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3774U - 电池模组和模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和模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3774U
CN210123774U CN201921346949.1U CN201921346949U CN210123774U CN 210123774 U CN210123774 U CN 210123774U CN 201921346949 U CN201921346949 U CN 201921346949U CN 210123774 U CN210123774 U CN 2101237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nnecting piece
copper bar
adjacent
batte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469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京玮
李恒月
周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Ju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Ju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Ju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Ju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469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37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37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377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和模组装置,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在同一平面内间隔开布置的模组单体;第一铜排,所述第一铜排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模组单体之间,所述第一铜排形成为L形,所述第一铜排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和相邻的两个所述模组单体中的一个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和相邻的两个所述模组单体中的另一个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通过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模组单体之间连接L形的铜排,不仅提高了连接强度,且可以缓冲一定量的形变,实现柔性缓冲的效果。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和模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和模组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模组箱体结构,多个单体模组之间仅通过直线形的铜排连接,不仅结构强度较低,且在遇到振动时无法实现缓冲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的结构强度高,可实现缓冲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模组的模组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在同一平面内间隔开布置的模组单体;第一铜排,所述第一铜排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模组单体之间,所述第一铜排形成为L形,所述第一铜排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和相邻的两个所述模组单体中的一个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和相邻的两个所述模组单体中的另一个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通过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模组单体之间连接L形的铜排,不仅提高了连接可靠性,提升了结构强度,且可以缓冲一定量的形变,实现柔性缓冲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模组单体包括两组、分别为第一模组单体和第二模组单体,所述第一模组单体沿横向延伸,所述第一模组单体包括在纵向上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二模组单体沿纵向延伸,所述第二模组单体包括在横向上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一铜排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第一模组单体和所述第二模组单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第一铜排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模组单体之间,或所述第一铜排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模组单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片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片和对应的所述模组单体通过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孔配合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片和对应的所述模组单体通过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孔配合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形成为条形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可选的示例,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二铜排,所述第二铜排形成为直线形,所述第二铜排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模组单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铜排的长度方向和纵向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为15°±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模组单体的侧壁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凸起,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模组单体上的凸起相对设置且设有间隙,所述间隙为k,其中0.3mm≤k≤0.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模组装置,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模组;底壳,所述底壳限定出一侧开口的容纳腔,所述电池模组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盖板,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开口处用以封闭所述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组装置,通过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模组单体之间连接L形的铜排,不仅提高了连接强度,提升了结构强度,且可以缓冲一定量的形变,实现柔性缓冲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组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组装置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组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相邻的两个模组单体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模组装置1000,底壳200,容纳腔201,盖板300,
电池模组100,模组单体10,第一模组单体11,第二模组单体12,凸起13,第一铜排20,第一连接片21,第一连接孔211,第二连接片22,第二连接孔221,连接件23,第二铜排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包括多个模组单体10和第一铜排20。
其中,多个模组单体10在同一平面内间隔开布置,例如多个模组单体10可以沿着图1所示的纵向或横向间隔开布置,也可以沿着纵向和横向间隔开布置。
进一步地,第一铜排20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模组单体10之间,以实现模组单体10之间的连接。
此外,第一铜排20形成为L形,具体地,第一铜排20包括第一连接片21和第二连接片22,第一连接片21的一端和相邻的两个模组单体10中的一个相连,第二连接片22的一端和相邻的两个模组单体10中的另一个相连,第一连接片21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片22的另一端相连,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第一铜排20的结构强度,还可实现一定量的缓冲变形,同时也增加了相邻的模组单体1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具有一定的柔性缓冲效果。
相关技术的模组结构中的单体模组之间是通过直线形的铜排连接,当模组结构遇到颠簸、振动时,直线形的铜排受到直线冲击,无法实现缓冲的作用。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由于在采用L形的第一铜排20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模组单体10之间,当受到振动时,L形的第一铜排20可以承受一定的缓冲变形,实现柔性缓冲的效果,保证模组单体10的完好无损,同时也提升了第一铜排20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通过在相邻的两个模组单体10之间连接L形的铜排,与相关技术中的模组结构相比,不仅提高了连接强度,且可以缓冲一定量的形变,实现柔性缓冲的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铜排20既可以连接在纵向上相邻的两个模组单体10之间,也可以连接在横向上相邻的两个模组单体10之间,还可以连接在分别处于横向和纵向上的相邻的模组单体10之间,即第一铜排20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模组单体10之间,对两个模组单体10的延伸的方向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模组单体10包括两组、分别为第一模组单体11和第二模组单体12。其中第一模组单体11沿横向方向延伸,第一模组单体11包括在纵向上间隔开排布的多个,第二模组单体12沿纵向方向延伸,第二模组单体12包括在横向上间隔开排布的多个,如图2所示,多个第二模组单体12在纵向上被多个第一模组单体11分隔成两部分,即多个第一模组单体11位于多个第二模组单体12的两部分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进一步地,第一铜排20连接在相邻的第一模组单体11和第二模组单体12之间,如此,可以缓冲一定量的纵向形变,增强了第一铜排20的结构强度,避免受到冲击造成第一铜排20的损坏、进而影响相邻的第一模组单体11和第二模组单体12之间的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一铜排20包括两个,其中一个第一铜排20(横向左端)连接在相邻的第一模组单体11和第二模组单体12之间,另一个第一铜排20(横向右端)连接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模组单体11之间,通过在不同位置处采用两个第一铜排20均可以实现缓冲一定的纵向形变、提升结构强度的效果。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示例,第一铜排20连接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模组单体11之间,可以实现缓冲一定的纵向形变,提升结构强度的效果。当然,第一铜排20也可以连接在相邻的两个第二模组单体12之间,增加连接强度,以达到柔性缓冲的目的。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第一连接片2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211,第一连接片21和对应的模组单体10通过连接件23和第一连接孔211配合相连,在第二连接片22上设有第二连接孔221,第二连接片22和对应的模组单体10通过连接件23和第二连接孔221配合相连,以实现第一铜排20分别和相邻的两个模组单体10之间的连接,连接可靠、方便。
可选地,连接件23可以采用螺栓,以第一铜排20连接在相邻的第一模组单体11和第二模组单体12之间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连接孔211和螺栓配合实现第一连接片21和第一模组单体11的连接,第二连接孔221和螺栓配合实现第二连接片22和第二模组单体12之间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的示例,第一连接孔211和第二连接孔221均形成为条形孔,这样,当电池模组100受到振动、冲击时,连接件23(例如螺栓)和条形孔配合后,二者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防止对第一铜排20造成冲击影响第一铜排2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可选的示例,第一连接片21和第二连接片22一体成型,不仅成型方便,且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节约了生产成本。第一连接片21和第二连接片22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即第一连接片21和第二连接片22之间的夹角可以是直角,也可以是钝角,例如可以为120°、150°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第一连接片21和第二连接片22之间的夹角,通过将第一连接片21和第二连接片22之间的夹角限定在上述范围之内,可使得第一铜排20具有一定的缓冲形变,提升了第一铜排20的结构强度,同时保证相邻的两个模组单体10之间连接更加可靠。
可选地,第一连接片21和第二连接片22也可以是通过连接孔相连,例如在第一连接片21和第二连接片22上的连接处分别设置对应的连接孔,通过连接件23和相对应的两个连接孔配合实现第一连接片21和第二连接片22的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电池模组100还包括第二铜排30,第二铜排30形成为直线形,第二铜排30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模组单体10之间,如图1所示,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模组单体11之间通过第二铜排30连接,在相邻的两个第二模组单体12之间通过第二铜排30连接,连接方便。
进一步地,在第二铜排30的两端分别设有条形孔,可以通过连接件23(例如螺栓)和对应的条形孔配合,实现第二铜排30和对应的模组单体10相连,且第二铜排30和模组单体10之间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起到缓冲的效果。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第二铜排30的长度方向和纵向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为15°±5°,可以理解的是,与相关技术中的铜排采用直线连接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铜排30采用斜15°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模组单体10之间,具体地,可以是连接在相邻的第一模组单体11和第二模组单体12之间,并且第二铜排30可以在15°±5°之间进行过度,以适应装配工差和热胀冷缩形变。
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在模组单体10的侧壁上设有凸起13,该凸起13沿着模组单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以留出模组单体10的外壳膨胀时的余量,并且相邻的两个模组单体10上的凸起13相对设置,并且彼此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用k表示,其中0.3mm≤k≤0.5mm,具体地,k可以是0.3mm、0.4mm和0.5mm,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取相邻的两个凸起13之间的间隙,通过将相邻的两个凸起13限定在上述范围之内,可以保证相邻的模组单体10之间的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模组单体10的两侧分别设有凸起13,是考虑到电池模组100内部的气体膨胀,这样可以为模组单体10的外壳形变留有一定的余量。另外,通过在相邻两个模组单体10之间的凸起13之间留有0.3-0.5mm的间隙,当模组单体10发生膨胀时,两个凸起13可以优先接触,这样,模组单体10的热量可以均匀地向凸起13的两边扩散,引导了散热方向,有利于散热。
如图4-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模组装置1000,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100、底壳200和盖板300,在底壳200上限定出一侧开口的容纳腔201,电池模组100安装在容纳腔201内,盖板300盖设在开口处用以封闭容纳腔201,使得电池模组100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组装置1000,通过在相邻的两个模组单体10之间连接L形的铜排,与相关技术中的模组结构相比,不仅提高了连接强度,且可以缓冲一定量的形变,实现柔性缓冲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左”、“右”、“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和模组装置10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在同一平面内间隔开布置的模组单体;
第一铜排,所述第一铜排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模组单体之间,所述第一铜排形成为L形,所述第一铜排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和相邻的两个所述模组单体中的一个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和相邻的两个所述模组单体中的另一个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模组单体包括两组、分别为第一模组单体和第二模组单体,所述第一模组单体沿横向延伸,所述第一模组单体包括在纵向上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二模组单体沿纵向延伸,所述第二模组单体包括在横向上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一铜排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第一模组单体和所述第二模组单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排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模组单体之间,或所述第一铜排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模组单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片和对应的所述模组单体通过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孔配合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片和对应的所述模组单体通过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孔配合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形成为条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铜排,所述第二铜排形成为直线形,所述第二铜排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模组单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铜排的长度方向和纵向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为15°±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单体的侧壁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凸起,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模组单体上的凸起相对设置且设有间隙,所述间隙为k,其中0.3mm≤k≤0.5mm。
10.一种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底壳,所述底壳限定出一侧开口的容纳腔,所述电池模组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
盖板,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开口处用以封闭所述容纳腔。
CN201921346949.1U 2019-08-19 2019-08-19 电池模组和模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237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6949.1U CN210123774U (zh) 2019-08-19 2019-08-19 电池模组和模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6949.1U CN210123774U (zh) 2019-08-19 2019-08-19 电池模组和模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3774U true CN210123774U (zh) 2020-03-03

Family

ID=69636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4694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23774U (zh) 2019-08-19 2019-08-19 电池模组和模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37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84854B1 (en) Fixing frame and battery pack
CN102403480B (zh) 电池模块
CN102403474B (zh) 电池模块
CN100389511C (zh) 组电池
CN100370640C (zh) 电池间连接构造及电池组件与电池组
US10586960B2 (en)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end plates having improved strucutre, and end plate member therefor
US20140335386A1 (en) Bus bar modules
KR102065105B1 (ko) 서랍형 배터리 팩
US20140335385A1 (en) Bus bar modules
JP2012164477A (ja) バッテリ接続具
JP2001110379A (ja) 電池保持装置
US10410769B2 (en) Connection module
CN210123774U (zh) 电池模组和模组装置
US20210098760A1 (en) Battery Module
CN211907517U (zh) 高安全性的电芯壳体
CN209658277U (zh) 电池模组
CN210576106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N216354633U (zh) 电池包的电芯模组和电池包
KR102637834B1 (ko) 배터리 모듈
CN213401373U (zh) 一种电池包和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CN210897345U (zh) 电池包下壳体和电池包
GB2602193A (en) Traction battery module
JP7451766B2 (ja) 電池パックケース、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気自動車
CN219017816U (zh) 一种蓄电池箱
KR20190061390A (ko) 전지 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