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0980U - 阀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阀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70980U
CN219570980U CN202320377627.3U CN202320377627U CN219570980U CN 219570980 U CN219570980 U CN 219570980U CN 202320377627 U CN202320377627 U CN 202320377627U CN 219570980 U CN219570980 U CN 219570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avity
lifting
cooking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776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汉杰
袁伟
罗志晓
陈方圆
黄韦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776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70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70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70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阀体组件和烹饪器具,阀体组件,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以及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过流通道;升降阀,升降阀与本体活动连接,升降阀能够沿第二腔体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其中,升降阀位于第一位置时,升降阀关闭过流通道,升降阀处于第二位置时,升降阀开启过流通道。通过在阀体组件中设置升降阀,利用升降阀能够根据蒸汽压力变化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进而通过升降阀相对于本体进行往复运动,以此来开启或关闭过流通道,实现对烹饪腔内蒸汽排放进行控制,提高烹饪效果,简化烹饪器具的结构,提高阀体组件使用可靠性。

Description

阀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阀体组件和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饭锅在烹饪时,通常通过升降阀升降来调节内部蒸汽压力,但由于阀门为内置式的,升降阀没有起到阀门开闭作用,导致电饭锅的排气结构复杂,蒸汽排放步骤繁琐,影响排气效率和烹饪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阀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阀体组件,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以及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过流通道;升降阀,升降阀与本体活动连接,升降阀能够沿第二腔体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其中,升降阀位于第一位置时,升降阀关闭过流通道,升降阀处于第二位置时,升降阀开启过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体组件包括本体和升降阀。其中,本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以及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过流通道,即本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过流通道,过流通道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以实现烹饪时产生的蒸汽能够从烹饪腔流入第二腔体,再通过过流通道进入到第一腔体内,进而实现蒸汽的排出。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升降阀与本体活动连接,即升降阀能够相对于本体运动,具体地,升降阀能够在第二腔体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以实现升降阀对过流通道的封堵或开启。
其中,当升降阀位于第一位置时,升降阀相对于本体不发生移动,此时升降阀对过流通道进行封堵,即关闭过流通道,此时烹饪时产生的蒸汽不能通过过流通道进入第一腔体内,进而无法排放到外部,使烹饪腔内保持微压状态,达到密封、焖香和保湿的作用,加快食物煮熟速度,以及提高烹饪效果。当升降阀处于第二位置时,升降阀相对于本体发生移动,即升降阀相对于本体上升,进而打开过流通道,此时烹饪腔内产生的蒸汽能够通过过流通道进入第一腔体内,进而排放到外部,使烹饪腔内保持常压状态,进一步提高烹饪效果。
通过在阀体组件中设置升降阀,利用升降阀能够根据蒸汽压力变化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进而通过升降阀相对于本体进行往复运动,即升降阀相对于本体上升或下降,以此来开启或关闭过流通道,实现对烹饪腔内蒸汽排放进行控制,避免相关烹饪器具中排气阀门为内置式的,升降阀没有起到阀门开闭作用,导致烹饪器具的排气结构设置复杂,蒸汽排放步骤繁琐,影响排气效率和烹饪效果的问题发生。而根据蒸汽压力控制升降阀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往复运动来打开或关闭过流通道,能够对内部蒸汽排放进行控制,有效提高烹饪效果,进一步简化烹饪器具的结构,以及提高阀体组件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阀体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体还包括:隔离部,隔离部将本体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过流通道设置于隔离部,升降阀与隔离部活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本体还包括隔离部。其中,隔离部将本体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过流通道设置在隔离部上,升降阀与隔离部活动连接。通过在本体中设置隔离部,可以通过隔离部将本体隔离成两个独立的腔体,并在两个独立的腔体之间设置过流通道,通过隔离部将本体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体,即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并在隔离部上设置过流通道连通两个腔体,以实现第二腔体内的蒸汽能够流入第一腔体中。进一步地,通过升降阀与隔离部活动连接,即升降阀能够相对于隔离部上下升降运动,以此来实现对过流通道进行开启或关闭,从而实现对烹饪腔内产生的蒸汽进行排放。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隔离部还包括泄压孔,泄压孔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阀体组件还包括泄压阀,泄压阀设置于泄压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离部还包括泄压孔。其中,泄压孔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以实现第二腔体内的蒸汽通过泄压孔也能进入到第一腔体内,进而排放到烹饪器具的外部。进一步地,阀体组件还包括泄压阀。其中,泄压阀设置在泄压孔上,即泄压阀安装在泄压孔上,以实现对泄压孔进行封堵。在常规情况下,泄压阀始终处于关闭状态,在升降阀处于异常状态如受外力作用阻挡其升降移动,无法开启过流通道时,泄压阀会启动打开泄压孔进行泄压排气,来保证阀体组件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泄压阀包括:泄压阀体;阀片,阀片设置于泄压阀体上,第二腔体内的压力达到压力阈值时,阀片变形,以开启泄压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泄压阀包括泄压阀体和阀片。其中,阀片设置在泄压阀体上,当第二腔体内的压力达到压力阈值时,阀片变形,泄压阀开启泄压孔进行泄压排气,使第二腔体内的蒸汽通过泄压孔进入第一腔体中,进而排放到烹饪器具外部,实现对烹饪腔内产生的蒸汽进行泄压排放,避免烹饪腔内的蒸汽气压过大无法排出发生危险事故,防止危险发生,提高了阀体组件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本体还包括:阀座,阀座包括座体;阀盖,阀盖设于阀座上,且与阀座相连接;其中,隔离部为环形结构,隔离部的一端设置于座体,另一端朝向阀盖一侧延伸,隔离部内壁与阀盖和阀座形成第二腔体,隔离部外壁与阀盖和阀座形成第一腔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本体还包括阀座和阀盖。其中,阀座包括座体,阀盖设置在阀座上,并且与阀座相连接,以实现阀盖与阀座之间的连接和密封。进一步地,隔离部设置为环形结构,且隔离部的一端设置在座体上,隔离部的另一端朝向阀盖一侧延伸,即隔离部从座体向阀盖方向一侧延伸,其中,隔离部内壁与阀盖和阀座共同围设出第二腔体,隔离部外壁与阀盖和阀座共同围设出第一腔体,并且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通过过流通道进行连通,以此来实现烹饪腔内产生的蒸汽先流入第二腔体内,再经过流通道进入第一腔体中,进而排放到外部,通过升降阀往复运动实现对烹饪腔内产生的蒸汽排放进行控制,简化烹饪器具的结构,提高阀体组件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阀盖包括:安装部,安装部设置于隔离部内,升降阀设置于安装部,升降阀能够相对于阀盖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阀盖包括安装部。其中,安装部设置在隔离部内,升降阀设置在安装部内,以实现安装部和升降阀与阀盖和阀座之间形成对第二腔体的密封,进而在蒸汽压力的推动下,实现升降阀能够相对于阀盖移动,进一步实现对过流通道的开启或关闭,保证对内部蒸汽排放进行控制。即通过升降阀往复运动实现对烹饪腔内产生的蒸汽排放进行控制,简化烹饪器具的结构,提高阀体组件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密封件,设于阀座上,阀座与阀盖通过第一密封件连接,对第一腔体进行密封。
在该技术方案中,阀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其中,第一密封件设置在阀座上,通过将第一密封件设置在阀座上,再通过阀盖盖设在第一密封件上,使阀座与阀盖通过第一密封件连接,以实现对第一腔体进行密封。进而能够保证第一腔体为密封腔体,防止烹饪腔内的蒸汽渗漏出去,不能精准控制烹饪腔内部蒸汽压力,实现对内部蒸汽排放的精准度进行控制,同时实现对蒸汽排放路径提供密封条件,使蒸汽能够完全排放到烹饪器具外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密封件,设于隔离部上,隔离部与阀盖通过第二密封件连接,对第二腔体进行密封。
在该技术方案中,阀体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其中,第二密封件设置在隔离部上,具体设置在隔离部靠近阀盖一侧的端部上,通过将第二密封件设置在隔离部上,再利用阀盖盖设在第二密封件上,使阀座与阀盖和隔离部之间通过第二密封件进行连接,以实现对第二腔体进行密封。进而能够保证第二腔体为密封腔体,防止烹饪腔内的蒸汽流入第二腔体后渗漏出去,无法精准推动升降阀往复运动,即无法实现对内部蒸汽排放的精准度进行控制,同时实现对蒸汽排放路径提供密封条件,使蒸汽能够完全排放到烹饪器具外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升降阀包括:升降阀体,升降阀体包括限位部,限位部用于对升降阀沿第二腔体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升降阀盖,设置于升降阀体的一端;其中,升降阀位于第一位置时,升降阀盖贴合于本体,升降阀位于第二位置时,升降阀盖远离本体,且限位部卡扣于本体的内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升降阀包括升降阀体和升降阀盖。其中,升降阀体包括限位部,限位部用于对升降阀沿第二腔体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即通过在升降阀体上设置限位部,升降阀在蒸汽压力的推动下,远离本体运动,在到达第二位置时,利用限位部卡扣在本体的内壁上,防止升降阀从安装部中脱落,或者避免升降阀从本体上脱离,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烹饪器具损坏。进一步地,通过将升降阀盖设置在升降阀体的一端,具体设置在升降阀体远离第二腔体的一端,以实现在升降阀下降到第一位置时,能够盖合在阀盖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进气口,进气口设置于本体,进气口与第二腔体相连通;排气口,排气口设置于本体,排气口与第一腔体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阀体组件还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其中,进气口设置在本体上,具体进气口设置在阀座的底部,以实现进气口与第二腔体相连通,实现在烹饪腔内产生的蒸汽通过进气口流入第二腔体内,并推动升降阀往复运动,来开启或关闭过流通道,实现蒸汽能够通过过流通道进入到第一腔体中,实现将蒸汽排放到烹饪器具外部去。进一步地,通过将排气口设置在本体上,具体设置在阀盖上,并且排气口与第一腔体相连通,这样,从第二腔体进入第一腔体的蒸汽通过排气口排放到外部,形成整个阀体组件的完整的蒸汽排放路径,实现对内部蒸汽排放进行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回流孔,回流孔设置于本体,回流孔与第一腔体相连通;回流阀,回流阀设置于回流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阀体组件还包括回流孔和回流阀。其中,回流孔设置在本体上,具体回流孔可设置在阀座的底部,并且回流孔与第一腔体相连通,进一步设置回流阀封堵在回流孔上,这样能够防止烹饪时产生的蒸汽在通过第一腔体排放到外部过程中,冷凝成液体后,从阀座与阀盖的间隙溢出,对阀体组件造成污染。或者避免在电饭锅煮饭过程中,米汤从阀座与阀盖的间隙溢出,对烹饪器具造成污染,以及防止液体渗漏到电路中,造成电路损坏,引发用电事故。保证了烹饪作业安全,提高了阀体组件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述方案中任一项的阀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阀体组件,因此具有该阀体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锅体,锅体包括烹饪腔,第二腔体与烹饪腔通过进气口相连通;盖体,盖体连接于锅体,阀体组件设置于盖体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锅体和盖体。其中,锅体包括烹饪腔,第二腔体与烹饪腔通过进气口相连通,以实现烹饪腔内产生的蒸汽能够通过进气口流入第二腔体内,进而推动升降阀运动,将蒸汽排放到第一腔体内,从排气口排放到烹饪器具的外部,实现对烹饪腔内产生的蒸汽进行排放。进一步地,设置盖体连接于锅体上,阀体组件设置于盖体上,以实现通过盖体和阀体组件共同对烹饪腔进行开启或关闭,即通过盖体和阀体组件与锅体盖合以围设出封闭的烹饪腔,并通过进气口连通烹饪腔和第二腔体,实现烹饪腔内产生的蒸汽能够通过进气口流入第二腔体内,进而推动升降阀运动,将蒸汽排放到第一腔体内,再从排气口排放到烹饪器具的外部,实现对烹饪腔内产生的蒸汽进行排放。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内胆,内胆设置于烹饪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内胆。其中,内胆设置在烹饪腔内,并且内胆与锅体相连接,以实现锅体的烹饪腔对内胆的支撑和密封。这样,通过将内胆安装在烹饪腔中,实现了可以将食物放置在内胆中进行烹饪,实现了烹饪器具烹饪过程中安全卫生,进一步地,在烹饪过程中,烹饪时产生的水蒸气能够通过进气口流入第二腔体内,进而推动升降阀运动,将蒸汽排放到第一腔体内,再从排气口排放到烹饪器具的外部,实现对烹饪腔内产生的蒸汽进行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阀体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阀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阀体组件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阀体组件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阀体组件中升降阀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的阀体组件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实施例的阀体组件的D-D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阀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实施例的阀体组件的E-E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实施例的阀体组件的F-F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阀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实施例的阀体组件的M-M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实施例的阀体组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阀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实施例的阀体组件的K-K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阀体组件;
102本体,104第一腔体,106第二腔体,108过流通道,110隔离部,112泄压孔,114阀座,116阀盖,118安装部;
120升降阀,122升降阀体,124限位部,126升降阀盖;
130泄压阀,132泄压阀体,134阀片;
140第一密封件,150第二密封件,160进气口,170排气口,180回流孔,190回流阀;
200烹饪器具,210锅体,220烹饪腔,230盖体,240内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6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阀体组件100和烹饪器具200。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阀体组件100包括:本体102,本体102包括第一腔体104和第二腔体106,以及连通第一腔体104和第二腔体106的过流通道108;升降阀120,升降阀120与本体102活动连接,升降阀120能够沿第二腔体106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其中,升降阀120位于第一位置时,升降阀120关闭过流通道108,升降阀120处于第二位置时,升降阀120开启过流通道108。
具体地,如图2、图3、图5、图6和图14所示,阀体组件100包括本体102和升降阀120。其中,本体102包括第一腔体104和第二腔体106,以及连通第一腔体104和第二腔体106的过流通道108,即本体102包括第一腔体104、第二腔体106和过流通道108,过流通道108连通第一腔体104和第二腔体106,以实现烹饪时产生的蒸汽能够从烹饪腔220流入第二腔体106,再通过过流通道108进入到第一腔体104内,进而实现蒸汽的排出。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升降阀120与本体102活动连接,即升降阀120能够相对于本体102运动,具体地,升降阀120能够在第二腔体106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以实现升降阀120对过流通道108的封堵或开启。
其中,如图3和图6所示,当升降阀120位于第一位置时,升降阀120相对于本体102不发生移动,此时升降阀120对过流通道108进行封堵,即关闭过流通道108,此时烹饪时产生的蒸汽不能通过过流通道108进入第一腔体104内,进而无法排放到外部,使烹饪腔220内保持微压状态,达到密封、焖香和保湿的作用,加快食物煮熟速度,以及提高烹饪效果。当升降阀120处于第二位置时,升降阀120相对于本体102发生移动,即升降阀120相对于本体102上升,进而打开过流通道108,此时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能够通过过流通道108进入第一腔体104内,进而排放到外部,使烹饪腔220内保持常压状态,进一步提高烹饪效果。
通过在阀体组件100中设置升降阀120,利用升降阀120能够根据蒸汽压力变化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进而通过升降阀120相对于本体102进行往复运动,即升降阀120相对于本体102上升或下降,以此来开启或关闭过流通道108,实现对烹饪腔220内蒸汽排放进行控制,避免相关烹饪器具中排气阀门为内置式的,升降阀没有起到阀门开闭作用,导致烹饪器具的排气结构设置复杂,蒸汽排放步骤繁琐,影响排气效率和烹饪效果的问题发生。而根据蒸汽压力控制升降阀1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往复运动来打开或关闭过流通道108,能够对内部蒸汽排放进行控制,有效提高烹饪效果,进一步简化烹饪器具200的结构,以及提高阀体组件100使用可靠性。
具体地,相关技术中,电饭锅在烹饪时,通常通过升降阀升降来调节内部蒸汽压力,但由于阀门为内置式的,升降阀没有起到阀门开闭作用,导致电饭锅的排气结构复杂,蒸汽排放步骤繁琐,影响排气效率和烹饪效果。本申请中,如图2和图5所示,通过设置本体102包括第一腔体104和第二腔体106。其中,第二腔体106为蒸汽进入腔体,第一腔体104为蒸汽排放腔体,并进一步设置过流通道108连通第一腔体104和第二腔体106,以及设置升降阀120与本体102之间活动连接,即升降阀120能够相对于本体102上下升降运动,进而通过升降阀120能够在第二腔体106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以实现升降阀120对过流通道108的封堵或开启,从而实现对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进行排放。
更为具体地,在电饭锅烹饪过程中,刚开始工作时,烹饪腔220内开始产生蒸汽,由于此时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压力不足以抵抗升降阀120的自重,即蒸汽压力小于升降阀120的自重,此时升降阀120处于第一位置,即此时升降阀120与本体102之间未发生移动,升降阀120此时封堵过流通道108,即此时升降阀120关闭过流通道108,这样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只能储存在第二腔体106中,不能经过流通道108流入第一腔体104中,进而不能排放到烹饪器具200的外部,以实现烹饪腔220内保持微压状态,达到密封、焖香和保湿的作用,加快食物煮熟速度,提高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当烹饪腔220内持续加热并产生大量热蒸汽,第二腔体106内储存的蒸汽压力大于升降阀120自重时,此时升降阀120被推动上升到第二位置,即此时升降阀120与本体102之间发生移动,升降阀120此时远离本体102或第二腔体106,升降阀120位于第二位置时会开启过流通道108,即升降阀120打开过流通道108,这样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流入第二腔体106内,再经过流通道108进入第一腔体104中,进而排放到烹饪器具200的外部,形成整个阀体组件100的蒸汽排放路径(图6中虚线箭头所示),以实现烹饪腔220内保持常压状态。
进一步地,当烹饪腔220内蒸汽排放一段时间后,烹饪腔220内蒸汽减少,第二腔体106内蒸汽压力变小,当蒸汽压力小于升降阀120自重时,升降阀120相对于本体102下降,并关闭过流通道108,即升降阀120由第二位置回复到第一位置,此时烹饪腔220内再次处于微压烹饪状态,当烹饪腔220内蒸汽压力持续累积到大于升降阀120自重时,会再次推动升降阀120上升,如此重复进行,直到烹饪过程结束。当烹饪工作结束时,烹饪腔220内蒸汽越来越少,第二腔体106内蒸汽压力越来越小,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压力不足以顶起升降阀120,烹饪腔220内会处于微压状态,进行保温,达到保温焖香的作用,以此提高烹饪效果。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烹饪腔220内部蒸汽通过升降阀120的升降来调节内部蒸汽压力,但由于阀门为内置式的,升降阀120没有起到阀门开闭作用,即升降阀120仅起到视觉效果作用,导致电饭锅的排气结构复杂,不利于简化烹饪器具200的结构,并且蒸汽排放步骤繁琐,影响排气效率和烹饪效果的问题。而根据蒸汽压力控制升降阀1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往复运动来打开或关闭过流通道108,能够对内部蒸汽排放进行控制,有效提高烹饪效果,进一步提高阀体组件100使用可靠性。
在具体应用中,阀体组件100可以应用于电饭锅或电饭煲等烹饪器具200中,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图3、图6、图8、图9和图15所示,本体102还包括:隔离部110,隔离部110将本体102分隔成第一腔体104和第二腔体106,进一步地,过流通道108设置于隔离部110,升降阀120与隔离部110活动连接。
具体地,如图3和图6所示,本体102还包括隔离部110。其中,隔离部110将本体102分隔成第一腔体104和第二腔体106,过流通道108设置在隔离部110上,升降阀120与隔离部110活动连接。通过在本体102中设置隔离部110,可以通过隔离部110将本体102隔离成两个独立的腔体,并在两个独立的腔体之间设置过流通道108,通过隔离部110将本体102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体,即第一腔体104和第二腔体106,并在隔离部110上设置过流通道108连通两个腔体,以实现第二腔体106内的蒸汽能够流入第一腔体104中。进一步地,通过升降阀120与隔离部110活动连接,即升降阀120能够相对于隔离部110上下升降运动,以此来实现对过流通道108进行开启或关闭,从而实现对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进行排放。
具体地,在电饭锅烹饪过程中,通过隔离部110将本体102分隔成第一腔体104和第二腔体106,其中,第二腔体106为蒸汽进入腔体,第一腔体104为蒸汽排放腔体,并通过设置过流通道108连通第一腔体104和第二腔体106,并进一步设置升降阀120与隔离部110之间活动连接,即升降阀120能够相对于隔离部110上下升降运动,以实现升降阀120对过流通道108的封堵或开启,从而实现对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进行排放。更为具体地,当升降阀120位于第一位置时,升降阀120相对于隔离部110不发生移动,此时升降阀120对过流通道108进行封堵,烹饪时产生的蒸汽不能从第二腔体106经过流通道108进入第一腔体104内,进而无法排放到外部,使烹饪腔220内保持微压状态。当升降阀120处于第二位置时,升降阀120相对于隔离部110发生移动,即升降阀120相对于隔离部110上升,进而打开过流通道108,此时烹饪时产生的蒸汽能够从第二腔体106经过流通道108进入第一腔体104内,进而排放到外部,使烹饪腔220内保持常压状态,实现对内部蒸汽排放进行控制,提高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图3、图4、图6至图10和图15所示,隔离部110还包括泄压孔112,泄压孔112连通第一腔体104和第二腔体106;进一步地,阀体组件100还包括泄压阀130,泄压阀130设置于泄压孔112。
具体地,如图1、图4、图7、图9和图10所示,隔离部110还包括泄压孔112。其中,泄压孔112连通第一腔体104和第二腔体106,以实现第二腔体106内的蒸汽通过泄压孔112也能进入到第一腔体104内,进而排放到烹饪器具200的外部。进一步地,阀体组件100还包括泄压阀130。其中,泄压阀130设置在泄压孔112上,即泄压阀130安装在泄压孔112上,以实现对泄压孔112进行封堵。在常规情况下,泄压阀130始终处于关闭状态,在升降阀120处于异常状态,无法开启或关闭过流通道108时,泄压阀130会启动打开泄压孔112进行泄压排气,来保证阀体组件100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15所示,由于设置泄压阀130开启的压力值大于升降阀120运动的压力值,在常规情况下,泄压阀130始终处于关闭状态,即泄压孔112常规情况下时关闭的,仅通过升降阀120开启或关闭过流通道108来实现排放蒸汽。当升降阀120处于异常情况下,即升降阀120受外力作用无法打开时,烹饪腔220内气压持续升高,当烹饪腔220内气压达到泄压阀130开启条件时,泄压阀130打开泄压孔112,烹饪腔220内蒸汽流入第二腔体106,经泄压孔112进入第一腔体104中,进而排放到外部。实现对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进行泄压排放,避免烹饪腔220内的气压过大而无法排出发生事故,避免危险发生,保证了烹饪作业安全,提高了阀体组件100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图3、图4、图6、图7和图15所示,泄压阀130包括:泄压阀体132;阀片134,阀片134设置于泄压阀体132上,进一步地,第二腔体106内的压力达到压力阈值时,阀片134变形,以开启泄压孔112。
具体地,如图1和图15所示,泄压阀130包括泄压阀体132和阀片134。其中,阀片134设置在泄压阀体132上,当第二腔体106内的压力达到压力阈值时,阀片134变形,泄压阀130开启泄压孔112进行泄压排气,使第二腔体106内的蒸汽通过泄压孔112进入第一腔体104中,进而排放到烹饪器具200外部,实现对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进行泄压排放,避免烹饪腔220内的蒸汽气压过大无法排出发生危险事故,防止危险发生,提高了阀体组件100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15所示,烹饪器具200在工作过程中,正常情况下,通过升降阀120能够在第二腔体106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以实现升降阀120对过流通道108的封堵或开启,从而实现对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进行排放,泄压阀130始终处于关闭状态。在异常情况下,升降阀120受外力作用无法往复运动时,或者升降阀120发生故障而无法开启或关闭过流通道108时,由于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越来越多,烹饪腔220内部蒸汽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危险发生。本申请通过在隔离部110上设置泄压孔112,在泄压孔112上安装泄压阀130,进一步,泄压阀130包括泄压阀体132和阀片134,阀片134为硅胶材质,设置在泄压阀体132上,进而在升降阀120无法工作的情况下,当第二腔体106内的压力达到压力阈值时,阀片134会在压力作用下变形,泄压阀130开启泄压孔112进行泄压排气,使第二腔体106内的蒸汽通过泄压孔112进入第一腔体104中,进而排放到烹饪器具200外部,实现对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进行泄压排放,避免烹饪腔220内的蒸汽气压过大而无法排出的危险发生,提高了阀体组件100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增加阀门堵死的泄压保险结构,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15所示,本体102还包括:阀座114,阀座114包括座体;阀盖116,阀盖116设于阀座114上,且与阀座114相连接;其中,隔离部110为环形结构,隔离部110的一端设置于座体,另一端朝向阀盖116一侧延伸,隔离部110内壁与阀盖116和阀座114形成第二腔体106,隔离部110外壁与阀盖116和阀座114形成第一腔体104。
具体地,如图1、图3、图6、图8至图10、图12和图14所示,本体102还包括阀座114和阀盖116。其中,阀座114包括座体,阀盖116设置在阀座114上,并且与阀座114相连接,以实现阀盖116与阀座114之间的连接和密封。进一步地,隔离部110设置为环形结构,且隔离部110的一端设置在座体上,隔离部110的另一端朝向阀盖116一侧延伸,即隔离部110从座体向阀盖116方向一侧延伸,其中,隔离部110内壁与阀盖116和阀座114共同围设出第二腔体106,隔离部110外壁与阀盖116和阀座114共同围设出第一腔体104,并且第一腔体104与第二腔体106之间通过过流通道108进行连通,以此来实现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先流入第二腔体106内,再经过流通道108进入第一腔体104中,进而排放到外部,通过升降阀120往复运动实现对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排放进行控制,简化烹饪器具200的结构,提高阀体组件100使用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1、图8和图15所示,隔离部110可以为阀座114的座体上向外部延伸的围筋,围筋将本体102隔离成两个独立的蒸汽腔体,即第一腔体104和第二腔体106,且第一腔体104和第二腔体106通过过流通道108进行连通,这样在烹饪器具200工作时,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会先流入第二腔体106中,在第二腔体106内的蒸汽压力大于升降阀120的重力时,将升降阀120从第一位置顶起到第二位置,同时打开过流通道108,蒸汽从第二腔体106流入第一腔体104,进而排放到烹饪器具200的外部,在第二腔体106内的蒸汽压力小于升降阀120的重力时,升降阀120从第二位置回复到第一位置,同时关闭过流通道108,蒸汽无法从第二腔体106流入第一腔体104,进而对烹饪腔220内蒸汽进行封闭,以此来形成整个阀体组件100的蒸汽排放路径,实现对内部蒸汽排放进行控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图6和图12示,阀盖116包括:安装部118,安装部118设置于隔离部110内,升降阀120设置于安装部118,进一步地,升降阀120能够相对于阀盖116移动。
具体地,如图6所示,阀盖116包括安装部118。其中,安装部118设置在隔离部110内,升降阀120设置在安装部118内,以实现安装部118和升降阀120与阀盖116和阀座114之间形成对第二腔体106的密封,进而在蒸汽压力的推动下,实现升降阀120能够相对于阀盖116移动,进一步实现对过流通道108的开启或关闭,保证对内部蒸汽排放进行控制。即通过升降阀120往复运动实现对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排放进行控制,简化烹饪器具200的结构,提高阀体组件100使用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3所示,安装部118可以为阀盖116上的安装腔,安装腔设置在隔离部110内,即安装腔与第二腔体106相连通,升降阀120安装在安装部118的安装腔内,以实现第二腔体106内的蒸汽能够与升降阀120直接接触,进而根据蒸汽压力与升降阀120自重的大小关系,来顶起升降阀120,实现对过流通道108开启或关闭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烹饪腔220内蒸汽排放进行控制。即利用升降阀120在安装部118上往复运动,实现对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进行排放,简化烹饪器具200的结构,提高阀体组件100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40,设于阀座114上,阀座114与阀盖116通过第一密封件140连接,对第一腔体104进行密封。
具体地,如图1所示,阀体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40。其中,第一密封件140设置在阀座114上,通过将第一密封件140设置在阀座114上,再通过阀盖116盖设在第一密封件140上,使阀座114与阀盖116通过第一密封件140连接,以实现对第一腔体104进行密封。进而能够保证第一腔体104为密封腔体,防止烹饪腔220内的蒸汽渗漏出去,不能精准控制烹饪腔220内部蒸汽压力,实现对内部蒸汽排放的精准度进行控制,同时实现对蒸汽排放路径提供密封条件,使蒸汽能够完全排放到烹饪器具200外部。
具体地,第一密封件140可以为橡胶密封件,可具体设置为密封圈、密封筋或者密封垫,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140为橡胶密封件,并通过第一密封件140连接在阀座114和阀盖116之间,实现对第一腔体104进行密封,起到密封作用,进而对内部蒸汽排放的进行精准控制的目的,提高阀体组件100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50,设于隔离部110上,隔离部110与阀盖116通过第二密封件150连接,对第二腔体106进行密封。
具体地,如图1所示,阀体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50。其中,第二密封件150设置在隔离部110上,具体设置在隔离部110靠近阀盖116一侧的端部上,通过将第二密封件150设置在隔离部110上,再利用阀盖116盖设在第二密封件150上,使阀座114与阀盖116和隔离部110之间通过第二密封件150进行连接,以实现对第二腔体106进行密封。进而能够保证第二腔体106为密封腔体,防止烹饪腔220内的蒸汽流入第二腔体106后渗漏出去,无法精准推动升降阀120往复运动,即无法实现对内部蒸汽排放的精准度进行控制,同时实现对蒸汽排放路径提供密封条件,使蒸汽能够完全排放到烹饪器具200外部。
具体地,烹饪器具200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会进入到第二腔体106内,当第二腔体106内的蒸汽压力大于升降阀120自重时,会顶起升降阀120以打开过流通道108,进行排气。通过将第二密封件150设置在隔离部110上,实现对第二腔体106进行密封,保证第二腔体106为密封腔体,这样能够准确根据第二腔体106内蒸汽压力推动升降阀120工作,实现对内部蒸汽排放的精准度进行控制,进而提高烹饪效果。
在具体应用中,第二密封件150可以为橡胶密封件,可具体设置为密封圈、密封筋或者密封垫,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通过设置第二密封件150为橡胶密封件,并通过第二密封件150连接在隔离部110和阀盖116之间,实现对第二腔体106进行密封,起到密封作用,进而实现对内部蒸汽排放的进行精准控制的目的,提高阀体组件100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图3、图6和图12所示,升降阀120包括:升降阀体122,升降阀体122包括限位部124,限位部124用于对升降阀120沿第二腔体106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升降阀盖126,设置于升降阀体122的一端;其中,升降阀120位于第一位置时,升降阀盖126贴合于本体102,升降阀120位于第二位置时,升降阀盖126远离本体102,且限位部124卡扣于本体102的内壁上。
具体地,如图1所示,升降阀120包括升降阀体122和升降阀盖126。其中,升降阀体122包括限位部124,限位部124用于对升降阀120沿第二腔体106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即通过在升降阀体122上设置限位部124,升降阀120在蒸汽压力的推动下,远离本体102运动,在到达第二位置时,利用限位部124卡扣在本体102的内壁上,防止升降阀120从安装部118中脱落,或者避免升降阀120从本体102上脱离,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烹饪器具200损坏。进一步地,通过将升降阀盖126设置在升降阀体122的一端,具体设置在升降阀体122远离第二腔体106的一端,以实现在升降阀120下降到第一位置时,能够盖合在阀盖116上。
具体地,如图1、图3、图6、图12和图13所示,限位部124可以为突出于升降阀体122的凸起,凸起分布在升降阀体122一端的周侧,升降阀盖126设置在升降阀体122的另一端,即升降阀盖126与限位部124分别设置在升降阀体122相对应的两端。这样烹饪器具200在烹饪时,产生的蒸汽会进入到第二腔体106内,当第二腔体106内的蒸汽压力大于升降阀120自重时,升降阀12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升降阀120位于第二位置时,升降阀盖126远离本体102,且限位部124卡扣于本体102的内壁上,防止升降阀120继续上升,实现对升降阀120限位。当第二腔体106内的蒸汽压力小于升降阀120自重时,升降阀120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升降阀120位于第一位置时,升降阀盖126贴合于本体102上,防止升降阀120继续下降,实现对升降阀120限位。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图6和图11所示,还包括:进气口160,进气口160设置于本体102,进气口160与第二腔体106相连通;排气口170,排气口170设置于本体102,排气口170与第一腔体104相连通。
具体地,如图3和图6所示,阀体组件100还包括进气口160和排气口170。其中,进气口160设置在本体102上,具体进气口160设置在阀座114的底部,以实现进气口160与第二腔体106相连通,实现在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通过进气口160流入第二腔体106内,并推动升降阀120往复运动,来开启或关闭过流通道108,实现蒸汽能够通过过流通道108进入到第一腔体104中,实现将蒸汽排放到烹饪器具200外部去。进一步地,通过将排气口170设置在本体102上,具体设置在阀盖116上,并且排气口170与第一腔体104相连通,这样,从第二腔体106进入第一腔体104的蒸汽通过排气口170排放到外部,形成整个阀体组件100的完整的蒸汽排放路径,实现对内部蒸汽排放进行控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6、图7、图9、图10和图14所示,还包括:回流孔180,回流孔180设置于本体102,回流孔180与第一腔体104相连通;回流阀190,回流阀190设置于回流孔180。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阀体组件100还包括回流孔180和回流阀190。其中,回流孔180设置在本体102上,具体回流孔180可设置在阀座114的底部,并且回流孔180与第一腔体104相连通,进一步设置回流阀190封堵在回流孔180上,这样能够防止烹饪时产生的蒸汽在通过第一腔体104排放到外部过程中,冷凝成液体后,从阀座114与阀盖116的间隙溢出,对阀体组件100造成污染。或者避免在电饭锅煮饭过程中,米汤从阀座114与阀盖116的间隙溢出,对烹饪器具200造成污染,以及防止液体渗漏到电路中,造成电路损坏,引发用电事故。保证了烹饪作业安全,提高了阀体组件100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具体应用中,回流阀190可以为橡胶或塑胶密封阀,通过设置回流阀190封堵在回流孔180上,防止冷凝液化后的液体或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米汤回流到烹饪腔220中,或者渗漏到阀体组件100外部,保证了烹饪作业安全和卫生,提高了阀体组件100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2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阀体组件100。
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200因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阀体组件100,因此具有该阀体组件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具体地,相关技术中,烹饪器具在烹饪时,通常通过升降阀升降来调节内部蒸汽压力,但由于阀门为内置式的,升降阀没有起到阀门开闭作用,导致电饭锅的排气结构复杂,蒸汽排放步骤繁琐,影响排气效率和烹饪效果。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本体102包括第一腔体104和第二腔体106。其中,第二腔体106为蒸汽进入腔体,第一腔体104为蒸汽排放腔体,并进一步设置过流通道108连通第一腔体104和第二腔体106,以及设置升降阀120与本体102之间活动连接,即升降阀120能够相对于本体102上下升降运动,进而通过升降阀120能够在第二腔体106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以实现升降阀120对过流通道108的封堵或开启,从而实现对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进行排放。
更为具体地,在烹饪器具200烹饪过程中,刚开始工作时,烹饪腔220内开始产生蒸汽,由于此时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压力不足以抵抗升降阀120的自重,即蒸汽压力小于升降阀120的自重,此时升降阀120处于第一位置,即此时升降阀120与本体102之间未发生移动,升降阀120此时封堵过流通道108,即此时升降阀120关闭过流通道108,这样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只能储存在第二腔体106中,不能经过流通道108流入第一腔体104中,进而不能排放到烹饪器具200的外部,以实现烹饪腔220内保持微压状态,达到密封、焖香和保湿的作用,加快食物煮熟速度,提高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当烹饪腔220内持续加热并产生大量热蒸汽,第二腔体106内储存的蒸汽压力大于升降阀120自重时,此时升降阀120被推动上升到第二位置,即此时升降阀120与本体102之间发生移动,升降阀120此时远离本体102或第二腔体106,升降阀120位于第二位置时会开启过流通道108,即升降阀120打开过流通道108,这样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流入第二腔体106内,再经过流通道108进入第一腔体104中,进而排放到烹饪器具200的外部,形成整个阀体组件100的蒸汽排放路径,以实现烹饪腔220内保持常压状态。
进一步地,当烹饪腔220内蒸汽排放一段时间后,烹饪腔220内蒸汽减少,第二腔体106内蒸汽压力变小,当蒸汽压力小于升降阀120自重时,升降阀120相对于本体102下降,并关闭过流通道108,即升降阀120由第二位置回复到第一位置,此时烹饪腔220内再次处于微压烹饪状态,当烹饪腔220内蒸汽压力持续累积到大于升降阀120自重时,会再次推动升降阀120上升,如此重复进行,直到烹饪过程结束。当烹饪工作结束时,烹饪腔220内蒸汽越来越少,第二腔体106内蒸汽压力越来越小,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压力不足以顶起升降阀120,烹饪腔220内会处于微压状态,进行保温,达到保温焖香的作用,以此提高烹饪效果。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烹饪腔内部蒸汽通过升降阀的升降来调节内部蒸汽压力,但由于阀门为内置式的,升降阀没有起到阀门开闭作用,即升降阀仅起到视觉效果作用,导致电饭锅的排气结构复杂,不利于简化烹饪器具的结构,并且蒸汽排放步骤繁琐,影响排气效率和烹饪效果的问题。而根据蒸汽压力控制升降阀1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往复运动来打开或关闭过流通道108,能够对内部蒸汽排放进行控制,有效提高烹饪效果,进一步提高烹饪器具200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烹饪器具200还包括:锅体210,锅体210包括烹饪腔220,第二腔体106与烹饪腔220通过进气口160相连通;盖体230,盖体230连接于锅体210,阀体组件100设置于盖体230上。
具体地,如图16所示,烹饪器具200还包括锅体210和盖体230。其中,锅体210包括烹饪腔220,第二腔体106与烹饪腔220通过进气口160相连通,以实现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能够通过进气口160流入第二腔体106内,进而推动升降阀120运动,将蒸汽排放到第一腔体104内,从排气口170排放到烹饪器具200的外部,实现对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进行排放。进一步地,设置盖体230连接于锅体210上,阀体组件100设置于盖体230上,以实现通过盖体230和阀体组件100共同对烹饪腔220进行开启或关闭,即通过盖体230和阀体组件100与锅体210盖合以围设出封闭的烹饪腔220,并通过进气口160连通烹饪腔220和第二腔体106,实现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能够通过进气口160流入第二腔体106内,进而推动升降阀120运动,将蒸汽排放到第一腔体104内,再从排气口170排放到烹饪器具200的外部,实现对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进行排放。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烹饪器具200还包括:内胆240,内胆240设置于烹饪腔220内。
具体地,如图16所示,烹饪器具200还包括内胆240。其中,内胆240设置在烹饪腔220内,并且内胆240与锅体210相连接,以实现锅体210的烹饪腔220对内胆240的支撑和密封。这样,通过将内胆240安装在烹饪腔220中,实现了可以将食物放置在内胆240中进行烹饪,实现了烹饪器具200烹饪过程中安全卫生,进一步地,在烹饪过程中,烹饪时产生的水蒸气能够通过进气口160流入第二腔体106内,进而推动升降阀120运动,将蒸汽排放到第一腔体104内,再从排气口170排放到烹饪器具200的外部,实现对烹饪腔220内产生的蒸汽进行排放。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过流通道;
升降阀,所述升降阀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升降阀能够沿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其中,所述升降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升降阀关闭所述过流通道,所述升降阀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升降阀开启所述过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
隔离部,所述隔离部将所述本体分隔成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所述过流通道设置于所述隔离部,所述升降阀与所述隔离部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还包括泄压孔,所述泄压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
所述阀体组件还包括泄压阀,所述泄压阀设置于所述泄压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阀包括:
泄压阀体;
阀片,所述阀片设置于所述泄压阀体上,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压力达到压力阈值时,所述阀片变形,以开启所述泄压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
阀座,所述阀座包括座体;
阀盖,所述阀盖设于所述阀座上,且与所述阀座相连接;
其中,所述隔离部为环形结构,所述隔离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座体,另一端朝向所述阀盖一侧延伸,所述隔离部内壁与所述阀盖和所述阀座形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隔离部外壁与所述阀盖和所述阀座形成所述第一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隔离部内,所述升降阀设置于所述安装部,所述升降阀能够相对于所述阀盖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密封件,设于所述阀座上,所述阀座与所述阀盖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连接,对所述第一腔体进行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隔离部上,所述隔离部与所述阀盖通过所述第二密封件连接,对所述第二腔体进行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阀包括:
升降阀体,所述升降阀体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对所述升降阀沿所述第二腔体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
升降阀盖,设置于所述升降阀体的一端;
其中,所述升降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升降阀盖贴合于所述本体,所述升降阀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升降阀盖远离所述本体,且所述限位部卡扣于所述本体的内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
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回流孔,所述回流孔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回流孔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
回流阀,所述回流阀设置于所述回流孔。
12.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阀体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包括烹饪腔,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烹饪腔通过进气口相连通;
盖体,所述盖体连接于所述锅体,所述阀体组件设置于所述盖体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内胆,所述内胆设置于所述烹饪腔内。
CN202320377627.3U 2023-03-03 2023-03-03 阀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9570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7627.3U CN219570980U (zh) 2023-03-03 2023-03-03 阀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7627.3U CN219570980U (zh) 2023-03-03 2023-03-03 阀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70980U true CN219570980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53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77627.3U Active CN219570980U (zh) 2023-03-03 2023-03-03 阀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709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52852B (zh) 烹饪器具
CN219570980U (zh) 阀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KR101618846B1 (ko) 전기밥솥
CN205729174U (zh) 料理机
CN111419074A (zh) 防溢保鲜烹饪电器
CN211911300U (zh) 一种限压阀及微压力锅
CN110507167B (zh) 浮子阀组件、烹饪器具的盖体总成和烹饪器具
CN216822889U (zh) 锅盖组件及具有其的锅具
CN219570941U (zh) 阀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3371345U (zh) 陶锅组件及电炖锅
CN210300706U (zh) 蒸汽阀、盖体及烹饪器具
CN112043155B (zh) 烹饪器具
CN220937762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
CN209489882U (zh) 一种泄压结构及应用其的电蒸箱
CN108538637B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
CN214548809U (zh) 一种防溢电饭煲
CN220608100U (zh) 一种泄压阀
CN220832585U (zh) 一种自动排气的便携式电热水杯
CN218128072U (zh) 使用安全的压力烹饪器具
CN215777290U (zh) 烹饪器具
CN220001535U (zh) 一种微压陶瓷煲
KR101482075B1 (ko) 조리용기의 뚜껑
CN218009311U (zh) 一种压力锅
CN218942941U (zh) 具有加热功能的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15304972U (zh) 一种低成本的压力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