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8420U -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8420U
CN210128420U CN201920735294.0U CN201920735294U CN210128420U CN 210128420 U CN210128420 U CN 210128420U CN 201920735294 U CN201920735294 U CN 201920735294U CN 210128420 U CN210128420 U CN 210128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otating body
water
purification module
air pur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3529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3529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8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8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8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其中,空气净化模块包括:壳体以及旋转体,旋转体呈方体状,所述旋转体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壳体内,当水喷淋到所述旋转体上时,所述旋转体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模块能够提高净化效果。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水洗功能的空调器,其水洗模块一般采用打水轮加水箱的方式,打水轮转动,将水箱内的水甩出。但是由于打水轮的甩水范围较小,故而导致与空气的接触范围较小,净化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气净化模块,旨在提高净化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净化模块,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包括:
壳体;以及
旋转体,呈方体状,所述旋转体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壳体内,当水喷淋到所述旋转体上时,所述旋转体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
可选地,所述旋转体具有旋转轴线、以及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
可选地,所述旋转体内形成有沿所述旋转轴线延伸的安装通道,所述旋转体的周侧设有甩水通道;
所述空气净化模块还包括水箱和喷水管,所述水箱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喷水管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安装通道,所述喷水管上设有与所述甩水通道连通的喷水孔,所述旋转体通过旋转将水从所述甩水通道向外甩出。
可选地,所述旋转体包括:
多个方形转盘,多个所述方形转盘沿所述旋转轴线依次间隔排布,相邻两所述方形转盘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甩水通道;以及
连接件,将多个方形转盘连接成一体。
可选地,所述方形转盘的盘面上且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导流筋,所述导流筋自所述安装通道朝所述旋转体的外周延伸。
可选地,多个所述导流筋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布。
可选地,所述导流筋与邻近该导流筋的所述方形转盘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呈长条状,并沿所述旋转轴线延伸。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卡槽,所述方形转盘与所述卡槽卡接;或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方形转盘一体注塑成型。
可选地,所述旋转体的每一棱边到所述旋转轴线的距离一致。
可选地,所述旋转体的与所述旋转轴线垂直的横截面呈正方形。
可选地,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净化风道,所述旋转体位于所述净化风道,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旋转体的下方,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旋转体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工作时,所述旋转体外缘的线速度为10m/s~45m/s。
可选地,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工作时,所述旋转体外缘的线速度为20m/s~30m/s。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有换热进风口、换热出风口、净化进风口和净化出风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以及
空气净化模块,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
空调室外机;以及
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方形旋转体这一形状特点使得其外周面上至少会存在多处位置到旋转轴线的距离不同,即该旋转体各个位置或者部分位置的旋转半径是不同的,不同旋转半径处具有不同的超重力加速度,水粒在不同旋转半径处受到的离心力固然也是不同的,因此从旋转体的不同位置最终喷射出的水粒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这就使得水粒的直径大小不一。再加上水粒是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高速沿着旋转体的切线方向射出,而方形旋转体各处的切线方向不同于圆筒形旋转体的切线的有序排列,该方形旋转体各处的切线排布较为杂乱无序,因此不同位置射出的水粒的排列是无序的。如此,无序的水粒以及大小不一的水粒与空气充分接触,能够捕捉不同粒径的污染物,净化范围更广,提高了净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模块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气净化模块的剖切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空气净化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旋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旋转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方形转盘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图3中旋转体和电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空调室内机的剖切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065738510000031
Figure BDA000206573851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该空气净化模块能够单独使用,或者空气净化模块可与空调器结合使用,具体地,该空调器可为壁挂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或者移动空调等。其中,空气净化模块通过水洗的方式能够对室内空气或者是新风进行净化,以使流向室内的空气更加干净,并且能够起到加湿的效果。
请参考图1至图3,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的空气净化模块100包括壳体110、旋转体120以及驱动装置。其中,壳体110设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净化风道,室内空气或者新风从进风口进入壳体110,并由壳体110内设置的旋转体120喷出的水清洗后,从出风口吹出。为与空调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区分,便于后续更好描述,故在下文中将壳体110的进风口定义为空气入口111,壳体110的出风口定义为空气出口112进行说明。壳体110大体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例如壳体110可呈方形或圆形等等。另外,壳体110也可呈两端封口的结构。一实施例中,空气入口111设置在壳体110的底部,空气出口112设置在壳体110的顶部,以实现下进风上出风。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请结合参考图4至图6,旋转体120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壳体110内,即可旋转地设于净化风道内,所述旋转体120用于在水喷淋到旋转体120上时,通过旋转而将水向外甩出。具体而言,旋转体120具有旋转轴线,旋转体120内形成有沿旋转轴线延伸的安装通道121,旋转体120的周侧设有与安装通道121连通的甩水通道122,该旋转体120用于将喷淋到旋转体120上的水从甩水通道122甩出,从甩水通道122出来的水是沿旋转体120的切线方向喷出的。一实施例中,水源与安装通道121连通,即水直接提供给安装通道121,然后再从甩水通道122被甩出。一实施例中,安装通道121内设有喷水管141,喷水管141上设有喷水孔,水源与喷水管141连通,水从喷水孔再经由甩水通道122被甩出。
请再次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旋转体120的外周面与壳体110的内壁之间形成过风通道113,空气在过风通道113内流通,旋转体120旋转时将水从安装通道121并经由甩水通道122甩出到过风通道113,而使得空气在过风通道113内被水粒清洗。
本实用新型中,旋转体120高速旋转时,产生极大的离心力,安装通道121内的水高速运动,经过甩水通道122时产生分散液滴甩向外侧,高速运动的小液滴与空气中的颗粒物相撞,高速运动的水粒可以清洗空气中的微小尘埃,甲醛等有机物溶于水,从而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由于在旋转体120上设置甩水通道122的形式,其能够将水流分散为水粒喷洒出去,故而从多个甩水通道122喷洒出来的水粒的覆盖范围更大,与空气的接触效果更好,因此能够大大提高净化效果。另外,该采用水洗的方式,在有效净化空气的同时,能够减少成本的上升。
驱动装置与所述壳体110固定,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旋转体120,以驱动所述旋转体120沿旋转轴线转动。为便于后续区分其它的驱动装置,故在说明书中以该驱动旋转体120转动的驱动装置为第一驱动装置131为例进行说明。第一驱动装置131具体为电机或者是其它能够驱动旋转体120转动的驱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131驱动旋转体120沿旋转体120的旋转轴线转动,旋转体120产生极大的离心力,安装通道121内的水流向甩水通道122时,经由该通道喷出,空气进入净化风道时,与水粒发生接触作用,空气得到净化和加湿。该通过旋转体120甩水的方式,能够对水流进行打散,形成更加细小的水粒,使得空气与水粒的接触面积更大,两者接触更为充分,故而净化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空气净化模块10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110的供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用以供水至所述旋转体120。具体而言,供水装置与甩水通道122连通,用以供水至甩水通道12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指的供水装置与甩水通道122连通,用以供水至甩水通道122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一实施例中,供水装置伸入到安装通道121内直接喷水。具体地,该实施例中,供水装置包括喷水管141,喷水管141伸入到安装通道121内,喷水管141上设有喷水孔1411,以朝安装通道121喷水。一实施例中,供水装置位于安装通道121外,并靠近安装通道121的一端设置,而从外往安装通道121内喷水。例如,喷水管141位于安装通道121的上端,以从上往下淋水,使得水流入安装通道121。一实施例中,喷水管141伸入到安装通道121内,喷水管141上设有喷水孔,以直接朝甩水通道122喷水,且喷水孔喷出的水直接从甩水通道122喷出,而不经过安装通道121。
请结合参考图8,具体地,喷水管141的周侧设有多个喷水孔1411,以能够朝四周喷水。或者,喷水管141的端部设有喷水孔1411进行喷水。另外,喷水管141上还可设有多个喷臂进行喷水。可选地,喷水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5mm,能够保证喷出的水滴较小,达到更好的雾化效果。
一实施例中,供水装置还包括水箱142,水箱142安装在壳体110,具体地,水箱142安装在壳体110的外侧底部,此外,水箱142也可安装在壳体110内。壳体110大体呈上下两端贯通的筒状,其下端罩设在水箱142朝上的敞口。喷水管141一端与水箱142连通,喷水管141的另一端则为安装通道121供水。此外,供水装置还包括水泵,水泵位于水箱142和喷水管141的连接管路上,用以将水箱142内的水输送给喷水管141。
一实施例中,旋转体120呈方体状,例如旋转体120可呈长方体状或是正方体状。所述旋转体120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旋转轴线垂直于顶面和底面,如此旋转体120不是绕对角线进行旋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方形旋转体120这一形状特点使得其外周面上至少会存在多处位置到旋转轴线的距离不同,即该旋转体120各个位置或者部分位置的旋转半径是不同的,不同旋转半径处具有不同的超重力加速度,水粒在不同旋转半径处受到的离心力固然也是不同的,因此从旋转体120的不同位置最终喷射出的水粒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这就使得水粒的直径大小不一。再加上水粒是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高速沿着旋转体120的切线方向射出,而方形旋转体120各处的切线方向不同于圆筒形旋转体120的切线的有序排列,该方形旋转体120各处的切线排布较为杂乱无序,因此不同位置射出的水粒的排列是无序的。如此,无序的水粒以及大小不一的水粒与空气充分接触,能够捕捉不同粒径的污染物,净化范围更广,提高了净化的效果。
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体120的每一棱边到所述旋转轴线的距离一致,如此相当于旋转体120是以旋转轴线为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的,故而旋转体120的受力相对旋转轴线而言是对称的,即旋转体120各处受力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在其旋转时的稳定性更好,甩出的水粒更加细化。棱边指的是相邻两个外侧面之间的连接边,且棱边的延伸方向与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具体而言,所述旋转体120包括多个方形转盘123和连接件124,多个所述方形转盘123沿着旋转轴线依次间隔排布,即层叠设置,所述连接件124将多个所述方形转盘123连接成一体。多个所述方形转盘123的中心区域呈中空设置而构成沿所述旋转体120轴向延伸的安装通道121,相邻两所述方形转盘123之间的间隙构成甩水通道122而与所述安装通道121连通。此外,甩水通道122也可为设置在旋转体120上的甩水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一个大的旋转体120分为多个方形转盘123,由于多个方形转盘123是层叠且间隔设置的,相当于是单个的方形转盘123进行转动,因此能够减小晃动。并且,相邻两个方形转盘123之间的间隙能够对晃动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或是减小晃动传递到其它方形转盘123,故而大大提高了整个旋转体120的转动稳定性。另外,由于该旋转体120是通过相邻两个方形转盘123之间的间隙甩水的,整个环向均具有间隙,甩水效率较高,即在整个周向上均被水粒覆盖,故而与空气的接触范围更大,净化效果较好。同时,经由该间隙甩出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可形成更加细小的水粒,与空气能够接触更加充分,故而可有效保证空气净化模块100对空气净化具有较高的处理能力。
可选地,所述旋转体120的与所述旋转轴线垂直的横截面呈正方形。即相当于方形转盘123为正方形转盘,如此旋转体120每一侧的受力情况是一致的,平衡性更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体120的与所述旋转轴线垂直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即相当于方形转盘123为长方形转盘。
一实施例中,所述方形转盘123的盘面上且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导流筋1231,所述导流筋1231自所述安装通道121朝所述旋转体120的外周延伸。导流筋1231能够水水流起到引导作用,不同的导流筋1231将水引流到方形转盘123的不同周向位置,如此导流筋1231控制水流朝着不同径向移动,按照这种结构设计可以把水流撕裂成不同直径大小的水滴,这样可以净化多种空气中的颗粒物。
可选地,多个所述导流筋1231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布,即相当于导流筋1231是沿着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水粒沿着相应的旋转半径的径向方向运动,在到达旋转体120的外周面时,能够更加顺畅地顺着旋转半径的切线方向被直接甩出。另外,一实施例中,导流筋1231的延伸方向也可与旋转体120的相应一侧的外侧面垂直,或者导流筋1231呈弧形。
为保证甩水效率,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筋1231与邻近该导流筋1231的所述方形转盘123间隔设置,如此不仅相邻两导流筋1231之间的导流槽能够甩水,而且导流筋1231与邻近其的方形转盘123之间的间隙也可甩水,避免盲区的出现。
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24呈沿所述旋转体120的旋转轴线延伸的长条状。具体地,连接件124从旋转体12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以将多个方形转盘123全部连接在一起。为提高连接稳定性,旋转体120上设有多个连接件124,多个连接件124沿旋转体120的周向间隔排布。通过设置连接件124的方式,起到较好连接效果的同时,整体结构也更加简单。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124呈长条状,并沿所述旋转轴线延伸。此外,在所述旋转体120的四个棱边(该棱边指的是沿旋转轴线延伸的棱边)上各设有一所述连接件124,使得方形转盘123的每一侧均被连接,大大减少了方形转盘123朝其它方形转盘123所在的方向晃动的可能性,整体结构更加稳定,甩水状态更好。
方形转盘123与连接件124的连接方式具有多种,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24上设有卡槽,所述方形转盘123与所述卡槽卡接。或者,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24与所述方形转盘123一体注塑成型。另外,一实施例中,连接件124和方形转盘123之间采用螺钉固定。
一实施例中,连接件124包括一连接杆以及设置在连接杆上的多个条形体,连接杆沿旋转体120的轴向延伸,多个条形体沿连接杆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且每一条形体均与邻近其的方形转盘123连接。该连接杆可设置在旋转体120的外周,则条形体也位于旋转体120外。一实施例中,连接杆设置在旋转体120的内周,即位于安装通道121内,在同一方形转盘123上连接多个条形体,并且与同一方形转盘123连接的多个条形体以连接杆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布,如此既可提高旋转体120的安装稳定性,又能够避免将连接件124设置在旋转体120外带来的整体结构过大的问题。
请结合参考图7,为实现第一驱动装置131的固定,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0设有电机座160,所述电机座160位于所述旋转体120轴向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31安装在所述电机座160上。通过将第一驱动装置131安装在旋转体120的沿轴线方向的一端,利于第一驱动装置131和旋转体120之间的连接,能够方便第一驱动装置131直接驱动转动沿其轴向转动,而不需要再额外设置其它的转换结构来转向。可选地,电机座160设于壳体110的上端部,如此可避免水喷淋到第一驱动装置131。
具体地,所述电机座160包括内圈161、间隔套设在所述内圈161外的外圈162、以及连接所述内圈161和所述外圈162的连接部163。连接部163可为多个,并沿着内圈161的周向间隔排布。连接部163大体呈长条状,并沿电机座160的径向延伸。为提高结构强度,连接部163上可设置加强板164,加强板164分别连接内圈161和外圈162。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31固定在所述内圈161,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131部分伸入内圈161中,由内圈161起到周向的限位作用。第一驱动装置131与内圈161之间可通过螺钉、卡扣或是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所述外圈162与所述壳体110固定,一实施例中,外圈162上设有安装凸耳,安装凸耳上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用于供安装件伸入而与壳体110固定,例如安装件为螺钉或销钉等。上述中内圈161、外圈162以及连接部163之间相当于形成多个通孔,使得该电机座160呈镂空结构,故而能够保证空气流通,对第一驱动装置131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该实施例中,电机座160与旋转体120同轴设置。
请再次结合参考图2,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模块100还包括支撑杆125,所述支撑杆125一端与旋转体120固定,所述支撑杆125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10转动连接,支撑杆125和第一驱动装置131分设于旋转体120的沿轴向的两端。如此在旋转体120的一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131带动进行转动,而在旋转体120的另一端则由支撑杆125限位,防止旋转体120转动时跑偏和晃动。可以想到的是,该支撑杆125是与旋转轴线同轴的,即支撑杆125相当于构成旋转体120的转轴。
可选地,旋转体120的轴向沿上下方向,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31位于所述旋转体120的上端,支撑杆125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杆125的上端与旋转体12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25的下端与所述壳体110转动连接。具体而言,一实施例中,支撑杆125与旋转体120一体成型。通过设置支撑杆125来支撑旋转体120,能够提高旋转体120的稳定性,防止旋转体120由于高速旋转而掉落。
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125为空心管,所述喷水管141从所述支撑杆125内穿过而伸入所述安装通道121。通过将喷水管141从支撑杆125内穿过的形式,可实现结构更加紧凑,起到减小整机体积的效果。
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入口111位于所述旋转体120的下方,所述空气出口112位于所述旋转体120的上方,则空气从下往上运动,而旋转体120喷出的水受重力影响从上往下流动,空气与水发生碰撞得到净化。该实施例中,旋转轴线沿上下方向。旋转体120的顶面指的是靠近空气出口112的一侧,旋转体120的底面指的靠近空气入口111的一侧。
一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模块100还包括净化风机150,净化风机150安装在壳体110内或外均可。一实施例中,净化风机150安装在壳体110外,并位于壳体110上端。净化风机150包括净化风轮152和风道外壳151,风道外壳151内形成有风道,净化风轮152安装在风道内,该风道与空气出口112连通。在净化风机150的作用下,空气从空气入口111流向空气出口112,并经风道外壳151所形成的风道吹出。
进一步地,空气净化模块100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132,第二驱动装置132与净化风轮152连接,并驱动净化风轮152转动。
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工作时,所述旋转体120外缘的线速度为10m/s~45m/s,当所述旋转体120外缘的线速度过小时,所述旋转体120甩出的水的速度小,对空气的净化效果差,当所述旋转体120外缘的线速度过大时,所述旋转体120转动的能耗大且产生的噪音大,且继续增大旋转体120外缘的线速度对空气净化效果的提升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工作时,所述旋转体120外缘的线速度为20m/s~30m/s,此时所述旋转体具有净化效果好、能耗合理且噪音较小的优点。
请结合参考图8和图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200和空气净化模块100,空气净化模块100的具体结构请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空调室内机包括空气净化模块100,故而具有空气净化模块100带来的所有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其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和换热风机。机壳200沿上下方向延伸,机壳200设有换热进风口210、换热出风口以及连接换热进风口210和换热出风口的换热风道(图未标示),换热器(图未标示)和换热风机(图未标示)设于换热风道内。室内空气从换热进风口210进入到换热风道,并经由换热器换热后,再从换热出风口吹出。
空气净化模块100与机壳200固定的方式具有多种,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模块100与机壳200通过卡扣进行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模块100与机壳200通过螺钉的方式进行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模块100与机壳200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此处并不限定空气净化模块100和机壳200的固定方式,只要能够实现两者连接即可。
空气净化模块100安装在机壳200内或外均可,以下以空气净化模块100安装在机壳200内为例进行说明。一实施例中,空气净化模块100安装在机壳200的底部,由于空气净化模块100安装在机壳200的底部,呈上下方向设置,故能够避免其占用横向空间,减小对室内横向空间的占用。在机壳200的周侧设有净化进风口220和净化出风口230,净化进风口220与空气入口111连通,净化出风口230与空气出口112连通。由于旋转体120通过壳体110包裹后再安装在机壳200内,该壳体110能够阻挡旋转体120甩出的水流向机壳200的内壁,故而可避免机壳200内壁上的其它部件被打湿而损坏。另外,壳体110的周侧设有多个空气入口111,实现周向多个位置进风,更好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
以下具体说明空气净化的工作流程:室内空气或新风在净化风机150的作用下从净化进风口220进入机壳200内,并从空气入口111流入过风通道113。水泵将水箱142内的水输送到喷水管141,喷水管141将水从喷水孔朝四周喷出产生雾化;旋转体120在第一驱动装置131的驱动下转动,高速旋转的旋转体120产生的离心力产生超重力,然后再次将水雾化形成更加细小的水滴,并将水滴朝四周甩向过风通道113,而在过风通道113内形成细小的水粒,这种水粒的直径为30微米到90微米之间。空气在过风通道113内与水粒充分接触,空气中的颗粒物(例如大颗粒粉尘、PM2.5、甲醛、二氧化硫、细菌或病毒等)被水粒捕获到后掉落,并回流到水箱142。净化后的空气则朝上流动,并经由空气出口112最终从机壳200上的净化出风口230吹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请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故而具有空调室内机带来的所有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以及
旋转体,呈方体状,所述旋转体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壳体内,当水喷淋到所述旋转体上时,所述旋转体通过旋转将水向外甩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具有旋转轴线、以及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内形成有沿所述旋转轴线延伸的安装通道,所述旋转体的周侧设有甩水通道;
所述空气净化模块还包括水箱和喷水管,所述水箱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喷水管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安装通道,所述喷水管上设有与所述甩水通道连通的喷水孔,所述旋转体通过旋转将水从所述甩水通道向外甩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包括:
多个方形转盘,多个所述方形转盘沿所述旋转轴线依次间隔排布,相邻两所述方形转盘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甩水通道;以及
连接件,将多个方形转盘连接成一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转盘的盘面上且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导流筋,所述导流筋自所述安装通道朝所述旋转体的外周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流筋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布。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筋与邻近该所述导流筋的所述方形转盘间隔设置。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呈长条状,并沿所述旋转轴线延伸。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卡槽,所述方形转盘与所述卡槽卡接;或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方形转盘一体注塑成型。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的每一棱边到所述旋转轴线的距离一致。
11.如权利要求2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的与所述旋转轴线垂直的横截面呈正方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净化风道,所述旋转体位于所述净化风道,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旋转体的下方,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旋转体的上方。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工作时,所述旋转体外缘的线速度为10m/s~45m/s。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工作时,所述旋转体外缘的线速度为20m/s~30m/s。
15.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有换热进风口、换热出风口、净化进风口和净化出风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净化进风口,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净化出风口。
1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室外机;以及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
CN201920735294.0U 2019-05-20 2019-05-20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Active CN210128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5294.0U CN210128420U (zh) 2019-05-20 2019-05-20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5294.0U CN210128420U (zh) 2019-05-20 2019-05-20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8420U true CN210128420U (zh) 2020-03-06

Family

ID=69662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35294.0U Active CN210128420U (zh) 2019-05-20 2019-05-20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84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75388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210373805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050887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128470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128415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601971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73738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964155A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128420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10375387B (zh) 空气净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210241786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241784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73797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73800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345669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050883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050884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050885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050880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832288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373761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050886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09944516U (zh) 空气净化模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1947230A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601913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