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64549U - 碳罐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碳罐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64549U
CN210164549U CN201920969667.0U CN201920969667U CN210164549U CN 210164549 U CN210164549 U CN 210164549U CN 201920969667 U CN201920969667 U CN 201920969667U CN 210164549 U CN210164549 U CN 2101645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late
chamber
carbon tank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696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茗昱
丁浓龙
邓海文
祝思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696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645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645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645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ing Secondary Fuel Or The Like To Fuel, Air Or Fuel-Air Mix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罐总成及汽车,该碳罐总成包括碳罐壳体,所述碳罐壳体内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为活性炭吸附室,所述第二腔室为空气净化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导流板,所述碳罐壳体的顶部设有上盖,所述上盖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方,所述上盖上设有吸附口和脱附口,所述第一腔室内与所述吸附口连通的位置和所述第一腔室内与所述脱附口连通的位置被所述导流板隔离,油蒸气从所述吸附口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后,经过所述导流板流向所述脱附口。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进入发动机油蒸汽浓度突然增加,引起空燃比大幅度波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碳罐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碳罐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碳罐总成一般装在汽油箱和发动机之间。国VI以上排放等级碳罐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加油过程中或者车辆运转、热浸、昼间换气时产生的过多汽油蒸气,然后通过汽油蒸发控制系统将汽油蒸气引入发动机进气歧管燃烧,从而防止汽油蒸气挥发至大气中造成大气污染。
国VI排放标准要求OBD(On Board Diagnosis System)车载诊断系统增加了关于汽油蒸气泄漏诊断项。针对此新增监测项,主要有利用正压负压两种诊断策略,因正压策略增加的硬件成本较高,主机厂多数采用负压诊断策略进行开发。所谓负压诊断策略,即利用发动机进气系统将汽油箱抽真空至一定阈值, ECU通过监测汽油蒸发控制系统内的负压衰减情况,来判断汽油蒸发系统是否存在泄漏。
目前大部分碳罐总成在设计时仅考虑了车辆正常运行时的脱附工况,而在负压策略诊断过程中,当碳罐通风口关闭时刻,脱附通道由大气口瞬间切换至汽油箱,进入发动机油蒸气浓度会突然增加,引起空燃比大幅度波动,易产生转速波动和车辆抖动的故障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碳罐总成,以解决进入发动机油蒸气浓度突然增加,引起空燃比大幅度波动的问题。
一种碳罐总成,包括碳罐壳体,所述碳罐壳体内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为活性炭吸附室,所述第二腔室为空气净化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导流板,所述碳罐壳体的顶部设有上盖,所述上盖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方,所述上盖上设有吸附口和脱附口,所述第一腔室内与所述吸附口连通的位置和所述第一腔室内与所述脱附口连通的位置被所述导流板隔离,油蒸气从所述吸附口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后,经过所述导流板流向所述脱附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碳罐总成,在第一腔室内设置导流板,第一腔室内与吸附口连通的位置和第一腔室内与脱附口连通的位置被导流板隔离,油蒸气从吸附口进入第一腔室后,经过导流板流向脱附口,即油蒸气从吸附口到脱附口的路径中会经过导流板,能够延长碳罐内部有效脱附路径,从而增大了油蒸气接触活性炭粉的体积,使油蒸气更充分被碳粉吸附,能够降低送入发动机的油蒸气浓度,避免空燃比大幅度波动,从而减少转速波动和车辆抖动的故障出现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罐总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内腔分为吸附腔和脱附腔,所述吸附腔和所述脱附腔通过隔板隔开,所述导流板由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组成,所述第一子板位于所述吸附腔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子板的长度与所述吸附腔的长相等,所述第二子板位于所述隔板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上均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碳罐壳体围成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室的上方设有通大气口,所述通大气口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有第三海绵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均设有第一海绵层,所述第一海绵层的底部设有过滤板。
进一步地,所述碳罐壳体的底部设有底盖,所述底盖与所述过滤板之间设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室的内部设有碳棒罩,所述碳棒罩罩设于碳棒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设有无纺布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碳罐总成的汽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碳罐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去除碳罐壳体);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碳罐总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导流板和上盖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出的碳罐总成,包括碳罐壳体10,所述碳罐壳体10内设有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所述第一腔室11 为活性炭吸附室,所述第二腔室12为空气净化室。
所述第一腔室11内设有导流板13,所述碳罐壳体10的顶部设有上盖14,所述上盖14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1的上方,所述上盖14上设有吸附口15和脱附口16,所述第一腔室11内与所述吸附口15连通的位置和所述第一腔室11内与所述脱附口16连通的位置被所述导流板13隔离,油蒸气从所述吸附口15进入所述第一腔室11后,经过所述导流板13流向所述脱附口16,即油蒸气从吸附口15到脱附口16的路径中会经过导流板13,能够延长碳罐内部有效脱附路径,从而增大了油蒸气接触活性炭粉的体积,使油蒸气更充分被碳粉吸附,能够降低送入发动机的油蒸气浓度,避免空燃比大幅度波动,从而减少转速波动和车辆抖动的故障出现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14的内腔分为吸附腔141和脱附腔142,所述吸附腔141和所述脱附腔142通过隔板143隔开,所述导流板13由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子板131和第二子板132组成,所述第一子板131位于所述吸附腔141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子板131的长度d1与所述吸附腔141的长度d2相等,所述第二子板132位于所述隔板143的底部,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脱附路径。
其中,第一子板131、第二子板132可以与碳罐壳体10一体注塑成型,减少组装步骤。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11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腔室12的底部均设有第一海绵层17,所述第一海绵层17的底部设有过滤板18,需要指出的是,两个腔室内的第一海绵层17和过滤板18是独立设置的。
在所述碳罐壳体10的底部设有底盖19,所述底盖19与所述过滤板18之间设有弹簧20,相应的,两个腔室的底部分别独立设置一个弹簧20。
所述第二腔室12的内部设有碳棒罩21,所述碳棒罩21罩设于碳棒的外部。
所述第二腔室12的上方设有通大气口22和碳罐截止阀23,所述通大气口 22与所述第二腔室12之间设有第三海绵层24。
具体的,在碳棒罩21的顶部,碳棒罩21与第三海绵层24之间设有第二海绵层25。
可选的,所述上盖14与所述第一腔室11之间设有无纺布层26。
此外,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子板131和第二子板132上均设有缺口133,缺口133与碳罐壳体10围成通孔,该通孔例如为方形通孔,油蒸气可以通过该通孔流出,能够降低碳罐的通气阻力,增加碳粉利用率,此外,通过设置缺口133,车辆在非泄漏诊断运行阶段时,该碳罐总成利用蒸发控制系统正常脱附、吸附的循环动作,通过通大气口22补充空气,利用缺口133冲洗被导流板13围起的吸附口侧的碳粉,防止这部分体积的碳粉长期无法被脱附干净,出现碳粉饱和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该汽车至少包括第一实施例的碳罐总成,具有该碳罐总成的汽车,能够降低送入发动机的油蒸气浓度,避免空燃比大幅度波动,从而减少转速波动和车辆抖动的故障出现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碳罐总成,包括碳罐壳体,所述碳罐壳体内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为活性炭吸附室,所述第二腔室为空气净化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导流板,所述碳罐壳体的顶部设有上盖,所述上盖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方,所述上盖上设有吸附口和脱附口,所述第一腔室内与所述吸附口连通的位置和所述第一腔室内与所述脱附口连通的位置被所述导流板隔离,油蒸气从所述吸附口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后,经过所述导流板流向所述脱附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内腔分为吸附腔和脱附腔,所述吸附腔和所述脱附腔通过隔板隔开,所述导流板由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组成,所述第一子板位于所述吸附腔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子板的长度与所述吸附腔的长相等,所述第二子板位于所述隔板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上均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碳罐壳体围成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上方设有通大气口,所述通大气口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有第三海绵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均设有第一海绵层,所述第一海绵层的底部设有过滤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罐壳体的底部设有底盖,所述底盖与所述过滤板之间设有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部设有碳棒罩,所述碳棒罩罩设于碳棒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设有无纺布层。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碳罐总成。
CN201920969667.0U 2019-06-25 2019-06-25 碳罐总成及汽车 Active CN2101645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9667.0U CN210164549U (zh) 2019-06-25 2019-06-25 碳罐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9667.0U CN210164549U (zh) 2019-06-25 2019-06-25 碳罐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64549U true CN210164549U (zh) 2020-03-20

Family

ID=70171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69667.0U Active CN210164549U (zh) 2019-06-25 2019-06-25 碳罐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645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20631B2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US8020534B2 (en) Carbon canister
EP0514961B1 (en) Fuel vapour storage canister assembly
JP6597789B2 (ja) キャニスタ
JPH0725263U (ja) 車輛用内燃機関の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2017089501A (ja) キャニスタ
JP6762689B2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CN104696121B (zh) 一种直通式漏斗形碳罐油箱盖
CN210164549U (zh) 碳罐总成及汽车
CN109973256B (zh) 一种提高进气纯净度的碳罐
JP2002235610A (ja) 自動車用キャニスタ
JP2017014996A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US11331617B2 (en) Canister
CN109139304B (zh) 组合式炭罐
JP5847572B2 (ja) キャニスタ
US9249762B2 (en) Evaporated fuel treatment apparatus
CN110036192B (zh)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US11499507B2 (en) Evaporative canist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3262626B2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CN211598857U (zh) 燃油动力设备蒸发排放系统及燃油动力设备
JP2017089500A (ja) キャニスタ
CN219281846U (zh) 一种适用于长纯电续航phev车型的紧凑型炭罐总成
KR101685498B1 (ko) 차량용 캐니스터
CN212106074U (zh) 过滤装置和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CN216588874U (zh) 碳罐总成及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