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16051U - 开槽机 - Google Patents

开槽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16051U
CN210116051U CN201822178206.XU CN201822178206U CN210116051U CN 210116051 U CN210116051 U CN 210116051U CN 201822178206 U CN201822178206 U CN 201822178206U CN 210116051 U CN210116051 U CN 210116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gear
reverse
duplicate gear
slo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782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毋宏兵
徐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782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16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16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16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槽机,包括:机壳;主动轴,位于所述机壳内且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第一双联齿轮,固定于所述主动轴;中间轴,与所述主动轴平行;第二双联齿轮,被配置为与所述中间轴滑动连接且能够传递扭矩,所述第二双联齿轮与所述第一双联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二双联齿轮轴向移动后与所述第一双联齿轮的传动比改变;输出组件,由所述中间轴驱动,用以进行切割;换挡钮,活动安装于所述机壳,所述换挡钮可被移动并推动所述第二双联齿轮轴向移动。上述开槽机利用换挡钮带动中间轴上的双联齿轮切换位置,从而调整传动比,实现换挡调速。

Description

开槽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开槽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家装市场开槽机的切割速度只有一种,而市场上切割介质有红砖、水泥、混泥土三种;红砖、水泥切割速度要高,效率才高;混泥土切割速度要低,效率才高;而目前开槽机都是单速,不能同时满足多种切割介质高效的切割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法调速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开槽机。
一种开槽机,包括:
机壳;
主动轴,位于所述机壳内且可绕自身轴线旋转;
第一双联齿轮,固定于所述主动轴;
中间轴,与所述主动轴平行;
第二双联齿轮,被配置为与所述中间轴滑动连接且能够传递扭矩,所述第二双联齿轮与所述第一双联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二双联齿轮轴向移动后与所述第一双联齿轮的传动比改变;
输出组件,由所述中间轴驱动,用以进行切割;
换挡钮,活动安装于所述机壳,所述换挡钮可被移动并推动所述第二双联齿轮轴向移动。
上述开槽机利用换挡钮带动中间轴上的双联齿轮切换位置,从而调整传动比,实现换挡调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双联齿轮与所述中间轴通过花键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双联齿轮具有两个啮合部,所述换挡钮伸入到两个啮合部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挡钮与两个啮合部在所述中间轴的轴向上均抵接在一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挡钮与所述机壳以可沿中间轴的轴向相对运动但不能相对转动方式配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上开设有沿所述中间轴的轴向延伸的导引槽,所述换挡钮能够沿所述导引槽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的外壁设置有驱动所述换挡钮相对所述机壳运动的换挡控制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挡控制器为直线电机或螺线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组件位于所述机壳内的反向轴;
反向锯片,与所述反向轴固定连接;
位于所述机壳内的正向轴,套设于所述反向轴,且所述正向轴的端部设有开口;
正向锯片,与所述正向轴固定连接;
第一轴承,适于从所述开口装入且其内圈和外圈分别抵接于所述反向轴和所述正向轴;以及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正向轴和所述反向轴以相反的方向旋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正向齿轮,安装于所述正向轴且与所述正向轴固定连接;
反向齿轮,安装于所述反向轴且与所述反向轴固定连接;
动力齿轮,固定于所述中间轴,所述动力齿轮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正向齿轮和所述反向齿轮的中心轴线相垂直,所述动力齿轮位于所述正向齿轮和所述反向齿轮之间,且同时与所述正向齿轮和所述反向齿轮啮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轴为电机的电枢轴,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机壳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开槽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开槽机换挡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开槽机采用电动方式控制换挡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开槽机换挡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相关元件对应编号如下:
100、开槽机 10、机壳 110、导引槽
20、主动轴 30、第一双联齿轮 310、第一咬合部
320、第二咬合部 40、中间轴 50、第二双联齿轮
510、第一啮合部 520、第二啮合部 60、换挡钮
610、操控部 620、抵推部 710、正向轴
720、正向锯片 730、反向轴 740、第一轴承
750、反向锯片 761、正向齿轮 762、反向齿轮
763、动力齿轮 80、电机 90、换挡控制器
910、直线运动元件 120、头壳 130、前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部,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部。当一个部被认为是“连接”到另一个部,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开槽机100。开槽机100包括机壳10、位于机壳10内的主动轴20、固定于主动轴20上的第一双联齿轮30、中间轴40、安装于中间轴40上的第二双联齿轮50,及活动安装机壳10的换挡钮 60,及由中间轴40驱动的输出组件。主动轴20通过第一双联齿轮30和第二双联齿轮50向中间轴40传递扭矩,中间轴40驱动输出组件执行切割作业。
主动轴20通过轴承支撑于机壳10内,其可以绕自身轴线旋转。本实施例中,主动轴20即为位于机壳10内的电机80的电枢轴。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主动轴20并非直接利用电机的电机轴,此时电机80的电枢轴的轴线与主动轴20 的轴线可以重合、平行或者彼此垂直,然后通过传动组件实现扭矩传递。
中间轴40与主动轴20互为平行轴。第二双联齿轮50为第一双联齿轮30,且被配置与中间轴40同步旋转且相对于所述中间轴能轴向移动。换言之,第二双联齿轮50与中间轴40的配接方式为:第二双联齿轮50相对中间轴40能轴向移动,但二者不能够相对转动。因此,第二双联齿轮50可相对中间轴40滑动且二者能传递扭矩。例如,第二双联齿轮50与中间轴40之间可通过花键连接。具体的,第二双联齿轮50的内孔可设置内花键,中间轴40的外圆周则设置外花键,如此第二双联齿轮50与中间轴40实现既可传递扭矩且能相对轴向运动。
第二双联齿轮50沿中间轴40的轴向可以移动,因此第二双联齿轮50在中间轴40的轴向的位置可调。并且,第二双联齿轮50轴向移动后与第一双联齿轮的传动比改变。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二双联齿轮50在中间轴40的轴向上具有两个啮合部,分别为第一啮合部510和第二啮合部520。第一双联齿轮30则具有两个齿部,分别为第一齿部310和第二齿部320,其中第一齿部310用于与第一啮合部510咬合,第二齿部320用以与第二啮合部520咬合。如图1所示,第二齿部320与第二啮合部520处于咬合状态,而第一齿部310与第一啮合部510处于脱开状态,第二双联齿轮50与第一双联齿轮30提供第一种传动比,定义为1 档。如图2所示,当第二双联齿轮50轴向向右移动后,第一齿部310与第一啮合部510咬合,而第二齿部320与第二啮合部520则脱开,第二双联齿轮50与第一双联齿轮30提供不同于第一种传动比的第二种传动比,定义为2挡。由此,通过移动第二双联齿轮50,可以实现2档调速。本实施例中,开槽机100的1 挡设置为低速挡,中间轴40的输出转速较低;而2挡设置为高速挡,中间轴40 的输出转速较1挡时提高。当然可以刚好相反。
本实施例中,通过活动安装机壳10的换挡钮60来推动第二双联齿轮50轴向移动。换挡钮60配置为能够相对机壳10运动,进而推动第二双联齿轮50轴向移动。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换挡钮60为手动操作控制,即手动操作换挡钮60左右运动并带动第二双联齿轮50左右运动,实现手动机械调速。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机壳10的外壁设置有驱动换挡钮 60相对机壳10运动的换挡控制器90。换挡控制器90的直线运动元件910与换挡钮60固定连接,从而通过电动的方式驱动换挡钮60直线运动,实现电子调速。换挡控制器90可以为直线电机或螺线管。
利用换挡控制器90驱动换挡钮60实现换挡的过程如图3和图4所示。如图3所示,换挡控制器90的直线运动元件910处于伸出状态,第二齿部320与第二啮合部520处于咬合状态,而第一齿部310与第一啮合部510处于脱开状态,开槽机100处于1挡。需要切换至2挡时,启动换挡控制器90,使换挡控制器90的直线运动元件910缩回并带动换挡钮60向右移动,换挡钮60移动时带动第二双联齿轮50轴向向右移动,直到第一齿部310与第一啮合部510咬合,同时第二齿部320与第二啮合部520脱开,开槽机100从1挡切换至2挡。2挡切换至1挡的过程如上述过程刚好相反。直线运动元件910的长度和运动行程均可以提前设置好,以实现精准换挡。
本实施例的开槽机100,利用换挡钮60带动中间轴40上的第二双联齿轮 50切换位置,从而改变第二双联齿轮50与主动轴20上的第一双联齿轮30的啮合部位,从而调整传动比,实现换挡调速。开槽机100可提供两种不同的切割速度,这样针对软硬两种切割介质,可以采用不同的切割速度进行切割,不需要更换开槽机,提高切割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换挡钮60伸入到第二双联齿轮50的两个啮合部之间。图图1所示,换挡钮60的底部伸入到第一啮合部510与第二啮合部520之间。换挡钮60向右移动时作用于第二啮合部520。换挡钮60向左移动时作用于第一啮合部510。这样,换挡钮60与第二双联齿轮50的结构特点结合起来,不需要借助连接元件,简化了结构设计。
进一步地,换挡钮60与两个啮合部在中间轴40的轴向上均抵接在一起。其中,如图1所示,换挡钮60的左侧抵靠在第一啮合部510的侧面上,换挡钮 60的右侧则抵靠在第一啮合部510的侧面上。换言之,可理解为换挡钮60与第一啮合部510与第二啮合部520之间形成的槽之间为过盈配合。这样,换挡钮 60开始移动时即能带动第二双联齿轮50移动,换挡迅速并且换挡噪音小。
具体的,如图1所示,一个具体的例子中,换挡钮60包括操作部610和与操作部610连接的抵推部620。操作部610贴附于机壳10的外壁且可供手动操作。抵推部620则穿过机壳10并伸入到第一啮合部510与第二啮合部520之间,并形成过盈配合。当利用换挡控制器90驱动换挡钮60时,换挡控制器90的直线运动元件910与操作部610固定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换挡钮60与机壳10以可沿中间轴40的轴向相对运动但不能相对转动方式配接。如图1所示,换挡钮60被配置为相对机壳10能够做线性往复运动,且运动方向沿中间轴40的轴向,使得换挡钮60能够相对机壳10 滑动。这样,采用手动方式操控换挡钮60时,只需要左右滑动换挡钮60即可。当采用换挡控制器90来驱动换挡钮60时,换挡控制器90采用简单的直线运动机构即可。
进一步地,换挡钮60相对于机壳10可以滑动,其具体实现结构可以灵活。例如,如图1所示,可以是在机壳10上开设有沿中间轴40的轴向延伸的导引槽110,换挡钮60能够沿导引槽110运动。又例如,可以是在机壳10的外壁上设置导向块,利用导向块约束换挡钮60并使换挡钮60沿直线运动。
一些实施例中,输出组件包括正向轴710、正向锯片720、反向轴730、第一轴承740、反向锯片750以及驱动组件。机壳10包括头壳120和前盖130,头壳120和前盖130可以由螺纹连接件固定连接。
正向轴720位于机壳10内。正向轴710可以通过第二轴承712安装在机壳 10的前盖130,从而正向轴720可以相对机壳10转动。正向锯片720与正向轴 710固定连接。
反向轴730位于机壳10内。正向轴710套设于反向轴730。正向轴112的端部设有开口。第一轴承740能够从正向轴710的端口装入到正向轴710内,并位于正向轴710与反向轴730之间。第一轴承740的内圈抵接反向轴730,外圈抵接正向轴710,从而使正向轴710与反向轴730相连接,进而使得正向轴 710与反向轴730可以相对转动。反向锯片720与反向轴730固定连接。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正向轴710和反向轴730以相反的方向旋转。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正向齿轮761、反向齿轮762、动力齿轮763。
正向齿轮761安装于正向轴710且与正向轴710固定连接。反向齿轮136 安装于反向轴730且与反向轴730固定连接。
动力齿轮763与中间轴40固定连接。动力齿轮763的中心轴线与正向齿轮 761和反向齿轮762的中心轴线相垂直,动力齿轮138位于正向齿轮134和反向齿轮136之间,且同时与正向齿轮761和反向齿轮762啮合,从而动力齿轮763 转动时,可以使正向齿轮761和反向齿轮762以相反的方向旋转,进而可以使正向轴710和反向轴730以相反的方向旋转,则正向锯片720和反向锯片750 以相反的方向旋转。由于正向锯片720和反向锯片750以相反的方向同时切割,正向锯片720和反向锯片750切割时产生的切向力可以相互抵消,从而可以减少或避免在使用开槽机100的过程中的反踢问题,同时由于正向锯片720和反向锯片750切割时产生的切向力可以相互抵消,能够减少或避免反向切向力的干扰,方便从前后方向开槽,改善人机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开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
主动轴,位于所述机壳内且可绕自身轴线旋转;
第一双联齿轮,固定于所述主动轴;
中间轴,与所述主动轴平行;
第二双联齿轮,被配置为与所述中间轴滑动连接且能够传递扭矩,所述第二双联齿轮与所述第一双联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二双联齿轮轴向移动后与所述第一双联齿轮的传动比改变;
输出组件,由所述中间轴驱动,用以进行切割;
换挡钮,活动安装于所述机壳,所述换挡钮可被移动并推动所述第二双联齿轮轴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联齿轮与所述中间轴通过花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联齿轮具有两个啮合部,所述换挡钮伸入到两个啮合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钮与两个啮合部在所述中间轴的轴向上均抵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开设有沿所述中间轴的轴向延伸的导引槽,所述换挡钮能够沿所述导引槽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外壁设置有驱动所述换挡钮相对所述机壳运动的换挡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控制器为直线电机或螺线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组件包括:
位于所述机壳内的反向轴;
反向锯片,与所述反向轴固定连接;
位于所述机壳内的正向轴,套设于所述反向轴,且所述正向轴的端部设有开口;
正向锯片,与所述正向轴固定连接;
第一轴承,适于从所述开口装入且其内圈和外圈分别抵接于所述反向轴和所述正向轴;以及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正向轴和所述反向轴以相反的方向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正向齿轮,安装于所述正向轴且与所述正向轴固定连接;
反向齿轮,安装于所述反向轴且与所述反向轴固定连接;
动力齿轮,固定于所述中间轴,所述动力齿轮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正向齿轮和所述反向齿轮的中心轴线相垂直,所述动力齿轮位于所述正向齿轮和所述反向齿轮之间,且同时与所述正向齿轮和所述反向齿轮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为电机的电枢轴,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机壳内。
CN201822178206.XU 2018-12-24 2018-12-24 开槽机 Active CN210116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78206.XU CN210116051U (zh) 2018-12-24 2018-12-24 开槽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78206.XU CN210116051U (zh) 2018-12-24 2018-12-24 开槽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16051U true CN210116051U (zh) 2020-02-28

Family

ID=69610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78206.XU Active CN210116051U (zh) 2018-12-24 2018-12-24 开槽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160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012133308A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приводной инструмент
US6086502A (en) Switching device of reduction gear set
US9434038B2 (en) Shifting mechanism for a drill press
JP2005297183A (ja) ハンマドリル装置
US8240225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switching mechanism for office machine
WO2007092328A3 (en) Spiral cam clutch actuation system for two-speed transfer case
CN209994234U (zh) 一种新型换向伸缩装置
CN210116051U (zh) 开槽机
CN211550413U (zh) 一种电动车辆二挡减速器中的换挡机构
CN204935587U (zh) 多功能锤的动作切换机构
US6062118A (en) Speed change gear mechanism for lathes
CN217620417U (zh) 一种用于电动工具上的换挡装置
JPH0679509A (ja) ドリル・チゼル装置
CN201301950Y (zh) 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
CN115045995A (zh) 一种档位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CN214874233U (zh) 取力器、变速箱和车辆
CN109048354B (zh) 一种具有钻孔作用的往复锯
CN115199739A (zh) 一种档位调节装置
CN209868499U (zh) 一钮四功能切换结构
US9683534B2 (en) Starter and engaging device thereof
TWI308882B (en) Structure of a power tool turret mechanism with twin knife discs
JP3174236U (ja) 歯車変速装置
US9435413B2 (en) Transmission power switch device assembled with rotary shaft
CN101328968A (zh) 电动工具的变速齿轮箱
CN216180272U (zh) 一种拨叉结构及电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