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72031U -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 Google Patents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72031U
CN210272031U CN201921599871.4U CN201921599871U CN210272031U CN 210272031 U CN210272031 U CN 210272031U CN 201921599871 U CN201921599871 U CN 201921599871U CN 210272031 U CN210272031 U CN 2102720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late
wire
winding
main winding
magnetic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998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998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720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720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72031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5510 priority patent/WO2021057566A1/zh
Priority to EP20867268.3A priority patent/EP3979274B1/en
Priority to US17/565,308 priority patent/US20220122764A1/en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电感骨架包括主绕线部以及至少两个导电焊接件;主绕线部用于固定绕组,主绕线部具备连接面,导电焊接件位于连接面的下方并覆盖连接面,导电焊接件与主绕线部固定连接且至少两个导电焊接件相互绝缘;导电焊接件上具有导线容置区。电感装置包括绕组以及电感骨架;绕组由具有绝缘外皮的导线绕置形成并具有输入导线以及输出导线,绕组固定在主绕线部上,输入导线以及输出导线分别被容置于相互绝缘的导线容置区内。灯具包括灯体、光源模组以及驱动模组;光源模组与驱动模组均设置在灯体上且相互之间电性连接,驱动模组包括线路板,线路板上设置有电感装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大幅减小电感装置所占用的面积。

Description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感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背景技术
电感是能够将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通信、家用电器等各类电子产品中。电感一般有电感骨架、绕组、屏蔽罩、封装材料、磁芯或者铁芯等组成。
随着贴片式装配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器件进行了适应贴片装配工艺的适应性改进,因此也陆续出现了能够应用于贴片装配技术的电感装置。相关技术中,这些电感装置通常采用在电感骨架的侧部伸出绕线柱,将电感的线头绕置在绕线柱上形成焊接绕组。焊接绕组能够直接与电路板上的焊盘贴合焊接,进而完成电感装置与电路板的固定以及电性连接。
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实现电感装置与电路板的贴片式装配,但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有必要对电感装置做进一步小型化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感骨架,包括主绕线部以及至少两个导电焊接件;
所述主绕线部用于固定绕组,所述主绕线部具备朝下的连接面,所述导电焊接件位于所述连接面的下方并至少覆盖部分所述连接面,所述导电焊接件与所述主绕线部固定连接且至少两个所述导电焊接件相互绝缘;
所述导电焊接件背离所述连接面的一侧为焊接贴合面,所述导电焊接件上具有导线容置区,所述导线容置区满足:当绕组的导线被容置于所述导线容置区内时不超出所述焊接贴合面。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连接面被一分隔带分隔为两部分,所述导电焊接件对应所述连接面分为两部分,每一部分所述连接面上分别设置一部分所述导电焊接件,不同部分的所述导电焊接件相互绝缘。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连接面被交叉的多条分隔带分隔为多个部分,所述导电焊接件对应所述连接面相应分为多个部分,每一部分所述连接面上分别设置一部分所述导电焊接件,不同部分的所述导电焊接件相互绝缘。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主绕线部具有主绕线柱、第一端板以及第二端板,所述主绕线柱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的边缘均超出所述主绕线柱并与所述主绕线柱共同围成主绕线槽。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第一端板的朝下的一侧为所述连接面。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由所述连接面的中部向下凸出的分隔凸台,所述分隔凸台将所述连接面分隔为两部分,每一部分所述连接面上分别设置一部分所述导电焊接件,且焊接贴合面超出所述分隔凸台或与所述分隔凸台平齐。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嵌入第一磁芯的第一嵌合部,所述导电焊接件分为两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嵌合部的两侧。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朝下的一侧均为所述连接面,一部分所述导电焊接件位于所述第一端板的下方,另一部分所述导电焊接件位于所述第二端板的下方。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嵌入第一磁芯的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嵌入第二磁芯的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一嵌合部将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上的所述连接面分隔为相对的两部分,所述第二嵌合部将位于所述第二端板上的所述连接面分隔为相对的两部分,每一部分所述连接面的下方均覆盖有所述导电焊接件。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主绕线柱内设置有贯通的插入孔。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主绕线部具有由所述连接面向内凹进形成的用于固定绕组的容纳腔,所述导电焊接件围绕所述容纳腔设置。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导线容置区为设置在所述焊接贴合面上的线槽。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线槽由槽底至槽口呈渐阔结构。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线槽贯通所述导电焊接件相对的两侧。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主绕线部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线槽。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导电焊接件覆盖全部所述连接面,所述导电焊接件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线槽与所述限位槽的过线通道。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过线通道为过线孔或过线缺口。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导电焊接件为片状结构。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导电焊接件与所述连接面贴合或热熔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骨架中,所述主绕线部的底部设置有面积扩展部,所述连接面为所述面积扩展部朝下的表面。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感装置,包括绕组以及所述的电感骨架;
所述绕组由具有绝缘外皮的导线绕置形成并具有输入导线以及输出导线,所述绕组被固定在所述主绕线部上,所述输入导线以及所述输出导线分别被容置于相互绝缘的两个所述导电焊接件的所述导线容置区内。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装置中,当所述主绕线部具有主绕线柱、第一端板以及第二端板,所述主绕线柱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的边缘均超出所述主绕线柱并与所述主绕线柱共同围成所述主绕线槽时,所述绕组绕置在所述主绕线槽内。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装置中,所述主绕线部为磁性材质制成。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装置中,所述主绕线部为非磁性材质制成,所述电感装置还包括第一磁芯以及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扣在所述第一端板上,所述第二磁芯扣在所述第二端板上。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装置中,所述主绕线柱内设置有贯通的插入孔,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嵌入磁芯的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嵌入磁芯的第二嵌合部,所述插入孔连通所述第一嵌合部以及所述第二嵌合部;
所述第一磁芯嵌入所述第一嵌合部内且所述第一磁芯的一部分伸入所述插入孔内,所述第二磁芯的一部分嵌入所述第二嵌合部内且所述第二磁芯的一部分伸入所述插入孔内。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装置中,所述第一磁芯以及所述第二磁芯均呈E形,所述E形的中间延伸部分为中心柱,所述第一磁芯以及所述第二磁芯的所述中心柱均插入所述插入孔内。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装置中,具有绝缘外皮的导线为扁平线、漆包线、多股线、三层线、丝包线中任意一种。
可选地,上述的电感装置中,当所述主绕线部具有由所述连接面向内凹进形成的用于固定绕组的容纳腔,所述导电焊接件围绕所述容纳腔设置时,所述电感装置还包括环形磁芯,所述绕组绕置在所述环形磁芯上,所述环形磁芯与所述绕组一同被固定在所述容纳腔内。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灯体、光源模组以及驱动模组;所述光源模组与所述驱动模组均设置在所述灯体上且相互之间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模组包括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所述的电感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通过在主绕线部的连接面上覆盖导电焊接件容置导线并与电路板贴合,能够使电感装置的占用面积大幅降低。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电感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立式电感骨架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立式电感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沿水平面扣合的卧式电感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卧式电感骨架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卧式电感装置的仰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沿竖直面扣合的卧式电感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卧式电感骨架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9为图7所示的卧式电感装置的仰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采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电感骨架的电感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电感骨架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电感装置的仰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采用容纳腔以及环形磁芯的电感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电感骨架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15为图13所示的电感装置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感骨架、10-主绕线部、100-主绕线槽、101-主绕线柱、101a-插入孔、102-第一端板、102a-第一嵌合部、103-第二端板、103a-第二嵌合部、104-限位槽、105-面积扩展部、106-连接面、107-分隔凸台、108-容纳腔、11-导电焊接件、110-焊接贴合面、111-导线容置区/线槽、111a-槽口、111b-槽底、112-过线通道、2-绕组、20-输入导线、21-输出导线、3-第一磁芯、30-中心柱、4-第二磁芯、40-中心柱、5-胶带、6-环形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感装置,该电感装置可应用于LED照明产品如筒射灯、球泡、照明模组、吸顶灯、路灯、工矿灯等各类照明灯具产品中,除此之外,该电感装置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电子领域的产品中。灯具产品通常可包括灯体、光源模组以及驱动模组,光源模组与驱动模组均设置在灯体上且相互之间电性连接,光源模组用于发出照明光线,驱动模组用于驱动光源模组,驱动模组包括线路板,电感装置便设置在线路板上。如图1至图15所示,包括电感骨架1以及绕组2,除此之外,电感装置通常还可包括第一磁芯3、第二磁芯4以及加固胶带5。
本实施例中的电感骨架1包括主绕线部10以及至少两个导电焊接件11,具体地,主绕线部10可以采用绝缘材料制造。主绕线部10用于固定绕组2,绕组2可以采用扁平线、漆包线、多股线、三层线或者丝包线等带有绝缘外皮的导线绕置。主绕线部10还具备朝下的连接面106。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面106即原本用于连接PCB板的面,因此其应位于主绕线部10的最下方。
如图所示,导电焊接件11位于连接面106的下方并至少覆盖部分连接面106,导电焊接件11与主绕线部10固定连接,导电焊接件11可以通过贴合或热熔等方式与连接面106直接连接,或者也可以通过与主绕线部10其它部位连接固定的方式覆盖(或称之为固定)在连接面106的下方。即导电焊接件11将取代原本连接面106的位置与PCB板连接。导电焊接件11可以全部位于连接面106的下方,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能由于连接面106面积较小导致导电焊接件11需要部分超出连接面106以及主绕线部10的投影范围,但由于有连接面106的下方区域可以使用,因此通常不会超出太多。并且,通常情况下,当需要导电焊接件11的面积超出原本的连接面106面积时,可以通过将主绕线部10的底部形成面积较大的面积扩展部105(图5、8、14)来扩展连接面106的面积,以保证导电焊接件11仍然全部位于连接面106的下方,下面将举例进行说明。
如图2、3、5、6、8、9、11、12、14、15所示,本实施例中导电焊接件11背离连接面106的一侧为焊接贴合面110,即用于与PCB板贴合焊接的面,与此同时,导电焊接件11上具有导线容置区111,本实施例对导线容置区111的尺寸有一定要求,其应满足:当绕组2的导线被容置于导线容置区111内时不超出焊接贴合面110。本实施例中的导线容置区111为通孔或其它未延伸至焊接贴合面110的结构,此时导线容置区111可以采用任意能够容置导线的结构形式,其均不会导致导线超出焊接贴合面110。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导线容置区111也可以为设置在焊接贴合面110上的线槽。此时为了使导线不超出焊接贴合面110,线槽111(为了便于描述,下文沿用导线容置区的附图标记)的深度至少要等于导线的直径。与通孔相比,线槽111由于为开放式结构,更加便于导线进入,并且线槽111内除了可以容置导线,还可以容置焊锡,从而获得更好的焊接效果。线槽111可被设计为由槽底111b至槽口111a呈渐阔结构,例如其横截面可以呈半圆形、梯形、三角形、喇叭口形等各种可能的渐阔结构。这种渐阔结构一方面能够将导线引导至宽度较小的槽底进行定位,另一方面也能够容纳更多的焊锡以及拥有更大的焊锡接触面,有利于提升焊接效果。线槽111可以贯通导电焊接件11相对的两侧,线槽111的延伸方向可以根据绕组2的导线引出方向进行设计,也可以朝向任意方向,并使导线配合线槽111的延伸方向进行走线。
如图1、2、3、10、11所示,绕组2的输入导线20以及输出导线21由主绕线部10延伸至线槽111均需要沿着主绕线部10延伸一定的距离。如果这一段导线没有相对固定的轨迹或路径,可以随意移动,则可能造成走线效率低下,甚至导致绕组2松弛或散开。因此,本实施例可在主绕线部10上设置有限位槽104,限位槽104由主绕线部10一直延伸至线槽111。导线可以沿着限位槽104由主绕线部10延伸至导电焊接件11的线槽111内,并且当完成绕置后,这段导线会被限制在限位槽104内,无法随意移动,从而避免绕组2松弛。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焊接件11通常会覆盖连接面的全部区域,此时导线需要通过一个较为急促的弯折越过导电焊接件11的上部才能够抵达位于焊接贴合面110上的线槽111内。尤其当导电焊接件11自身为片状结构,厚度较薄时导线的弯折幅度尤为巨大,不便装配。因此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在导电焊接件11上还设置有连通线槽111与限位槽104的过线通道112。过线通道112可以为开设在导电焊接件11上的过线孔或缺口。
本实施例中导电焊接件11一方面能够使整个电感装置焊接在PCB板上,同时还可以使绕组2通过导电焊接件11接入PCB板的电路。由于绕组2需要正负两端同时接入电路,因此为了防止短路,需要分别由不同导电焊接件11接入电路,因此本实施例在设置导电焊接件11时至少将其中两个导电焊接件11相互绝缘。这两个导电焊接件11便可分别用于电连接绕组2的输入导线20以及输出导线21,从而将绕组2顺利接入电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感装置所占用面积即为导电焊接件11所占用的面积,而导电焊接件11由于能够利用连接面106下方的一部分面积,因此可以使电感装置的占用面积大幅降低,从而节约占用的电路板的面积,使电路板结构更为紧凑或布置更多其他必要元件从而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布局,可以将连接面106被一分隔带分隔为两部分,同时将导电焊接件11对应连接面也分为两部分,每一部分连接面106上分别设置一部分导电焊接件11,位于不同部分的导电焊接件11之间可以间隔较远的距离,从而实现相互绝缘。绕组2的输入导线20以及输出导线21可以分别由相对的两侧与不同侧的导电焊接件11进行电连接,实施起来也较为容易。分隔带可以为实体,例如通过在连接面106上的槽、孔、凸台等结构将连接面106真实地分为两部分。或者,分隔带也可以仅为虚构,实际连接面106仍然为一个整体。
如图1至图1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绕线部10可具有主绕线柱101、第一端板102以及第二端板103,主绕线柱101位于第一端板102以及第二端板103之间,第一端板102以及第二端板103的边缘均超出主绕线柱101并与主绕线柱101共同围成主绕线槽100,绕组2绕置在主绕线槽100内。
主绕线部10可以采用非磁性的材料制成,为了降低成本,材料推荐采用酚醛塑料。此时如图1至图9所示,在第一端板102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嵌入第一磁芯3的第一嵌合部102a,同时在第二端板103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嵌入第二磁芯4的第二嵌合部103a。主绕线柱101内还可以设置有贯通的插入孔101a,插入孔101a连通第一嵌合部102a以及第二嵌合部103a。
在装配时,第一磁芯3将嵌入第一嵌合部102a内,并且第一磁芯3的一部分将伸入插入孔101a内,例如第一磁芯3呈E形,E形的中间延伸部分为中心柱30,则中心柱30将伸入插入孔101a内。与此同时,第二磁芯4的一部分将嵌入第二嵌合部103a内,并且第二磁芯4的一部分也伸入插入孔101a内,例如第二磁芯4也可以呈E形,E形的中间延伸部分为中心柱40,则中心柱40将伸入插入孔101a内。第一磁芯3以及第二磁芯4两侧的延伸部分则对其覆盖在绕组2的外围。牢固固定第一磁芯3与第二磁芯4,可以在第一磁芯3与第二磁芯4的外围缠绕胶带5进行固定。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根据主绕线柱101的轴线方向的不同,又可将电感装置分为立式电感装置以及卧式电感装置。
如图1至图3所示,对于立式电感装置,其电感骨架1的主绕线柱101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第一端板102处于主绕线柱101的底部,第二端板103处于主绕线柱101的顶部,此时第一端板102的朝下的一侧为连接面106。当立式电感装置应用上述布局时,可以在第一端板102的下方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两部分导电焊接件11。如图2和图3所示,由于第一嵌合部102a刚好可以作为标志物,以第一嵌合部102a为分隔带将连接面106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导电焊接件11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嵌合部102a的两侧。第一嵌合部102a可以为槽结构等将连接面106隔断一部分,甚至完全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两部分。因此,此时只需将两部分导电焊接件11分别设置在第一嵌合部102a的两侧,便可利用第一嵌合部102a充当分隔以及绝缘结构,使两侧的两部分导电焊接件11自然绝缘。为了适应较大面积的导电焊接件11,可以将第一端板102的尺寸整体做大一些,使其比第二端板103具有更大的面积以承载导电焊接件11。
如图4至图6所示,对于卧式电感装置,其主绕线柱101的轴线将平行于水平面,此时第一端板102以及第二端板103分别位于主绕线柱101的左右两端,此时可以将第一端板102以及第二端板103朝下的一侧均作为连接面106。由于第一端板102与第二端板103之间由主绕线柱101分隔,因此分别位于第一端板102以及第二端板103上的这两部分连接面106本身便可以看作被第一条分隔带分隔形成的相互独立的两部分。此时只需将一部分导电焊接件11设置于第一端板102的下方,并将另一部分导电焊接件11设置于第二端板103的下方,便也可使两部分的导电焊接件11自然绝缘。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端板102与第二端板103的厚度有限,因此为了承接较大面积的导电焊接件11,可以在第一端板102以及第二端板103的底部均设置一面积扩展部105以增加连接面在主绕线柱101的轴线方向的尺寸,进而提高连接面的面积。
对于一些电感装置而言,可能其上所绕置的绕组2的数量不止一个,例如同时绕置有两个甚至更多的绕组2,此时输入导线20以及输出导线21的数量也需翻倍,因此也就需要更多的相互绝缘的导电焊接件11。又或者,电感骨架1需要适应不同种类的绕组2,而每种绕组2所引出的输入导线20与输出导线21的引出位置不尽相同,为了能够使输入导线20与输出导线21无需过长的输送路径,因此也可以在电感骨架1上的多个角度分别设置导电焊接件11。
无论是出于以上哪种目的,均可以将连接面106被交叉的多条分隔带分隔为多个部分,同时将导电焊接件11对应连接面也相应分为多个部分,并在每一部分连接面106上分别设置一部分导电焊接件11,并使不同部分的导电焊接件11相互绝缘。这样便有足够数量以及足够方位的导电焊接件11可供使用,使电感骨架1的通用性更佳。
对于卧式电感装置而言,由于第一磁芯3与第二磁芯4有两种扣合方式,其中一种方式是沿水平面扣合(参见图4至图6),磁芯无需由主绕线部10的底部通过。而另一种方式是沿竖直面扣合(参见图7至图9),这种方式中磁芯依然要由主绕线部10的底部通过,因此第一嵌合部102a与第二嵌合部103a需要分别延伸至第一端板102以及第二端板103的底部。在此基础上,可以将第一嵌合部102a以及第二嵌合部103a作为与第一条分隔带相交的第二条分隔带,第一嵌合部102a为第二条分隔带的一部分,用于将第一端板102上的连接面106再次分隔为相对的两部分,与此同时,第二嵌合部103a为第二条分隔带的另一部分,用于将第二端板103上的连接面106再次分隔为相对的两部分,即此时连接面106一共被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连接面106的下方均覆盖有导电焊接件11。此时由于每部分连接面106的面积较小,因此可以对应每一部分连接面均设置一个面积扩展部105,此时面积扩展部105在主绕线柱101的轴线方向以及与轴线相垂直的方向上均可超出第一端板102以及第二端板103,以获得更大的连接面以承载导电焊接件11。
如图10至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主绕线部10也可以采用磁性材料制成,此时电感装置整体可以省去附加磁芯。当主绕线柱101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第一端板102的朝下的一侧为连接面106时,可以在第一端板102上设置由连接面106的中部向下凸出的分隔凸台107,分隔凸台107可将连接面106分隔为两部分,每一部分连接面106上分别设置一部分导电焊接件11,因此位于不同部分的导电焊接件11可以自然分离,以达到相互绝缘。分隔凸台107不能凸出太多,要保证焊接贴合面110超出分隔凸台107或与分隔凸台107平齐,以满足焊接要求。
除了上述结构之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电感装置结构。如图13至15所示,主绕线部10上可具有由连接面106向内凹进形成的用于固定绕组2的容纳腔108,导电焊接件11围绕容纳腔108设置在连接面106上。与此同时,该电感装置还包括环形磁芯6,绕组2绕置在环形磁芯6上,环形磁芯6与绕组2再一同被固定在容纳腔108内。
同一环形磁芯6上可以绕置一个绕组2,也可以同时绕置多个绕组2。环形磁芯6与绕组2可以通过卡接、胶粘等方式被固定在容纳腔108内。通常情况下,容纳腔108的轮廓为圆形,而主绕线部10的整体外轮廓可以为以连接面106为底的正四棱柱结构、正八棱柱结构或者其它棱柱结构。
本实施例中,由于连接面106通常是环绕容纳腔108的一圈窄边,面积有限,因此也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在环绕容纳腔108的不同部位设置面积扩展部105,以扩展连接面106的面积。
并且,本实施例中的主绕线部10既可以采用非磁性的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磁屏蔽材料制成。当主绕线部10采用磁屏蔽材料制成时,能够实现良好的磁屏蔽效果,降低电感装置对周围其它元件的磁干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能够大幅减小电感装置所占用的面积。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9)

1.一种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绕线部以及至少两个导电焊接件;
所述主绕线部用于固定绕组,所述主绕线部具备朝下的连接面,所述导电焊接件位于所述连接面的下方并至少覆盖部分所述连接面,所述导电焊接件与所述主绕线部固定连接且至少两个所述导电焊接件相互绝缘;
所述导电焊接件背离所述连接面的一侧为焊接贴合面,所述导电焊接件上具有导线容置区,所述导线容置区满足:当绕组的导线被容置于所述导线容置区内时不超出所述焊接贴合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被一分隔带分隔为两部分,所述导电焊接件对应所述连接面分为两部分,每一部分所述连接面上分别设置一部分所述导电焊接件,不同部分的所述导电焊接件相互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被交叉的多条分隔带分隔为多个部分,所述导电焊接件对应所述连接面相应分为多个部分,每一部分所述连接面上分别设置一部分所述导电焊接件,不同部分的所述导电焊接件相互绝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部具有主绕线柱、第一端板以及第二端板,所述主绕线柱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的边缘均超出所述主绕线柱并与所述主绕线柱共同围成主绕线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第一端板的朝下的一侧为所述连接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由所述连接面的中部向下凸出的分隔凸台,所述分隔凸台将所述连接面分隔为两部分,每一部分所述连接面上分别设置一部分所述导电焊接件,且焊接贴合面超出所述分隔凸台或与所述分隔凸台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嵌入第一磁芯的第一嵌合部,所述导电焊接件分为两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嵌合部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柱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朝下的一侧均为所述连接面,一部分所述导电焊接件位于所述第一端板的下方,另一部分所述导电焊接件位于所述第二端板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嵌入第一磁芯的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嵌入第二磁芯的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一嵌合部将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上的所述连接面分隔为相对的两部分,所述第二嵌合部将位于所述第二端板上的所述连接面分隔为相对的两部分,每一部分所述连接面的下方均覆盖有所述导电焊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柱内设置有贯通的插入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部具有由所述连接面向内凹进形成的用于固定绕组的容纳腔,所述导电焊接件围绕所述容纳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11任一项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容置区为设置在所述焊接贴合面上的线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由槽底至槽口呈渐阔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贯通所述导电焊接件相对的两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部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线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焊接件覆盖全部所述连接面,所述导电焊接件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线槽与所述限位槽的过线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通道为过线孔或过线缺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9、11任一项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焊接件为片状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9、11任一项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焊接件与所述连接面贴合或热熔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9、11任一项所述的电感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部的底部设置有面积扩展部,所述连接面为所述面积扩展部朝下的表面。
21.一种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组以及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所述的电感骨架;
所述绕组由具有绝缘外皮的导线绕置形成并具有输入导线以及输出导线,所述绕组被固定在所述主绕线部上,所述输入导线以及所述输出导线分别被容置于相互绝缘的两个所述导电焊接件的所述导线容置区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绕线部具有主绕线柱、第一端板以及第二端板,所述主绕线柱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的边缘均超出所述主绕线柱并与所述主绕线柱共同围成所述主绕线槽时,所述绕组绕置在所述主绕线槽内。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部为磁性材质制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部为非磁性材质制成,所述电感装置还包括第一磁芯以及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扣在所述第一端板上,所述第二磁芯扣在所述第二端板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线柱内设置有贯通的插入孔,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嵌入磁芯的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嵌入磁芯的第二嵌合部,所述插入孔连通所述第一嵌合部以及所述第二嵌合部;
所述第一磁芯嵌入所述第一嵌合部内且所述第一磁芯的一部分伸入所述插入孔内,所述第二磁芯的一部分嵌入所述第二嵌合部内且所述第二磁芯的一部分伸入所述插入孔内。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以及所述第二磁芯均呈E形,所述E形的中间延伸部分为中心柱,所述第一磁芯以及所述第二磁芯的所述中心柱均插入所述插入孔内。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绕线部具有由所述连接面向内凹进形成的用于固定绕组的容纳腔,所述导电焊接件围绕所述容纳腔设置时,所述电感装置还包括环形磁芯,所述绕组绕置在所述环形磁芯上,所述环形磁芯与所述绕组一同被固定在所述容纳腔内。
28.根据权利要求21至27任一项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绝缘外皮的导线为扁平线、漆包线、多股线、三层线、丝包线中任意一种。
29.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光源模组以及驱动模组;
所述光源模组与所述驱动模组均设置在所述灯体上且相互之间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模组包括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置有权利要求21至28任一项所述的电感装置。
CN201921599871.4U 2019-09-24 2019-09-24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2720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9871.4U CN210272031U (zh) 2019-09-24 2019-09-24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PCT/CN2020/115510 WO2021057566A1 (zh) 2019-09-24 2020-09-16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EP20867268.3A EP3979274B1 (en) 2019-09-24 2020-09-16 Inductive framework, inductive device, and lamp
US17/565,308 US20220122764A1 (en) 2019-09-24 2021-12-29 Inductor framework, inductor device and lam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9871.4U CN210272031U (zh) 2019-09-24 2019-09-24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72031U true CN210272031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19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99871.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272031U (zh) 2019-09-24 2019-09-24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7203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7868A (zh) * 2019-09-24 2019-11-29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WO2021057566A1 (zh) * 2019-09-24 2021-04-01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CN110517868B (zh) * 2019-09-24 2024-05-31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7868A (zh) * 2019-09-24 2019-11-29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WO2021057566A1 (zh) * 2019-09-24 2021-04-01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CN110517868B (zh) * 2019-09-24 2024-05-31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9483B (zh) 变压器和板状线圈模制主体
US6154113A (en) Transform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JPS61503063A (ja) 1方の巻線が第2巻線の支持体として用いられる低プロフィル型磁気構造
JP2002043138A (ja) インダクタ
US20110115594A1 (en) Magnetic element, fabricating process thereof, and assembly of magnetic element and circuit carrier
JPH07220950A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WO2013027447A1 (ja) トランス
JPH07245217A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及び該素子用コイル
CN210272031U (zh)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WO2014140349A1 (en) A magnetic component for a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agnetic component
JPH10125545A (ja) チョークコイル
CN103915246A (zh) 线圈部件
US20220122763A1 (en) Inductor framework, inductance device and luminaire
CN210668053U (zh)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EP3979274B1 (en) Inductive framework, inductive device, and lamp
CN110517868B (zh)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JPH08153630A (ja) トランス
CN110600241A (zh) 多路开关电源变压器及其制备方法
US20220122759A1 (en) Inductor skeleton structure, inductance device and luminaire
KR101153515B1 (ko) 트랜스포머와 이를 구비하는 파워 모듈 및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153521B1 (ko) 트랜스포머와 이를 구비하는 파워 모듈 및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328286B1 (ko) 트랜스포머
KR20160042560A (ko)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10865846U (zh) 多路开关电源变压器
EP3800652A1 (en) Inductor core and inductor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3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