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34375U - 容器容纳体 - Google Patents

容器容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34375U
CN210234375U CN201920738702.8U CN201920738702U CN210234375U CN 210234375 U CN210234375 U CN 210234375U CN 201920738702 U CN201920738702 U CN 201920738702U CN 210234375 U CN210234375 U CN 210234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surface portion
flow path
outer box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387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tsushi Kobayashi
小林淳
Ryoichi Tanaka
田中良一
Kenji Ito
伊藤贤治
Takashi Owada
大和田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34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34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制造容器容纳体的技术。容器容纳体具备:容器,其设置有具有开口的液体供给部;以及外箱,其容纳容器,并且具有顶面部、底面部和多个侧面部。顶面部以及底面部的外形形状分别是具有短边和长边并且具有锐角的角的平行四边形,顶面部的锐角的角与底面部的锐角的角处于相对的位置关系,在容器的开口朝向多个侧面部中的、与顶面部的短边和底面部的短边相交的侧面部的容纳姿态下,容器被容纳在外箱内。

Description

容器容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容纳体。
背景技术
关于包括容器和用于容纳该容器的外箱的容器容纳体,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底面和顶面为六边形的外箱中容纳容器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通过将外箱的底面和顶面设为六边形,使外箱的侧面突出,且以大气导入口与该突出的侧面相对的方式,将容器容纳在外箱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22607号公报
然而,由于底面和顶面为六边形的外箱的形状复杂,因此难以制造容器容纳体。
发明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提供了一种容器容纳体。该容器容纳体具备:容器,其设置有具有开口的液体供给部;以及外箱,其容纳所述容器,并且具有顶面部、底面部和多个侧面部。并且,所述顶面部以及所述底面部的外形形状分别是具有短边和长边并且具有锐角的角的平行四边形,所述顶面部的锐角的角与所述底面部的锐角的角处于相对的位置关系,在所述容器的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多个侧面部中的、与所述顶面部的短边和所述底面部的短边相交的侧面部的容纳姿态下,所述容器被容纳在所述外箱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液体供给系统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支架的立体图。
图3是支架的立体图。
图4是从+Z方向侧观察到的支架的俯视图。
图5是安装有一个容器的状态的支架的俯视图。
图6是容器的立体图。
图7是容器的立体图。
图8是容器的主视图。
图9是容器的后视图。
图10是容器的左视图。
图11是容器的右视图。
图12是容器的俯视图。
图13是容器的仰视图。
图14是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本体部件的主视图。
图16是本体部件的立体图。
图17是第二容纳室附近的立体图。
图18是从+Z方向观察到的第二流路的图。
图19是沿图18中的XIX-XIX线的截面图。
图20是表示形成于间隔壁的连通口的流路截面形状的图。
图21是表示连接部的流路截面形状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大气阀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23是用于说明大气阀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24是用于说明大气阀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25是表示容器容纳体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6是外箱的主视图。
图27是外箱的左视图。
图28是外箱的俯视图。
图29是外箱的展开图。
图30是表示外箱的底面部组装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1是表示容纳姿态下的容器的内部状态的说明图。
图32是俯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外箱的顶面部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0:容器容纳体;20、20a:外箱;21:顶面部;22:底面部;23:侧面部;24:延伸部;25:孔;30:盖;40:袋;51:第一底部;52:第二底部;100:液体供给系统;115:基板;116:接触部;118:存储装置;120:容器;125:标签;130:定位部;132:空气孔;134:多孔质部件;135:板簧;136:容器侧过滤器;140:大气阀;142:第二螺旋弹簧;143:阀体部;144:阀体部件;146:阀座;147:大气导入口;149:手柄部;150:打印机;200:外壳;201:第一壁部;202:第二壁部;203:第三壁部;204:第四壁部;205:第五壁部;205t:凸部;206:第六壁部;207:第七壁部;210:第一容器侧限制部;221:第二容器侧限制部;231:第一侧面部;232:第二侧面部;233:第三侧面部;234:第四侧面部;235:粘接部;241:空气室;280:液体供给部;288:开口;290:开口部;291:第二片状部件;293:受压板;294:第一螺旋弹簧;296:贯通孔;301:本体部件;305:盖部件;310:第一容纳室;320:第二容纳室;321:折返流路;323:第一流路;324:第二流路;325:气泡贮存部;325s:空间;326:接触部;327:第三流路;328:第四流路;329:台阶;330:间隔壁;331:中间壁;332:凹部;361:连通口;371:第一多边形;372:第二多边形;373:第三多边形;374:第四多边形;510:控制部;511:第一卡合部;517:柔性电缆;520:托架;521:第二卡合部;540:液体喷射头;560:支架;601、603、604、605、606:壁部;602:容器容纳室;607:间隔板;610:定位突起;620:装置侧限制部;640:液体导入部;642:顶端部;643:装置侧过滤器;645:基端部;648:第一片状部件;661:电极部;680: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液体供给系统100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在图1中,绘制有互相垂直的X轴、Y轴和Z轴。图1的X轴、Y轴和Z轴与其他图的X轴、Y轴和Z轴对应。液体供给系统100具有作为液体容纳体的容器120和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150。在液体供给系统100中,容器120能够被使用者安装在打印机150的托架52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的含义是指墨水。
液体供给系统100的容器120在内部容纳作为液体的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在容器120中的墨水是颜料墨水,含有作为分散体成分的颜料成分。另外,墨水也可以含有颜料以外的分散体成分,例如,也可以含有用于金属墨水的金属粉。并且,墨水可以不是颜料墨水,例如也可以是染料墨水。容纳在容器120中的墨水经由后述的液体供给部和液体导入部向液体喷射头540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印机150的支架560上,可装卸地安装有多个容器120。各容器120容纳种类互不相同的墨水。另外,容纳的墨水的种类、容器120的数目可任意变更。
打印机150为面向个人的小型喷墨打印机。打印机150具备控制部510和托架520。托架520具备液体喷射头540和支架560。打印机150使墨水从安装在支架560上的容器120经由后述的液体导入部向液体喷射头540流通,并将墨水从液体喷射头540向纸张、标签等印刷介质喷出。由此,利用液体喷射头540向印刷介质印刷文字、图形以及图像等。
打印机150的控制部510控制打印机150的各部。打印机150的托架520构成为能够使液体喷射头540相对于印刷介质相对移动。打印机150的液体喷射头540具备使容纳在容器120中的液体向印刷介质喷出的液体喷出机构。控制部510与托架520之间通过柔性电缆517电连接,液体喷射头540的液体喷出机构基于来自控制部510的控制信号而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托架520上,与液体喷射头540一起设置有支架560。这样一来,在使液体喷射头540移动的托架520上的支架560上安装有容器120的打印机150的类型亦称为“托架装载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与托架520不同的部位构成固定型的不动的支架560,并经由柔性管将来自安装在支架560上的容器120中的墨水供给托架520的液体喷射头540。这种打印机的类型亦称为“非托架装载型”。
打印机150具备用于使托架520和印刷介质相对移动而实现对印刷介质的印刷的主扫描输送机构和副扫描输送机构。打印机150的主扫描输送机构具备托架电机和驱动带,通过驱动带将托架电机的动力传递给托架520,从而使托架520沿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打印机150的副扫描输送机构具备输送电机和压纸辊,通过将输送电机的动力传递给压纸辊,从而在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副扫描方向上输送印刷介质。主扫描输送机构的托架电机以及副扫描输送机构的输送电机基于来自控制部510的控制信号而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体供给系统100的使用状态下,将沿着使托架520往复移动的主扫描方向的轴设为X轴,将沿着输送印刷介质的副扫描方向的轴设为Y轴,将沿着重力方向的轴设为Z轴。在此,液体供给系统100的使用状态是指设置在水平的面上的液体供给系统100的状态,水平的面为与X轴以及Y轴平行的面。副扫描方向为+Y方向,其反方向为-Y方向,重力方向的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方向为+Z方向,其反方向为-Z方向。并且,+Y方向侧为液体供给系统100的正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液体供给系统100的左侧面朝向右侧面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其反方向设为-X方向。沿X轴的方向,即托架520往复移动的方向亦称为“X方向”,沿Z轴的方向亦称为“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在支架560上的容器120的排列方向为Y方向。也就是说,在托架520中,容器120在与托架520移动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
图2和图3为支架560的立体图,图4为从+Z方向侧观察到的支架560的俯视图。图5为安装有一个容器120的状态的支架560的俯视图。
支架560具有五个壁部601、603、604、605、606。由这五个壁部形成的凹部为容器容纳室602。容器容纳室602被间隔板607分割成多个插槽,各插槽能够分别接受一个容器120。间隔板607作为向插槽插入容器120时的引导件发挥功能。在各插槽中设置有液体导入部640、第一片状部件648、电极部661、手柄680、定位突起610以及装置侧限制部620。装置侧限制部620为形成于支架560的壁部604上的孔。各插槽的+Z方向侧的侧面开口,容器120通过该开口的侧面而相对于支架560装卸。液体导入部640以被两个间隔板607夹持的方式设置。
定位突起610为从壁部601向+Z方向突出的大致长方体的部件。定位突起610插入到设置于容器120上的定位部中。为了容易插入到容器120的定位部,定位突起610的顶端部分的+X方向侧的面和-X方向侧的面以越靠顶端越彼此接近的方式倾斜。
容器120在被手柄680和装置侧限制部620锁定、且后述的液体供给部与液体导入部640连接的状态下安装在支架560上。该状态亦称为“容器安装在支架560上的状态”或者“安装状态”。在安装状态下,设置在容器120的电路基板的端子组与电极部661电连接,从而能够在容器120与打印机150之间进行各种信息的传递。
液体导入部640在安装状态下与容器120的液体供给部连接,使容纳在容器120中的液体向与液体导入部640连通的液体喷射头540流通。液体导入部640为大致筒状,具有位于+Z轴侧的顶端部642和位于-Z轴侧的基端部645。基端部645设置在壁部601上。顶端部642与容器120的液体供给部连接。在顶端部642上设置有装置侧过滤器643。液体从容器120的液体供给部通过装置侧过滤器643流入液体导入部640内。装置侧过滤器643由例如金属网、金属无纺布、树脂过滤器等多孔部件形成。液体导入部640的中心轴线C与Z轴平行。沿中心轴线C从基端部645朝向顶端部642的方向为+Z方向。
在液体导入部640的基端部645的周围,设置有包围液体导入部640的第一片状部件648。第一片状部件648由例如弹性橡胶形成。第一片状部件648在安装状态下将容器120的液体供给部的周围密闭。由此,第一片状部件648防止液体从液体供给部向周围漏出、蒸发。在安装状态下,第一片状部件648对容器120施加包括+Z方向的分量的作用力。
图6和图7为容器120的立体图。图8、图9、图10、图11、图12以及图13为表示容器120的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以及仰视图的六面图。容器120为随着液体的消耗间歇性地将外部的空气导入到内部的、所谓的半密闭型的容器。
容器120具有七个壁部。这些壁部构成容器120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壳200。七个壁部由第一壁部201、第二壁部202、第三壁部203、第四壁部204、第五壁部205、第六壁部206、第七壁部207构成。
在以下的说明中,两个物体“相交”或者“交叉”的含义是指,两个物体彼此相连而相交的状态、将一方的物体延长的情况下与另一方的物体相交的状态、将各物体延长的情况下相交的状态中的任一个状态。并且,两个物体“相对”的含义包括:在两个物体之间不存在其他物件的情况和存在其他物件的情况这两者。
第一壁部201~第七壁部207的外表面为大致平面。大致平面包括面整个区域完全平坦的情况和面的一部分上具有凹凸的情况。也就是说,包括即使在面的一部分上稍微有些凹凸,也能够有把握构成容器120的外壳200的面、壁的情况。关于第一壁部201~第七壁部207的俯视时的外形,除了第五壁部205和第六壁部206以外均为长方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壁部201~第七壁部207也可以是将多个部件组装起来的组装体的外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壁部201~第七壁部207为板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壁部201~第七壁部207的一部分也可以由膜状(薄膜状)、片状的部件形成。例如,第一壁部201~第七壁部207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另外,“第一壁部201~第七壁部207的俯视时的外形”是指从其法线方向观察各壁部的状态的外形。
第一壁部201和第二壁部202为与X轴以及Y轴平行的壁部,在与X方向相交的Z方向上相对。第一壁部201位于-Z方向侧,第二壁部202位于+Z方向侧。第一壁部201和第二壁部202处于与第三壁部203、第四壁部204、第五壁部205以及第六壁部206相交的位置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120安装在支架560上的安装状态下,第一壁部201构成容器120的底面,第二壁部202构成容器120的顶面。在第一壁部201上,设置有液体供给部280和定位部130。液体供给部280具有用于供给墨水的开口288。开口288在安装状态下朝向下方。液体供给部280通过开口288与支架560的液体导入部640连接。定位部130具有通过与支架560的定位突起610卡合而进行容器120的Y方向的定位的功能。在液体供给部280的内侧,形成有空气孔132。空气孔132使液体供给部280内的封闭空间与外部连通。在安装状态下,通过空气孔132使液体供给部280内的封闭空间与外部即外部空气连通而将封闭空间与外部的压力差维持为大致恒定。因此,抑制了液体随着封闭空间内的压力变动而从液体供给部280漏出。
第三壁部203和第四壁部204为与Y轴以及Z轴平行的壁部,并且在X方向上相对。第三壁部203位于-X方向侧,第四壁部204位于+X方向侧。第三壁部203与第一壁部201以及第二壁部202交叉。第四壁部204与第一壁部201以及第二壁部202交叉并且与第三壁部203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容器120安装在托架520上的状态下,托架520的移动方向X沿着从第三壁部203朝向第四壁部204的方向。在第四壁部204上,形成有突起状的第一容器侧限制部210。第一容器侧限制部210在安装状态下被手柄680锁定。在第三壁部203上,形成有突起状的第二容器侧限制部221。第二容器侧限制部221为从第三壁部203向-X方向突出,并且能够与托架520的装置侧限制部620卡合的突起。另外,装置侧限制部620为形成于支架560的壁部604上的孔。在安装状态下,第二容器侧限制部221被插入并锁定于装置侧限制部620中。即,在安装状态下,通过利用支架560的手柄680和装置侧限制部620在X方向的两侧锁定容器120,从而使容器120固定于支架560。
第五壁部205和第六壁部206为与X轴以及Z轴平行的壁部,在与X方向以及Z方向相交的Y方向上相对。第五壁部205与第一壁部201、第二壁部202、第三壁部203以及第四壁部204交叉。第六壁部206与第一壁部201、第二壁部202、第三壁部203以及第四壁部204交叉并且与第五壁部205相对。在第六壁部206上,形成有用于向容器120的内部导入空气的开口部290。
第七壁部207为连接第一壁部201与第四壁部204的倾斜壁。第七壁部207与第五壁部205以及第六壁部206交叉,位于第一壁部201与第四壁部204之间。在第七壁部207上,形成有能够与打印机150的电极部661接触的接触部116。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接触部116形成于设置在第七壁部207上的基板115上。也就是说,基板115具有在安装状态下与设置在支架560上的电极部661接触的多个接触部116。更具体而言,接触部116是指设置在基板115的表面上的电极用端子中的与电极部661接触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多个接触部116形成沿Y方向分别排列且在X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的两列。在基板115的背面,设置有存储容器120的各种信息的存储装置。例如,在该存储装置中存储有表示墨水的余量状态、墨水的颜色的信息。当设置在支架560上的电极部661与接触部116接触时,设置在打印机150上的控制部510能够通过柔性电缆517从设置在容器120上的存储装置中读取各种信息。
图14为容器120的分解立体图。容器120具备本体部件301和正面侧的盖部件305。本体部件301构成为+Y方向侧开口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箱状部件。本体部件301构成第一壁部201、第二壁部202、第三壁部203、第四壁部204、第五壁部205。另一方面,盖部件305构成第六壁部206。本体部件301在内部具备间隔壁330。间隔壁330将本体部件301内的液体容纳空间间隔为Z方向中作为第二壁部202侧的+Z方向侧的第一容纳室310和Z方向中作为第一壁部201侧的-Z方向侧的第二容纳室320。将第一容纳室310亦称为“主容纳室”,将第二容纳室320亦称为“副容纳室”。第二容纳室320设置在第一容纳室310与液体供给部280之间,与第一容纳室310和液体供给部280连通。在容器120的未使用状态下,在第一容纳室310和第二容纳室320中容纳有墨水。第一容纳室310和第二容纳室320是中空的。因此,墨水容纳在容器120中,且墨水并不浸渍在海绵那样的液体吸收体中。第一容纳室310与第二容纳室320通过使第一容纳室310与第二容纳室320连通的连通口361而连通。连通口361设置在间隔壁330上。第二容纳室320与液体供给部280连接。第一容纳室310通过连通口361和第二容纳室320而与液体供给部28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纳室310内的空间容积比第二容纳室320内的空间容积大。另外,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纳室310内的空间容积也可以比第二容纳室320内的空间容积小。
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20还具备作为与本体部件301一起构成液体容纳空间的部件的、具有挠性的第二片状部件291。第二片状部件291为具有不透液性、气密性以及挠性的薄膜。第二片状部件291通过粘接或焊接而与本体部件301接合,与本体部件301一起划分形成第一容纳室310和第二容纳室320。第二片状部件291被设为能够将第一容纳室310、第二容纳室320以及形成于第二容纳室320的下方的各种流路覆盖的尺寸。这样,通过第二片状部件291形成第一容纳室310和第二容纳室320的外壁的一部分。
盖部件305以覆盖第二片状部件291的方式安装在本体部件301上。本体部件301和盖部件305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第二片状部件291由包括尼龙和聚丙烯的复合材料等合成树脂形成。
在第一容纳室310的内部,配置有作为板状部件的受压板293。受压板293的一侧的面与第二片状部件291接触。在受压板293的另一侧的面即-Y方向侧的面与第五壁部205之间,配置有作为施力部件的第一螺旋弹簧294。在第五壁部205的内表面的中央,形成有接纳第一螺旋弹簧294的凹部332。第一螺旋弹簧294从第五壁部205向第六壁部206对受压板293施力。也就是说,第一螺旋弹簧294通过受压板293向扩大第一容纳室310的容积的方向对第二片状部件291施力。通过该第一螺旋弹簧294的作用力,第一容纳室310内的压力维持为比大气压低的压力即负压。第一螺旋弹簧294具有圆锥台状的外形,但是也可以使用具有圆筒状外形的螺旋弹簧。
在第一容纳室310的内部,还配置有用于向第一容纳室310导入大气的大气阀140。大气阀140具备阀座146、阀体部件144和第二螺旋弹簧142。阀体部件144被第二螺旋弹簧142压向阀座146,以堵塞形成于阀座146上的作为通孔的大气导入口147。阀体部件144具备:能够开闭大气导入口147的阀体部143;以及通过与受压板293抵接而使阀体部143可动的手柄部149。阀座146容纳在本体部件301中的第二壁部202与第四壁部204相交的拐角部分,并且安装在本体部件301上。阀座146具有凹部,形成凹部的开口的端面上气密地粘贴有第二片状部件291。阀座146的凹部与第二片状部件291的通孔296连通。并且,在阀座146的凹部的底部,形成有贯通至阀座146的背面侧的大气导入口147。大气导入口147与第一容纳室310连通。也就是说,大气导入口147设置在第一容纳室310上。大气导入口147为用于从第一容纳室310的外部向第一容纳室310内导入大气的大气导入口。阀体部件144的阀体部143被第二螺旋弹簧142压向阀座146,以堵塞大气导入口147。阀体部件144的手柄部149在受压板293向-Y方向移动时被受压板293按压。如下所述,当手柄部149被受压板293按压时,与此相应地阀体部143与阀座146的状态从闭阀状态变化为开阀状态。
在设置在本体部件301的底面上的液体供给部280的开口288中,按顺序嵌入板簧135、透液性的多孔质部件134、容器侧过滤器136。透液性的多孔质部件134例如是树脂泡沫体。容器侧过滤器136在与支架560的液体导入部640接触的状态下向液体导入部640供给液体。
在本体部件301的第七壁部207上,固定有具有存储装置118的基板115。有时会在本体部件301的第二壁部202的外表面上粘贴标签125。在标签125上,显示有例如容器120的制造者、型号。另外,粘贴标签125的位置是任意的。例如,可以粘贴在第二壁部202、第三壁部203、第四壁部204、第五壁部205、第六壁部206中的任一壁部上,也可以跨越两个以上的壁部进行粘贴。
图15为本体部件301的主视图。图16为本体部件301的立体图。图17为第二容纳室320附近的立体图。图18为从+Z方向观察到的第二流路324的图。图19为沿图18中的XIX-XIX线的截面图。
在图15中,粗的单点划线的箭头表示墨水流动的路径。第一容纳室310形成在本体部件301的间隔壁330的+Z方向侧。第一容纳室310为由第二壁部202的内表面、第三壁部203的内表面、第四壁部204的内表面、第五壁部205的内表面、间隔壁330的上表面包围而成的截面大致矩形形状的空间。第一容纳室310的+Y方向侧被第二片状部件291密封。在第一容纳室310的底部中的距离第三壁部203比距离第四壁部204更近的位置,设置有使第一容纳室310与第二容纳室320连通的连通口361。该连通口361为设置在间隔壁330上的孔。墨水经由连通口361从第一容纳室310向位于比第一容纳室310靠下侧的第二容纳室320移动。
第二容纳室320包含有流路沿X方向折返的折返流路321。通过该折返流路321,在第二容纳室320内,沿X方向的多个流路排列在Z方向上。折返流路321的沿X方向的宽度比液体供给部280的沿X方向的宽度大。第一容纳室310内的墨水从连通口361经由折返流路321向液体供给部280导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折返流路321包括:墨水从第三壁部203侧向第四壁部204侧流动的第一流路323;以及墨水从第四壁部204侧向第三壁部203侧流动的第二流路324。第一流路323通过连通口361而与第一容纳室310连通。第二流路324位于比第一流路323靠下侧的位置。第一流路323和第二流路324的沿Z方向的宽度,即流路的高度为2~3mm。第一流路323和第二流路324在各自的第一壁部201的+X方向侧的端部附近在上下方向上连接。将第一流路323与第二流路324连接的部分称为连接部326。以下,将折回流路321中的靠近第一容纳室310的一侧作为上游侧,将靠近液体供给部280的一侧作为下游侧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容纳室320具备气泡贮存部325。气泡贮存部325具有位于比折返流路321靠+Z方向侧的空间325s。在包含空间325s的气泡贮存部325内的空间中能够贮存气泡。气泡贮存部325在折返流路321的中途与折返流路321连接。气泡贮存部325优选在远离折返流路321的上游侧的端部或下游侧的端部的位置与折返流路321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流路323和第二流路324连接的连接部326上,连接有气泡贮存部325。气泡贮存部325从连接部326向与折返流路321相反的一侧的斜上方延伸。气泡贮存部325的上表面由间隔壁330形成,下表面由第七壁部207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折返流路321中作为最下游侧的流路的第二流路324的顶面的中间壁331包含有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而向+Z方向侧倾斜的部分。中间壁331可以整体倾斜,也可以一部分包含不倾斜的部分。并且,间隔壁330形成折返流路321中作为最上游侧的流路的第一流路323的顶面,并包含有从下游侧向上游侧而向+Z方向侧倾斜的部分。这样一来,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折返流路321的间隔壁330和中间壁331具有相反的倾斜。因此,当将构成折返流路321的间隔壁330的倾斜部分的下游侧和中间壁331的倾斜部分的上游侧沿各自的倾斜延长时,具有交叉的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19所示,在第二容纳室320与液体供给部280之间,具备第三流路327和第四流路328。第三流路327是将墨水从第二容纳室320向液体供给部280送出的墨水送出用的流路。第四流路328是将空气从液体供给部280向第二容纳室320送出的空气送出用的流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流路328设置在比第三流路327靠上游侧。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三流路327相比,第四流路328设置在更靠近连接部326的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三流路327相比,第四流路328设置在更靠近气泡贮存部325的位置。另外,第三流路327设置为用于墨水送出,但也可以在内部流动空气。第四流路328设置为用于空气送出,但也可以在内部流动墨水。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17~19所示,在第五壁部205的内表面即+Y方向侧的面上,形成有向第六壁部206侧突出的凸部205t。凸部205t在Z方向上从间隔壁330的下表面延伸到第一流路323的底面。该凸部205t位于气泡贮存部325与折返流路321的边界部分。凸部205t在上部分和下部分从第五壁部205朝向+Y方向的高度不同。具体而言,在X方向上与第一流路323相对的上部分的高度比在X方向上与第二流路324相对的下部分的高度高。另外,凸部205t的朝向+Y方向的高度也可以是一定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流路323与第二流路324的连接部326中,在第五壁部205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沿从第二壁部202朝向第一壁部201的方向延伸的台阶329。即,在连接部326中,在第五壁部205的内表面上,沿着重力方向形成有台阶329。台阶329也是凸部205t的Y方向上的基端的角部。通过第一流路323的墨水能够沿着该台阶329向第二流路324流动。另外,台阶329也可以与凸部205t独立地设置。
如图15所示,第一容纳室310内的墨水从连通口361经由折返流路321向液体供给部280导出。更具体地,第一容纳室310内的墨水首先经由位于第一容纳室310的底部的连通口361流入第二容纳室320的折返流路321,在经过折返流路321的第一流路323和第二流路324之后,经由第三流路327向液体供给部280导出。然后墨水从液体供给部280到达在支架560上设置的液体导入部640。另外,墨水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第四流路328导出到液体供给部280。
图20是表示形成于间隔壁330的连通口361的流路截面形状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Z方向观察时,连通口361的流路截面的形状至少包括第一多边形371和第二多边形372。第一多边形371和第二多边形372的面积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多边形371的面积比第二多边形372的面积大。第一多边形371和第二多边形372在沿着Y方向的第一直线L1上接触。即,连通口361的流路截面形状为将不同面积的多边形加以组合而构成的形状。第一多边形371和第二多边形372在本实施方式中均为四边形,为大致正方形。第一多边形371和第二多边形372不限于四边形,也可以是三角形、五边形等其它多边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面积小的第二多边形372以与第三壁部203以及第六壁部206接触的方式配置,第一多边形371以与第二多边形372以及第六壁部206接触的方式配置在比第二多边形372靠第四壁部204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多边形371和第二多边形372在X方向上排列,通过相互连接而构成一个图形。由第一多边形371和第二多边形372构成的图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至少一个内角的大小为超过180度的凹多边形。另外,“与第六壁部206接触的方式配置”包括以与第六壁部206邻接的第二片状部件291接触的方式配置的情况。
第一多边形371的面积是气泡能够从第二容纳室320侧通过第一多边形371向第一容纳室310侧流通的程度的面积。另外,第二多边形372的面积是墨水能够从第一容纳室310侧通过第二多边形372向第二容纳室320流通的程度的面积。即,连通口361的流路截面形状为墨水和气泡能够同时流通的形状。也可以将墨水和气泡能够同时流通的情况称为“能够气液交换”。
图21是表示连接部326的流路截面形状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Z方向观察第一流路323与第二流路324的连接部326时,连接部326的流路截面的形状至少包括第三多边形373和第四多边形374。第三多边形373的面积和第四多边形374的面积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多边形373的面积比第四多边形374的面积大。即,连接部326的流路截面形状为将不同面积的多边形加以组合而构成的形状。第三多边形373和第四多边形374在本实施方式中均为四边形,为大致长方形。第三多边形373和第四多边形374不限于四边形,也可以是三角形、五边形等其它多边形。
第四多边形374由间隔壁330的+X方向侧的端部、第五壁部205、凸部205t的-X方向侧的面以及沿着凸部205t的+Y方向侧的面的第二直线L2划分。第三多边形373由间隔壁330的+X方向侧的端部、第六壁部206、沿着凸部205t的+Y方向侧的面的第二直线L2以及沿着凸部205t的+X方向侧的面的第三直线L3划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台阶329构成第四多边形374的一个角。另外,“由第六壁部206划分”包括由与第六壁部206邻接的第二片状部件291划分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面积小的第四多边形374以与第五壁部205接触的方式配置,第三多边形373以与第四多边形374接触的方式配置在第四多边形374与第六壁部206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多边形373和第四多边形374在Y方向上排列,通过相互连接而构成一个图形。由第三多边形373和第四多边形374构成的图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至少一个内角的大小超过180度的凹多边形。
第三多边形373的面积是气泡能够从第一流路323通过第三多边形373向第二流路324流通的程度的面积。另外,第四多边形374的面积是墨水能够从第一流路323通过第四多边形374向第二流路324流通的程度的面积。即,连接部326的流路截面形状为墨水和气泡能够同时流通的形状。
图22~图24为用于对设置在容器120的第一容纳室310内的大气阀14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在盖部件305上设置有开口部290。第一容纳室310被本体部件301和第二片状部件291划分。并且,在盖部件305与第二片状部件291之间,形成有空气室241。空气室241通过设置在盖部件305上的开口部290与外部的大气连通。并且,空气室241与设置在容器120的第一壁部201上的空气孔132连通。在第二片状部件291的内侧,配置有受压板293和第一螺旋弹簧294。第一螺旋弹簧294向扩大第一容纳室310的容积的方向对受压板293和第二片状部件291施力。通过该第一螺旋弹簧294的作用力,第一容纳室310内的压力被维持为比大气压低的压力即负压。
以规定的时机经由开口部290、空气室241以及大气导入口147向第一容纳室310内导入大气。大气导入口147为将第一容纳室310与空气室241连通的连通孔。通过从大气导入口147导入大气,第一容纳室310内的压力状态变得良好。大气阀140为用于进行该大气导入口147的开闭的阀机构。大气阀140具备阀座146、阀体部件144和第二螺旋弹簧142。阀体部件144被第二螺旋弹簧142压向阀座146,以堵塞作为形成于阀座146上的通孔的大气导入口147。阀体部件144具备:能够开闭大气导入口147的阀体部143;以及通过与受压板293抵接而使阀体部143可动的手柄部149。
在容器120的初始状态即未使用状态下,在第一容纳室310中填充有墨水。这时,如图22所示,受压板293位于最靠近盖部件305的位置。如图23所示,当第一容纳室310的液体被消耗,受压板293靠近间隔壁330侧时,受压板293将手柄部149压向间隔壁330侧。由此,阀体部143离开大气导入口147。即,阀体部件144变为开阀状态。然后,外部空气通过开口部290、空气室241以及大气导入口147流入第一容纳室310。由此,如图24所示,第一容纳室310的容积增大,增大的量为导入空气的份量。同时,第一容纳室310内的负压变小,接近大气压。然后,当向第一容纳室310导入一定程度的空气时,受压板293离开手柄部149。由此,阀体部143再次堵塞大气导入口147。即,阀体部件144变为闭阀状态。这样一来,随着墨水的消耗,当第一容纳室310内的负压变大时,通过阀体部件144暂时变为开阀状态,能够将第一容纳室310内的压力维持在适当的压力范围。因此,能够抑制例如第一容纳室310内的负压变得过大而无法从液体供给部280供给液体。
另外,在容器120中,也可以省略大气阀140而采用不向第一容纳室310导入大气这样的结构。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20,第一容纳室310和第二容纳室320被间隔壁330间隔开,仅通过连通口361连接。因此,即使墨水随着托架520的往复移动等而在第一容纳室310内波动并产生气泡,也能够抑制该气泡进入第二容纳室32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容纳室320包含有折返流路321,折返流路321沿着作为托架520的移动方向的X方向折返。因此,能够抑制构成折返流路321的流路的高度,其结果是,可以抑制墨水在第二容纳室320内的摇动。因此,能够抑制墨水在第二容纳室320内波动而产生气泡。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容纳室310内的墨水经由折返流路321向液体供给部280引导,因此能够延长墨水从第一容纳室310出来直至到达液体供给部280的时间。因此,即使在从第一容纳室310流入第二容纳室320的墨水中混入了气泡,也会提高气泡在到达液体供给部280之前自然消失的可能性,并且,也会提高气泡彼此合体并上浮至第一容纳室310或气泡贮存部325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20,能够降低气泡混入从容器120向打印机150供给的墨水中的可能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第一容纳室310与第二容纳室320连通的连通口361的流路截面的形状包括面积不同的第一多边形371和第二多边形372。因此,例如,通过使墨水在面积较小的第一多边形371侧流动,使气泡在面积较大的第二多边形372侧通过,促进了在连通口361进行气液交换。因此,气泡难以到达液体供给部280,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气泡混入从容器120供给的墨水中的可能性。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连通口361的流路截面由多边形构成,因此在流路截面上形成有角部。因此,墨水基于毛细现象而集中在该角部,墨水容易流过连通口361。另外,由于连通口361的流路截面由多边形构成,因此与流路截面形成为圆形相比,易于气泡通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连通口361的流路截面形状的第一多边形371和第二多边形372中,主要用于墨水流动的、面积较小的第二多边形372配置在第三壁部203侧。因此,通过使墨水沿着该壁面,从而使墨水易于流过连通口36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折返流路321包括液体从第三壁部203侧向第四壁部204侧流动的第一流路323和液体从第四壁部204侧向第三壁部203侧流动的第二流路324。因此,能够延长折返流路321的流路长度。因此,提高气泡在折返流路321中消失的可能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Z方向观察第一流路323与第二流路324的连接部326时的流路截面的形状包括面积不同的第三多边形373和第四多边形374。因此,例如,通过使墨水在面积较小的第四多边形374侧流动,使气泡在面积较大的第三多边形373侧通过,从而在第一流路323与第二流路324的连接部326处也可以促进气液交换。因此,气泡难以到达液体供给部280,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气泡混入从容器120供给的墨水中的可能性。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连接部326的流路截面由多边形构成,因此在流路截面上形成有角部。因此墨水基于毛细现象而集中在该角部,墨水容易通过连接部326。另外,由于连接部326的流路截面由多边形构成,因此与流路截面形成为圆形相比,易于气泡通过。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流路323与第二流路324的连接部326处,在第五壁部205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在从第二壁部202朝向第一壁部201的方向上延伸的台阶329。因此,墨水能够沿着该台阶329流动,从而墨水容易从第一流路323向第二流路324流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容纳室320与液体供给部280通过第三流路327和第四流路328连接。因此,例如,在液体供给部280与液体导入部640的连接部分存在空气的状态下从液体供给部280供给墨水的情况下,也会促进在第二容纳室320与液体供给部280之间进行气液交换,能够在从第三流路327供给墨水的同时,从第四流路328向容器120内导入空气。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气泡混入从容器120供给的墨水中的可能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空气送出用的第四流路328设置在比墨水送出用的第三流路327更靠近气泡贮存部325的位置,因此能够通过气泡贮存部325有效地捕捉从第四流路328送出的气泡。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折返流路321中最下游侧的流路即第二流路324的顶面的中间壁331包含有从下游侧向上游侧而向+Z方向侧倾斜的部分。因此,能够使第二容纳室320内的气泡利用其浮力向上游侧移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壁330形成折返流路321中最上游侧的流路即第一流路323的顶面,并包含有从下游侧向上游侧而向+Z方向侧倾斜的部分。因此,能够使第二容纳室320内的气泡利用其浮力向更上游侧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容纳室320内的空间容积比第一容纳室310内的空间容积大。因此,第二容纳室320内的气泡移动至液体供给部280的时间变长,因此能够提高气泡自然消失的可能性、提高气泡彼此合体变大而向第一容纳室310侧排出的可能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容纳室320具备气泡贮存部325,该气泡贮存部325具有位于比折返流路321靠+Z方向侧的空间325s,并且在该空间325s内贮存气泡。因此,能够使第二容纳室320内的气泡利用其浮力向空间325s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空间325s在折返流路321的中途与折返流路321连接。因此,能够使气泡远离第一容纳室310、液体供给部280。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气泡混入从容器120供给的墨水中的可能性。
图25是表示容器容纳体10的结构的说明图。容器容纳体10包括容器120和外箱20。如上所述,在容器120中,设置有液体供给部280。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120在液体供给部280上安装有盖30,在将周围用袋40覆盖的状态下容纳在外箱20中。
盖30相对于液体供给部280自由装卸地安装。盖30保护液体供给部280,并且防止墨水从液体供给部280泄漏。盖30例如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制作。
袋40在容纳有容器120的状态下被密封,内部被减压。由此,抑制了空气向容器120内的侵入。袋40例如通过将具有挠性的片状的树脂材料双层重叠而构成。作为树脂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聚氯乙烯等。构成袋40的材料不限于树脂材料,例如也可以由铝箔构成。
图26是外箱20的主视图。图27是外箱20的左视图。图28是外箱20的俯视图。外箱20是容纳容器120的中空的箱状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外箱20由纸构成。另外,外箱20的材料不限于纸,例如也可以由树脂材料构成。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外箱20在内部容纳一个容器120,因此也可以称为单装箱。另外,外箱20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容纳两个以上的容器120。
外箱20具有顶面部21、底面部22和多个侧面部23。多个侧面部23包括第一侧面部231、第二侧面部232、第三侧面部233和第四侧面部234。即,本实施方式中的外箱20是六面体。顶面部21、底面部22和多个侧面部23均为大致平面。顶面部21和底面部22分别与多个侧面部23相交,彼此相对。顶面部21与底面部22平行。第一侧面部231和第二侧面部232分别与顶面部21、底面部22、第三侧面部233和第四侧面部234相交。第一侧面部231与第二侧面部232彼此相对。第一侧面部231与第二侧面部232平行。第三侧面部233和第四侧面部234分别与顶面部21、底面部22、第一侧面部231和第二侧面部232相交。第三侧面部233与第四侧面部234彼此相对。第三侧面部233与第四侧面部234平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箱20具备从第四侧面部234向上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延伸部24。在延伸部24的上部中央形成有山型的孔25。容器容纳体10通过将钩子等钩挂在该孔25中,能够悬挂保管或者销售。
顶面部21和底面部22的外形形状分别是具有短边和长边并且具有锐角的角的平行四边形。顶面部21的锐角的角与底面部22的锐角的角处于相对的位置关系。顶面部21在顶面部21的法线方向上向底面部22投影的情况下,与底面部22重合。并且,底面部22在底面部22的法线方向上向顶面部21投影的情况下,与顶面部21重合。即,在将顶面部21和底面部22分别向它们的法线方向投影的情况下,顶面部21与底面部22相互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顶面部21和底面部22的形状全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顶面部21和底面部22的外形形状均为具有短边和长边的全等的平行四边形,因此第一侧面部231与第二侧面部232的面积相同,第三侧面部233与第四侧面部234的面积相同。并且,与平行四边形的短边相交的第一侧面部231以及第二侧面部232的面积小于与平行四边形的长边相交的第三侧面部233以及第四侧面部234的面积。换言之,第三侧面部233以及第四侧面部234的面积大于第一侧面部231以及第二侧面部232的面积。另外,顶面部21与底面部22的形状也可以不完全一致,只要大致一致即可。例如,顶面部21和底面部22的面积、对应的角的角度、对应的各边的尺寸例如也可以偏差到20%左右。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120的开口288朝向多个侧面部23中的、与呈平行四边形的顶面部21的短边和底面部22的短边相交的侧面部23即第一侧面部231或第二侧面部232的姿态下,容器120被容纳在外箱20内。这样将容器120容纳在外箱20内的姿态称为“容纳姿态”。在容纳姿态下,也可以说容器120的开口288与第一侧面部231或第二侧面部232相对。在外箱20中容纳多个容器120的情况下,各容器120的开口288也可以朝向第一侧面部231以及第二侧面部232中的、互不相同的侧面部23。
图29是外箱20的展开图。本实施方式的外箱20将切断成如图29所示的外形形状的一张纸折叠,将第四侧面部234与第一侧面部231通过形成在第四侧面部234的侧方的粘接部235进行粘接,通过作为插入盖构成的顶面部21,在外箱20的顶面盖上盖,并且通过组装构成为一触式(one touch)底的底面部22来组装。所谓一触式底,是指在打开折叠的箱而组装的过程中自动地组装的底。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将第四侧面部234与第一侧面部231在粘接部235接合的状态、将平坦地折叠的外箱20打开而组装的过程中,底面部22自动地组装。
图30是表示外箱20的底面部22组装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0的最上部所示的外箱20的状态表示外箱20折叠的状态。在外箱20从这样折叠的状态开始逐渐打开上表面时,如图30的最下部所示,底面部22成为组装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面部22具有第一底部51和第二底部52。第一底部51与底面部22的外形形状中相邻的第一短边NS1以及第一长边LS1连接。并且,第一底部51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外箱20折叠的情况下,从通过第一短边NS1和第一长边LS1所连接的第一顶点V1的第一折线FL1折叠。第二底部52与底面部22的外形形状中相邻的第二短边NS2以及第二长边LS2连接。并且,第二底部52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外箱20折叠的情况下,从通过第二短边NS2和第二长边LS2所连接的第二顶点V2的第二折线FL2折叠。第一顶点V1和第二顶点V2是呈平行四边形的底面部22的四个角中的锐角的两个角的顶点。第一折线FL1与第二折线FL2平行。第一折线FL1是具有第一顶点V1的角部的二等分线,第二折线FL2是具有第二顶点V2的角部的二等分线。第一折线FL1和第二折线FL2在从外箱20的外部观察底面部22的情况下分别为谷折线。在第二底部52上,设置有在组装成外箱20的状态下,与设置在第一底部51上的第一卡合部511卡合的缺口状的第二卡合部521。另外,在第一底部51上,设置有在组装成外箱20的状态下,与设置在第二底部52上的第二卡合部521卡合的缺口状的第一卡合部511。当外箱20成为如图30的下部所示的组装的状态时,通过第一卡合部511与第二卡合部521相互卡合,从而使底面部22的形状固定,防止外箱20的底脱落。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外箱20的底面部22构成为一触式底,但底面部22的结构不限于一触式底,可以采用公知的各种结构。
图31是表示容纳姿态下的容器120的内部状态的说明图。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20,在安装于打印机150的安装姿态下,液体供给部280的开口288朝向下方,相对于此,在容纳于外箱20的容纳姿态下,开口288不是朝向下方而是朝向侧方。因此,在容纳姿态下,容器120的第二容纳室320具有:从底面部22向朝向顶面部2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流路323;以及从顶面部21向朝向底面部22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流路324。
如果是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容器容纳体10,则由于外箱20的顶面部21和底面部22的外形形状为平行四边形,因此组装时需要折叠加工的部位比较少。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容器容纳体1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外箱20的顶面部21和底面部22的外形形状为平行四边形,以容器120的液体供给部280的开口288朝向与平行四边形的短边相交的第一侧面部231或第二侧面部232的方式,在外箱20内容纳有容器120。因此,在容器容纳体10的销售时或保管时,能够抑制容器120的开口288维持在朝向上方或下方的姿态。因此,能够抑制墨水的分散体成分不均匀地存在于液体供给部280附近、墨水的上清液成分不均匀地存在于液体供给部280附近。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容器120的使用开始时,从容器120向打印机150供给的墨水的浓度根据容器容纳体10的保管状态或销售状态而变动。
另外,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容器容纳体10,则外箱20的底面部22构成为一触式底,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组装。而且,由于外箱20的顶面部21和底面部22的外形形状为平行四边形,因此在外箱20未使用时,能够紧凑地折叠外箱20。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外箱20的保管、搬运。在这一点上,与因顶面部和底面部的外形形状为梯形因此不能容易地折叠的箱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外箱20处理上优异。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容器120是以液体供给部280的开口288朝向下方的安装姿态安装在打印机150上的容器120,且由于墨水容纳在其内部,且墨水并不浸渍在液体吸收体中,因此在将容器120的姿态从容纳姿态变更为安装姿态时,墨水容易被搅拌。因此,能够缓和分散体成分的不均匀,并且能够向打印机150供给浓度均匀化的墨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120的容纳姿态下,在与液体供给部280直接连接的第二容纳室320中,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流路323和第二流路324,因此在容器120的姿态从容纳姿态变更为安装姿态后,墨水通过第二容纳室320内的这些流路,从而容易使墨水的浓度均匀化。
B.第二实施方式
图32是俯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外箱20a的顶面部21的说明图。外箱20a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具有分别与顶面部21的两个短边相交的第一侧面部231和第二侧面部232。并且,通过顶面部21的重心G且朝向底面部22的顶面部21的法线NL1通过第一区域A1与第二区域A2之间,第一区域A1为将第一侧面部231向第一侧面部231的法线方向NL2投影而得到的区域,第二区域A2为将第二侧面部232向上述第二侧面部232的法线方向NL3投影而得到的区域。如果是这种结构的外箱20a,则容器容纳体10的重心的位置容易成为偏离第一侧面部231或第二侧面部232的位置,变得难以将第一侧面部231或第二侧面部232朝向下方地配置容器容纳体10。因此,能够更切实地抑制容器容纳体10被维持在容器120的开口288朝向下方或上方的姿态。
C.其他实施方式
(C-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容器120在液体供给部280上安装盖30且被袋40覆盖的状态下容纳在外箱20中。与此相对,容器120也可以在液体供给部280上安装盖30且不被袋40覆盖的状态下容纳在外箱20中。并且,容器120也可以在不在液体供给部280上安装盖30且被袋40覆盖的状态下容纳在外箱20中。并且,容器120也可以在不在液体供给部280上安装盖30且不被袋40覆盖的状态下容纳在外箱20中。
(C-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箱20具备形成有孔25的延伸部24。与此相对,在延伸部24上,也可以不形成孔25。并且,外箱20也可以不具备延伸部24。
(C-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容器120的第二容纳室320具备第一流路323和第二流路324这两者。与此相对,容器120的第二容纳室320也可以仅具备第一流路323和第二流路324中的任一者。即,在容纳姿态下,容器120的第二容纳室320具有沿从底面部22朝向顶面部21的方向以及从顶面部21朝向底面部22的方向中的至少一者延伸的流路即可。并且,容器120也可以不具备第二容纳室320。即,容器120也可以是从第一容纳室310直接向液体供给部280供给液体的结构。
(C-4)容纳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外箱20中的容器只要具备具有开口的液体供给口,则可以是任意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在向打印机的安装姿态下,开口不朝向下方的结构。并且,也可以是在内部具备液体吸收体的结构。
D.其他方式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本实用新型也能够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为了解决本实用新型的问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对于与以下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所对应的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可以适当进行替换、组合。并且,若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不作为必要技术特征进行说明,则可以适当删除。
(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提供了一种容器容纳体。该容器容纳体具备:容器,其设置有具有开口的液体供给部;以及外箱,其容纳上述容器,并且具有顶面部、底面部和多个侧面部。并且,上述顶面部以及上述底面部的外形形状分别是具有短边和长边并且具有锐角的角的平行四边形,上述顶面部的锐角的角与上述底面部的锐角的角处于相对的位置关系,在上述容器的上述开口朝向上述多个侧面部中的、与上述顶面部的短边和上述底面部的短边相交的侧面部的容纳姿态下,上述容器被容纳在上述外箱内。如果是这种方式的容器容纳体,则由于外箱的顶面部和底面部的外形形状为平行四边形,因此在组装时需要折叠加工的部位比较少。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容器容纳体。
(2)在上述方式的容器容纳体中,也可以是,上述外箱的上述底面部具有:第一底部,其与上述底面部的外形形状中相邻的第一短边以及第一长边连接,在上述外箱折叠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底部从通过上述第一短边和上述第一长边所连接的第一顶点的第一折线被折叠;以及第二底部,其与上述底面部的外形形状中相邻的第二短边以及第二长边连接,在上述外箱折叠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底部从通过上述第二短边和上述第二长边所连接的第二顶点的第二折线被折叠,在上述第二底部上,设置有第二卡合部,在组装成上述外箱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卡合部与设置在上述第一底部上的第一卡合部卡合。如果是这种方式的容器容纳体,则能够有效地组装外箱。
(3)在上述方式的容器容纳体中,也可以是,上述外箱具有分别与上述顶面部的两个短边相交的第一侧面部和第二侧面部,通过上述顶面部的重心且朝向上述底面部的上述顶面部的法线通过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上述第一区域为将上述第一侧面部向上述第一侧面部的法线方向投影而得到的区域,上述第二区域为将上述第二侧面部向上述第二侧面部的法线方向投影而得到的区域。如果是这种方式的容器容纳体,则变得难以将第一侧面部或第二侧面部朝向下方地配置容器容纳体。因此,能够抑制因容器容纳体维持在容器的开口朝向下方或上方的姿态,而导致液体中的特定的成分不均匀地存在于液体供给部附近。
(4)在上述方式的容器容纳体中,也可以是,在上述容器中容纳含有分散体成分的液体。如果是这种方式的容器容纳体,则能够抑制因将容器容纳体维持在容器的液体供给部的开口朝向下方或上方的姿态,而导致液体中的分散体成分或上清液成分不均匀地存在于液体供给部附近。
(5)在上述方式的容器容纳体中,也可以是,上述容器是以上述开口朝向下方的安装姿态安装在打印机上的容器,液体容纳在上述容器中,且液体并不浸渍在液体吸收体中。如果是这种方式的容器容纳体,则由于容器内的液体容纳在容器中,且液体并不浸渍在液体吸收体中,因此在将容器的姿态从容纳姿态变更为安装姿态时,液体容易被搅拌。因此,容易使液体的浓度均匀化。
(6)在上述方式的容器容纳体中,也可以是,上述容器具有:第一容纳室,其容纳液体;以及第二容纳室,其设置在上述第一容纳室与上述液体供给部之间,并且与上述第一容纳室和上述液体供给部连通,在上述容纳姿态下,上述第二容纳室具有沿从上述顶面部朝向上述底面部的方向以及从上述底面部朝向上述顶面部的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延伸的流路。如果是这种方式的容器容纳体,则在将容器的姿态从容纳姿态变更为安装姿态后,液体通过上述流路,从而容易使墨水的浓度均匀化。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容器容纳体,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用于容纳容器的外箱、容器容纳体的制造方法等。

Claims (6)

1.一种容器容纳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容器,其设置有具有开口的液体供给部;以及
外箱,其容纳所述容器,并且具有顶面部、底面部和多个侧面部,
所述顶面部以及所述底面部的外形形状分别是具有短边和长边并且具有锐角的角的平行四边形,
所述顶面部的锐角的角与所述底面部的锐角的角处于相对的位置关系,
在所述容器的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多个侧面部中的、与所述顶面部的短边和所述底面部的短边相交的侧面部的容纳姿态下,所述容器被容纳在所述外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箱的所述底面部具有:
第一底部,其与所述底面部的外形形状中相邻的第一短边以及第一长边连接,在所述外箱折叠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底部从通过所述第一短边和所述第一长边所连接的第一顶点的第一折线被折叠;以及
第二底部,其与所述底面部的外形形状中相邻的第二短边以及第二长边连接,在所述外箱折叠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底部从通过所述第二短边和所述第二长边所连接的第二顶点的第二折线被折叠,
在所述第二底部上,设置有第二卡合部,在组装成所述外箱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卡合部与设置在所述第一底部上的第一卡合部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箱具有分别与所述顶面部的两个短边相交的第一侧面部和第二侧面部,
通过所述顶面部的重心且朝向所述底面部的所述顶面部的法线通过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所述第一区域为将所述第一侧面部向所述第一侧面部的法线方向投影而得到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将所述第二侧面部向所述第二侧面部的法线方向投影而得到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容器中容纳含有分散体成分的液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是以所述开口朝向下方的安装姿态安装在打印机上的容器,
液体容纳在所述容器中,且液体并不浸渍在液体吸收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容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具有:第一容纳室,其容纳液体;以及第二容纳室,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液体供给部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所述液体供给部连通,
在所述容纳姿态下,所述第二容纳室具有沿从所述顶面部朝向所述底面部的方向以及从所述底面部朝向所述顶面部的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延伸的流路。
CN201920738702.8U 2018-05-24 2019-05-22 容器容纳体 Active CN21023437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9456 2018-05-24
JP2018099456A JP7115031B2 (ja) 2018-05-24 2018-05-24 カートリッジ収容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34375U true CN210234375U (zh) 2020-04-03

Family

ID=68725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38702.8U Active CN210234375U (zh) 2018-05-24 2019-05-22 容器容纳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15031B2 (zh)
CN (1) CN210234375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6879U (ja) * 1982-09-18 1984-03-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気こたつの包装装置
US6244501B1 (en) * 1999-04-29 2001-06-12 Deokwhan Choi Multi-purpose package assembly
JP3968935B2 (ja) 2000-01-17 2007-08-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用包装ケース
US7475779B2 (en) 2005-03-11 2009-01-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ackaging
JP2007269349A (ja) 2006-03-31 2007-10-18 Masayuki Nakagawa 容器
JP2010280443A (ja) 2009-06-06 2010-12-16 Hirota Takashi 連結集合包装箱
JP2012035892A (ja) 2010-08-10 2012-02-23 King Jim Co Ltd 折り畳み式容器
US20120228319A1 (en) 2011-03-09 2012-09-13 Cook Matthew R Portable Carrier
JP6375747B2 (ja) 2014-07-17 2018-08-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6819105B2 (ja) 2016-07-11 2021-01-2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包装容器
JP6838344B2 (ja) 2016-10-12 2021-03-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JP6883287B2 (ja) 2017-02-23 2021-06-09 沢井製薬株式会社 容器、および容器へ展開可能な折りたたまれたブランク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15031B2 (ja) 2022-08-09
JP2019202486A (ja) 2019-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24955B (zh) 液体供给单元
JP2014019130A (ja) カートリッジ
US9346278B2 (en) Packaging tray and packaging body
CN210234375U (zh) 容器容纳体
CN108501537B (zh) 液体容纳体
US20180281433A1 (en) Liquid supply unit and liquid jetting device
JP2002001979A (ja) 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107933097B (zh) 液体容纳体
JP7005902B2 (ja) 液体収容体
CN107599628B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容器
JP6977315B2 (ja) 液体収容体
EP3354465B1 (en) Liquid container
CN109720097A (zh) 容器
JP5861732B2 (ja) 注入キット、及び、注入方法
JP2014019118A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2021079670A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2017094659A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JP2015174226A (ja) 液体収容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