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35319U - 一种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35319U
CN210235319U CN201920515710.6U CN201920515710U CN210235319U CN 210235319 U CN210235319 U CN 210235319U CN 201920515710 U CN201920515710 U CN 201920515710U CN 210235319 U CN210235319 U CN 210235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chute
landing
flight platform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157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eming Bai
白月明
Yongzhen Li
李勇震
Yuqiang Li
李玉强
Guolong Lyu
吕国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Xingtu surve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Star Mapp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Star Mapp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lin Star Mapp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157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35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35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353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涉及测绘无人机装备技术领域,其具有飞行平台主体,飞行平台主体的上方设置有安全降落装置,安全降落装置包括:嵌入连接在飞行平台主体上方的降落机壳,降落机壳内呈半圆弧形型的容纳结构;降落翻斗可对容纳结构形成封闭,且其可自容纳结构内翻转至降落机壳的外部;降落伞用于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的降落减速,且其设置在降落翻斗内;牵引机构设置在降落机壳上,且位于容纳结构的一侧,用于牵引降落翻斗自容纳结构内翻转至降落机壳的外部,以使降落伞脱离收纳状态。本实用新型能够减缓降落伞对于无人机平台产生冲击,降低无人机被振动而造成损坏的概率,从而有效提高测绘无人机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绘无人机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
背景技术
测绘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地址测绘技术领域,且测绘无人机的工作区域一般比较广,在遭遇意外影响,例如环境因素,导致测绘无人机在工作环境复杂,却包含多种不确定因素;因此,测绘无人机平台需要在搭载测绘装备的同时还需要搭载安全降落装置,安全降落装置能够保证测绘无人机在遭遇故障时能够打开降落伞,以防止无人机损毁,造成损失。现有技术中,测绘无人机的安全降落装置一般采用弹射结构或者弹射装置,该类装置能够在一瞬间展开降落伞,但是弹射结构或者弹射装置存在两个问题,首先,降落伞为瞬间开启,空气阻力作用于降落伞,降落伞会对无人机在瞬间造成一个朝向降落伞方向的反作用力,且不可避免,在该反作用力的冲击下,容易造成无人机平台搭载测绘装备损坏或者造成无人机本身的故障;此外,弹射结构或者弹射装置在释放降落伞时也会对测绘无人机造成冲击,降低测绘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小型测绘无人机上,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飞行平台,采用弹射式降落伞展开方式对无人机平台产生冲击,容易损坏无人机,导致测绘无人机使用寿命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其具有飞行平台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平台主体的上方设置有安全降落装置,所述安全降落装置包括:
降落机壳,其嵌入连接在所述飞行平台主体的上方,且所述降落机壳的中部形成有呈半圆弧形型的容纳结构;
降落翻斗,其可对所述容纳结构形成封闭,且其可自所述容纳结构内翻转至所述降落机壳的外部;
降落伞,其用于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的降落减速,且其设置在所述降落翻斗内;
所述降落翻斗封闭所述容纳结构时,所述降落翻斗与所述容纳结构用以配合收纳所述降落伞,且使所述降落伞形成收纳状态;
牵引机构,其设置在所述降落机壳上,且位于所述容纳结构的一侧,其用于牵引所述降落翻斗自所述容纳结构内翻转至所述降落机壳的外部,以使所述降落伞脱离收纳状态。
具体地,所述降落机壳的上方具有:
防护罩,所述降落机壳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防护罩,两组所述防护罩之间形成有工作空间;
矩形开口,其位于两组所述防护罩之间,且其靠近其中一组防护罩;
矩形开口将所述工作空间和所述容纳结构连通。
具体地,所述降落翻斗包括:
封闭板,其在所述降落伞处于收纳状态时保持水平;
滑动板,其与所述封闭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降落伞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滑动板位于所述容纳结构内;
两组侧板,其分别固定所述封闭板和所述滑动板的两侧,且两组侧板呈半圆弧型;
两组翻斗轴座,其固定在所述降落机壳的上方,且所述降落翻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所述翻斗轴座;
所述封闭板与所述滑动板连接处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架设在两组所述翻斗轴座上。
具体地,所述封闭板和所述滑动板在所述容纳结构内形成夹角为钝角;所述容纳结构呈圆弧状的半径大于所述滑动板的长度。
具体地,降落伞架,其固定在所述封闭板和所述滑动板形成的钝角区域内,且所述降落伞架的一端与所述封闭板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
所述降落伞架用于连接降落伞绳。
具体地,任一一组所述防护罩朝向所述工作空间的一侧形成有:
限位开口,其连通至所述工作空间,且所述限位开口的上端形成有倒圆弧。
具体地,所述封闭板远离所述翻斗轴座的一端具有弹性卡接组件,所述弹性卡接组件包括:
卡接杆,其在所述封闭板远离所述翻斗轴座的一端延伸形成;
卡接套,其套设在所述卡接杆上,且其远离所述卡接杆的一端呈椭圆弧状;
弹簧件,其设置在所述卡接套内;
第一限位环,其固定在所述卡接杆的外周;
第二限位环,其固定在所述卡接套的内周;
所述第一限位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环与所述弹簧件之间;
所述弹簧件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彼此远离;
所述弹簧件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彼此贴合。
具体地,所述牵引机构包括:
水平布置的伸缩气缸,其固定在远离所述矩形开口一侧的一组所述防护罩内,且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朝向所述工作空间;
移动端,其由所述伸缩气缸驱动水平方向的移动;
伸缩端,其一端与所述移动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封闭板朝向所述工作空间的一面转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移动端包括:
移动块,其由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驱动;
滑轮组,其设置在所述移动块的下方;
第一牵引轴座,其固定在所述移动块的上方。
具体地,所述伸缩端包括:
第一伸缩杆,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牵引轴座转动连接;
第二伸缩杆,所述封闭板朝向所述工作空间的一面设置有第二牵引轴座,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牵引轴座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二伸缩杆相互交错,且相互平行;
滑道槽,其形成在所述第一伸缩杆上;
滑动杆,其固定在所述第二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二牵引轴座的一端;
所述滑动杆穿过所述滑道槽设置,且所述滑动杆穿过所述滑道槽的一端固定有限位件;
所述限位件的直径大于所述滑道槽的宽度,所述限位件用以限制所述滑动杆沿其自身轴线的移动,且不限制所述滑动杆沿所述滑道槽方向的移动;
在所述封闭状态时,所述滑动杆位于所述滑道槽靠近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容纳结构和降落翻斗实现收纳降落伞,通过设置牵引组件引导并翻转降落翻斗以实现降落伞的缓慢展开,减缓了降落伞在展开过程中受到的振动冲击,另外通过弹性卡接组件进一步的阻碍降落伞展开的时间;通过设置伸缩气缸、移动端和伸缩端能够有效的转动降落翻斗完成降落伞的展开。本实用新型能够减缓降落伞对于无人机平台产生冲击,降低无人机被振动而造成损坏的概率,不采用弹性结构,不产生弹性结构产生的冲击,从而有效提高测绘无人机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容纳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降落翻斗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封闭板布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开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弹性卡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牵引机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为:
飞行平台主体100、安全降落装置200;
降落机壳10、容纳结构101、降落翻斗20、降落伞30、降落翻斗20、牵引机构40;
防护罩102、矩形开口103、工作空间104、限位开口105、倒圆弧106;
封闭板201、滑动板202、侧板203、翻斗轴座204、转轴205、降落伞架206;
弹性卡接组件210、卡接杆211、卡接套212、弹簧件213、第一限位环214、第二限位环215;
伸缩气缸410、移动端420、伸缩端430、移动块421、滑轮组422、第一牵引轴座423、第一伸缩杆431、第一伸缩杆431、第二牵引轴座424、滑道槽433、滑动杆434、限位件4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小型测绘无人机上,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飞行平台上空间较小,而采用弹射式降落伞展开方式对无人机平台产生冲击,容易损坏无人机,导致测绘无人机使用寿命低的技术问题。请参阅附图1,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其具有飞行平台主体100,飞行平台主体的上方设置有安全降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安全降落装置200包括:降落机壳10,其嵌入连接在飞行平台主体100的上方,且降落机壳10的中部形成有呈半圆弧形型的容纳结构101;降落翻斗20,其可对容纳结构101形成封闭,且其可自容纳结构101内翻转至降落机壳10的外部;降落伞30,其用于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的降落减速,且其设置在降落翻斗20内;降落翻斗20封闭容纳结构101时,降落翻斗20与容纳结构101用以配合收纳降落伞30,且使降落伞30形成收纳状态;牵引机构40,其设置在降落机壳10上,且位于容纳结构101的一侧,其用于牵引降落翻斗20自容纳结构101内翻转至降落机壳10的外部,以使降落伞30脱离收纳状态。降落机壳10是嵌入连接在飞行平台主体100的上方,其主要优势是精简结构,使整个安全降落装置20能够节约空间,并且不影响无人机飞行平台搭载其他部件;降落翻斗20的作用翻转后形成封闭,降落翻斗20设置有降落伞30,容纳结构101用途是为了容纳降落30,降落伞随着降落翻斗20翻转至容纳结构101之外,在空气阻力的的作用下,降落伞30展开,由于降落伞30由降落翻斗20翻转而产生展开,脱离收纳状态,并且降落翻斗 20有一个翻转的过程,因此降落伞30的展开伴随着降落翻斗20展开的过程,如此首先可以减少的是降落伞30展开后对于无人机所产生的冲击力,具体与现有技术中弹射结构相比较,空气阻力对于弹射出的降落伞产生的作用为瞬时施加,而降落伞30在降落翻斗20足部翻转过程中,逐渐受到外界空气阻力,施加力的作用有一定的过程,相比较弹射结构具有优势;另外,可以显而易见的理解的是降落翻斗20由牵引机构40引导而形成翻转,因此,没有类似于弹射结构的弹簧组件,减少了另一部分的冲击。
请参阅附图2,降落机壳10的上方具有:防护罩102,降落机壳10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防护罩102,两组防护罩102之间形成有工作空间104;矩形开口103,其位于两组防护罩102之间,且其靠近其中一组防护罩102;矩形开口103将工作空间104和容纳结构101连通。防护罩102的作用保护牵引结构40,防止来自周向的意外冲击,从而阻碍降落翻斗展开;最终,降落伞将从矩形开口103处翻出,并自工作空间104达到展开,脱离被收纳状态。
请参阅附图3、附图4,降落翻斗20包括:封闭板201,其在降落伞30 处于收纳状态时保持水平;滑动板202,其与封闭板201的一端固定连接,且降落伞30处于收纳状态时,滑动板202位于容纳结构101内;两组侧板203,其分别固定封闭板201和滑动板202的两侧,且两组侧板203呈半圆弧型;两组翻斗轴座204,其固定在降落机壳10的上方,且降落翻斗2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翻斗轴座204;封闭板201与滑动板202连接处设置有转轴205,转轴205架设在两组翻斗轴座204上。可以理解的是,降落翻斗20呈“斗”状,封闭板201保持水平时能够封闭矩形开口103以使降落伞30形成被收纳,防止在工作中,意外冲击对于降落伞30本身的破坏;容纳结构101呈圆弧状,侧板203呈圆圆弧状,其主要目的为能够使降落翻斗20顺利翻转,通过设置翻斗轴座204实现翻转。
请参阅附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封闭板201和滑动板202在容纳结构101 内形成夹角为钝角;容纳结构101呈圆弧状的半径大于滑动板202的长度。如此相当于被收纳的降落伞30的体积可以更大。
请参阅附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降落伞架206,其固定在封闭板201和滑动板202形成的钝角的区域内,且降落伞架206的一端与封闭板20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滑动板202固定连接;降落伞架206用于连接降落伞绳。如此,提出了固定降落伞绳的一种实施方式。
请参阅附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任一一组防护罩102朝向工作空间104 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开口105,其连通至工作空间104,且限位开口105的上端形成有倒圆弧106。设置限位开口105和倒圆弧106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配合弹性卡接组件210。请参阅附图6,封闭板201远离翻斗轴座204的一端具有弹性卡接组件210,弹性卡接组件210包括:卡接杆211,其在封闭板201远离翻斗轴座204的一端延伸形成;卡接套212,其套设在卡接杆211上,且其远离卡接杆211的一端呈椭圆弧状;弹簧件213,其设置在卡接套212内;第一限位环214,其固定在卡接杆211的外周;第二限位环215,其固定在卡接套212的内周;第一限位环214位于第二限位环215与弹簧件213之间;弹簧件213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一限位环214和第二限位环215彼此远离;弹簧件 213处于自由状态时,第一限位环214和第二限位环215彼此贴合。在此实施例中,其主要目的在于相对缓慢的翻转降落翻斗20,从而避免降落伞30瞬间展开,其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包括两种,第一种为由牵引机构40的动作实现,第二种为由一个阻碍降落翻斗20的动作实现,其中实现第二种方式的方式为运用限位开口105,具体指当封闭板201在水平位置封闭时与其相邻的限位开口105和倒圆弧106,在牵引机构的作用下,降落翻斗20翻转的过程中,封闭板201旋转的轨迹与限位开口105轨迹部分重合,具体是弹性卡接组件210的轨迹经过限位开口105,且限位开口105能够对弹性卡接组件210形成阻挡,而此时降落伞30已经随着降落翻斗20向工作空间104运动,限位开口105对弹性卡接组件210形成阻挡后相当于限制空气大量进入容纳结构,防止可能造成降落伞30在此时突然的大面积的展开,随着牵引结构40的牵引动作,弹性卡接组件210相当于阻碍了降落翻斗20翻转的进程,从而避免降落伞30在瞬间展开。
请参阅附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牵引机构40包括:水平布置的伸缩气缸 410,其固定在远离矩形开口103一侧的一组防护罩102内,且伸缩气缸410 的输出端朝向工作空间104;移动端420,其由伸缩气缸410驱动水平方向的移动;伸缩端430,其一端与移动端420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封闭板201朝向工作空间104的一面转动连接。具体地,同样作为保证降落翻斗20缓慢的翻转的一种实施方式,由设置伸缩气缸410实现,伸缩气缸410采用电动气缸,可以设置在防护罩102内,电动气缸的优势在于,其伸缩过程为“一个持续性”的动作,而并非瞬间动作。
请参阅附图8移动端420包括:移动块421,其由伸缩气缸410的输出端驱动;
滑轮组422,其设置在移动块421的下方;第一牵引轴座421,其固定在移动块422的上方。伸缩气缸410的输出端连接了移动块421,移动块421的下方滑轮组422的作用是便于移动块421在伸缩气缸的牵引下在降落机壳10 的顶壁滑动。
请参阅附图8、附图9所示,伸缩端430包括:第一伸缩杆431,其一端与第一牵引轴座423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杆432,封闭板201朝向工作空间104 的一面设置有第二牵引轴座424,第二伸缩杆432的一端与第二牵引轴座424 转动连接;
第一伸缩杆431与第二伸缩杆432相互交错,且相互平行;滑道槽433, 其形成在第一伸缩杆431上;滑动杆434,其固定在第二伸缩杆432远离第二牵引轴座424的一端;滑动杆434穿过滑道槽433设置,且滑动杆434穿过滑道槽433的一端固定有限位件435;限位件435的直径大于滑道槽433的宽度,限位件435用以限制滑动杆434沿其自身轴线的移动,且不限制滑动杆434沿滑道槽433方向的移动;
在封闭状态时,滑动杆434位于滑道槽433靠近第二伸缩杆432的一侧,提出了伸缩端430设置的方式。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伸缩气缸410有测绘无人机平台的控制组件提供动作信号,可以理解为触发伸缩气缸410的方式采用现有技术实现;伸缩气缸拉动移动端420,此时第一伸缩杆431,进一步的拉动第二伸缩杆432,此时的转动点位于第一牵引轴座423和第二牵引轴座424,第二牵引轴座固定在封闭板201上,进一步地将降落翻斗20拉出,由于采用电动气缸逐渐拉动,以防止降落伞30在“瞬间”展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通过设置容纳结构101和降落翻斗 20实现收纳降落伞30,通过设置牵引组件40引导并翻转降落翻斗20以实现降落伞30的缓慢展开,减缓了降落伞30在展开过程中受到的振动冲击,另外通过弹性卡接组件210进一步的阻碍降落伞30展开的时间;通过设置伸缩气缸410、移动端420和伸缩端430能够有效的转动降落翻斗20完成降落伞的展开。
本实用新型能够减缓降落伞对于无人机平台产生冲击,降低无人机被振动而造成损坏的概率,不采用弹性结构,不产生弹性结构产生的冲击,从而有效提高测绘无人机使用寿命。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其具有飞行平台主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平台主体的上方设置有安全降落装置(200),所述安全降落装置(200)包括:
降落机壳(10),其嵌入连接在所述飞行平台主体(100)的上方,且所述降落机壳(10)的中部形成有呈半圆弧形型的容纳结构(101);
降落翻斗(20),其可对所述容纳结构(101)形成封闭,且其可自所述容纳结构(101)内翻转至所述降落机壳(10)的外部;
降落伞(30),其用于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的降落减速,且其设置在所述降落翻斗(20)内;
所述降落翻斗(20)封闭所述容纳结构(101)时,所述降落翻斗(20)与所述容纳结构(101)用以配合收纳所述降落伞(30),且使所述降落伞(30)形成收纳状态;
牵引机构(40),其设置在所述降落机壳(10)上,且位于所述容纳结构(101)的一侧,其用于牵引所述降落翻斗(20)自所述容纳结构(101)内翻转至所述降落机壳(10)的外部,以使所述降落伞(30)脱离收纳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落机壳(10)的上方具有:
防护罩(102),所述降落机壳(10)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防护罩(102),两组所述防护罩(102)之间形成有工作空间(104);
矩形开口(103),其位于两组所述防护罩(102)之间,且其靠近其中一组防护罩(102);
矩形开口(103)将所述工作空间(104)和所述容纳结构(10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落翻斗(20)包括:
封闭板(201),其在所述降落伞(30)处于收纳状态时保持水平;
滑动板(202),其与所述封闭板(201)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降落伞(30)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滑动板(202)位于所述容纳结构(101)内;
两组侧板(203),其分别固定所述封闭板(201)和所述滑动板(202)的两侧,且两组侧板(203)呈半圆弧型;
两组翻斗轴座(204),其固定在所述降落机壳(10)的上方,且所述降落翻斗(2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所述翻斗轴座(204);
所述封闭板(201)与所述滑动板(202)连接处设置有转轴(205),所述转轴(205)架设在两组所述翻斗轴座(20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板(201)和所述滑动板(202)在所述容纳结构(101)内形成夹角为钝角;所述容纳结构(101)呈圆弧状的半径大于所述滑动板(202)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降落伞架(206),其固定在所述封闭板(201)和所述滑动板(202)形成的钝角区域内,且所述降落伞架(206)的一端与所述封闭板(20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202)固定连接;
所述降落伞架(206)用于连接降落伞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任一一组所述防护罩(102)朝向所述工作空间(104)的一侧形成有:
限位开口(105),其连通至所述工作空间(104),且所述限位开口(105)的上端形成有倒圆弧(10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板(201)远离所述翻斗轴座(204)的一端具有弹性卡接组件(210),所述弹性卡接组件(210)包括:
卡接杆(211),其在所述封闭板(201)远离所述翻斗轴座(204)的一端延伸形成;
卡接套(212),其套设在所述卡接杆(211)上,且其远离所述卡接杆(211)的一端呈椭圆弧状;
弹簧件(213),其设置在所述卡接套(212)内;
第一限位环(214),其固定在所述卡接杆(211)的外周;
第二限位环(215),其固定在所述卡接套(212)的内周;
所述第一限位环(214)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环(215)与所述弹簧件(213)之间;
所述弹簧件(213)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环(214)和所述第二限位环(215)彼此远离;
所述弹簧件(213)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环(214)和所述第二限位环(215)彼此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40)包括:
水平布置的伸缩气缸(410),其固定在远离所述矩形开口(103)一侧的一组所述防护罩(102)内,且所述伸缩气缸(410)的输出端朝向所述工作空间(104);
移动端(420),其由所述伸缩气缸(410)驱动水平方向的移动;
伸缩端(430),其一端与所述移动端(420)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封闭板(201)朝向所述工作空间(104)的一面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端(420)包括:
移动块(421),其由所述伸缩气缸(410)的输出端驱动;
滑轮组(422),其设置在所述移动块(421)的下方;
第一牵引轴座(423),其固定在所述移动块(421)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端(430)包括:
第一伸缩杆(431),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牵引轴座(423)转动连接;
第二伸缩杆(432),所述封闭板(201)朝向所述工作空间(104)的一面设置有第二牵引轴座(424),所述第二伸缩杆(4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牵引轴座(424)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伸缩杆(431)与所述第二伸缩杆(432)相互交错,且相互平行;
滑道槽(433),其形成在所述第一伸缩杆(431)上;
滑动杆(434),其固定在所述第二伸缩杆(432)远离所述第二牵引轴座(424)的一端;
所述滑动杆(434)穿过所述滑道槽(433)设置,且所述滑动杆(434)穿过所述滑道槽(433)的一端固定有限位件(435);
所述限位件(435)的直径大于所述滑道槽(433)的宽度,所述限位件(435) 用以限制所述滑动杆(434)沿其自身轴线的移动,且不限制所述滑动杆(434)沿所述滑道槽(433)方向的移动;
在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滑动杆(434)位于所述滑道槽(433)靠近所述第二伸缩杆(432)的一侧。
CN201920515710.6U 2019-04-16 2019-04-16 一种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 Active CN210235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15710.6U CN210235319U (zh) 2019-04-16 2019-04-16 一种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15710.6U CN210235319U (zh) 2019-04-16 2019-04-16 一种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35319U true CN210235319U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68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15710.6U Active CN210235319U (zh) 2019-04-16 2019-04-16 一种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353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1664B (zh) 具备气囊装置的小型飞行体
US5765778A (en) Flight vehicle with a safety device
US4079978A (en) Hot stick with air cushion
CN104118564A (zh) 一种多旋翼飞行器安全保护系统
CN210235319U (zh) 一种测绘无人机飞行平台
US5768940A (en) Sample collector
JPH08192797A (ja) 安全ヘリコプタ
CN110758747A (zh) 一种具备多重防护装置的无人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891608A (zh) 一种带有降落伞装置的无人机
CN108891217A (zh) 汽车飞行器
JP2016088417A (ja) 衝撃吸収袋及び衝撃吸収装置
US20190039753A1 (en) Non-legged reusable air-launched carrier rocket
CN207129131U (zh) 一种折叠便携无人机
CN113184158A (zh) 一种浮空器吊舱着陆缓冲装置及着陆方法
GB2404431A (en) Blast and fragmentation suppression device
JPH0233557B2 (zh)
CN105781204B (zh) 移动式防恐防爆挡车护墙
CN106428562A (zh) 一种用于布设式探测机器人空中快速布设的落地缓冲装置
CN111717409B (zh) 一种轻型无人机高压气动助推起飞装置
CN213473549U (zh) 一种无人机挂载设备自动保护装置
JP3476434B2 (ja) 航空機の離陸装置
CN101786440A (zh) 汽车防撞防摔防撞人防冲崖防落水安全保护装置
CN111981308A (zh) 气动驱动装置与无人机
CN112238950B (zh) 一种具有光谱相机保护装置的固定翼遥感无人机
CN212430428U (zh) 气动驱动装置与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30000 room 307-1, building A2, industrial phase I, Changchun Bei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ei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lin Xingtu surve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130000 room 307-1, building A2, industrial phase I, Changchun Bei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eih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lin Star Mapp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