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56706U - 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 - Google Patents
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56706U CN219156706U CN202223333816.5U CN202223333816U CN219156706U CN 219156706 U CN219156706 U CN 219156706U CN 202223333816 U CN202223333816 U CN 202223333816U CN 219156706 U CN219156706 U CN 2191567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water
- layer
- treatment container
- fil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容器和第二处理容器。第一处理容器设置有进水管、加药管和搅拌装置,进水管用于引入水,加药管连通至用于供给絮凝剂的加药装置,搅拌装置用于对进入第一处理容器的水进行搅拌;第二处理容器经由连通管连通至第一处理容器,第二处理容器包括封闭的第二本体,第二本体的内部空间的顶部设置有与连通管连通的用于向下布水的布水装置,第二本体在布水装置下方的内部空间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生物脱氮单元和加载澄清单元,生物脱氮单元包括石英砂滤料层和附着在石英砂滤料层的反硝化细菌,加载澄清单元包括活性炭填料层。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成本低,净化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
背景技术
水处理的方式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人类进行水处理的方式已经有相当多年历史,物理方法包括利用各种孔径大小不同的滤材,利用吸附或阻隔方式,将水中的杂质排除在外,吸附方式中较重要者为以活性炭进行吸附,阻隔方法则是将水通过滤材,让体积较大的杂质无法通过,进而获得较为干净的水。另外,物理方法也包括沉淀法,就是让比重较小的杂质浮于水面捞出,或是比重较大的杂质沉淀于下,进而取得。化学方法则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品将水中杂质转化为对人体伤害较小的物质,或是将杂质集中,历史最久的化学处理方法应该可以算是用明矾加入水中,水中杂质集合后,体积变大,便可用过滤法,将杂质去除。
其中,水处理包括污水处理,污水处理是指从废水中去除污染物的过程。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一些工业废水。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用于去除污染物,并产生足以安全释放到环境中的经过处理的废水(或经过处理的废水)。例如,污水处理的对象可以是市政污水厂出水,或其他污水或废水。但目前对各种污水或废水的处理难免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成本高,净化效果不够理想。
就比如针对市政污水厂出水的处理,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当前运行的市政污水处理厂绝大多数设计出水为一级A标准,然而当前生态文明越来越被设备社会关注、重视,尤其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市政污水厂出水被考虑作为城市的水源之一,但是一级A水质标准并不能满足作为中水等水源的水质条件,更不能满足排入受纳水体要求为地表IV类水的标准,因此,市政污水厂出水提标到地表IV类水成为目前多数污水厂的迫切需求。目前有采用膜法、高级催化氧化等技术对市政污水进行水质提升,但普遍存在造价高、运行成本较高的状况。
因此需要一种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成本低,净化效果好。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其包括:
第一处理容器,所述第一处理容器设置有进水管、加药管和搅拌装置,所述进水管用于引入水,所述加药管连通至用于供给絮凝剂的加药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用于对进入所述第一处理容器的所述水进行搅拌;以及第二处理容器,所述第二处理容器经由连通管液体连通至所述第一处理容器,所述第二处理容器包括封闭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内部空间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连通管连通的用于向下布水的布水装置,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布水装置下方的内部空间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生物脱氮单元和加载澄清单元,所述生物脱氮单元包括石英砂滤料层和附着在所述石英砂滤料层的反硝化细菌,所述加载澄清单元包括活性炭填料层,所述第二本体的底部连通至排水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水(例如污水或废水)通过进水管首先进入第一处理容器,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与加药装置添加的絮凝剂充分混合,水中胶体和颗粒物形成絮体等而沉淀,水得到第一道净化;经净化的水通过连通管进入第二处理容器,经布水装置后首先穿过生物脱氮单元,通过生物脱氮单元的反硝化和过滤作用,去除了水中的硝态氮(或亚硝态氮)和固体悬浮物(SS),水得到第二道净化;接着水穿过加载澄清单元(活性炭填料层),对溶解性难降解的COD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总磷(TP)和SS,同时确保排出的水中不含有异味,水经过上述第三道净化后最终由排水管排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净化效果好,成本低。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容器包括第一本体和盖合在所述第一本体的盖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盖体围合成封闭空间,所述盖体的底面设置有分离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分离设备有利于进行固液分离,出水更加澄清。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的底部构造为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底端连通至排泥管,所述排泥管设置排泥阀门。和/或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和向下穿过所述盖体并伸入所述第一处理容器内的搅拌杆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呈锥形形状的锥形部,絮凝剂和水充分混合后沉淀的固体(例如絮体)可利用重力自然沉降,且锥形更有利于固体废物的收集与排出。
可选地,所述排泥阀门连接至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按预设的时间点或时间间隔开启所述排泥阀门,以将泥排出。和/或所述加药装置连接至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按预设的时间点或时间间隔开启所述加药装置,以添加絮凝剂。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耦连的控制装置,可以实现自动排泥和/或自动添加絮凝剂。
可选地,所述排水管的中间位置还经由反冲洗管连通至反冲洗水泵,所述反冲洗管设置反冲洗阀门,所述排水管设置排水阀门。
可选地,所述石英砂滤料层的上下位置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加固的不锈钢滤网,所述活性炭填料层的上下位置也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加固的不锈钢滤网。和/或所述石英砂滤料层构造为采用直径2-3mm粒径的圆形石英砂组成的滤料。
可选地,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活性炭填料层下方的内部空间还设置有支撑单元,用于对所述石英砂滤料层和所述活性炭填料层进行支撑;所述支撑单元至少包括卵石承托层和滤砖的其中一个。
可选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由上往下层叠的所述卵石承托层和所述滤砖,所述卵石承托层抵靠所述活性炭填料层,所述滤砖抵靠所述第二本体的底面。
可选地,所述卵石承托层的上部卵石粒径小于其下部卵石粒径,所述滤砖采用S型滤砖。和/或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处理容器的侧边中部,所述加药管设置在所述进水管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布水装置包括与所述连通管液体连通的呈水平布置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上均布有布水口。
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获得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1、通过第一处理容器、第二处理容器、生物脱氮单元和加载澄清单元等,水得到多道净化处理,净化效果好;
2、通过设置反冲洗管、反冲洗水泵等反冲洗装置,可以解决固体悬浮物在生物脱氮单元中不断地被截留会增加水头损失的问题;
3、通过设置支撑单元,一方面对生物脱氮单元和加载澄清单元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可解除反冲洗时的冲击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而获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实用新型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的,而只是为了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了便于示出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部分,附图中对应部分可能被放大,即,相对于依据本实用新型实际制造的示例性装置中的其它部件可能变得更大。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装置;
110:第一本体;
111:锥形部;
112:盖体;
113:进水管;
114:加药管;
115:加药装置;
116:搅拌电机;
117:搅拌杆组件;
120:分离设备;
130:排泥管;
131:排泥阀门;
140:连通管;
150:第二本体;
151:布水管;
152:布水口;
153:石英砂滤料层;
154:活性炭填料层;
155:排水管;
156:排水阀门;
157:不锈钢滤网;
160:反冲洗管;
161:反冲洗水泵;
162:反冲洗阀门;
170:支撑单元;
171:卵石承托层;
172:滤砖。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
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10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100例如可以应用于水处理设备领域,可以对水进行净化,可以提高水质。可以理解,本文中的装置100以用于净化市政污水厂出水为例进行说明,但不表示对其进行限定,也可以用于其他水体,包括各种其他污水或废水。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装置100包括第一处理容器和第二处理容器。其中对第一处理容器和第二处理容器的整体形式可以不做限制,例如可以是箱体、筒体、罐体或池体,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第一处理容器和第二处理容器分别各自对市政污水厂出水进行净化,其中第一处理容器用于对水进行絮凝沉淀,第二处理容器用于继续对水进行反硝化、过滤和吸附等。市政污水厂出水经过第一处理容器和第二处理容器处理后,处理效果可以从一级A标准提高到IV类水标准。
具体地,第一处理容器设置有进水管113、加药管114和搅拌装置。进水管113用于引入水,即进水管113可以连通至市政污水厂出水。其中进水管113上可以设置开闭阀门(未示出),用于开启或关闭引水。加药管114连通至用于供给絮凝剂的加药装置115,其中絮凝剂例如可以为PAC(聚合氯化铝)或其他药剂。其中加药装置115可以采用现有技术装置,故对其不展开描述。搅拌装置用于对进入第一处理容器的水进行搅拌,以使水与絮凝剂更加充分混合,这样絮凝效果更好。其中搅拌装置不做限定,例如可以采用搅拌电机116和向下穿过盖体112并伸入第一处理容器内的搅拌杆组件117。搅拌杆组件117一般包括搅拌杆和搅拌叶片,由于搅拌杆组件117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在此不进行详述。
其中,水通过进水管113进入第一处理容器内,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与加药装置115添加的絮凝剂充分混合,水中胶体和颗粒物形成絮体等而沉淀。为了使固液分离更加迅速、彻底,本实用新型的装置100可以设置分离设备120。因此为了安装分离设备120,第一处理容器可以包括第一本体110和盖合在第一本体110的盖体112。其中第一本体110和盖体112围合成封闭空间。盖体112的底面设置分离设备120。分离设备120可以呈倒漏斗形状或其他形状。分离设备120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装置,对其也不展开描述。另外,第一本体110和盖体112之间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此外,进水管113和加药管114优选均设置在第一本体110的侧边中部(非锥形部111),且加药管114在进水管113上方。
为了使第一处理容器内沉淀的固体更好地排出,第一本体110的底部构造为锥形部111。这样呈锥形形状的锥形部111,絮凝剂和水充分混合后沉淀的固体(例如絮体)可利用重力自然沉降,且锥形更有利于固体废物的收集与排出。为了排出这些沉淀到第一本体110底部的固体,锥形部111的底端可以连通至排泥管130。排泥管130上可以设置排泥阀门131。开启排泥阀门131时,可以将沉淀到第一本体110底部的固体通过排泥管130排出。
优选地,为了实现自动排泥,减轻人工操作的麻烦或失误,排泥阀门131可以耦连至控制装置(未示出)。控制装置按预设的时间点或时间间隔开启排泥阀门131,以将泥排出。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100运行时,利用控制装置的自身功能可以设置多个时间点,例如每天的8:00am、12:00am和16:00pm,开启排泥阀门131,以将泥自动排出。或每隔2小时或4小时,开启排泥阀门131,以将泥自动排出。
同理,为了实现自动加药(往第一处理容器内添加絮凝剂),加药装置115可以耦连至控制装置(未示出)。控制装置按预设的时间点或时间间隔开启加药装置115,以添加絮凝剂。例如在装置100运行时,利用控制装置的自身功能可以设置多个时间点,例如每天的9:00am、12:00am和15:00pm,开启加药装置115,以自动添加絮凝剂。或每隔2小时或4小时,开启加药装置115,以自动添加絮凝剂。其中控制装置可以是排泥阀门131或加药装置115各自内部的控制装置,也可以是耦连至外部的控制装置。排泥阀门131耦连的控制装置,跟加药装置115耦连的控制装置,两者可以是两个控制装置,也可以是由同一个控制装置实现。其中控制装置不对其进行结构改进和编译内部程序,其采用现有装置,例如可以采用工控机、PLC等终端。
继续参考图1,第二处理容器经由连通管140液体连通至所述第一处理容器。其中连通管140优选连通至第一本体110的侧边顶部位置。并且连通管140上也可以设置开闭阀门(未示出),以通断连通管140。第二处理容器包括封闭的第二本体150。其中对第二本体150的形状不做限定,可以是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指水平截面形状)。第二本体150的内部空间的顶部设置有与连通管140连通的用于向下布水的布水装置。其中布水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装置,也可以就是指连通管140的一部分(比如靠近连通管140的出口这一部分)。优先地,为了实现更大的布水面积以及均匀布水,其中布水装置可以包括与连通管140液体连通的布水管151。布水管151水平布置在第二本体150的内部空间的顶部位置,优选从第二本体150的内部空间的顶部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布水管151上等间距地设置有多个布水口152,例如为8个、10个或13个。
其中,对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50的实际形式可以不做限制,例如可以是箱体、筒体、罐体或池体,还可以是其他形式。
第二本体150在布水装置下方的内部空间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生物脱氮单元和加载澄清单元。生物脱氮单元包括石英砂滤料层153和附着在石英砂滤料层153的反硝化细菌(未示出)。其中生物脱氮单元是集生物脱氮和过滤功能合二为一的单元。其中,石英砂滤料层153可以采用直径2-3mm粒径的圆形石英砂组成的滤料。该石英砂滤料表面积较大,可以作为反硝化细菌的挂膜介质。反硝化细菌附着在石英砂滤料表面上并形成生物膜,是硝态氮(或亚硝态氮)和固体悬浮物(SS)极好的去除单元,可以称为反硝化深床滤池。过滤过程中硝态氮或亚硝态氮通过微生物膜的作用可以转化为氮气排出,同时可以过滤掉SS。加载澄清单元包括活性炭填料层154。其中,活性炭填料层154可以采用活性炭填料制成。活性炭填料是由含碳材料制成的,采用物理法生产,以炭(如木炭﹑煤、焦炭、蓝炭等)为原料用水蒸汽、二氧化碳、空气(主要是氧)或它们的混合物(烟道气)为活化介质,在高温下(600~1000℃)进行活化,外观呈黑色,内部孔隙结构发达、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一类微晶质碳素材料,具有较多的大孔和中孔结构,较少微孔结构,机械强度高,使用和再生过程中不易破碎。第二本体150的底部连通至排水管155,即第二本体150在加载澄清单元下方的内部空间连通至排水管155。其中排水管155上可以设置排水阀门156。通过开启排水阀门156,可以将通过装置100净化后的水排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市政污水厂出水(也可以是其他污水或废水)通过进水管113首先进入第一处理容器,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与加药装置115添加的絮凝剂充分混合,水中胶体和颗粒物形成絮体等而沉淀,水得到第一道净化;经净化的水通过连通管140进入第二处理容器,经布水装置后首先穿过生物脱氮单元,通过生物脱氮单元的反硝化和过滤作用,去除了水中的硝态氮(或亚硝态氮)和固体悬浮物(SS),水得到第二道净化;接着水穿过加载澄清单元(活性炭填料层154),对溶解性难降解的COD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总磷(TP)和SS,同时确保排出的水中不含有异味,水经过上述第三道净化后最终由排水管155排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系统,净化效果好,成本低。
接上文,参考图1,由于生物脱氮单元对水进行处理时,水中的固体悬浮物不断地被截留会增加水头损失。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反冲洗来去除截留的固体悬浮物。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反冲洗装置。反冲洗装置包括反冲洗管160和反冲洗水泵161。具体地,排水管155的中间一位置连通反冲洗管160。反冲洗管160连通至反冲洗水泵161。反冲洗管160上可以设置反冲洗阀门162。其中,排水阀门156在排水管155的安装位置可以不做限定。排水阀门156可以安装在位于反冲洗管160与排水管155连接处往前的排水管155,也可以安装在位于反冲洗管160与排水管155连接处往后的排水管155。优先地,排水阀门156安装在位于反冲洗管160与排水管155连接处往后的排水管155。这样在需要进行反冲洗操作时,关闭排水阀门156同时开启反冲洗水泵161和反冲洗阀门162,最终完成对生物脱氮单元和加载澄清单元的反冲洗。
在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由于反冲洗时水冲击力较大,为了避免石英砂滤料层153和活性炭填料层154在反冲洗过程中受到冲击而损坏,石英砂滤料层153的上下位置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加固的不锈钢滤网157,活性炭填料层154的上下位置也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加固的不锈钢滤网157。不锈钢滤网157既能对石英砂滤料层153和活性炭填料层154进行上下加固,又能让水穿过。可以理解,在图未示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仅在石英砂滤料层153的上下位置设置用于对其进行加固的不锈钢滤网157,或者仅仅在活性炭填料层154的上下位置设置用于对其进行加固的不锈钢滤网157,其效果相较于上述方案差些。
为了进一步解决反冲洗对石英砂滤料层153和活性炭填料层154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的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支撑单元170。支撑单元170可以设置在第二本体150在活性炭填料层154下方的内部空间。支撑单元170的顶面抵靠活性炭填料层154,用于对其上方的石英砂滤料层153和活性炭填料层154进行支撑,同时反冲洗时水(或气)需先要通过支撑单元170,故能缓解反冲洗对石英砂滤料层153和活性炭填料层154的影响。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支撑单元170可以包括由上往下层叠的卵石承托层171和滤砖172。卵石承托层171抵靠活性炭填料层154。滤砖172可以抵靠第二本体150的底面。这样在实现支撑石英砂滤料层153和活性炭填料层154的同时,反冲洗时水(或气)需先要通过滤砖172,再通过卵石承托层171。这样能提高缓解反冲洗对石英砂滤料层153和活性炭填料层154的影响的效果。并且,滤砖172作为支撑单元170的底层(或石英砂滤料层153、活性炭填料层154和支撑单元170的底层),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其本身可解除反冲洗时的冲击压力,抗压强度和耐冲击强度高,具有上层布水、下层输水和自身受力平衡,以及安装方便、效果稳定、节约成本等优点。其中,滤砖172可以采用S型滤砖172。滤砖172的材质可以采用HDPE材质(高密度聚乙烯)。另外,滤砖172可以直接正对着排水管155的排水入口,这样反冲洗时水(或气)直接接触滤砖172,然后向上反冲洗,可以节约第二本体150的内部空间。
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支撑单元170同时包括卵石承托层171和滤砖172,其效果较优。在不考虑效果强弱的情况下,支撑单元170也可以仅包括卵石承托层171,此时卵石承托层171抵靠活性炭填料层154。卵石承托层171底面可以抵靠在第二本体150的底面,也可以与第二本体150的底面之间有段距离。或者支撑单元170也可以仅包括滤砖172,此时滤砖172抵靠活性炭填料层154。滤砖172底面可以抵靠在第二本体150的底面,也可以与第二本体150的底面之间有段距离。
优先地,为了提高卵石承托层171的支撑效果,卵石承托层171可以分为上部卵石和下部卵石。其中,上部卵石粒径小于下部卵石粒径。例如上部卵石粒径可以为8-16mm,比如10mm、12mm或16mm。下部卵石粒径可以为16-32mm,比如20mm、25mm或30mm。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100,水通过进水管113首先进入第一处理容器,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与加药装置115添加的絮凝剂充分混合,水中胶体和颗粒物形成絮体等而沉淀,水得到第一道净化;经净化的水通过连通管140进入第二处理容器,经布水装置后首先穿过生物脱氮单元,通过生物脱氮单元的反硝化和过滤作用,去除了水中的硝态氮(或亚硝态氮)和固体悬浮物(SS),水得到第二道净化;接着水穿过加载澄清单元(活性炭填料层154),对溶解性难降解的COD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总磷(TP)和SS,同时确保排出的水中不含有异味,水经过上述第三道净化后最终由排水管155排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系统,净化效果好,成本低。同时,由于生物脱氮单元对水进行处理时,水中的固体悬浮物不断地被截留会增加水头损失,本实用新型的装置100还包括反冲洗装置,通过反冲洗来去除截留的固体悬浮物。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装置100在生物脱氮单元和加载澄清单元的下方还设置用于对其进行支撑的支撑单元170,同时反冲洗时水(或气)需先要通过支撑单元170,故能缓解反冲洗对石英砂滤料层153和活性炭填料层154的影响。
结合这里披露的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和实践,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说明和实施例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主旨均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容器,所述第一处理容器设置有进水管、加药管和搅拌装置,所述进水管用于引入水,所述加药管连通至用于供给絮凝剂的加药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用于对进入所述第一处理容器的所述水进行搅拌;以及
第二处理容器,所述第二处理容器经由连通管液体连通至所述第一处理容器,所述第二处理容器包括封闭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内部空间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连通管连通的用于向下布水的布水装置,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布水装置下方的内部空间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生物脱氮单元和加载澄清单元,所述生物脱氮单元包括石英砂滤料层和附着在所述石英砂滤料层的反硝化细菌,所述加载澄清单元包括活性炭填料层,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加载澄清单元下方的内部空间连通至排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容器包括第一本体和盖合在所述第一本体的盖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盖体围合成封闭空间,所述盖体的底面设置有分离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底部构造为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底端连通至排泥管,所述排泥管设置排泥阀门;和/或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和向下穿过所述盖体并伸入所述第一处理容器内的搅拌杆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阀门连接至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按预设的时间点或时间间隔开启所述排泥阀门,以将泥排出;和/或
所述加药装置连接至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按预设的时间点或时间间隔开启所述加药装置,以添加絮凝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的中间位置还经由反冲洗管连通至反冲洗水泵,所述反冲洗管设置反冲洗阀门,所述排水管设置排水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英砂滤料层的上下位置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加固的不锈钢滤网,所述活性炭填料层的上下位置也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加固的不锈钢滤网;和/或
所述石英砂滤料层构造为采用直径2-3mm粒径的圆形石英砂组成的滤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活性炭填料层下方的内部空间还设置有支撑单元,用于对所述石英砂滤料层和所述活性炭填料层进行支撑;所述支撑单元至少包括卵石承托层和滤砖的其中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由上往下层叠的所述卵石承托层和所述滤砖,所述卵石承托层抵靠所述活性炭填料层,所述滤砖抵靠所述第二本体的底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卵石承托层的上部卵石粒径小于其下部卵石粒径,所述滤砖采用S型滤砖;和/或
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处理容器的侧边中部,所述加药管设置在所述进水管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装置包括与所述连通管液体连通的呈水平布置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上均布有布水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33816.5U CN219156706U (zh) | 2022-12-13 | 2022-12-13 | 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33816.5U CN219156706U (zh) | 2022-12-13 | 2022-12-13 | 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56706U true CN219156706U (zh) | 2023-06-09 |
Family
ID=86618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333816.5U Active CN219156706U (zh) | 2022-12-13 | 2022-12-13 | 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5670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30492A (zh) * | 2023-07-13 | 2023-09-12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废弃活性炭填料实现污水深度脱氮的方法 |
CN117430296A (zh) * | 2023-12-20 | 2024-01-23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基于硫铁矿填料的污水深度处理池及撬装式污水净化总成 |
-
2022
- 2022-12-13 CN CN202223333816.5U patent/CN21915670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30492A (zh) * | 2023-07-13 | 2023-09-12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废弃活性炭填料实现污水深度脱氮的方法 |
CN116730492B (zh) * | 2023-07-13 | 2024-05-17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废弃活性炭填料实现污水深度脱氮的方法 |
CN117430296A (zh) * | 2023-12-20 | 2024-01-23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基于硫铁矿填料的污水深度处理池及撬装式污水净化总成 |
CN117430296B (zh) * | 2023-12-20 | 2024-03-26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基于硫铁矿填料的污水深度处理池及撬装式污水净化总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156706U (zh) | 深床滤池高效脱氮装置 | |
CN101205109B (zh) | 厌氧法处理化纤废水装置 | |
KR20120099626A (ko) | 저농도 폐수 처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02417273A (zh) | 一种动态膜净化反应器和去除再生水中氨氮和有机物的方法 | |
CN102225827A (zh) | 一种草浆造纸中段废水的处理方法 | |
KR101594822B1 (ko) | 생물활성탄을 이용한 가두리 양식장용 슬러지의 처리장치와 그 방법 | |
CN100408487C (zh) | 一种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高效复合式厌氧反应器 | |
JP4044292B2 (ja) | 排水処理装置 | |
KR102095469B1 (ko) | 생물막여과기를 이용한 고도 수처리장치 | |
CN110156159B (zh) | 一种混合床生化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 |
CN214990949U (zh) | 一种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 |
CN110498563A (zh) |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无膜一体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213171946U (zh) | 一种具有沉淀功能的圆形曝气生物滤池 | |
CN210595667U (zh) | 一种屠宰场污水处理系统 | |
CN115974305A (zh) | 一种集成式膜法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212403851U (zh) |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设备 | |
CN210620531U (zh) |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无膜一体化处理系统 | |
CN210261287U (zh) | 一种混合床生化处理装置 | |
JPH07112189A (ja) | 特殊微生物を組み込んだ生物濾過装置 | |
CN203382619U (zh) | 去除水中悬浮物和有机物的污水土地生物过滤沉淀系统 | |
CN111908603A (zh) | 一种新型厌氧生物滤池废水处理设备及其处理废水的方法 | |
CN213680185U (zh) | 一种集成式煤气水封废水处理装置 | |
CN216837559U (zh) | 一种污水高效净化装置 | |
CN212712972U (zh) | 一种高效煤泥水净化器 | |
CN214829794U (zh) | 一种净化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