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41677U - 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及采用该散热垫圈的电加热灶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及采用该散热垫圈的电加热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41677U
CN210241677U CN201921204680.3U CN201921204680U CN210241677U CN 210241677 U CN210241677 U CN 210241677U CN 201921204680 U CN201921204680 U CN 201921204680U CN 210241677 U CN210241677 U CN 210241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gasket
heat
electric heating
hea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046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eidian Chen
陈美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2046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41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41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416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呈环形的垫圈本体,垫圈本体具有内侧面、用于安装加热盘安装托盘的顶面、外侧面、横截面呈“7”字形的底部定位散热区,底部定位散热区开有多条导热散热槽,各导热散热槽从底部定位散热区底端朝着顶端延伸。一种采用上述散热垫圈的电加热灶。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垫圈本体设有底部定位散热区,因此将散热垫圈安装到壳体开口处后,壳体内的热空气能够通过导热散热槽排出壳体外,让壳体内外的空气更好地对流,热空气从壳体内排出,而冷空气则从壳体底部进入壳体,从而起到很好的散热作用;位于垫圈本体顶面的插槽便于环形插片插入插槽,也便于取出环形插片。

Description

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及采用该散热垫圈的电加热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灶的支撑部件及电加热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及采用该散热垫圈的电加热灶。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加热灶被大量用于烹饪。尤其是分离式中药壶等,分成壶体和底座(即电加热灶),壶体通常采用陶瓷制成,将其放置在底座上,按照预定的加热模式进行加热,以获得具有疗效的药液。如公告号为CN207722104U的中国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一种准确控制煎药药量的中药壶,包括药壶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发热体,所述药壶放置于发热体上,所述底座内包括第一支撑架、重量传感器、第二支撑架、控制电路和隔热组件,所述发热体、第一支撑架、重量传感器、第二支撑架和底座由上到下依次连接,所述隔热组件设在底座内,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发热体和重量传感器作电连接。
上述底座,也就是电加热灶,其结构通常包括加热电路、加热盘、加热盘安装托盘、壳体组成的机械结构(即加热装置结构),加热盘安装托盘安装在壳体顶面,加热电路安装在壳体内,加热盘安装在加热盘安装托盘上,并且加热电路与加热盘电连接。但是,由于其结构不够合理,加热盘安装在壳体顶面的开口上,使得壳体顶面必须采用金属材料制造,而且存在散热效果差,壳体表面温度较高、容易导致使用者被壳体烫伤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这种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能够有效地改善加热盘外沿的散热情况,有效减少加热盘传递给壳体的热量。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呈环形的垫圈本体,垫圈本体具有内侧面、用于安装加热盘安装托盘的顶面、外侧面、横截面呈“7”字形的底部定位散热区,底部定位散热区开有多条导热散热槽,各导热散热槽从底部定位散热区底端朝着顶端延伸。这种设计,使得散热垫圈安装到壳体开口处后,壳体内的热空气能够通过导热散热槽排出壳体外,让壳体内外的空气更好地对流,热空气从壳体内排出,而冷空气则从壳体底部进入壳体,从而起到很好的散热作用。
较优的方案,任意导热散热槽所在的平面与垫圈本体的中轴线垂直。这样的设计,能够让空气更好地流动。
较优的方案,所述导热散热槽的深度范围为0.2-2毫米。所述导热散热槽的深度过小,则空气难以通过;导热散热槽的深度过大,则会严重影响散热垫圈底部的强度,导致散热垫圈容易变形、损坏。
更优的方案,所述底部定位散热区设有定位柱。定位柱用来确定垫圈本体的位置,以便准确安装。
较优的方案,所述垫圈本体的顶面开有用于安装加热盘安装托盘的插槽。制造时将加热盘安装托盘外沿向外侧下翻形成环形插片,组装时将该环形插片插入插槽内,就能很好地将加热盘安装托盘顶端安装到垫圈本体的顶面上。
更优的方案,所述插槽由第一槽壁面、底槽壁面和第二槽壁面依次连接形成,第一槽壁面垂直向下延伸,第二槽壁面位于第一槽壁面内侧并且第二槽壁面与第一槽壁面的间距从上往下逐渐减少,使得该插槽横截面的形状呈直角梯形。这种设计便于环形插片插入插槽,也便于取出环形插片。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加热灶,这种电加热灶散热效果好,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上述散热垫圈的电加热灶,包括壳体、加热电路、加热盘、加热盘安装托盘,壳体顶部开有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灶还包括散热垫圈,散热垫圈安装在安装孔上,加热盘安装托盘顶端安装在散热垫圈上,加热盘安装托盘底部固定在壳体上,加热盘安装在加热盘安装托盘内腔的底面上,加热电路安装在壳体内,并且加热电路与加热盘电连接;散热垫圈包括横截面呈环形的垫圈本体,垫圈本体具有内侧面、用于安装加热盘安装托盘的顶面、外侧面、横截面呈“7”字形的底部定位散热区,底部定位散热区开有多条导热散热槽,各导热散热槽从底部定位散热区底端朝着顶端延伸。
较优的方案,任意导热散热槽所在的平面与垫圈本体的中轴线垂直。这样的设计,能够让空气更好地流动。
更优的方案,所述底部定位散热区设有定位柱。定位柱用来确定垫圈本体的位置,以便准确安装。
较优的方案,所述垫圈本体的顶面开有用于安装加热盘安装托盘的插槽,所述加热盘安装托盘顶端外沿具有向外侧下方翻的环形插片,环形插片插入散热垫圈顶面的插槽。
更优的方案,所述插槽由第一槽壁面、底槽壁面和第二槽壁面依次连接形成,第一槽壁面垂直向下延伸,第二槽壁面位于第一槽壁面内侧并且第二槽壁面与第一槽壁面的间距从上往下逐渐减少,使得该插槽横截面的形状呈直角梯形。这种设计便于环形插片插入插槽,也便于取出环形插片。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垫圈本体设有底部定位散热区,因此将散热垫圈安装到壳体开口处后,壳体内的热空气能够通过导热散热槽排出壳体外,让壳体内外的空气更好地对流,热空气从壳体内排出,而冷空气则从壳体底部进入壳体,从而起到很好的散热作用;位于垫圈本体顶面的插槽便于环形插片插入插槽,也便于取出环形插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1上下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1的电加热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A区放大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1电加热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1,包括横截面呈环形的垫圈本体101,垫圈本体101具有内侧面102、用于安装加热盘安装托盘的顶面103、外侧面105、横截面呈“7”字形的底部定位散热区104,底部定位散热区104开有多条导热散热槽1041,各导热散热槽1041从底部定位散热区104底端朝着顶端延伸。多条导热散热槽1041将底部定位散热区104分成多个定位单元1042,各定位单元1042分别包括垂直定位面10422和水平定位面10421。这种设计,使得散热垫圈1安装到壳体开口处后,壳体内的热空气能够通过导热散热槽1041排出壳体外,让壳体内外的空气更好地对流,热空气从壳体内排出,而冷空气则从壳体底部进入壳体,从而起到很好的散热作用。
任意导热散热槽1041所在的平面与垫圈本体101的中轴线垂直。这样的设计,能够让空气更好地流动。
所述导热散热槽1041的深度为1毫米。所述导热散热槽1041的深度过小,则空气难以通过;导热散热槽1041的深度过大,则会严重影响散热垫圈1底部的强度,导致散热垫圈1容易变形、损坏。
所述底部定位散热区104设有定位柱1043。定位柱1043用来确定垫圈本体101的位置,以便准确安装。
所述垫圈本体101的顶面103开有用于安装加热盘安装托盘的插槽1031。制造时将加热盘安装托盘外沿向外侧下翻形成环形插片,组装时将该环形插片插入插槽1031内,就能很好地将加热盘安装托盘顶端安装到垫圈本体101的顶面103上。
所述插槽1031由第一槽壁面10311、底槽壁面10313和第二槽壁面10312依次连接形成,第一槽壁面10311垂直向下延伸,第二槽壁面10312位于第一槽壁面10311内侧并且第二槽壁面10312与第一槽壁面10311的间距从上往下逐渐减少,使得该插槽1031横截面的形状呈直角梯形。这种设计便于环形插片插入插槽1031,也便于取出环形插片。
如图3-5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采用上述散热垫圈1的电加热灶,包括壳体2、加热电路5、加热盘4、加热盘安装托盘3,壳体2顶部开有安装孔,所述电加热灶还包括散热垫圈1,散热垫圈1安装在安装孔上,加热盘安装托盘3顶端安装在散热垫圈1上,加热盘安装托盘3底部固定在壳体2上,加热盘4安装在加热盘安装托盘3内腔的底面上,加热电路5安装在壳体2内,并且加热电路5与加热盘4电连接;散热垫圈1包括横截面呈环形的垫圈本体101,垫圈本体101具有内侧面102、用于安装加热盘安装托盘3的顶面103、外侧面105、横截面呈“7”字形的底部定位散热区104,底部定位散热区104开有多条导热散热槽1041,各导热散热槽1041从底部定位散热区104底端朝着顶端延伸。这种散热垫圈1安装到壳体2开口处后,壳体2内的热空气能够通过导热散热槽1041排出壳体2外,让壳体2内外的空气更好地对流,热空气从壳体2内排出,而冷空气则从壳体2底部进入壳体2,从而起到很好的散热作用。
任意导热散热槽1041所在的平面与垫圈本体101的中轴线垂直。这样的设计,能够让空气更好地流动。
所述导热散热槽1041的深度为1毫米。
所述底部定位散热区104设有定位柱1043。
所述垫圈本体101的顶面103开有用于安装加热盘安装托盘3的插槽1031,所述加热盘安装托盘3顶端外沿具有向外侧下方翻的环形插片301,环形插片301插入散热垫圈1顶面103的插槽1031。
所述插槽1031由第一槽壁面10311、底槽壁面10313和第二槽壁面10312依次连接形成,第一槽壁面10311垂直向下延伸,第二槽壁面10312位于第一槽壁面10311内侧并且第二槽壁面10312与第一槽壁面10311的间距从上往下逐渐减少,使得该插槽1031横截面的形状呈直角梯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导热散热槽1041的深度为0.2毫米。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所述导热散热槽1041的深度为2毫米。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呈环形的垫圈本体,垫圈本体具有内侧面、用于安装加热盘安装托盘的顶面、外侧面、横截面呈“7”字形的底部定位散热区,底部定位散热区开有多条导热散热槽,各导热散热槽从底部定位散热区底端朝着顶端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其特征在于:任意导热散热槽所在的平面与垫圈本体的中轴线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散热槽的深度范围为0.2-2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定位散热区设有定位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本体的顶面开有用于安装加热盘安装托盘的插槽。
6.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散热垫圈的电加热灶,包括壳体、加热电路、加热盘、加热盘安装托盘,壳体顶部开有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灶还包括散热垫圈,散热垫圈安装在安装孔上,加热盘安装托盘顶端安装在散热垫圈上,加热盘安装托盘底部固定在壳体上,加热盘安装在加热盘安装托盘内腔的底面上,加热电路安装在壳体内,并且加热电路与加热盘电连接;散热垫圈包括横截面呈环形的垫圈本体,垫圈本体具有内侧面、用于安装加热盘安装托盘的顶面、外侧面、横截面呈“7”字形的底部定位散热区,底部定位散热区开有多条导热散热槽,各导热散热槽从底部定位散热区底端朝着顶端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加热灶,其特征在于:任意导热散热槽所在的平面与垫圈本体的中轴线垂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加热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定位散热区设有定位柱。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加热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本体的顶面开有用于安装加热盘安装托盘的插槽,所述加热盘安装托盘顶端外沿具有向外侧下方翻的环形插片,环形插片插入散热垫圈顶面的插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加热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由第一槽壁面、底槽壁面和第二槽壁面依次连接形成,第一槽壁面垂直向下延伸,第二槽壁面位于第一槽壁面内侧并且第二槽壁面与第一槽壁面的间距从上往下逐渐减少,使得该插槽横截面的形状呈直角梯形。
CN201921204680.3U 2019-07-29 2019-07-29 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及采用该散热垫圈的电加热灶 Active CN210241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04680.3U CN210241677U (zh) 2019-07-29 2019-07-29 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及采用该散热垫圈的电加热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04680.3U CN210241677U (zh) 2019-07-29 2019-07-29 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及采用该散热垫圈的电加热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41677U true CN210241677U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93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04680.3U Active CN210241677U (zh) 2019-07-29 2019-07-29 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及采用该散热垫圈的电加热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416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9522B2 (en) Multi cooker
CN210241677U (zh) 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及采用该散热垫圈的电加热灶
CN105605632B (zh) 电陶炉机壳及电陶炉
CN210951418U (zh) 电磁炉
CN211822617U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
CN210179699U (zh) 电磁炉
CN210373583U (zh) 电磁炉
CN209346628U (zh) 电烹饪器具
CN215412002U (zh) 一种测温准确的电磁灶
CN216416779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电饭煲
CN219680397U (zh) 一种改进的烹饪器具
CN218852504U (zh) 一种能识别锅具的多功能锅
CN220141360U (zh)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CN209202789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7090390U (zh) 一种蒸汽式空气炸锅的蒸汽发生器安装结构
CN208240476U (zh) 一种线圈底部悬空的变压器
CN212089275U (zh) 保温罩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206614U (zh) 一种新型空气炸锅
CN217852416U (zh) 一种烤涮一体锅
CN213746886U (zh) 一种商用电磁炉用散热装置
CN217039755U (zh) 烹饪器具
CN21977582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1822618U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N218064998U (zh) 一种无风扇电陶炉
CN211011504U (zh) 电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