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53883U - 一种聚能锅架组件及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能锅架组件及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53883U
CN210153883U CN201822123511.9U CN201822123511U CN210153883U CN 210153883 U CN210153883 U CN 210153883U CN 201822123511 U CN201822123511 U CN 201822123511U CN 210153883 U CN210153883 U CN 210153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energy
gathering
holder assembly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235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同帅
陈雄
张蒙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235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53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53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538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能锅架组件及燃气灶,包括与燃气灶头同轴设置且自下而上堆叠的底座,聚能环和锅架,自所述聚能环的外周面向下延伸设有若干底脚,与设于底座上且向上延伸的若干支座相对接,以增加聚能环与燃气灶头的间距。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架组件在中层采用聚能环结构,所述聚能环外周向下延伸设置的底脚与底座的支座对应插接,以聚能环为界将组件分隔成上层高温区域和下层低温区域,上层高温区域可以保证热量不会大量散失,而下层的低温区可以保证空气的持续补充给燃烧器,使燃气充分燃烧。

Description

一种聚能锅架组件及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灶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聚能锅架组件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厨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燃气灶的各项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热效率高、火力大、加热均匀、能耗低等。
传统的聚能环都是钣金材质,使用时通过与支锅架配合来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但是由于金属材质的导热性能较好,在烹饪加热过程中,虽然部分热量在聚能环的作用下提高了燃烧效率,但是仍有相当的热量因聚能环的材质问题快速消散在使用环境中。
此外,传统的支锅架的主要作用是支撑锅体,维持烹饪锅具的平稳性,即使加入聚能环也只是直接架设在燃气灶的底座上,减少了锅体底部与燃气灶燃烧器之间的距离,由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如此设计使得燃烧火焰的非高温区接触锅体加热,影响了加热效率。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包括聚能环的锅架组件,其中聚能环的外周设置向下延伸的底脚,与设于底座并向上延伸的支座相插接,增加了锅体与燃气灶头的间距,以聚能环为界将支锅架分隔成上层高温区域和下层低温区域,上层高温区域可以保证热量不会大量散失到外界,而下层的低温区可以保证空气的持续补充给燃烧器,使燃气充分燃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能锅架组件,包括与燃气灶头同轴设置且自下而上堆叠的底座3,聚能环1和锅架2,自所述聚能环1的外周面向下延伸设有若干底脚11,与设于底座3上且向上延伸的若干支座31相对接,以增加聚能环1与燃气灶头的间距。
上述方案中,在聚能环1上设置向下延伸的底脚11,与设于底座3并向上延伸的支座31相对接,使得聚能环1架高设置,并以聚能环1为界将支锅架分隔成上层高温区域和下层低温区域,聚能环1与设于底座3处的燃气灶头的间距增大,可以使高温区域中烹饪锅体的底部充分接触燃烧火焰的高温外焰,并且在聚能环1阻挡热量散失的作用下极大地提高燃烧效率,同时也使得低温区域可获得持续的空气补充,使燃气充分燃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为:聚能环1由辐热耐温层4,隔热层5与保温层 6复合而成,保温层6外部包覆有隔热层5,隔热层5外部包覆辐热耐温层4。
上述方案中,采用了多层不同材料复合而成的聚能环,相比传统聚能环的导热钣金材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聚能分别采用了设于外层的辐热耐温层,热于中间的隔热层以及设于中心的隔热层,减少了烹饪过程因聚能环的材质问题而散失的热量。其中,辐热耐温层4的材料选自二氧化锆、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铬或二氧化硅中的几种,隔热层5的材料选自远红外陶瓷、陶瓷或云母片,保温层6 的材料为玻璃纤维保温棉。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为:聚能环1自其外边缘向内边缘逐渐向下呈弧线倾斜,形成向外凸出弯曲的外周面,所述底脚11自外周面的外边缘延伸至内边缘,并且沿聚能环1的轴向向下延伸,底脚11在外周面上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间距最短。
上述方案中,所述底脚11为垂直于水平面的片状结构,设于聚能环1的外周面,该片状结构的形状为类直角三角形,其斜边贴合聚能环1外周面,呈现向聚能环1外侧凸出的曲线,斜边的两端分别与聚能环1的外边缘和内边缘相连,位于外边缘的端点向下延伸,位于内边缘的端点向聚能环外侧延伸,两者相交形成类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底脚11的底面内凹设有定位槽12,所述定位槽12与支座31相对应设置,使得支座31与底脚11相插接设置。
上述方案中,支座31自底座3部分向上延伸设置,其厚度小于底脚11设置,使得支座31可插入底脚11底面的定位槽12实现插接,本实用新型没有将定位槽12设置在支座31的上表面,其原因在于当溢流出烹饪锅具的液体流淌时,容易顺着聚能环的底脚流淌至支座31上,若在此处设置定位槽12则会留置液体,不利于后续清洗,甚至有可能导致底脚11与支架31粘连。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底座3包括竖直设置的若干支座31和与各支座31底部相连的底座环32,底座环32围绕燃气灶头设置,所述支座31沿底座环32的径向水平延伸,使得支座31与底脚11相插接的部分位于底座环32 外侧。
上述方案中,支座31与底脚11相插接的部分的投影在燃烧器的外侧,一方面可以避免支座31与底脚11长期受火烤,以维持低温区域的温度,另一方面,支座31水平延伸设计,使得对应其的底脚11及聚能环1均需做出尺寸调整,可以使聚能环1与锅架2的尺寸设计更多样,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聚能环1的顶部设有沿圆周方向的水平环状平台13,所述环状平台13向上凸起设置定位销14。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为:锅架2包括向上延伸设置的若干支脚21和与各支脚21底部相连的连接圆环22,连接圆环22通过与所述定位销14相对应的定位孔插接在聚能环1的环状平台13上。
上述方案中,在聚能环1顶部设置与锅架2相配合的定位结构,可以增加放置锅具的稳定性,并且可以根据定位销14和定位孔的设置位置调整锅架2的放置角度,例如某些种类的锅架上间隔设置不同的结构的支脚,以支撑底面形状不同的锅具,调整定位结构使锅架在水平面上旋转一定角度后放置,使得支脚对应异型锅体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定位销14与聚能环1的底脚11相对应设置,所述定位孔与锅架2的支脚21相对应设置。
上述方案中,为了增加聚能锅架组件的整体稳定性,将定位结构分别与锅架2的支脚21和聚能环1的底脚11相对应设置,使得支脚21和底脚11在垂直方向上重叠设置,此外,由于底脚11与底座3的支座31相对应插接,因此使得支脚21,底脚11和支座31均在垂直方向上重叠,增加了堆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支脚21的上部设有水平延伸部23,各水平延伸部23处于同一平面且均朝向聚能环1的中心轴线延伸设置。
上述方案中,水平延伸部23沿锅架2的径向向内延伸设置,形成供支撑锅体的支撑面。水平延伸部23还可以沿锅架2的径向向外延伸设置,以使用尺寸更大的烹饪锅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所述燃气灶的灶头处装设有与所述灶头同轴设置的如上所述的聚能锅架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聚能锅架组件以聚能环为界将支锅架分隔成上层高温区域和下层低温区域,上层高温区域可以保证热量不会大量散失到外界,而下层的低温区可以保证空气的持续补充给燃烧器,使燃气充分燃烧;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聚能锅架组件包括聚能环结构,并且该聚能环结构一体设有向下延伸的底脚,与设于底座并向上延伸的支座相对接,实现聚能环与燃气灶头的间距增大,使燃烧火焰的高温外焰部分与锅体接触,提高加热效率;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聚能锅架组件所采用的聚能环为多层材料复合而成的,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材质制成的聚能环,可以更好地防止热量的散失,提高燃烧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锅架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锅架组件中聚能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锅架组件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锅架组件中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锅架组件的整体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聚能环,11—底脚,12—定位槽,13—环状平台,14—定位销,2—锅架,21—支脚,22—连接圆环,23—水平延伸部,3—底座,31—支座,32—底座环,4—辐热耐温层,5—隔热层,6—保温层。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聚能锅架组件,包括与燃气灶头同轴设置且自下而上堆叠的底座3,聚能环1和锅架2,自所述聚能环1的外周面向下延伸设有若干底脚11,与设于底座3上且向上延伸的若干支座31相对接,以增加聚能环1与燃气灶头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在聚能环1上设置向下延伸的底脚11,与设于底座3并向上延伸的支座31相对接,使得聚能环1架高设置,并以聚能环1为界将支锅架分隔成上层高温区域和下层低温区域,聚能环1与设于底座3处的燃气灶头的间距增大,可以使高温区域中烹饪锅体的底部充分接触燃烧火焰的高温外焰,并且在聚能环1阻挡热量散失的作用下极大地提高燃烧效率,同时也使得低温区域可获得持续的空气补充,使燃气充分燃烧。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聚能环1由辐热耐温层4,隔热层5与保温层6 复合而成,保温层6外部包覆有隔热层5,隔热层5外部包覆辐热耐温层4。
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多层不同材料复合而成的聚能环,相比传统聚能环的导热钣金材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聚能分别采用了设于外层的辐热耐温层,热于中间的隔热层以及设于中心的隔热层,减少了烹饪过程因聚能环的材质问题而散失的热量。其中,辐热耐温层4的材料选自二氧化锆、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铬或二氧化硅中的几种,隔热层5的材料选自远红外陶瓷、陶瓷或云母片,保温层6 的材料为玻璃纤维保温棉。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聚能环1自其外边缘向内边缘逐渐向下呈弧线倾斜,形成向外凸出弯曲的外周面,所述底脚11自外周面的外边缘延伸至内边缘,并且沿聚能环1的轴向向下延伸,底脚11在外周面上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间距最短。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脚11为垂直于水平面的片状结构,设于聚能环1的外周面,该片状结构的形状为类直角三角形,其斜边贴合聚能环1外周面,呈现向聚能环1外侧凸出的曲线,斜边的两端分别与聚能环1的外边缘和内边缘相连,位于外边缘的端点向下延伸,位于内边缘的端点向聚能环外侧延伸,两者相交形成类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脚11的底面内凹设有定位槽12,所述定位槽12与支座31相对应设置,使得支座31与底脚11相插接设置。
本实施例中,支座31自底座3部分向上延伸设置,其厚度小于底脚11设置,使得支座31可插入底脚11底面的定位槽12实现插接,本实用新型没有将定位槽12设置在支座31的上表面,其原因在于当溢流出烹饪锅具的液体流淌时,容易顺着聚能环的底脚流淌至支座31上,若在此处设置定位槽12则会留置液体,不利于后续清洗,甚至有可能导致底脚11与支架31粘连。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底座3包括竖直设置的若干支座31和与各支座31底部相连的底座环32,底座环32围绕燃气灶头设置,所述支座31沿底座环32的径向水平延伸,使得支座31与底脚11相插接的部分位于底座环32外侧。
本实施例中,支座31与底脚11相插接的部分的投影在燃烧器的外侧,一方面可以避免支座31与底脚11长期受火烤,以维持低温区域的温度,另一方面,支座31水平延伸设计,使得对应其的底脚11及聚能环1均需做出尺寸调整,可以使聚能环1与锅架2的尺寸设计更多样,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锅具。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聚能环1的顶部设有沿圆周方向的水平环状平台13,所述环状平台13向上凸起设置定位销14。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5所示,锅架2包括向上延伸设置的若干支脚21和与各支脚21底部相连的连接圆环22,连接圆环22通过与所述定位销14相对应的定位孔插接在聚能环1的环状平台13上。
本实施例中,在聚能环1顶部设置与锅架2相配合的定位结构,可以增加放置锅具的稳定性,并且可以根据定位销14和定位孔的设置位置调整锅架2的放置角度,例如某些种类的锅架上间隔设置不同的结构的支脚,以支撑底面形状不同的锅具,调整定位结构使锅架在水平面上旋转一定角度后放置,使得支脚对应异型锅体进行支撑。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销14与聚能环1的底脚11相对应设置,所述定位孔与锅架2的支脚21相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聚能锅架组件的整体稳定性,将定位结构分别与锅架 2的支脚21和聚能环1的底脚11相对应设置,使得支脚21和底脚11在垂直方向上重叠设置,此外,由于底脚11与底座3的支座31相对应插接,因此使得支脚21,底脚11和支座31均在垂直方向上重叠,增加了堆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支脚21的上部设有水平延伸部23,各水平延伸部23处于同一平面且均朝向聚能环1的中心轴线延伸设置。水平延伸部23 沿锅架2的径向向内延伸设置,形成供支撑锅体的支撑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脚21的上部设有水平延伸部23,各水平延伸部23处于同一平面且均朝向聚能环1外侧延伸设置。
本实施例中,水平延伸部23沿锅架2的径向向外延伸设置,以使用尺寸更大的烹饪锅具。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燃气灶,所述燃气灶的灶头处装设有与所述灶头同轴设置的如实施例1或2所述的聚能锅架组件。通过聚能环设计将锅架组件分隔成上层高温区域和下层低温区域,上层高温区域在聚能环的作用下可以保证热量不会大量散失,而下层的低温区可以保证空气的持续补充给燃烧器,使燃气充分燃烧,所述聚能环最外层采用辐热耐温材料,加热温度升高后会产生红外线给锅体辐射加热,极大地提高燃气灶的燃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聚能锅架组件,包括与燃气灶头同轴设置且自下而上堆叠的底座(3),聚能环(1)和锅架(2),其特征在于,自所述聚能环(1)的外周面向下延伸设有若干底脚(11),与设于底座(3)上且向上延伸的若干支座(31)相对接,以增加聚能环(1)与燃气灶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锅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聚能环(1)由辐热耐温层(4),隔热层(5)与保温层(6)复合而成,保温层(6)外部包覆有隔热层(5),隔热层(5)外部包覆辐热耐温层(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能锅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聚能环(1)自其外边缘向内边缘逐渐向下呈弧线倾斜,形成向外凸出弯曲的外周面,所述底脚(11)自外周面的外边缘延伸至内边缘,并且沿聚能环(1)的轴向向下延伸,底脚(11)在外周面上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间距最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能锅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脚(11)的底面内凹设有定位槽(12),所述定位槽(12)与支座(31)相对应设置,使得支座(31)与底脚(11)相插接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锅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包括竖直设置的若干支座(31)和与各支座(31)底部相连的底座环(32),底座环(32)围绕燃气灶头设置,所述支座(31)沿底座环(32)的径向水平延伸,使得支座(31)与底脚(11)相插接的部分位于底座环(32)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能锅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环(1)的顶部设有沿圆周方向的水平环状平台(13),环状平台(13)向上凸起设置定位销(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能锅架组件,其特征在于,锅架(2)包括向上延伸设置的若干支脚(21)和与各支脚(21)底部相连的连接圆环(22),连接圆环(22)通过与所述定位销(14)相对应的定位孔插接在聚能环(1)的环状平台(1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能锅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14)与聚能环(1)的底脚(11)相对应设置,所述定位孔与锅架(2)的支脚(21)相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能锅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21)的上部设有水平延伸部(23),各水平延伸部(23)处于同一平面且均朝向聚能环(1)的中心轴线延伸设置。
10.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的灶头处装设有与所述灶头同轴设置的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聚能锅架组件。
CN201822123511.9U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聚能锅架组件及燃气灶 Active CN210153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3511.9U CN210153883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聚能锅架组件及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3511.9U CN210153883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聚能锅架组件及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53883U true CN210153883U (zh) 2020-03-17

Family

ID=69754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23511.9U Active CN210153883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聚能锅架组件及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538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6623A (zh) * 2021-08-12 2021-11-05 赣州统茂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灶台
CN115369349A (zh) * 2022-07-07 2022-11-22 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 一种燃气罩聚能环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6623A (zh) * 2021-08-12 2021-11-05 赣州统茂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灶台
CN115369349A (zh) * 2022-07-07 2022-11-22 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 一种燃气罩聚能环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53883U (zh) 一种聚能锅架组件及燃气灶
TWM377175U (en) Multi-function oven
CN109681876A (zh) 一种切槽式外火盖及燃烧器
CN207316997U (zh) 一种燃气灶
CN106051851A (zh) 一种可调式炊具支架及燃气灶
CN113587093B (zh) 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
CN208139345U (zh) 锅架及燃气灶
CN209819615U (zh) 一种聚能锅支架及燃气灶
CN216693652U (zh) 一种锅架及燃气灶
KR200438899Y1 (ko) 열효율 향상을 위한 가스레인지버너의 보조 장치.
CN209763155U (zh) 一种组合支锅架及其使用该支锅架的燃气灶
CN213901172U (zh) 盘状锅架及燃气灶具
CN209136261U (zh) 多功能炒菜锅架
KR101291085B1 (ko) 연료절약용 용기받침대
CN214791374U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
CN213237651U (zh) 一种聚能圈组件及应用其的燃气灶具
CN215863586U (zh) 锅支架及包含其的灶具
CN217178616U (zh) 辅助锅架、锅架组件及燃气灶具
CN216744495U (zh) 燃气灶锅架及燃气灶
CN212777480U (zh) 一种平板式燃气灶
CN212378010U (zh) 一种带双层聚能炉架的集成灶及燃气灶
CN108253460A (zh) 一种带高效聚能环的支锅架及集成防干烧功能的燃气灶
CN219530949U (zh) 一种防风聚能连体炉架辅助架
CN213334564U (zh) 一种聚能环
CN109724116B (zh) 一种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