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00706U - 蒸汽阀、盖体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蒸汽阀、盖体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00706U
CN210300706U CN201920625208.0U CN201920625208U CN210300706U CN 210300706 U CN210300706 U CN 210300706U CN 201920625208 U CN201920625208 U CN 201920625208U CN 210300706 U CN210300706 U CN 210300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floating
steam valve
pressur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252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化勇
黄韦铭
邢胜华
梁志佳
罗飞龙
羊小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2520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00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00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00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蒸汽阀、盖体及烹饪器具。蒸汽阀的蒸汽阀本体内形成有蒸汽阀腔,所述蒸汽阀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蒸汽阀腔连通的进汽口和排汽口,所述蒸汽阀上浮动设置有浮动件,所述浮动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蒸汽阀腔内,所述浮动件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蒸汽阀本体。蒸汽阀腔与烹饪器具的烹饪腔连通,浮动件受蒸汽阀腔内气压的作用力,当所述蒸汽阀腔内的压力大于第一压力阈值时,所述浮动件浮起,当蒸汽阀腔内的压力小于第一压力阈值时,浮动件回落。本实用新型中浮动件的浮起和回路与烹饪腔内气压直接相关,浮动件随烹饪腔内气压的变化浮起或回落。使用者通过观察浮动件的浮起或回落,可直接了解烹饪腔内的气压变化。

Description

蒸汽阀、盖体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蒸汽阀、盖体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传统烹饪器具,例如电饭煲在煮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水蒸汽。为了能将水蒸汽引导排放到烹饪器具外部,一般在烹饪器具上设置一个供蒸汽自由排放的蒸汽通道。目前市面上的烹饪器具的蒸汽通道都是设置为常开状态,无论烹饪器具处于何种工作状态,蒸汽通道都是一直敞开的。这种设置存在的问题有几个方面:一方面是蒸汽通道长期敞开会造成外部空气中的细菌、尘埃等异物沿蒸汽通道进入烹饪器具内部;另一方面在焖饭、保温等不需要排放水蒸汽的工作阶段,因为蒸汽通道的敞开导致烹饪器具内部的热量从蒸汽通道中散失,不仅影响焖饭和保温效果,还会导致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为此,相关技术中提供一种微压电饭煲,微压电饭煲的锅盖上设有蒸汽阀,蒸汽阀内有连通煲体内烹饪腔的蒸汽通道,沸腾时借助蒸汽阀内的结构产生压力,打开蒸汽通道排汽,在焖饭、保温等不需要排放水蒸汽的工作阶段关闭蒸汽通道。蒸汽阀的阀盖上还设置浮动盖,用于显示烹饪腔内的排汽、沸腾状态。现在蒸汽阀的浮动盖浮起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为通过温度控制的记忆弹簧实现浮动盖的上下浮动,只要温度达到设定值则浮起,低于温度值则落下。这种方式忽视了蒸汽从烹饪腔排至蒸汽阀的过程中温度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通过温度控制浮动盖,往往存在烹饪腔的排汽量明显减小,即将进入常压焖饭时,浮动盖依然处于高温浮起状态,促使烹饪腔内无法形成封闭状态,压力无法维持。另一种是“合页门”式的微压阀,浮动盖依靠蒸汽流来实现开合或浮动,有蒸汽流推动浮动盖,则打开,无气流则关闭,浮动盖的这种驱动方式对气流量、气流速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往往出现烹饪腔少量排汽时无法打开浮动盖,造成沸腾排汽状态不理想等,总之两种蒸汽阀的浮动盖控制方式难以达到微压烹饪及微压焖饭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蒸汽阀、盖体和烹饪器具,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个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蒸汽阀。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盖体。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蒸汽阀,包括蒸汽阀本体,所述蒸汽阀本体内形成有蒸汽阀腔,所述蒸汽阀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蒸汽阀腔连通的进汽口和排汽口,所述蒸汽阀上浮动设置有浮动件,所述浮动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蒸汽阀腔内,所述浮动件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蒸汽阀本体,当所述蒸汽阀腔内的压力大于第一压力阈值时,所述浮动件浮起。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阀包括蒸汽阀本体和浮动件。其中蒸汽阀本体内形成有蒸汽阀腔,该蒸汽阀腔与蒸汽阀本体上的进汽口和排汽口连通,蒸汽自进汽口进入蒸汽阀腔,并自排汽口排出,当大量蒸汽进入蒸汽阀腔内并没有及时排出时,如排汽口比较小时,蒸汽阀腔内的蒸汽压力随之增加。
进一步,所述浮动件浮动安装在蒸汽阀本体上,且浮动件的第一端处于蒸汽阀腔内,第二端延伸出蒸汽阀本体。由于浮动件的第一端处于蒸汽阀腔内,浮动件的第一端受到蒸汽阀腔内蒸汽的作用。
当蒸汽阀腔内的气压小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时,蒸汽阀腔内蒸汽对浮动件的作用力不足以使浮动件克服自身的重力浮起,其处于最底位置。当蒸汽阀腔气压大于第一压力阈值时,蒸汽阀腔内蒸汽对浮动件的作用力使浮动件克服浮动件自身重力浮起,气压越大浮起的高度越高,直至最高点。使用者可根据浮动件的浮起和浮起的高度直观了解到蒸汽阀腔内的气压,并定性判断气压大小。而且,使用者还可根据浮动件浮起趋势和浮起高度的变化速度等因素判断蒸汽阀腔内气压的变化趋势及气压改变的速度。同理,当蒸汽阀腔内的气压逐渐较小,气压对浮动件的作用力逐步下降,直至小于浮动件自身的重力时,浮动件将回落,当气压对浮动件的作用力小于浮动件自身的重力时,浮动件将回落到最底位置。使用者根据浮动件的回落速度、回落的位置可定性判断蒸汽阀腔内气压的变化及气压值。浮动件由此通过浮起、浮起高度、浮起速度、回落、回落高度、回落速度实时反映蒸汽阀腔内的气压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蒸汽阀腔包括通过设置在所述蒸汽阀腔内的分隔件分隔形成的进汽腔和排汽腔,所述进汽腔与所述进汽口连通,所述排汽腔与所述排汽口连通;所述蒸汽阀上还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进汽腔与所述排汽腔的蒸汽通道,所述浮动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进汽腔内,当所述进汽腔内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压力阈值时,所述浮动件浮起。
其中蒸汽阀腔内通过分隔件分隔形成进汽腔和排汽腔,进汽腔与进汽口连通,排汽腔与排汽口连通,蒸汽阀上设置有用于连通进汽腔与排汽腔的蒸汽通道,通过该蒸汽通道,蒸汽可以在进汽腔与排汽腔之间流通。蒸汽在蒸汽阀腔内流动时,首先自进汽口进入进汽腔,经过进汽腔和排汽腔之间的蒸汽通道流入排汽腔,再由排汽口排出蒸汽阀外。进一步,浮动件的第一端位于进汽腔内,浮动件的第一端受进汽腔内的气压作用,当进汽腔内的压力大于第一压力阈值时,浮动件克服浮动件自身重力浮起。同前文的分析,浮动件由此通过浮起、浮起高度、浮起速度、回落、回落高度、回落速度等实时反映进汽腔内的气压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蒸汽阀上设置有可开闭所述蒸汽通道的调压结构;当所述进汽腔内的压力大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所述调压结构打开所述蒸汽通道,当所述进汽腔内的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所述调压结构关闭所述蒸汽通道;所述第一压力阈值≤所述第二压力阈值。当进汽腔内压力较小时,调压结构关闭蒸汽通道;当蒸汽通过进汽口进入进汽腔,进汽腔内蒸汽量增多,气压升高;当所述进汽腔内的气压达到第一压力阈值时,所述浮动件上浮;进汽腔内的蒸汽量继续增加,气压持续增大;当所述进汽腔内的气压大于第二压力阈值时,调压结构打开进汽腔和排汽腔间的蒸汽通道,进汽腔和排汽腔连通,进汽腔中的蒸汽可以通过蒸汽通道进入排汽腔,再通过排汽口排放。浮动件根据进汽腔内的气压浮动,调压结构根据进汽腔内的气压调整蒸汽通道打开或关闭,打开时排气,调节进汽腔内的气压值,调压结构和浮动件相互配合实现压力的精确控制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提示用户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蒸汽通道包括贯穿分隔件设置的至少一个通孔;分隔件上开设有活动孔;所述调压结构包括贯穿所述活动孔的调压杆、调节所述调压杆在所述活动孔中往复运动的复位件及设置在所述调压杆上且用于密封所述蒸汽通道的第一密封件,当进汽腔内的压力大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密封件打开所述蒸汽通道,当所述进汽腔内的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密封件关闭所述蒸汽通道。
以分隔件开有活动孔为例,进汽腔和排汽腔之间的蒸汽通道与活动孔靠近设置,二者相靠近,调压结构方便开关该蒸汽通道。调压结构包括贯穿所述活动孔的调压杆、调节所述调压杆在所述活动孔中往复运动的复位件及设置在所述调压杆上且可密封所述蒸汽通道的第一密封件。调压杆处于进汽腔内的一端受进汽腔内蒸汽压力的作用力,在进汽腔内压力未达到第二压力阈值时,调压杆不运动,第一密封件封闭蒸汽通道。当进汽腔内的蒸汽压力逐步增大到或大于第二压力阈值时,调压杆被进汽腔内蒸汽压力推动,调压杆沿活动孔的轴向滑动,第一密封件不再封闭蒸汽通道,进汽腔和排汽腔之间的蒸汽通道打开,进汽腔内的蒸汽流入排汽腔。同时,在调压杆运动的过程中,复位件发生形变,产生复位力,该复位力和进汽腔内的蒸汽压力同时作用于调压杆,且作用力方向相反,当随着进汽腔内的压力减小时,复位力克服进汽腔内的蒸汽压力,带动调压杆复位,调压杆反向滑动,直至第一密封件封闭蒸汽通道。其中,调压结构打开蒸汽通道的过程中,调压杆的滑动距离与进汽腔内的蒸汽压力有关,当蒸汽压力越大,调压杆滑动的距离越大,直至调压杆处于进汽腔的一端受到分隔件的阻挡,无法再移动。由此通过调压结构控制蒸汽阀内进汽腔的压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常,所述第二压力阈值与所述复位件的弹力有关,若所述复位件的弹力越大,则所述第二压力阈值越大,所述蒸汽通道越难被打开。
而且,由于浮动件的一端处于进汽腔中,当进汽腔内的蒸汽压力增大到第一压力阈值时,进汽腔内的蒸汽压力推动浮动件上浮,随着进汽腔内的蒸汽压力继续增大,当达到第二压力阈值时,调压杆被进汽腔内的蒸汽压力推动,沿活动孔滑动,进汽腔内的蒸汽排入排汽腔,再通过排汽口排出。随着进汽腔内的蒸汽排放,进汽腔的蒸汽压力下降,调压杆在复位件的作用下反向滑动,直至调压杆上的第一密封件封闭进汽腔和排汽腔之间的蒸汽通道。若进汽腔内的蒸汽压力再继续下降,浮动件在重力作用下回落。由此,通过蒸汽阀对进汽腔压力精确控制,而且,能够方便使用者了解蒸汽阀内的蒸汽压力情况,了解蒸汽阀应用于烹饪器具时,烹饪器具的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通道包括一个所述通孔,所述蒸汽通道与所述活动孔复用。蒸汽通道和活动孔为同一个孔,蒸汽通道打开即活动孔打开,蒸汽通道关闭即活动孔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分隔件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调压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上的柔弹件,所述蒸汽通道包括开设在所述柔弹件上的第一可开裂口,当所述进汽腔内的压力大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可开裂口形变打开,当所述进汽腔内的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可开裂口关闭。
分隔件开有安装孔,进汽腔和排汽腔之间的蒸汽通道与安装孔靠近设置,二者相靠近,调压结构方便开关该蒸汽通道。调压结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孔的柔弹件。蒸汽通道包括开设在弹性件上的第一可开裂口。在进汽腔内压力未达到第二压力阈值时,第一可开裂口关闭,进汽腔和排汽腔之间的蒸汽通道关闭。当进汽腔内的蒸汽压力逐步增大到或大于第二压力阈值时,第一可开裂口打开,进汽腔和排汽腔之间的蒸汽通道打开,进汽腔内的蒸汽流入排汽腔。同时,由于调压结构为柔弹件,本身具备一定的复位作用力,当第一可开裂口打开后,自身产生复位力,该复位力和进汽腔内的蒸汽压力作用方向相反。当随着进汽腔内的压力减小时,复位力克服进汽腔内的蒸汽压力,第一可开裂口逐渐关闭,直至蒸汽通道完全关闭。其中,第一可开裂口的开裂程度、开裂速度均与进汽腔内的蒸汽压力有关,当蒸汽压力越大,第一可开裂口开裂的程度越大。
而且,由于浮动件的一端处于进汽腔中,当进汽腔内的蒸汽压力增大到第一压力阈值时,进汽腔内的蒸汽压力推动浮动件上浮,随着进汽腔内的蒸汽压力继续增大,当达到第二压力阈值时,第一可开裂口开裂,进汽腔和排汽腔之间的蒸汽通道打开,进汽腔内的蒸汽排入排汽腔,再通过排汽口排出。随着进汽腔内的蒸汽排放,进汽腔的蒸汽压力下降,第一可开裂口逐渐闭合,进汽腔和排汽腔之间的蒸汽通道最终封闭。若进汽腔内的蒸汽压力继续下降,浮动件在重力作用下回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蒸汽阀本体上开设有浮动孔,贯穿所述浮动孔浮动设置所述浮动件,且所述浮动件与所述浮动孔的孔壁之间形成有可供蒸汽通过的第一间隙。
自烹饪器具烹饪腔进入蒸汽阀腔的蒸汽首先自第一间隙排出,以调节蒸汽阀腔和烹饪腔内的蒸汽压力,由于第一间隙比较小,导致只有少量蒸汽排出,当蒸汽阀腔内蒸汽增多,蒸汽从第一间隙排出仍然无法达到内外气压平衡,当蒸汽阀腔内的气压达到一定值,比如足以克服浮动件的重力时,浮动件在浮动孔中浮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浮动件包括:贯穿所述浮动孔的浮动轴、安装于浮动轴的第一端且用于防止所述浮动轴脱出所述浮动孔的第一挡体和安装于所述浮动轴的第二端且用于密封所述浮动孔的第二密封件;所述浮动轴的第一端处于蒸汽阀腔外,所述浮动轴的第二端处于所述蒸汽阀腔内。
浮动件浮动设置于浮动孔中,沿浮动孔的轴向浮动、回落。其中浮动件包括:浮动轴、第一挡体和第二密封件,其中浮动轴贯穿浮动孔,第一挡体安装与浮动轴的第一端,一方面防止浮动轴滑出浮动轴,另一方面能够从上部遮挡浮动孔,避免外部灰尘进入蒸汽阀。当浮动轴处于回落到最低位置时,第一挡体阻挡浮动轴继续下移,当浮动轴浮动到最高位置时,浮动件的第一端处于蒸汽阀腔内,第二密封件封闭浮动孔,浮动孔与蒸汽阀腔之间不连通,蒸汽阀腔内的蒸汽不再自浮动孔中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浮动轴为空心轴。浮动轴为空心轴能够避免浮动轴加工过程中变形,影响浮动轴的装配效果,阻碍浮动轴在浮动孔中浮动。空心轴受热,轴内外形成一致热变量,不会出现变形现象。浮动轴安装到浮动孔中时,浮动轴的外壁和浮动孔内壁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浮动轴浮动中不会接触浮动孔,不会受摩擦力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浮动轴的外侧壁和所述浮动孔的孔壁间的间隙为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L1的大小为0.1~0.2mm;该第一间隙为浮动轴外壁和浮动孔内壁之间的最短距离,该第一间隙优选在0.1~0.2mm之间,如果第一间隙太小,浮动轴浮动不顺畅,第一间隙太大,浮动孔排气量太大,排气太快,当浮动轴的第一端处于进汽腔内时,不利于进汽腔的蒸汽压力增大,浮动件浮动延迟。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当所述浮动轴为空心轴时,贯穿所述浮动轴的侧壁开设有出气孔。在浮动轴受热时会发生热形变,浮动轴采用空心轴,空心轴内的蒸汽膨胀,为了避免膨胀的空气使轴变形或者膨胀的空气向浮动轴第一端膨胀推动密封件自浮动轴的第一端脱落,所以,浮动轴的侧壁开有出气孔,出气孔与浮动轴内部的空腔连通,将膨胀蒸汽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二密封件呈片状,浮动杆的第一端安装在片状密封件的中心区域,片状的第二密封件的边缘距离第二密封件中心位置的最小距离大于浮动孔轴截面的边缘到浮动孔中心轴的最大距离,以达到第二密封件能够封闭浮动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二密封件呈帽状,第二密封件扣在浮动杆的第一端,第二密封件的边缘距离中心区域的最小距离大于浮动孔轴截面的边缘到浮动孔中心轴的最大距离,以达到第二密封件封闭浮动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蒸汽阀还包括用于使所述蒸汽阀本体与所述第一挡体之间产生第二间隙的第二挡体,所述第二间隙大于或等于1mm。第一挡体和蒸汽阀本体之间的第二间隙能够避免第一挡体和蒸汽阀本体接近、贴合,形成水膜,从而在蒸汽阀本体和第一挡体之间产生吸合力,影响浮动件上浮。当第二间隙太小时第一挡体和蒸汽阀本体之间依然会产生水膜,阻碍浮动件上浮。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二挡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挡体靠近所述蒸汽阀本体的一侧表面的凸点。凸点具备一定的高度,能够避免第一挡体和蒸汽阀本体接触。在一些情况下凸点设置于第一挡体的下表面,在另一些情况下,当蒸汽阀本体的上表面开设凹槽,第一挡体容置于该蒸汽阀本体的凹槽中,凸点还设置于第一挡体的周向侧面,第一挡体的周向侧面和蒸汽阀本体凹槽的内侧面之间不会产生水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第二挡体为设置在所述蒸汽阀本体靠近所述第一挡体的一侧表面的凸筋。凸筋具备一定的高度,能够避免第一挡体和蒸汽阀本体接触。在一些情况下凸筋设置于蒸汽阀本体的上表面,在另一些情况下,当蒸汽阀本体的上表面开设凹槽,第一挡体容置于该蒸汽阀本体的凹槽中时,凸筋还设置于凹槽的内侧壁,第一挡体的周向侧面和蒸汽阀本体凹槽的内侧面之间不会产生水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盖体,其设置第一方面提供的蒸汽阀。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盖体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蒸汽阀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锅体和第一方面提供的盖体,所述锅体顶部敞开,所述盖体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锅体,共同围成烹饪腔,所述盖体上设置的蒸汽阀的进汽口连通所述烹饪腔。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具有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蒸汽阀包括蒸汽阀本体和浮动件。其中蒸汽阀本体内形成有蒸汽阀腔,该蒸汽阀腔与蒸汽阀本体上的进汽口和排汽口连通,蒸汽自进汽口进入蒸汽阀腔,并自排汽口排出,当大量蒸汽进入蒸汽阀腔内并没有及时排出时,如排汽口比较小时,蒸汽阀腔内的的蒸汽压力随之增加。蒸汽阀本体上浮动安装浮动件,浮动件的第一端处于蒸汽阀腔内,第二端延伸出蒸汽阀本体。由于浮动件的第一端处于蒸汽阀腔内,浮动件的第一端受到蒸汽阀腔内气压的作用。当蒸汽阀腔内的气压小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时,气压对浮动件的作用力不足以使浮动件克服自身的重力浮起,其处于最底位置。当蒸汽阀腔气压大于第一压力阈值时,气压对浮动件的作用力使浮动件克服浮动件自身重力浮起,气压越大浮起的高度越高,直至最高点。使用者可根据浮动件的浮起和浮起的高度直观了解到蒸汽阀腔内的气压,并定性判断气压大小。而且,使用者还可根据浮动件浮起趋势和浮起高度的变化速度等因素判断蒸汽阀腔内气压的变化趋势及气压改变的速度。同理,当蒸汽阀腔内的气压逐渐较小,气压对浮动件的作用力逐步下降,直至小于浮动件自身的重力时,浮动件回落,当气压对浮动件的作用力小于浮动件自身的重力时,浮动件将回落到最底位置。使用者根据浮动件的回落速度、回落的位置可定性判断蒸汽阀腔内气压的变化及气压值。浮动件由此通过浮起、浮起高度、浮起速度、回落、回落高度、回落速度实时反映蒸汽阀腔内的气压变化。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蒸汽阀的纵剖面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蒸汽自浮动孔排出时蒸汽阀的纵剖面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浮动件上浮,蒸汽自排汽口排出时蒸汽阀的纵剖面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蒸汽通道关闭时蒸汽在蒸汽阀内的路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蒸汽通道打开时蒸汽在蒸汽阀内的路径示意图;
图2c为图2b中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a中蒸汽阀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密封件采用硬质结构的蒸汽阀纵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蒸汽阀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侧壁自阀盖内底面向下延伸,密封盖封闭延伸端围成进汽腔的蒸汽阀纵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6的蒸汽阀的结构分解图;
图8为图6中蒸汽阀另一角度纵向剖面图;
图9为进汽腔底部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进汽口的蒸汽阀剖面示意图;
图10为进汽腔底部开有连接进汽口的连接管道的蒸汽阀剖面示意图;
图11为调压结构采用硅胶件的蒸汽阀剖面示意图;
图12为硅胶件的主视图;
图13为分隔件开设蒸汽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第一密封件开设的第二可开裂口为圆形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第一密封件开设的第二可开裂口为圆形孔和十字孔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第一密封件开设的第二可开裂口为十字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进汽口为圆孔的阀座的俯视图;
图19为进汽口为多个小孔的阀座的俯视图。
图中:101、锅体;102、烹饪腔;103、盖体;104、控制板;105、蒸汽阀;1、阀盖;2、阀座;3、排汽腔;4、进汽腔;5、分隔件;6、蒸汽通道;7、进汽口;8、排汽口;9、通孔;10、安装孔;11、调压杆;12、第一密封件;13、弹簧;14、分隔件的进汽腔侧;15、调压杆的进汽腔端;16、限位筋;17、导向筋;18、回流阀;19、回流孔;20、第一可开裂口;21、密封结构;22、连接管件;23、第二可开裂口;24、柔弹件;25、浮动件;26、浮动孔;27、活动孔;51、侧壁;52、第一侧壁;53、第二侧壁;54、密封盖;241、卡槽;61、第一挡体;62、浮动轴;63、第二密封件;64、出气孔;65、第二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不代表任何的序列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进行的区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针对目前锅内压力无法准确控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给出蒸汽阀和烹饪器具。
下面将通过基础设计、扩展设计及替换设计对产品、方法等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如图1a所示,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压力锅、炒菜机、或者料理机等等。烹饪器具通常包括锅体101以及盖体103,其中,盖体103盖合于锅体101,二者围成烹饪腔102,盖体103上设置蒸汽阀105,该烹饪器具上还设置控制板1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阀,如图1b,1c所示,包括蒸汽阀本体,蒸汽阀本体内形成有蒸汽阀腔,蒸汽阀本体上设置有与蒸汽阀腔连通的进汽口7和排汽口8,蒸汽阀上浮动设置有浮动件25,浮动件25的第一端位于蒸汽阀腔内,浮动件25的第二端延伸出蒸汽阀本体,当蒸汽阀腔内的压力大于第一压力阈值时,浮动件25浮起。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蒸汽阀本体上开设有浮动孔26,贯穿浮动孔26浮动设置有浮动件25,且浮动件25与浮动孔26的孔壁之间形成有可供蒸汽通过的第一间隙。
该蒸汽阀本体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一体结构,浮动孔设置于蒸汽阀本体的上表面,或者浮动孔开在蒸汽阀本体的侧壁。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b,1c所示,蒸汽阀本体为分体结构,包括阀盖1和阀座2,阀盖1和阀座2围成蒸汽阀腔,浮动孔26开设在阀盖1上,或者浮动孔开设在阀座的侧壁上。基于上述各种实施例,蒸汽阀本体的进汽口7用于蒸汽阀本体内的蒸汽阀腔与使用该蒸汽阀的烹饪器具的烹饪腔相连通,供烹饪腔的蒸汽穿过并进入蒸汽阀腔,蒸汽阀本体的排汽口8用于蒸汽阀腔内的蒸汽排出蒸汽阀。
浮动件25贯穿设置在浮动孔26中,浮动件25的第一端处于蒸汽阀本体内,第二端延伸出蒸汽阀本体外,浮动件25的第一端受到蒸汽阀本体内的蒸汽的作用力,推动浮动件25在浮动孔26中浮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浮动孔26的轴线为竖直向,那么这种浮动为上下浮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浮动孔的轴线与竖直线成一定夹角,那么浮动则沿浮动孔的轴线方向来回移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浮动孔横向设置,则浮动件则横向回来滑动。
浮动孔26和浮动件25侧壁之间存在第一间隙,当蒸汽阀腔内气压未达到第一压力阈值时,蒸汽阀腔的蒸汽自该第一间隙排出,当蒸汽阀腔内气压增大到第一压力阈值时,气压推动浮动件25浮起。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存在第一间隙。
当浮动孔26的轴线沿竖直向时,第一压力阈值的大小主要与浮动件25自身的重力相关,当浮动件25的重量越大,第一压力阈值越大,这样,只有蒸汽阀腔内的气压足够大才能推动浮动件25上浮,当浮动件25的重量越小,第一压力阈值越小,只要蒸汽阀腔内的气压略微增大就能推动浮动件25上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比如浮动孔的轴线与竖直向呈一定的夹角或轴线为水平向,第一压力阈值的大小会与浮动件与浮动孔之间的摩擦力相关。
如图1b和图1c所示,蒸汽阀腔包括通过设置在蒸汽阀腔内的分隔件5分隔形成的进汽腔4和排汽腔3,进汽腔4与进汽口7连通,排汽腔3与排汽口8连通;蒸汽阀上还设置有可供蒸汽在进汽腔4与排汽腔3之间流通的蒸汽通道6,浮动孔贯穿进汽腔4的腔壁,浮动件25的第一端位于进汽腔4内,当进汽腔4内的压力大于第一压力阈值时,浮动件25浮起。
当蒸汽阀腔内分隔为进汽腔4和排汽腔3后,进汽腔4与烹饪腔连通,烹饪腔内的蒸汽直接进入进汽腔4,气压保持一致。浮动孔贯穿进汽腔4的腔壁,浮动件25受到进汽腔4内气压的推动,当浮动件25上浮后,蒸汽从进汽腔4和排汽腔3之间的蒸汽通道6进入排汽腔3,自排汽口8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分隔进汽腔4和排汽腔3的分隔件5可单独安装在蒸汽阀腔中,分隔件5为单独部件(比如环形壁,或扣在蒸汽阀腔内底面的盒体,又或者开口朝上并且开口安装在蒸汽阀腔内顶面的盒体等等)安装在蒸汽阀腔中,蒸汽阀腔内壁可设置对应安装位(比如安装分隔件的密封性安装槽,或设置在蒸汽阀腔内底面或内顶面上并开有内螺纹或外螺纹的安装口),用于安装分隔件5。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分隔件5也可与蒸汽阀本体一体成型,比如,以分体式蒸汽阀为例,蒸汽阀本体包括阀盖1和阀座2。如图2a-图2c、图4所示,一些实施方式中,分隔件5包括侧壁51,侧壁51包括第一侧壁52和第二侧壁53,第一侧壁52为由阀座的内底面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第二侧壁53为由阀盖的内底面向下延伸形成的侧壁。第一侧壁52和第二侧壁53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以避免蒸汽自连接处外泄。阀座内底面指的是,上方的阀盖1和下方的阀座2围合为蒸汽阀腔后,贴近蒸汽阀腔侧的阀座底面。阀盖1的内底面指的是,上方的阀盖1和下方的阀座2围合成蒸汽阀腔后,贴近蒸汽阀腔一侧的阀盖的底面为阀盖内底面。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10所示,分隔件5包括侧壁和密封盖54,该实施例中的侧壁包括第二侧壁53,第二侧壁53为由阀盖的内底面向下延伸形成的侧壁。第二侧壁53和密封盖54之间设置密封结构,以避免蒸汽自连接处外泄。如图9中,分隔件如同密封盒,密封盒通过连接管件22与进汽口连通,如图8所示,密封盒与阀盖之间设置密封结构21。又一些实施例中,分隔件包括侧壁和密封盖,该实施例中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为由阀座的内底面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第一侧壁和密封盖之间设置密封结构,以避免蒸汽自连接处外泄。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中,也可以通过对蒸汽阀本身形状独特设计,如类似葫芦状的收腰结构,蒸汽阀腔自然分隔为排汽腔和进汽腔,蒸汽阀腔壁之间形成连通排汽腔和进汽腔的蒸汽通道。
蒸汽阀上设置有可开闭蒸汽通道6的调压结构;当进汽腔4内的压力大于第二压力阈值时,调压结构打开蒸汽通道6,当进汽腔4内的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时调压结构关闭蒸汽通道6;第一压力阈值≤第二压力阈值。
调压结构可以设置在蒸汽阀的多个位置,比如开在分隔件5上,或开在阀盖1上或阀座2上,开在不同位置的调压结构均可根据进汽腔4的气压值开闭蒸汽通道6。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在分隔件5上的调压结构其一端伸入进汽腔4内,直接受进汽腔4内压力的作用。另一些实施例中分隔件5可设置在阀盖1或阀座2上,受驱动件驱动,驱动件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进汽腔4的压力检测器相连,控制器根据压力检测器的检测值控制驱动件带动调压结构打开或关闭蒸汽通道6。具体来说,当进汽腔4内的压力达到并大于第二压力阈值时,调压结构打开蒸汽通道6,当小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时,调压结构关闭蒸汽通道6。
具体流程为:烹饪器具的加热体进行加热,烹饪腔内形成水蒸汽,待进入沸腾阶段时,水蒸汽增多,烹饪腔内气压顶起回流阀18,回流阀18密封回流孔19,进汽腔4内气压增大,当蒸汽压力达到第一压力阈值时浮动件25浮起,当浮动件25上浮到最高位置时,蒸汽无法从浮动孔和浮动件25之间的第一间隙排出,进汽腔4内压力激增,烹饪腔内形成压力煮饭的环境,蒸汽压力同时作用于调压结构,当蒸汽压力达到第二压力阈值时,调压结构动作,控制蒸汽通道6打开,烹饪腔、进汽腔4与外界连通,对外界排汽,如图2b所示,图中箭头示出了蒸汽的流向。沸腾阶段完成后,进入焖饭阶段,烹饪腔内水蒸汽减少,进汽腔4内气压下降,调压结构反向动作,蒸汽通道6关闭,蒸汽阀重新回到图2a所示的状态,图3为图2a或图2b的分解图。蒸汽维持在烹饪腔和进汽腔4的封闭环境中,烹饪腔内的热量不会通过蒸汽通道6散失,烹饪腔内形成良好的焖饭和保温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蒸汽通道6包括贯穿分隔件5设置的至少一个通孔9;分隔件5上开设有活动孔27;调压结构包括贯穿活动孔的调压杆11、调节调压杆11在活动孔27中往复运动的复位件及设置在调压杆11上且可密封蒸汽通道6的第一密封件12,当进汽腔4内的压力大于第二压力阈值时,第一密封件打开蒸汽通道6,当进汽腔4内的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时第一密封件12关闭蒸汽通道6。
当通孔9打开后,蒸汽穿过通孔9。如图13所示,在不同实施例中,通孔9的数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通孔9可设置在活动孔27的外围,在整个周向上或周向的局部位置。通孔9为多个时可等间距分布,又可以活动孔27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分布。
其中调压杆11贯穿活动孔27中,调压杆11处于排汽腔侧的第一端安装第一密封件12,调压杆的进汽腔端15的第二端用于接受进汽腔4内气压的推力。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压力,可以适当增大调压杆11第二端的端面尺寸。第一密封件12完全覆盖蒸汽通道6时,蒸汽通道6关闭。如图2a-2c所示,第一密封件可为弹性件,或如图4、图5所示,第一密封件为硬质件。另外,调压结构的复位件安装于分隔件的进汽腔侧14和调压杆的进汽腔端15之间,其中分隔件的进汽腔侧14指的是分隔件5设置蒸汽通道6的侧壁贴近进汽腔4的一侧。复位件具备复位功能,当进汽腔4内气压达到第二压力阈值时,调压结构受进汽腔侧的压力作用滑动,复位件同时发生形变,产生对调压结构的复位作用力,当进汽腔4内压力减小,小于复位作用力时,复位件带动调压结构复位,复位至最初烹饪器具刚启动时第一密封件12封闭蒸汽通道6的状态。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b,复位件选用弹簧13,弹簧13套设与调压杆11上,或弹簧平行分列于调压杆11的周边。当蒸汽通道6关闭时,弹簧13呈压缩状态,弹簧13向调压杆11的进汽腔4端施加推力,能提高第一密封件12对密封蒸汽通道6的封堵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弹簧平行安装在分隔件的进汽腔侧14和调压杆的进汽腔端15之间;优选n个弹簧以调压杆11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以达到受力平衡,n取偶数。在其他的实施例,复位件还可以选用其他弹性复位件,比如橡胶条。
如图2b、图14所示,当第一密封件12为弹性件时,可选自橡胶件、乳胶件或硅胶件等,可呈帽状。如图15-17所示,弹性件上还开设有第二可开裂口23,调压杆沿径向方向设置有通气孔,通气孔和第二可开裂口23对应且连通。此处第二可开裂口23指的是可开、合的裂口。第二可开裂口23的形状包括小圆孔、十字孔、一字孔和/或Y形孔。通气孔和第二可开裂口23之间连通,以便于压力增加时及时排汽。该实施例应用于IH烹饪器具,饭煲停止加热后,余热少,进入焖饭阶段时可在较短时间内停止沸腾,降低压力,但是如果是热盘加热的烹饪器具,因为热盘材料是金属的铝盘,且有一定厚度,进入焖饭阶段后,余热很大,如果需要快速降压,需要增加第二可开裂口23,采用小孔或十字槽,或小孔+十字槽等形式,这样可以使烹饪器具,以电饭煲为例,在焖饭阶段快速关闭蒸汽通道,实现米饭锁香,增加米饭的香味。如图5所示,在排汽腔3处的阀座底部还设置回流孔19,回流孔19上安装回流阀18,溢出的蒸汽冷凝后可通过回流孔19流回锅体的烹饪腔。当排汽时回流阀18打开,当微压煮饭时,回流阀18关闭。
如图4-5,当第一密封件12为硬质件时,为了方便调压结构安装,如图18-19所示,在阀座2或分隔件5上设置导向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一个以上的限位筋16和导向筋17,限位筋16和导向筋17围成限位区域,调压结构滑动中,密封件处于该限位区域内运动。而且,导向筋17处于第一密封件12的下方时,第一密封件12可滑动式贴合导向筋17的上表面,或者可滑动式卡设在导向筋17上,第一密封件12相对导向筋17,沿调压杆11的轴向滑动。导向筋17即导向,又支撑第一密封件12,下方的导向筋17可防止密封片与调压杆11脱落。在安装调压组件时,先安装密封片、再插入带有复位件的调压杆11。
调压结构的基本控制原理为:随着烹饪器具加热体进行加热,锅体的烹饪腔中水蒸汽增多,蒸汽压力增大,进汽腔4内压力随之增大,当进汽腔4内压力大于第二压力阈值时,调压杆11被推动,复位件变形,第一密封件12打开蒸汽通道6,进汽腔4和排汽腔3连通,烹饪腔中的水蒸汽排出烹饪器具。随着锅体的烹饪腔蒸汽的排放,锅体的烹饪腔蒸汽压力下降,进汽腔4内蒸汽下降,当进汽腔4内蒸汽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时,复位件的复位作用力作用促使调压杆11反方向移动,至蒸汽通道6关闭。第二压力阈值由复位件的弹性形变能力决定的。
优选地,如图5、6所示,蒸汽通道6包括一个通孔9,蒸汽通道6与活动孔复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调压结构打开蒸汽通道6时,蒸汽也可从活动孔通过,活动孔也充当了蒸汽通道6。基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蒸汽通道6即为活动孔,如上文第一密封件12为弹性件时,活动孔中也有蒸汽通过。当进汽腔4内压力低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活动孔封闭,即蒸汽通道6封闭,当进汽腔4内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活动孔开启,蒸汽通道6打开,蒸汽通过。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蒸汽通道6包括活动孔27和活动孔周边(外围)的通孔9。当进汽腔4内压力低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活动孔封闭,第一密封件12还将通孔9封闭,即蒸汽通道6封闭,当进汽腔4内压力大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活动孔开启,通孔9开启,蒸汽通道6打开,蒸汽通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12所示分隔件上开设有安装孔10;调压结构包括安装在安装孔10上的柔弹件24,蒸汽通道6包括开设在柔弹件24上的第一可开裂口20,当进汽腔4内的压力大于第二压力阈值时第一可开裂口20形变打开,当进汽腔4内的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时第一可开裂口关闭。
调压结构包括设置在安装孔10的柔弹件24,蒸汽通道6包括开设在调压结构上的第一可开裂口20,当进汽腔4内的压力大于第二压力阈值时第一可开裂口20形变打开,进汽腔4和排汽腔3之间连通,当进汽腔4内的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时第一可开裂口20关闭,进汽腔4和排汽腔3之间关闭。第一可开裂口20设置于调压结构平行于蒸汽通道6轴向的方向上。此处第一可开裂口20指的是可开、合的裂口。第一可裂口的形状多种多样,包括小圆孔、十字孔、一字孔和/或Y形孔。可参照幼儿奶嘴的出奶孔。这种情况下,第二压力阈值与柔弹件24的材料、厚度、开口形状、大小等有关。柔弹件24为一种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外力消失后回弹的部件。
优选地,柔弹件24为硅胶件。在其他实施例中,柔弹件24也可以是橡胶件、乳胶件等。硅胶件,硅胶件呈柱状,硅胶件穿过安装孔10,硅胶件内沿轴向开设第一可开裂口20,通气孔贯通硅胶件。为了将硅胶件更好的安装于安装孔10中,硅胶件的外侧壁沿周向开始卡槽241,且安装孔10的边缘卡入卡槽2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b、1c所示,浮动件25包括:贯穿浮动孔的浮动轴62、安装于浮动轴62的第一端且用于防止浮动轴62脱出浮动孔的第一挡体61和安装于浮动轴62的第二端且可密封浮动孔的第二密封件63;浮动轴62的第一端处于蒸汽阀腔外,浮动轴62的第二端处于蒸汽阀腔内。
第一挡体61具备两个作用,用于防止浮动轴62向下脱出浮动孔26,而且用于遮盖浮动孔26上方避免灰尘、杂质自浮动孔26落入蒸汽阀腔内。所以,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挡体61可以为挡条,挡条的宽度可适当加宽,加甚至加宽到大于浮动孔26的孔径,成为方形挡条。也可为挡片,挡片可为方形挡片,圆形挡片等,优选与浮动孔26的孔截面形状相同。
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63可以为弹性密封帽,弹性密封帽套在浮动轴62的第二端。也可为硬质的密封片,一体成型在浮动轴62第二端端面上,或螺纹连接在第二端,也可以套接、插接等固定安装在第二端。由于第二密封件63受到蒸汽阀腔(有些实施例为进汽腔4)中蒸汽压力的作用,因此第二密封件63的面积大于浮动轴62的轴截面面积。
浮动轴62为空心轴。在一些实施例中,空心轴优选为空心腔沿浮动轴62轴向贯通。在其他实施例中,空心腔仅处于浮动孔内一部分位置。
浮动轴62的外侧壁和浮动孔26的孔壁间的间隙为第一间隙,第一间隙的大小为0.1~0.2mm,优选0.15mm。第一间隙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浮动轴62与浮动孔26中心轴为同心轴,浮动轴62外侧壁与浮动孔26内壁之间的间隙。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间隙为平均间隙。该第一间隙太小容易出现水膜,浮动轴62无法浮起,如果第一间隙太大,不利于进汽腔4内快速起压,延迟浮动轴62浮起。
当浮动轴62为空心轴时,贯穿浮动轴62的侧壁开设有出气孔64。该出气孔64与浮动轴62内的空腔连通,在不同实施例中,出气孔64的数目可以为多个,围绕浮动轴62周向设置,可为一个大孔或者多个小孔组成,方便浮动轴62受热后空腔内蒸汽排出,避免浮动轴62受热变形,影响浮动轴62浮起。
蒸汽阀还包括用于使蒸汽阀本体与第一挡体61之间产生第二间隙的第二挡体65,第二间隙L2大于或等于1mm,优选2mm或4mm。
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二挡体65可设置在蒸汽阀本体上壁的外表面,或者第一挡体61下表面。当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挡体65不仅可以设置在如上位置或不设置在如上位置,如果蒸汽阀本体上壁的上表面开设凹槽用于容纳第一挡体61时,第二挡体65还可设置在第一挡体61的侧表面,或者设置于凹槽的内侧壁上。
由于第二挡体65可促使第二挡体65和蒸汽阀本体之间存在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L2大于1mm,如果太小还会产生水膜。
第二挡体65包括设置在第一挡体61靠近蒸汽阀本体的一侧表面的凸点,和/或设置在蒸汽阀本体靠近第一挡体61的一侧表面的凸筋。
凸点可以为多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凸点的分布以形成均匀支撑力为准,达到平衡的支撑效果。而凸筋可呈环向设置,也可呈弧形条、直线条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也以形成均匀支撑达到平衡支撑为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盖体,其设置有的蒸汽阀。该盖体设置蒸汽阀,可应用于多种产生蒸汽,排放蒸汽的烹饪器具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锅体和上述的盖体,锅体顶部敞开,盖体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活动地安装于锅体,共同围成烹饪腔,盖体上设置的蒸汽阀的进汽口7连通烹饪腔。
该烹饪器具的盖体可与锅体铰接,可拆卸锁扣连接等,盖体和锅体围成烹饪腔。该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压力锅、炒菜机、或者料理机等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蒸汽阀,包括蒸汽阀本体,所述蒸汽阀本体内形成有蒸汽阀腔,所述蒸汽阀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蒸汽阀腔连通的进汽口和排汽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阀上浮动设置有浮动件,所述浮动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蒸汽阀腔内,所述浮动件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蒸汽阀本体,当所述蒸汽阀腔内的压力大于第一压力阈值时,所述浮动件浮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阀腔包括通过设置在所述蒸汽阀腔内的分隔件分隔形成的进汽腔和排汽腔,所述进汽腔与所述进汽口连通,所述排汽腔与所述排汽口连通;所述蒸汽阀上还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进汽腔与所述排汽腔的蒸汽通道,所述浮动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进汽腔内,当所述进汽腔内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压力阈值时,所述浮动件浮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阀上设置有用于开闭所述蒸汽通道的调压结构;当所述进汽腔内的压力大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所述调压结构打开所述蒸汽通道,当所述进汽腔内的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所述调压结构关闭所述蒸汽通道;所述第一压力阈值≤所述第二压力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通道包括贯穿所述分隔件设置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分隔件上开设有活动孔;所述调压结构包括贯穿所述活动孔的调压杆、调节所述调压杆在所述活动孔中往复运动的复位件及设置在所述调压杆上且用于密封所述蒸汽通道的第一密封件,当所述进汽腔内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密封件打开所述蒸汽通道,当所述进汽腔内的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密封件关闭所述蒸汽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通道包括一个所述通孔,所述蒸汽通道与所述活动孔复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上开设有安装孔;
所述调压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上的柔弹件,所述蒸汽通道包括开设在所述柔弹件上的第一可开裂口,当所述进汽腔内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可开裂口形变打开,当所述进汽腔内的压力小于或等于第二压力阈值时所述第一可开裂口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阀本体上开设有浮动孔,贯穿所述浮动孔浮动设置所述浮动件,且所述浮动件与所述浮动孔的孔壁之间形成有可供蒸汽通过的第一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件包括:贯穿所述浮动孔的浮动轴、安装于所述浮动轴的第一端且用于防止所述浮动轴脱出所述浮动孔的第一挡体和安装于所述浮动轴的第二端且用于密封所述浮动孔的第二密封件;所述浮动轴的第一端处于蒸汽阀腔外,所述浮动轴的第二端处于所述蒸汽阀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轴为空心轴;和/或,所述浮动轴的外侧壁和所述浮动孔的孔壁间的间隙为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大小为0.1~0.2mm;和/或所述第二密封件呈片状或帽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浮动轴为空心轴时,贯穿所述浮动轴的侧壁开设有出气孔。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阀还包括用于使所述蒸汽阀本体与所述第一挡体之间产生第二间隙的第二挡体,所述第二间隙大于或等于1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蒸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挡体靠近所述蒸汽阀本体的一侧表面的凸点,和/或设置在所述蒸汽阀本体靠近所述第一挡体的一侧表面的凸筋。
13.一种盖体,其特征在于,其设置有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蒸汽阀。
14.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和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盖体,所述锅体顶部敞开,所述盖体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锅体,共同围成烹饪腔,所述盖体上设置的蒸汽阀的进汽口连通所述烹饪腔。
CN201920625208.0U 2019-04-30 2019-04-30 蒸汽阀、盖体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0300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5208.0U CN210300706U (zh) 2019-04-30 2019-04-30 蒸汽阀、盖体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5208.0U CN210300706U (zh) 2019-04-30 2019-04-30 蒸汽阀、盖体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00706U true CN210300706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37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25208.0U Active CN210300706U (zh) 2019-04-30 2019-04-30 蒸汽阀、盖体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007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8451A (zh) * 2020-08-17 2020-11-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8451A (zh) * 2020-08-17 2020-11-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9423B (zh) 电压力锅
CN109549466B (zh) 蒸汽阀组件、烹饪器具及烹饪方法
CN210300706U (zh) 蒸汽阀、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10354391U (zh) 蒸汽阀、盖体及烹饪器具
CN112168003A (zh) 一种用于烹饪装置的排气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烤箱
CN110051217A (zh) 一种肠粉机
KR101618846B1 (ko) 전기밥솥
CN210300707U (zh) 蒸汽阀及烹饪器具
KR102432516B1 (ko) 자동압력조절모듈이 장착된 내솥 뚜껑을 구비한 전기밥솥
JP2016083052A (ja) 1つのバルブで鍋の一定圧力維持及び真空誘導が可能なバルブが取り付けられた調理用鍋
CN109549501A (zh) 蒸汽阀组件及烹饪器具
KR101445284B1 (ko) 상향식 보일러용 공기배출장치
JP2016083051A (ja) 一定の圧力を維持するための重量体の圧力バルブを使用して真空誘導を可能とした調理用鍋
CN211911300U (zh) 一种限压阀及微压力锅
CN111839250B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07167B (zh) 浮子阀组件、烹饪器具的盖体总成和烹饪器具
CN209883793U (zh) 烹饪器具
KR102523956B1 (ko) 자동압력조절모듈이 장착된 내솥 뚜껑을 구비한 전기밥솥
CN210842717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6416866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8228844U (zh) 蒸汽阀组件、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0902589U (zh) 负压控制阀、锅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13116134A (zh) 烹饪器具
CN218943002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9570980U (zh) 阀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