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62804U - 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62804U
CN210162804U CN201920918441.8U CN201920918441U CN210162804U CN 210162804 U CN210162804 U CN 210162804U CN 201920918441 U CN201920918441 U CN 201920918441U CN 210162804 U CN210162804 U CN 210162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et
side wall
conveying
dredging
m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1844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贻超
冯辉
丁晔
苏志龙
李晓鹏
代小聪
朱德成
王森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Tianjin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T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ical Development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re Tianjin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re Tianjin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Tianj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92091844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62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62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6280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包括输送装置和挖泥斗,输送装置用于运输淤泥并在运输途中降低淤泥的含水量,包括传送装置和输泥斗;挖泥斗与传送装置底部的从动轮相铰接,在挖泥斗的底面上设有允许输泥斗通过的出料口;所述输泥斗包括连接侧壁,连接侧壁与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相连,在连接侧壁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泄水侧壁,在泄水侧壁内部设有泄水空腔,且泄水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与泄水空腔相连通的泄水孔;输泥斗的底面为开口向下的弧形面,在弧形面上设有排水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能够同时实现淤泥的挖掘、运输、脱水的连续式工作,降低了参与清理工作的设备数量,提升了淤泥清理的效率。

Description

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滩涂淤泥清理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日益严重,在我国范围内有多处河流、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受污染的水域会在浅滩区形成污染淤泥的堆积,在长时间的堆积过程中,淤泥中的有机物将会滋生细菌,破坏浅滩区域的生态环境,因此淤泥清理工作是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然而现有技术中缺乏滩涂淤泥清理的专用设备,因此在进行淤泥的清理工作时,需要选用挖掘设备、运输设备、脱水设备和处理设备等多种装置进行协同工作。但是,由于单一设备只能负责淤泥清理的一个工序,因此现有的淤泥清理过程均为间断式作业,而淤泥在不同设备之间的转运过程则会浪费大量的工作时间,进而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其次,由于参与施工的设备较多,各设备之间协调与配合也会严重影响清理效率,进一步降低了清理工作的效率。此外,由于参与施工的设备越多,需要的操作人员就越多,因此多设备协同工作还会额外增加淤泥清理的经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以实现提升淤泥清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作业连续性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包括输送装置和挖泥斗,所述输送装置用于运输淤泥并在运输途中降低淤泥的含水量,包括传送装置和输泥斗;所述挖泥斗与传送装置底部的从动轮相铰接,在挖泥斗的底面上设有允许输泥斗通过的出料口;
所述输泥斗包括连接侧壁,所述连接侧壁与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相连,在连接侧壁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泄水侧壁,在所述泄水侧壁内部设有泄水空腔,且泄水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与泄水空腔相连通的泄水孔;所述输泥斗的底面为开口向下的弧形面,在弧形面上设有排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侧壁与传送带通过铆钉相连,所述铆钉至少为两个,且相邻两铆钉的连线与所述传送带从动轮的轴线相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设置在所述铆钉下方,通过设置缓冲单元能够降低铆钉承受的剪切力,并且提升输泥斗的平稳程度;所述缓冲单元包括支撑杆、端面挡板和弹簧,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传送带相连,另一端穿过连接侧壁后与设置在输泥斗内部的端面挡板相连,所述弹簧套设在支撑杆上,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持在端面挡板和连接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泄水侧壁朝向输泥斗内部的侧壁上设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与泄水空腔相连通,通过过水孔能将淤泥中的水分导向泄水空腔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输泥斗包括挖掘侧壁,所述挖掘侧壁为设置在两泄水侧壁之间的倾斜平面,且挖掘侧壁的顶部到连接侧壁的距离大于其底部到连接侧壁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清淤装置包括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一端与传送装置的支撑架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挖泥斗相铰接,通过所述第一液压杆能调节挖泥斗的挖掘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清淤装置包括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的一端与传送装置的支撑架相铰接,另一端与清淤装置的承载设备相连,且位于传送装置顶部的主动轮与承载设备相铰接,通过所述第二液压杆能调节清淤装置的工作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挖泥斗上设有铲齿,所述铲齿与挖泥斗底面的掘进端可拆卸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能通过挖泥斗和输送装置的配合,实现淤泥挖掘、输送、脱水的连续式工作,提升了淤泥清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在进行工作时,挖泥斗能够将堆积在滩涂上的淤泥挖出,并将淤泥从出料口排向输泥斗内部,输泥斗将会随着传送带进行运动,最终将淤泥送向后续处理设备当中。由于本装置为滩涂淤泥清理的专用设备,且能实现淤泥清理的连续式作业,因此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低的经济成本。其次,本装置还能在淤泥的输送过程中降低淤泥的含水量。当输泥斗随着传送带进行运动时,设置在输泥斗底面上的排水孔能够将淤泥中的水分排出,因此能够降低处理设备内部的淤泥含水量,方便对淤泥进行处理。此外,由于输泥斗的底面为弧形面且在输泥斗中设有泄水侧壁,因此上一级输泥斗所排出的水分将会直接进入下一级输泥斗中的泄水空腔内部,而非与下一级输泥斗中的淤泥发生混合。上述设置能够避免排水孔排出的水分进入后续输泥斗内部,从而为本装置的排水效果提供保障。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能通过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对淤泥挖掘的深度和角度进行调节,使得本装置能够根据工况和需求的不同而进行工作状态的调节。在进行工作时,第一液压杆能够调整挖泥斗的倾斜角度,使得本装置具有多种挖掘深度,而第二液压杆能够调节整个清淤装置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大小,使得本装置能够根据淤泥的软硬程度选择适宜的挖掘角度。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通过设置缓冲单元能够降低铆钉所承受的剪切应力,提升铆钉的使用寿命。当传送带运动到主动轮或从动轮附近时,传送带与输泥斗之间的接触面积会变小,此时输泥斗所产生的重力将会全部作用在铆钉上,通过设置缓冲单元能够对输泥斗的重力进行分担,避免铆钉在上述位置发生折断。此外,由于缓冲单元内部设有弹簧,因此当输泥斗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时,弹簧能够降低抖动所造成的影响,提升输泥斗动作的平稳性。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其输泥斗上设有挖掘侧壁,当待清理淤泥较为松软时,可将挖泥斗抬起,直接使用输泥斗进行淤泥的挖掘和输送工作,使得本装置在特殊工况下能够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输泥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输泥斗的剖切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缓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挖泥斗;2-传送带;21-从动轮;22-主动轮;23-支撑架;3-输泥斗;31-连接侧壁;32-泄水侧壁;321-泄水空腔;322-泄水孔;323-过水孔;33-挖掘侧壁;34-排水孔;4-铆钉;51-支撑杆;52-端面挡板;53-弹簧;6-承载设备;7-处理设备;8-第一液压杆;9-第二液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用于清理堆积在浅滩区域的淤泥,在进行工作时,可将本装置安装在承载设备6上,通过承载设备6的移动提升本装置的清淤面积。所述承载设备6可选择履带式、轮胎式或螺旋推进式搭载机车,也可根据实际工况需求选用工程船等水面移动设备。如图1所示,本清淤装置包括输送装置和挖泥斗1,所述输送装置用于运输淤泥,并在运输过程中降低淤泥的含水量,挖掘运输完成的淤泥将会进入处理设备7内部,以便进行淤泥净化工作。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传送装置和输泥斗3,具体的,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2、支撑架23、从动轮21和主动轮22。所述从动轮21可转动的设置在支撑架23的底端,主动轮22可转动的设置在支撑架23的顶端,所述传送带2设置在主动轮22和从动轮21外部,当主动轮22开始转动时,传送带2将会在主动轮22和从动轮21的外部进行滚动。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主动轮22的动力可来直接自于驱动电机,此时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轮22相连,也可通过皮带传动、链条转动或齿轮传动等方式,间接的从驱动电机上获得旋转动力。
所述输泥斗3用于实现淤泥的运输和脱水工作,其结构可由图2和图3进行示意。如图所示,输泥斗3为一个顶部开放的斗状容器,在输泥斗3中包括有一个连接侧壁31,所述连接侧壁31与传送带2相连,因此当传送带2开始运动时,所述输泥斗3将随着传动带2的运动而同步运动。可选的,所述接侧壁31与传送带2通过铆钉4相连,所述铆钉4至少为两个,且相邻两铆钉4的连线与所述传送带2从动轮21的轴线相平行。结合附图3可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输泥斗3与传送带2的所用铆钉4呈直线形布置在连接侧壁31上,上述设置使输泥斗3在运动到主动轮22或从动轮21附近时能够发生轻度的倾斜,使得输泥斗3得以顺畅的通过传送带2的转向位置。此外,为了提升输泥斗3的力学稳定性,铆钉4所在的直线应设置在连接侧壁31的中部或中部偏上的位置处,因此当输泥斗3内部盛满淤泥并向上运动时,连接侧壁31的底部能与传送带2相抵持。
由于输泥斗3内部需要盛放淤泥,因此当输泥斗3运动到主动轮22或从动轮21附近时,连接用铆钉4上会承受较大的剪切应力。为了降低铆钉4的载荷,提升本装置的使用寿命,可选的,可在输送装置中设置缓冲单元,利用缓冲单元来分担铆钉4所承受的载荷。具体的,所述缓冲单元的结构可由图4进行示意。如图所示,缓冲单元包括:支撑杆51、端面挡板52和弹簧53,其中支撑杆51的一端与传送带2相连,另一端穿过连接侧壁31后与设置在输泥斗3内部的端面挡板52相连,所述弹簧53套设在支撑杆51上,且弹簧53的两端分别抵持在端面挡板52和连接侧壁31上。当输泥斗3运动到从动轮21附近时,淤泥的重力所产生的力矩会驱使输泥斗3的底部靠近传送带2,此时铆钉4将会承受较大的剪切应力。而缓冲单元的存在能够降低这一力矩对铆钉4的影响,利用弹簧53所产生的弹力驱使输泥斗3的底部远离传送带2,因此能够降低铆钉4所承受的剪切应力,延长铆钉4的使用寿命。此外,设置缓冲单元还能提升输泥斗3的运动平稳性。当输泥斗3随传送带2进行运动时,传送带2可能会产生抖动,缓冲单元中的弹簧3能够降低抖动对输泥斗3的影响,使得输泥斗3的运动更加平稳。
所述输泥斗3的底面为开口向下的弧形面,在弧形面上设有若干排水孔34,当淤泥进入输泥斗3内部后,弧形底面将会使淤泥中的水分向两侧流动,而排水孔34能够在阻挡固态淤泥的前提下允许水分通过,因此能在淤泥的运输过程中降低淤泥的含水量。
此外,为避免上一级输泥斗3中的水分进入下一级输泥斗3中,在所述连接侧壁31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泄水侧壁32,在泄水侧壁32的内部设有泄水空腔321,且泄水侧壁32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与泄水空腔321相连通的泄水孔322。当上一级输泥斗3中的水分从排水孔34中流出后,由于弧形底面的引导,水分会朝泄水侧壁32流动,因此水分会通过设置在泄水侧壁32顶部的泄水孔32而进入泄水空腔321内部,这样一来就能够避免上一级淤泥污水进入下一级输泥斗3的情况发生。而随着输泥斗3的不断运动,泄水空腔321内部的水分会通过设置在泄水侧壁32底部的泄水孔322而排出,从而避免水分进入处理设备7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淤泥在运输前的挖掘工作由挖泥斗1完成,如图1所示,所述挖泥斗1设置在传送装置的底部,且挖泥斗1与从动轮21相铰接。在挖泥斗1的底面上设有允许输泥斗3通过的出料口,当淤泥进入挖泥斗1后,随着传送带2运动的输泥斗3将通过出料口进入挖泥斗1内部,此时淤泥将会进入输泥斗3内部,并随着输泥斗3运送向处理设备中。现有技术中,淤泥的挖掘和运输过程需要挖掘设备和输送设备进行配合工作,因此淤泥清理工作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台设备之间的配合程度,若配合程度较低则会导致淤泥清理工作进展缓慢。而在本实施例中,挖泥斗1与输泥斗3之间的配合可通过控制传送装置的运动速度实现,当输泥斗3的运动速度与挖泥斗1的掘进速度相匹配时,被挖出的淤泥将会立刻通过输泥斗3运向外部,因此能够显著提升淤泥清理工作的效率。
可选的,为提升挖泥斗1的掘进力度,使得挖泥斗1能够适应质地较硬的淤泥的清理工作,可在所述挖泥斗1上设置铲齿,所述铲齿与挖泥斗1底面的掘进端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在挖泥斗1底面的掘进端端面可设有安装孔,在进行质地较硬的淤泥清理工作时,可将铲齿的底部插入安装孔内部,并通过螺纹或锁定螺母进行固定。在使用完毕后,可对铲齿进行拆卸清洗,并根据铲齿的磨损情况进行及时更换。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挖泥斗1的工作姿态进行调节,使得本装置能够胜任多种淤泥的清理工作,所述清淤装置中可设有液压控制单元。具体的,所述液压控制单元可包括用于控制挖泥斗1角度的第一液压杆8和用于调节清淤装置工作角度的第二液压杆9。
所述第一液压杆8的一端与传送装置的支撑架23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挖泥斗1相铰接。当第一液压杆8进行伸缩动作时,所述挖泥斗1将会以挖泥斗1与从动轮21的铰接点为轴心进行转动。示例性的,当需要清理的淤泥深度较大时,可将第一液压杆8伸长,使得挖泥斗1的掘进端向下转动;当需要清理的淤泥深度较小时,可将第一液压杆8缩短,使得挖泥斗1的掘进端向上转动。
所述第二液压杆9的一端与传送装置的支撑架23相连,另一端与清淤装置的承载设备6相铰接。另外,当需要安装第二液压杆9时,所述传送装置的主动轮22需与承载设备6相铰接。当第二液压杆9进行伸缩动作时,所述传送装置会以主动轮22与承载设备6的铰接点为轴进行转动。示例性的,当待清理的淤泥硬度较大时,提升挖泥斗1与地面之间的夹角能够降低挖掘的难度,此时可将第二液压杆9缩短,使得传送装置的底部向承载设备6靠拢;当待清理的淤泥硬度较小时,降低挖泥斗1与地面之间的夹角能够提升挖掘的速度,此时可将第二液压杆9伸长,使得传送装置的底部远离承载设备6。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液压控制单元可通过增设传感器的方式提升控制精度。示例性的,可在液压控制单元中增设如MSS301斗杆传感器或MSS306斗杆传感器,配合相应的控制系统实现对本清淤装置的精确控制。
由于不同地区的淤泥具有不同的含水量,因此当本实施所述的清淤装置在处理高含水量淤泥时需要提升输泥斗3的排水能力,使淤泥中的水分快速排向外部。可选的,可在泄水侧壁32朝向输泥斗3内部的侧壁上设置过水孔323,所述过水孔323与泄水空腔321相连通。通过设置过水孔323能够方便水分进入泄水空腔321内部,提升水分的排出速度。
当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清淤装置处理含水量较低且质地松软的淤泥时,可选择将挖泥斗1抬起,直接使用输送装置实现淤泥的挖掘和输送过程。可选的,所述输泥斗3包括挖掘侧壁33,所述挖掘侧壁33为设置在两泄水侧壁32之间的倾斜平面,且挖掘侧壁33的顶部到连接侧壁31的距离大于其底部到连接侧壁31的距离。通过设置挖掘侧壁33能够使输泥斗3具有挖掘淤泥的功能,在进行操作时,挖掘侧壁33将会直接与淤泥接触,随着挖泥斗3的运动,倾斜的挖掘侧壁33能够将淤泥铲起并导向输泥斗3内部,从而提升了本装置在应对干燥且松软的淤泥时的工作效率。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清淤装置还可具有场地平整功能,在进行平整工作时,承载设备6上的处理设备7可替换为投料器,且所述输送装置需进行反向转动。通过投料器能向输泥斗3内部投放路基石料,通过输泥斗3的运动能将石料铺洒向地面,随后利用挖泥斗1的底面对含有石料的底面进行铺设和平整工作。
下面对上述方案进行效果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能够同时完成淤泥的挖掘和运输工作,无需多台设备进行配合,因此提升了滩涂淤泥的清理效率。其次,本装置还能在淤泥的运输过程中降低淤泥的含水量,且上一级输泥斗中的水分不会与下一级输泥斗中的淤泥发生混合。此外,本装置中的输泥斗和传送带之间通过线性布置的铆钉相连,在连接处还设有缓冲单元,通过铆钉和缓冲单元能够提升输泥斗运动的流畅度以及平稳性,避免本装置在淤泥输送过程中发生故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和挖泥斗(1),所述输送装置用于运输淤泥并在运输途中降低淤泥的含水量,包括传送装置和输泥斗(3);所述挖泥斗(1)与传送装置底部的从动轮(21)相铰接,在挖泥斗(1)的底面上设有允许输泥斗(3)通过的出料口;
所述输泥斗(3)包括连接侧壁(31),所述连接侧壁(31)与传送装置的传送带(2)相连,在连接侧壁(31)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泄水侧壁(32),在所述泄水侧壁(32)内部设有泄水空腔(321),且泄水侧壁(32)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与泄水空腔(321)相连通的泄水孔(322);所述输泥斗(3)的底面为开口向下的弧形面,在弧形面上设有排水孔(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侧壁(31)与传送带(2)通过铆钉(4)相连,所述铆钉(4)至少为两个,且相邻两铆钉(4)的连线与所述传送带(2)从动轮(21)的轴线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设置在所述铆钉(4)下方,包括:支撑杆(51)、端面挡板(52)和弹簧(53),所述支撑杆(51)的一端与传送带(2)相连,另一端穿过连接侧壁(31)后与设置在输泥斗(3)内部的端面挡板(52)相连,所述弹簧(53)套设在支撑杆(51)上,且弹簧(53)的两端分别抵持在端面挡板(52)和连接侧壁(3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侧壁(32)朝向输泥斗(3)内部的侧壁上设有过水孔(323),所述过水孔(323)与泄水空腔(32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泥斗(3)包括挖掘侧壁(33),所述挖掘侧壁(33)为设置在两泄水侧壁(32)之间的倾斜平面,且挖掘侧壁(33)的顶部到连接侧壁(31)的距离大于其底部到连接侧壁(31)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装置包括第一液压杆(8),所述第一液压杆(8)的一端与传送装置的支撑架(23)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挖泥斗(1)相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装置包括第二液压杆(9),所述第二液压杆(9)的一端与传送装置的支撑架(23)相铰接,另一端与清淤装置的承载设备(6)相连,且位于传送装置顶部的主动轮(22)与承载设备(6)相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泥斗(1)上设有铲齿,所述铲齿与挖泥斗(1)底面的掘进端可拆卸连接。
CN201920918441.8U 2019-06-18 2019-06-18 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162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18441.8U CN210162804U (zh) 2019-06-18 2019-06-18 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18441.8U CN210162804U (zh) 2019-06-18 2019-06-18 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62804U true CN210162804U (zh) 2020-03-20

Family

ID=70170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18441.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162804U (zh) 2019-06-18 2019-06-18 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628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9972A (zh) * 2019-06-18 2019-09-17 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设计所 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9972A (zh) * 2019-06-18 2019-09-17 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设计所 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
CN110239972B (zh) * 2019-06-18 2024-06-07 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设计所有限责任公司 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9972B (zh) 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
KR100729864B1 (ko) 준설선
CN105155605A (zh) 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
CN204940393U (zh) 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
CN105804130B (zh) 履带式连续挖掘斗组件及连续式挖掘头
CN102828537A (zh) 一种龙门式抓斗挖泥船
CN210162804U (zh) 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
CN103741742B (zh) 开沟机
CN110629822B (zh) 工地的淤泥清除设备和工地排水槽的清淤方法
KR101400017B1 (ko) 압축공기를 이용한 준설토 이송이 가능한 갠트리 크레인이 구비된 준설선
US3702509A (en) Trenching machine with tapered buckets
CN211498985U (zh) 一种具有臂撑机构的挖掘机
JPH0755320B2 (ja) 泥土等処理装置
JP2008223252A (ja) 管埋設用溝掘削機と管埋設用溝掘削方法
JPH07197484A (ja) 水路用掘削機
CN210713022U (zh) 工地淤泥清除设备的辅助装置
JP2020084448A (ja) 水路堆積物除去装置
CN214169196U (zh) 一种具有防物料洒落的装载机铲斗防护装置
CN218204619U (zh) 一种矿井用方便卸料的挖掘装置
CN213952323U (zh) 一种四轮铲挖装料机
CN212561659U (zh) 中小河道疏浚前端冲洗挖多功能机械手
US20070204489A1 (en) Earthmoving device with materials handling improvements
JPH11229370A (ja) 掘削手段を備えた土質改良機械
JPH0577814B2 (zh)
PL180409B1 (pl) Sposób odspajania i zaladunku ziemi na srodki transportoweoraz urzadzenie do odspajania i zaladunku ziemi na srodki transportowe PL PL P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468, building 1, 188 Rixin Road, Binhai Science Park,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Patentee after: Tianj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Design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T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ICAL DEVELOPMENT CENTER

Address before: No. 1468, building 1, 188 Rixin Road, Bin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ICAL DEVELOPMENT CENTER DESIGN INSTITUTE

Patentee before: T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ICAL DEVELOPMENT CENT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2

Address after: 1468, building 1, 188 Rixin Road, Binhai Science Park,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Patentee after: Tianj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Design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Tianjin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1468, building 1, 188 Rixin Road, Binhai Science Park,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Design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T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ICAL DEVELOPMENT CENT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60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