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12057U - 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12057U
CN210212057U CN201921034322.2U CN201921034322U CN210212057U CN 210212057 U CN210212057 U CN 210212057U CN 201921034322 U CN201921034322 U CN 201921034322U CN 210212057 U CN210212057 U CN 2102120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storage battery
self
energy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3432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iang Yang
杨亮
Baizhan Xia
夏百战
Yuanhang Qi
戚远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Lastingenerg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2103432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120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120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120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包括太阳能充电模块、动力充电模块、充放电控制器、倒顺开关、第一蓄电池组、第二蓄电池组和电动汽车直流电动机;太阳能充电模块和动力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充放电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充放电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倒顺开关分别与第一蓄电池组和第二蓄电池组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蓄电池组和第二蓄电池组的输出端通过倒顺开关与电动汽车直流电动机的输入端连接;太阳能充电模块由设置在电动汽车顶部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捕获阳光后,通过输电导线将低压直流电供给蓄电池储能备用。本实用新型最大限度地保持电动汽车能不间断连续行驶,解决了现有现有的电动车因耗电量大而续航力不足的问题,促进实施节能减排的进度。

Description

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能耗电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能源和社会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但由于传统的石化燃料出现了危机及环境严重污染,自然生态退化等状况,已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过程中,对于能源越来越匮乏的情况的改变十分重视,加之目前统观对社会上环境的污染,来自于交通运输领域的汽车燃烧石化燃料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因素佔据70%以上,为此国内外的政府均出台了一系列的新能源及环境保护政策,旨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包括汽车在内的各行业的开发与应用,国际上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呼唤和实施,故此在交通运输领域均涌现出电动汽车的使用和推广。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
电动汽车的使用其动力依靠电能的储存容量而决定该车辆的行程距离远近。而因为电动汽车所配置的低压直流电动机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直接消耗功率较大,而目前国内、国外所有的储能蓄电池的容量有限,当电动汽车行驶一段时间和里程以后,即把电能消耗完了,若不能及时补充则该车辆就不能继续行驶了,为此国外对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都得配套在沿途地区设施建造一定的充电站。但多个国家,由于充电设施未能完善建设,虽然电动汽车发展很快,充电站跟不上需求,故电动汽车的推广发展出现瓶颈。
在国内近期刚开通了由北京——上海电动汽车通道,为使电动汽车能顺利到达目的地,沿途就建立了每50公里设立一个充电站,专为电动汽车作储能充电所用。然而电动汽车每充满一次电能还需耗用几个小时之久。为此如何解决电动汽车既能连续行驶、又能省时及时补充电能,已成为当前交通运输领域的一项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最大限度地保持电动汽车能不间断连续行驶,解决了现有现有的电动车因耗电量大而续航力不足的问题,促进实施节能减排的进度。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包括太阳能充电模块、动力充电模块、充放电控制器、倒顺开关、第一蓄电池组、第二蓄电池组和电动汽车直流电动机;太阳能充电模块和动力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充放电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充放电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倒顺开关分别与第一蓄电池组和第二蓄电池组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蓄电池组和第二蓄电池组的输出端通过倒顺开关与电动汽车直流电动机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太阳能充电模块由设置在电动汽车顶部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捕获阳光后,通过输电导线将低压直流电供给蓄电池储能备用;
动力充电模块由风力充电子模块和行驶驱动充电子模块组成;行驶驱动充电子模块由高转速电动机带动皮带轮伸缩变速器及传动轴运转,传动轴带动驱动轮运转,通过输电导线将低压直流电供给蓄电池储能备用;
风力充电子模块由高转速电动机带动皮带轮伸缩变速器及传动轴运转,传动轴带动驱动轮运转,从而电动车能够行驶,并使得产生的风力驱动发电风扇运转,通过输电导线将低压直流电供给蓄电池储能备用。
优选的,太阳能充电模块由太阳能光伏电流板和太阳能光伏电流板电能调节器组成。
优选的,充放电控制器由低转速直流发电机、直流电动稳压装置和大电流电压自动检测切换模块控制系统组成,太阳能充电模块和动力充电模块对大功率低转速直流发电机发电,并依次与直流自动稳压装置、大电流电压自动检测切换模块控制系统对第一蓄电池组和第二蓄电池组进行快速循环脉冲充电,通过大电流电压自动检测切换模块控制系统将电动汽车直流电动机放电到高转速电动机。
优选的,充放电控制器采用单片机控制。
优选的,风力充电子模块是设置在行驶驱动充电子模块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将太阳能、电动汽车行驶中派生出的流动空气形成的风力、和行驶产生的动力由各自发电模块转变成电能,经过充放电控制器存储在到蓄电池组上,通过两组蓄电池分别供驱动电动汽车行驶和及时充电备用,达到人工控制交替轮换应用,最大限度地保持电动汽车能不间断连续行驶,解决了现有现有的电动车因耗电量大而续航力不足的问题,促进实施节能减排的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中太阳能充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中太阳能充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中充放电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太阳能充电模块;2、动力充电模块;3、充放电控制器;4、倒顺开关;5、第一蓄电池组;6、第二蓄电池组;7、电动汽车直流电动机;11、太阳能光伏电流板;12、太阳能光伏电流板电能调节器;21、高转速电动机;22、风力充电子模块;23、行驶驱动充电子模块;31、低转速直流发电机;32、直流电动稳压装置;33、大电流电压自动检测切换模块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包括太阳能充电模块1、动力充电模块2、充放电控制器3、倒顺开关4、第一蓄电池组5、第二蓄电池组6和电动汽车直流电动机7;太阳能充电模块1和动力充电模块2的输出端与充放电控制器3的输入端连接,充放电控制器3的输出端通过倒顺开关4分别与第一蓄电池组5和第二蓄电池组6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蓄电池组5和第二蓄电池组6的输出端通过倒顺开关4与电动汽车直流电动机7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将太阳能、电动汽车行驶中派生出的流动空气形成的风力、和行驶产生的动力由各自发电模块转变成电能,经过充放电控制器存储在到蓄电池组上,通过两组蓄电池分别供驱动电动汽车行驶和及时充电备用,达到人工控制交替轮换应用,最大限度地保持电动汽车能不间断连续行驶,解决了现有现有的电动车因耗电量大而续航力不足的问题,促进实施节能减排的进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太阳能充电模块1由设置在电动汽车顶部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捕获阳光后,通过输电导线将低压直流电供给蓄电池储能备用;
动力充电模块2由风力充电子模块22和行驶驱动充电子模块23组成;行驶驱动充电子模块23由高转速电动机21带动皮带轮伸缩变速器及传动轴运转,传动轴带动驱动轮运转,通过输电导线将低压直流电供给蓄电池储能备用;
风力充电子模块22由高转速电动机21带动皮带轮伸缩变速器及传动轴运转,传动轴带动驱动轮运转,从而电动车能够行驶,并使得产生的风力驱动发电风扇运转,通过输电导线将低压直流电供给蓄电池储能备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太阳能充电模块1由太阳能光伏电流板11和太阳能光伏电流板电能调节器12组成;太阳能光伏电池板11在捕获光照后,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电能调节器12防止低压直流电对太阳能板反压损坏,再通过输电导线供给蓄电池。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充放电控制器3由低转速直流发电机31、直流电动稳压装置32和大电流电压自动检测切换模块控制系统33组成,太阳能充电模块1和动力充电模块2对大功率低转速直流发电机31发电,并依次与直流自动稳压装置32、大电流电压自动检测切换模块控制系统33对第一蓄电池组5和第二蓄电池组6进行快速循环脉冲充电,通过大电流电压自动检测切换模块控制系统33将电动汽车直流电动机7放电到高转速电动机21,通过低转速直流发电机31、直流电动稳压装置32和大电流电压自动检测切换模块控制系统33和蓄电池组可以为电动车循环自充电,达到节约能源增加续航里程的目的,适用于多种以充电池为动力的设备、车辆和发电设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充放电控制器3采用单片机控制,充电时,能够按蓄电池的特性曲线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检测到第一蓄电池组5充满电后,控制倒顺开关接4对第二蓄电组6进行充电,实现两个蓄电池组交替轮换,蓄电池在行驶过程中也能充电,既可以大幅度增加行驶里程,也节省去旅途中充电的大量时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风力充电子模块22是设置在行驶驱动充电子模块23上。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6)

1.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充电模块(1)、动力充电模块(2)、充放电控制器(3)、倒顺开关(4)、第一蓄电池组(5)、第二蓄电池组(6)和电动汽车直流电动机(7);太阳能充电模块(1)和动力充电模块(2)的输出端与充放电控制器(3)的输入端连接,充放电控制器(3)的输出端通过倒顺开关(4)分别与第一蓄电池组(5)和第二蓄电池组(6)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蓄电池组(5)和第二蓄电池组(6)的输出端通过倒顺开关(4)与电动汽车直流电动机(7)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能充电模块(1)由设置在电动汽车顶部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捕获阳光后,通过输电导线将低压直流电供给蓄电池储能备用;
动力充电模块(2)由风力充电子模块(22)和行驶驱动充电子模块(23)组成;行驶驱动充电子模块(23)由高转速电动机(21)带动皮带轮伸缩变速器及传动轴运转,传动轴带动驱动轮运转,通过输电导线将低压直流电供给蓄电池储能备用;
风力充电子模块(22)由高转速电动机(21)带动皮带轮伸缩变速器及传动轴运转,传动轴带动驱动轮运转,从而电动车能够行驶,并使得产生的风力驱动发电风扇运转,通过输电导线将低压直流电供给蓄电池储能备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能充电模块(1)由太阳能光伏电流板(11)和太阳能光伏电流板电能调节器(12)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充放电控制器(3)由低转速直流发电机(31)、直流电动稳压装置(32)和大电流电压自动检测切换模块控制系统(33)组成,太阳能充电模块(1)和动力充电模块(2)对大功率低转速直流发电机(31)发电,并依次与直流自动稳压装置(32)、大电流电压自动检测切换模块控制系统(33)对第一蓄电池组(5)和第二蓄电池组(6)进行快速循环脉冲充电,通过大电流电压自动检测切换模块控制系统(33)将电动汽车直流电动机(7)放电到高转速电动机(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充放电控制器(3)采用单片机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风力充电子模块(22)是设置在行驶驱动充电子模块(23)上。
CN201921034322.2U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 Active CN2102120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34322.2U CN210212057U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34322.2U CN210212057U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12057U true CN210212057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35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34322.2U Active CN210212057U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120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5653B (zh) 车辆复合能源供给系统及方法、复合能源汽车
CN201703265U (zh) 电动车用太阳能电驱动系统
CN205864046U (zh) 车用太阳能充电系统及太阳能汽车
CN203567571U (zh) 一种电电混合铝空气电池电动汽车
CN104786856A (zh) 具有太阳能充电功能的电动汽车的电驱动控制系统
CN108437827A (zh) 一种纯电动动力系统
CN204956133U (zh) 一种智能环保电动车
CN204726245U (zh)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电动汽车
CN102963261A (zh) 一种多能源电动汽车
CN110254242A (zh) 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
CN1091417C (zh) 电动汽车补充电组合装置
CN111497630A (zh) 轨道交通车辆混合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轨道交通车辆
CN210212057U (zh) 一种低能耗电动车自发电自充电系统
CN101698388A (zh) 一种电动客车功率控制方法
CN203911569U (zh) 一种电动车电源装置
CN101439747A (zh) 具有太阳能供电装置的电力自行车
CN203046922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电动汽车
CN211280655U (zh) 一种提高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装置
CN208216514U (zh) 一种纯电动动力系统
CN203063705U (zh) 电动车太阳能节电增程器
CN203543701U (zh) 太阳能电动车
CN202413459U (zh) 用光能发电的电动汽车
CN202935181U (zh) 一种多能源电动汽车
CN102275516A (zh) 具有双风能补充电循环用电系统的电动汽车
CN208530309U (zh) 一种轻便型新能源照明车的供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5

Address after: 528415 Third Floor, Phase II, No. 30 Baofeng Industrial Avenue, Xiaolan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SHAN LASTINGENERG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402, Xueyuan Road, 1, Shiqi District, Guangdong, Zhongshan

Patentee befor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INSTITUT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