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05042U -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05042U
CN210105042U CN201920611933.2U CN201920611933U CN210105042U CN 210105042 U CN210105042 U CN 210105042U CN 201920611933 U CN201920611933 U CN 201920611933U CN 210105042 U CN210105042 U CN 210105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eaf
middle plate
steel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119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国良
许振华
杨艺帆
李佳瑞
刘彪
朱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06119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05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05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050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包括第一边板、第二边板、槽型钢立柱、框架梁端接头、框架梁外叶端板及框架柱内叶端板,第一边板的左侧通过框架柱内叶端板与框架柱连接,第一边板的右侧通过槽型钢立柱与第二边板连接,第二边板的右侧通过框架柱内叶端板与另一框架柱连接;第一边板或第二边板的上下端均通过框架梁外叶端板与框架梁固定连接,槽型钢立柱的上下两端均通过框架梁端接头与框架梁连接;本实用新型将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通过采用槽型立柱、框架梁外叶端板及框架柱内叶端板将组合墙边板安装在框架梁或框架柱上,可实现标准化构件,施工简单、便捷,标准化构件可实现大规模流水线式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
背景技术
工业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指出我国建筑业粗放型的生产和建设模式必须向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转型升级,至此,发展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及工业化装配式钢结构体系是必由之路。
然而,工业化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住宅建筑及商用建筑想做到工业化生产,必须要有健全的产业链,从取材、设计、制造、运输、安装乃至使用过程中的物业服务等各个环节入手,针对每一环节的运转机制提出相应的工业化生产、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方法。
现有的组合墙在市面上种类繁多且样式不统一,在实际使用当中模块化生产受到具体方案限制,无法做到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组合墙无法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墙整体性好,标准化生产程度高,便于快速装配施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包括第一边板、第二边板、槽型钢立柱、框架梁端接头、框架梁外叶端板及框架柱内叶端板,第一边板与第二边板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槽型钢立柱的两侧;第一边板的左侧通过框架柱内叶端板与框架柱连接,第一边板右侧通过槽型钢立柱与第二边板连接,第二边板的右侧通过框架柱内叶端板与另一框架柱连接;第一边板或第二边板的上下端均通过框架梁外叶端板与框架梁固定连接,槽型钢立柱的上下两端均通过框架梁端接头与框架梁连接,框架梁端接头固定设置在框架梁的梁底或梁顶;框架梁外叶端板水平设置在框架梁的外立面,框架柱内叶端板竖直设置在框架柱内侧面。
进一步的,第一边板包括第一边板外叶板、两根第一外叶横肋角钢、第一边板内叶板、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及第一内叶纵肋角钢;两根第一外叶横肋角钢分别设置在第一边板外叶板的上下两端,第一边板外叶板的上端通过第一外叶横肋角钢采用自攻螺栓与一框架梁外叶端板连接;第一边板外叶板的下端通过第一外叶横肋角钢采用自攻螺栓与另一框架梁外叶端板连接;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设置在第一边板内叶板的右侧,第一边板内叶板的右侧通过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采用自攻螺栓与槽型钢立柱的腹板连接;第一内叶纵肋角钢设置在第一边板内叶板的左侧;第一边板内叶板的左侧通过第一内叶纵肋角钢采用自攻螺栓与框架柱内叶端板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边板还包括第一边板保温板,第一边板保温板嵌入设置在第一边板外叶板与第一边板内叶板之间,第一边板保温板采用酚醛树脂发泡材料制作而成的保温板材。
进一步的,第一边板还包括两根第一外叶纵肋和两根第一内叶横肋;两根第一外叶纵肋分别设置在第一边板外叶板的左右两侧,第一外叶纵肋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外叶横肋角钢固定连接;两根第一内叶横肋分别设置在第一边板内叶板的上下两端,第一内叶横肋的右端分别与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连接,第一内叶横肋的左端与第一内叶纵肋角钢的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外叶边板包括第一外叶钢筋网片和第一外叶混凝土,两根第一外叶横肋角钢分别与第一外叶钢筋网片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第一外叶混凝土包覆在第一外叶横肋角钢及第一外叶钢筋网片的外侧;第一外叶混凝土的上下两端预设安装槽;第一内叶边板包括第一内叶钢筋网片和第一内叶混凝土;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与第一内叶钢筋网片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一内叶纵肋角钢与第一内叶钢筋网片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一内叶混凝土包覆在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第一内叶纵肋角钢及第一内叶钢筋网片的外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中板,中板的设置在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之间,中板的左侧通过一槽型钢立柱与第一边板连接,中板的右侧通过另一槽型钢立柱与第二边板连接;中板包括中板外叶板、两根中板外叶横肋角钢、中板内叶板及两根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两根中板外叶横肋角钢分别设置在中板外叶板的上下两端,中板外叶板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中板外叶横肋角钢采用自攻螺栓与一框架梁外叶端板连接;两根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分别竖直设置在中板内叶板的左右两侧,中板内叶板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一根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采用自攻螺栓与槽型钢立柱连接。
进一步的,中板还包括中板保温板,中板保温板嵌入设置在中板外叶板与中板内叶板之间;中板保温板采用酚醛树脂发泡材料制作而成的保温板材。
进一步的,中板还包括两根中板外叶纵肋和两根中板内叶横肋;两根中板外叶纵肋分别竖直设置在中板外叶板的左右两侧,中板外叶纵肋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根中板外叶横肋角钢固定连接;两根中板内叶横肋分别设置在中板内叶板的上下两端,中板内叶横肋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连接。
进一步的,中板外叶板包括中板外叶钢筋网片和中板外叶混凝土,两根中板外叶横肋角钢分别与中板外叶钢筋网片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中板外叶混凝土包覆在中板外叶横肋角钢和中板外叶钢筋网片的外侧,中板外叶混凝土的上下两端预设安装槽;中板内叶板包括中板内叶钢筋网片和中板内叶混凝土,两根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的腹板与中板内叶钢筋网片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中板内叶混凝土包覆在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及中板内叶钢筋网片的外侧。
进一步的,中板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组合墙,采用槽型钢立柱、框架梁外叶端板及框架柱内叶端板将组合墙安装在框架梁或框架柱上,可实现标准化构件,施工简单、便捷,标准化构件可实现大规模流水线式生成。
进一步的,将边板的外叶板通过上下两根角钢与框架梁连接,将边板的内叶板通过槽型钢与框架柱或槽型钢立柱连接,施工过程便捷,实现装配化施工。
进一步的,在外叶板和内叶板之间设置保温板,确保了组合墙的保温隔热作用。
进一步的,边板外叶板或内叶板设置为钢筋网片和混凝土包覆的结构,保证了组合墙的隔音和防火作用;通过将角钢或槽型钢直接与钢筋网片连接,将组合墙受到的荷载均匀传递至框架梁或框架柱上。
进一步的,通过在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之间设置中板,可完成任意长度的墙体安装施工。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墙整体性好、质量轻、强度高、保温隔热、隔音、防火、生产自动化程度高、便于快速装配施工等优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墙可作为外墙造型、轻质内隔墙,又可作层高高、跨度大的间隔墙体。并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墙中的所有部件包括边板外叶板、边板保温板、边板内叶板、中板外叶板、中板保温板、中板内叶板等均可实现工厂标准化、模块化设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墙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墙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墙中的内叶钢筋网片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墙中的外叶钢筋网片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墙中的槽型钢立柱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墙中的边板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墙中的边板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边板外叶横肋角钢及纵肋与外叶钢筋网片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边板内叶纵肋槽型钢及横肋与内叶钢筋网片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边板内叶纵肋角钢及横肋与内叶钢筋网片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墙中的中板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墙中的中板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墙中的框架梁端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框架梁外叶端板及框架柱内叶端板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组合墙装配使用状态的局部示意图。
其中,1第一边板,2第二边板,3中板,4槽型钢立柱,5框架梁端接头,6框架梁外叶端板,7框架柱内叶端板;11第一边板外叶板,12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3第一外叶纵肋,14第一边板保温板,15第一边板内叶板,16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7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8第一内叶横肋;111第一外叶钢筋网片,112第一外叶混凝土;151第一内叶钢筋网片,152第一内叶混凝土;21第二边板外叶板,22第二外叶横肋角钢,23第二外叶纵肋,24第二边板保温板,25第二边板内叶板,26第二内叶纵肋槽型钢,27第二内叶纵肋角钢,28第二内叶横肋角钢;211第二外叶钢筋网片,212第二外叶混凝土;251第二内叶钢筋网片,252第二内叶混凝土;31中板外叶板,32中板外叶横肋角钢,33中板外叶纵肋,34中板保温板,35中板内叶板,36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37中板内叶横肋;311中板外叶钢筋网片,312中板外叶混凝土,351中板内叶钢筋网片,352中板内叶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参考附图1-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组合墙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边板1、第二边板2、中板3、两根槽型钢立柱4、多个框架梁端接头5、多个框架梁外叶端板6及多个框架柱内叶端板7。
第一边板1、第二边板2及中板3共面设置,第一边板1的左侧通过框架柱内叶端板7固定连接在框架柱上,第一边板1的右侧通过一根槽形钢立柱4与中板3的左侧连接,中板3的右侧通过另一根槽型钢立柱4与第二边板2的左侧连接,第二边板2的右侧通过框架柱内叶端板7与另一框架柱连接;第一边板1、第二边板2及第三边板3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框架两外叶端板6与框架梁连接;槽型钢立柱4的上下两端通过框架梁端接头5与框架梁连接,槽型钢立柱4上下两端的翼缘上设置有内攻丝螺纹孔,框架梁端接头5采用设置有内攻丝螺纹的矩形钢管,槽型钢立柱4与框架梁端接头5之间采用自攻螺栓连接,框架梁端接头5与框架梁焊接固定;框架梁外叶端板6水平焊接固定在框架梁的外立面,框架梁外叶端板6上均匀设置有内攻丝螺纹孔;框架柱内叶端板7竖直焊接固定在框架柱的内侧面,框架柱内叶端板7上均匀设置有内攻丝螺纹孔。
第一边板1包括第一边板外叶板11、两根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两根第一外叶纵肋13、第一边板保温板14、第一边板内叶板15、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及两根第一内叶横肋18。
其中一根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固定设置在第一边板外叶板11的上端,另一根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固定设置在第一边板外叶板11的下端;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的一侧翼缘与第一边板外叶板11的上端或下端固定连接,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的另一侧翼缘与框架梁外叶端板6通过自攻螺栓固定连接。
两根第一外叶纵肋13分别竖直设置在第一边板外叶板11的左右两侧,第一外叶纵肋1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两端设置的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的两端固定连接,确保上下两端的第一横肋角钢12上的荷载均匀分布在第一边板外叶板11上。
第一边板外叶板11包括第一外叶钢筋网片111和第一外叶混凝土112,两根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分别与第一外叶钢筋网片111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两根第一外叶纵肋13分别与第一外叶钢筋网片111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确保了第一外叶钢筋网片111的强度;第一外叶混凝土112包覆在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第一外叶纵肋13及第一外叶钢筋网片111的外侧,第一外叶混凝土112的上下两端预设安装槽,用于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与框架梁外叶端板6连接。
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设置在第一边板内叶板15的右侧,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的腹板与第一边板内叶板15的表面垂直设置;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的一翼缘与第一边板内叶板15的右侧固定连接,另一翼缘与槽型钢立柱4的腹板通过自攻螺栓连接;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的翼缘上设置有限位槽,槽型钢立柱4的腹板上设置有限位块,限位槽与限位块匹配连接,实现了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与槽型钢立柱4的快速定位,方便安装;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设置在第一边板内叶板15的左侧;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的一侧翼缘与第一边板内叶板15的左侧固定连接,另一侧翼缘通过自攻螺栓与框架柱内叶端板7连接;框架柱内叶端板7竖向焊接固定在框架柱的内表面,框架柱内叶端板7上均匀设置有内攻丝螺纹孔。
两根第一内叶横肋18分别设置在第一边板内叶板15的上下两端,两根第一内叶横肋18的右端分别与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的上下两端连接,两根第一内叶横肋18的左端分别与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的上下两端连接,确保左右两端设置的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和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上的荷载均匀分布在第一内叶板15上。
第一边板内叶板15包括第一边板内叶钢筋网片151和第一边板内叶混凝土152,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与第一内叶钢筋网片151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与第一内叶钢筋网片151的左侧固定连接;两根第一内叶横肋18分别与第一内叶钢筋网片151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确保了第一内叶钢筋网片151的强度;第一内叶混凝土152包覆在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第一内叶横肋18及第一边板内叶钢筋网片151的外侧;
第一边板保温板14嵌入设置在第一边板外叶板11与第一边板内叶板15之间,第一边板保温板14采用酚醛树脂发泡材料制作而成的保温板材。
第一外叶混凝土112和第一内叶混凝土152均采用轻质混凝土,第一外叶纵肋13和第一内叶横肋18均采用角钢或其他型钢。
第二边板2与第一边板1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第二边板2包括第二边板外叶板21、两根第二外叶横肋角钢22、两根第二外叶纵肋23、第二边板保温板24、第二边板内叶板25、第二内叶纵肋槽型钢26、第二内叶纵肋角钢27及两根第二内叶横肋28。
其中一根第二外叶横肋角钢22固定设置在第二边板外叶板21的上端,另一根第二外叶横肋角钢22固定设置在第二边板外叶板21的下端;第二外叶横肋角钢22的一侧翼缘与第二边板外叶板21的上端或下端固定连接,第二外叶横肋角钢12的另一侧翼缘与框架梁外叶端板6通过自攻螺栓固定连接。
两根第二外叶纵肋23分别竖直设置在第二边板外叶板21的左右两侧,第二外叶纵肋2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两端设置的第二外叶横肋角钢22的两端固定连接,确保上下两端的第二外叶横肋角钢22上的荷载均匀分布在第二边板外叶板21上。
第二边板外叶板21包括第二外叶钢筋网片211和第二外叶混凝土212,两根第二外叶横肋角钢22分别与第二外叶钢筋网片211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两根第二外叶纵肋23分别与第二外叶钢筋网片211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确保了第二外叶钢筋网片211的强度;第二外叶混凝土212包覆在第二外叶横肋角钢22、第二外叶纵肋23及第二外叶钢筋网片212的外侧,第二外叶混凝土212的上下两端预设安装槽,用于第二外叶横肋角钢22与框架梁外叶端板连接。
第二内叶纵肋槽型钢26设置在第二边板内叶板25的左侧,第二内叶纵肋槽型钢26的腹板与第二边板内叶板25的表面垂直设置;第二内叶纵肋槽型钢26的一翼缘与第二边板内叶板25的左侧固定连接,另一翼缘与槽型钢立柱4的腹板通过自攻螺栓连接;第二内叶纵肋槽型钢26的翼缘上设置有限位槽,槽型钢4的腹板上设置有限位块,限位槽与限位块匹配连接,实现了第二内叶纵肋槽型钢26与槽型钢立柱4的快速定位;第二内叶纵肋角钢27设置在第二边板内叶板25的右侧;第二内叶纵肋角钢27的一侧翼缘与第二边板内叶板25的右侧固定连接,另一侧翼缘通过自攻螺栓与框架柱内叶端板7连接。
两根第二内叶横肋28分别设置在第二边板内叶板25的上下两端,两根第二内叶横肋28的左端分别与第二内叶纵肋槽型钢26的上下两端连接,两根第二内叶横肋28的右端分别与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的上下两端连接,确保左右两侧设置的第二内叶纵肋槽型钢26和第二内叶纵肋角钢27上的荷载均匀分布在第二内叶板25上。
第二边板内叶板25包括第二边板内叶钢筋网片251和第二边板内叶混凝土252,第二内叶纵肋槽型钢26与第二内叶钢筋网片251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二内叶纵肋角钢27与第二内叶钢筋网片251的右侧固定连接;两根第二内叶横肋28分别与第二内叶钢筋网片251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确保了第二内叶钢筋网片251的强度;第二内叶混凝土252包覆在第二内叶纵肋槽型钢26、第二内叶纵肋角钢27及第二内叶横肋28的外侧;
第二边板保温板14嵌入设置在第二边板外叶板21与第二边板内叶板25之间,第二边板保温板24采用酚醛树脂发泡材料制作而成的保温板材。
第二外叶混凝土212和第二内叶混凝土25均采用轻质混凝土,第二外叶纵肋23和第二内叶横肋28均采用角钢或其他型钢。
中板3与第一边板1或第二边板2的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中板内叶板35的左右两侧通过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36与槽型钢立柱4连接;中板3设置在第一边板1和第二边板2之间,根据组合墙跨度的空间大小,组合墙中可以不设置中板3,或设置一个或多个中板3。
中板3包括中板外叶板31、两根中板外叶横肋角钢32、两根中板外叶纵肋33、中板保温板34、中板内叶板35、两根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36及两根中板内叶横肋37。
其中一根中板外叶横肋角钢32固定设置在中板外叶板31的上端,另一根中板外叶横肋角钢32固定设置在中板外叶板31的下端;中板横肋角钢32的一侧翼缘与中板外叶板31的上端或下端固定连接,中板外叶横肋角钢32的另一侧翼缘与框架梁外叶端板6通过自攻螺栓固定连接。
两根中板外叶纵肋33分别竖直设置在中板外叶板31的左右两侧,中板外叶纵肋3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两端设置的中板外叶横肋角钢32的两端固定连接,确保上下两端的中板外叶横肋角钢32上的荷载均匀分布在中板外叶板31上。
中板外叶板31包括中板外叶钢筋网片311和中板外叶混凝土312,两根中板外叶横肋角钢32分别与中板外叶钢筋网片311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两根中板外叶纵肋33分别与中板外叶钢筋网片311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确保了中板外叶钢筋网片311的强度;中板外叶混凝土312包覆在中板外叶横肋角钢32和中板外叶纵肋33的外侧,中板外叶混凝土312的上下两端预设安装槽,用于中板外叶横肋角钢32与框架梁外叶端板连接。
两根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36分别竖直设置在中板内叶板35的左右两侧,左侧设置的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36的一翼缘与中板内叶板35的左侧固定连接,另一翼缘与一槽型钢立柱4的腹板通过自攻螺栓连接;右侧设置的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36的一翼缘与中板内叶板35的右侧固定连接,另一翼缘与另一槽型钢立柱4的腹板通过自攻螺栓连接;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36的翼缘上设置有限位槽,槽型钢立柱4的腹板上设置有限位块,限位槽与限位块匹配连接,实现了中板内叶板纵肋槽型钢36与槽型钢立柱4的快速定位。
两根中板内叶横肋37分别设置在中板内叶板35的上下两端,两根中板内叶横肋3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36的上下两端连接,确保左右两侧设置的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36上的荷载均匀分布在中板内叶板35上。
中板内叶板35包括中板内叶钢筋网片351和中板内叶混凝土352,两根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36的腹板与中板内叶钢筋网片351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两根中板内叶横肋37分别与中板内叶钢筋网片351的上下两端连接,确保了中板内叶钢筋网片351的强度;中板内叶混凝土352包覆在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36、中板内叶横肋37及中板内叶钢筋网片351的外侧。
中板保温板34嵌入设置在中板外叶板31与中板内叶板35之间;中板保温板34采用酚醛树脂发泡材料制作而成的保温板材。
中板外叶混凝土312和中板内叶混凝土352均采用轻质混凝土,中板外叶纵肋33和中板内叶横肋37均采用角钢或其他型钢。
参考附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的工厂预制和现场装配过程具体如下:
工厂预制:
首先,根据施工要求,在工厂提前加工制作出第一边板1、第二边板2、中板3、槽型钢立柱4、框架梁端接头5、框架梁外叶端板6及框架柱内叶端板7备用。
其中,进行第一边板1预制时,首先,将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和第一外叶纵肋13固定设置在第一边板外叶板11上;具体的,将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焊接固定在第一外叶钢筋网片111的上下两端,将第一外叶纵肋13焊接固定在第一外叶钢筋网111的左右两侧,立模浇注轻质混凝土,即可得到。然后,将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及第一内叶横肋18固定设置在第一边板内叶板15上;具体的将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和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分别焊接固定在第一内叶钢筋网151的左右两侧,将第一内叶横肋18焊接固定在第一内叶钢筋网11的上下两端,立模浇筑轻质混凝土即可得到。第一边板保温板14采用酚醛树脂发泡材料制作而成的保温板材,根据预设空间大小裁切相应规格。
第二边板2和第一边板1的预制过程相同。
进行中板3预制时,首先,将中板外叶横肋角钢32和中板外叶纵肋33固定设置在中板外叶板31上;具体的中板外叶横肋角钢32焊接固定在中板外叶钢筋网片311的上下两端,将中板外叶纵肋33焊接固定在中板外叶钢筋网片311的左右两侧,立模浇注轻质混凝土,即可得到。
然后,将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36和中板内叶横肋37固定设置在中板内叶板35上;具体的,将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36焊接固定在中板内叶钢筋网片351的左右两侧,将中板内叶横肋37焊接固定在中板内叶钢筋网片352的上下两端,立模浇注轻质混凝土,即可得到。中板保温板34采用酚醛树脂发泡材料制作而成的保温板材,根据预设空间大小裁切相应规格。
施工现场装配:
将上述在工厂预制加工的第一边板1、第二边板2、中板3、槽型钢立柱4、框架梁端接头5、框架梁外叶端板6及框架柱内叶端板7运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组合。
步骤1、将框架梁端接头5焊接固定在框架梁的上,吊装槽型钢立柱4同已装配好的框架梁端接头5通过自攻高强度螺栓连接。
步骤2、吊装第一边板保温板14与第一边板内叶板15的组合体,定位后分别将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与腹板带有内攻丝的槽型钢立柱4;将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同对应带有内攻丝的框架柱内叶端板7通过自攻高强度螺栓连接。
步骤3、吊装中板保温板34与中板内叶板35的组合体,定位后分别由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36同腹板带有内攻丝的槽型钢立柱,通过自攻高强度螺栓连接。
步骤4、吊装第二边板保温板24与第二边板内叶板25的组合体,定位后分别将第二内叶纵肋槽型钢26与腹板带有内攻丝的槽型钢立柱4;将第二内叶纵肋角钢27同对应带有内攻丝的框架柱内叶端板7通过自攻高强度螺栓连接。
步骤5,依次吊装边板第一外叶板11、中板外叶板31及第二外叶板21,定位后分别由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中板外叶横肋角钢32及第二外叶横肋角钢22,与对应带有内攻丝的框架梁外叶端板6通过自攻高强度螺栓连接。
综上,最终由边板外叶板、边板保温板、边板内叶板、中板外叶板、中板保温板及中板内叶板依次对应盖合形成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边板(1)、第二边板(2)、槽型钢立柱(4)、框架梁端接头(5)、框架梁外叶端板(6)及框架柱内叶端板(7),第一边板(1)与第二边板(2)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槽型钢立柱(4)的两侧;第一边板(1)的左侧通过框架柱内叶端板(7)与框架柱连接,第一边板(1)右侧通过槽型钢立柱(4)与第二边板(2)连接,第二边板(2)的右侧通过框架柱内叶端板(7)与另一框架柱连接;第一边板(1)或第二边板(2)的上下端均通过框架梁外叶端板(6)与框架梁固定连接,槽型钢立柱(4)的上下两端均通过框架梁端接头(5)与框架梁连接,框架梁端接头(5)固定设置在框架梁的梁底或梁顶;框架梁外叶端板(6)水平设置在框架梁的外立面,框架柱内叶端板(7)竖直设置在框架柱内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其特征在于,第一边板(1)包括第一边板外叶板(11)、两根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第一边板内叶板(15)、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及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两根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分别设置在第一边板外叶板(11)的上下两端,第一边板外叶板(11)的上端通过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采用自攻螺栓与一框架梁外叶端板(6)连接;第一边板外叶板(11)的下端通过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采用自攻螺栓与另一框架梁外叶端板(6)连接;
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设置在第一边板内叶板(15)的右侧,第一边板内叶板(15)的右侧通过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采用自攻螺栓与槽型钢立柱(4)的腹板连接;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设置在第一边板内叶板(15)的左侧;第一边板内叶板(15)的左侧通过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采用自攻螺栓与框架柱内叶端板(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其特征在于,第一边板(1)还包括第一边板保温板(14),第一边板保温板(14)嵌入设置在第一边板外叶板(11)与第一边板内叶板(15)之间,第一边板保温板(14)采用酚醛树脂发泡材料制作而成的保温板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其特征在于,第一边板(1)还包括两根第一外叶纵肋(13)和两根第一内叶横肋(18);两根第一外叶纵肋(13)分别设置在第一边板外叶板(11)的左右两侧,第一外叶纵肋(1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固定连接;两根第一内叶横肋(18)分别设置在第一边板内叶板(15)的上下两端,第一内叶横肋(18)的右端分别与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连接,第一内叶横肋(18)的左端与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其特征在于,第一边板外叶板(11)包括第一外叶钢筋网片(111)和第一外叶混凝土(112),两根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分别与第一外叶钢筋网片(111)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第一外叶混凝土(112)包覆在第一外叶横肋角钢(12)及第一外叶钢筋网片(111)的外侧;第一外叶混凝土(112)的上下两端预设安装槽;
第一边板内叶板(15)包括第一内叶钢筋网片(151)和第一内叶混凝土(152);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与第一内叶钢筋网片(151)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与第一内叶钢筋网片(151)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一内叶混凝土(152)包覆在第一内叶纵肋槽型钢(16)、第一内叶纵肋角钢(17)及第一内叶钢筋网片(151)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板(3),中板(3)的设置在第一边板(1)和第二边板(2)之间,中板(3)的左侧通过一槽型钢立柱(4)与第一边板(1)连接,中板(3)的右侧通过另一槽型钢立柱(4)与第二边板(2)连接;
中板(3)包括中板外叶板(31)、两根中板外叶横肋角钢(32)、中板内叶板(35)及两根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36);两根中板外叶横肋角钢(32)分别设置在中板外叶板(31)的上下两端,中板外叶板(31)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中板外叶横肋角钢(32)采用自攻螺栓与一框架梁外叶端板(6)连接;两根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36)分别竖直设置在中板内叶板(35)的左右两侧,中板内叶板(35)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一根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36)采用自攻螺栓与槽型钢立柱(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其特征在于,中板(3)还包括中板保温板(34),中板保温板(34)嵌入设置在中板外叶板(31)与中板内叶板(35)之间;中板保温板(34)采用酚醛树脂发泡材料制作而成的保温板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其特征在于,中板(3)还包括两根中板外叶纵肋(33)和两根中板内叶横肋(37);两根中板外叶纵肋(33)分别竖直设置在中板外叶板(31)的左右两侧,中板外叶纵肋(3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根中板外叶横肋角钢(32)固定连接;两根中板内叶横肋(37)分别设置在中板内叶板(35)的上下两端,中板内叶横肋(3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3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其特征在于,中板外叶板(31)包括中板外叶钢筋网片(311)和中板外叶混凝土(312),两根中板外叶横肋角钢(32)分别与中板外叶钢筋网片(311)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中板外叶混凝土(312)包覆在中板外叶横肋角钢(32)和中板外叶钢筋网片(311)的外侧,中板外叶混凝土(312)的上下两端预设安装槽;
中板内叶板(35)包括中板内叶钢筋网片(351)和中板内叶混凝土(352),两根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36)的腹板与中板内叶钢筋网片(351)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中板内叶混凝土(352)包覆在中板内叶纵肋槽型钢(36)及中板内叶钢筋网片(351)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其特征在于,中板(3)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
CN201920611933.2U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 Active CN210105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1933.2U CN210105042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1933.2U CN210105042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05042U true CN210105042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39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11933.2U Active CN210105042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050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8212A (zh) * 2019-04-30 2019-07-0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8212A (zh) * 2019-04-30 2019-07-0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42958A1 (zh) 一种预制建筑单元、拼装式建筑、带屋顶的拼装式建筑及施工方法
CN214994585U (zh) 一种钢结构墙体及模块化钢混组合结构建筑结构
WO2016004887A1 (zh) 一种轻钢结构住宅框架体系
CN210105042U (zh)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组合墙
US20090007507A1 (en) Energy efficient assembly building construction using light-gage metal studs and concrete slabs
CN212453190U (zh) 一种小板建筑
CN109339242B (zh) 装配式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房屋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4197631A (zh) 一种高层装配式型钢再生砼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体系
CN206554263U (zh) 一种薄壁组合钢结构的房屋
CN111706004A (zh) 一种框架的组成型材、装配式低层建筑及拆装方法
CN215253404U (zh) 一种模块化活动房屋组合结构
CN213296663U (zh) 一种可拆卸装配式钢结构房屋
CN216108953U (zh) 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CN216142232U (zh) 装配式框架结构隔断式墙体
CN214941041U (zh) 一种绿色装配式轻钢结构房屋
CN116180976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及施工方法
CN204781313U (zh) 高效轻钢结构
CN220725444U (zh) 预制式建筑墙体
CN219509158U (zh) 用于双剪力墙变形缝处的支护模板及双剪力墙结构
CN215888596U (zh) 一种可拆卸重复使用的大板拼装房屋结构
CN217897401U (zh) 一种装配式多层钢结构建筑集装箱房结构
CN213773969U (zh) 一种基于复合保温墙板的装配式房屋外墙结构
CN216865590U (zh) 一种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复合墙板
CN220100171U (zh) 一种挤压异形截面铝-木双卡槽式连接的混合模块化结构体系
CN221143109U (zh) 装配式外墙自保温大板安装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