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96465U - 扭扭车提手结构 - Google Patents

扭扭车提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96465U
CN211196465U CN201920298493.XU CN201920298493U CN211196465U CN 211196465 U CN211196465 U CN 211196465U CN 201920298493 U CN201920298493 U CN 201920298493U CN 211196465 U CN211196465 U CN 211196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hole
pedal
swing car
pedal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9849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筱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ukong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ukong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ukong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ukong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9849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96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96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96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扭扭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扭扭车提手结构。它解决了现有扭扭车不便于携带的技术问题。它包括设置在转动相连的两个脚踏座之间,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提手,每个脚踏座上分别设有贯通脚踏座内外侧的通孔,两个脚踏座的通孔位于脚踏座的同一侧且相邻设置,提手一端穿入其中一个通孔并固定在通孔内,另一端穿入另一个通孔并固定在通孔内。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不使用扭扭车时可通过提手提拎扭扭车,方便使用者携带。

Description

扭扭车提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扭扭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扭扭车提手结构。
背景技术
扭扭车由两个脚踏座相互转动连接而成,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在携带扭扭车或者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不适宜使用扭扭车的路况时,需满足使用者方便地携带的需求。在现有技术中,扭扭车通常不具备便于取放的结构,由于扭扭车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往往需要使用者用双手搬运,这就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轻便型电动平衡扭扭车[申请号: 201721301339.0],它解决了扭扭车车身重,携带不方便等技术问题。它包括两个转动连接的脚踏座,每个脚踏座上分别设有车轮,车轮分别与设置在脚踏座内的驱动电机相连,所述的驱动电机均与控制电路和蓄电池相连,每个脚踏座分别包括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上盖和下盖,所述的上盖和下盖直接相互扣合且固定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重量轻便于携带等优点。该方案从减轻重量角度提高携带的便捷性,但是由于重量的降低是有限度的,并且没有合适的施力结构,仍然存在着携带不够便捷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扭扭车提手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扭扭车提手结构,设置在转动相连的两个脚踏座之间,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提手,每个脚踏座上分别设有贯通脚踏座内外侧的通孔,两个脚踏座的通孔位于脚踏座的同一侧且相邻设置,所述的提手一端穿入其中一个通孔并固定在通孔内,另一端穿入另一个通孔并固定在通孔内。
在上述的扭扭车提手结构中,提手包括绳索,所述的绳索一端穿入其中一个通孔并在该端设置位于脚踏座内的挡体或者该端打结形成脚踏座内的防退结体,所述的绳索另一端穿入其中另一个通孔并在该端设置位于脚踏座内的挡体或者该端打结形成脚踏座内的防退结体。
在上述的扭扭车提手结构中,绳索中部套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握手体。
在上述的扭扭车提手结构中,握手体呈中空结构且设有若干镂空孔。
在上述的扭扭车提手结构中,提手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握手体,在握手体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绳的一端固连,所述的连接绳的另一端分别穿入两个脚踏座的通孔并在该端设置位于脚踏座内的挡体或者该端打结形成脚踏座内的防退结体。
在上述的扭扭车提手结构中,握手体呈中空结构且设有若干镂空孔。
在上述的扭扭车提手结构中,通孔设于脚踏座与另一脚踏座相邻一端的侧部在高度方向居中设置。
在上述的扭扭车提手结构中,脚踏座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的上壳体和/或下壳体上设有缺口,且当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后所述的缺口形成所述的通孔。
在上述的扭扭车提手结构中,所述的提手长度足以确保两个脚踏座相互扭转10度且当两个脚踏座相互扭转的角度超过90度前所述的提手被绷紧。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由于提手结构设置在脚踏座侧部,完全不会影响扭扭车的正常使用。
2.提手两端分别固定插接在脚踏座的通孔中,使提手的连接部位于脚踏板壳体的内部,使提手连接部位得到保护。
3.提手两端为柔性绳索,在提携时将各种外力转化成拉力,减少对提手的损害,延长提手的使用寿命。
4.绳索贯穿在握手体中,分摊握手体所受外力,提高握手体的抗破坏能力。
5.握手体上设置镂空孔,使得握手体在被握持时,容易随使用者施加力而贴合使用者手部变形,增大与手部接触面积,降低对手部的压强,使提携更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脚踏座1、提手2、通孔3、绳索4、挡体5、握手体7、镂空孔8、连接绳9、上壳体10、下壳体11、缺口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扭扭车提手结构,设置在转动相连的两个脚踏座1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提手2,每个脚踏座1上分别设有贯通脚踏座1内外侧的通孔3,两个脚踏座1的通孔3 位于脚踏座1的同一侧且相邻设置,所述的提手2一端穿入其中一个通孔3并固定在通孔3内,另一端穿入另一个通孔3并固定在通孔3 内。
由于提手结构设置在脚踏座侧部,完全不会影响扭扭车的正常使用。当遇到不能使用扭扭车的路况或者需要携带扭扭车外出时,使用者通过提手2将扭扭车提起,便于携带。在扭扭车被提起时,提手2两端分别固定插接在脚踏座1的通孔3中,使提手2的连接部位于脚踏板1壳体的内部,手提2与通孔3的连接部位始终与通孔3保持稳定的连接位置,使提手2连接部位只受到拉力,降低对提手2与通孔3连接关系的破坏,使提手2连接更为稳定。
优选地,提手2包括绳索4,所述的绳索4一端穿入其中一个通孔3并在该端设置位于脚踏座1内的挡体5所述的绳索4另一端穿入其中另一个通孔3并在该端设置位于脚踏座1内的挡体5柔性的绳索 4在扭扭车被提携时将扭扭车的晃动所产生的扭力转化为拉力,进一步提高了提手2的抗破坏能力。同时挡体5始终位于通孔3内,与通孔3保持不变的相对位置,而绳索4位于通孔3内的部分不受扭力,使得挡体5不受扭力从而降低了破坏挡体5与绳索4的稳定连接风险。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容易想到,绳索4连接在通孔3中的部分可打结形成脚踏座1内的防退结体也可以达到挡体5的技术效果。
优选地,绳索4中部套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握手体7。握手体 7增大了与使用者手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提手2对使用者手部的压强,提高使用者提携扭扭车时的舒适性。优选地,握手体7呈中空结构且设有若干镂空孔8。握手体7上的镂空孔8,使得握手体7在被握持时,容易随使用者施加力而贴合使用者手部变形,进一步增大与手部接触面积,降低对手部的压强,使提携更舒适。
优选地,通孔3设于脚踏座1与另一脚踏座1相邻一端的侧部在高度方向居中设置。使得扭扭车被提起时,扭扭车所受重力方向与提手受拉方向重合,减少通孔对绳索4的剪切力,提高绳索4的实用寿命。
进一步,脚踏座1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所述的上壳体10和/或下壳体11上设有缺口12,且当上壳体10和下壳体 11扣合后所述的缺口12形成所述的通孔3。在装配过程中,提手2 上的挡体5安装近上壳体10或下壳体11中,并将绳索4卡接进缺口12中,盖上下盖体10或上壳体11,使缺口12合成通孔3,通孔3的直径小于挡体5的尺寸,通孔3在脚踏座1中的断面抵靠在挡体5上防止挡体5脱出,同时通孔3扣在绳索4在通孔3中的部位,防止其扭动。
显然提手2的长度不宜过长,亦不宜过短。本实施例中,提手2 长度足以确保两个脚踏座1相互扭转10度且当两个脚踏座1相互扭转的角度超过90度前所述的提手2被绷紧。当扭转的角度超过90度时,提手2可以起到限制转动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扭扭车使用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的基本原理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提手 2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握手体7,在握手体7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绳9 的一端固连,所述的连接绳9的另一端分别穿入两个脚踏座1的通孔 3并在该端设置位于脚踏座1内的挡体5或者该端打结形成脚踏座1 内的防退结体。连接绳9长度一端,使得握手体7两端与踏脚板1的距离保持不变。防止扭扭车在被提携时自由滑动,对提手造成冲击力和撕裂力。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脚踏座1、提手2、通孔3、绳索4、挡体5、握手体7、镂空孔8、连接绳9、上壳体10、下壳体11、缺口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9)

1.一种扭扭车提手结构,设置在转动相连的两个脚踏座(1)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提手(2),每个脚踏座(1)上分别设有贯通脚踏座(1)内外侧的通孔(3),两个脚踏座(1)的通孔(3)位于脚踏座(1)的同一侧且相邻设置,所述的提手(2)一端穿入其中一个通孔(3)并固定在通孔(3)内,另一端穿入另一个通孔(3)并固定在通孔(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扭车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手(2)包括绳索(4),所述的绳索(4)一端穿入其中一个通孔(3)并在该端设置位于脚踏座(1)内的挡体(5)或者该端打结形成脚踏座(1)内的防退结体,所述的绳索(4)另一端穿入其中另一个通孔(3)并在该端设置位于脚踏座(1)内的挡体(5)或者该端打结形成脚踏座(1)内的防退结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扭车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绳索(4)中部套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握手体(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扭车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手体(7)呈中空结构且设有若干镂空孔(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扭车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手(2)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握手体(7),在握手体(7)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绳(9)的一端固连,所述的连接绳(9)的另一端分别穿入两个脚踏座(1)的通孔(3)并在该端设置位于脚踏座(1)内的挡体(5)或者该端打结形成脚踏座(1)内的防退结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扭车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手体(7)呈中空结构且设有若干镂空孔(8)。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扭扭车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3)设于脚踏座(1)与另一脚踏座(1)相邻一端的侧部在高度方向居中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扭扭车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踏座(1)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所述的上壳体(10)和/或下壳体(11)上设有缺口(12),且当上壳体(10)和下壳体(11)扣合后所述的缺口(12)形成所述的通孔(3)。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扭扭车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手(2)长度足以确保两个脚踏座(1)相互扭转10度且当两个脚踏座(1)相互扭转的角度超过90度前所述的提手(2)被绷紧。
CN201920298493.XU 2019-03-08 2019-03-08 扭扭车提手结构 Active CN211196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98493.XU CN211196465U (zh) 2019-03-08 2019-03-08 扭扭车提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98493.XU CN211196465U (zh) 2019-03-08 2019-03-08 扭扭车提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96465U true CN211196465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79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98493.XU Active CN211196465U (zh) 2019-03-08 2019-03-08 扭扭车提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964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96465U (zh) 扭扭车提手结构
CN210581274U (zh) 一种360度旋转运动扣
CN217908925U (zh) 一种秋千吊绳限位结构
CN109130694A (zh) 用于体感平衡车车轮轴的减震装置
CN212267746U (zh)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自平衡脚踏板
CN2900324Y (zh) 可适应不同路面的助行车
CN106985945A (zh) 一种多功能滑板车
CN208962946U (zh) 一种吊环式扶手
CN209051322U (zh) 儿童安全座椅
CN208647072U (zh) 折叠把手装置
KR200219067Y1 (ko) 완구용 그네의 로프 안전 지지구
CN207445431U (zh) 兰布达悬挂式训练带
CN212828019U (zh) 一种智轨车扶手
CN213323509U (zh) 一种新型双驱连杆电动自行车车架结构
JP3110867U (ja) 自転車転倒防止装置
CN217918210U (zh) 一种用于电瓶车的挂钩组件
CN207059857U (zh) 一种公交车吊环式扶手
CN214633698U (zh) 一种扭腰机
KR101866268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안전 손잡이
CN214138325U (zh) 一种扶手吊环及公交车
CN213168362U (zh) 一种运动健身用人力骑行车座椅
CN217794291U (zh) 一种多功能体育训练装置
CN221084550U (zh) 一种便于翻转练习的健身装置
CN213619732U (zh) 卡钳式抱索器静止上人装置
CN212928450U (zh) 一种汽车拉手静态负载能力强的销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