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40153U - 一种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电磁加热装置及电磁加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电磁加热装置及电磁加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40153U
CN211240153U CN201921827400.4U CN201921827400U CN211240153U CN 211240153 U CN211240153 U CN 211240153U CN 201921827400 U CN201921827400 U CN 201921827400U CN 211240153 U CN211240153 U CN 211240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onductive member
magnetic conductive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274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82740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40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40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40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加热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电磁加热装置及电磁加热设备,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包括第一线圈、第一导磁件、第二线圈和第二导磁件,第一线圈盘绕多层,第一导磁件设在第一线圈外。第一线圈与第一导磁件中心设有空心区域。第二线圈在空心区域上,第二线圈盘绕多层。第二导磁件设在第二线圈中间。在给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通电之后,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能够聚集交变磁场并将交变磁场发散至加热负载,交变磁场在加热负载中产何涡旋电流,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能够给加热负载进行加热,在给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通电时,空心区域的加热能够通过第二线圈和第二导磁件通电来实现,如此能够使得加热负载实现充分加热。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电磁加热装置及电磁加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电磁加热装置及电磁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在食品烹饪设备中,采用电磁加热是一种高效节能方式,包括用于加热的线圈盘。线圈盘包括支架、内置于支架上的感应线圈;其应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磁条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该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对锅具进行加热。该线圈盘支架的结构设计,影响到烹饪设备的加热功率分布。
现有的电磁加热装置的固定感应线圈的一般盘绕在烹饪设备的底部,然而,这样的盘绕方式会导致烹饪设备的底部的中间位置未被固定感应线圈盘绕到,如此会产生加热盲区,即,烹饪设备的底部的未被固定感应线圈盘绕到的区域不能实现加热功能,进而会降低电磁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从而导致加热效果欠佳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加热效果欠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包括: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盘绕多层;第一导磁件,所述第一导磁件设在所述第一线圈外;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一导磁件中心设有空心区域;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设在所述空心区域的对应位置,所述第二线圈盘绕多层;第二导磁件,在所述第二线圈通电之后,所述第二导磁件与所述第二线圈相互配合,朝向所述空心区域散发热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磁件设在所述第二线圈的中间位置。
更进一步地,靠近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二导磁件的一端设为锥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导磁件连接的第三导磁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磁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导磁件的中间位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导磁件上的至少一个第四导磁件,所述第四导磁件还与所述第一导磁件相互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磁件为铁氧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装置,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供电装置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所述供电装置可为所述第二线圈供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设备,所述电磁加热设备包括加热负载以及如上述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在给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通电之后,第一导磁件和第二导磁件能够聚集交变磁场并将交变磁场发散至加热负载,交变磁场在加热负载中产何涡旋电流,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能够给加热负载进行加热,由于第一线圈和第一导磁件中心设有空心区域,第二线圈和第二导磁件设置在空心区域,如此设置,在给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通电时,空心区域的加热能够通过第二线圈和第二导磁件通电后来实现,如此能够使得加热负载实现充分加热,不会出现加热负载位于空心区域的部分未被加热的情况,如此提升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的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E-E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的又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0、电磁加热设备;1001、加热负载;2000、电磁加热装置;100、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10、第一线圈;11、第一导磁件;20、第二线圈;21、第二导磁件;211、头端;40、第三导磁件;50、第四导磁件;60、空心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现有的电磁加热装置的固定感应线圈的一般盘绕在烹饪设备的底部,然而,这样的盘绕方式会导致烹饪设备的底部的中间位置未被固定感应线圈盘绕到,如此会产生加热盲区,即,烹饪设备的底部的未被固定感应线圈盘绕到的区域不能实现加热功能,进而会降低电磁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从而导致加热效果欠佳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100,包括第一线圈10、第一导磁件11、第二线圈20和第二导磁件21,第一线圈10盘绕多层,第一导磁件11设在第一线圈10外。第一线圈10与第一导磁件11中心设有空心区域60。第二线圈20在空心区域60的对应位置,第二线圈20盘绕多层。在第二线圈20通电之后,第二导磁21与第二线圈20相互配合,朝向空心区域60散发热量。
具体地,第一线圈10通电之后会产生交变磁场,第一导磁件11会聚集这些交变磁场并发散至加热负载1001(例如铁锅),加热负载1001会切割这些交变磁场的交变磁力线以在加热负载1001与第一导磁件11接触的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能够使得加热负载1001与第一导磁件11接触的部分的载流子进行高速的无规则运动,在载流子与原子互相碰撞和摩擦时能够产生热能以加热加热负载1001与第一导磁件11接触的部分。
第一线圈10盘绕多层能够增加第一线圈10和第一导磁件11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第一导磁件11能够聚集更多的交变磁场以发散至加热负载1001,如此能够使得加热负载1001能够充分加热。另外,第一线圈10盘绕多层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一线圈10的密集度,如此能够提升交变磁场强度,进而使得第一线圈10能够输出更加的交变磁场能量,从而使得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100的加热效果更加好。
进一步地,第二线圈20和第二导磁件21的功能与上述第一线圈10和第二导磁件21的功能相同,在此不多加赘述。
其中,第一导磁件11和第二导磁件21不仅起到聚集交变磁场的作用,还具有支撑作用,如此能够防止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20出现形变的情况,提升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20的工作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取消第一导磁件11和第二导磁件21。在此不对是否设置第一导磁件11和第二导磁件21做限定。例如,在一个例子中,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100包括有第一导磁件11而不包括有第二导磁件21。又例如,在另一个例子中,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100包括有第二导磁件21而不包括有第一导磁件11。再例如,在其他例子中,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100不包括有第一导磁件11和第二导磁件2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磁件11设置在第一线圈10外端且包裹第一线圈1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磁件11同样可以设置在第一线圈10内且被第一线圈10包裹。在此不对第一导磁件11和第一线圈10的具体位置分布做限定。
其中,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20可以采用铜制成。铜的导电性能好,如此能够提高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20的交变磁场强度,进而提升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100的加热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20不仅仅可以采用铜制成。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设置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20的具体材料。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20还可以采用铝制成。在此不对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20的具体材质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20的材料相同,也即是说,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20采用同种材料制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20可以采用不同种材料制成。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线圈10采用铜制成,第二线圈20采用铝制成。在此不对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20的材料是否相同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线圈20设置空心区域60的对应位置指的是第二线圈20位于空心区域60下方,如此设置,在第二线圈20通电之后,第二导磁件21与第二线圈20相互配合能够朝向空心区域60散发热量。
实施例二
请进一步参阅图1至图5,第二导磁件21设在第二线圈20的中间位置,如此,第二导磁件21能够充分地聚集第二线圈20散热的交变磁场,从而使得第二导磁件21能够与第二线圈20配合更加高效,进而使得第二导磁件21能够更集中的朝向空心区域60散发热量。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4至图6,靠近第一线圈10的第二导磁件21的一端设为锥形。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靠近第一线圈10的第二导磁件21的一端设为锥形指的是第二导磁件21的头端211为锥形,如此设置,由于第二线圈20是盘绕在第二导磁件21,在第二导磁件21的头端211为锥形时,第二导磁件21的头端211的第二线圈20的密集度更加高,如此会使得第二导磁件21的头端211聚集的交变磁场更加强,进而使得从第二导磁件21的头端211发散的交变磁场强度更加强,从而使得加热负载1001与第二导磁件21接触的部分的交变磁场同样更加强,由于加热负载1001会切割这些交变磁场的交变磁力线以在加热负载1001与第二导磁件21接触的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在加热负载1001与第二导磁件21接触的部分的交变磁场更加强时,加热负载1001切割的交变磁场的交变磁力线也更加多,进而使得加热负载1001产生的热量更加多,如此提升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100的加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锥形的锥度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设置。在此不对锥形的具体锥度做限定。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磁件21的头端211不仅仅可以为锥形。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设置第二导磁件21的头端211的具体形状。在此不对第二导磁件21的头端211的具体形状做限定。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1至图4、图5和图6,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100还包括与第二导磁件21连接的第三导磁件40。
第三导磁件40和第二导磁件21能够共同聚集交变磁场,如此第三导磁件40聚集的交变磁场能够传输至第二导磁件21,如此有利于第二导磁件21对交变磁场的聚集,进而防止交变磁场随意发散的情况。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4至图6,第二导磁件21设置在第三导磁件40的中间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导磁件21不仅仅可以设置在第三导磁件40的中间位置。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设置第二导磁件21与第三导磁件40的具体位置关系。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磁件21能够设置在第三导磁件40的中间位置的旁边。在此不对第二导磁件21与第三导磁件40的具体位置关系做限定。
其中,第二导磁件21与第三导磁件40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分体成型。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利于第二导磁件21和第三导磁件40的生产。分体成型的设置有利于第二导磁件21和第三导磁件40的安装和拆卸。在此不对第二导磁件21与第三导磁件40是否为一体成型做限定。
进一步地,在第二导磁件21与第三导磁件40为分体成型时,第二导磁件21可以通过粘接、螺接或者是卡接的连接方式与第三导磁件40固定。当然,第二导磁件21与第三导磁件40的具体连接方式不仅仅只包含上述三种。具体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设置第二导磁件21与第三导磁件40的具体连接方式。在此不对第二导磁件21与第三导磁件40的具体连接方式做限定。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磁件21与第三导磁件40垂直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磁件21与第三导磁件40还可以为倾斜设置。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磁件21与第三导磁件40形成有一定夹角。在此不对第二导磁件21与第三导磁件40的具体角度关系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导磁件40呈板状结构。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1至图3、图5和图6,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1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三导磁件40上的至少一个第四导磁件50,第四导磁件50还与第一导磁件11相互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导磁件50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三中的第三导磁件40的工作原理相类似,在此不一一赘述。
另外,第四导磁件50与第一导磁件11连接,如此使得第三导磁件40能够通过第四导磁件50与第一导磁件11连接,进而使得第三导磁件40能够固定第二线圈20和第二导磁件21。第四导磁件50、第三导磁件40和第一导磁件11能够形成一个整体,如此能够防止第三导磁件40从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100脱离的情况,提升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100的稳定性,有利于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100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第一导磁件11与第四导磁件50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分体成型。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利于第一导磁件11和第四导磁件50的生产。分体成型的设置有利于第一导磁件11和第四导磁件50的安装和拆卸。在此不对第一导磁件11与第四导磁件50是否为一体成型做限定。
进一步地,在第一导磁件11与第四导磁件50为分体成型时,第一导磁件11可以通过粘接、螺接或者是卡接的连接方式与第四导磁件50固定。当然,第一导磁件11与第四导磁件50的具体连接方式不仅仅只包含上述三种。具体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设置第一导磁件11与第四导磁件50的具体连接方式。在此不对第一导磁件11与第四导磁件50的具体连接方式做限定。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磁件11与第四导磁件50垂直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磁件11与第四导磁件50还可以为倾斜设置。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磁件11与第四导磁件50形成有一定夹角。在此不对第一导磁件11与第四导磁件50的具体角度关系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导磁件50呈柱状结构。另外,第四导磁件50围绕第三导磁件40的外段间隔设置。
实施例七
第二导磁件21为铁氧体。
铁氧体是一种具有亚铁磁性的金属氧化物。就电特性来说,铁氧体的电阻率比单质金属或合金磁性材料大得多,而且还有较高的介电性能。铁氧体的磁性能还表现在高频时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因而,铁氧体是第二导磁件21的较佳的旋转。当然,第二导磁件21不仅仅可以为铁氧体。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设置第二导磁件21的具体材质。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磁件21还可以采用硅钢片制成。在此不对第二导磁件21的具体材质做限定。
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磁件11、第二导磁件21、第三导磁件40和第四导磁件50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导磁件11、第二导磁件21、第三导磁件40和第四导磁件50均采用铁氧体材料制成。又例如,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导磁件11和第二导磁件21可以采用铁氧体材料制成,第三导磁件40和第四导磁件50可以采用硅钢片制成。在此不对第一导磁件11、第二导磁件21、第三导磁件40和第四导磁件50的材料是否相同做限定。
实施例八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装置2000的实施例,该电磁加热装置2000包括供电装置(图未示)以及上述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100,所述供电装置可为所述第二线圈20供电。。
供电装置能够给第二线圈20提供电能以使得第二线圈20能够产生交变磁场,如此,第二导磁件21能够聚集第二线圈20产生的交变磁场以产生热量。
其中,供电装置可以为外部供电设备,例如,发电机、高压配电柜或者是变压器等。当然,供电装置不仅仅包括上述三种类型。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选择供电装置的具体类型。在此不对供电装置的具体类型做限定。
进一步地,电磁加热装置2000可以为电磁炉、电饭煲或者是电烤箱等能够利用电磁加热的电器。可以理解的是,电磁加热装置2000不仅仅只包括上述三种电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设置电磁加热装置2000的具体类型。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电磁加热装置2000还可以为取暖器、供暖锅炉等。在此不对电磁加热装置2000的具体类型做限定。
实施例九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设备1000,电磁加热设备1000包括加热负载1001以及上述的电磁加热装置2000。
其中,加热负载1001可以为铁锅、铁碗等含铁容器。通过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100来给铁锅、铁碗等含铁容器进行加热,以便于加热铁锅、铁碗等含铁容器中的物品。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在给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20通电之后,第一导磁件11和第二导磁件21能够聚集交变磁场并将交变磁场发散至加热负载1001,交变磁场在加热负载1001中产何涡旋电流,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能够给加热负载1001进行加热,由于第一线圈10和第一导磁件11中心设有空心区域60,第二线圈20和第二导磁件21设置在空心区域60,如此设置,在给第一线圈10和第二线圈20通电时,空心区域60的加热能够通过第二线圈20和第二导磁件21通电后来实现,如此能够使得加热负载1001实现充分加热,不会出现加热负载1001位于空心区域60的部分未被加热的情况,如此提升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100的加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盘绕多层;
第一导磁件,所述第一导磁件设在所述第一线圈外;
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一导磁件中心设有空心区域;
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设在所述空心区域的对应位置,所述第二线圈盘绕多层;
第二导磁件,在所述第二线圈通电之后,所述第二导磁件与所述第二线圈相互配合,朝向所述空心区域散发热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磁件设在所述第二线圈的中间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二导磁件的一端设为锥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还包括:
与所述第二导磁件连接的第三导磁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磁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导磁件的中间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三导磁件上的至少一个第四导磁件,所述第四导磁件还与所述第一导磁件相互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磁件为铁氧体。
8.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供电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所述供电装置可为所述第二线圈供电。
9.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设备包括加热负载以及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
CN201921827400.4U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电磁加热装置及电磁加热设备 Active CN211240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7400.4U CN211240153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电磁加热装置及电磁加热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7400.4U CN211240153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电磁加热装置及电磁加热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40153U true CN211240153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34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27400.4U Active CN211240153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电磁加热装置及电磁加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401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08043B1 (en) Induction cooking top
EP2048914B1 (en) A cooking device having an induction heating element
JPWO2005006813A1 (ja) 誘導加熱装置
US20190182908A1 (en)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CN211240153U (zh) 一种电磁加热的线圈组件、电磁加热装置及电磁加热设备
CN201436824U (zh) 一种电磁线盘及采用此种线盘的电磁灶
JP2017158275A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CN201593824U (zh) 改进火力分布的球面锅形电磁炉装置
US6121591A (en) Flux guiding and cooling arrangements for induction heating units
CN102920354A (zh) 电磁加热安全节能章鱼烧机
CN105848324A (zh) 烹饪器具及其线圈盘
CN209806112U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JP2002043044A (ja) 誘導加熱装置用加熱コイル
JP2011003490A (ja) 誘導加熱装置
CN202269042U (zh) 一种新型电磁炉感应加热线盘
CN201216035Y (zh) 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盘
CN201593823U (zh) 改进火力分布的平底锅形电磁炉装置
CN215453328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及其组件
CN210202121U (zh) 一种耦合加热装置及加热系统
CN216491125U (zh) 一种电热结构
CN208442872U (zh) 线圈组件和具有其的电磁炉
KHANG et al. Design and comparison of conductor size for inductino cooker coil
CN221043263U (zh) 高能效电磁线圈盘及应用其的电磁加热器具
CN211155145U (zh) 电磁炉锅具及电磁炉炊具
CN216217633U (zh) 一种聚磁旋转加热线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