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30307U - 旋风分离器 - Google Patents

旋风分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30307U
CN210230307U CN201920892437.9U CN201920892437U CN210230307U CN 210230307 U CN210230307 U CN 210230307U CN 201920892437 U CN201920892437 U CN 201920892437U CN 210230307 U CN210230307 U CN 210230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clone
air inlet
cavity
inlet pip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924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iyi Xiong
熊至宜
Hailiang Tang
唐海亮
Hongtao Huang
黄宏韬
Yanna Wang
王燕娜
Zhen Ma
马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9208924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30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30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303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器,其包括:筒体;其内设置有空腔;筒体上设置有与空腔相连通的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进气管;其设置于空腔内,且进气管的一端与入口相连通;多个旋风管,多个旋风管设置于空腔内且多个旋风管围设在进气管的外侧;每个旋风管与进气管的另一端相连通;且每个旋风管均与空腔相连通,每个旋风管用于使待分离的流体下行并发生旋流,以使分离后的气体和灰分能分别通过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流出;筒体包括在轴向上相对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可拆卸连接;第一部分内设置有用于固定进气管和多个旋风管的隔板。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提高进气均匀性且能避免灰分堆积而引起堵塞现象的旋风分离器。

Description

旋风分离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分离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风分离器。
背景技术
旋风分离器是利用气态非均一系在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将气流中的粉尘杂质分离出来的一种气固(液)分离设备。
现有技术中的旋风分离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该壳体内的多个旋风管。该壳体内具有相分隔的气相收集室、进气室和排污室。且该气相收集室位于壳体的顶部。进气室位于壳体的中部。排污室位于壳体的底部。每个旋风管横跨气相收集室、进气室和排污室。也即每个旋风管从气相收集室朝向进气室延伸并延伸至排污室。且每个旋风管的顶端与气相收集室相连通。每个旋风管的底端与排污室相连通。每个旋风管的中部与进气室相连通。由于进气室内进入各个旋风管的气体的量无法精确控制,所以现有技术中的旋风分离器存在明显的进气不均匀现象,直接影响了旋风分离器的稳定性和分离性能。此外,由于进气室与气相收集室和排污室相分隔,且每个旋风管的顶端朝向气相收集室敞开;所以进气室内容易形成灰分堆积,进而堵塞各个旋风管的朝向进气室敞开的敞口,造成旋风管被堵塞的现象。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旋风分离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提高进气均匀性且能避免灰分堆积而引起堵塞现象的旋风分离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筒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入口、第一出口以及第二出口;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相连通;多个旋风管,多个所述旋风管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多个所述旋风管围设在所述进气管的外侧;每个所述旋风管与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相连通;且每个所述旋风管均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每个所述旋风管用于使待分离的流体下行并发生旋流,以使分离后的气体和灰分能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流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筒体包括在轴向上相对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进气管和多个所述旋风管的隔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隔板包括沿轴向相对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以及围设在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之间的外周壁;所述外周壁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周壁相连;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的第一贯通孔以及多个第二贯通孔;所述进气管穿设于所述第一贯通孔内;多个第二贯通孔围设在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外侧;每个所述第二贯通孔内固定一个所述旋风管相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筒壁上,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分隔成位于所述第一壁面一侧的第一腔室和位于所述第二壁面一侧的第二腔室;每个所述旋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每个所述旋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每个所述旋风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相连通的第一开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上可拆卸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接头上设置有密封所述进气管的密封面,所述密封面位于所述第二开口背对所述入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开口周围的侧壁通过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一开口周围的侧壁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第二贯通孔周围的侧壁上连接有连接管,每个所述连接管背对对应的所述第二贯通孔的一端通过第三法兰与一个所述旋风管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部分的底部高于所述第一开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锥形斗;所述锥形斗位于所述旋风管的下方;所述锥形斗的内径在远离所述旋风管的方向上逐渐变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锥形斗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锥形斗内外的压力相平衡的开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筒体靠近所述锥形斗的筒壁上设置有用于供操作人员通过的人孔。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旋风分离器通过设置与入口相连通的进气管以及多个旋风管,该每个旋风管与进气管的另一端相连通;使得各个旋风管均通过进气管与入口相连通。从而免去了在筒体内设置进气室。进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筒体内设置进气室,且使得各个旋风管朝向进气室敞开时灰分在进气室内堆积而堵塞各个旋风管朝向进气室敞开的敞口的现象。进一步地,由于多个旋风管围设在进气管的外侧,所以各个旋风管的进气量相同。从而气体在各个旋风管内的分布均匀,如此提高了各个旋风管的进气的均匀性。因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提高进气均匀性且能避免灰分堆积而引起堵塞现象的旋风分离器。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中旋风管在进气管周围排布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筒体;13、空腔;15、入口;17、第一出口;19、第二出口;21、进气管;23、旋风管;25、第一部分;27、第二部分;29、隔板;31、第一壁面;33、第二壁面;35、外周壁;37、第一贯通孔;39、第二贯通孔;41、第一腔室;43、第二腔室;45、第一开口;47、接头;49、第二开口;51、密封面;53、第一法兰;55、第二法兰;57、连接管;59、第三法兰;61、锥形斗;63、开孔;65、人孔;67、第四法兰;69、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筒体11;所述筒体11内设置有空腔13;所述筒体11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13相连通的入口15、第一出口17以及第二出口19;进气管21;所述进气管21设置于所述空腔13内,且所述进气管21的一端与所述入口15相连通;多个旋风管23,多个所述旋风管23设置于所述空腔13内且多个所述旋风管23围设在所述进气管21的外侧;每个所述旋风管23与所述进气管21的另一端相连通;且每个所述旋风管23均与所述空腔13相连通,每个所述旋风管23用于使待分离的流体下行并发生旋流,以使分离后的气体和灰分能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出口17和所述第二出口19流出。
使用时,将待分离的流体输入入口15,进而使得待分离的流体通过入口15进入进气管21内。并通过进气管21进入各旋风管23内。由于旋风管23能使待分离的流体发生旋流,所以当待分离的流体进入旋风管23内后,待分离的流体在旋风管23内产生旋流以使待分离的流体内的气体与灰分(固体和/或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发生分离,并进入空腔13内,从而使得分离后的气体和灰分能分别通过第一出口17和第二出口19流出。
由以上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旋风分离器通过设置与入口15相连通的进气管21以及多个旋风管23,该每个旋风管23与进气管21的另一端相连通;使得各个旋风管23均通过进气管21与入口15相连通。从而免去了在筒体11内设置进气室。进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筒体11内设置进气室,且使得各个旋风管23朝向进气室敞开时灰分在进气室内堆积而堵塞各个旋风管23朝向进气室敞开的敞口的现象。进一步地,由于多个旋风管23围设在进气管21的外侧,所以各个旋风管23的进气量相同。从而气体在各个旋风管23内的分布均匀,如此提高了各个旋风管23的进气的均匀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筒体11整体上呈中空的柱状。该中空部分构成空腔13。该筒体11的筒壁上设置有与空腔13相连通的入口15、第一出口17和第二出口19。也即入口15、第一出口17和第二出口19均与空腔13相连通。该入口15设置于筒体11的侧壁上。第一出口17和第二出口19分别设置于入口15沿轴向的两侧。例如如图1所示,入口15设置于筒体11左侧的侧壁上。第一出口17设置于筒体11的上端。第二出口19设置于筒体11的下端。当然入口15不限于设置于筒体11的侧壁上。且第一出口17和第二出口19不限于设置于入口15沿轴向的两侧。例如,入口15设置于筒体11的顶端。第一出口17设置于筒体11的侧壁上。对此本申请不作规定。该入口15用于供待分离的流体输入空腔13内。该第一出口17向上敞开。从而能使空腔13内分离后的气体向外输出。该第二出口19向下敞开。从而能使空腔13内分离后的灰分向外输出。该灰分可以是固体。当然该灰分不限于为固体,还可以是液体或者包含液体的固体。对此本申请不作规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气管21用于为待分离的流体提供流通通道,以使待分离的流体能通过流入各旋风管23内。从而免去了在筒体11内设置进气室。具体地,进气管21位于空腔13内。且进气管21的一端与入口15相连通。例如如图1所示,进气管21的上端与入口15相连通。从而从入口15输入的待分离的流体能流入进气管21内。进一步地,进气管21包括沿轴线延伸的第一延伸段和从第一延伸段朝向筒体11的筒壁延伸的第二延伸段。该第二延伸段背对第一延伸段的一端与入口15周围的侧壁密封连接。例如如图1所示,该第二延伸段位于第一延伸段的上方。该第二延伸段的左端与入口15周围的侧壁密封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螺栓连接、焊接、一体成型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风管23为多个。该多个可以是2个、3个、4个等。对此本申请不作规定。例如如图2所示,该旋风管23为6个。多个旋风管23设置于空腔13内。且多个旋风管23围设在进气管21的外侧。例如如图2所示,6个旋风管23在进气管21的外侧沿周向排布。每个旋风管23与进气管21的另一端相连通。例如如图1所示,每个旋风管23与进气管21的下端相连通。从而各个旋风管23内的进气量相同。也即气体在各个旋风管23内的分布均匀,如此提高了各个旋风管23的进气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每个旋风管23均与空腔13相连通。具体地,每个旋风管23竖直延伸且每个旋风管23的两端向外敞开。因此每个旋风管23能通过其两端的敞口与空腔13相连通。每个旋风管23用于使待分离的流体下行并发生旋流。从而待分离的流体在下行并发生旋流的过程中,待分离的流体内的气体与灰分(固体和/或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发生分离,待分离的流体内的灰分沿旋风管23的内壁向下移动,最终从旋风管23下端的敞口流至空腔13内。而待分离的流体内的气体则通过旋风管23上端的敞口流至空腔13内。该旋风管23可以采用现有的构造,对此本申请不再赘述。进一步地,进入空腔13内的分离后的灰分能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最终从第二出口19流出。进入空腔13内的分离后的气体能向上流动,并最终从第一出口17流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筒体11包括在轴向上相对的第一部分25和第二部分27。也即筒体11在轴向上分成第一部分25和第二部分27。也即筒体11分段设置。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部分25位于第二部分27的上方。第一部分25和第二部分27为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一部分25和第二部分27通过第四法兰相连。当然该第一部分25和第二部分27不限于采用第四法兰相连。还可以是螺钉连接、螺栓连接等。对此本申请不做规定。通过第一部分25和第二部分27可拆卸连接能方便打开筒体11。进一步地,第一部分25内设置有用于固定进气管21和多个旋风管23的隔板29。从而当将第一部分25从第二部分27上提起后,各旋风管23连同进气管21一起从第二部分27内取出。如此方便快速更换和维修旋风管23。且能够根据处理要求及时调整旋风管23的数量和型号,使得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旋风分离器能够适应多种处理要求,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隔板29包括沿轴向相对的第一壁面31和第二壁面33以及围设在第一壁面31和第二壁面33之间的外周壁35。如图1所示,第一壁面31位于第二壁面33的上方。外周壁35与第一部分25的内周壁相连。该连接方式可以是螺钉连接、螺栓连接、焊接、一体成型等。从而通过隔板29的外周壁35与第一部分25的内周壁相连,使得隔板29与第一部分25相连。进一步地,隔板29上设置有贯穿第一壁面31和第二壁面33的第一贯通孔37以及多个第二贯通孔39。如图1所示,第一贯通孔37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贯通孔39沿上下方向延伸。进气管21穿设于第一贯通孔37内。具体地,进气管21的第一延伸段穿设于第一贯通孔37内。多个第二贯通孔39围设在第一贯通孔37的外侧。每个第二贯通孔39内固定一个旋风管23。从而通过隔板29能将进气管21和各个旋风管23与筒体11的第一部分25相连。
进一步地,每个第二贯通孔39周围的侧壁上连接有连接管57。例如如图1所示,每个第二贯通孔39下方的周围的侧壁上连接有连接管57。每个连接管57背对对应的第二贯通孔39的一端通过第三法兰59与一个旋风管23相连。如图1所示,每个连接管57竖直延伸。每个连接管57的下端通过第三法兰59与一个旋风管23相连。从而通过第三法兰59连接旋风管23与连接管57,使得旋风管23与连接管57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如此方便了对旋风管23的检修和更换。
优选地,多个第二贯通孔39在第一贯通孔37的外侧沿周向均匀排布。从而使得多个旋风管23能在进气管21的周围均匀排列。也即各旋风管23在隔板29上沿周向均匀排布,如此提高筒体11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入口15设置于第一部分25的筒壁上。隔板29将空腔13分隔成位于第一壁面31一侧的第一腔室41和位于第二壁面33一侧的第二腔室43。如图1所示,第一腔室41位于筒体11的上部。第二腔室43位于筒体11的下部。进一步地,隔板29与第一部分25围成第一腔室41。隔板29与第二部分27围成第二腔室43。每个旋风管23的一端与第一腔室41相连通。每个旋风管23的另一端与第二腔室43相连通。如图1所示,每个旋风管23的上端与第一腔室41相连通。每个旋风管23的下端与第二腔室43相连通。每个旋风管23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进气管21的另一端相连通的第一开口45。如图1所示,第一开口45设置于旋风管23的中部。
优选地,第一部分25的底部高于第一开口45。从而当将第一部分25从第二部分27上提起后,各旋风管23连同进气管21一起从第二部分27内取出时,能充分暴露旋风管23,以减少检修和更换时间,提高检修和更换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进气管21的另一端上可拆卸连接有接头47。如图1所示,进气管21的下端通过第二法兰55与接头47相连。从而接头47与进气管21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接头47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开口49。接头47上设置有密封进气管21的密封面51。密封面51位于第二开口49背对入口15的一侧。如图1所示,接头47下端的端面为密封面51。密封面51位于第二开口49的下方。第二开口49周围的侧壁通过第一法兰53与第一开口45周围的侧壁相连。从而接头47与旋风管23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由于待分离的流体内含有大量的灰分,所以进气管21在输送待分离的流体的过程中,容易堆积或产生灰垢,尤其是在管径变化处。通过在进气管21的另一端上可拆卸连接接头47,能够便于对进气管21进行清理和维护。同时接头47亦可作为多个旋风管23的装配工装使用。也即将多个旋风管23与接头47装配后作为整体再与进气管21装配,能够减轻安装难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空腔13内设置有锥形斗61。锥形斗61位于旋风管23的下方。锥形斗61的内径在远离旋风管23的方向上逐渐变小。从而锥形斗61能够帮助分离出的灰分归集后通过第二出口19排出。进一步地,锥形斗61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69。从而第二出口19排出的灰分能流入排污管69内。
进一步地,锥形斗6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使锥形斗61内外的压力相平衡的开孔63。该开孔63用于平衡锥形斗61内的压力与锥形斗61与筒体11底部筒壁与锥形斗61所围成的腔内的压力。
进一步地,筒体11靠近锥形斗61的筒壁上设置有用于供操作人员通过的人孔65。以便于操作人员安装、检修和检查筒体11内部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申请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10)

1.一种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筒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入口、第一出口以及第二出口;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相连通;
多个旋风管,多个所述旋风管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多个所述旋风管围设在所述进气管的外侧;每个所述旋风管与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相连通;且每个所述旋风管均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每个所述旋风管用于使待分离的流体下行并发生旋流,以使分离后的气体和灰分能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在轴向上相对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进气管和多个所述旋风管的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沿轴向相对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以及围设在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之间的外周壁;所述外周壁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周壁相连;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的第一贯通孔以及多个第二贯通孔;所述进气管穿设于所述第一贯通孔内;多个第二贯通孔围设在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外侧;每个所述第二贯通孔内固定一个所述旋风管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筒壁上,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分隔成位于所述第一壁面一侧的第一腔室和位于所述第二壁面一侧的第二腔室;每个所述旋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每个所述旋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每个所述旋风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相连通的第一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上可拆卸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接头上设置有密封所述进气管的密封面,所述密封面位于所述第二开口背对所述入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开口周围的侧壁通过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一开口周围的侧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贯通孔周围的侧壁上连接有连接管,每个所述连接管背对对应的所述第二贯通孔的一端通过第三法兰与一个所述旋风管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底部高于所述第一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锥形斗;所述锥形斗位于所述旋风管的下方;所述锥形斗的内径在远离所述旋风管的方向上逐渐变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斗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锥形斗内外的压力相平衡的开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靠近所述锥形斗的筒壁上设置有用于供操作人员通过的人孔。
CN201920892437.9U 2019-06-14 2019-06-14 旋风分离器 Active CN210230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2437.9U CN210230307U (zh) 2019-06-14 2019-06-14 旋风分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2437.9U CN210230307U (zh) 2019-06-14 2019-06-14 旋风分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30307U true CN210230307U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74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92437.9U Active CN210230307U (zh) 2019-06-14 2019-06-14 旋风分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303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7946A (zh) * 2019-06-14 2019-09-1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旋风分离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7946A (zh) * 2019-06-14 2019-09-1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旋风分离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40331A (en) Vortical cyclone cluster apparatus
US3959123A (en) Hydrocyclone separator unit with downflow distribution of fluid to be fractionated and process
GB1281400A (en) Multiplehydrocyclone
CN210230307U (zh) 旋风分离器
CN203820556U (zh) 三级降压式v形水力旋流气浮装置
CN209631429U (zh) 一种双级旋流分离器
CN208193910U (zh) 一种均匀风量的脉冲式布袋除尘器
CN211215819U (zh) 段塞流分离器
CN212454733U (zh) 活塞式压缩机装置中的高效缓冲分离器
CN110237946A (zh) 旋风分离器
CN108889028A (zh) 核电站主泵应急注入水系统过滤装置
CN209613269U (zh) 旋风分离器
CN216677337U (zh) 干洗机过滤组件
JP2640501B2 (ja) サイクロン分離器
CN220759589U (zh) 一种自清洗旋风分离装置
CN218740774U (zh) 一种新型水汽分离器
CN210237510U (zh) 一种淀粉洗涤旋流器
US5298057A (en) Distributor valve for multiple cell filter
CN217594101U (zh) 一种制粒机过滤装置及湿法制粒机
CN218250886U (zh) 一种组合式旋风分离器
CN212188182U (zh) 一种新型旋风分离器
CN204756878U (zh) 一种高效节能汽水分离器
CN214032361U (zh) 一种能够便捷更换滤芯的卧式分离器
CN220802518U (zh) 一种旋涡式气液分离器
CN215232861U (zh) 一种气体过滤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