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10065U - 一种公交车用把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交车用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10065U
CN210310065U CN201921411772.9U CN201921411772U CN210310065U CN 210310065 U CN210310065 U CN 210310065U CN 201921411772 U CN201921411772 U CN 201921411772U CN 210310065 U CN210310065 U CN 2103100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fixedly connected
gag lever
lever post
handl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117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孝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4117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100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10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1006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交通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公交车用把手,包括固定铁杆,所述固定铁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底部活动套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下端中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该公交车用把手,通过活动腔、限位块、复位弹簧、限位杆组合成一个复位结构,且活动腔的高度与限位杆的长度相适配,当把手闲置时,复位弹簧还原,通过限位杆的升高带动把手主体上升,可以有效的防止把手主体磕碰打击站立乘客头部的情况发生,当人们需要手握把手时,只需拉下把手主体,限位块将限位杆限定在固定高度的位置,不妨碍人们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公交车用把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交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公交车用把手。
背景技术
目前,公交车作为城市交通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大部分人在出行的时候都是选择公交车,当乘客在乘坐公交车时,由于乘坐公交车人数众多,往往很多人没有座位,而公交车经常有急加速或急减速的情况,而人体在惯性影响下前倾或后仰,因此公交车把手成为公交车上必备的辅助装置。
但现有的公交车用把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由于公交车吊环部分是单绳吊挂的构造,吊环的“环”部的可移动范围太大,在某些情况下一些空置的把手容易摇晃,容易击打到旁边站立的人,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其次,人们在手握把手时,由于车辆的颠簸,吊绳容易在受力较大的情况发生扭曲,传统的吊绳上端直接固定,在经过长时间受力扭曲的情况下,吊绳上端极易磨损断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提高公交车吊环的使用安全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公交车用把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交车用把手,具备结构简单、不易磨损、实用性强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交车用把手,包括固定铁杆,所述固定铁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底部活动套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下端中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活动腔的底部,所述限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折叠橡胶绳,所述折叠橡胶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把手主体,所述把手主体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固定铁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两个所述固定装置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所述固定装置的底部开设有连接空腔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旋转块活动套接,所述旋转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吊绳,所述吊绳的下端与把手主体上端的一侧固定连接。
精选的,两个所述固定装置均为U形设计,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夹槽、紧定螺栓,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安装在固定铁杆的两侧,所述固定装置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紧定螺栓。
精选的,所述空腔为圆柱形空腔,所述旋转块为T字形设计,所述旋转块上端直径大于通孔。
精选的,所述活动腔、限位块、复位弹簧、限位杆组合成一个复位结构,所述活动腔的高度与限位杆的长度相适配。
精选的,所述限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折叠橡胶绳,所述折叠橡胶绳的底部与把手主体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折叠橡胶绳韧性较大、伸缩性较小。
精选的,所述把手主体为扇形设计,所述把手主体上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吊绳,且把手主体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表面设置有防滑橡胶凸点。
与现有的公交车用把手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公交车用把手,通过活动腔、限位块、复位弹簧、限位杆组合成一个复位结构,且活动腔的高度与限位杆的长度相适配,当把手闲置时,复位弹簧还原,通过限位杆的升高带动把手主体上升,可以有效的防止把手主体磕碰打击站立乘客头部的情况发生,当人们需要手握把手时,只需拉下把手主体,限位块将限位杆限定在固定高度的位置,不妨碍人们的正常使用。
2、该公交车用把手,通过将T字形旋转块活动套接在固定装置下开设的空腔中,当公交车发生颠簸时,由于人们站立不稳,吊绳受力而发生扭曲时,旋转块可以在空腔内转动,带动吊绳转动,从而避免了吊绳在受力情况下发生扭曲变形,有效的减少了吊绳的磨损,增加了吊绳的使用寿命,该结构简单实用,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固定装置与固定铁杆连接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把手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把手主体与把手连接俯视示意图。
图中:1、固定铁杆;2、固定块;3、活动腔;4、限位块;5、复位弹簧;6、限位杆;7、折叠橡胶绳;8、把手主体;9、把手;10、固定装置;1001、固定夹槽;1002、紧定螺栓;11、空腔;12、旋转块;13、通孔;14、吊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公交车用把手,包括固定铁杆1,固定铁杆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固定块2开设有活动腔3,活动腔3的底部活动套接有限位杆6,限位杆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限位块4下端中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活动腔3的底部,限位杆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折叠橡胶绳7,折叠橡胶绳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把手主体8,把手主体8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把手9,固定铁杆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10,两个固定装置10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11,固定装置10的底部开设有连接空腔11的通孔13,通孔13与旋转块12活动套接,旋转块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吊绳14,吊绳14的下端与把手主体8上端的一侧固定连接。
其中,两个固定装置10均为U形设计,固定装置10包括固定夹槽1001、紧定螺栓1002,固定装置10固定安装在固定铁杆1的两侧,固定装置10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紧定螺栓1002,通过固定夹槽1001将固定装置10固定在固定铁杆1上,由紧定螺栓1002紧定,达到将固定装置10固定在固定铁杆1上的效果。
其中,空腔11为圆柱形空腔11,旋转块12为T字形设计,旋转块12上端直径大于通孔13,通过将T字形旋转块12活动套接在固定装置10下开设的空腔11中,当公交车发生颠簸时,由于人们站立不稳,吊绳14受力而发生扭曲时,旋转块12可以在空腔11内转动,带动吊绳14转动,从而避免了吊绳14在受力情况下发生扭曲变形,有效的减少了吊绳14的磨损,增加了吊绳14的使用寿命,该结构简单实用,适合广泛推广。
其中,活动腔3、限位块4、复位弹簧5、限位杆6组合成一个复位结构,活动腔3的高度与限位杆6的长度相适配,当把手9闲置时,复位弹簧5还原,通过限位杆6的升高带动把手主体8上升,可以有效的防止把手主体8磕碰打击站立乘客头部的情况发生,当人们需要手握把手9时,只需拉下把手主体8,限位块4将限位杆6限定在固定高度的位置,不妨碍人们的正常使用。
其中,限位杆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折叠橡胶绳7,折叠橡胶绳7的底部与把手主体8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折叠橡胶绳7韧性较大、伸缩性较小,折叠橡胶绳7可以使把手主体8随意转向,防止把手主体8倾斜时,折弯限位杆6,影响人们正常使用。
其中,把手主体8为扇形设计,把手主体8上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吊绳14,且把手主体8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把手9,把手9表面设置有防滑橡胶凸点,由把手主体8上端的两侧固定连接的吊绳14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稳定结构,增加该把手主体8的稳定性,其次,在把手9表面设置有防滑橡胶凸点,可以增大人们手握把手9的摩擦力,防止由于急刹车,把手9脱手的情况发生。
工作原理:使用时,当把手9闲置时,复位弹簧5还原,通过限位杆6的升高带动把手主体8上升,可以有效的防止把手主体8磕碰打击站立乘客头部的情况发生,当人们需要手握把手9时,只需拉下把手主体8,限位块4将限位杆6限定在固定高度的位置,不妨碍人们的正常使用,其中,旋转块12可以在空腔11内转动,带动吊绳14转动,从而避免了吊绳14在受力情况下发生扭曲变形,有效的减少了吊绳14的磨损,增加了吊绳14的使用寿命,该结构简单实用,适合广泛推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填充图案只是为了区别图层,不做其他任何限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公交车用把手,包括固定铁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铁杆(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开设有活动腔(3),所述活动腔(3)的底部活动套接有限位杆(6),所述限位杆(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所述限位块(4)下端中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5),所述复位弹簧(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活动腔(3)的底部,所述限位杆(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折叠橡胶绳(7),所述折叠橡胶绳(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把手主体(8),所述把手主体(8)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把手(9),所述固定铁杆(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10),两个所述固定装置(10)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11),所述固定装置(10)的底部开设有连接空腔(11)的通孔(13),所述通孔(13)与旋转块(12)活动套接,所述旋转块(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吊绳(14),所述吊绳(14)的下端与把手主体(8)上端的一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用把手,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装置(10)均为U形设计,所述固定装置(10)包括固定夹槽(1001)、紧定螺栓(1002),所述固定装置(10)固定安装在固定铁杆(1)的两侧,所述固定装置(10)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紧定螺栓(10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1)为圆柱形空腔(11),所述旋转块(12)为T字形设计,所述旋转块(12)上端直径大于通孔(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腔(3)、限位块(4)、复位弹簧(5)、限位杆(6)组合成一个复位结构,所述活动腔(3)的高度与限位杆(6)的长度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折叠橡胶绳(7),所述折叠橡胶绳(7)的底部与把手主体(8)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折叠橡胶绳(7)韧性较大、伸缩性较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主体(8)为扇形设计,所述把手主体(8)上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吊绳(14),且把手主体(8)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把手(9),所述把手(9)表面设置有防滑橡胶凸点。
CN201921411772.9U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公交车用把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100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1772.9U CN210310065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公交车用把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1772.9U CN210310065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公交车用把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10065U true CN210310065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31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1177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10065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公交车用把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100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10065U (zh) 一种公交车用把手
CN211081669U (zh) 一种线杆攀爬装置
WO2002055367A1 (fr) Structure de montage de rail de prehension pour motocyclette
CN203975012U (zh) 一种自行车支架轮
CN207191229U (zh) 伸缩调节装置
CN205668856U (zh) 一种电梯防护装置
CN212508039U (zh) 一种船用带斜撑架防滑直梯
CN210027400U (zh) 一种双钢丝绳轨道平衡器
CN214737658U (zh) 一种交通道路用防撞装置
CN210761130U (zh) 一种用于把立与前叉之间的连接套
CN208429837U (zh) 一种市政道路井盖取出装置
CN201158835Y (zh) 一种挖掘机
CN217918210U (zh) 一种用于电瓶车的挂钩组件
CN218085712U (zh) 一种全地形车用转向节
CN205769311U (zh) 一种铁路客车209型转向架弹簧托梁安全钢索装置
CN103979038B (zh) 自行车支架轮
CN214689515U (zh) 一种出渣小车防溜装置
CN211196465U (zh) 扭扭车提手结构
CN110254536A (zh) 备胎收藏装置及汽车
CN214245477U (zh) 一种简易的城市道路桥梁可调节式限位装置
CN211223409U (zh) 一种可拆卸式模锻双钩抱索器
CN209922724U (zh) 一种棒材吊装装置
CN220448094U (zh) 一种带安全扶手的游艇防滑游泳梯
CN211536350U (zh) 一种使用更安全的六角哑铃
CN211287137U (zh) 一种车门内拉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