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3231U - 一体式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一体式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3231U
CN210133231U CN201920470436.5U CN201920470436U CN210133231U CN 210133231 U CN210133231 U CN 210133231U CN 201920470436 U CN201920470436 U CN 201920470436U CN 210133231 U CN210133231 U CN 210133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addle
rod
connecting rod
fram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704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闯
张俊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4704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32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3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32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电动车,属于电动车领域,包括车架本体和使用一体式车架的电动车,车架本体由冲压对称件焊接构成,由两个开口相反的圆弧段连接组成,主横梁上段前端和主横梁下段前端重合为前叉轴连接端,主横梁上段有叉口,叉口后端为后轮连接端,主横梁下段前端为脚踏板连接端,车架本体前端与前叉连接,前叉上部安装有车把手,下部通过前轮架与前轮连接,前叉与前轮架之间设置有双减震机构,鞍座通过鞍座支撑杆与支架本体连接,支架本体后端与后轮连接,后座垫设置在后轮上方,后座垫后端设有倚背,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式冲压车架,前轮和车座均有减震效果,方便充电,倚靠背采用可折叠结构,方便携带。

Description

一体式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领域,涉及一种一体式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车车架结构利用金属接合方式完整组成,但是,各个接合处容易因出现受力不当或是老化现象,导致断损,造成整体的受力强度降低,进而影响骑乘安全,随着绿色环保出行的倡导,电动车作为代步工具的使用越来越多,针对电动车车架的结构强度和舒适度,有必要再寻求强化的方式。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一体冲压车架,具有减震折叠功能的一体式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电动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式车架,
包括车架本体,所述车架本体由冲压对称件焊接构成,所述车架本体由两个开口相反的圆弧段连接组成,为主横梁上段和主横梁下段,所述主横梁上段前端和主横梁下段前端重合为前叉轴连接端,所述主横梁上段设有叉口,沿叉口延伸至后端为后轮连接端,所述主横梁下段前端为脚踏板连接端。
进一步的,所述叉口处设有与鞍座支撑杆配合设置的半圆。进一步的,所述主横梁上段与主横梁下段开始连接处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向内凹陷。
进一步的,包括车架本体、前叉、鞍座、后座垫和电池,所述车架本体通过前叉轴与前叉连接,所述前叉上部安装有车把手,下部通过前轮架与前轮连接,所述前叉与前轮架之间设置有双减震机构,所述鞍座通过鞍座支撑杆与支架本体连接,所述支架本体后端与后轮连接,所述后座垫设置在后轮上方,通过后座支架和鞍座支撑杆与支架本体连接,所述后座垫后端设有椅背,所述椅背通过第二锁手与后座垫垂直设置,所述电池设置在后座垫和鞍座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双减震机构包括上减震杆、下减震杆、第一减震器壳、第二减震器壳、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减震簧、第二减震簧和减震杆,所述第一减震簧设置在上减震杆和下减震杆之间,所述上减震杆与第一连杆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第二连杆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与下减震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端与减震杆一端连接,所述减震杆另一端与第二减震簧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减震簧另一端与第二减震器壳内侧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减震器壳为U型结构,两端分别与上减震杆和下减震杆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器壳套设在第一减震簧外圈,并与第二减震器壳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器壳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邻侧为开口,所述上减震杆、第一减震簧、下减震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形成三角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鞍座通过第三减震簧与鞍座架连接,所述鞍座架通过固定块与鞍座支撑杆连接,所述鞍座架与固定块前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座后端设有通过铰链连接的第一锁手,所述第一锁手压在鞍座架上,所述第一锁手一侧有转动连接的扳手,所述扳手卡设在鞍座架和固定块侧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锁手设置在椅背的一侧,与椅背后端面接触,所述第二锁手通过连轴和第一垫圈与后座垫转动连接,所述后座垫后端下侧设置有锁手支架,所述椅背下端与锁手支架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锁手支架一侧设置有第三锁手,所述第三锁手通过连轴和第二垫圈与锁手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椅背通过第三锁手折叠设置在后座垫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设置在电池座上,所述电池座两侧与后座支架、车架本体和辅梁焊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采用额一体冲压车架,与市面上铁管铝铸材质上有明显区别,工艺采用激光焊接技术,前轮采用双减震机构,大大减少了骑行过程中的颠簸,电池采用外露式结构,方便充电,椅背采用折叠功能,方便携带。
2、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双减震机构骑行时通过第一减震簧压缩对前轮颠簸起到一重减震作用,同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连接角度减小,并对第二减震簧施加一定压力,第二减震簧压缩,对前轮起到二重减震作用。
3、本实用新型鞍座带有减震折叠功能,向上转动扳手后向下转动第一锁手,鞍座架沿固定块前端转动,使鞍座7向下翻折一定角度,方便收纳。附图说明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电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减震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减震机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鞍座折叠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椅背折叠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架本体;101、主横梁上段;102、主横梁下段;103、前叉轴连接端;104、加强筋;105、叉口;106、后轮连接端;107、脚踏板连接端;2、前叉;3、前叉轴;4、双减震机构;401、上减震杆;402、下减震杆;403、第一减震器壳;404、第二减震器壳;405、第一连杆;406、第二连杆;407、第一减震簧;408、第二减震簧;409、减震杆;5、前轮架;6、车把手;7、鞍座;701、第三减震簧;702、鞍座支撑架;703、第一锁手;704、固定块; 705、扳手;706、鞍座架;9、电池;901、电池座;10、后座支架;11、后座垫;12、椅背;121、锁手支架;122、第二锁手;123、第一垫圈;124、第三锁手;125、第二垫圈;13、前轮;14、后轮;15、辅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2所示,一体式车架,包括车架本体1,车架本体1由冲压对称件焊接构成,车架本体1由两个开口相反的圆弧段连接组成,为主横梁上段101和主横梁下段102,主横梁上段101前端和主横梁下段102前端重合为前叉轴连接端103,主横梁上段101设有叉口105,沿叉口105延伸至后端为后轮连接端106,主横梁下段102前端为脚踏板连接端107,采用一体式冲压车架,与市面上铁管与铝铸材质上不同,工艺采用激光焊接技术。
如图2所示,优选地,叉口105处设有与鞍座支撑杆702配合设置的半圆,方便与鞍座支撑杆702配合安装。
如图2所示,优选地,主横梁上段101与主横梁下段102开始连接处设有加强筋104,加强筋104向内凹陷,加强车架本体1的强度。
如图1至6所示,优选地,包括车架本体1、前叉2、鞍座7、后座垫 11和电池9,车架本体1通过前叉轴3与前叉2连接,前叉2上部安装有车把手6,下部通过前轮架5与前轮13连接,前叉2与前轮架5之间设置有双减震机构4,鞍座7通过鞍座支撑杆702与车架本体1连接,车架本体1后端与后轮14连接,后座垫11设置在后轮14上方,通过后座支架10和后座支撑杆11与车架本体1连接,后座垫11后端设有椅背12,椅背12通过第二锁手122与后座垫11垂直设置,电池9设置在后座垫11和鞍座7之间,前轮采用双减震结构,减少骑行过程中的颠簸,椅背采用可折叠功能,方便携带。
如图3和4所示,优选地,双减震机构4包括上减震杆401、下减震杆 402、第一减震器壳403、第二减震器壳404、第一连杆405、第二连杆406、第一减震簧407、第二减震簧408和减震杆409,第一减震簧407设置在上减震杆401和下减震杆402之间,上减震杆401与第一连杆405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405另一端与第二连杆406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406另一端与下减震杆402转动连接,第一连杆405与第二连杆406连接端与减震杆 409一端连接,减震杆409另一端与第二减震簧408一端连接,第二减震簧 408另一端与第二减震器壳404内侧壁连接,骑行时第一减震簧407对前轮颠簸起到一重减震作用,同时第一连杆405和第二连杆406的连接角度减小,并对第二减震簧408施加一定压力,第二减震簧408压缩,对前轮13起到二重减震作用。
如图3和4所示,优选地,第二减震器壳404为U型结构,两端分别与上减震杆401和下减震杆402连接,第二减震器404两端分别套在上减震杆 401和下减震杆402上,并与上减震杆401和下减震杆402为滑动连接,第一减震器壳403套设在第一减震簧407外圈,并与第二减震器壳404连接,第一减震器壳403与第一连杆405和第二连杆406相邻侧为开口,第一减震器壳403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开口处方便第一连杆405和第二连杆406的运动,上减震杆401、第一减震簧407、下减震杆402、第一连杆405和第二连杆406形成三角型结构,结构更稳定。
如图5所示,优选地,鞍座7通过第三减震簧701与鞍座架706连接,起到减震作用,鞍座架706通过固定块704与鞍座支撑杆702连接,鞍座架706与固定块704前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固定块704后端设有通过铰链连接的第一锁手703,第一锁手703压在鞍座架706上,第一锁手703一侧有转动连接的扳手705,扳手705卡设在鞍座架706和固定块704侧端,向上转动扳手705后向下转动第一锁手703,转动鞍座架706使鞍座7向下翻折一定角度,方便收纳。
如图6所示,优选地,第二锁手122设置在椅背12的一侧,与椅背12 后端面接触,第二锁手122通过连轴和第一垫圈123与后座垫11转动连接,后座垫11后端下侧设置有锁手支架121,椅背12下端与锁手支架121通过铰链转动连接,锁手支架121一侧设置有第三锁手124,第三锁手124通过连轴和第二垫圈125与锁手支架121转动连接,椅背12通过第三锁手124 折叠设置在后座垫11的下方,转动第二锁手使椅背向下转动,转动二百七十度后,椅背12设置在后座垫11的下方,转动第三锁手124,将椅背12 卡住,方便收纳、携带。
如图1所示,优选地,电池9设置在电池座901上,电池座901两侧与后座支架10、车架本体1和辅梁15焊接固定,电池9采用外露式结构,方便充电。
实际工作过程为,车架本体1由冲压对称件焊接构成,车架本体1前端通过前叉轴3与前叉2连接,前叉2上端安装有车把手6,下端通过双减震机构4与前轮架5连接,前轮架5与前轮13连接,双减震机构4包括上减震杆401、下减震杆402、第一减震器壳403、第二减震器壳404、第一连杆 405、第二连杆406、第一减震簧407、第二减震簧408和减震杆409,上减震杆401、第一减震簧407、下减震杆402、第一连杆405和第二连杆406 形成三角型结构,使结构更稳定,第一减震簧407设置在上减震杆401和下减震杆402之间,骑行时第一减震簧407对前轮颠簸起到一重减震作用,同时第一连杆405和第二连杆406的连接角度减小,并对第二减震簧408施加一定压力,第二减震簧408压缩,对前轮13起到二重减震作用,鞍座7与鞍座架702之间设置有起减震作用的第三减震簧701,鞍座架702通过固定块704与鞍座支撑架706连接,鞍座支撑架706与车架本体1连接,鞍座架 702与固定块704前端转动连接,固定块704后端设置有转动连接的第一锁手703,第一锁手703一侧有转动连接扳手705,扳手705卡在鞍座架702 和固定块704侧槽内,向上转动扳手705后,向下转动第一锁手703,鞍座架702可沿固定块704前端转动,实现折叠,后座垫11通过后座支架10与车架本体2连接,椅背12通过第二锁手122与后座垫11垂直设置,后座垫 11下端通过锁手支架121与第三锁手124转动连接,转动第二锁手122使椅背12逆时针转动二百七十度,翻转至后座垫11的下方,转动第三锁手124 将椅背锁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体式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本体(1),所述车架本体(1)由冲压对称件焊接构成,所述车架本体(1)由两个开口相反的圆弧段连接组成,为主横梁上段(101)和主横梁下段(102),所述主横梁上段(101)前端和主横梁下段(102)前端重合为前叉轴连接端(103),所述主横梁上段(101)设有叉口(105),沿叉口(105)延伸至后端为后轮连接端(106),所述主横梁下段(102)前端为脚踏板连接端(1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口(105)处设有与鞍座支撑杆(702)配合设置的半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横梁上段(101)与主横梁下段(102)开始连接处设有加强筋(104),所述加强筋(104)向内凹陷。
4.使用一体式车架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本体(1)、前叉(2)、鞍座(7)、后座垫(11)和电池(9),所述车架本体(1)通过前叉轴(3)与前叉(2)连接,所述前叉(2)上部安装有车把手(6),下部通过前轮架(5)与前轮(13)连接,所述前叉(2)与前轮架(5)之间设置有双减震机构(4),所述鞍座(7)通过鞍座支撑杆(702)与车架本体(1)连接,所述车架本体(1)后端与后轮(14)连接,所述后座垫(11)设置在后轮(14)上方,通过后座支架(10)和鞍座支撑杆(702)与车架本体(1)连接,所述后座垫(11)后端设有椅背(12),所述椅背(12)通过第二锁手(122)与后座垫(11)垂直设置,所述电池(9)设置在后座垫(11)和鞍座(7)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一体式车架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减震机构(4)包括上减震杆(401)、下减震杆(402)、第一减震器壳(403)、第二减震器壳(404)、第一连杆(405)、第二连杆(406)、第一减震簧(407)、第二减震簧(408)和减震杆(409),所述第一减震簧(407)设置在上减震杆(401)和下减震杆(402)之间,所述上减震杆(401)与第一连杆(405)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405)另一端与第二连杆(406)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06)另一端与下减震杆(40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405)与第二连杆(406)连接端与减震杆(409)一端连接,所述减震杆(409)另一端与第二减震簧(408)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减震簧(408)另一端与第二减震器壳(404)内侧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使用一体式车架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器壳(404)为U型结构,两端分别与上减震杆(401)和下减震杆(402)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器壳(403)套设在第一减震簧(407)外圈,并与第二减震器壳(404)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器壳(403)与第一连杆(405)和第二连杆(406)相邻侧为开口,所述上减震杆(401)、第一减震簧(407)、下减震杆(402)、第一连杆(405)和第二连杆(406)形成三角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一体式车架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7)通过第三减震簧(701)与鞍座架(706)连接,所述鞍座架(706)通过固定块(704)与鞍座支撑杆(702)连接,所述鞍座架(706)与固定块(704)前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704)后端设有通过铰链连接的第一锁手(703),所述第一锁手(703)压在鞍座架(706)上,所述第一锁手(703)一侧有转动连接的扳手(705),所述扳手(705)卡设在鞍座架(706)和固定块(704)侧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一体式车架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手(122)设置在椅背(12)的一侧,与椅背(12)后端面接触,所述第二锁手(122)通过连轴和第一垫圈(123)与后座垫(11)转动连接,所述后座垫(11)后端下侧设置有锁手支架(121),所述椅背(12)下端与锁手支架(121)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锁手支架(121)一侧设置有第三锁手(124),所述第三锁手(124)通过连轴和第二垫圈(125)与锁手支架(121)转动连接,所述椅背(12)通过第三锁手(124)折叠设置在后座垫(11)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一体式车架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9)设置在电池座(901)上,所述电池座(901)两侧与后座支架(10)、车架本体(1)和辅梁(15)焊接固定。
CN201920470436.5U 2019-04-09 2019-04-09 一体式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电动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33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70436.5U CN210133231U (zh) 2019-04-09 2019-04-09 一体式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70436.5U CN210133231U (zh) 2019-04-09 2019-04-09 一体式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3231U true CN210133231U (zh) 2020-03-10

Family

ID=69702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7043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33231U (zh) 2019-04-09 2019-04-09 一体式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32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74875U (zh) 一种方便骑行的电动自行车
CN210133231U (zh) 一体式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电动车
CN105667664A (zh) 一种折叠电动三轮车
CN102152831A (zh) 三轮电动车的折叠使用方法及三轮折叠电动车
CN210416864U (zh) 具有双减震结构的折叠电动车
CN213199983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以及电动自行车
CN210618358U (zh) 一种可折叠的后轮减震装置及电动骑行车
CN202011454U (zh) 三轮折叠电动车
CN211107826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CN107640216B (zh) 一种拆卸更换式沙滩车后平叉
CN216969885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用的车架结构
CN216332513U (zh) 一种可纵向折叠的电动自行车
CN215361618U (zh) 一种避震自行车车架
CN217074685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减震车架
CN213862536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CN218703680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214984697U (zh) 一种液压低平板半挂车的空气悬架
CN218986849U (zh) 一种前置代驾版折叠车车架
CN220221036U (zh) 一种后置电池代驾车的后轮独立悬挂结构车架
CN212022877U (zh) 一种具有减震机构的可折叠电动滑板车
CN209814186U (zh) 一种折叠代步行李车
CN211685459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15794286U (zh) 一种新型车轮减震的电动滑板车
CN220243447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16508829U (zh) 一种多用途的四连杆反向避震山地电动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