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17853U - 双头风扇 - Google Patents

双头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17853U
CN210317853U CN201920794537.8U CN201920794537U CN210317853U CN 210317853 U CN210317853 U CN 210317853U CN 201920794537 U CN201920794537 U CN 201920794537U CN 210317853 U CN210317853 U CN 210317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ir
air outlet
lid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945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康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7945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17853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7584 priority patent/WO202002025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17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1785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头风扇,包括主体和盖子,所述主体包括主体部和两个出风部,当所述盖子和所述主体盖合时,两个所述出风部被收纳在所述主体和所述盖子形成的空间中,当所述盖子和所述主体分离时,两个所述出风部之间位移增大。本实用新型的双头风扇具有较好的便携性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双头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头风扇。
【背景技术】
小风扇以其便携的优点,受到广大用户的喜欢。
市面上的小风扇大多是一个风扇头,在小风扇整体尺寸较小的时候一个风扇头不能较好地给用户提供散热效果。
因此如何既能使小风扇提供更好的散热效果又不影响小风扇的便携性,便成了解决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头风扇。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头风扇,其包括主体和盖子,所述主体包括主体部和两个出风部,当所述盖子和所述主体盖合时,两个所述出风部被收纳在所述主体和所述盖子形成的空间中,当所述盖子和所述主体分离时,两个所述出风部之间位移增大。
优选地,两个所述出风部之间为平行位移或交错位移。
优选地,当所述盖子和所述主体分离时,两个所述出风部之间的夹角增大。
优选地,所述主体的一端与盖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主体还包括与所述每一出风部对应的回弹部,所述回弹部的一端与主体抵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出风部抵接,当所述盖子盖合在所述主体之上时,两所述出风部均位于盖子内且回弹部被压缩,当盖子与主体分离时,回弹部会恢复原状进行回弹并带动出风部旋转至与所述主体部呈夹角。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还包括盖体,所述出风部包括壳体,所述盖体设置有凹槽,在所述壳体与凹槽两者之一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轴,另一者上设置有轴孔,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之间通过轴孔和第一连接轴配合实现两者的转动连接,所述回弹部一端抵接在所述凹槽中,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壳体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壳与第二壳,在所述第一壳靠近盖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轴,第二壳上开设有缺口,所述回弹部套设在第二连接轴上且回弹部的一端抵靠在第一壳的内侧,回弹部的另一端从缺口中伸出并抵接于所述凹槽中。
优选地,在所述凹槽的两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出风部的旋转路径上,当回弹部带动出风部旋转时出风部之壳体与挡板接触,挡板阻挡出风部继续旋转。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还包括调节开关与电源组件,所述调节开关外露于主体,所述电源组件固定设置在主体中,所述电源组件分别与调节开关、出风部电性连接,所述调节开关用于调节所述出风部提供电能源的功率,所述电源组件用于提供电源;
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路板、电芯、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所述电路板分别与电芯、输入端口、输出端口、调节开关及出风部电性连接,所述电芯用于提供电源,所述输入端口外露于主体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以给电芯充电,所述输出端口外露于主体用于与外接电子产品连接以给外接电子产品充电。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还包括与所述盖体连接的筒体,所述电源组件设置在所述筒体中,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出风部电性连接,所述调节开关外露于筒体并可相对所述筒体滑动,当盖子与主体连接时,所述盖子抵持在调节开关的滑动方向上,并使调节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优选地,所述出风部包括电机与风扇头,所述电机包括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风扇头固定连接,所述风扇头包括固定座及扇叶,所述扇叶与固定座枢接,所述扇叶在电机未运行时自然下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旋转并张开。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风扇具有如下优点:
1、双头风扇包括有两个出风部,两个出风部相较于一个出风部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两出风部在收纳时可被盖子罩住,便于收纳整理,也便于携带;形成有位移的两个出风部在出风时可避免出风重叠,减弱出风部的出风效果;两个出风部在盖子与主体分离时位移增大,存在一定距离的两个出风部可避免出风部在出风时两出风部的扇叶之间发生碰撞,有利于减少出风部的损坏。
2、出风部与主体部通过孔轴配合以限制出风部的转动方向,并可稳固出风部与主体部的连接。
3、挡板的设置可对出风部进行阻挡,以防止回弹部继续带动出风部运动,有利于防止回弹部过渡回弹导致损坏。
4、双头风扇通过电源组件给出风部提供电源并可对出风部的出风速度进行调控;输入端口便于电芯在没电时的充电,增加了风扇用电的可持续性。
5、电源组件还包括输出端口,输出端口的设置使得风扇充电移动电源的功能,用户在身边没家用电源及移动电源时通过输出端口给电子产品充电,解决用户的电子产品急需充电的技术问题。
6、调节开关之凸起部在盖子与主体连接时无法继续向缺口底部运动,在调节开关被误碰时也不会滑动使出风部继续工作,防止出风部因继续工作而浪费电或损坏。
7、扇叶与固定座枢接,扇叶在电机未运行时自然下垂,在电机运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旋转并张开,与固定座枢接的扇叶便于在收纳时占据较少的空间,也相应减少了盖子所占的空间,利于风扇朝小型化方向设计,增加了风扇的便携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双头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本实用新型双头风扇的主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D是本实用新型双头风扇的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双头风扇的出风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双头风扇的风扇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头风扇的主体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双头风扇的出风部、回弹部与盖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双头风扇的出风部、回弹部与盖体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头风扇的出风部、回弹部及盖体一些其他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双头风扇之盖体与调节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双头风扇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双头风扇之主体的一变形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双头风扇;11、主体;12、盖子;111、主体部; 112、出风部;113、回弹部;1121、壳体;1122、电机; 1123、风扇头;1124、第一壳;1125、第二壳;1126、输出端;1127、固定座;1128、扇叶;1129、固定盘;1130、连接轴;1131、叶片;1132、容置孔;1133、固定结构; 1111、外壳;1112、调节开关;1113、电源组件;1114、盖体;1115、筒体;11131、电路板;11132、电芯;11133、输入端口;11134、输出端口;11135、指示灯;1116、插接槽;1117、凹槽;1118、第一连接轴;1134、轴孔;1135、第二连接轴;1136、缺口;1137、第一通孔;1138、第二通孔;1119、挡板;11141、第一缺口;11121、凸起部; 11151、开口;114、滑块;115、滑轨;116、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A和图1B,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头风扇10,包括主体11与盖子12,主体11的一端与盖子12可拆卸式连接,具体地,主体11与盖子12盖合连接,当盖子12与主体11分离后,主体11可产生风以提供给用户乘凉。
可以理解,设置盖子12利于双头风扇10的收纳、携带。
请参阅图1C和图1D,所述主体11包括主体部111 和两个出风部112,当盖子12与主体11盖合时,两个出风部112被收纳在主体11和盖子12形成的空间中,当盖子12与主体11分离时,两个出风部112之间的位移增大。可选地,以出风部112的中间位置为质点,当两出个风部112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即认定两个出风部112之间发生了位移。两个出风部112之间为平行位移或交错位移。
请继续参阅图1C和图1D,主体11还包括两个回弹部113,主体部111与出风部112通过回弹部113连接,主体部111用于相对固定住出风部112并控制出风部112的出风速度,出风部112可产生风供用户乘凉,两回弹部113用于分别带动两出风部112沿不同方向旋转回弹至一定角度以使出风部112所出的风以较为合适的角度吹出。其中主体部111与盖子12可拆卸式连接。
两个出风部112转动连接在主体部111上并且可形成夹角且随着两个出风部112的转动夹角增大。当两个出风部112的夹角变小且盖子12与主体11扣合时,两个出风部112被收纳在主体11与盖子12形成的空间中;当盖子12与主体11分离时,两个出风部112张开,其工作时供用户乘凉。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两个出风部112的转动方向互为相反方向,对每一出风部112 的转动方向不做限制,也可为一个出风部112的回弹方向与另一个出风部112的回弹方向垂直,只要满足两个出风部112沿不同方向旋转、形成有夹角且夹角变大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盖子12盖合在主体11之上时,出风部112位于盖子12内且回弹部113因被主体部111 与盖子12约束而被压缩,回弹部113具有弹性恢复力,当盖子12与主体部111分离时,回弹部113会因恢复原状进行回弹,回弹部113带动出风部112自动倾斜旋转至一定角度。此时出风部112与主体部111呈角度A 为30°-90°。可以理解的是,出风部112与主体11之间所形成的角度A即为主体部111的长度方向和出风部 112的夹角。用户在握住主体部111时,手腕无需扭转即可实现出风部112对着吹风。可选地,回弹部113为扭簧,所述扭簧一端抵持于主体部111内,另一端抵持于出风部112内。可以理解的是,出风部112与主体部 111所呈的角度A主要取决于回弹部113的弹性性能。可选地,出风部112被回弹部113沿相对的两个方向带动回弹,用户在打开盖子12时,出风部112即可自动弹开到对应的角度,可较为容易地将双头风扇10转动时产生的风集中吹至用户上,其操作简单快捷,从而可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当两个出风部112远离主体部111 的一端被位于出风部112另一端的回弹部113带动旋转时,两个出风部112的质点的距离发生变化并增大。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出风部112之间的位移为交错位移。
请参阅图2A,出风部112包括壳体1121、电机1122 与风扇头1123,壳体1121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壳 1124与第二壳1125,第一壳1124与第二壳1125形成有容置空间,电机1122固定设置在容置空间中,电机 1122包括输出端1126,所述输出端1126从容置空间中伸出并与风扇头1123固定连接,电机1122在运行时通过输出端1126带动风扇头1123转动。
请继续参阅图2B,风扇头1123还包括固定座1127 及至少两片扇叶1128,固定座1127与扇叶1128枢接,固定座1127与输出端1126固定连接。在电机1122未运行时,扇叶1128由于重力作用自然下垂,在电机1122 运行时,输出端1126带动扇叶1128旋转,扇叶1128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旋转并张开,直至扇叶1128张开到旋转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最大的情形。可选地,风扇头 1123包括两片或三片扇叶1128,本实用新型双头风扇10作为手持型的风扇在功率上较小,两片到三片扇叶 1128的风扇头1123既不会因叶片1131数量较多给电机1122带来较大负荷,也不会因叶片1131数量较少而减慢了出风速度降低用户的体验。
请参阅图2B,固定座1127包括固定盘1129及与扇叶1128数量对应的连接轴1130,所述连接轴1130一端固定设置在固定盘1129上。扇叶1128包括固定连接的叶片1131与容置孔1132,容置孔1132套接在连接轴 1130上后,所述连接轴1130未与固定盘1129固定的一端通过固定结构1133的固定以封住该端防止容置孔 1132脱出连接轴1130。所述容置孔1132与连接轴1130 为间隙配合,即容置孔1132的孔径大于或等于连接轴 1130的直径,对容置孔1132的孔径与连接轴1130的直径相对的大小不做限制,只要满足扇叶1128在不工作时依靠重力下垂,在工作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展开至旋转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为最大时的情形即可。
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结构1133 为螺栓,其也可以为固体胶或销钉,包括但不限于此,只要能与连接轴1130的一端固定连接防止容置孔1132 脱出连接轴1130即可。
请参阅图3,主体部111包括外壳1111、调节开关 1112与电源组件1113。外壳1111包括盖体1114与筒体 1115,所述盖体1114与筒体1115可拆卸式连接并形成有收容空间,所述调节开关1112外露于外壳1111,所述电源组件1113固定设置在收容空间中,所述电源组件1113分别与调节开关1112、出风部112电性连接,所述调节开关1112用于调节电源组件1113向出风部 112提供电能的功率。
请继续参阅图3,电源组件1113包括电路板11131、电芯11132、输入端口11133与输出端口11134,电路板11131分别与电芯11132、输入端口11133与输出端口11134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11131还与出风部112 之电机1122电性连接,用以对出风部112的出风速度进行调控,所述电芯11132用于提供电源,所述输入端口11133部分外露于筒体1115表面用以与外接电源连接给电芯11132充电,所述输出端口11134部分外露于筒体1115表面用以与外接电子产品连接给外接电子产品充电。
所述调节开关1112与电路板11131电性连接,所述调节开关1112在筒体1115的表面显露;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指出风部112的出风速度即为电机1122 的旋转速度,当电机1122的旋转速度快,出风速度快,当电机1122的旋转速度慢,出风速度慢;本实用新型的双头风扇10在具备良好的出风性能的同时还能为电子产品应急充电,充电移动电源的作用,丰富了双头风扇10的功能。
可选地,电源组件1113还包括指示灯11135,指示灯11135与电路板11131电性连接,指示灯11135固定设置在收容空间中并显露在外壳1111表面,指示灯 11135用于对电源组件1113的充放电状态作指示。用户可根据指示灯11135来明确电芯11132的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源组件1113还可为与直流电或交流电连接的电连接结构,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1113还可包括干电池储能设备。
请继续参阅图3,外壳1111一端与盖子12可拆卸式连接,外壳1111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接槽1116,盖子 12插入插接槽1116以与插接槽1116插接连接以增加外壳1111的尺寸。当外壳1111的尺寸较小不适合用户握持的时候,盖子12在增加了外壳1111一部分尺寸后便可适合用户的握持;且盖子12在取下后通过插入插接槽1116的方式也可减少盖子12被遗忘丢失的概率,有利于保持风扇的完整性。
请参阅图4A,回弹部113通过连接壳体1121与盖体1114之间的连接使得出风部112与主体部111连接,具体地,在盖体1114上设置有凹槽1117,回弹部113 一端设置在凹槽1117中并与凹槽1117抵接,另一端设置在壳体1121内,即第一壳1124与第二壳1125扣合形成的容置空间中。在凹槽1117中设置有第一连接轴 1118,在壳体1121上设置有轴孔1134,第一连接轴1118 与轴孔1134配合实现出风部112与主体部111轴接。第一连接轴1118与轴孔1134的设置使得出风部112可相对主体部111运动且不会分离于主体部111,利于保持出风部112与主体部111之间结构的稳固程度。回弹部113在主体部111与出风部112连接结构相对稳固的情况下带动出风部112自动旋转至一定角度。
可以理解,轴孔1134也可设置在凹槽1117中,第一连接轴1118也可设置在壳体1121上,使出风部112 与主体部111连接结构相对稳固。
请一并参阅图4A与图4B,在第一壳1124靠近第二壳112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轴1135,在第一壳 1124上开设有缺口1136,回弹部113套设在第二连接轴1135上且回弹部113的一端抵靠在第一壳1124的内侧,回弹部113的另一端从缺口1136中伸出并抵接于凹槽1117中。回弹部113以位于凹槽1117中的一端为支点,以第二连接轴1135为旋转轴,另一端位于壳体 1121中为相对自由端。在回弹部113失去盖子12的约束后其相对自由的一端绕第二连接轴1135带动出风部112旋转使出风部112与主体部111呈一定角度。
请一并参阅图4A与图4B,可选地,第一连接轴1118 与第二连接轴1135的轴线重合,即回弹部113在绕第二连接轴1135的旋转的同时也相当于绕第一连接轴 1118旋转,可有效避免第一连接轴1118与第二连接轴 1135异轴旋转对回弹部113造成的损坏。
具体地,在第二连接轴1135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1137,所述第一通孔1137贯穿第二连接轴1135,在第二壳1125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138,所述第一通孔1137 的大小形状与第二通孔1138的大小形状相匹配且第一通孔1137的轴线与第二通孔1138的轴线与第二连接轴1135的轴线重合。可以理解,第一通孔1137与第二通孔1138形成上述的轴孔1134,即第一连接轴1118与第一通孔1137及第二通孔1138通过孔轴配合以实现出风部112与主体部111结构的相对稳定。
请参阅图5,可选地,在凹槽1117的两端设置有挡板1119,挡板1119位于出风部112的旋转路径上,当回弹部113带动出风部112旋转时挡板1119与壳体1121 接触以阻止出风部112继续旋转。挡板1119的设置可对出风部112进行阻挡,以防止回弹部113继续带动出风部112运动,有利于防止回弹部113过渡回弹导致损坏。
请一并参阅图6A和图6B,可选地,调节开关1112 为滑动开关并可向靠近盖子12或远离盖子12的方向滑动,且当所述调节开关1112在向靠近盖子12的方向滑动时,出风部112的出风速度增加,可最终达到最大出风速度,当所述调节开关1112向远离盖子12的方向滑动时,出风部112的出风速度逐渐减少,最终出风速度可为0,此时即为断电状态;可选地,对调节开关1112的具体滑动方向不做限定,只要满足调节开关1112在向靠近盖子12的方向移动时出风部112的出风速度增加,在向远离盖子12的方向移动时出风部112的出风速度减少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6A和图6B,在调节开关1112靠近盖子 12的一端设置有凸起部11121,外壳1111上设置有一与盖子12卡接固定的第一缺口11141,具体地,所述第一缺口11141设置在盖体1114上。第一缺口11141的开口方向朝向凸起部11121,凸起部11121在调节开关1112向靠近盖子12的方向运动时向第一缺口11141底部运动。在盖子12与主体11连接时,在本实用新型中,盖子12通过与盖体1114连接以与主体11连接,盖子12的边缘部分挡住第一缺口11141的开口,凸起部11121与固定在第一缺口11141中的盖子12相抵持,使得凸起部11121无法继续向第一缺口11141底部运动。可选地,筒体1115上还设有开口11151,调节开关1112可沿所述开口11151的方向滑动,当凸起部11121伸入所述第一缺口11141中时,凸起部11121的长度L大于调节开关1112在开口11151内的滑动距离d。
可以理解,当调节开关1112向靠近盖子12的方向运动时,凸起部11121也同步向靠近盖子12的方向运动;当调节开关1112向远离盖子12的方向运动时,凸起部 11121也同步向远离盖子12的方向运动;可以理解,用户在将盖子12与主体11连接前,为防止出风部112继续旋转对用户的操作干扰,一般会将调节开关1112向远离的盖子12方向滑动并使出风部112的出风速度为;在将盖子12与主体11连接时,盖子12可拆卸连接于主体11,此时盖子12的边缘部分会挡住第一缺口11141,凸起部 11121在盖子12未与主体11分离时无法继续向第一缺口 11141的底部运动,即在出风部112全部位于盖子12中时,调节开关1112无法增加出风部112的出风速度,电机1122无法带动风扇头1123旋转。阻止了风扇头1123在盖子12内的旋转,防止电机1122在卡死状态工作时间过长进而导致电机1122烧坏,避免了出风部112被损坏的可能,增加了风扇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用户也可在不使用风扇时通过将盖子12与主体11部连接,此时可通过扳动盖子12使出风部112与主体11部在同一条直线上,并将盖子12与主体11部盖合,在盖子12盖合到主体 11部上时盖子12的边缘部分会挡住第一缺口11141并使调节开关1112向远离盖子12的方向滑动至停止对电机 1122的控制,可实现通过盖合盖子12而进一步关闭电源。
可以理解,两个出风部112之间的位移包括出风部 112被回弹部113带动旋转而产生,但不限于此,只要满足两个出风部112在盖子12与主体11分离时质点之间的距离增大即可。
具体地,请参阅图7,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出风部112与主体部111通过滑动连接,在出风部112上设置有滑块114,在主体部111上设置有滑轨115,所述滑块 114设置在滑轨115中并可沿滑轨115滑动。
请继续参阅图7,在两个出风部11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16,所述弹性件116分别与两个出风部112连接,当两个出风部112相向滑动时,弹性件116被压缩,即当盖子12与主体11盖合时,两个出风部112被收纳在主体11 与盖子12形成的空间中且弹性件116被压缩;当盖子12 与主体11分离时,弹性件116会恢复原状将两个出风部 112“弹开”,此时两个出风部112的质点距离发生改变并增大即位移增大。
可选地,滑块114也可设置在主体部111上,滑轨115 也可设置在出风部112上,只要满足主体部111与出风部 112通过滑轨115与滑块114滑动连接即可。可选地,对弹性件116的连接形式不做限定,其也可设置为两个弹性件116,每个弹性件116的一端与主体部111连接,另一端与出风部112连接,且当盖子12与主体11盖合时出风部112被收纳在主体11与盖子12形成的空间中,此时弹性件116被压缩;当盖子12与主体11分离时,弹性件 116由于恢复原状将出风部112“弹开”使出风部112之间发生位移且位移增大。在本实施例中,两出风部112 之间的位移为平行位移,即两个出风部112相对平行地产生位移。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风扇具有如下优点:
1、双头风扇包括有两个出风部,两个出风部相较于一个出风部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两出风部在收纳时可被盖子罩住,便于收纳整理,也便于携带;形成有位移的两个出风部在出风时可避免出风重叠,减弱出风部的出风效果;两个出风部在盖子与主体分离时位移增大,存在一定距离的两个出风部可避免出风部在出风时两出风部的扇叶之间发生碰撞,有利于减少出风部的损坏。
2、出风部与主体部通过孔轴配合以限制出风部的转动方向,并可稳固出风部与主体部的连接。
3、挡板的设置可对出风部进行阻挡,以防止回弹部继续带动出风部运动,有利于防止回弹部过渡回弹导致损坏。
4、双头风扇通过电源组件给出风部提供电源并可对出风部的出风速度进行调控;输入端口便于电芯在没电时的充电,增加了风扇用电的可持续性。
5、电源组件还包括输出端口,输出端口的设置使得风扇充电移动电源的功能,用户在身边没家用电源及移动电源时通过输出端口给电子产品充电,解决用户的电子产品急需充电的技术问题。
6、调节开关之凸起部在盖子与主体连接时无法继续向缺口底部运动,在调节开关被误碰时也不会滑动使出风部继续工作,防止出风部因继续工作而浪费电或损坏。
7、扇叶与固定座枢接,扇叶在电机未运行时自然下垂,在电机运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旋转并张开,与固定座枢接的扇叶便于在收纳时占据较少的空间,也相应减少了盖子所占的空间,利于风扇朝小型化方向设计,增加了风扇的便携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风扇包括主体和盖子,所述主体包括主体部和两个出风部,当所述盖子和所述主体盖合时,两个所述出风部被收纳在所述主体和所述盖子形成的空间中,当所述盖子和所述主体分离时,两个所述出风部之间位移增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风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出风部之间为平行位移或交错位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风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盖子和所述主体分离时,两个所述出风部之间的夹角增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一端与盖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主体还包括与所述每一出风部对应的回弹部,所述回弹部的一端与主体抵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出风部抵接,当所述盖子盖合在所述主体之上时,两所述出风部均位于盖子内且回弹部被压缩,当盖子与主体分离时,回弹部会恢复原状进行回弹并带动出风部旋转至与所述主体部呈夹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盖体,所述出风部包括壳体,所述盖体设置有凹槽,在所述壳体与凹槽两者之一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轴,另一者上设置有轴孔,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之间通过轴孔和第一连接轴配合实现两者的转动连接,所述回弹部一端抵接在所述凹槽中,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壳体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壳与第二壳,在所述第一壳靠近盖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轴,第二壳上开设有缺口,所述回弹部套设在第二连接轴上且回弹部的一端抵靠在第一壳的内侧,回弹部的另一端从缺口中伸出并抵接于所述凹槽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头风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槽的两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出风部的旋转路径上,当回弹部带动出风部旋转时出风部之壳体与挡板接触,挡板阻挡出风部继续旋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调节开关与电源组件,所述调节开关外露于主体,所述电源组件固定设置在主体中,所述电源组件分别与调节开关、出风部电性连接,所述调节开关用于调节所述出风部提供电能源的功率,所述电源组件用于提供电源;
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路板、电芯、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所述电路板分别与电芯、输入端口、输出端口、调节开关及出风部电性连接,所述电芯用于提供电源,所述输入端口外露于主体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以给电芯充电,所述输出端口外露于主体用于与外接电子产品连接以给外接电子产品充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与所述盖体连接的筒体,所述电源组件设置在所述筒体中,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出风部电性连接,所述调节开关外露于筒体并可相对所述筒体滑动,当盖子与主体连接时,所述盖子抵持在调节开关的滑动方向上,并使调节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包括电机与风扇头,所述电机包括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风扇头固定连接,所述风扇头包括固定座及扇叶,所述扇叶与固定座枢接,所述扇叶在电机未运行时自然下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旋转并张开。
CN201920794537.8U 2018-07-24 2019-05-29 双头风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17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4537.8U CN210317853U (zh) 2019-05-29 2019-05-29 双头风扇
PCT/CN2019/097584 WO2020020252A1 (zh) 2018-07-24 2019-07-24 一种便携式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4537.8U CN210317853U (zh) 2019-05-29 2019-05-29 双头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17853U true CN210317853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40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9453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17853U (zh) 2018-07-24 2019-05-29 双头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178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00947A1 (zh) 电动割草机、电动轮式车辆、电池装置及电动工具
WO2021109603A1 (zh) 切割工具
CN210317853U (zh) 双头风扇
CN210769521U (zh) 风扇头及风扇
CN110837272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15121865A (zh) 往复运动式切割工具
CN210343775U (zh) 风扇
CN210317821U (zh) 风扇
WO2020020252A1 (zh) 一种便携式风扇
CN208572785U (zh) 手持式园林工具
KR101967234B1 (ko) 휴대용 충전기
CN214490688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吸发式理发器
CN111130066A (zh) 一种可延长锂电池寿命的定时充电装置
CN113852160A (zh) 一种可适用于高温高湿度环境的智能锂电池充电器
CN210423106U (zh) 风扇
CN211867871U (zh) 一种电动剃须刀
CN101630055B (zh) 具有摄像功能的电子设备
CN209825217U (zh) 具有连杆传动机构的气雾生成装置
CN217609511U (zh) 推送机构及卷烟盒
CN211288137U (zh) 风扇
CN219487746U (zh) 一种集成有电池充电转接板的穿越机
CN218938895U (zh) 一种软件开发用多功能平台结构
CN220068867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367752U (zh) 一种大数据信息存储器
JPH08138641A (ja) 着脱式電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