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17322U - 一种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17322U CN210117322U CN201920969166.2U CN201920969166U CN210117322U CN 210117322 U CN210117322 U CN 210117322U CN 201920969166 U CN201920969166 U CN 201920969166U CN 210117322 U CN210117322 U CN 2101173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ter
- photocatalytic
- zone
- degradation
- inlet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Catalysts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具体是一种可用于多介质,且不易堵塞,此循环往复,直至达标排放的污水降解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滤料极易堵塞,造成进水压力升高,进而导致能耗过高,不可对多种介质处理的问题。包括滤池本体,滤池本体包括生物反应区、光催化降解区、设置在生物反应区与光催化降解区之间的填料过滤层,所述光催化降解区连通生物反应区,所述光催化降解区包括布水器主体、位于滤池本体上方并连通布水器主体的进水管、设置在滤池本体内的光催化板;所述光催化降解区内设置有降解区,光催化板通过固定在其两端的安装组件连接在滤池本体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是一种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
背景技术
曝气生物滤池作为一种污水固定床生物膜处理技术,起源于欧美上世纪80年代。最常见的淹没式接触池,一般采用焦炭或滤板作为填料,并设有沉淀池。
曝气生物滤池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通过附着在滤料上的生物膜的氧化分解作用,降低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多级滤料的分层过滤、吸附、截留等作用;通过生物膜内部环境实现硝化反硝化作用,最终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
曝气生物滤池可分为承托层、滤料层、配水渠、布气系统和水槽五个部分组成;根据水流方向,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可分为上向流和下向流两种形式。上向流从曝气生物滤池底部由下而上流过滤料层。下向流与此相反,水流从顶部由上至下流过滤料层。
曝气生物滤池因其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易于维护等优势逐渐成为最具有应用潜力的工艺之一。大量学者针对曝气生物滤池适合填充的滤料、优化反冲洗工艺以及生物膜的生物特性研究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专利CN105948394A公开了一种浅层反硝化生物滤池,但该系统的滤料极易堵塞,造成进水压力升高,进而导致能耗过高。专利CN104529091A公开了一种微动力多介质固定化生物滤池,该滤池同样无法解决滤料易于堵塞的问题。专利CN104310576A公开了一种单介质曝气生物滤池,虽然其在曝气方面做了改善,但单一介质也很大限制了曝气滤池的性能。因此,开发一种多介质、不易堵塞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一种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滤池本体,滤池本体包括生物反应区、光催化降解区、设置在生物反应区与光催化降解区之间的填料过滤层,所述光催化降解区连通生物反应区,所述光催化降解区包括布水器主体、位于滤池本体上方并连通布水器主体的进水管、设置在滤池本体内的光催化板;所述光催化降解区内设置有降解区,光催化板通过固定在其两端的安装组件连接在滤池本体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催化降解区通过循环管组件连通生物反应区,循环管组件包括连通光催化降解区与生物反应区上部的上循环管和连通光催化降解区与生物反应区下部的下循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生物反应区包括位于滤池本体中部的挂膜组件、设置在滤池本体底部的曝气头和连通曝气头的进气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滤池本体两侧均用于供气体进入的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在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的端头处均设置有对其进行封闭的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池本体底部固定有用于接收污泥的存储斗。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备以下优点:该滤池将污水经布水器均匀分布在区间内,区间内的水经过光催化板进行一定程度降解,降解之后的水从管路进入生物反应区,经过挂膜的生物降解以及过滤层的过滤,过滤后的出水再次进入光催化单元进行降解,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达标排放,期间产生的污泥脱落至污泥储存单元,可用于多介质,且不易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的剖面图。
图2为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的内部剖视图。
图3为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中布水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中布水器主体的剖视图。
图中:1-进水管;2-布水器主体;3-上循环管;4-填料过滤层;5-安装组件;6-光催化板;7-降解区;8-阀门;9-第二进气管;10-曝气头;11-下循环管;12-存储斗;13-第一进气管;14-挂膜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滤池本体,滤池本体包括生物反应区、光催化降解区、设置在生物反应区与光催化降解区之间的填料过滤层4,其中,光催化降解区连通生物反应区,所述光催化降解区包括布水器主体2、位于滤池本体上方并连通布水器主体2的进水管1、设置在滤池本体内的光催化板6;
具体来说,所述光催化降解区内设置有降解区7,光催化板6通过固定在其两端的安装组件5连接在滤池本体中,难降解的废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光催化降解区中的布水器主体2中,在布水器主体2的作用下废水均匀分散在降解区7中,通过光催化板6对均布的废水进行一定程度的降解。
所述光催化降解区通过循环管组件连通生物反应区,优选地,循环管组件包括连通光催化降解区与生物反应区上部的上循环管3和连通光催化降解区与生物反应区下部的下循环管11,通过循环管组件实现废水在光催化降解区和生物反应区之间循环降解,提高废水的降解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反应区包括位于滤池本体中部的挂膜组件14、设置在滤池本体底部的曝气头10和连通曝气头10的进气组件,其中,进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滤池本体两侧均用于供气体进入的第一进气管13和第二进气管9,在第一进气管13和第二进气管9的端头处均设置有对其进行封闭的阀门8,通过两侧的第一进气管13和第二进气管9向滤池本体1中泵如气体,起到曝气作用,经光催化降解区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生物反应区中,在挂膜组件14的作用下过滤,过滤后的废水通过曝气进行二次降解,二次降解后通过循环管组件再次进入光催化降解区,如此往复循环降解,直至全部降解后完成。
为了更好防止堵塞,在所述生物反应区与光催化降解区之间设置有填料过滤层4,废水首先从进水管1经填料过滤层4粗滤后进入光催化降解区,防止较大的滤质在滤池本体内部堵塞,从生物反应区循环至光催化降解区的废水同样需要经过填料顾虑层4,因此能够最大限度的将较大的杂质滞留在填料过滤层4上,而不进入滤池本体内,起到很好的防堵塞效果。
再进一步地说,所述滤池本体底部固定有用于接收污泥的存储斗12,滤池本体中所降解的污泥沉降于存储斗12中,待水液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出,而污泥停留在存储斗12中,从存储斗12中排出污泥,实现水液与污泥的降解分离功能。
工作原理:难降解的废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光催化降解区中的布水器主体2中,在布水器主体2的作用下废水均匀分散在降解区7中,通过光催化板6对均布的废水进行一定程度的降解,通过循环管组件实现废水在光催化降解区和生物反应区之间循环降解,提高废水的降解程度,通过两侧的第一进气管13和第二进气管9向滤池本体1中泵如气体,起到曝气作用,经光催化降解区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生物反应区中,在挂膜组件14的作用下过滤,过滤后的废水通过曝气进行二次降解,二次降解后通过循环管组件再次进入光催化降解区,如此往复循环降解,直至全部降解后完成;废水首先从进水管1经填料过滤层4粗滤后进入光催化降解区,防止较大的滤质在滤池本体内部堵塞,从生物反应区循环至光催化降解区的废水同样需要经过填料顾虑层4,因此能够最大限度的将较大的杂质滞留在填料过滤层4上,而不进入滤池本体内,起到很好的防堵塞效果,滤池本体中所降解的污泥沉降于存储斗12中,待水液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出,而污泥停留在存储斗12中,从存储斗12中排出污泥,实现水液与污泥的降解分离功能。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Claims (5)
1.一种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滤池本体,滤池本体包括生物反应区、光催化降解区、设置在生物反应区与光催化降解区之间的填料过滤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催化降解区连通生物反应区,所述光催化降解区包括布水器主体(2)、位于滤池本体上方并连通布水器主体(2)的进水管(1)、设置在滤池本体内的光催化板(6);所述光催化降解区内设置有降解区(7),光催化板(6)通过固定在其两端的安装组件(5)连接在滤池本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催化降解区通过循环管组件连通生物反应区,循环管组件包括连通光催化降解区与生物反应区上部的上循环管(3)和连通光催化降解区与生物反应区下部的下循环管(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应区包括位于滤池本体中部的挂膜组件(14)、设置在滤池本体底部的曝气头(10)和连通曝气头(10)的进气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滤池本体两侧均用于供气体进入的第一进气管(13)和第二进气管(9),在第一进气管(13)和第二进气管(9)的端头处均设置有对其进行封闭的阀门(8)。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本体底部固定有用于接收污泥的存储斗(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69166.2U CN210117322U (zh) | 2019-06-26 | 2019-06-26 | 一种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69166.2U CN210117322U (zh) | 2019-06-26 | 2019-06-26 | 一种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17322U true CN210117322U (zh) | 2020-02-28 |
Family
ID=69616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69166.2U Active CN210117322U (zh) | 2019-06-26 | 2019-06-26 | 一种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1732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33576A (zh) * | 2021-04-25 | 2021-08-10 | 南京中微纳米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光纤光催化处理低温低浊高色高有机物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CN117303679A (zh) * | 2023-11-30 | 2023-12-29 |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用于高效去除地下水硝酸盐的水处理装置 |
-
2019
- 2019-06-26 CN CN201920969166.2U patent/CN21011732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33576A (zh) * | 2021-04-25 | 2021-08-10 | 南京中微纳米功能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光纤光催化处理低温低浊高色高有机物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CN117303679A (zh) * | 2023-11-30 | 2023-12-29 |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用于高效去除地下水硝酸盐的水处理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7372226B2 (en) | Horizontal-flow sand filtration pool and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thereof | |
US8404111B2 (en) | Fluidized membrane bioreactor | |
CN100372785C (zh) | 跌水曝气生物预处理-超滤组合饮用水净化方法 | |
CN102417273B (zh) | 一种动态膜净化反应器和去除再生水中氨氮和有机物的方法 | |
CN203866157U (zh) | 一种一体化折流板式厌氧/缺氧/好氧/膜过滤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 |
KR102170601B1 (ko) | 저온플라즈마와 고농축생물막을 이용한 하수 및 오폐수 고도처리 분리막장치 | |
CN210117322U (zh) | 一种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 | |
CN219156706U (zh) | 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 | |
CN201296713Y (zh) | 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与澄清池联合处理系统 | |
CN109179872A (zh) | 一种基于玄武岩纤维的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工艺 | |
CN104098179B (zh) | 组装式好氧厌氧固定化微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8933189U (zh) | 一种基于玄武岩纤维的水处理装置 | |
CN101618907A (zh) | 自净生物滤池及滤池自净工艺 | |
AU2006300978B2 (en) | SAF system and method involving specific treatments at respective stages | |
CN112777728A (zh) | 一种膜生物曝气滤池 | |
CN202682873U (zh) | 一种高效过滤装置 | |
CN107986435A (zh) | 一种高效的升流式生物反应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和应用 | |
CN109467195A (zh) | 反硝化膨胀床及含硝氮废水处理方法 | |
US6776903B2 (en) | System for waste water treatment capable of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suspended solids | |
CN104118941A (zh) | 一种高效脱氮除磷人工湿地装置 | |
CA2565052A1 (en) | System for improved dissolved air floatation with a biofilter | |
KR20070043958A (ko) | 다공성이며 유동상인 구모양의 메디아 및 이를 이용한하폐수처리장치 | |
CN209872691U (zh) | 除油除cod吸附降解的过滤复合池 | |
CN210261287U (zh) | 一种混合床生化处理装置 | |
CN207903981U (zh) | 一种高效的升流式生物反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