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58577U - 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 - Google Patents

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58577U
CN210258577U CN201920732815.7U CN201920732815U CN210258577U CN 210258577 U CN210258577 U CN 210258577U CN 201920732815 U CN201920732815 U CN 201920732815U CN 210258577 U CN210258577 U CN 210258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reinforcing plate
fender
reinforcing
front fe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328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桃
赵健
黄德辉
王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328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58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58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58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包括加强板本体,所述加强板本体上具有从正面冲压形成沿加强板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正面凹陷区域,所述加强板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翻折形成左连接部以及右连接部;本实用新型加强板本体的背面与翼子板内侧面贴合,该凹陷区域的背部为凸起结构,该结构支撑于翼子板上,提高与翼子板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翼子板的支撑性能,加强板本体的外侧为凹陷区域,该结构为翼子板以及加强板本体向内形变提供了形变空间,便于缓冲吸能,通过该结构提高了翼子板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该正面的凹陷区域也为车体上相应的零部件提供了避让空间。

Description

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
背景技术
汽车前翼子板作为车身外覆盖件之一,作用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防止被车轮卷起的砂石、泥浆等飞溅,以保护车身,增加汽车车身的使用寿命。同时,前翼子板还要满足汽车外部造型,并为前保险杠、挡泥板、组合灯和转向灯等汽车外饰及附件提供安装支撑,前翼子板作为外覆盖件,其结构特征较少,常面临抗凹性、局部强度和刚度不足等问题,当发生正面碰撞时,前大灯容易破碎,对翼子板将产生极大冲击,易出现大面积变形,严重危害乘客的生命安全。
因此,需要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通过该加强板有效吸收正面碰撞时对翼子板的冲击能量,提高翼子板的强度和刚度,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通过该加强板有效吸收正面碰撞时对翼子板的冲击能量,提高翼子板的强度和刚度,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包括加强板本体,所述加强板本体上具有从正面冲压形成沿加强板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正面凹陷区域,所述加强板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翻折形成左连接部以及右连接部。
进一步,左连接部为加强板本体左端多次弯折形成的多个翻折斜面,其中至少一个斜面设置有用于与翼子板内侧进行焊接连接的焊接孔。
进一步,右连接部为加强板本体左端向上弯折形成,所述右连接部上开有用于与翼子板内侧连接进行焊接的焊接孔。
进一步,所述凹陷区域上开有若干个减重孔。
进一步,所述凹陷区域有从正面冲压形成的背部隆起的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加强板本体上有冲压使背面向外隆起正面形成沿加强板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凹槽组件,所述加强凹槽组件与凹陷区域在加强板本体宽度方向并列设置。
进一步,加强凹槽组件由多条沿加强板本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加强槽构成。
进一步,所述加强板本体宽度两边具有翻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加强板本体的背面与翼子板内侧面贴合,该凹陷区域的背部为凸起结构,该结构支撑于翼子板上,提高与翼子板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翼子板的支撑性能,加强板本体的外侧为凹陷区域,该结构为翼子板以及加强板本体向内形变提供了形变空间,便于缓冲吸能,通过该结构提高了翼子板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该正面的凹陷区域也为车体上相应的零部件提供了避让空间;
本实用新型左右连接部除作为连接作用,也作为加强板本体的加强结构,提高了加强板本体的强度和刚度,两连接部使得加强板本体与翼子板之间连接稳定,提高了加强板本体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强板本体与翼子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加强板本体与翼子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加强板本体1,所述加强板本体上具有从正面冲压形成沿加强板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正面凹陷区域2,所述加强板本体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翻折形成左连接部3以及右连接部4;加强板本体的背面与翼子板13内侧面贴合,该凹陷区域的底部为平面结构,该凹陷区域的背部为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支撑于翼子板上,提高与翼子板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翼子板的支撑性能,加强板本体的外侧为凹陷区域,该结构为翼子板以及加强板本体向内形变提供了形变空间,便于缓冲吸能,通过该结构提高了翼子板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该正面的凹陷区域也为车体上相应的零部件提供了避让空间,翼子板上具有与左连接部以及右连接部相对应的连接结构,左、右连接部与该连接结构连接使得加强板本体连接于翼子板内侧,本实施例中左、右连接部上开有用于与翼子板连接的连接孔,其中了连接孔的具体位置、个数以及孔径依据实际使用工况可调,翼子板内侧可焊接有螺柱,该连接孔除具有连接作用也具有简单定位作用,便于加强板的安装定位。
本实施例中,左连接部3为加强板本体左端多次弯折形成的多个翻折斜面5,其中至少一个斜面设置有用于与翼子板内侧进行焊接连接的焊接孔;如图1所示,左连接部的左端在宽度方向分为若干个区域,各个区域独立翻折形成多个翻折斜面,该翻折效果也可通过冲压直接形成;其中三个翻折斜面合围成了类似三角状的凸起结构14,该凸起结构可作为加强结构提高左连接部的强度,另有一个翻折斜面独立与该三角状凸起结构,且位于三角状凸起结构的上侧区域,在三角状凸起结构位于下方的翻折斜面上开有连接孔Ⅰ7a,在独立的翻折斜面以及三角状凸起结构位于下方的翻折斜面上分别开有焊接孔Ⅰ6a和焊接孔Ⅱ6b,具体焊接孔以及连接孔的位置可依据翼子板内侧相应连接结构进行调整,连接孔用于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加强板本体通过螺接以及焊接结合的方式与翼子板连接,提高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螺接的紧固力抵抗焊接时的内应力,防止焊接时内加强板本体受力与翼子板发生相对位移导致装配误差;如图2所示,翼子板内侧具有与该翻折结构相对应的连接结构,左连接部背部扣于翼子板相应的连接结构上形成连接,该结构使得加强板本体与翼子板之间连接稳定,提高了加强板本体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右连接部4为加强板本体左端向上弯折形成,所述右连接部4上开有用于与翼子板内侧连接进行焊接的焊接孔;如图1所示,右连接部的翻折角度约为90°,具体翻折角度适应于翼子板上相应的连接部位,右连接部上开设有两个连接孔分别为连接孔Ⅱ7b和连接Ⅲ7c和两个焊接孔分别为焊孔Ⅲ6c和焊孔Ⅵ6d,如图2所示,翼子板相应的连接区域具有与右连接部相适配的连接板,该连接板与右连接部对应连接,右连接部除作为连接结构外,还通过其自身的翻折结构作为加强板本体右端的加强结构,提高右端的局部强度和刚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陷区域2上开有若干个减重孔8;减重孔优先选用圆孔形或者腰型孔结构,减重孔内腔为圆弧过渡,有效避免应力集中现象,减重孔开设位置依据加强板本体各部分的局部强度可进行调节,减重孔的设置降低了加强内板的重量,实现轻量化设计。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陷区域2有从正面冲压形成的背部隆起的加强筋9;该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加强板本体的强度,该加强筋位和减重孔均位于凹陷区域上,通过加强筋与减重孔的综合作用,即满足加强板本体的强量化设计也满足了加强板本体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本体1上有冲压使背面向外隆起正面形成沿加强板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凹槽组件,所述加强凹槽组件与凹陷区域2在加强板本体1宽度方向并列设置;如图1所示,该加强凹槽结构位于凹陷区域2的上侧,加强凹槽结构与凹陷区域2之间形成了长条状的凸起结构,该结构使得加强板本体1纵向截面形成类似波浪形结构,可有效提高加强板本体1的抗弯强度,加强板本体连接于翼子板内侧为翼子板提供可靠支撑和加强,提高了翼子板抗变形能力,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
本实施例中,加强凹槽组件由多条沿加强板本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加强槽10构成;如图1所示,各个加强槽的长短不一,本实施例中设置三个加强槽,分别为位于中部的三个较短的加强槽和位于两头的两个较长的加强槽,加强槽的设置同时考虑与车体上零部件的干涉情况,各个加强槽结构共同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加强结构,该结构提高加强板本体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本体1宽度两边具有翻边11;结合图1所示,凹陷区域2的下边沿与处于该侧的翻边结构之间形成长条状的凸条结构Ⅰ15,加强板本体1的另一侧的翻边与加强凹槽组件之间也形成了长条状的凸条结构Ⅱ16,在加强板本体安装于翼子板内侧时,该翻边结构贴合于翼子板内侧可对翼子板形成支撑,使得加强板本体与翼子板的可靠连接,避免二者之间振动相互碰撞导致的异响。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板本体,所述加强板本体上具有从正面冲压形成沿加强板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正面凹陷区域,所述加强板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翻折形成左连接部以及右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左连接部为加强板本体左端多次弯折形成的多个翻折斜面,其中至少一个斜面设置有用于与翼子板内侧进行焊接连接的焊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右连接部为加强板本体左端向上弯折形成,所述右连接部上开有用于与翼子板内侧连接进行焊接的焊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域上开有若干个减重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域有从正面冲压形成的背部隆起的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本体上有冲压使背面向外隆起正面形成沿加强板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凹槽组件,所述加强凹槽组件与凹陷区域在加强板本体宽度方向并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加强凹槽组件由多条沿加强板本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加强槽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本体宽度两边具有翻边。
CN201920732815.7U 2019-05-21 2019-05-21 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 Active CN210258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2815.7U CN210258577U (zh) 2019-05-21 2019-05-21 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2815.7U CN210258577U (zh) 2019-05-21 2019-05-21 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58577U true CN210258577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25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32815.7U Active CN210258577U (zh) 2019-05-21 2019-05-21 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585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87140B (zh) 汽车车架
JP5411235B2 (ja) 自動車の車体下部構造
EP1972505B1 (en) Underrun protector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US8870224B2 (en) Engine cradle with deflector device
US20020101085A1 (en) Composite suspension control arm shaft for motor vehicles
CN213862434U (zh) 一种门槛梁及汽车地板结构
JP5236916B2 (ja) 車両用バンパ装置
CN210258577U (zh) 汽车前翼子板内加强板
CN212267638U (zh) 一种下弯纵梁及车辆
CN110588785A (zh) 一种下弯纵梁及车辆
CN214493105U (zh) 用于车辆的机舱盖及车辆
KR101399334B1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CN112103425B (zh) 一种高机械性能的电池盒下壳体
EP4117983B1 (en) A vehicle structure
CN214267789U (zh) 支架、加强梁总成、门槛梁总成和车辆
JP4092712B1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4106935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4737397B2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014117986A (ja) 自動車のサスペンションメンバ補強構造
CN217532997U (zh) 门槛梁加强件、门槛梁和汽车
CN215097824U (zh) 车身后端结构及车辆
CN217893011U (zh) 车身侧部结构及汽车
CN217835768U (zh) 门槛加强梁及门槛梁
CN218907165U (zh) 一种防撞梁吸能结构、防撞梁组件和车辆
CN216969813U (zh) 汽车b柱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7

Address after: 401135 No. 618 Liangjiang Avenue, Longxing Town,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Jin Kang Sai Li 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402260 No.1 Jiujiang Avenue, Shuangfu New District,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BRANCH, DFSK AUTOMOBIL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