安装在室内进风风道1211处,室外换热器和室外风机安装在室外进风风道1213处,两个换热器通过节流装置、四通阀、管路和压缩机连接,制冷制热原理同现有技术,不做详细阐述,且结构设置同现有技术,图1中省略示出;室内侧面板1100安装在固定壳体1210的室内端上,其上设有与室内进风风道1211、室内出风风道1212相对应的风口,室外侧面板1300安装在固定壳体1210的室外端上,其上设有与室外进风风道1213和室外出风风道1214相对应的风口,室内侧面板1100和室外侧面板1300作为空调一体机1000的主要外观部件,其结构也同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室内侧面板1100和室外侧面板1300与风道组件1200的固定壳体1210共同构成空调一体机1000的外壳。
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参考图5至图8,同时结合图2至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旋转风道体1220,以实现空调一体机1000同时具有新风功能,且与空调功能可进行切换。具体地,旋转风道体1220可转动地设置在风道腔体1215内,旋转风道体1220内形成有相互隔开的第一风道1221和第二风道1222,且旋转风道体1220具有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同时,当旋转风道体1220处于第一位置A时,如图7所示,室内进风风道1211与室内出风风道1212连通、室外进风风道1213与室外出风风道1214连通,室内进风风道1211与室外出风风道1214断开连通,室内进风风道1211与室外进风风道1213也断开连通,室内出风风道1212与室外出风风道1214断开连通,室内出风风道1212与室外进风风道1213均断开连通,从而使风道组件1200内部风道被旋转风道体1220分隔成靠近室内侧的部分和靠近室外侧的部分,两部分风道内气流互不影响,气流流向如图7中空心箭头所示,从而满足在空调一体机上实现空调功能;当旋转风道体1220处于第二位置B时,如图8所示,室内进风风道1211与第一风道1221及室外出风风道1214连通成一浊风排风风道1400,室内出风风道1212与第二风道1222及室外进风风道1213连通成一新风进风风道1500,且浊风排风风道1400和新风进风风道1500相互隔开,两部分风道内气流互不影响,气流流向如图8中空心箭头所示,满足在空调一体机上实现换新风功能。当需要空调功能与换新风功能进行切换时,只需使旋转风道体1220使其到达第一位置A或第二位置B即可,便于实现,且实现换新风功能时由整个风道参与换风,相比现有仅在窗式空调器的室内侧开设一个小孔使微量的新风可以进入室内的方案,换新风效果大大提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旋转风道体1220呈圆柱形,其包括两个同轴设置的圆形端板1223、位于两个圆形端板1223之间且两端与两个圆形端板1223对应固连的两个竖向隔板1224、以及位于两个竖向隔板1224之间的横向隔板1225,横向隔板1225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竖向隔板1224固连,以将两个竖向隔板1224与两个圆形端板1223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述的第一风道1221和第二风道1222,横向隔板1225的两端为自由端,以便当旋转风道体1220处于第二位置B时,室内进风风道1211与第一风道1221及室外出风风道1214连通成浊风排风风道1400,室内出风风道1212与第二风道1222及室外进风风道1213连通成新风进风风道1500。
为便于在旋转风道体1220处于第一位置A时,室内进风风道1211和室内出风风道1212连通,室外进风风道1213和室外出风风道1214连通,两个竖向隔板1224均具有向旋转风道体1220的内部凹陷的凹陷部1227,如图5至图7所示,在旋转风道体1220处于第一位置A,竖向隔板1224一方面隔断室内侧和室外侧的连通,另一方面,其中一竖向隔板1224正对室内侧,如图7所示,其凹陷部1227构成将室内进风风道1211和室内出风风道1212连通的中间通道,另一竖向隔板1224正对室外侧,其凹陷部1227构成将室外进风风道1213和室外出风风道1214连通的中间通道,从而实现了旋转风道体1220处于第一位置A时,室内进风风道1211和室内出风风道1212连通,以及室外进风风道1213和室外出风风道1214连通。
为使旋转风道体1220转动顺畅,风道腔体1215为与旋转风道体1220相适配的圆柱形腔体,且沿其一端沿其轴向贯穿固定壳体1210,从而便于旋转风道体1220组装到风道腔体1215内。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由于本实施例风道组件1200至少包括两个独立件即固定壳体1210和旋转风道体1220,为尽可能地使整个风道组件1200结构紧凑,且尽可能减少缝隙,在旋转风道体1210处于第一位置A时,竖向隔板1224的竖向边缘与风道腔体1215的内壁适配贴合,横向隔板1225的两端边缘与风道腔体1215的内壁适配贴合;在旋转风道体1210处于第二位置B时,竖向隔板1224的竖向边缘与风道腔体1215的内壁适配贴合,横向隔板1225的两端边缘与风道腔体1215的内壁适配贴合,从而有利于保证旋转风道体1210在第一位置A时分别形成的两部分风道之间的密闭性和独立性,以及在第二位置B时分别形成的两部分风道之间的密闭性和独立性,尽可能保证互不影响。
同时,固定壳体1210上设有限位结构,用于防止旋转风道体1220脱离固定壳体1210,以使整体运行可靠。以图1所示角度为例,该限位结构可以是形成在固定壳体1210上风道腔体1215底端处的支撑凸台用以支撑旋转风道体1220,或者是形成在风道腔体1215内壁上的限位槽和对应设置在旋转风道体1220上的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嵌入限位槽,二者滑动配合,本实施例对限位结构本身结构不做具体限制。
为减小内部气流流动路径长度,减小气流阻力,如图7和图8所示,室内出风风道1212与室外进风风道1213相对设置,室内进风风道1211与室外出风风道1214相对设置,从而使得实现换新风功能时,浊风排风风道1400和新风进风风道1500路径尽可能最短,从而使得排风和进风顺畅;另外,本实施例中室内出风风道1211位于室内进风风道1212的上方,室外进风风道1213位于室外出风风道1214的上方,本实施例对此可不做具体限制。
对于旋转风道体1220的转动,可手动操作或者电动实现,为实现旋转风道体1220的转动,本实施例风道组件1200还包括转动驱动部件1230,用于驱动旋转风道体1220转动。转动驱动部件1230可以为手动摇把或电机,在本实施例中其优选为电机,以实现旋转风道体1220转动的电动驱动,可通过无线遥控或直接按动开关实现电机动作。
进一步,如图1和图6所示,转动驱动部件1230为电机,其固定安装在壳体1210的外壁上,具体地,旋转风道体1220的其中一圆形端板1223上设有中心转轴1226,如图5和图7、图8所示角度,端部转轴1226位于旋转风道体1220的顶部的圆形端板1223上,中心转轴1226连接于电机1230的输出轴,从而实现电机带动旋转风道体1220转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壳体,其上形成有位于室内侧的室内进风风道和室内出风风道以及位于室外侧的室外进风风道和室外出风风道,且所述固定壳体内设有位于室内侧和室外侧之间的风道腔体,所述室内进风风道、室内出风风道、室外进风风道和室外出风风道均与所述风道腔体连通;
旋转风道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风道腔体内,所述旋转风道体内形成有相互隔开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且所述旋转风道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旋转风道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室内进风风道与所述室内出风风道连通、所述室外进风风道与所述室外出风风道连通,所述室内进风风道与所述室外出风风道、所述室外进风风道均断开连通,所述室内出风风道与所述室外出风风道、所述室外进风风道均断开连通;所述旋转风道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室内进风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及所述室外出风风道连通成一浊风排风风道,所述室内出风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及所述室外进风风道连通成一新风进风风道,且所述浊风排风风道和所述新风进风风道相互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风道体呈圆柱形,其包括两个同轴设置的圆形端板、位于两个圆形端板之间且两端与两个圆形端板对应固连的两个竖向隔板、以及位于两个竖向隔板之间的横向隔板,所述横向隔板的两侧分别与两所述竖向隔板固连,以将两所述竖向隔板与两所述圆形端板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所述横向隔板的两端为自由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两所述竖向隔板均具有向所述旋转风道体的内部凹陷的凹陷部,用于在所述旋转风道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分别对应将所述室内进风风道与所述室内出风风道连通、将所述室外进风风道与所述室外出风风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腔体为与所述旋转风道体相适配的圆柱形腔体,且其一端沿其轴向贯穿所述固定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风道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竖向隔板的竖向边缘与所述风道腔体的内壁适配贴合,所述横向隔板的两端边缘与所述风道腔体的内壁适配贴合;在所述旋转风道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竖向隔板的竖向边缘与所述风道腔体的内壁适配贴合,所述横向隔板的两端边缘与所述风道腔体的内壁适配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壳体上设有限位结构,用于防止所述旋转风道体脱离所述固定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出风风道与所述室外进风风道相对设置,所述室内进风风道与所述室外出风风道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转动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风道体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驱动部件为电机,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所述旋转风道体的其中一所述圆形端板上对应设有中心转轴,所述中心转轴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
10.一种空调一体机,包括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
CN201920607223.2U 2019-04-29 2019-04-29 风道组件及空调一体机 Active CN210320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7223.2U CN210320534U (zh) 2019-04-29 2019-04-29 风道组件及空调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7223.2U CN210320534U (zh) 2019-04-29 2019-04-29 风道组件及空调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0534U true CN210320534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37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07223.2U Active CN210320534U (zh) 2019-04-29 2019-04-29 风道组件及空调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205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97312B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21500192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US20220214058A1 (en) Air duct assembly and integrated air conditioner
CN111854129A (zh) 风道装置及空调一体机
CN111623421A (zh) 一体式空调
CN210320534U (zh) 风道组件及空调一体机
CN111981577B (zh) 新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CN110260402B (zh) 一种双出风的空调
CN210320533U (zh) 风道装置及空调一体机
CN115654578A (zh) 窗式空调器
CN21403868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6814376U (zh)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WO2020220527A1 (zh) 风道装置及空调一体机
CN220669590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036843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8915156U (zh) 一种移动空调器
CN213514120U (zh) 空调内机、空调器
CN21592983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096249U (zh) 新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5260434U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221172510U (zh) 新风空调器
CN21867239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148152U (zh) 换气组件、换气装置和空调系统
CN21882066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154484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