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17679U - 空压机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压机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17679U
CN210317679U CN201921237872.4U CN201921237872U CN210317679U CN 210317679 U CN210317679 U CN 210317679U CN 201921237872 U CN201921237872 U CN 201921237872U CN 210317679 U CN210317679 U CN 210317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cooler
shell
water
en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3787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建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yun Pharmaceutical G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Feiyun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Feiyun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Feiyun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3787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17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17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17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压机冷却系统,属于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水箱、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第一冷却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换热组件,第一换热组件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封头,第一封头上设有进气口,第一壳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封头,第二封头上设有排气口,第一壳体的侧壁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二冷却器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与水箱通过管道连通且管道上设有水泵,第一出水口与第一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二出水口与水箱通过管道连通。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第一冷却器的冷却效果好,从第一冷却器流出的冷却水经过第二冷却器冷却后流回水箱,保证了冷却水能够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Description

空压机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压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制药生产线的很多地方都需要使用到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主要是由空压机产生的,空压机工作时,压缩后的气体温度较高,需要冷却后再流入排气主管道。但是目前的空压机对压缩气体的冷却效果较差,导致排出的压缩空气的温度较高,不符合使用要求,另外冷却水不能循环利用,大大浪费了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压机冷却系统,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压缩气体的冷却效果好,而且冷却水能够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空压机冷却系统,包括水箱、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壳体为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为第一开口端,另一端为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端设有第一封头,所述第一封头上设有进气口,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开口端设有第二封头,所述第二封头上设有排气口,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在靠近所述第二封头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在靠近所述第一封头的一端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冷却器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冷却器的第一进水口与所述水箱通过管道连通且管道上设有水泵,所述第一冷却器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器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冷却器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水箱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器的进气口用于与空压机的压缩腔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器的排气口用于与空压机的排气主管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管、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二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之间设有多块折流板,多块所述折流板平行间隔分布,多块所述折流板将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分隔为S型通道,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均与所述S型通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管为直管。
可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第一换热管间隔分布。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正多边形或矩形。
可选的,所述第二冷却器包括第二壳体、第二换热组件和风扇,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壳体上还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进风孔和所述出风孔相对应,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进风孔处。
可选的,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二换热管和散热翅片,所述第二换热管弯折成S型,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翅片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空压机冷却系统,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空压机压缩后的气体进入第一冷却器被冷却,然后再流入排气主管道,第一冷却器的冷却效果好,能够保证排出的气体温度符合使用要求,从第一冷却器流出的冷却水经过第二冷却器冷却后流回水箱内,保证了冷却水能够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空压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水箱;12-第一冷却器;121-第一壳体;1211-第一进水口;1212- 第一出水口;122-第一换热管;123-第一端板;124-第二端板;125-第一封头; 1251-进气口;126-第二封头;1261-排气口;127-折流板;13-第二冷却器;131- 第二壳体;132-风扇;133-第二进水口;134-第二出水口;135-第二换热管; 136-散热翅片;14-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空压机冷却系统,包括水箱11、第一冷却器12和第二冷却器13。
水箱11用于盛装冷却水。
参考图2所示,第一冷却器12包括第一壳体121和第一换热组件。
第一壳体121为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第一壳体121的一端为第一开口端,另一端为第二开口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12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正多边形、矩形或者其他形状。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2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管122、第一端板123和第二端板124,第一端板123设置于第一壳体121的第一开口端,第二端板124设置于第一壳体121 的第二开口端,第一端板123和第二端板124与第一壳体121围成封闭的腔体,第一换热管122设置于第一端板123与第二端板124之间,第一换热管122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端板123和第二端板124,第一换热管122的两端与第一端板123或第二端板124在接触处密封,避免发生泄漏。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122为直管,第一换热管122为铜管或铝管,第一换热管122的数量为多根,多根第一换热管122并排间隔分布。
第一壳体121的第一开口端设有第一封头125,第一封头125与第一壳体 121可拆卸连接,比如,可以通过螺栓连接,这样便于拆装维护,当然,第一封头125与第一壳体121之间也可以是焊接连接,焊接连接牢固,密封性好,第一封头125上设有进气口1251。第一壳体121的第二开口端设有第二封头 126,第二封头126与第一壳体121可拆卸连接,比如,可以通过螺栓连接,这样便于拆装维护,当然,第二封头126与第一壳体121之间也可以是焊接连接,焊接连接牢固,密封性好,第二封头126上设有排气口1261,这样,气体从进气口1251流入,然后从第一换热管122流过,再从排气口1261流出。
第一壳体121的侧壁在靠近第二封头126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水口1211,第一壳体121的侧壁在靠近第一封头125的一端设有第一出水口1212。
第一端板123与所述第二端板124之间设有多块折流板127,多块折流板 127沿第一换热管122的轴线方向平行间隔分布,多块折流板127将第一壳体 121的内部分隔为S型通道,第一进水口1211和第一出水口1212均与S型通道连通。
参考图1和3所示,第二冷却器13包括第二壳体131、第二换热组件和风扇132。
第二壳体13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进水口133和第二出水口134。
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二换热管135和散热翅片136,第二换热管135设置于第二壳体131内,第二换热管135弯折成S型,第二换热管135的一端与第二进水口133连通,第二换热管135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水口134连通,散热翅片 136设置于第二换热管135的外侧,散热翅片136的设置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第二壳体131上还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孔,进风孔和出风孔相对应,风扇132 设置于进风孔处,这样,风扇132能够使得空气从进风孔流入第二壳体131内,并从第二换热管135和散热翅片136的外表面流过,然后从出风孔流出。
第一冷却器12的第一进水口1211与水箱11通过管道连通且管道上设有水泵14,第一冷却器12的第一出水口1212与第二冷却器13的第一进水口1211 通过管道连通,第二冷却器13的第二出水口134与水箱11通过管道连通,第一冷却器12的进气口1251用于与空压机的压缩腔通过管道连通,第一冷却器 12的排气口1261用于与空压机的排气主管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压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空压机压缩后的气体从第一冷却器12的第一换热管122内流过的同时,水泵14将水箱11内的水抽出并从第一进水口1211流入S型通道,由于压缩空气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因此,通过第一换热管122使得水与压缩空气发送热量交换,使得压缩空气的温度降低,同时从第一冷却器12流入的水流入第二冷却器13进行冷却后流回水箱11内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空压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一壳体为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为第一开口端,另一端为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端设有第一封头,所述第一封头上设有进气口,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开口端设有第二封头,所述第二封头上设有排气口,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在靠近所述第二封头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在靠近所述第一封头的一端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冷却器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冷却器的第一进水口与所述水箱通过管道连通且管道上设有水泵,所述第一冷却器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器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冷却器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水箱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器的进气口用于与空压机的压缩腔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器的排气口用于与空压机的排气主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管、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二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压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之间设有多块折流板,多块所述折流板平行间隔分布,多块所述折流板将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分隔为S型通道,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均与所述S型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压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为直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压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第一换热管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正多边形或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器包括第二壳体、第二换热组件和风扇,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壳体上还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进风孔和所述出风孔相对应,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进风孔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压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二换热管和散热翅片,所述第二换热管弯折成S型,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翅片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外侧。
CN201921237872.4U 2019-08-01 2019-08-01 空压机冷却系统 Active CN210317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7872.4U CN210317679U (zh) 2019-08-01 2019-08-01 空压机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7872.4U CN210317679U (zh) 2019-08-01 2019-08-01 空压机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17679U true CN210317679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27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37872.4U Active CN210317679U (zh) 2019-08-01 2019-08-01 空压机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176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4050A (zh) 内置有水泵的整体腔式水冷排
SE1550865A1 (sv) Heat exchanger with reinforced header plate
US10151231B2 (en) Manifold integrated intercooler with structural core
CN112414164A (zh) 多流道式高效散热水冷排
CN115933845B (zh) 一种计算机散热器
CN210317679U (zh) 空压机冷却系统
CN211656711U (zh) 一种内循环式水冷散热装置
CN111262392B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水冷电机
CN211455778U (zh) 一种高度集成水冷压铸箱体
CN212989598U (zh) 燃料电池测试平台散热系统
CN210889229U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的冷却散热装置
CN114413660A (zh) 换热器
CN209945093U (zh) 一种封闭式风冷换热器
CN210958460U (zh) 一种汽包水位监测用风冷护罩
CN210346421U (zh) 一种新型空气冷却器
CN216430068U (zh) 连通管结构、多级压缩机及空调
CN210343648U (zh) 一种静音压缩机隔音罩
CN214407068U (zh) 多流道式高效散热水冷排
CN215113450U (zh) 内置有水泵的整体腔式水冷排
CN220461777U (zh) 挤压机用循环冷却装置
CN216558390U (zh) 开式冷却塔
CN218958727U (zh) 换热器及igbt装置
CN211397680U (zh) 一种多流程型高效机油冷却器
CN211924316U (zh) 一种水冷中冷器及车辆
CN210718742U (zh) 组合式散热器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56000 No. 12, Chunhui West Avenue, Kaili Development Zone, Qiandongnan Miao and 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ongyun Pharmaceutical (Gui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556000 No. 12, Chunhui West Avenue, Kaili Development Zone, Qiandongnan Miao and 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IZHOU FEIYUNLING PHARMACEUTICAL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