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89454U - 一种汽车门把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门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89454U
CN210289454U CN201920569916.7U CN201920569916U CN210289454U CN 210289454 U CN210289454 U CN 210289454U CN 201920569916 U CN201920569916 U CN 201920569916U CN 210289454 U CN210289454 U CN 2102894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handle
seat body
rotating shaft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699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利怀
戎雪权
厉声琼
胡科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uade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uade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uade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uade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699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894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894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894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汽车门把手,包括:把手主体,该把手主体可以转动地伸出至该汽车门外或是缩回至该汽车门内;座体,其安装在汽车门的内侧,把手主体位于该座体内;第一摆臂,其转动设置在该座体上;第二摆臂,其前端转动设置在该座体上,后端与把手主体相连,第一摆臂转动带动该第二摆臂转动从而带动该把手主体伸出汽车门外;解锁装置,其转动设置在该座体上并与汽车门锁连接,拉动该把手主体从而带动第二摆臂向外运动,实现该解锁装置的转动解锁;驱动装置,其用于驱动第一摆臂转动。本汽车门拉手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实现把手隐藏在车门内,减小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提高了行驶速度,并且保证了美观,整洁。并且在锁车时,能够直观的看出车门是否锁死。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门把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门拉手。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汽车的汽车门拉手均是裸露外凸式设计,设计时一方面需要考虑汽车门拉手的造型需要与车身侧面相匹配,以保证有良好的外观,因此造成诸多局限;而另一方面,由于门外拉手整体外露,门外拉手内外侧很容易被污染,驾驶人员打开车门时很容易弄脏手。并且,门外拉手外凸,不仅破坏整车侧面外观,同时造成了一定的风阻,增加了汽车行驶阻力,增大了风噪。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门拉手,其可以隐藏在门内,大大减少了风噪。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门把手,包括:
把手主体,其与该汽车门外表面齐平设置,该把手主体可以转动地伸出至该汽车门外或是缩回至该汽车门内;
座体,其安装在汽车门的内侧,所述的把手主体位于该座体内;
第一摆臂,其转动设置在该座体上;
第二摆臂,其前端转动设置在该座体上,后端与把手主体相连,且该第二摆臂位于所述第一摆臂的转动轨迹上,从而所述的第一摆臂转动带动该第二摆臂转动,该第二摆臂转动带动该把手主体伸出汽车门外;
解锁装置,其转动设置在该座体上并与汽车门锁连接,该解锁装置上设有传动杆,该传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摆臂的转动轨迹上,拉动该把手主体,该把手主体带动所述的第二摆臂向外运动,从而所述的第二摆臂带动该解锁装置转动实现解锁;
驱动装置,其用于驱动所述的第一摆臂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摆臂通过第一转轴枢接在所述的座体上,该第一摆臂向前延伸形成有一联动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摆臂通过第二转轴枢接在所述的座体上,所述的第二转轴内设有第一扭簧,该第二摆臂的前端与所述的联动部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的联动部上开设有限位缺口,所述第二摆臂的前端位于所述的限位缺口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摆臂的后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槽内滑设有与其相适配的限位杆,且所述的限位杆穿设在所述的把手主体上,该限位杆在沿所述第二摆臂转动轨迹的限位槽内前后滑动,从而该把手主体始终在展开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来回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解锁装置通过第三转轴枢接在所述的座体上,所述的第三转轴上设有第二扭簧,该解锁装置与汽车门锁通过一拉动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摆臂的后端开设有圆弧槽,所述的传动杆位于所述的圆弧槽内。
作为优选,该汽车门把手还包括一惯性锁装置,所述的惯性锁装置通过第四转轴枢接在所述的座体上,所述的第四转轴内设有第三扭簧,所述的惯性锁装置上还设有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抵接在所述的解锁装置上。
当驾驶人员给出进入信号至驱动装置后,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摆臂转动,从而第一摆臂带动第二摆臂转动,从而第二摆臂通过限位杆和限位槽将把手主体翻转出车门,此时人手拉动把手主体,把手主体向外拉动通过传动杆带动解锁装置转动,解锁装置转动带动拉动件,最终通过拉动件拉动汽车门锁实现解锁。
而当驾驶人员给出锁车信号或车辆发出启动信号至驱动装置时,驱动装置带动第一摆臂复位,第二摆臂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复位,解锁装置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第二扭簧带动拉动件复位后汽车门锁实现上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汽车门拉手在保证原有拉手作用的前提下,实现隐藏式功能,使得行驶过程中,车门把手隐藏在车门内,减小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提高了行驶速度,并且保证了美观,整洁。2.实现了开车时,手柄自动弹出的功能,并且在锁车时,手柄隐藏在车门内,能够直观的看出车门是否锁死。3.通过惯性锁装置,能够防止拉动件拉动汽车门锁而解锁,防止在行驶过程中车门意外打开,保证了行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模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3(其中为了方便看清内部结构,在图2中将座体2隐藏),一种汽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手主体1,其与该汽车门外表面齐平设置,该把手主体可以转动地伸出至该汽车门外或是缩回至该汽车门内;
座体2,其安装在汽车门的内侧,所述的把手主体1位于该座体2内;
第一摆臂3,其转动设置在该座体2上;
第二摆臂4,其前端转动设置在该座体2上,后端与把手主体1相连,且该第二摆臂4位于所述第一摆臂3的转动轨迹上,从而所述的第一摆臂3转动带动该第二摆臂4转动,该第二摆臂4转动带动该把手主体1伸出汽车门外;
解锁装置5,其转动设置在该座体2上并与汽车门锁连接,该解锁装置5上设有传动杆6,该传动杆6位于所述第二摆臂4的转动轨迹上,拉动该把手主体1,该把手主体1带动所述的第二摆臂4向外运动,从而所述的第二摆臂4带动该解锁装置5转动实现解锁;
驱动装置7,其用于驱动所述的第一摆臂3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摆臂3通过第一转轴8枢接在所述的座体2上,从而第一摆臂3可以通过第一转轴8转动,该第一摆臂3向前延伸形成有一联动部9,通过该联动部9可以实现在第一摆臂3转动时,其带动该第二摆臂4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摆臂4通过第二转轴10枢接在所述的座体2上,从而第二摆臂4可以通过第二转轴10转动,所述的第二转轴10内设有第一扭簧11,当驱动装置7复位并带动第一摆臂3复位时,该第二摆臂4可以通过第一扭簧11复位。该第二摆臂4的前端与所述的联动部9相抵。在第一摆臂3带动第二摆臂4转动时,主要依靠第一摆臂3上的联动部9与第二摆臂4的前端相接触而实现联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在传动时的稳定性,在联动部9上开设有限位缺口12,从而使第二摆臂4的前端位于所述的限位缺口12内,提升了整体传动的稳定性,防止在传动过程中出现位置偏差,而影响传动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摆臂4的后端开设有限位槽13,所述的限位槽13内滑设有与其相适配的限位杆14,且所述的限位杆14穿设在所述的把手主体1上,该限位杆14在沿所述第二摆臂4转动轨迹的限位槽13内前后滑动,从而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把手主体1始终在展开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来回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解锁装置5通过第三转轴15枢接在所述的座体2上,从而解锁装置5可以通过第三转轴15转动,所述的第三转轴15上设有第二扭簧16,当第二摆臂4通过第一扭簧11复位时,该解锁装置5可以通过第二扭簧15复位。该解锁装置5与汽车门锁通过一拉动件17连接。从而当该解锁装置5在转动时,拉动该拉动件17,该拉动件17拉动汽车门锁,从而实现解锁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摆臂4的后端开设有圆弧槽18,所述的传动杆6位于所述的圆弧槽18内。通过圆弧槽18使得传动杆6卡入其内,当把手主体1拉动带动第二摆臂4的后端运动时,不会因为没有限位而使传动杆6脱出而导致解锁装置5无法转动而失效。
在本实施例中,该汽车门把手还包括一惯性锁装置19,所述的惯性锁装置19通过第四转轴20枢接在所述的座体2上,惯性锁装置19可以通过第四转轴20转动,所述的第四转轴20内设有第三扭簧21,当解锁装置5通过第二扭簧15复位时,该第四转轴20可以通过第三扭簧21复位。所述的惯性锁装置19上还设有限位块22,所述的限位块22抵接在所述的解锁装置19上。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通过限位块22转动至与解锁装置19干涉,硬性限制了解锁装置19的转动而无法解锁,从而保证了行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驾驶人员给出进入信号至驱动装置7后,驱动装置7驱动第一摆臂3转动,从而第一摆臂3通过联动部9带动第二摆臂4转动,从而第二摆臂4通过限位杆14和限位槽13将把手主体1翻转出车门,此时人手拉动把手主体1,把手主体1向外拉动通过传动杆6带动解锁装置5转动,解锁装置5转动带动拉动件17,最终通过拉动件17实现汽车门锁的解锁。
而当驾驶人员给出锁车信号或车辆发出启动信号至驱动装置7时,驱动装置7带动第一摆臂3复位,第二摆臂4在第一扭簧11的作用下复位,解锁装置5在第二扭簧16的作用下复位,从而第二扭簧16带动拉动件17复位后汽车门锁实现上锁。
本实施例只是本专利较为优选的方案之一,任何不脱离本技术方案范围内做出的改变,均在本专利的范畴内。

Claims (8)

1.一种汽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手主体,其与该汽车门外表面齐平设置,该把手主体可以转动地伸出至该汽车门外或是缩回至该汽车门内;
座体,其安装在汽车门的内侧,所述的把手主体位于该座体内;
第一摆臂,其转动设置在该座体上;
第二摆臂,其前端转动设置在该座体上,后端与把手主体相连,且该第二摆臂位于所述第一摆臂的转动轨迹上,从而所述的第一摆臂转动带动该第二摆臂转动,该第二摆臂转动带动该把手主体伸出汽车门外;
解锁装置,其转动设置在该座体上并与汽车门锁连接,该解锁装置上设有传动杆,该传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摆臂的转动轨迹上,拉动该把手主体,该把手主体带动所述的第二摆臂向外运动,从而所述的第二摆臂带动该解锁装置转动实现解锁;
驱动装置,其用于驱动所述的第一摆臂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摆臂通过第一转轴枢接在所述的座体上,该第一摆臂向前延伸形成有一联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摆臂通过第二转轴枢接在所述的座体上,所述的第二转轴内设有第一扭簧,该第二摆臂的前端与所述的联动部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动部上开设有限位缺口,所述第二摆臂的前端位于所述的限位缺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臂的后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槽内滑设有与其相适配的限位杆,且所述的限位杆穿设在所述的把手主体上,该限位杆在沿所述第二摆臂转动轨迹的限位槽内前后滑动,从而该把手主体始终在展开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来回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解锁装置通过第三转轴枢接在所述的座体上,所述的第三转轴上设有第二扭簧,该解锁装置与汽车门锁通过一拉动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臂的后端开设有圆弧槽,所述的传动杆位于所述的圆弧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把手,其特征在于:该汽车门把手还包括一惯性锁装置,所述的惯性锁装置通过第四转轴枢接在所述的座体上,所述的第四转轴内设有第三扭簧,所述的惯性锁装置上还设有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抵接在所述的解锁装置上。
CN201920569916.7U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汽车门把手 Active CN2102894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69916.7U CN210289454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汽车门把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69916.7U CN210289454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汽车门把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89454U true CN210289454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67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69916.7U Active CN210289454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汽车门把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894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9640A (zh) * 2019-04-25 2019-07-09 宁波华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把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9640A (zh) * 2019-04-25 2019-07-09 宁波华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把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13852B2 (en) Invisible sliding door
US11396764B2 (en) Door handle assembly
CN203669511U (zh) 门把手装置
FR2644502A1 (fr) Fermeture de portes pour vehicules automobiles
JP6494921B2 (ja) ドアアウトサイドハンドル
CN205706246U (zh)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滑轨联动解锁机构
CN210289454U (zh) 一种汽车门把手
JPWO2007004651A1 (ja) 自動車のスライドドア構造
KR101273070B1 (ko) 차량용 도어의 개방 구조 및 방법
CN210598539U (zh) 一种车用把手结构
CN110219528B (zh) 一种车用把手结构
CN109989640A (zh) 一种汽车门把手
US8671623B2 (en) Vehicle door manual lock assembly
CN110593681A (zh) 隐藏式车门把手
JPS59190022A (ja) 自動車における換気窓用覆蓋のロツク装置
JP4357462B2 (ja) 車両用コンソール装置
JP4191085B2 (ja) ドアアウタハンドル構造
CN201129087Y (zh) 机动车门锁
US1814477A (en) Signal gate for motor vehicles
CN216406465U (zh) 一种汽车隐藏式外开门把手
JP6252180B2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JP4139099B2 (ja) ロック装置
CN115306236B (zh) 汽车用门锁、汽车门以及汽车
CN216277427U (zh) 一种汽车剪刀门开关控制结构
CN211500204U (zh) 一种车门把手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