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02121U - 一种耦合加热装置及加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耦合加热装置及加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02121U
CN210202121U CN201920776156.7U CN201920776156U CN210202121U CN 210202121 U CN210202121 U CN 210202121U CN 201920776156 U CN201920776156 U CN 201920776156U CN 210202121 U CN210202121 U CN 2102021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coupling coil
coil
output end
gener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761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iyang Jiang
江太阳
Shuai Wang
王帅
Yunfeng Wang
王云峰
Deyong Jiang
江德勇
Chang Su
苏畅
Shaosheng Luo
罗绍生
Yi Yang
杨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761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021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021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021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耦合加热装置及加热系统,该耦合加热装置包括耦合线圈组件、开关组件及发热体,耦合线圈组件用于与外部的励磁线圈进行电磁耦合,并对发热体进行供电,耦合线圈组件包括第一耦合线圈和第二耦合线圈,开关组件用于以不同的连接方式将第一耦合线圈、第二耦合线圈或第一耦合线圈和第二耦合线圈的组合连接至发热体,以使得在不同的连接方式下,为发热体进行供电的有效耦合线圈相对于励磁线圈具有不同的耦合面积。本实用新型使得耦合加热装置能够与不同类型的电磁供应装置达到较佳的匹配效果,提高能量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耦合加热装置及加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耦合加热装置及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电磁炉等电磁供应装置可用于对食材进行加热,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家庭生活中。但是由于电磁炉只能实现对承装有食材的锅具的底部进行加热等局限性,需要在电磁供应装置上设置耦合加热装置,以实现对锅具的多方位加热和适应不同类型的锅具。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中发现,由于电磁供应装置内的励磁线圈的外径规格和耦合加热装置内的耦合线圈的外径规格都是不统一的,因此励磁线圈和耦合线圈往往无法达到最佳的匹配效果。例如,耦合线圈的外径小于励磁线圈的外径,则耦合线圈无法完全覆盖励磁线圈,获得的感应电势较小。又例如,耦合线圈的外径大于励磁线圈的外径,则耦合线圈超出励磁线圈有效磁通的分布范围,并且还会覆盖部分与有效磁通方向相反的磁通,从而抵消部分有效磁通,导致最终获得的感应电势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耦合加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耦合加热装置的耦合线圈与电磁供应装置的励磁线圈不匹配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耦合加热装置,包括耦合线圈组件、开关组件及发热体,所述耦合线圈组件用于与外部的励磁线圈进行电磁耦合,并对所述发热体进行供电,所述耦合线圈组件包括第一耦合线圈和第二耦合线圈,所述开关组件用于以不同的连接方式将所述第一耦合线圈、所述第二耦合线圈或所述第一耦合线圈和所述第二耦合线圈的组合连接至所述发热体,以使得在不同的连接方式下,为所述发热体进行供电的有效耦合线圈相对于所述励磁线圈具有不同的耦合面积。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耦合线圈和第二耦合线圈具有不同的外径,以使得在不同的连接方式下,所述有效耦合线圈具有不同的外径。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耦合线圈套设于所述第一耦合线圈的外围,以使得所述第二耦合线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耦合线圈的外径。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耦合线圈和所述第一耦合线圈彼此串联,在第一连接方式下,所述开关组件将所述第一耦合线圈连接至所述发热体,以形成所述有效耦合线圈,在第二连接方式下,所述开关组件将所述第一耦合线圈和第二耦合线圈的组合连接至所述发热体,以形成所述有效耦合线圈。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耦合线圈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耦合线圈包括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发热体的一端,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动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其中所述动端连接所述发热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三输出端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出端,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方式下,所述动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在所述第二连接方式下,所述动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耦合线圈和所述第一耦合线圈彼此并联,在第三连接方式下,所述开关组件将所述第一耦合线圈连接至所述发热体,以形成所述有效耦合线圈,在第四连接方式下,所述开关组件将所述第二耦合线圈连接至所述发热体,以形成所述有效耦合线圈。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耦合线圈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耦合线圈包括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三输出端的连接处连接所述发热体的一端,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动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其中所述动端连接所述发热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出端,其中在所述第三连接方式下,所述动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在所述第四连接方式下,所述动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耦合加热装置进一步包括感应电路,所述感应电路用于感应所述励磁线圈的发射范围,并根据所述发射范围控制所述开关组件的连接方式。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电路为能够对所述励磁线圈的磁场进行检测,并根据所述磁场确定所述励磁线圈的发射范围的磁场感应电路,或者为能够对用于表征所述励磁线圈的发射范围的标识进行检测的标识感应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加热系统,包括电磁供应装置及上述的耦合加热装置,所述耦合加热装置以可分离方式设置于所述电磁供应装置上,所述励磁线圈设置于所述电磁供应装置内。
本实用新型在耦合加热装置设置包括第一耦合线圈和第二耦合线圈的耦合线圈组件、开关组件及发热体,通过开关组件以不同的连接方式将耦合线圈组件连接至发热体,以使得为发热体进行供电的有效耦合线圈相对于外部的励磁线圈具有不同的耦合面积,从而使得耦合加热装置能够与不同类型的电磁供应装置达到较佳的匹配效果,提高能量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耦合加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耦合加热装置一实施例中耦合线圈组件和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耦合加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耦合加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耦合加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耦合加热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耦合加热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耦合加热装置另一实施例中耦合线圈组件和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耦合加热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耦合加热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耦合加热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而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耦合加热装置10一实施例包括耦合线圈组件100、开关组件200及发热体300,耦合线圈组件100用于与外部的励磁线圈(图中未示出)进行电磁耦合,并对发热体300进行供电,耦合线圈组件100包括第一耦合线圈110和第二耦合线圈120,开关组件200用于以不同的连接方式将第一耦合线圈110、第二耦合线圈120或第一耦合线圈110和第二耦合线圈120的组合连接至发热体300,以使得在不同的连接方式下,为发热体300进行供电的有效耦合线圈相对于励磁线圈具有不同的耦合面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耦合加热装置设置包括第一耦合线圈和第二耦合线圈的耦合线圈组件、开关组件及发热体,通过开关组件以不同的连接方式将耦合线圈组件连接至发热体,以使得为发热体进行供电的有效耦合线圈相对于外部的励磁线圈具有不同的耦合面积,从而使得耦合加热装置能够与不同类型的电磁供应装置达到较佳的匹配效果,提高能量利用率。
其中,第一耦合线圈110和第二耦合线圈120具有不同的外径,以使得在不同的连接方式下,有效耦合线圈具有不同的外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耦合线圈110以螺旋方式盘绕,第二耦合线圈120以螺旋方式盘绕于第一耦合线圈110的外围。
一并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耦合线圈120套设于第一耦合线圈110的外围,以使得第二耦合线圈120的外径大于第一耦合线圈110的外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耦合线圈120和第一耦合线圈110彼此串联,在第一连接方式下,开关组件200将第一耦合线圈110连接至发热体300,以形成有效耦合线圈,进而与励磁线圈201进行电磁耦合。其中励磁线圈201设置于电磁供应装置20的面板202下方。
一并参见图4,第一耦合线圈110包括第一输出端111和第二输出端112,第二耦合线圈120包括第三输出端121和第四输出端122,第二输出端112和第三输出端121连接,第一输出端111连接发热体300的一端,开关组件200包括动端210、第一连接端220和第二连接端230,其中动端210连接发热体300的另一端,第一连接端220连接第二输出端112和第三输出端121的连接处,第二连接端230连接第四输出端122,其中在第一连接方式下,动端210连接第一连接端220,进而使得第一耦合线圈110连接至发热体300,有效耦合线圈的外径即为第一耦合线圈110的外径,从而能够与外径相近的励磁线圈201进行较高效的电磁耦合。
在本实施例中,耦合加热装置10可以为凹陷式加热装置,可用于对放置于面板202上方的锅体(图中未示出)的侧面进行加热,以使得锅体的底部和侧面能够均匀受热,从而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体300为加热线圈,其中耦合线圈组件100在励磁线圈201所产生的第一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交变电流,并供给加热线圈,以使得加热线圈产生第二交变磁场,第二交变磁场用于对放置于面板202上方的锅体进行加热。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热体300还可以为电阻式发热体等,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组件200可以为机械开关或继电器等,还可以为可控硅或IGBT等半导体开关器件。
一并参见图5,在第二连接方式下,开关组件200将第一耦合线圈110和第二耦合线圈120的组合连接至发热体300,以形成有效耦合线圈,进而与励磁线圈203进行电磁耦合。
具体的,在第二连接方式下,开关组件200的动端210连接第二连接端230,进而使得第一耦合线圈110和第二耦合线圈120的组合连接至发热体300,有效耦合线圈的外径即为第一耦合线圈110和第二耦合线圈120的组合的外径,从而能够与外径相近的励磁线圈203进行较高效的电磁耦合。
参见图6,耦合加热装置10进一步可以包括感应电路400,感应电路400与开关组件200连接,感应电路400用于感应励磁线圈(图中未示出)的发射范围,并根据发射范围控制开关组件200的连接方式。感应电路400还可以用于识别耦合加热装置10放置于设有励磁线圈的电磁供应装置上的位置,以避免耦合线圈组件100相对于励磁线圈的位置偏离。
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电路400为能够对励磁线圈的磁场进行检测,并根据磁场确定励磁线圈的发射范围的磁场感应电路。
在其他实施例中,感应电路400还可以为能够对用于表征励磁线圈的发射范围的标识进行检测的标识感应电路。例如设有励磁线圈的电磁供应装置上设有二维码等表征励磁线圈的发射范围的标识,感应电路400可以为能够识别二维码的标识感应电路,从而能够控制开关组件200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耦合线圈和第二耦合线圈串联,使得第一耦合线圈应用于两种连接方式中,能够提高耦合线圈组件的利用率,并且使得耦合线圈组合的占用空间更小;通过设置感应电路,能够智能识别励磁线圈的发射范围,简化耦合加热装置的使用方法。
参见图7,本实用新型耦合加热装置10另一实施例包括耦合线圈组件100、开关组件200及发热体300,耦合线圈组件100用于与外部的励磁线圈(图中未示出)进行电磁耦合,并对发热体300进行供电,耦合线圈组件100包括第一耦合线圈130和第二耦合线圈140,开关组件200用于以不同的连接方式将第一耦合线圈130或第二耦合线圈140连接至发热体300,以使得在不同的连接方式下,为发热体300进行供电的有效耦合线圈相对于励磁线圈具有不同的耦合面积。
其中,第一耦合线圈130和第二耦合线圈140具有不同的外径,以使得在不同的连接方式下,有效耦合线圈具有不同的外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耦合线圈130以螺旋方式盘绕,第二耦合线圈140以螺旋方式盘绕于第一耦合线圈130的下方。
一并参见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耦合线圈130和第二耦合线圈140分层设置,其中,对第一耦合线圈130也可位于第二耦合线圈140的下方,在此不做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耦合线圈130和第二耦合线圈140也可以同层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耦合线圈140和第一耦合线圈130彼此并联,在第三连接方式下,开关组件200将第一耦合线圈130连接至发热体300,以形成有效耦合线圈,进而与励磁线圈204进行电磁耦合。
一并参见图10,第一耦合线圈130包括第一输出端131和第二输出端132,第二耦合线圈140包括第三输出端141和第四输出端142,第二输出端132和第三输出端141连接,第二输出端132和第三输出端141的连接处连接发热体300的一端,开关组件200包括动端240、第一连接端250和第二连接端260,其中动端240连接发热体300的另一端,第一连接端250连接第一输出端131,第二连接端260连接第四输出端142,其中在第三连接方式下,动端240连接第一连接端250,进而使得第一耦合线圈130连接至发热体300,有效耦合线圈的外径即为第一耦合线圈130的外径,从而能够与外径相近的励磁线圈204进行较高效的电磁耦合。
一并参见图11,在第四连接方式下,开关组件200将第二耦合线圈140连接至发热体300,以形成有效耦合线圈,进而与励磁线圈205进行电磁耦合。
具体的,在第四连接方式下,开关组件200的动端240连接第二连接端260,进而使得第二耦合线圈140连接至发热体300,有效耦合线圈的外径即为第二耦合线圈140的外径,从而能够与外径相近的励磁线圈205进行较高效的电磁耦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耦合线圈和第二耦合线圈并联,使得第一耦合线圈或第二耦合线圈可直接与发热体相连,可靠性较高。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加热系统实施例包括耦合加热装置10和电磁供应装置20,耦合加热装置10以可分离方式设置于电磁供应装置20上,励磁线圈201设置于电磁供应装置20内。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耦合加热装置10和电磁供应装置20的结构参见上述耦合加热装置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电磁供应装置20内也可以设置加热线圈,以使得电磁供应装置20可以主要用于对锅体的底部进行加热,耦合加热装置10可以主要用于对锅体的侧部进行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电磁供应装置20可以为电磁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耦合加热装置设置包括第一耦合线圈和第二耦合线圈的耦合线圈组件、开关组件及发热体,通过开关组件以不同的连接方式将耦合线圈组件连接至发热体,以使得为发热体进行供电的有效耦合线圈相对于外部的励磁线圈具有不同的耦合面积,从而使得耦合加热装置能够与不同类型的电磁供应装置达到较佳的匹配效果,提高能量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耦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耦合线圈组件、开关组件及发热体,所述耦合线圈组件用于与外部的励磁线圈进行电磁耦合,并对所述发热体进行供电,所述耦合线圈组件包括第一耦合线圈和第二耦合线圈,所述开关组件用于以不同的连接方式将所述第一耦合线圈、所述第二耦合线圈或所述第一耦合线圈和所述第二耦合线圈的组合连接至所述发热体,以使得在不同的连接方式下,为所述发热体进行供电的有效耦合线圈相对于所述励磁线圈具有不同的耦合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线圈和第二耦合线圈具有不同的外径,以使得在不同的连接方式下,所述有效耦合线圈具有不同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耦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耦合线圈套设于所述第一耦合线圈的外围,以使得所述第二耦合线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耦合线圈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耦合线圈和所述第一耦合线圈彼此串联,在第一连接方式下,所述开关组件将所述第一耦合线圈连接至所述发热体,以形成所述有效耦合线圈,在第二连接方式下,所述开关组件将所述第一耦合线圈和第二耦合线圈的组合连接至所述发热体,以形成所述有效耦合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耦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线圈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耦合线圈包括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发热体的一端,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动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其中所述动端连接所述发热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三输出端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出端,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方式下,所述动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在所述第二连接方式下,所述动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耦合线圈和所述第一耦合线圈彼此并联,在第三连接方式下,所述开关组件将所述第一耦合线圈连接至所述发热体,以形成所述有效耦合线圈,在第四连接方式下,所述开关组件将所述第二耦合线圈连接至所述发热体,以形成所述有效耦合线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耦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线圈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耦合线圈包括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三输出端的连接处连接所述发热体的一端,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动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其中所述动端连接所述发热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出端,其中在所述第三连接方式下,所述动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在所述第四连接方式下,所述动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加热装置进一步包括感应电路,所述感应电路用于感应所述励磁线圈的发射范围,并根据所述发射范围控制所述开关组件的连接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耦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路为能够对所述励磁线圈的磁场进行检测,并根据所述磁场确定所述励磁线圈的发射范围的磁场感应电路,或者为能够对用于表征所述励磁线圈的发射范围的标识进行检测的标识感应电路。
10.一种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供应装置及如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耦合加热装置,所述耦合加热装置以可分离方式设置于所述电磁供应装置上,所述励磁线圈设置于所述电磁供应装置内。
CN201920776156.7U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耦合加热装置及加热系统 Active CN2102021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6156.7U CN210202121U (zh)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耦合加热装置及加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6156.7U CN210202121U (zh)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耦合加热装置及加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02121U true CN210202121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76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76156.7U Active CN210202121U (zh)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耦合加热装置及加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021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48914B1 (en) A cooking device having an induction heating element
CN102047755A (zh) 电磁烹调器
US20090084777A1 (en) Cooking device having an induction heating element
JP2006102055A (ja) コードレス電源装置
US6288374B1 (en) Coil and core structure for an induction cooktop
KR101307594B1 (ko) 유도가열 히터가 구비된 전기 조리기기
GB2565930A (en)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
JP6636168B2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及び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Geetha et al. An overview of designing an induction heating system for domestic applications
CN210202121U (zh) 一种耦合加热装置及加热系统
Aoyama et al. Proposal and challenge of Halbach array type induction coil for cooktop applications
JP2017158275A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TOPUZ et al. Electromagnetic and thermal analysis of a domestic induction cooker coil
CN109945248B (zh) 电磁烹饪器具及其功率控制方法
JP6347044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KR101931421B1 (ko) 유도 가열 및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WO2017093168A1 (en) An inductive coil unit
JP2000340352A (ja) 電磁誘導加熱装置
EP3758442B1 (en)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JP4843460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1240153U (zh) 一种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电磁加热装置及电磁加热设备
JP4345491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JPH0845654A (ja) 誘導加熱用コイル及びこのコイルを用いた加熱機器
JP2014017273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9019060U (zh) 一种横向磁通感应加热线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