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85902U - 一种自动下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下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85902U
CN210285902U CN201921010338.XU CN201921010338U CN210285902U CN 210285902 U CN210285902 U CN 210285902U CN 201921010338 U CN201921010338 U CN 201921010338U CN 210285902 U CN210285902 U CN 210285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late
station
cylinder
product
conveying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103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俊
高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103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85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85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859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下料机构,包括:通过架体架跨在输送带上方的用以承载产品的托板,托板被配置为与输送带承载面对应设置,该托板包括有托载工位以及避让工位;下料机构还包括有用以驱动托板在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之间进行转换运动的驱动装置;下料机构还包括取料装置,取料装置被配置为可利用托板在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之间的转换运动将位于输送带上的产品夹取至托板上,或者将位于托板上的产品夹取至输送带上。该机构能够实现对产品的自动下料,下料时生产线输送带不用停止转动或者机械手停滞等待,生产效率高,不会出现产品间的碰撞或者堆料等现象,有效保护了产品,提高了良品率。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下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产品属于精密元器件,制造过程中为减少外物多次接触产品导致产品的损伤,通常会使用载具拖住产品进行生产线上的转运。利用载具对电子产品进行转运的优点在于,如类似机械手等结构样式的夹具直接对应夹取载具实现对产品的搬运或者检测,夹具不会直接接触产品,可达到产品生产的高良率。但其缺陷在于,盛放有电子产品的载具在皮带线流动过程中会存在多个下料工位,由于皮带线皮带流动,下料时会发生迭料现象导致产品损坏。现有的例如利用如机械手结构形式的取料装置夹取具有产品的载具,并将其放在皮带线皮带上时,若取料装置下方的皮带上正好有其它具有产品的载具流过,机械手必须等待下方皮带上载具流过后,才能将其所夹取的载具进行下料,造成机械手停滞,前后道设备的交接通讯易产生问题,影响生产线的运作效率。如果在生产线外增加待上料工位,会相应地增加对应的上料用机械手,且多组机械手之间的配合以及相关的控制协调,需要花费更多精力以及财力,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下料机构。该机构能够实现对产品的自动下料,下料时生产线输送带不用停止转动或者机械手停滞等待,生产效率高;且在输送带产品下料区域不会出现产品间的碰撞或者堆料等现象,有效保护了产品,提高了良品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
通过架体架跨在输送带上方的用以承载产品的托板,所述托板被配置为与输送带承载面对应设置,该托板包括有托载工位以及避让工位;
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有用以驱动托板在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之间进行转换运动的驱动装置;
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配置在输送带上方且与输送带承载面对应设置的取料装置,所述取料装置被配置为可利用托板在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之间的转换运动将位于输送带上的产品夹取至托板上,或者将位于托板上的产品夹取至输送带上。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托板包括呈相对设置且通过驱动装置结合固定在架体上的两个板体,所述驱动装置为托板气缸,在托板气缸的作用下,两个板体相向靠近形成托板的托载工位,或者两板体相背远离形成托板的避让工位。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取料装置至少包括有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夹取件;所述夹取件包括:
托举气缸;
结合固定在托举气缸活动部上的平开气缸;以及
结合固定在平开气缸上活动部上的夹爪。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架体包括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中央形成有可容纳产品的镂空部,至少位于托载工位的托板可由镂空部暴露出。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托板气缸的固定部以及托举气缸的固定部分别与所述架体结合固定。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托板在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之间进行转换运动的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输送带输送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平行或者垂直;
所述托板在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之间进行转换运动的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平开气缸的动作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垂直。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托板包括一板状本体,所述驱动装置为托板气缸,在托板气缸的作用下,所述板状本体可在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之间进行转换运动。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取料装置至少包括:
平开气缸;以及
结合固定在平开气缸活动部上的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夹持臂;
所述夹持臂上包括有用于对产品进行夹持的夹持部,两个夹持部可在平开气缸的作用下在相向方向上或相背方向上移动。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夹持部位于托板在承载工位时的与板状本体对应的上方位置;所述取料装置还包括有托举气缸;所述平开气缸的固定部结合固定在所述托举气缸的活动部上。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托板气缸的动作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平开气缸的动作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下料机构,托板位于输送带承载面上方,下料机械手将产品直接放置在托板上,即可以去做其他动作,无需等待,大大提高了下料机械手的利用率,托板上的产品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机构的取料装置将产品放置输送带上,整个下料过程输送带无需停止,且在输送带产品下料区域不会出现产品间的碰撞或者堆料等现象,有效保护了产品,提高了良品率。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下料机构,通过将机构与输送带的合理配置,无需增设其它的下料机械手,省去了设置的其它下料机械手工作行程所占用的生产线周围的额外空间,并且也无需克服产品上料至托板,或由托板下料至输送带所产生的下料机械手夹取产品对位精度不高等问题。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下料机构中,托板包括有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利用取料装置与托板在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之间转换的配合,能够简化产品下料至输送带的行程,合理的仅利用输送带上方的局部空间,即可实现下料工序,无需对生产线结构进行改动,也无需占用生产线输送带周围的额外空间,适用范围广可应用于各类生产线的输送带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下料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所示机构的结构装配图。
图3示出图1所示机构与输送带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下料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产品的自动下料,下料时生产线输送带不用停止转动或者机械手停滞等待,且在输送带产品下料区域不会出现产品间的碰撞或者堆料等现象的自动下料机构。结合图1至图3所示出的,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料机构包括:
通过架体1架跨在输送带上方的用以承载产品的托板2,所述托板2被配置为与输送带3承载面对应设置,该托板2包括有托载工位以及避让工位;
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有用以驱动托板2在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之间进行转换运动的驱动装置;
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配置在输送带3上方且与输送带3承载面对应设置的取料装置,所述取料装置被配置为可利用托板2在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之间的转换运动将位于输送带3上的产品100夹取至托板2上,或者将位于托板2上的产品100夹取至输送带3上。
现有的为了解决产品相对生产线输送带延时下料的问题,通常采用在输送带旁设置中转平台,并利用机械手实现产品在输送带和中转平台间的流转搬运,该方式的缺陷在于,中转平台的设置会额外占用生产线输送带周围的额外空间,并且为了实现产品的流转以及搬运,会在已配置有用于产品上料的机械手的情况下,额外增设一个能够实现产品在输送带和中转平台间的流转搬运的转运机械手,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此外,增设的转运机械手在运转时需要一定的工作行程范围,在增加运转空间的情况下,产品在输送带和中转平台间的流转搬运还需增加对应的定位装置,否则无法保证每次转运机械手对产品的夹取搬运的位置精度,易导致被搬运至输送带上的产品位置不统一,影响下一步工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下料机构,将托板设置在输送带承载面的上方,托板包括有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利用取料装置与托板在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之间转换的配合,能够简化产品下料至输送带的行程,合理的仅利用输送带上方的局部空间,即可实现下料工序,无需对生产线结构进行改动,也无需占用生产线输送带周围的额外空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下料机械手可将产品直接放置在位于承载工位的托板上,即可以去做其他动作,无需等待,大大提高了下料机械手的利用率。并且托板上的产品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机构的取料装置将产品放置输送带上,整个下料过程输送带无需停止,且在输送带产品下料区域不会出现产品间的碰撞或者堆料等现象,有效保护了产品,提高了良品率。
另外,通过将机构与输送带的合理配置,无需增设其它的下料机械手,省去了设置的其它下料机械手工作行程所占用的生产线周围的额外空间,并且也无需克服产品上料至托板,或由托板下料至输送带所产生的下料机械手夹取产品对位精度不高等问题。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出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托板2包括呈相对设置且通过驱动装置结合固定在架体1上的两个板体21,所述驱动装置为托板气缸22,在托板气缸22的作用下,两个板体21相向靠近形成托板2的托载工位,或者两板体21相背远离形成托板2的避让工位。
在具体实施中,针对此种的包括有两个板体21的托板2结构,可针对每个板体分别设置托板气缸22,也可采用一个托板气缸同时控制两个板体,本实施方式不做限制,但需要说明的是,针对每个板体分别设置托板气缸,具有可以使两个托板板体与夹取件夹爪之间构成合理避让,不会影响夹取件的设置的优势。
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取料装置至少包括有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夹取件;所述夹取件包括:
相对于托板2位置固定的托举气缸40;
结合固定在托举气缸40活动部上的平开气缸41;以及
结合固定在平开气缸41活动部上的夹爪42。
两个夹取件上的夹爪42可相向运动或者相背运动,夹爪42的运动方向与托板2的运动方向在同一平面上垂直配置,实现相互避让的效果,不相互干涉,例如:托板沿X轴相对或相背运动,夹爪沿Y轴相对或相背运动。取料装置也可采用吸盘式的结构形式,但是结构相对复杂,在狭小空间内吸盘管路以及电控元器件的布线容易相互干扰,影响夹取件对产品的夹取以及产品下架到输送带上,但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制。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下料机构中,托板2架跨设置在输送带3上方,进而优选地,所述架体1包括有顶板11,所述顶板11的中央形成有可容纳产品的镂空部111,至少位于托载工位的托板2可由镂空部暴露出。利用镂空部111的设置,只需设置简单的具有垂直升降功能的取料装置即可完成对产品的缓存下料或者送检工作,无需额外设置机械手臂,省去了输送带上方或者周围供机械手臂动作的额外空间。
优选地实施方式是,所述托板气缸22的固定部以及托举气缸40的固定部分别与所述架体1结合固定。通过上述设计使得托板2以及取料装置结构紧凑,可减少占用输送带外的额外空间,结构模块集成化,可适应用于各类生产线的输送带上。
优选地,所述托板2在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之间进行转换运动的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输送带3输送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平行或者垂直;本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托板结构,托板2在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之间进行转换运动的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平开气缸41的动作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垂直,以使得输送带3、托板2以及取料装置夹取件之间可合理配置,实现在最小的空间内产品在托板以及输送带之间的流转和下料,互不干涉。
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下料机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对产品进行下料时,首先生产线机械手不将产品直接下料在生产线的输送带3上,利用托板气缸22,形成托板2的两个板体21相向靠近形成托板2的托载工位,产品100被生产线机械手放置到位于承载工位的托板2上,当托板2下方的输送带3上没有其他产品经过时,取料装置的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夹取件动作,夹爪42在平开气缸41的作用下由两侧夹住产品100,随后利用托举气缸40,将被夹爪42夹取住的产品100下降至且放置到输送带3上。反之,当需要从输送带3上拾取产品时,在托举气缸40的作用下,两相对设置的夹爪42首先降至输送带3上方一定高度,此时托板2的两个板体21在托板气缸22的作用下位于避让工位。夹爪42在将输送带3上产品100拾取后,托举气缸40带动产品100上升,到达预定位置后,托板2的两个板体21在托板气缸22的作用下相向运动,形成托板2的承载工位,产品100可被托板2承载,此时,可根据需要对托板2承载住的产品100进行相关的检测或暂存,待检测完成后或下方输送带上无产品通过时,可利用如上所述的方式可将产品再放回至输送带上。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动下料机构,结合图4所示,与上述图1至图3所示实施方式结构不同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托板5包括一板状本体51,所述驱动装置为托板气缸52,在托板气缸52的作用下,所述板状本体51可在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之间进行转换运动。进一步地,所述取料装置至少包括平开气缸61;以及结合固定在平开气缸61活动部上的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夹持臂62;所述夹持臂62上包括有用于对产品进行夹持的夹持部621,两个夹持部621可在平开气缸61的作用下在相向方向上或相背方向上移动。
所述夹持部621位于托板5在承载工位时的与板状本体51对应的上方位置;所述取料装置还包括有托举气缸63;所述平开气缸61的固定部结合固定在所述托举气缸63的活动部上。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托举气缸63的固定部可设置在输送带的框架结构上,本实施方式不做限制。优选地,所述托板气缸52的动作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平开气缸61的动作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垂直,以形成托板5与夹持部621之间的合理避让。
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自动下料机构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优势与如图1至图3所示出的自动下料机构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优势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的自动下料机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对产品进行下料时,首先生产线机械手不将产品直接下料在生产线的输送带上,利用托板气缸52驱动形成托板5的板状本体51运动至托载工位,产品被生产线机械手放置到位于承载工位的板状本体51上,当板状本体51下方的输送带上没有其他产品经过时,取料装置的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夹持臂62动作,两个夹持臂62的夹持部621由两侧在平开气缸61的作用下夹住产品,随后利用托举气缸63,将被两个夹持臂62夹取住的产品下降至且放置到输送带上。反之,当需要从输送带上拾取产品时,在托举气缸63的作用下,两相对设置的夹持臂62的夹持部621首先降至输送带上方一定高度,此时形成托板5的板状本体51在托板气缸52的作用下位于避让工位。两个夹持臂62的夹持部621分别从两侧将输送带上产品拾取,托举气缸63带动产品上升,到达预定位置后,形成托板5的板状本体51在托板气缸52的作用下运动至承载工位,产品可被板状本体51承载,此时,可根据需要对板状本体51承载住的产品进行相关的检测或进行暂存,待检测完成后或下方输送带上无产品通过时,可利用如上所述的方式可将产品再放回至输送带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下料机构,托板位于输送带承载面上方,下料机械手将产品直接放置在托板上,即可以去做其他动作,无需等待,大大提高了下料机械手的利用率,托板上的产品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机构的取料装置将产品放置输送带上,整个下料过程输送带无需停止,且在输送带产品下料区域不会出现产品间的碰撞或者堆料等现象,有效保护了产品,提高了良品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下料机构,还利用了机构与输送带的合理配置,无需增设其它的下料机械手,省去了设置的其它下料机械手工作行程所占用的生产线周围的额外空间,并且也无需克服产品上料至托板,或由托板下料至输送带所产生的下料机械手夹取产品对位精度不高等问题。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自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包括:
通过架体架跨在输送带上方的用以承载产品的托板,所述托板被配置为与输送带承载面对应设置,该托板包括有托载工位以及避让工位;
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有用以驱动托板在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之间进行转换运动的驱动装置;
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配置在输送带上方且与输送带承载面对应设置的取料装置,所述取料装置被配置为可利用托板在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之间的转换运动将位于输送带上的产品夹取至托板上,或者将位于托板上的产品夹取至输送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包括呈相对设置且通过驱动装置结合固定在架体上的两个板体,所述驱动装置为托板气缸,在托板气缸的作用下,两个板体相向靠近形成托板的托载工位,或者两板体相背远离形成托板的避让工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装置至少包括有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夹取件;所述夹取件包括:
托举气缸;
结合固定在托举气缸活动部上的平开气缸;以及
结合固定在平开气缸上活动部上的夹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中央形成有可容纳产品的镂空部,至少位于托载工位的托板可由镂空部暴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气缸的固定部以及托举气缸的固定部分别与所述架体结合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板在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之间进行转换运动的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输送带输送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平行或者垂直;
所述托板在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之间进行转换运动的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平开气缸的动作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包括一板状本体,所述驱动装置为托板气缸,在托板气缸的作用下,所述板状本体可在托载工位与避让工位之间进行转换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装置至少包括:
平开气缸;以及
结合固定在平开气缸活动部上的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夹持臂;
所述夹持臂上包括有用于对产品进行夹持的夹持部,两个夹持部可在平开气缸的作用下在相向方向上或相背方向上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位于托板在承载工位时的与板状本体对应的上方位置;所述取料装置还包括有托举气缸;所述平开气缸的固定部结合固定在所述托举气缸的活动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气缸的动作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平开气缸的动作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垂直。
CN201921010338.XU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自动下料机构 Active CN210285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0338.XU CN210285902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自动下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0338.XU CN210285902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自动下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85902U true CN210285902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99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10338.XU Active CN210285902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自动下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859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9919A (zh) * 2020-11-26 2021-02-05 东风(武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装箱的传输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9919A (zh) * 2020-11-26 2021-02-05 东风(武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装箱的传输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82414B2 (en) Plate material conveyance apparatus with temporary placement table
CN211102034U (zh) 一种导热块自动组装上料机
CN113443381B (zh) 自动上料机构及柔性多工位自动上料系统
CN104617023A (zh) 一种晶硅太阳能电池片料架的搬运装置
CN112141652A (zh) 一种下料中转平台
CN112903704A (zh) 一种智能循环运动检测设备
CN210285902U (zh) 一种自动下料机构
CN114641202A (zh) 一种smt生产线
CN112676672A (zh) 一种导热块自动组装上料机
CN212100883U (zh)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传送及上料装置
CN210296529U (zh) 电芯自动扫码整形下料设备
CN214569054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14622359U (zh) 一种智能循环运动检测设备
CN213621911U (zh) 产品中转设备
CN210579528U (zh) 一种pcb板包边机
CN209777646U (zh) 上、下料输送装置
CN220316202U (zh) 一种载具运输搬运装置
CN220578482U (zh) 一种电池片印刷输送装置
CN213621960U (zh) 一种下料中转平台
CN221025976U (zh) 旋转上料装置
CN110931838A (zh) 一种电池入壳自动装配系统
CN214269358U (zh) 一种硅片抓取整理装置
CN214225345U (zh) 一种线路板多工位自动测试机
CN214298063U (zh) 一种金属舟移载机构
CN212655125U (zh) 一种acf膜贴附设备的自动上下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