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52084U - 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 - Google Patents

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52084U
CN210152084U CN201920877456.4U CN201920877456U CN210152084U CN 210152084 U CN210152084 U CN 210152084U CN 201920877456 U CN201920877456 U CN 201920877456U CN 210152084 U CN210152084 U CN 210152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waterproof
roof
layer
waterproof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774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文津
廖文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774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52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52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520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 Y02A30/254Roof garden systems; Roof coverings with high solar reflect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 Y02B80/32Roof garden system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包括:第一顶板、第二顶板、第一结构梁和第二结构梁,第二结构梁一侧延伸有底板和与底板连接的侧板,侧板与第一顶板之间以及侧板与第一结构梁之间分别具有间隙,间隙内设密封件,第二结构梁、底板以及侧板之间形成排水沟,底板连接排水管;防水部件,包括位于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上表面的第一防水部以及位于变形缝内壁的第二防水部,第一防水部与第二防水部一体连接;挡土部件,为向上凸的迂回结构,两端分别通过锁紧密封件与一防水部密封连接;由下向上依次设于第一防水部和挡土部件上的碎石疏水层、过滤层和种植土层。本实用新型可提高变形缝的防水性能,并能有效保持种植顶层生态系统的连续性。

Description

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态问题的日益关注,以及由于城市的发展,使原来植物所占的地面空间被占用,种植系统设于建(构)筑物顶部成为必然趋势。种植系统常见于建筑物屋顶、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市政园林工程等。由于建(构)筑物本身有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的要求,因此该系统的防水和排水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建(构)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目前的传统变形缝结构是将变形缝做高,使变形缝延伸到种植土层之上,以达到防水的目的。这种变形缝结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表层的种植土层被变形缝完全分割,破坏了该种植顶层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凸出于种植土层的变形缝还会影响种植顶层的美观性和绿化布局的灵活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以有效保持种植顶层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并能防止与变形缝相关的建筑物结构的主体物料因自身防水性能不足引起渗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包括:
间隔设置的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的下方且邻近所述第二顶板设置有第一结构梁,所述第二顶板的下方且邻近所述第一顶板设置有第二结构梁,所述第二结构梁靠近所述第一结构梁的一侧延伸有底板和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侧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第二结构梁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侧板位于所述第一结构梁与所述第二结构梁之间且所述第一顶板靠近所述第二顶板的一侧凸出于所述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顶板之间以及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结构梁之间分别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置有密封件,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二顶板、所述第一结构梁、第二结构梁、所述底板以及所述侧板之间形成变形缝,所述变形缝沿其长度方向的开口处填充有填充物,所述第二结构梁、所述底板以及所述侧板之间形成排水沟,所述底板连接有排水管;
防水部件,所述防水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上表面的第一防水部,以及位于所述变形缝内壁的第二防水部,所述第一防水部与所述第二防水部一体连接;
挡土部件,所述挡土部件为向上凸的迂回结构,所述挡土部件的两端分别通过锁紧密封件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防水部密封连接;
由下向上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部和所述挡土部件上方的碎石疏水层、过滤层和种植土层。
作为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顶板靠近所述第二顶板的一侧凸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下表面低于所述侧板的上表面,所述侧板位于所述第一结构梁与所述挡水板之间。
作为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土部件包括两个挡土板和用于连接两个所述挡土板的橡胶止水带,所述挡土板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橡胶止水带为向上凸的迂回结构,其两端分别通过锁紧件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通过一个锁紧密封件与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二顶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上间隔开设有若干过滤孔。
作为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结构梁靠近所述第一结构梁的一侧凸设有承台,所述挡水板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一顶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方设置有一个抵接板,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对应的所述抵接板紧贴所述第一顶板并与所述挡水板的上表面抵接,与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对应的所述抵接板紧贴所述第二顶板并与所述承台的上表面抵接。
作为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防水部包括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由所述第一顶板靠近所述第二顶板的侧面依次延伸至所述挡水板的外壁和所述挡水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防水层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顶板上的所述第一防水部一体连接。
作为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防水部还包括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由所述第二顶板靠近所述第一顶板的侧面依次延伸至所述承台的外壁、所述第二结构梁靠近所述第一结构梁的侧壁、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防水层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顶板上的所述第一防水部一体连接。
作为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防水部还包括紧贴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的第三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具有朝向所述排水沟内翻折的翻折段,所述翻折段与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之间具有所述第三防水层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二防水层与所述翻折段之间具有间隙。
作为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结构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防水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挡水板与所述第一结构梁之间的第四防水层,所述第四防水层由所述第一顶板的下表面依次延伸至所述第一结构梁的侧面、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上表面、所述侧板靠近所述第一结构梁的一侧以及与所述侧板紧贴的所述第二防水层的外表面并邻近所述翻折段,所述第四防水层与所述第二防水层和所述侧板的两侧面之间均具有间隙。
作为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位于所述第一顶板下表面的所述第四防水层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侧板的上方,该第四防水层和位于其下方的所述第四防水层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作为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坡度为2%的找坡层,所述找坡层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找坡层的坡谷处连接,所述第二防水层和所述第三防水层均设置于所述找坡层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沿变形缝设置排水沟,排水沟的内壁设置的第二防水部与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上设置的第一防水部一体连接,且排水沟的底部连接排水管,可以有效提高变形缝的防水性能,防止与变形缝相关的建筑物结构的主体物料因自身防水性能不足引起的渗漏。挡土部件位于碎石疏水层、过滤层和种植土层之下,即变形缝不突出于种植土层,可以有效保持种植顶层生态系统的连续性,防止绿化布局受到变形缝位置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挡土部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挡土板的侧视图。
图中:
11、第一顶板;12、第二顶板;
21、第一结构梁;22、第二结构梁;23、底板;24、侧板;25、排水管;26、排水沟;27、挡水板;28、承台;291、密封胶;292、聚乙烯泡沫塑料;293、聚乙烯泡沫塑料棒;
31、第一防水部;32、第二防水部;321、第一防水层;322、第二防水层;323、第三防水层;324、第四防水层;
4、挡土部件;41、挡土板;411、第一连接板;412、第二连接板;413、过滤孔;414、抵接板;42、橡胶止水带;43、锁紧件;431、不锈钢螺栓;432、固件压板;433、丁基密封胶带;
5、碎石疏水层;6、过滤层;7、种植土层;8、找平层;9、饰面层;10、找坡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包括:
间隔设置的第一顶板11和第二顶板12,第一顶板11的下方且邻近第二顶板12设置有第一结构梁21,第二顶板12的下方且邻近第一顶板11设置有第二结构梁22,第二结构梁22靠近第一结构梁21的一侧延伸有底板23和与底板23连接的侧板24,侧板24和第二结构梁22位于底板23的上方,侧板24位于第一结构梁21与第二结构梁22之间且第一顶板11靠近第二顶板12的一侧凸出于侧板24,侧板24与第一顶板11之间以及侧板24与第一结构梁21之间分别具有间隙,间隙内设置有密封件,第一顶板11、第二顶板12、第一结构梁21、第二结构梁22、底板23以及侧板24之间形成变形缝,变形缝沿其长度方向的开口处填充有填充物,第二结构梁22、底板23以及侧板24之间形成排水沟26,底板23连接有排水管25;
防水部件,防水部件包括位于第一顶板11和第二顶板12上表面的第一防水部31,以及位于变形缝内壁的第二防水部32,第一防水部31与第二防水部32一体连接;
挡土部件4,挡土部件4为向上凸的迂回结构,挡土部件4的两端分别通过锁紧密封件与其中一个第一防水部31密封连接;
由下向上依次设置于第一防水部31和挡土部件4上方的碎石疏水层5、过滤层6和种植土层7。
其中,种植土层7的上表面为排水坡道,箭头所指的方向即为排水方向。
本实施例沿变形缝设置排水沟26,排水沟26的内壁设置的第二防水部32与第一顶板11和第二顶板12上设置的第一防水部31一体连接,且排水沟26的底部连接排水管25,可以有效提高变形缝的防水性能,防止因建筑物结构的主体物料自身防水性能不足引起的渗漏。挡土部件4位于碎石疏水层5、过滤层6和种植土层7之下,即变形缝不突出于种植土层7,可以有效保持种植顶层生态系统的连续性,防止绿化布局受到变形缝位置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在防水部件与第一顶板11之间以及防水部件与第二顶板12之间还分别设置有找平层8。在顶板(第一顶板11、第二顶板12)、结构梁(第一结构梁21、第二结构梁22)以及底板23的下方分别设置有饰面层9。
其中,第一顶板11靠近第二顶板12的一侧凸设有挡水板27,挡水板27的下表面低于侧板24的上表面,侧板24位于第一结构梁21与挡水板27之间,挡水板27的设置可以防止水流经或溅入变形缝的开口端,大大降低变形缝漏水的风险。
如图2和图3所示,挡土部件4包括两个挡土板41和用于连接两个挡土板41的橡胶止水带42,挡土板41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一连接板411和第二连接板412,橡胶止水带42为向上凸的迂回结构,其两端分别通过锁紧件43与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板411远离第二连接板412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板412分别通过一个锁紧密封件与第一顶板11、第二顶板12密封连接,第一连接板411上间隔开设有若干过滤孔413。两个挡土板41之间通过橡胶止水带42连接实现挡土,可以使变形缝两侧结构发生相对位移时挡土部件4不被破坏且能正常工作。挡土板41的第一连接板411上间隔设置的若干过滤孔413,用于提高变形缝的排水性能,并能对种植土层7进行过滤,防止大块的种植土壤掉入排水沟26内而堵塞排水管25,影响排水沟26的排水效果。
具体地,橡胶止水带42的两端分别通过不锈钢螺栓431与对应的第一连接板411连接,且不锈钢螺栓431上设置有一个固件压板432,橡胶止水带42与固件压板432和第一连接板411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丁基密封胶带433,其中,不锈钢螺栓431、固件压板432及两个丁基密封胶带433即组成上述实施例的锁紧件43。
本实施例中,第二结构梁22靠近第一结构梁21的一侧凸设有承台28,挡水板27的上表面低于第一顶板11的上表面,第二连接板412的下方设置有一个抵接板414,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板412对应的抵接板414紧贴第一顶板11并与挡水板27的上表面抵接,与另一个第二连接板412对应的抵接板414紧贴第二顶板12并与承台28的上表面抵接。其中,挡水板27的上表面平行于承台28的上表面。抵接板414可以提高第二连接板412与第一顶板11和第二顶板12的连接稳定性,防止发生松动而影响锁紧密封件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412通过膨胀螺钉与对应的顶板连接,并采用密封胶进行封堵。对应的第一防水部31固定在第二连接板412与相应的顶板之间。膨胀螺钉和密封胶即上述实施例所谓的锁紧密封件。
其中,第二防水部32包括第一防水层321,第一防水层321由第一顶板11靠近第二顶板12的侧面依次延伸至挡水板27的外壁和挡水板27的下表面,第一防水层321的上端与第一顶板11上的第一防水部31一体连接,可以防止水流溅至挡水板27上影响挡水板27的结构稳定性,以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与挡水板27对应的抵接板414的下端可以延伸至挡水板27的侧面,可以防止水流溅至挡水板27上影响挡水板27的结构稳定性,以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其中,第二防水部32还包括第二防水层322,第二防水层322由第二顶板12靠近第一顶板11的侧面依次延伸至承台28的外壁、第二结构梁22靠近第一结构梁21的侧壁、底板23、侧板24的上表面,第二防水层322的上端与第二顶板12上的第一防水部31一体连接,可以防止排水沟26渗水而影响排水沟26的防水性能。
第二防水部32还包括紧贴底板23和侧板24的第三防水层323,第二防水层322具有朝向排水沟26内翻折的翻折段,翻折段与底板23和侧板24之间具有第三防水层323的安装空间,第二防水层322与翻折段之间具有间隙,防止第二防水层322和第三防水层323之间相互影响。本实施例相当于对底板23和侧板24的连接拐角处设置了双层防水措施,即加强防水处理,同时也能提高底板23和侧板24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侧板24与第一结构梁2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第二防水部32还包括设置于挡水板27与第一结构梁21之间的第四防水层324,第四防水层324由第一顶板11的下表面依次延伸至第一结构梁21的侧面、第一密封件的上表面、侧板24靠近第一结构梁21的一侧以及与侧板24紧贴的第二防水层322的外表面并邻近翻折段,第四防水层324与第二防水层322和侧板24的两侧面之间均具有间隙,防止第二防水层322和第四防水层324之间相互影响。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密封胶291和聚乙烯泡沫塑料292,密封胶291对第一结构梁21与侧板24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具体地,位于第一顶板11下表面的第四防水层324的一端延伸至侧板24的上方,该第四防水层324和位于其下方的第四防水层324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为聚乙烯泡沫塑料棒293,可以使上下间隔设置的两部分第四防水层324分别与对应的结构抵接,以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本实施中,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还包括坡度为2%的找坡层10,找坡层10位于底板23上,以便于安装第二防水层322和第三防水层323,排水管25与找坡层10的坡谷处连接,第二防水层322和第三防水层323均设置于找坡层10上。
本实施例的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全部设于表层种植土层7之下,外观上对表层种植效果没有影响。而变形缝处为漏水的高发区域,本变形缝结构以“排”的方式代替传统构造中“堵”的方式,设排水沟26把变形缝开口处的水收集排走,排水沟26内设防水层与顶层防水层连成一体,防止建筑物的结构主体物料自身防水性能不足引起的渗漏;另外,排水沟26在变形缝开口端设挡水板27,防止水流经或溅入变形缝开口端,大大降低变形缝漏水的风险。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等同替换、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换只要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并不是限制,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Claims (10)

1.一种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间隔设置的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的下方且邻近所述第二顶板设置有第一结构梁,所述第二顶板的下方且邻近所述第一顶板设置有第二结构梁,所述第二结构梁靠近所述第一结构梁的一侧延伸有底板和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侧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第二结构梁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侧板位于所述第一结构梁与所述第二结构梁之间且所述第一顶板靠近所述第二顶板的一侧凸出于所述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顶板之间以及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结构梁之间分别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置有密封件,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二顶板、所述第一结构梁、第二结构梁、所述底板以及所述侧板之间形成变形缝,所述变形缝沿其长度方向的开口处填充有填充物,所述第二结构梁、所述底板以及所述侧板之间形成排水沟,所述底板连接有排水管;
防水部件,所述防水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上表面的第一防水部,以及位于所述变形缝内壁的第二防水部,所述第一防水部与所述第二防水部一体连接;
挡土部件,所述挡土部件为向上凸的迂回结构,所述挡土部件的两端分别通过锁紧密封件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防水部密封连接;
由下向上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水部和所述挡土部件上方的碎石疏水层、过滤层和种植土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靠近所述第二顶板的一侧凸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下表面低于所述侧板的上表面,所述侧板位于所述第一结构梁与所述挡水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部件包括两个挡土板和用于连接两个所述挡土板的橡胶止水带,所述挡土板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橡胶止水带为向上凸的迂回结构,其两端分别通过锁紧件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通过一个锁紧密封件与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二顶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上间隔开设有若干过滤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梁靠近所述第一结构梁的一侧凸设有承台,所述挡水板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一顶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方设置有一个抵接板,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对应的所述抵接板紧贴所述第一顶板并与所述挡水板的上表面抵接,与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对应的所述抵接板紧贴所述第二顶板并与所述承台的上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部包括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由所述第一顶板靠近所述第二顶板的侧面依次延伸至所述挡水板的外壁和所述挡水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防水层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顶板上的所述第一防水部一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部还包括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由所述第二顶板靠近所述第一顶板的侧面依次延伸至所述承台的外壁、所述第二结构梁靠近所述第一结构梁的侧壁、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防水层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顶板上的所述第一防水部一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部还包括紧贴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的第三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具有朝向所述排水沟内翻折的翻折段,所述翻折段与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之间具有所述第三防水层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二防水层与所述翻折段之间具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结构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防水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挡水板与所述第一结构梁之间的第四防水层,所述第四防水层由所述第一顶板的下表面依次延伸至所述第一结构梁的侧面、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上表面、所述侧板靠近所述第一结构梁的一侧以及与所述侧板紧贴的所述第二防水层的外表面并邻近所述翻折段,所述第四防水层与所述第二防水层和所述侧板的两侧面之间均具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顶板下表面的所述第四防水层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侧板的上方,该第四防水层和位于其下方的所述第四防水层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坡度为2%的找坡层,所述找坡层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找坡层的坡谷处连接,所述第二防水层和所述第三防水层均设置于所述找坡层上。
CN201920877456.4U 2019-06-11 2019-06-11 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 Active CN210152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7456.4U CN210152084U (zh) 2019-06-11 2019-06-11 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7456.4U CN210152084U (zh) 2019-06-11 2019-06-11 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52084U true CN210152084U (zh) 2020-03-17

Family

ID=69762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77456.4U Active CN210152084U (zh) 2019-06-11 2019-06-11 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5208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9308A (zh) * 2020-03-25 2020-07-07 广东现代建筑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地库顶部顶板排水盲沟结构
CN111663667A (zh) * 2020-07-01 2020-09-15 上海万科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tod上盖板伸缩缝的防渗漏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9308A (zh) * 2020-03-25 2020-07-07 广东现代建筑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地库顶部顶板排水盲沟结构
CN111663667A (zh) * 2020-07-01 2020-09-15 上海万科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tod上盖板伸缩缝的防渗漏结构
CN111663667B (zh) * 2020-07-01 2021-06-18 上海万科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tod上盖板伸缩缝的防渗漏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52084U (zh) 建筑物种植顶板变形缝结构
KR100485742B1 (ko) 우수 저류조
US20090211186A1 (en) Double floor type inducing waterproof structure and green roof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US7134808B2 (en) Drain sealing
CN207608784U (zh) 一种沥青道路的排水装置
CN111997098A (zh) 变形缝防渗水结构
CN109338879A (zh) 一种钢结构桥梁二合一桥面排水系统
CN109914182A (zh) 一种公路排水系统及新型高速公路
CN213014510U (zh) 组合式表面能防水系统
CN207469079U (zh) 桥梁伸缩缝雨水引流装置
KR101215875B1 (ko) 합류식 하수관거 월류수 저류조와 그의 제조 방법
CN205976249U (zh) 屋顶的排水沟结构
CN211621675U (zh) 一种用于地下防水工程的复合结构
CN216304418U (zh) 新桥梁板与旧桥梁板接缝防水构造
CN209323357U (zh) 一种钢结构桥梁二合一桥面排水系统
CN213741667U (zh) 一种多层民用建筑的卫生间地漏防水结构
CN217127985U (zh) 一种桥梁伸缩缝的排水结构
CN216947714U (zh) 一种改善透水性的人行道结构
CN216195539U (zh) 建筑用防水板
CN220468620U (zh) 承插式桥梁泄水管及具有其的桥梁
CN220790134U (zh) 一种屋面水平变形缝嵌平结构
CN220102045U (zh) 一种直角转角处水封装置
KR200311580Y1 (ko) 교량의 상판 슬래브 신축이음 구간의 빗물 누수받이 구조
CN207919278U (zh) 市政道路结构
CN216512906U (zh) 一种浮盘排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