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97996U - 一种光波烘干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波烘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97996U
CN210197996U CN201920757161.3U CN201920757161U CN210197996U CN 210197996 U CN210197996 U CN 210197996U CN 201920757161 U CN201920757161 U CN 201920757161U CN 210197996 U CN210197996 U CN 210197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tube
mounting plate
light wave
frame
vertical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571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imin Tang
唐伟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Guo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Guo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Guo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Guo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571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97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97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979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波烘干器,通过将光波加热管设置的长度方向与待干燥产品的进料方向互相平行,根据待干燥产品尺寸和干燥要求控制对应数量的光波加热管启动,其他不必要的光波加热管控制关闭,这样就可以使光波烘干器的能耗可以根据待干燥产品的不同尺寸而实现调节,有效降低光波烘干器的能耗,降低干燥成本;通过调节光波加热管的直径尺寸和相邻光波加热管之间的间距,以保证相邻光波加热管之间的热量分布更均匀,保证待干燥产品的整个干燥面的受热更加均匀,干燥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光波烘干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制品干燥设备,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光波烘干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波烘干器中,光波加热管设置的长度方向与待干燥产品的进料方向互相垂直,为了要保证干燥效果和实现连续不间断干燥,不管是尺寸多大的待干燥产品进入光波烘干器,都需要将光波烘干器内全部的光波加热管打开以实现加热,导致光波烘干器不能根据待干燥产品的尺寸调节能耗,整个光波烘干器的能耗较高,导致干燥成本居高不下,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波烘干器,旨在解决现有光波烘干器的光波加热管设置的长度方向与待干燥产品的进料方向互相垂直,使光波烘干器不能根据待干燥产品的尺寸调节能耗,导致干燥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波烘干器,其中,包括灯管安装框架和光波加热管,所述光波加热管的两端安装在灯管安装框架上,光波加热管通过铜排连接电源,所述光波加热管设置的长度方向与待干燥产品的进料方向互相平行。
所述的光波烘干器,其中,所述灯管安装框架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灯管水平安装板、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第二灯管水平安装板和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所述第一灯管水平安装板、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第二灯管水平安装板和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共同形成中空的安装框架结构,所述第一灯管水平安装板和第二灯管水平安装板互相平行,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和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互相平行,第一灯管水平安装板和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互相垂直,第一灯管水平安装板设置的长度方向与待干燥产品的进料方向互相平行,光波加热管的一端安装在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上,光波加热管的一端安装在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上。
所述的光波烘干器,其中,所述铜排包括接入铜排和接出铜排,所述接入铜排设置在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或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上,接出铜排设置在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或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上,所述光波加热管的两端分别通过接入铜排和接出铜排连接电源。
所述的光波烘干器,其中,在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和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上分别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将光波加热管端部的铜排罩住。
所述的光波烘干器,其中,所述光波加热管的直径为18mm,相邻两个光波加热管之间的间距为50mm-80mm。
所述的光波烘干器,其中,在灯管安装框架的上方设置有上部保温框体,在灯管安装框架的下方设置有底部保温框体,所述上部保温框体、灯管安装框架和底部保温框体形成一个整体的保温框架。
所述的光波烘干器,其中,在第一灯管水平安装板和第二灯管水平安装板的上分别设置有中间保温层,在上部保温框体上设置有上部保温层,在底部保温框体设置有底部保温层。
所述的光波烘干器,其中,所述上部保温框体一侧与灯管安装框架的一侧铰接。
所述的光波烘干器,其中,在上部保温框体上设置有贯穿整个上部保温框体的抽风口,抽风口与循环风机进风口连接,在上部保温框体内设置有多个循环风管,所述循环风管出风口与循环风管进风口连接,将位于上部保温框体和底部保温框体之间的热量通过循环风机抽出后进入循环风管,再从循环风管吹向待干燥产品上。
所述的光波烘干器,其中,在上部保温框体的下表面设置有镜面反射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光波烘干器,通过将光波加热管设置的长度方向与待干燥产品的进料方向互相平行,根据待干燥产品尺寸和干燥要求控制对应数量的光波加热管启动,其他不必要的光波加热管控制关闭,这样就可以使光波烘干器的能耗可以根据待干燥产品的不同尺寸而实现调节,有效降低光波烘干器的能耗,降低干燥成本;通过调节光波加热管的直径尺寸和相邻光波加热管之间的间距,以保证相邻光波加热管之间的热量分布更均匀,保证待干燥产品的整个干燥面的受热更加均匀,干燥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光波烘干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光波烘干器,包括灯管安装框架和光波加热管1,所述光波加热管1的两端安装在灯管安装框架上,光波加热管1通过铜排连接电源,所述光波加热管1设置的长度方向与待干燥产品的进料方向互相平行。
具体地,所述灯管安装框架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灯管水平安装板21、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22、第二灯管水平安装板23和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24,所述第一灯管水平安装板21、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22、第二灯管水平安装板23和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24共同形成中空的安装框架结构,所述第一灯管水平安装板21和第二灯管水平安装板23互相平行,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22和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24互相平行,第一灯管水平安装板21和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22互相垂直,第一灯管水平安装板21设置的长度方向与待干燥产品的进料方向互相平行,光波加热管1的一端安装在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22上,光波加热管1的一端安装在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24上。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光波加热管1连接电源,所述铜排包括接入铜排和接出铜排,所述接入铜排设置在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22/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24上,接出铜排设置在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24/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22上,所述光波加热管1的两端分别通过接入铜排和接出铜排连接电源。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光波加热管1上铜排裸露造成安全隐患,在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22和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24上分别设置有防护罩25,所述防护罩25将光波加热管1端部的铜排罩住,避免工作人员接触到带电的铜排,发生安全事故。
具体地,为了保证相邻光波加热管1之间的空间的热量的均匀性,所述光波加热管1的直径为18mm,相邻两个光波加热管1之间的间距为50mm-80mm。通过调节光波加热管1的直径尺寸和相邻光波加热管1之间的间距,以保证相邻光波加热管1之间的热量分布更均匀,保证待干燥产品的整个干燥面的受热更加均匀,干燥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为了减低灯管安装框架内的热量散失,在灯管安装框架的上方设置有上部保温框体31,在灯管安装框架的下方设置有底部保温框体32,所述上部保温框体31、灯管安装框架和底部保温框体32形成一个整体的保温框架,只留出进料端和出料端供待干燥产品进出料。
进一步地,为了使上部保温框体31、灯管安装框架和底部保温框体32之间的保温效果更好,在第一灯管水平安装板21和第二灯管水平安装板23的上分别设置有中间保温层,在上部保温框体31上设置有上部保温层,在底部保温框体32设置有底部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保温层、上部保温层和底部保温层可以采用各种具有良好保温效果的材料层,如海绵保温层,泡沫保温层,等。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翻开上部保温框体31,所述上部保温框体31一侧与灯管安装框架的一侧铰接,以销轴为旋转中心翻转上部保温框体31,即可对内部的结构进行观察或检修,操作方便简单。
为了进一步提高干燥效果,在上部保温框体31上设置有贯穿整个上部保温框体31的抽风口,抽风口与循环风机311进风口连接,在上部保温框体31内设置有多个循环风管312,所述循环风管312出风口与循环风管312进风口连接,将位于上部保温框体31和底部保温框体32之间的热量通过循环风机311抽出后进入循环风管312,再从循环风管312吹向待干燥产品上,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
进一步地,在上部保温框体31的下表面(所述上部保温框体31的下表面即为上部保温框体31安装在灯管安装框架上方后,上部保温框体31靠近光波加热管1的一面)设置有镜面反射层,部分向上传递的光波和热量被镜面反射层发射后直接射向待干燥产品,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
优选地,所述镜面反射层采用抛光不锈钢材料制成,抛光不锈钢的耐热性能好,而且还能起到发射光波和热能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光波加热管1采用纳米碳钎维编织型放射管,所述纳米碳钎维编织型放射管采用纯纳米碳纤维黑体材料制成,纯纳米碳纤维黑体材料具有升温迅速、热滞后小等优点,几十秒即可达到设定的温度,因而可以缩短干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过程中电热转换效率高达98%以上,从而可节省2~3倍的能源,有效降低加热成本。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光波加热管1设置的长度方向与待干燥产品的进料方向互相平行,根据待干燥产品尺寸和干燥要求控制对应数量的光波加热管1启动,其他不必要的光波加热管1控制关闭,这样就可以使光波烘干器的能耗可以根据待干燥产品的不同尺寸而实现调节,有效降低光波烘干器的能耗,降低干燥成本;通过调节光波加热管1的直径尺寸和相邻光波加热管之间的间距,以保证相邻光波加热管1之间的热量分布更均匀,保证待干燥产品的整个干燥面的受热更加均匀,干燥效果更好。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波烘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灯管安装框架和光波加热管,所述光波加热管的两端安装在灯管安装框架上,光波加热管通过铜排连接电源,所述光波加热管设置的长度方向与待干燥产品的进料方向互相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波烘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安装框架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灯管水平安装板、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第二灯管水平安装板和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所述第一灯管水平安装板、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第二灯管水平安装板和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共同形成中空的安装框架结构,所述第一灯管水平安装板和第二灯管水平安装板互相平行,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和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互相平行,第一灯管水平安装板和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互相垂直,第一灯管水平安装板设置的长度方向与待干燥产品的进料方向互相平行,光波加热管的一端安装在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上,光波加热管的一端安装在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波烘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包括接入铜排和接出铜排,所述接入铜排设置在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或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上,接出铜排设置在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或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上,所述光波加热管的两端分别通过接入铜排和接出铜排连接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波烘干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灯管垂直安装板和第二灯管垂直安装板上分别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将光波加热管端部的铜排罩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波烘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波加热管的直径为18mm,相邻两个光波加热管之间的间距为50mm-8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波烘干器,其特征在于,在灯管安装框架的上方设置有上部保温框体,在灯管安装框架的下方设置有底部保温框体,所述上部保温框体、灯管安装框架和底部保温框体形成一个整体的保温框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波烘干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灯管水平安装板和第二灯管水平安装板的上分别设置有中间保温层,在上部保温框体上设置有上部保温层,在底部保温框体设置有底部保温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波烘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保温框体一侧与灯管安装框架的一侧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波烘干器,其特征在于,在上部保温框体上设置有贯穿整个上部保温框体的抽风口,抽风口与循环风机进风口连接,在上部保温框体内设置有多个循环风管,所述循环风管出风口与循环风管进风口连接,将位于上部保温框体和底部保温框体之间的热量通过循环风机抽出后进入循环风管,再从循环风管吹向待干燥产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波烘干器,其特征在于,在上部保温框体的下表面设置有镜面反射层。
CN201920757161.3U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光波烘干器 Active CN210197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7161.3U CN210197996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光波烘干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7161.3U CN210197996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光波烘干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97996U true CN210197996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74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57161.3U Active CN210197996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光波烘干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979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08045U (zh) 一种高效纺织用烘干箱
CN207721061U (zh) 一种食品烘烤用节能型隧道炉
CN110579086A (zh) 一种纺织布料快速烘干装置
CN203653770U (zh) 一种生丝红外干燥设备
CN210197996U (zh) 一种光波烘干器
CN201285210Y (zh) 无纺布的烘干装置
CN106591979B (zh) 一种紧张热定型设备
CN210980684U (zh) 一种长丝牛津布面料烘干装置
CN209890653U (zh) 一种微波加热定色机
CN202470663U (zh) 一种用于烘干无纺布的设备
CN209116696U (zh) 一种热浸镀锌后烘干设备
CN204718345U (zh) 一种用于多晶硅生产线的硅粉干燥设备
CN207987505U (zh) 一种织带高温连续式染色机
CN207716802U (zh) 一种具有可调张紧装置的化纤丝干燥箱
CN201327271Y (zh) 高红外辐射烤漆加热装置
CN202730468U (zh) 面料定型机余热回用装置
CN212431639U (zh) 涤纶复合丝生产用烘干设备
CN213020804U (zh) 一种桶装水除水装置
CN108204726A (zh) 一种agm隔板的生产设备
CN100547090C (zh) 复合材料金属基材的预处理装置及预处理方法
CN209443113U (zh) 一种电磁感应式芳纶连续热处理加热甬道
CN210796203U (zh) 一种高效玻璃加热装置
CN208579632U (zh) 一种铝型材生产用模具的加热炉
CN105330171A (zh) 疏水性镀膜玻璃固化炉
CN209591656U (zh) 一种电缆加工用水槽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