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40205U - 一种旋转轴以及输送混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轴以及输送混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40205U
CN210140205U CN201921030393.5U CN201921030393U CN210140205U CN 210140205 U CN210140205 U CN 210140205U CN 201921030393 U CN201921030393 U CN 201921030393U CN 210140205 U CN210140205 U CN 210140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section
mixing
mixing section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3039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春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ANSHAN FUNKE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ANSHAN FUNKE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ANSHAN FUNKE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ANSHAN FUNKE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3039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40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40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402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旋转轴以及输送混合装置,涉及物料输送混合技术领域。输送混合装置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壳体、旋转轴以及驱动机构。旋转轴包括沿物料传送方向连续依次设置的第一输送段、混合段和第二输送段;第一输送段的外壁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第二输送段的外壁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混合段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打散并输送物料的叶片组件。壳体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第二输送段对应设置;第一输送段、混合段和第二输送段均安装于壳体内部;驱动机构与旋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旋转轴旋转。其混合效率较高,且通过第二螺旋叶片的反向输送,能够减少物料堆积。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轴以及输送混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料输送混合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转轴以及输送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物料混合设备在进行混合、输送作业时,容易造成物料的堆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轴以及输送混合装置,通过第二螺旋叶片的反向输送,能够改善现有的物料堆积的问题,且能够提高输送、混合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转轴,包括:沿物料传送方向连续依次设置的第一输送段、混合段和第二输送段;第一输送段的外壁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第二输送段的外壁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混合段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打散并输送物料的叶片组件。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旋转轴主要用于物料的输送和混合,物料经第一输送段的第一螺旋叶片输送至混合段,经叶片组件打散、混合后输送至第二输送段。由于第二输送段的第二螺旋叶片与第一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则打散混合后物料经第二螺旋叶片反向输送,可以减少物料在端头堆积。由于第一输送段、混合段和第二输送段是连续依次设置的,则提高了输送、混合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叶片组件包括多个扇形叶片,多个扇形叶片沿混合段的外壁螺旋设置,多个扇形叶片的螺旋方向与第一输送段的螺旋方向相同且相邻的两个扇形叶片间隔设置,每个扇形叶片远离混合段的外壁的一端的宽度大于靠近混合段的外壁的一端的宽度。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该多个扇形叶片是螺旋设置的,则通过该多个扇形叶片可实现对物料的输送;且相邻的两个扇形叶片间隔设置,扇形叶片远离混合段的外壁的一端的宽度大于靠近混合段的外壁的一端的宽度,能够有效打散团聚物料,增加物料的接触范围,扇形叶片之间的间隙为物料的混合提供了场所,提高物料在混合段的滞留时间,对物料进行充分混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每个扇形叶片远离混合段的外壁的一端端面均为弧形面。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旋转轴旋转时,由于扇形叶片远离混合段的外壁的一端端面为弧形面,则扇形叶片在随旋转轴旋转时能够较好地将物料打散。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混合段包括沿物料传送方向连续依次设置的第一混合段和第二混合段,第二混合段的外壁还设置有多个带状叶片,多个带状叶片与第二混合段上的扇形叶片间隔设置,每个带状叶片的中心线延伸路径为渐开线式。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第二混合段还设置有带状叶片,且每个带状叶片的中心线延伸路径为渐开线式,则经扇形叶片打散后的物料与带状叶片呈线接触形式,带状叶片与物料接触位置线速度较高,能够形成充分混合,经过扇形叶片和带状叶片的共同作用,使得物料混合均匀,均匀度较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混合段的外壁间隔设置多个固定件,多个固定件均设置在带状叶片的同一侧,且多个固定件用于抵持带状叶片。
在上述实现过程,通过多个固定件的抵持作用,能够使得带状叶片不容易发生变形,有利于对物料进行充分混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多个固定件均为柱状,固定件的轴向与混合段的径向平行,多个固定件沿渐开线的路径分布。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固定件的轴向与混合段的径向平行,且多个固定件沿渐开线的路径分布,能够将带状叶片抵持,使得带状叶片较好地保持其中心线延伸路径为渐开线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混合装置,其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壳体、旋转轴以及驱动机构,壳体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第二输送段对应设置;第一输送段、混合段和第二输送段均安装于壳体内部;驱动机构与旋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旋转轴旋转。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旋转轴转动,壳体内的物料能够被第一输送段、混合段和第二输送段充分混合。由于出料口与第二输送段对应设置,则第二输送段的第二螺旋叶片对充分混合后的物料反向输送并从出料口排出,减少了物料在壳体端部的堆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壳体在对应混合段的位置开设有观察孔。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壳体开设观察孔,并将观察孔设置成与混合段对应,则通过观察孔可以观察到混合段的物料混合情况,从而可以调节物料的进料。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壳体开设有用于加入固体物料的第一进料口,第一进料口与第一输送段对应设置。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固体物料能够从第一进料口进入壳体内部,由于第一进料口与第一输送段对应设置,则固体物料经过第一输送段的第一螺旋叶片螺旋输送后,能够减少固体物料在混合段的堆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输送混合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壳体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壳体内部的温度,根据该温度信息可以调节进料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输送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输送混合装置;100-旋转轴;110-第一输送段;111-第一螺旋叶片;120-第一混合段;121-扇形叶片;130-第二混合段;131-带状叶片;132-固定件;140-第二输送段;141-第二螺旋叶片;300-壳体;310-第一进料口;320-第二进料口;330-出料口;340-观察孔;350-温度传感器;400-驱动机构;500-密封件;510-密封齿;511-第一间隙;512-第二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轴100以及输送混合装置10,其混合效率较高,且通过第二螺旋叶片141的反向输送,能够减少物料堆积。
请参看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输送混合装置10。该输送混合装置10包括壳体300、旋转轴100以及驱动机构400。其中,壳体300内部具有空腔,壳体300开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出料口330。
其中,壳体300的相对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口,旋转轴100穿设于壳体300相对两端的安装口并能够支承于壳体300,且旋转轴100的一端与驱动机构400传动连接,驱动机构400用于驱动旋转轴100旋转,示例性地,驱动机构400为驱动电机或者减速机。
可选地,安装口处安装有密封件500,密封件500套设于旋转轴100外壁,密封件500能够将安装口与旋转轴100之间的间隙密封,可以避免物料从安装口处泄露。示例性地,密封件500为迷宫密封结构,请参照图3,密封件500与壳体300连接且靠近安装口设置,密封件500包括沿旋转轴100的轴向分布的多个环形密封齿510,每个环形密封齿510的轮齿与旋转轴100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511,任意相邻两个环形密封齿510之间具有第二间隙512,第一间隙511和第二间隙512连通,密封件500开设有与第一间隙511或第二间隙512连通的充气口。通过充气口向第一间隙511或第二间隙512充气,气体经过第一间隙511时,气流受到节流作用,气流的压力和温度下降,流速增加。气流经过第一间隙511后进入第二间隙512,气体在第二间隙512的体积增加,形成漩涡损失了能量,从而阻止气流向外泄露,形成非接触动密封。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向第一间隙511充气还是向第二间隙512充气,气体均有从第一间隙511流向第二间隙512的过程,因而均能形成非接触动密封。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充气口连接气体管路向充气口充气。当不需要充气时,取下气体管路,通过封堵件将充气口密封即可。
请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轴100包括沿物料传送方向连续依次设置的第一输送段110、混合段和第二输送段140,且第一输送段110、混合段和第二输送段140均设置在壳体300的空腔内。第一输送段110的外壁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111,第二输送段140的外壁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141,第一螺旋叶片111和第二螺旋叶片141的螺旋方向相反;混合段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打散并输送物料的叶片组件。第二输送段140与出料口330对应设置,出料口330开设于第二输送段140对应的壳体300,且出料口330位于壳体300的下半部分。示例性地,出料口330设置在第二输送段140的正下方。为了将壳体300内混合后的物料充分排出,可选地,出料口330开设于混合段与第二输送段140的交界处对应的壳体300。
驱动机构400驱动旋转轴100旋转时,物料在壳体300内部经第一输送段110的第一螺旋叶片111输送至混合段,经叶片组件打散、混合后输送至第二输送段140。由于第二输送段140的第二螺旋叶片141与第一螺旋叶片111的螺旋方向相反,则打散混合后的物料经第二螺旋叶片141反向输送从出料口330排出,可以减少物料在端头堆积。由于第一输送段110、混合段和第二输送段140是连续依次设置的,则提高了输送、混合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同的视角下,旋转轴100的旋转方向应与第一螺旋叶片111的螺旋方向对应。示例性地,如果第一螺旋叶片111的螺旋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旋转轴100的旋转方向也设置为顺时针方向;如果第一螺旋叶片111的螺旋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则旋转轴100的旋转方向也设置为逆时针方向。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螺旋叶片141与第一螺旋叶片111的螺旋方向相反,即当第一螺旋叶片111的螺旋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时,第二螺旋叶片141的螺旋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当第一螺旋叶片111的螺旋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第二螺旋叶片141的螺旋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进一步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叶片组件包括多个扇形叶片121,多个扇形叶片121沿混合段的外壁螺旋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扇形叶片121间隔设置。即可以这样理解,多个扇形叶片121是由螺旋设置的连续叶片间隔地切掉部分之后形成的。每个扇形叶片121远离混合段的外壁的一端的宽度大于靠近混合段的外壁的一端的宽度。
由于该多个扇形叶片121是螺旋设置的,则通过该多个扇形叶片121可实现对物料的输送;且相邻的两个扇形叶片121间隔设置,扇形叶片121远离混合段的外壁的一端的宽度大于靠近混合段的外壁的一端的宽度,能够有效打散团聚物料,增加物料的接触范围,提高物料在混合段的滞留时间,对物料进行充分混合。
示例性地。每个扇形叶片121远离混合段的外壁的一端端面均为弧形面。则扇形叶片121在随旋转轴100旋转时能够较好地将物料打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扇形叶片121远离混合段的外壁的一端端面设置为平面。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叶片组件也可以设置成其他结构,只要能够将物料打散并进行输送即可。示例性地,叶片组件包括多个片状的三角叶片,多个三角叶片沿混合段的外壁螺旋设置,且相邻的两个三角叶片间隔设置。每个扇三角叶片远离混合段的外壁的一端的宽度小于靠近混合段的外壁的一端的宽度。
进一步地,混合段包括沿物料传送方向连续依次设置的第一混合段120和第二混合段130,第二混合段130的外壁还设置有多个带状叶片131,多个带状叶片131与第二混合段130上的扇形叶片121间隔设置,每个带状叶片131的中心线延伸路径为渐开线式。其中,多个带状叶片131也间隔设置。
带状叶片131的中心线延伸路径为渐开线式,则经扇形叶片121打散后的物料与带状叶片131呈线接触形式,带状叶片131与物料接触位置线速度较高,能够形成充分混合,经过扇形叶片121和带状叶片131的共同作用,使得物料在第二混合段130能够被混合更加均匀,均匀度较高。
示例性地,带状叶片131的材质可选择金属或者橡胶。当选择金属时,可以直接将带状叶片131焊接在旋转轴100的外壁。当带状叶片131的材质选择橡胶时,可以在第二混合段130的外壁间隔设置多个固定件132,多个固定件132均设置在带状叶片131的同一侧,多个固定件132用于抵持带状叶片131。示例性,处于带状叶片131相对两端的固定件132与带状叶片131连接,其余的固定件132抵持带状叶片131。通过多个固定件132的抵持作用,能够使得带状叶片131不容易发生变形,有利于对物料进行充分混合。可以理解的是,当带状叶片131的材质选择金属时,也可以采用设置固定件132的方式对带状叶片131进行抵持。
示例性地,多个固定件132均为柱状,固定件132的轴向与第二混合段130的径向平行,多个固定件132沿渐开线的路径分布。该种设置方式能够将带状叶片131较好地抵持,使得带状叶片131保持其中心线延伸路径为渐开线式。当然,也可以将固定件132设置为片状,片状的多个固定件132沿渐开线的路径分布。
以上内容均是对旋转轴100的介绍,下面将对壳体300的结构进行介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壳体300开设有用于加入固体物料的第一进料口310和用于加入液体物料的第二进料口320,第一进料口310与第一输送段110对应设置,第二进料口320与第一混合段120对应设置。
固体物料能够从第一进料口310进入壳体300内部,液体物料能够从第二进料口320进入壳体300内部,该输送混合装置10能够对固体物料和液体物料进行充分混合。由于第一进料口310与第一输送段110对应设置,则固体经过第一输送段110的第一螺旋叶片111输送时,能够避免固体物料在第一混合段120的堆积。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只开设第一进料口310,输送混合装置10只对固体物料进行输送混合。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进料口31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开设位置和个数;第二进料口320的开设位置和个数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第二进料口320也可以与第一输送段110对应,沿物料的传送方向依次为第一进料口310和第二进料口32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壳体300在对应混合段和第一输送段110的位置开设有观察孔340,通过在壳体300开设观察孔340,并将观察孔340设置成与混合段和第一输送段110对应,则通过观察孔340可以观察到混合段的物料混合情况以及第一输送段110的物料输送情况,从而可以调节物料的进料。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是只在第一输送段110或混合段对应的位置开设观察孔340;也可以是在第二输送段140的位置开设观察孔340。本申请对观察孔340的开设位置不做限定,当然也可以不开设观察孔340。
示例性地,输送混合装置10还包括用于检测壳体300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350。通过温度传感器350可以检测壳体300内部的温度,根据该温度信息可以调节进料量。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温度传感器350安装于第二混合段130,温度传感器350的检测头设置在壳体300内部。可以理解的是,温度传感器350也可以安装在第一混合段120或第二输送段140,本申请实施例对温度传感器350的安装位置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输送混合装置10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从第一进料口310将固体物料投入壳体300内部,从第二进料口320将液体物料投入壳体300内部,驱动机构400驱动旋转轴100旋转时,固体物料在壳体300内部经第一输送段110的第一螺旋叶片111输送至第一混合段120与液体物料混合得到湿物料,湿物料在第一混合段120经扇形叶片121打散并使得固体物料和液体物料充分混合,经扇形叶片121打散后的物料与第二混合段130的带状叶片131呈线接触形式,对固体物料和液体物料进行充分混合,得到均匀度高的物料,输送至第二输送段140经第二螺旋叶片141反向输送从出料口330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旋转轴,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物料传送方向连续依次设置的第一输送段、混合段和第二输送段;所述第一输送段的外壁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输送段的外壁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和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混合段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打散并输送物料的叶片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组件包括多个扇形叶片,所述多个扇形叶片沿所述混合段的外壁螺旋设置,所述多个扇形叶片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段的螺旋方向相同,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扇形叶片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扇形叶片远离所述混合段的外壁的一端的宽度大于靠近所述混合段的外壁的一端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轴,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扇形叶片远离所述混合段的外壁的一端端面均为弧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段包括沿物料传送方向连续依次设置的第一混合段和第二混合段,所述第二混合段的外壁还设置有多个带状叶片,所述多个带状叶片与所述第二混合段上的所述扇形叶片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带状叶片的中心线延伸路径为渐开线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合段的外壁间隔设置多个固定件,所述多个固定件均设置在所述带状叶片的同一侧,且所述多个固定件用于抵持所述带状叶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轴,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固定件均为柱状,所述固定件的轴向与所述混合段的径向平行,多个所述固定件沿所述渐开线的路径分布。
7.一种输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内部具有空腔的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第二输送段对应设置;
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轴,所述第一输送段、所述混合段和所述第二输送段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以及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对应所述混合段的位置开设有观察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设有用于加入固体物料的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所述第一输送段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混合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壳体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CN201921030393.5U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旋转轴以及输送混合装置 Active CN210140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30393.5U CN210140205U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旋转轴以及输送混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30393.5U CN210140205U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旋转轴以及输送混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40205U true CN210140205U (zh) 2020-03-13

Family

ID=69736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30393.5U Active CN210140205U (zh) 2019-07-03 2019-07-03 一种旋转轴以及输送混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4020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3059A (zh) * 2021-03-30 2021-07-09 陈子欣 一种高速、连续和料设备
CN114955415A (zh) * 2022-07-02 2022-08-30 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叶片快出料式两用有轴准螺旋体及高效双破碎输送机
CN116374517A (zh) * 2023-02-15 2023-07-04 北京中投润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送料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3059A (zh) * 2021-03-30 2021-07-09 陈子欣 一种高速、连续和料设备
CN114955415A (zh) * 2022-07-02 2022-08-30 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叶片快出料式两用有轴准螺旋体及高效双破碎输送机
CN116374517A (zh) * 2023-02-15 2023-07-04 北京中投润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送料装置
CN116374517B (zh) * 2023-02-15 2024-02-06 北京中投润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送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40205U (zh) 一种旋转轴以及输送混合装置
CA2710179C (en) Gas foil impeller
EP1495230B1 (en) Bulk material pump feeder
WO2012017569A1 (ja) 循環式分散システム及び循環式分散方法
EP3088075B1 (en) Stirring blade and stirring device
CN102583059A (zh) 一种悬空式锁气卸料阀
CN113526040A (zh) 一种新型混料搅拌机
CN107628413A (zh) 用于粉体给料的装置
JPH0599185A (ja) カツター付下水管用水中ポンプ
JP5220092B2 (ja) 工業用ポンプのエアーディフューザーシステム
TW201927396A (zh) 混合裝置
CN210496323U (zh) 粉料供料机构以及粉尘气溶胶发生器
CN209952653U (zh) 烟草薄片污水处理系统
CN215923493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输送机
CN211303429U (zh) 一种卧螺离心机
CN209956981U (zh) 翻板双螺旋输送机
JP5572333B2 (ja) 搬送装置
CN210914390U (zh) 一种粉体输送用降粉降尘装置
JP4690542B2 (ja) 固液二相流配管
CN203448000U (zh) 镂空带栅条螺旋叶片转子
KR102460339B1 (ko) 누설차단용 임펠러 및 이를 이용한 블로워
RU126369U1 (ru) Активатор жидких сред (варианты)
CN220411780U (zh) 具有气封出料口的螺旋机
JP3382238B2 (ja) ロータリーバルブ
CN219296409U (zh) 一种粉状物料防反流供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