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2618U -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22618U
CN211822618U CN201921338450.6U CN201921338450U CN211822618U CN 211822618 U CN211822618 U CN 211822618U CN 201921338450 U CN201921338450 U CN 201921338450U CN 211822618 U CN211822618 U CN 211822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avity
stabilizer blade
heat shield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384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强
刘晓刚
郑军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3845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22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22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22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包括围成有中央孔的罩体,罩体包括相互对合的上层罩和下层罩,并且上层罩和下层罩之间至少局部形成有空腔,其特征在于:下层罩在对应空腔的底壁具有向下延伸的支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支脚只要设置在空腔的底壁之下,就能因空腔的阻隔而有效地减少热量传导至支脚,从而既避免了热量的散热从而提高隔热罩的聚能效果,也有效地避免了因支脚高温而对支撑表面(比如灶具面板)造成的损坏,每个罩体的锅支脚与火盖的不出火区域逐一对齐设置,进而从本源上避免上层罩的锅支脚被火孔形成的火焰燃烧,也能避免因热量传递至锅支脚并向下传导而产生的热量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为了让锅支架的脚片避让火孔,避免火焰灼烧导致的烟气高,热量散失导致的效率低下;现有的主流做法是将火盖和锅支架通过限位结构限位,如一专利号为ZL201721263456.2(授权公告号为CN207299063U)的中国实用新型《锅支架装置及燃气灶具》,其公开了一种锅支架装置及燃气灶具,所述燃气灶具包括炉头,所述锅支架装置包括盛液盘、锅支架及连接件,所述盛液盘套设于所述炉头上,所述锅支架包括设置于所述盛液盘上的支架圈和设置在所述支架圈上的支架,所述支架形成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盛液盘,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配合连接以限制支撑在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上的锅支架沿所述支架圈的径向移动,使锅支架不会相对于炉头及第一盛液盘左右滑动或前后滑动,从而提高了锅支架放置的稳定性,继而可防止锅支架使用过程中倾斜,从而造成炊具的翻转,甚至可能造成燃气泄漏及爆炸的风险。该锅支架是通过限制锅支架的平移或者转动,确保火盖和锅支架相对位置不变,同时在对应锅支架的区域,不设置火孔,使火焰远离锅支架脚片。若是用户在清洁和装配过程中,出现锅支架放置错误的情况出现,则仍然不可避免锅支架的脚片被火孔形成的火焰燃烧,从而容易导致烟气过高。
另外,现有的燃气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锅具搭置在锅支架上来加热,锅与燃烧器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隔,这样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除了用来加热锅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逸到周围环境中,造成能源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内国内就出现了一些集热聚能,如中国专利CN203404823U所公开的“用于燃气灶的聚能圈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和如中国专利CN204042984U所公开的“一种聚能式燃气灶具”,该灶具中也具有聚能锅支架,虽然上述这样的聚能圈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热能的消耗,但该灶用隔热罩缺少定位结构,仍可能出现因灶用隔热罩放置错误而导致锅支脚的脚片被火孔形成的火焰燃烧,从而容易导致烟气过高,为此需用对现有的灶用隔热罩作进一步的限定,为此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将锅支架和聚能圈结构的灶用隔热罩结构,如专利号为 ZL201711260487.7(授权公告号为CN109869782U)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灶具》其公开了一种包括有环形罩体,所述罩体为由上层罩和下层罩构成的双层结构,所述的上层罩和下层罩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上层罩的上表面固定有沿周向间隔布置的锅支脚,隔热罩上固设有内置锅支脚,使锅支脚吸收的热量通过热传导能尽可能多的加热锅底的同时减少火焰的热量散失,但该灶用隔热罩缺少定位结构,仍可能出现因灶用隔热罩放置错误而导致锅支脚的脚片被火孔形成的火焰燃烧,从而容易导致烟气过高,为此需用对现有的灶用隔热罩作进一步的限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述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有效减少热量传导至其支脚的灶用隔热罩。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灶用隔热罩并能使锅支脚有效避开火孔的燃气灶。
为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灶用隔热罩包括围成有中央孔的罩体,所述罩体包括相互对合的上层罩和下层罩,并且所述的上层罩和下层罩之间至少局部形成有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层罩在对应所述空腔的底壁具有向下延伸的支脚。
其中,所述的支脚可以是至少三个并沿周向间隔布置,也可以是一整个环形支脚,或者其他现有技术中的形态。
为了进一步减少热量传导至所述的支脚,所述的上层罩也在对应所述空腔的顶壁具有向上延伸的锅支脚。这样,当热量由锅底传导至锅支脚,由于空腔的存在,锅支脚上的热量不易经上层罩、下层罩传导至所述的支脚。所述的锅支脚与所述的支脚在竖向上可以对齐以便在视觉上统一,更便于隔热罩准确地放置在灶面上,也可以不对齐而只需让锅支脚和支脚都对应于所述的空腔即可。
为了进一步减少热量传导至所述的支脚,可在所述的空腔内设置有将所述上层罩和下层罩连接一体的连接结构。
所述的连接结构可以采用下述方式:所述上层罩在对应于空腔内的内壁具有向下延伸的上连接座,连接件自下而上地贯穿所述的支脚与所述的上连接座连接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脚可以具有自下而上地凹入的凹腔,从而具有呈“几”字形的纵截面,在该凹腔内设置有下连接座,连接件自下而上地贯穿所述的下连接座与所述的上连接座连接一体。由于上述连接结构是被设置在所述的空腔内的,因而当热量由锅底经锅支脚、上层罩传导至上连接座时,就会被散失在所述的空腔内,从而减少传导到连接件、下连接座上的热量,而由于下连接座是位于支脚的“几”字形凹腔内的,因而传导至下连接座上的热量也不易直接传递到支脚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连接座可以嵌设有螺母座,所述的连接件可以采用螺钉,与该螺母座螺纹连接。
为了进一步减少上层罩与下层罩之间的热量传导,所述的上层罩和下层罩在内周缘或外周缘的交界处具有沿周向的环形缝,用于连通所述的中央孔与外界大气。
所述的上层罩与下层罩之间至少有一方在邻近内周缘或外周缘的位置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向另一方凸出的凸起部,从而形成所述的环形缝。上述环形缝的存在,有效地减少上层罩与下层罩之间的热量传导,从而最终减少热量传导至所述的支脚。
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包括有面板以及燃烧器,所述面板具有供所述燃烧器安装的安装孔,所述燃烧器具有火盖并容置在所述隔热罩的中央孔中,并且所述火盖具有对应所述锅支脚的不出火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搁置在所述面板上,所述下层罩的底壁具有向下延伸的定位件,对应地所述面板具有容所述定位件陷入配合的定位凹入部,从而使所述罩体的锅支脚与所述火盖的不出火区域对齐。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定位件影响罩体底部的支脚支承罩体的平稳性,优选地,所述定位件设置在所述下层罩的底部,并且定位件的最低点与所述罩体的底部所在平面的距离(L1)小于或等于各个所述支脚的最低点与所述罩体的底部所在平面的距离(L2)。
优选地,所述定位件具有至少三个,并与各自对应的所述支脚对齐设置。其中定位件与支脚可以在沿罩体的径向上可以对齐以便在视觉上统一,更便于隔热罩准确地放置在灶面上,其中定位件与支脚对齐可以与锅支脚对齐,也可以不对齐,若是三者一一对齐设置,由于锅支脚能避开火孔,能减少锅支脚在燃烧过程中集聚的热量向下传导至支脚及定位件,进而可减少支脚向下传导至面板或是盛液盘上的热量,不易引起面板的温升问题。
为方便定位件与支脚的对齐设置,优选地,所述定位件包括有用于定位罩体方向的竖向部和与各自对应的所述支脚之内侧端相连接的横向部。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定位件之竖向部的最低点与所述罩体所在平面的距离不相等。在定位件有至少有三个的情况下,其中相邻的两个定位件之竖向部的最低点与所述罩体所在平面的距离不相等。由于相邻的两个定位件之竖向部的最低点与所述罩体所在平面的距离不相等,当定位件未放置至正确的位置,其它的放置方式都会造成隔热罩搁置的不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盛液盘,所述盛液盘包括有盘体,所述盘体的中央位置具有凸出于盘体表面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具有供燃烧器露出的中孔,所述盘体于导流部的外周具有供所述罩体搁置的边沿部,而所述导流部具有至少三个供所述定位件之竖向部定位的凹口,所述凹口构成所述定位凹入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支脚只要设置在空腔的底壁之下,就能因空腔的阻隔而有效地减少热量传导至支脚,从而既避免了热量的散热从而提高隔热罩的聚能效果,也有效地避免了因支脚高温而对支撑表面(比如灶具面板)造成的损坏,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每个罩体的锅支脚与火盖的不出火区域逐一对齐设置,进而从本源上避免上层罩的锅支脚被火孔形成的火焰燃烧,也能避免因热量传递至锅支脚并向下传导而产生的热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灶用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5为图1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上层罩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下层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下层罩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下层罩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螺钉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盛液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灶用隔热罩定位在盛液盘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灶用隔热罩围设燃烧器并定位在盛液盘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螺钉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灶用隔热罩包括围成有中央孔的罩体1,罩体1包括相互对合的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并且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之间至少局部形成有空腔10,下层罩12在对应空腔10的底壁具有向下延伸的支脚 121,支脚121只要设置在空腔10的底壁之下,就能因空腔10的阻隔而有效地减少热量传导至支脚121,从而既避免了热量的散热从而提高隔热罩的聚能效果,也有效地避免了因支脚121高温而对支撑表面(比如灶具面板)造成的损坏,为了进一步减少热量传导至支脚121,上层罩11也在对应空腔10的顶壁具有向上延伸的锅支脚111。这样,当热量由锅底传导至锅支脚111,由于空腔10的存在,锅支脚111上的热量不易经上层罩11、下层罩12传导至支脚121。锅支脚111与支脚121在竖向上可以对齐以便在视觉上统一,更便于隔热罩准确地放置在灶面上,也可以不对齐而只需让锅支脚111和支脚121都对应于空腔10即可,本实施例以锅支脚111和支脚121对齐为例展开描述。由于锅支脚111 能避开火孔,能减少锅支脚111在燃烧过程中集聚的热量传导至支脚121,进而可减少支脚121向下传导至面板或是盛液盘7上的热量,不易引起灶面面板的温升问题。
为了进一步减少上层罩11与下层罩12之间的热量传导,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在内周缘和/或外周缘的交界处具有沿周向的环形缝14,用于连通中央孔13与外界大气。上层罩11与下层罩12之间至少有一方在邻近内周缘或外周缘的位置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向另一方凸出的凸起部,如位于下层罩12的内周缘的第一凸部1300,以及位于下层罩 12的外周缘的第二凸部1301,从而在邻近内周缘和外周缘的位置均形成环形缝14。上述环形缝14的存在,有效地减少上层罩11与下层罩12之间的热量传导,从而最终减少热量传导至支脚121。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腔10为封闭空腔10即可阻隔上层罩11向下层罩12向下传递热量,而但本方案的空腔10不仅为开放式的空腔10,能使得空腔10内的空气发生小幅度的流动,能减少上层罩11在燃烧过程中集聚的热量传导至下层罩12,使得锅支脚111的热量集中在上层罩11上,同时可减少锅支脚111的热量向支脚121传递,也可减少下层罩12向下传导至面板或是盛液盘7上的热量,不易引起面板的温升问题。为了满足环形缝14有足够的静止空气层厚度来隔热又避免空气大幅度流动产生的对流换热损失,环形缝14需满足不大于2mm,既可以减少两层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接触传热损失,又可以保证两层间空气的小幅度流动。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图9,为了进一步减少热量传导至支脚121,可在空腔10内设置有将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连接一体的连接结构。其中连接结构可以采用下述方式:上层罩11在对应于空腔10内的内壁具有向下延伸的上连接座112,连接件3自下而上地贯穿支脚121与上连接座112连接一体。支脚121可以具有自下而上地凹入的凹腔1210,从而具有呈“几”字形的纵截面,在该凹腔1210内设置有下连接座122,连接件3自下而上地贯穿下连接座122与上连接座112连接一体。由于上述连接结构是被设置在空腔 10内的,因而当热量由锅底经锅支脚111、上层罩11传导至上连接座112时,就会被散失在空腔10内,从而减少传导到连接件3、下连接座122上的热量,而由于下连接座122 是位于支脚121的“几”字形凹腔1210内的,因而传导至下连接座122上的热量也不易直接传递到支脚121上。上连接座112可以嵌设有螺母座4,连接件3可以采用螺钉也可以为限位螺丝,与该螺母座4螺纹连接。另外,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直接通过连接件3 将上连接座112和下连接座122固定,热传导接触面积小。为了减少安装零件,优选地,支脚121的底部具有供连接件3插入的插孔1211,插孔1211的孔壁朝上层罩11向上延伸而形成凹腔1210,而插孔1211的孔壁末端向插孔1211的中央位置延伸形成有下连接座122。同时,上连接座112设有供螺钉座4插配的凹槽1121,其中螺钉座4可相对凹槽1121移动,进而以便于在安装时能给予连接件3一定的安装可调性,本实施例的螺钉座4包括有插入凹槽1121的插入部42以及卡在凹槽1121外的卡合部41,插入部42具有与限位螺丝适合的螺纹孔421。为了能在安装时能给予连接件3一定的安装可调性,优选地,插入部42的边沿沿螺钉座4的插入方向逐渐变小。连接件3为限位螺丝时,该限位螺丝的头部31螺纹连接在该螺钉座4内,而在该限位螺丝的尾部32卡在下连接座122 外的状态下,从而将下层罩12连接在上层罩11上。为了避免插孔1211的孔壁作为隔热罩向下传导的“传导体”,插孔1211的孔壁沿周向还开设至少两个通孔1213,该通孔1213 使得凹腔1210与空腔10相贯通,从而使得支脚121更难被热传导。其中,支脚121的插孔1211能拆卸地连接有垫脚5,该垫脚5能避免隔热罩与盛液盘7或灶具面板的冲击和滑移,减震缓冲,增加阻尼,同时还可作为罩体1的凹腔1210的密封件。上层罩11 和下层罩12为分体结构可拆卸,还以便于对内部进行防腐处理。
如参考图13和14,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应用有如上述的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包括有面板以及燃烧器6,面板具有供燃烧器6安装的安装孔,燃烧器6具有火盖并容置在隔热罩的中央孔13中,并且火盖61具有对应锅支脚111的不出火区域611,罩体1搁置在面板上,下层罩12的底壁具有向下延伸的定位件2,对应地面板具有容定位件2陷入配合的定位凹入部,从而使罩体1的锅支脚111与火盖61的不出火区域611对齐。其中定位件2设置在下层罩12的底部,并且定位件2的最低点与罩体1的底部所在平面的第一距离(L1)小于或等于各个支脚121的最低点与罩体1的底部所在平面的第二距离(L2)。本实施例中定位件2具有至少三个,每个定位件2与各自对应的支脚121对齐设置,其中定位件与支脚可以在沿罩体的径向上可以对齐以便在视觉上统一。为了满足定位件2 既能定位又能与支脚121相连接,定位件2包括有用于定位罩体1方向的竖向部21和与各自对应的支脚121之内侧端相连接的横向部22,其中,定位件2之竖向部21的最低点与罩体1所在平面的第一距离(L1)小于或等于各个支脚121的最低点与罩体1所在平面的第二距离(L2),以四个定位件为例,如第一定位件24、第二定位件25、第三定位件26 和第四定位件27,第一定位件24和第三定位件26相对设置,并且二者之竖向部21的最低点与罩体1所在平面的第一距离(L1)等于各个支脚121的最低点与罩体1所在平面的第二距离(L2),而第二定位件25和第三定位件26相对设置,并且二者之竖向部21的最低点与罩体1所在平面的第一距离(L1)低于各个支脚121的最低点与罩体1所在平面的第二距离(L2),另外,为了避免隔热罩的位置放错,第一定位件24与第二定位件25之竖向部21的最低点与罩体1所在平面的距离不相等,由于相邻的两个定位件2之竖向部 21的最低点与罩体1所在平面的距离不相等,当定位件2未放置至正确的位置,其它的放置方式都会造成隔热罩搁置的不稳定。其中面板上设置有盛液盘7,盛液盘7包括有盘体,盘体的中央位置具有凸出于盘体表面的导流部71,导流部71具有供燃烧器6露出的中孔711,盘体于导流部71的外周具有供罩体1搁置的边沿部72,而导流部71具有至少三个供定位件2定位的凹口712,凹口712构成定位凹入部(如图11所示)。由于锅支脚111、支脚121和定位件2三者能一一对齐设置,由于定位件2的作用能使得锅支脚 111能有效避开火孔,进而避免与锅支脚111减少向其对齐设置的支脚121的热传导。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螺钉座4为弹性片43,弹性片43 的两侧具有弯折边而形成能卡设于凹槽1121的弹性脚431,弹性片43具有与所述限位螺丝适合的螺纹孔421。弹性片43可为柔性的弹性片43,由于其具有能卡设于凹槽1121 的弹性脚431,为此,其能相对实施例1的螺钉座4可做得更加薄一些,以减少热传导的接触面积,如图15所示。

Claims (15)

1.一种灶用隔热罩,包括围成有中央孔(13)的罩体(1),所述罩体(1)包括相互对合的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并且所述的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之间至少局部形成有空腔(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层罩(12)在对应所述空腔(10)的底壁具有向下延伸的支脚(121),所述的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在内周缘和/或外周缘的交界处具有沿周向的环形缝(14),用于连通所述的中央孔(13)与外界大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罩(11)在对应所述空腔(10)的顶壁具有向上延伸的锅支脚(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空腔(10)内设置有将所述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连接一体的连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结构采用下述方式:所述上层罩(11)在对应于空腔(10)内的内壁具有向下延伸的上连接座(112),连接件(3)自下而上地贯穿所述的支脚(121)与所述的上连接座(112)连接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脚(121)具有自下而上地凹入的凹腔(1210),从而具有呈“几”字形的纵截面,在该凹腔(1210)内设置有下连接座(122),连接件(3)自下而上地贯穿所述的下连接座(122)与所述的上连接座(112)连接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连接座(112)嵌设有螺母座(4),所述的连接件(3)为螺钉,与该螺母座(4)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脚(121)由所述下层罩(12)在对应空腔(10)的底壁上的凹凸结构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支脚(111)与所述的支脚(121)在竖向上对齐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罩(11)与下层罩(12)之间至少有一方在邻近内周缘或外周缘的位置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向另一方凸出的凸起部,从而形成所述的环形缝(14)。
10.一种应用有如权利要求2~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包括有面板以及燃烧器(6),所述面板具有供所述燃烧器(6)安装的安装孔,所述燃烧器(6)具有火盖(61)并容置在所述罩体(1)的中央孔(13)中,并且所述火盖(61)具有对应所述锅支脚(111)的不出火区域(61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搁置在所述面板上,所述下层罩(12)的底壁具有向下延伸的定位件(2),对应地所述面板具有容所述定位件(2)陷入配合的定位凹入部,从而使所述罩体(1)的锅支脚(111) 与所述火盖(61)的不出火区域对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2)设置在所述下层罩(12)的底部,并且定位件(2)的最低点与所述罩体(1)的底部所在平面的第一距离(L1)小于或等于各个所述支脚(121)的最低点与所述罩体(1)的底部所在平面的第二距离(L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2)具有至少三个,并与各自对应的所述支脚(121)对齐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2)包括有用于定位罩体(1)方向的竖向部(21)和与各自对应的所述支脚(121)之内侧端相连接的横向部(2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定位件(2)之竖向部(21)的最低点与所述罩体(1)的底部所在平面的距离不相等。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盛液盘(7),所述盛液盘(7)包括有盘体,所述盘体的中央位置具有凸出于盘体表面的导流部(71),所述导流部(71)具有供燃烧器(6)露出的中孔(711),所述盘体于导流部(71)的外周具有供所述罩体(1)搁置的边沿部(72),而所述导流部(71)具有至少三个供所述定位件(2)之竖向部(21)定位的凹口(712),所述凹口(712)构成所述定位凹入部。
CN201921338450.6U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Active CN211822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8450.6U CN211822618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8450.6U CN211822618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22618U true CN211822618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5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38450.6U Active CN211822618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226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22618U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N211822617U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
CN112393311A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N210861197U (zh) 一种具有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N215570739U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N207674514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能组件
CN210399032U (zh) 一种锅支架以及应用该锅支锅的燃气灶
CN111550830B (zh) 灶具隔热罩
CN113587093B (zh) 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
CN210320168U (zh) 一种具有聚能锅架的燃气灶
CN215570738U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N109990325A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能组件
CN210568584U (zh) 一种燃气灶
CN214791374U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
CN216114204U (zh) 一种炉架结构及炉灶
CN217685190U (zh) 一种灶具聚能组件及灶具和集成灶
CN209706130U (zh) 一种红外线燃气灶
CN210055714U (zh) 一种多功能电烤盘的改进结构
CN219571920U (zh) 防干烧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5411993U (zh) 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组件及燃气灶
CN217178616U (zh) 辅助锅架、锅架组件及燃气灶具
CN217604093U (zh) 燃烧器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
CN216868548U (zh) 一种烧烤卡式炉
CN210399003U (zh) 一种燃气灶
CN210241677U (zh) 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及采用该散热垫圈的电加热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