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94763U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94763U
CN210294763U CN201921613221.0U CN201921613221U CN210294763U CN 210294763 U CN210294763 U CN 210294763U CN 201921613221 U CN201921613221 U CN 201921613221U CN 210294763 U CN210294763 U CN 210294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column
backlight module
substrate
holes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132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章树
王式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K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K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K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K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132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94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94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94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所述光源包括衬底,所述衬底的一侧表面阵列排布有多个发光元件,所述衬底设置有多个沉孔;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衬底具有所述发光元件一侧的表面上,且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一一对应的穿设于所述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反射片具有与所述多个沉孔一一对应的过孔;多个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穿设于所述沉孔、所述过孔,并与所述衬底、所述反射片可拆卸的卡接。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反射片不好装配以及固定不牢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装置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受液晶显示装置的市场拉动,背光模组产业也随之快速发展。其中,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其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显示装置能正常显示影像。目前,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一般包括灯板以及反射片,灯板上一般阵列排布多个发光元件用于提供光源,反射片用于反射光线使其进入导光板。
然而,目前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仍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人发现,背光模组中灯板以及反射片均为零散部件,在使用的时候,需要由组装厂工人按照生产工艺要求进行组装装配,由于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导致生产组装效率较低,而且,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导致灯板、反射片固定不牢,进而造成装配不良,存在潜在产品质量风险,影响客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反射片不好装配以及固定不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所述光源包括衬底,所述衬底的一侧表面阵列排布有多个发光元件,所述衬底设置有多个沉孔;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衬底具有所述发光元件一侧的表面上,且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一一对应的穿设于所述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反射片具有与所述多个沉孔一一对应的过孔;多个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穿设于所述沉孔、所述过孔,并与所述衬底、所述反射片可拆卸的卡接。
可选地,所述发光元件为矩形,所述第一通孔为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长度大于所述发光元件的长度,所述矩形孔的宽度大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宽度;所述沉孔以及所述过孔分别独立的为圆形孔,所述过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沉孔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沉孔包括:内孔,所述内孔向靠近所述发光元件的方向延伸;外孔,所述外孔与所述内孔相连,且向远离所述发光元件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内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外孔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底部与所述反射片抵接;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支撑部的所述底部相连,且所述连接柱朝远离所述支撑部一侧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柱在所述底部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底部的面积;撑紧部,所述撑紧部与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相连,沿着远离所述连接柱一侧的方向上,所述撑紧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其中,所述撑紧部、所述连接柱、所述支撑部均具有弹性。
可选地,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沉孔过盈配合;所述连接柱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衬底和所述反射片的总厚度。
可选地,所述连接柱的侧壁设有收紧部,所述收紧部为设置在所述连接柱侧壁的若干个沟槽。
可选地,所述撑紧部呈梯形台阶,所述梯形台阶与所述连接柱相连的一侧表面为第一底面,所述梯形台阶远离所述连接柱的一侧表面为第二底面;其中,所述连接柱在所述第一底面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底面的面积;所述第二底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内孔的面积、小于所述外孔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撑紧部与所述内孔过盈配合、与所述外孔间隙配合。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发光元件的高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面描述的背光模组。由此,该显示装置可以具有前面描述的背光模组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固定结构,穿设于设置在衬底的沉孔、设置在反射片的过孔,并与衬底、反射片可拆卸的卡接,实现了反射片与衬底的固定,使得反射片的装配固定工艺更加简洁,结构更加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装配固定过程中的不良率,而且,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洁,拆装方便,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实施例中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实施例中反射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实施例中反射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实施例中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实施例中固定结构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光源 101 衬底
102 发光元件 2 反射片
201 过孔 202 第一通孔
3 固定结构 301 支撑部
302 连接柱 303 收紧部
304 撑紧部 4 沉孔
401 内孔 402 外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1、反射片2以及多个固定结构3。所述光源1包括衬底101,所述衬底101的一侧表面阵列排布有多个发光元件102,衬底101设置有多个沉孔4;反射片2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通孔202,反射片2设置在衬底101具有发光元件102一侧的表面上,且多个发光元件102一一对应的穿设于多个第一通孔202,反射片2具有与多个沉孔4一一对应的过孔201;固定结构3穿设于沉孔4、过孔201,并与衬底101、反射片2可拆卸的卡接。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多个固定结构3,穿设于设置在衬底101的沉孔4、设置在反射片2上且与沉孔4对应的过孔201,并与衬底101、反射片2可拆卸的卡接,实现了反射片2与光源1的固定,使得反射片2的装配固定工艺更加简洁,结构更加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装配固定过程中的不良率,而且,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洁,拆装方便,有利于推广使用。
具体的,衬底101可以为灯板,优选的,灯板采用PCB板,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其中,发光元件102可以为LED,LED在PCB板的一侧表面阵列排布,可以理解的是设置有多排、多列,其数量和排列间距不限制,根据实际需求定义设置,沉孔4可以设置在相邻的四颗发光元件102之间,用于供固定结构3穿过,并实现固定结构3与衬底101的可拆卸的卡接。
反射边2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通孔202,反射片2设置在衬底101具有发光元件102一侧的表面上,发光元件102穿过第一通孔202凸设在反射片2的表面,可以起到反射发光元件102发出的光的作用,另外,在反射片2上开设有与多个沉孔4一一对应的过孔201,反射片2与衬底101通过固定结构3穿过沉孔4以及过孔201后固定装配在一起,装配简单,固定牢靠,拆卸方便。
固定结构3可以根据反射片2以及衬底101的实际情况设置为若干个,用于将反射片2与衬底101紧固在一起,保证两者固定的牢靠性,同时,在发光元件102损坏需要更换时,可以将反射片2与衬底101拆开,从而便于维修。
进一步的,参照图2、图3、图4,发光元件102为矩形,第一通孔202为矩形孔,矩形孔的长度大于发光元件102的长度,矩形孔的宽度大于发光元件102的宽度;沉孔4以及过孔201分别独立的为圆形孔,过孔201的直径大于沉孔4的直径。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提供更好的光源效果,将发光元件102设置为矩形,可以增加光源的有效照射范围,对应的,将第一通孔202设置为矩形孔,同时为了保证发光元件102能够方便的穿过第一通孔102且不会对发光元件102造成损伤,优选的,矩形孔的长度大于发光元件102的长度,矩形孔的宽度大于发光元件102的宽度。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102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状,只需第一通孔202的形状与发光元件102对应即可。沉孔4以及过孔201主要是供固定结构3穿过,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沉孔4以及过孔201分别独立的为圆形孔。
进一步的,参照图6、图7,固定结构3包括:支撑部301、连接柱302以及撑紧部304。支撑部301的底部与反射片2抵接;连接柱302与支撑部301的底部相连,且连接柱302朝远离支撑部301一侧的方向延伸,连接柱302在支撑部301底部上的投影面积小于该底部的面积;撑紧部304与连接柱302远离支撑部301的一端相连,沿着远离连接柱302一侧的方向上,撑紧部304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其中,撑紧部304、连接柱302、支撑部301均具有弹性。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支撑部301、连接柱302以及撑紧部304,使得反射片2的装配固定工艺更加简洁,结构更加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装配固定过程中的不良率,而且,拆装方便,有利于推广使用,同时,通过设置的支撑部301可以防止损伤灯珠。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302穿过反射片2,连接柱302在支撑部301底部上的投影面积小于该底部的面积,可以保证连接柱302能够通过过孔201穿过反射片2,支撑部301不能穿过反射片2,支撑部301的底部与反射片2抵接,同时,撑紧部304通过沉孔4伸入衬底101中,由于在沿着远离连接柱302一侧的方向上,撑紧部304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也就是说,撑紧部304两端粗细不同,可以使得细的一端比较容易的穿过沉孔4,而撑紧部304较粗的一端与沉孔4紧密的抵在沉孔4的内壁上。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柱302通过过孔201穿过反射片2,支撑部301的底部抵在反射片2背离衬底101的侧面,撑紧部304较粗的一端紧密抵在沉孔4的内壁上,从而实现了反射片2与衬底101的装配固定。
进一步的,参照图2、图3、图5,沉孔4包括:内孔401以及外孔402。内孔401向靠近发光元件102的方向延伸;外孔402与内孔401相连,且向远离发光元件102的方向延伸;其中,内孔401的直径小于外孔402的直径。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提高撑紧部304与沉孔4抵接的紧密性,将沉孔401设置为向靠近发光元件102的方向延伸的内孔401,以及与内孔401相连且向远离发光元件102的方向延伸的外孔402,同时,将内孔401的直径设置成小于外孔402的直径,当撑紧部304依次穿过内孔401、外孔402时,撑紧部304朝向发光元件102的侧面抵在外孔402的底部,即实现了对反射片2与衬底101的固定,同时,还防止了撑紧部304从沉孔4中脱离,提高了固定效果。
进一步的,连接柱302与沉孔4过盈配合,连接柱302的长度大于等于衬底101和反射片2的总厚度。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连接柱302与沉孔4过盈配合,也就是说连接柱302的直径大于沉孔4的内径,并且,连接柱302具有弹性,可以使连接柱302表面间产生弹性压力,从而保证了反射片2与衬底101连接的紧密性;同时,连接柱302的长度大于等于衬底101和反射片2的总厚度,保证其能完全贯穿衬底101和反射片2,避免因连接柱302不能完全贯穿,进而影响装配固定的效果。
进一步的,参照图6、图7,连接柱302的侧壁设有收紧部303,收紧部303为设置在连接柱302侧壁的若干个沟槽。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沿连接柱302的边缘向内延伸的方向,对连接柱302进行切除以形成收紧部303,设置的收紧部303作用是方便连接柱302压缩变形,可以将连接柱302方便的穿过衬底101以及反射片2,需要说明的是,沟槽的深度和高度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另外,沟槽可以设置为多个,其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等,也可以向撑紧部304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撑紧部304呈梯形台阶,梯形台阶与连接柱302相连的一侧表面为第一底面,梯形台阶远离连接柱302的一侧表面为第二底面;其中,连接柱302在第一底面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一底面的面积,第二底面的面积大于内孔的面积、小于外孔的面积。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为了使撑紧部304与沉孔4紧密抵接,将第二底面的面积设置成大于内孔401的面积、小于外孔402的面积,从而在撑紧部304穿过内孔401、外孔402后,撑紧部304的第二底面抵接在外孔402的底面。
进一步的,撑紧部304与内孔401过盈配合、与外孔402间隙配合。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撑紧部304与内孔401过盈配合、与外孔402间隙配合可以使得撑紧部304在依次穿过内孔401、外孔402后,可以卡在外孔402的底面,进而确保了对反射片2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的,支撑部301的高度大于发光元件102的高度。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当连接柱302的长度大于等于衬底101和反射片2的总厚度时,支撑部301的高度大于发光元件102的高度可以保证发光元件102不会受到外力作用的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背光模组。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具体的,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显示装置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所述光源包括衬底,所述衬底的一侧表面上阵列排布有多个发光元件,所述衬底上设置有多个沉孔;
反射片,所述反射边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衬底具有所述发光元件一侧的表面上,且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一一对应地穿设于所述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反射片具有与所述多个沉孔一一对应的过孔;
多个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穿设于所述沉孔、所述过孔,并与所述衬底、所述反射片可拆卸的卡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为矩形,所述第一通孔为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长度大于所述发光元件的长度,所述矩形孔的宽度大于所述发光元件的宽度;
所述沉孔以及所述过孔分别独立地为圆形孔,所述过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沉孔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包括:
内孔,所述内孔向靠近所述发光元件的方向延伸;
外孔,所述外孔与所述内孔相连,且向远离所述发光元件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内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外孔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底部与所述反射片抵接;
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支撑部的所述底部相连,且所述连接柱朝远离所述支撑部一侧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柱在所述底部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底部的面积;
撑紧部,所述撑紧部与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相连,沿着远离所述连接柱一侧的方向上,所述撑紧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
其中,所述撑紧部、所述连接柱、所述支撑部均具有弹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沉孔过盈配合;
所述连接柱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衬底与所述反射片的总厚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的侧壁设有收紧部,所述收紧部为设置在所述连接柱侧壁的若干个沟槽。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紧部呈梯形台阶,所述梯形台阶与所述连接柱相连的一侧表面为第一底面,所述梯形台阶远离所述连接柱一侧表面为第二底面;
其中,所述连接柱在所述第一底面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底面的面积;
所述第二底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内孔的面积,小于所述外孔的面积。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紧部与所述内孔过盈配合、与所述外孔间隙配合。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发光元件的高度。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921613221.0U 2019-09-25 2019-09-25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294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3221.0U CN210294763U (zh) 2019-09-25 2019-09-25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3221.0U CN210294763U (zh) 2019-09-25 2019-09-25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94763U true CN210294763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65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13221.0U Active CN210294763U (zh) 2019-09-25 2019-09-25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947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03579B2 (ja) 面状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632002B1 (en) Backlight unit
US843249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9383605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182955B (zh) 光学组件、具有光学组件的背光单元及其显示设备
KR20090055684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330105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8964148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5549267A (zh) 背光模块和显示装置
US9176337B2 (en) Backlight module
CN104503125A (zh) 胶框、背光模组以及液晶面板
CN210835510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5592775U (zh)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155676A (zh) 背光单元及其显示设备
CN209804170U (zh) 一种led显示屏
CN210294763U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TWI401388B (zh) 光源固定架及具有此光源固定架之光源模組、背光模組以及液晶顯示器
CN105223732A (zh) 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US9841550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I414851B (zh) 用於平面顯示器之框架組、顯示模組以及其固定方式
CN102162602B (zh) 光学组件及其显示设备
US7623196B2 (en) LCD module with mounting clip clipped on side of top case having parts on inner and outer side surfaces of top case and hole mating with main support hole for coupling screw
CN217846835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7380416U (zh) 反射片固定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6411805U (zh) 扩散板支撑装置以及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