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74800U - 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74800U
CN210174800U CN201921010528.1U CN201921010528U CN210174800U CN 210174800 U CN210174800 U CN 210174800U CN 201921010528 U CN201921010528 U CN 201921010528U CN 210174800 U CN210174800 U CN 210174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mpact
impact force
crash
collis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105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ng Cui
崔勇
Yifei Wang
王一飞
Zeyu Li
李泽宇
Ruonan Peng
彭若男
Xiaolu Xu
徐晓露
Dan Cui
崔丹
Guotong Feng
冯国铜
Yaqin Yang
杨亚琴
Daiming Xu
许戴铭
Yong Wang
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u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10105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74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74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74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撞击板、泄力层、第二撞击板、冲力传递层、第三撞击板、冲力分散层和第四撞击板,且泄力层、冲力传递层和冲力分散层内均充有高压气体;其中,泄力层设有额定泄压阀,冲力传递层为封闭体,冲力分散层包括第一气垫本体,并在冲力传递方向上,有若干根呈紧绷状态的碳纤维连于第一气垫本体的两端面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防护结构不能较为有效地减少因汽车碰撞车体对人体伤害的问题,其具有对撞击减震的效果,减少撞击对车辆损伤,把驾驶员的工作风险降到最低,减少意外事故和人身伤亡造成损失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现代人外出常用的代步工具。但人们在享受汽车带来高速、快捷的同时,汽车安全问题日益显现。每年全世界发生的车祸数以万计,给众多家庭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不幸。
从实用新型汽车至今,汽车的发动机、车体防腐及舒适性都较最初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唯独在汽车安全防护结构上还停留在车体前后加保险杠、车内装安全带加气囊的水平,由于结构上的存在的问题,使用效果差,不能有效防止因汽车碰撞车体对人体的伤害,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类对汽车的依赖越来越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汽车防护结构不能较为有效地减少因汽车碰撞车体对人体伤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使车辆的受力面压力分散,同时具有对撞击减震的效果,减少撞击对车辆损伤,把驾驶员的工作风险降到最低,减少意外事故和人身伤亡造成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包括第一撞击板、泄力层、第二撞击板、冲力传递层、第三撞击板、冲力分散层和第四撞击板,所述的泄力层设于所述的第一撞击板和所述的第二撞击板之间,所述的冲力传递层设于所述的第二撞击板和所述的第三撞击板之间,所述的冲力分散层设于所述的第三撞击板和所述的第四撞击板之间,且所述的泄力层、所述的冲力传递层和所述的冲力分散层内均充有高压气体;
其中,所述的泄力层设有额定泄压阀,所述的冲力传递层为封闭体,所述的冲力分散层包括第一气垫本体,并在冲力传递方向上,有若干根呈紧绷状态的碳纤维连于所述的第一气垫本体的两端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撞击板、所述的第二撞击板、所述的第三撞击板和所述的第四撞击板的形状均为圆形平板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气垫本体由沿所述的第二撞击板的周向包裹着高强度合成橡胶并延伸至包裹着所述的第三撞击板的周向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泄力层包括第二气垫本体,且所述的额定泄压阀与所述的第二气垫本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气垫本体由沿所述的第一撞击板的周向包裹着高强度合成橡胶并延伸至包裹着所述的第二撞击板的周向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冲力传递层为一封闭的气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气垫由沿所述的第三撞击板的周向包裹着高强度合成橡胶并延伸至包裹着所述的第四撞击板的周向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击缓冲装置可设于车体的前和/或后保险杆内,也可设在车体其他部位,当发生碰撞时,泄力层、冲力传递层和冲力分散层均充入高压气体,待达到一定气压后,该防撞击缓冲装置将展开以应对冲击力,气体可由内置的压缩高压气瓶提供,其防撞击缓冲原理为: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泄力层、冲力传递层和冲力分散层均充入一定量的高压气体,随即该防撞击缓冲装置展开,泄力层先受到挤压,内中气压被挤压到额定值后泄出气体,形成缓冲,再经冲力传递层进一步缓冲,并将冲击力传递给冲力分散层,冲力分散层受到冲击,其受力位置的碳纤维失去紧绷状态,两个端面的距离变短,但受力位置以外的碳纤维,被拉得更长了,同时也因受力部分的体积缩减,原本在该处位置的空气被挤到受力位置以外的区域,造成未受力位置的气压增加,体积膨胀,碳纤维也被拉长,被拉长的碳纤维张力增加,当张力过了最大值以后,较大的张力会把碳纤维强制拉回原本的长度,并将张力大小降到平衡状态值,所以未受力部分的体积会缩减,并将空气往受力部分挤压,此时原本的受力部位的气压也会因此增加,产生一股往上下冲的力量,使车辆的受力面压力分散,因此,具有对撞击减震的效果,所以,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击缓冲装置具有减少撞击对车辆损伤,把驾驶员的工作风险降到最低,减少意外事故和人身伤亡造成损失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撞击板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泄力层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额定泄压阀21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冲力传递层4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冲力分散层6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第一撞击板、2-泄力层、21-额定泄压阀、22-第二气垫本体、3-第二撞击板、4-冲力传递层、5-第三撞击板、6-冲力分散层、61-第一气垫本体、62-碳纤维、7-第四撞击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焊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包括第一撞击板1、泄力层2、第二撞击板3、冲力传递层4、第三撞击板5、冲力分散层6和第四撞击板7,所述的泄力层2设于所述的第一撞击板1和所述的第二撞击板3之间,所述的冲力传递层4设于所述的第二撞击板3和所述的第三撞击板5之间,所述的冲力分散层6设于所述的第三撞击板5和所述的第四撞击板7之间,且所述的泄力层2、所述的冲力传递层4和所述的冲力分散层6内均充有高压气体;
其中,所述的泄力层2设有额定泄压阀21,所述的冲力传递层4为封闭体,所述的冲力分散层6包括第一气垫本体61,并在冲力传递方向上,有若干根呈紧绷状态的碳纤维62连于所述的第一气垫本体61的两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击缓冲装置可设于车体的前和/或后保险杆内,也可设在车体其他部位,当发生碰撞时,泄力层、冲力传递层和冲力分散层均充入高压气体,待达到一定气压后,该防撞击缓冲装置将展开以应对冲击力,气体可由内置的压缩高压气瓶提供,其防撞击缓冲原理为: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泄力层、冲力传递层和冲力分散层均充入一定量的高压气体,随即该防撞击缓冲装置展开,泄力层先受到挤压,内中气压被挤压到额定值后泄出气体,形成缓冲,再经冲力传递层进一步缓冲,并将冲击力传递给冲力分散层,冲力分散层受到冲击,其受力位置的碳纤维失去紧绷状态,两个端面的距离变短,但受力位置以外的碳纤维,被拉得更长了,同时也因受力部分的体积缩减,原本在该处位置的空气被挤到受力位置以外的区域,造成未受力位置的气压增加,体积膨胀,碳纤维也被拉长,被拉长的碳纤维张力增加,当张力过了最大值以后,较大的张力会把碳纤维强制拉回原本的长度,并将张力大小降到平衡状态值,所以未受力部分的体积会缩减,并将空气往受力部分挤压,此时原本的受力部位的气压也会因此增加,产生一股往上下冲的力量,使车辆的受力面压力分散,因此,具有对撞击减震的效果,所以,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击缓冲装置具有减少撞击对车辆损伤,把驾驶员的工作风险降到最低,减少意外事故和人身伤亡造成损失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撞击板1、所述的第二撞击板3、所述的第三撞击板5和所述的第四撞击板7的形状均为圆形平板结构,但又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所述的泄力层2包括第二气垫本体22,且所述的额定泄压阀21与所述的第二气垫本体22连通,泄压通过额定泄压阀21泄气。
更为优选,所述的冲力传递层4为一封闭的气垫,具有缓冲的效果。
更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气垫本体61由沿所述的第二撞击板3的周向包裹着高强度合成橡胶并延伸至包裹着所述的第三撞击板5的周向形成。
更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气垫本体22由沿所述的第一撞击板1的周向包裹着高强度合成橡胶并延伸至包裹着所述的第二撞击板3的周向形成。
更为优选,所述的气垫4由沿所述的第三撞击板5的周向包裹着高强度合成橡胶并延伸至包裹着所述的第四撞击板7的周向形成。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撞击板、泄力层、第二撞击板、冲力传递层、第三撞击板、冲力分散层和第四撞击板,所述的泄力层设于所述的第一撞击板和所述的第二撞击板之间,所述的冲力传递层设于所述的第二撞击板和所述的第三撞击板之间,所述的冲力分散层设于所述的第三撞击板和所述的第四撞击板之间,且所述的泄力层、所述的冲力传递层和所述的冲力分散层内均充有高压气体;
其中,所述的泄力层设有额定泄压阀,所述的冲力传递层为封闭体,所述的冲力分散层包括第一气垫本体,并在冲力传递方向上,有若干根呈紧绷状态的碳纤维连于所述的第一气垫本体的两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撞击板、所述的第二撞击板、所述的第三撞击板和所述的第四撞击板的形状均为圆形平板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气垫本体由沿所述的第二撞击板的周向包裹着高强度合成橡胶并延伸至包裹着所述的第三撞击板的周向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泄力层包括第二气垫本体,且所述的额定泄压阀与所述的第二气垫本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气垫本体由沿所述的第一撞击板的周向包裹着高强度合成橡胶并延伸至包裹着所述的第二撞击板的周向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力传递层为一封闭的气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垫由沿所述的第三撞击板的周向包裹着高强度合成橡胶并延伸至包裹着所述的第四撞击板的周向形成。
CN201921010528.1U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 Active CN210174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0528.1U CN210174800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0528.1U CN210174800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74800U true CN210174800U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39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10528.1U Active CN210174800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748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4964A (zh) * 2019-07-01 2019-08-23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4964A (zh) * 2019-07-01 2019-08-23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
CN110154964B (zh) * 2019-07-01 2024-02-13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99047A (en) Impact absorbing device and moto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7665586B2 (en) Crash box
CN101249820B (zh) 基于磁流变技术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及缓冲吸能方法
US20160229370A1 (en) Vehicle Side Curtain Airbag Device Having Front Protection Function
CN107963041B (zh) 一种汽车缓冲保险杠和缓冲方法
CN210174800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
CN107963043B (zh) 一种三级组合式车辆碰撞集成系统及方法
CN104442649A (zh) 气囊式撞车缓冲装置
CN110154964B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击缓冲装置
CN215621840U (zh) 高效吸能式汽车保险杠
CN201694139U (zh) 车辆外置缓冲型保险装置
KR101143078B1 (ko) 복수의 충돌에너지 흡수단계를 갖는 차량의 충돌에너지 흡수장치
CN2790846Y (zh) 油气组合式汽车防撞器
CN105015472A (zh) 雷达反馈型自我保护装置
CN203005328U (zh) 汽车防撞缓冲器
CN104512361B (zh) 车辆撞击溃缩装置
CN108482288B (zh) 一种汽车乘员安全保护装置
CN102248925B (zh) 汽车碰撞保护装置
CN201309460Y (zh) 能量转化式车用保险杠
TWI610834B (zh) 車輛撞擊潰縮裝置
CN105083182A (zh) 汽车碰撞缓冲吸能、复位装置
CN104512358A (zh) 汽车撞击液压缓冲器
CN100358753C (zh) 撞击减损器
CN206186953U (zh) 一种防撞汽车底盘
CN103935312A (zh) 汽车防撞缓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