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40393U - 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40393U
CN204940393U CN201520613843.9U CN201520613843U CN204940393U CN 204940393 U CN204940393 U CN 204940393U CN 201520613843 U CN201520613843 U CN 201520613843U CN 204940393 U CN204940393 U CN 204940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ching knife
amphibious
conveying device
frame
shovel lo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138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增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6138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40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40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4039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属于工程机械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履带式驱动装置、设于机架前方的铲刀和设于机架上且位于铲刀后方的输送装置,铲刀与输送装置衔接在一起,履带式驱动装置推动铲刀前移推铲或堆积物料,并由输送装置将物料向后输送。本实用新型直接利用铲刀推铲,并利用输送带输送铲刀铲取的物料,无需挖斗等辅助取料装置,提高了铲装效率,扩大了使用范围,提高了经济效益。陆上使用时,可用于土方、料堆、砂石矿料及大块物料等的装载,并可实现散料的堆积、面积平整;水下作业时,可用于河道、水库、池塘等,清淤效率高,淤泥含水量低,清淤后河床平整,可应对各类复杂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铲装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仅利用铲刀推铲并装载的水陆两用铲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机械种类繁多,广泛用于建筑、水利、电力、道路、矿山、港口和国防等工程领域。在工程机械中,挖掘机械和铲土运输机械使用广泛,产品型号和种类也很多。常见的装载机一般都具有一个机械挖斗和一个集料斗(铲斗),利用挖斗将泥沙、矿石等物料挖起,并放于集料斗内,并由集料斗后部的输送带输送到机器后部进行装载。如中国专利号ZL201220428271.3,授权公告日为2013年3月13日,发明创造名称为:挖掘式装载机,该申请案涉及一种挖掘式装载机,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上的皮带输送机构、设置在车体上并与皮带输送机构配合的铲板机构、设置在车体上并与铲板机构匹配的铲斗机构,铲板机构位于皮带输送机构的底端,铲斗机构位于铲板机构上方,铲板机构的铲板上内表面对称设有两个旋转刮板机构,每个旋转刮板机构连接对应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两个旋转刮板机构的转动方向相反,两个旋转刮板机构分别位于皮带输送机构的输入端两侧。该申请案可以减少矿产浪费,提高采矿效率,但是,其主要还是利用铲斗机构(挖斗)进行矿料收集,再利用铲板机构中的旋转刮板机构实现矿料集中输送,输送效率并没有得到本质提升,并且对于较大的块状物体就无法输送,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环境也难以适用。
另外,也有一些铲装设备无需挖斗,但需要一些类似于挖泥刀的装置执行取料操作,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457823.7,申请公布日为2014年12月17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移动式散料装载机,该申请案涉及一种移动式散料装载机,包括车身、传送带机构和取料机构,传送带机构包括框架、传动带、铲斗和托辊组件,框架的通过销轴可转动的安装在车身上,且在框架和车身之间设有一驱动调节框架位置的油缸,传动带由第一液压马达驱动,框架上侧面设有支撑传动带的托辊组件,在框架前端设有一个铲斗,且在铲斗中间部位设有一个缺口,传动带延伸至缺口的下侧,取料机构的主轴两侧以缺口为对称点分别设有旋向相反的螺旋桨叶。该申请案利用旋向相反的螺旋桨叶实现取料,对于散料的装载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一些块状物及复杂工况的适用性较差,工作效率也较低。
此外,对于河道清淤工作,往往需要专用的水下作业设备,陆用的工程机械往往无法利用。然而现有的河道清淤大多是将水下泥块搅碎,利用泥浆泵在水下绞吸泥浆,这种设备疏浚出来的泥浆含水量高,污染环境,且工作效率很低。经检索,中国专利号ZL200520077232.3,授权公告日为2007年1月3日,发明创造名称为:掘引式挖泥船,该申请案的挖泥装置包括挖泥刀和链式管板输泥机,挖泥刀包括一横向设置的泥刀轴,泥刀轴上固定有多把呈90°较错的挖泥刀片,泥刀轴通过传动箱与固定于输泥机上的电动机连接,可在电动机驱动下转动,泥刀轴两端通过轴承固定于输泥机的前端;输泥机中部放置于船首前端的凹形夹道内,其后端的主动拨轮固定于拨轮架上,该拨轮架与固定在船甲板上的挖泥机架铰接。该申请案的挖泥装置不受河道深浅制约,挖取的淤泥含水量低,具有清淤效率高的优点;但其不足之处在于:该申请案的挖泥船需要利用挖泥刀实现淤泥挖取,淤泥在水中挖取时,泥块会被搅碎,导致淤泥稀释于河水中,难以通过输泥机输送,并且也增加了淤泥的含水量,并且,水下环境复杂,水下坚硬物体及废弃网绳等易造成挖泥刀缠绕损坏,因此导致该挖泥船的实用性较低。
发明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直接利用铲刀不间断地推铲,并利用输送带输送铲刀铲取的物料,无需挖斗等辅助取料装置,提高了推铲效率,扩大了使用范围,降低了机械磨损,提高了经济效益;陆上使用时,可用于土方、料堆、砂石矿料、冰雪及大块物料等的装载,并可实现散料的堆积、面积平整;水下作业时,可用于河道、水库、池塘等,清淤效率高,淤泥含水量低,清淤后河床平整,可应对各类复杂环境。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履带式驱动装置、设于机架前方的铲刀和设于机架上且位于铲刀后方的输送装置,所述的铲刀与输送装置衔接在一起,所述的履带式驱动装置推动铲刀前移堆积或推铲物料,并由输送装置将物料向后输送。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铲刀高度及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的铲刀高度及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力臂、高度调节油缸和角度调节油缸,所述的调节力臂的一端与机架铰接,另一端与铲刀铰接,所述的高度调节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机架和调节力臂相铰接,高度调节油缸伸缩带动调节力臂转动,从而带动铲刀升降;所述的角度调节油缸的两端分别与调节力臂和铲刀相铰接,角度调节油缸伸缩带动铲刀转动,从而实现铲刀角度调节。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铲刀上还设有振动冲击装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输送装置的输送带两侧还设有物料挡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履带式驱动装置采用电力或液压动力驱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履带式驱动装置的履带采用钢质履带或橡胶履带。
更进一步地,陆上作业时,所述的输送装置上还设有防尘罩,所述的防尘罩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作为进风口,防尘罩顶部设有尘土吸收装置。
更进一步地,水下作业时,所述的履带式驱动装置的前进速度与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相等。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输送装置的上方还设有辅助输送装置,所述的辅助输送装置的输送带上间隔设有刮板,所述的辅助输送装置的输送带与输送装置的输送带平行设置,用于将浮泥夹在中间输送。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其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履带式驱动装置、设于机架前方的铲刀和设于机架上且位于铲刀后方的输送装置,铲刀与输送装置衔接在一起,履带式驱动装置推动铲刀前移堆积或推铲物料,并由输送装置将物料向后输送;仅利用铲刀不间断地推铲,并利用输送带输送铲刀铲取的物料,实现边走边铲边装,无需挖斗等辅助取料装置,提高了推铲与装载效率,扩大了使用范围,降低了机械磨损,提高了经济效益;陆上使用时,可用于土方、料堆、砂石矿料、冰雪及大块物料等的装载;水下作业时,可用于河道、水库、池塘等,清淤效率高,淤泥含水量低,清淤后河床平整,可应对各类复杂环境;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其还包括铲刀高度及角度调节装置,利用铲刀高度及角度调节装置,可根据环境调节铲刀高度及角度,调整铲取物料量和装载效率,满足各种工况下使用;另外,利用铲刀高度及角度调节装置可将铲刀调整到垂直位置,可实现推料,有利于将散料堆积后再进行推铲,提高散料装载效率,还可用于平整土地、场地;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其铲刀上还设有振动冲击装置,在振动冲击装置的振动作用下,可使物料松软,便于物料推铲,对于大块物料可以更加方便地铲取;在推铲较高的料堆时,振动冲击装置的振动可使高处的物料提前滚落、坍塌,减少推进负荷,提高装载效率,并且可防范塌方事故;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其输送装置的输送带两侧还设有物料挡板,可防止物料从输送带两侧滚落,尤其在水下河泥清淤作业时,可保证河泥顺利由河底输送出来;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其履带式驱动装置可采用电力或液压动力驱动,通过增加履带长度及驱动动力,可用于移山、开河、水下作业等工程使用,提高施工效率;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其陆上作业时,输送装置上还设有防尘罩,防尘罩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作为进风口,防尘罩顶部设有尘土吸收装置,在铲装具有粉尘的物料时,可将扬尘及时除去,改善施工环境;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其水下作业时,履带式驱动装置的前进速度与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相等,可防止淤泥打滑,提高清淤效率;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其水下作业时,输送装置的上方还设有辅助输送装置,辅助输送装置的输送带上间隔设有刮板,辅助输送装置的输送带与输送装置的输送带平行设置,用于将浮泥夹在中间输送,对于湿滑的淤泥,辅助输送装置可将淤泥夹在输送带之间,防止淤泥打滑而无法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陆上作业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水下作业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水下作业状态示意图(含辅助输送装置);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水下作业俯视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机架;2、输送装置;3、张紧轮;4、铲刀;5、履带式驱动装置;6、调节力臂;7、铰接轴;8、角度调节油缸;9、振动冲击装置;10、防尘罩;11、辅助输送装置;12、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履带式驱动装置5、设于机架1前方的铲刀4和设于机架1上且位于铲刀4后方的输送装置2,还包括铲刀高度及角度调节装置,铲刀4与输送装置2衔接在一起,铲刀4的一部分覆盖在输送装置2的输送带上方,防止物料漏出;工作时,履带式驱动装置5推动铲刀4前移堆积或推铲物料,并由输送装置2将物料向后输送;铲刀高度及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力臂6、高度调节油缸和角度调节油缸8,调节力臂6的一端通过铰接轴7与机架1铰接,另一端与铲刀4铰接,高度调节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机架1和调节力臂6相铰接,高度调节油缸伸缩带动调节力臂6绕铰接轴7转动,从而带动调节力臂6另一端的铲刀4升降,便于调整铲刀4在工作和非工作的两种状态;角度调节油缸8的两端分别与调节力臂6和铲刀4相铰接,且角度调节油缸8与铲刀4的铰接点靠近铲刀4与输送装置2的衔接位置,角度调节油缸8伸缩带动铲刀4绕铲刀4与调节力臂6的铰接点转动,从而实现铲刀4角度调节,可将铲刀4调节到与地面垂直状态,便于实现堆积的功能。此外,如图1所示,铲刀4上还设有振动冲击装置9。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直接利用铲刀不间断地推铲,并利用输送带输送铲刀铲取的物料,无需挖斗等辅助取料装置,提高了推铲与装载效率,扩大了使用范围,降低了机械磨损,提高了经济效益;陆上使用时,可用于土方、料堆、砂石矿料、冰雪及大块物料等的装载,并可实现散料的堆积、面积平整;水下作业时,可用于河道、水库、池塘等,清淤效率高,淤泥含水量低,清淤后河床平整,可应对各类复杂环境。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在陆上和水下作业的两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用于陆上作业使用,其主要包括机架装1、设于机架1上的履带式驱动置5、设于机架1前方的铲刀4和设于机架1上且位于铲刀4后方的输送装置2,铲刀4与输送装置2衔接在一起,具体为,铲刀4的一部分覆盖在输送装置2的输送带上方,防止物料漏出;工作时,履带式驱动装置5推动铲刀4前移堆积或推铲物料,并由输送装置2将物料向后输送。履带式驱动装置5采用电力或液压动力驱动,利用电机或液压马达驱动履带行走,其履带式驱动装置5的动力部分集成于机架1上。输送装置2包括输送带、主动滚轮、从动滚轮和张紧轮3,输送带设于主动滚轮、从动滚轮和张紧轮3上,且主动滚轮设于输送带的上方,张紧轮3用于将输送带拉紧;输送装置2还包括角调机构,可调节输送带的输送角度,一般情况下,输送带的输送角度为30°左右;为了满足不同输送角度和输送高度的要求,输送装置2还可以包括用于调节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间距的长度调节机构,此时张紧轮3的另一个作用是储存一定量的输送带长度,以满足长度调节要求。本实施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还包括铲刀高度及角度调节装置,铲刀高度及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力臂6、高度调节油缸和角度调节油缸8,调节力臂6的一端通过铰接轴7与机架1铰接,另一端与铲刀4铰接,高度调节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机架1和调节力臂6相铰接,高度调节油缸伸缩带动调节力臂6绕铰接轴7转动,从而带动调节力臂6另一端的铲刀4升降,便于调整铲刀4在工作和非工作的两种状态,调整铲取物料量和装载效率,满足各种工况下使用;角度调节油缸8的两端分别与调节力臂6和铲刀4相铰接,且角度调节油缸8与铲刀4的铰接点靠近铲刀4与输送装置2的衔接位置,角度调节油缸8伸缩带动铲刀4绕铲刀4与调节力臂6的铰接点转动,从而实现铲刀4角度调节,可将铲刀4调节到与地面垂直状态,便于实现堆积的功能,将散料堆积后再进行推铲,提高散料装载效率,还可用于平整土地、场地。
此外,本实施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铲刀4上还设有振动冲击装置9,该振动冲击装置9具有振动和冲击两个作用,在振动冲击装置9的振动作用下,可使物料松软,便于物料推铲,对于大块物料可以更加方便地铲取;在推铲较高的料堆时,振动冲击装置9的振动可使高处的物料提前滚落、坍塌,减少推进负荷,提高装载效率,并且可防范塌方事故;在振动冲击装置9的冲击作用下,可使坚硬的路面、大块物料松动,以便铲刀的铲入,减小了阻力,轻松通过铲刀,送至输送带。输送装置2的输送带两侧还设有物料挡板(图中未示出),可防止物料从输送带两侧滚落。履带式驱动装置5的履带采用钢质履带或橡胶履带,一般而言,在一些平整的路面上,采用橡胶履带,防止铲装机将路面压坏,而在一些料场矿山则可采用钢质履带,增加履带抓地力,防止打滑。如图2所示,陆上作业时,在一些对施工环境要求较高,且具有扬尘的作业场地,输送装置2上还设有防尘罩10,防尘罩10将输送装置2的输送带罩住,防尘罩10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作为进风口,防尘罩10顶部设有尘土吸收装置(图中未示出),作为一种实施例,尘土吸收装置包括风机和集尘布袋,风机的吸风口与防尘罩10顶部开口相对,风机的出风口与集尘布袋连接,工作时,风机将防尘罩10进料口和出料口的扬尘吸到防尘罩10顶端的集尘布袋内,防止扬尘污染施工环境。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在铲装料堆时,铲装机的后方拖动运输车,履带式驱动装置5驱动铲装机向前推进,铲刀4铲入料堆,进入输送装置2的物料由输送带向后方输送,并落入运输车中;在推铲过程中,振动冲击装置9使铲刀4产生振动,使料堆高处的物料滚落,防止料堆作业面过于陡峭而造成料堆坍塌,发生安全事故,振动冲击装置9的振动也可以减少推进负荷,提高装载效率。通过增加履带式驱动装置5的履带长度及驱动动力,可提高推进负荷,提高施工效率。对于一些不集中的散料,通过角度调节油缸8调节铲刀4与地面基本垂直,可将散料推到一起,然后再进行铲装,使用方便灵活,具有可推、可铲装等多种功能。本实施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不仅可以用于料场矿山的物料装载,还可以用于道路铺设、河道开挖等场合,在道路铺设或河道开挖时,铲装机放下铲刀4,满负荷前进,后方运输车直接装车,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
实施例2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用于水下清淤作业使用,其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水下作业时,铲装机的输送装置2后方拖动输送船,铲装机的一侧具有与铲装机同步前进的动力船(如图6所示),铲装机的履带式驱动装置5可采用电力或液压动力驱动,利用潜水电机或液压马达驱动履带行走,履带式驱动装置5的动力部分及操作部分设于动力船上,仅需通过油管或电缆连接铲装机即可。工作时,输送装置2的上方露出水面,铲刀4在河床下推铲河泥,河泥被输送装置2输送到输送船上,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水下清淤时,履带式驱动装置5的前进速度与输送装置2的输送速度相等,可防止淤泥打滑,提高清淤效率。履带式驱动装置5的履带采用钢质履带,增加履带的承载力和抓地力。另外,由于水下环境复杂,水下可能会存在一些木桩、废弃渔网等,为了不受这些环境影响,铲刀4可设置刃口,在推进过程中,使用振动冲击装置9的冲击作用,可将木桩、废弃渔网等铲断并输送上来。
如图5所示,对于一些湿滑的淤泥,由于其流动性较大,因此较难将其输送处水面。对于这种情况,在本实施例中,输送装置2的上方还设有辅助输送装置11,辅助输送装置11的输送带上间隔设有刮板12,辅助输送装置11的输送带与输送装置2的输送带平行设置,用于将河泥夹在中间输送,这样,利用两条输送带夹住浮泥,并利用刮板12防止浮泥回流,可使浮泥被轻松地输送上来。采用本实施例的铲装机清理出的河泥含水量低,易于处理,降低了清淤成本。
本实施例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水下作业时,不仅可用于河道、水库和池塘的清淤,还可用于河道拓宽、加深等,无需断流断航,铲装后的河床平整,每次铲装深度较深,提高了施工效率。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地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履带式驱动装置(5)、设于机架(1)前方的铲刀(4)和设于机架(1)上且位于铲刀(4)后方的输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刀(4)与输送装置(2)衔接在一起,所述的履带式驱动装置(5)推动铲刀(4)前移堆积或推铲物料,并由输送装置(2)将物料向后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铲刀高度及角度调节装置,所述的铲刀高度及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力臂(6)、高度调节油缸和角度调节油缸(8),所述的调节力臂(6)的一端与机架(1)铰接,另一端与铲刀(4)铰接,所述的高度调节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机架(1)和调节力臂(6)相铰接,高度调节油缸伸缩带动调节力臂(6)转动,从而带动铲刀(4)升降;所述的角度调节油缸(8)的两端分别与调节力臂(6)和铲刀(4)相铰接,角度调节油缸(8)伸缩带动铲刀(4)转动,从而实现铲刀(4)角度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刀(4)上还设有振动冲击装置(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装置(2)的输送带两侧还设有物料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履带式驱动装置(5)采用电力或液压动力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履带式驱动装置(5)的履带采用钢质履带或橡胶履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其特征在于:陆上作业时,所述的输送装置(2)上还设有防尘罩(10),所述的防尘罩(10)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作为进风口,防尘罩(10)顶部设有尘土吸收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其特征在于:水下作业时,所述的履带式驱动装置(5)的前进速度与输送装置(2)的输送速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装置(2)的上方还设有辅助输送装置(11),所述的辅助输送装置(11)的输送带上间隔设有刮板(12),所述的辅助输送装置(11)的输送带与输送装置(2)的输送带平行设置,用于将浮泥夹在中间输送。
CN201520613843.9U 2015-08-14 2015-08-14 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40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13843.9U CN204940393U (zh) 2015-08-14 2015-08-14 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13843.9U CN204940393U (zh) 2015-08-14 2015-08-14 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40393U true CN204940393U (zh) 2016-01-06

Family

ID=55007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1384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40393U (zh) 2015-08-14 2015-08-14 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4039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5605A (zh) * 2015-08-14 2015-12-16 吴增华 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
CN106697975A (zh) * 2016-11-29 2017-05-24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露天矿场连续装载式装矿机
CN110016942A (zh) * 2018-01-10 2019-07-16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进式散砂移运装置
CN116479968A (zh) * 2023-06-05 2023-07-25 大同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一种农业建设用水渠清淤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5605A (zh) * 2015-08-14 2015-12-16 吴增华 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
CN105155605B (zh) * 2015-08-14 2017-12-12 吴增华 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
CN106697975A (zh) * 2016-11-29 2017-05-24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露天矿场连续装载式装矿机
CN110016942A (zh) * 2018-01-10 2019-07-16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进式散砂移运装置
CN116479968A (zh) * 2023-06-05 2023-07-25 大同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一种农业建设用水渠清淤设备
CN116479968B (zh) * 2023-06-05 2023-08-22 大同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一种农业建设用水渠清淤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5605B (zh) 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
US5097610A (en) Compact padding machine
US5479726A (en) Compact padding machine
CN204940393U (zh) 一种水陆两用铲装机
AU2019422012B2 (en) Bucket-wheel emergency dredging device
AU2013206741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edging bed material under water
US9452888B2 (en) High volume loading and stac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3388346B (zh) 矿用挖掘装载一体机
CN102828537A (zh) 一种龙门式抓斗挖泥船
CN206438549U (zh) 一种挖沟机
CN107326952B (zh) 一种管道挖掘机器人
CN205742318U (zh) 一种自动吸料的铣挖机
CN103741742B (zh) 开沟机
CN107119733B (zh) 一种土方处理装置及系统
CN201062364Y (zh) 一种挖掘装载输送机
US1684869A (en) Placer-mining machine
KR20010071157A (ko) 파이프라인 트랜치 패딩 방법 및 분쇄기
CN210162804U (zh) 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
CN1081733A (zh) 河道干式清淤(开挖)法及设备
CN204826015U (zh) 用于挖掘机的挖斗组件
CN203096784U (zh) 一种新型的挖掘机
CN109457749A (zh) 一种疏浚水下污染底泥装置和方法
CN109469143A (zh) 一种低扰动水下疏浚系统和方法
JPH0427337B2 (zh)
CN204418243U (zh) 一种大跨度索道悬挂车载移动式多机组合牵引挖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Termination date: 201808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