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80976B -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80976B
CN116180976B CN202310449480.9A CN202310449480A CN116180976B CN 116180976 B CN116180976 B CN 116180976B CN 202310449480 A CN202310449480 A CN 202310449480A CN 116180976 B CN116180976 B CN 116180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wallboard
pouring
cold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494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80976A (zh
Inventor
乔文涛
张俊杰
王雅静
张哲畅
黄智远
杨志
崔凯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44948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809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80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80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80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80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3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 E04C2/38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with attached ribs, flanges, or the like, e.g. framed panels
    • E04C2/38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with attached ribs, flanges, or the like, e.g. framed panels with a metal fram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383Connection of concrete parts using adhesive materials, e.g. mortar or glu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02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 E04C2/26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composed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E04C2/04, E04C2/08, E04C2/10 or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with a material not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groups
    • E04C2/28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composed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E04C2/04, E04C2/08, E04C2/10 or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with a material not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groups at least one of the materials being insulating
    • E04C2/288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composed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E04C2/04, E04C2/08, E04C2/10 or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with a material not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groups at least one of the materials being insulating composed of insulating material and concrete,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
    • E04C2/2885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composed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E04C2/04, E04C2/08, E04C2/10 or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with a material not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groups at least one of the materials being insulating composed of insulating material and concrete,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 with the insulating material being completely surrounded by, or embedded in, a stone-like material, e.g. the insulating material being discontinuou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4Conveying 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90Passive houses; Double facade technolo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墙及施工方法,该建筑墙由若干单元模组竖直和/或水平连接形成,单元模组包括墙板和两个立柱,立柱的中部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墙板两侧,立柱由若干冷弯薄壁型钢拼合形成,立柱内形成有若干上下贯通的半封闭空间,相邻半封闭空间通过设置在冷弯薄壁型钢上的第一贯穿孔连通;墙板与每个立柱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有半封闭空间和第一间隙内通过包绕立柱的方式浇筑形成第一浇筑体。该方案向上下贯通的半封闭空间内和第一间隙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通过第一贯穿孔在相邻的所述半封闭空间和所述第一间隙内流动连通,包绕立柱形成的第一浇筑体使得立柱和墙板与混凝土成为一体式结构,提升装配式建筑墙整体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墙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已然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由此装配式建筑被广泛应用,装配式建筑通过工厂预制生产,运输至现场实现拼装作业,具有高效、环保、经济的优点,同时预制构件可实现标准化、工业化,符合绿色建筑要求。
现有技术中,预制构件多采用立柱连接墙板,再通过墙板套管灌浆技术制造,但随着实际工程应用的增多,套筒灌浆技术施工质量难保证,立柱和墙板无法形成一体式的稳固结构,导致预制构件过于零散、装配效率低、现场依然需要大量湿作业,严重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墙及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墙,由若干单元模组竖直和/或水平连接形成;所述单元模组包括:
墙板;
两个立柱,所述立柱的中部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墙板两侧;所述立柱由若干冷弯薄壁型钢拼合形成;所述立柱内形成有若干上下贯通的半封闭空间,相邻的半封闭空间通过设置在冷弯薄壁型钢上的第一贯穿孔连通;
所述墙板与每个所述立柱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有所述半封闭空间和第一间隙内通过包绕所述立柱的方式浇筑形成第一浇筑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位于所述建筑墙中部的单元模组,其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立柱的1/5至2/3长度处,使得上下单元模组交错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邻单元模组的立柱之间通过支撑块支撑接触,所述支撑块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上下立柱通过贯穿所述第一通孔的混凝土一体浇筑。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墙板由一对混凝土板夹芯泡沫板组成,该泡沫板为第一保温板,且所述第一保温板的两侧还设有钢丝网片;每对所述混凝土板的端部通过连接杆连接;
所述墙板的顶端靠近立柱侧的第一保温板均部分下凹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第一保温板具有高于所述安装空间的突出部;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的工字钢梁;
角钢组件,用于将所述工字钢梁与相邻的冷弯薄壁型钢固定连接;
所述工字钢梁顶面一端焊接在靠内的混凝土板顶部边缘,另一端焊接有第二直角钢连接件,所述第二直角钢连接件跨过所述突出部,固定连接在靠外的混凝土板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角钢组件包括:
两个翼缘角钢,分别用于将所述工字钢梁的顶面和底面与相邻的冷弯薄壁型钢固定连接;
两个腹板角钢,用于将所述工字钢梁的中部与冷弯薄壁型钢固定连接;
所述角钢组件在所述墙板厚度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墙板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角钢组件还包括:
钢垫板,位于所述立柱内,贴合所述冷弯薄壁型钢内壁设置,用于连接所述角钢组件;所述角钢组件通过贯穿冷弯薄壁型钢的螺栓组件与所述钢垫板固定连接;
抗剪件,所述抗剪件设于所述钢垫板的侧壁且伸入所述立柱内;所述抗剪件设有多个,且长度不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立柱为C形和/或U形冷弯薄壁型钢连接形成的L形、T形、一字形以及十字形异形柱结构;所述立柱具有至少两个用于与墙板连接的安装面;每个安装面的两侧设有与其垂直的紧固面;每个立柱的相邻紧固面之间通过上下排列的加强连接件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各所述立柱靠外侧包设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用于防止冷热桥效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浇筑体浇筑时,对应第一间隙处设有浇筑辅助结构;
所述浇筑辅助结构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浇筑模板外的浇筑漏斗;所述浇筑模板对应所述浇筑漏斗设有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的开口;
密封板,在浇筑完毕后,用于从所述浇筑漏斗插入将所述开口封堵。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施工方法,用于形成上述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包括以下步骤:
将若干冷弯薄壁型钢拼合连接形成立柱;所述立柱内形成有若干上下贯通的半封闭空间,相邻的半封闭空间通过设置在冷弯薄壁型钢上的第一贯穿孔连通;
通过连接组件将两根立柱固定连接在所述墙板两侧,形成单元模组;所述墙板与每个所述立柱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
将若干所述单元模组竖直和/或水平连接;
对所述半封闭空间和第一间隙内通过包绕所述立柱的方式浇筑形成第一浇筑体。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墙及施工方法,由若干单元模组竖直和/或水平连接形成,单元模组包括墙板和两个立柱,立柱的中部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墙板两侧,立柱由若干冷弯薄壁型钢拼合形成,立柱内形成有若干上下贯通的半封闭空间,相邻的半封闭空间通过设置在冷弯薄壁型钢上的第一贯穿孔连通;墙板与每个立柱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有半封闭空间和第一间隙内通过包绕立柱的方式浇筑形成第一浇筑体。该方案通过向上下贯通的半封闭空间内和第一间隙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通过第一贯穿孔在相邻的所述半封闭空间和所述第一间隙内流动连通,混凝土包绕立柱形成的第一浇筑体使得立柱和墙板与混凝土成为一体式结构,提升装配式建筑墙整体性和稳定性,整体浇筑也可提升装配效率、减少现场湿作业,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单元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装配式建筑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工字钢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抗剪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直角钢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形的异形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形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T形的异形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T形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字形的异形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字形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十字形的异形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十字形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连接杆连接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浇筑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
1、墙板;11、混凝土板;111、工字钢梁螺栓孔;112、预埋角钢连接件;12、第一保温板;121、突出部;122、安装空间;13、钢丝网片;2、立柱;20、异形柱;21、第一连接柱;211、安装面;212、紧固面;213、加强连接件;22、第二连接柱;221、第一贯穿孔;3、连接组件;31、工字钢梁;311、第二直角钢连接件;312、第一直角钢连接件;32、翼缘角钢;33、腹板角钢;34、锚固钢筋;35、槽钢抗剪件;36、钢垫板;4、第一间隙;5、半封闭空间;6、支撑块;60、第一通孔;61、L形支撑块;62、T形支撑块;63、一字形支撑块;64、十字形支撑块;7、第二保温板;8、连接杆;9、浇筑漏斗;91、漏斗进口;92、浇筑进口;93、漏斗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诚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墙,包括:
由若干单元模组竖直和/或水平连接形成;所述单元模组包括:
墙板1;
两个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中部通过连接组件3固定连接在所述墙板1两侧;所述立柱2由若干冷弯薄壁型钢拼合形成;所述立柱2内形成有若干上下贯通的半封闭空间5,相邻的半封闭空间5通过设置在冷弯薄壁型钢上的第一贯穿孔221连通;
所述墙板1与每个所述立柱2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4;所有所述半封闭空间5和第一间隙4内通过包绕所述立柱2的方式浇筑形成第一浇筑体。
请参考图1所示,两个立柱2相互平行,所述立柱2由若干冷弯薄壁型钢通过自攻螺钉拼装而成,可选地,所述立柱2至少包括一个第一连接柱21,所述第一连接柱21与所述墙板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21与所述墙板1之间由两块浇筑模板夹持形成所述第一间隙4,所述立柱2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连接柱22,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柱22上均设有多个第一贯穿孔221,各所述第一贯穿孔221沿所述立柱2的长度方向排布,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柱22相背设置,各所述冷弯薄壁型钢均具有翼缘和腹板,通过各翼缘与翼缘或翼缘与腹板贴合实现各所述单元模组的水平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柱21和所述第二连接柱22均为冷弯U型钢,各所述第二连接柱22一侧翼缘与所述第一连接柱21的腹板连接,该第二连接柱22的另一侧翼缘与另一单元模组的第二连接柱22组装,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柱22同一端的翼缘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柱21的腹板内侧贴合后通过自攻螺钉进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21的翼缘上设置多个安装孔,用于与其他构件连接,实现多个单元模组的拼合,所述第一连接柱21和各所述第二连接柱22之间、各所述第二连接柱22之间的所述半封闭空间5由所述浇筑模板夹持形成封闭空间,在上层的开口处向内浇筑混凝土,混凝体下漏并通过多个所述第一贯穿孔221在各所述半封闭空间5内流通,通过包绕所述立柱2的方式浇筑形成所述第一浇筑体,实现立柱2和墙板1与混凝土成为一体式结构,提升装配式建筑墙整体性和稳定性,整体浇筑也可提升装配效率、减少现场湿作业,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建筑墙中部的单元模组,其连接组件3设置在所述立柱2的1/5至2/3长度处,使得上下单元模组交错设置。
请参考图1所示,可选地,最上层的所述单元模组的所述立柱2的高度与所述墙板1高度齐平,中间层的所述单元模组进行上下层装配时,所述连接组件3设于该层所述立柱2的1/3高度处,使得连接节点处承受弯矩值较小,有效提升所述单元模组装配后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立柱2为C形和/或U形冷弯薄壁型钢连接形成的L形、T形、一字形以及十字形的异形柱20结构;所述立柱2具有至少两个用于与墙板1连接的安装面211;每个安装面211的两侧设有与其垂直的紧固面212;每个立柱2的相邻紧固面212之间通过上下排列的加强连接件213连接。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相邻单元模组的立柱2之间通过支撑块6支撑接触,所述支撑块6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60,上下立柱2通过贯穿所述第一通孔60的混凝土一体浇筑。
请参考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相邻的至少两个所述单元模组的所述立柱2能够通过各所述立柱2的所述第一连接柱21和所述第二连接柱22组合为L形、T形、一字形以及十字形的异形柱20结构,进而满足不同位置不同需求的墙体设计,所述立柱2的所述第一连接柱21的腹板即为所述安装面211,所述第一连接柱2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柱22的翼缘为所述紧固面212,相邻的所述紧固面212之间通过形状与异形柱20结构相适配的所述加强连接件213螺接固定,如L形的异形柱20结构选择大直角形的加强连接件213加固,T形的异形柱20结构选择小直角形的加强连接件213和一字形的加强连接件213进行加固,一字形的异形柱20结构选择一字形的所述加强连接件213进行加固,十字形的异形柱20选择小直角形的所述加强连接件213进行加固,此时所述浇筑模板设于所述加强连接件213侧外侧;相应的,所述支撑块6的形状也需与所述异形柱20结构相适配,设计成为L形支撑块61、T形支撑块62、一字形支撑块63、十字形支撑块64,在上下层竖直连接时,每相邻两层的所述立柱2之间放置有所述支撑块6,所述支撑块6上的各所述第一通孔60可根据所述异形柱20结构进行布局,使得上层所述半封闭空间5内的混凝土可下漏到下层所述半封闭空间5内,形成贯穿的一体式浇筑,提升建筑墙的生产速率和整个建筑的建筑速度。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墙板1由一对混凝土板11夹芯泡沫板组成,该泡沫板为第一保温板12,且所述第一保温板12的两侧还设有钢丝网片13;每对所述混凝土板11的端部通过连接杆8连接;
所述墙板1的顶端靠近立柱2侧的第一保温板12均部分下凹形成安装空间122;所述第一保温板12具有高于所述安装空间122的突出部121;
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
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122内的工字钢梁31;
角钢组件,用于将所述工字钢梁31与相邻的冷弯薄壁型钢固定连接;
所述工字钢梁31顶面一端焊接在靠内的混凝土板11顶部边缘,另一端焊接有第二直角钢连接件311,所述第二直角钢连接件311跨过所述突出部121,固定连接在靠外的混凝土板11上。
请参考图3、图4、图6、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工字钢梁31和两个所述立柱2形成钢框架,所述墙板1嵌入所述钢框架内,所述墙板1的内部夹芯第一保温板12顶端具有阶梯结构,内层的第一保温板12高度低于外层的第一保温板12,外层的第一保温板12高出的部分即为所述突出部121,内层的第一保温板12的顶端到与外层的第一保温板12顶端平齐的空间即为所述安装空间122,两侧的一对混凝土板11高度一致,所述连接杆8为纤维连接件,用于将所述第一保温板12和所述钢丝网片13以及所述混凝土板11整合固定,形成轻质且保温防火效果优良的低能耗环保的所述墙板1;将所述工字钢梁31放置在内层的第一保温板12顶端上,所述工字钢梁31顶面靠近内侧混凝土板11侧与内侧混凝土板11的顶端焊接,所述内侧混凝土板11上具有工字钢梁螺栓孔111,底面靠近内侧混凝土板11侧焊接有第一直角钢连接件312,所述第一直角钢连接件312通过螺栓将所述工字钢梁31和所述墙板1固定,所述第二直角钢连接件311跨过所述突出部121与外侧混凝土板11的顶端焊接,用于传递上层单元模组的压力,后续所述阶梯结构通过横向墙板1的配合可实现平齐,再进行上下拼接,所述墙板1和所述立柱2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组件3稳固连接,增强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角钢组件包括:
两个翼缘角钢32,分别用于将所述工字钢梁31的顶面和底面与相邻的冷弯薄壁型钢固定连接;
腹板角钢33,用于将所述工字钢梁31的中部与冷弯薄壁型钢固定连接;
所述角钢组件在所述墙板1厚度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墙板1的厚度。
请参考图4所示,所述翼缘角钢32具有互相垂直的横向钢板和竖向钢板,所述横向钢板和所述竖向钢板之间还夹有直角三角形状的加强钢板,整体结构一体成型,设于所述工字钢梁31和所述立柱2的连接直角处,顶面的所述横向钢板与所述工字钢梁31的顶面靠近端部螺接,底面的所述横向钢板与所述工字钢梁31的底面靠近端部螺接,所述竖向钢板与所述立柱2的所述第一连接柱21的腹板螺接;
所述腹板角钢33具有相互垂直的两个竖向钢板,设于所述工字钢梁31的中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柱21的连接直角处,一个所述竖向钢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柱21的腹板螺接,另一个所述竖向钢板与所述工字钢梁31的中部螺接,所述腹板角钢33可在所述工字钢梁31中部的内外两侧同时设有,所述翼缘角钢32和所述腹板角钢33共同连接所述工字钢梁31和所述立柱2,提升整体钢框架的强度;
所述角钢组件在所述墙板1厚度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墙板1的厚度可防止在连接节点处造成的混凝土断流,保证上层所述第一间隙4内的混凝土下漏至下层所述第一间隙4内,从而形成贯穿的所述第一浇筑体。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角钢组件还包括:
钢垫板36,位于所述立柱2内,贴合所述冷弯薄壁型钢内壁设置,用于连接所述角钢组件;所述角钢组件通过贯穿冷弯薄壁型钢的螺栓组件与所述钢垫板36固定连接;
抗剪件,所述抗剪件设于所述钢垫板36的侧壁且伸入所述立柱2内;所述抗剪件设有多个,且长度不同。
请参考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柱21的腹板远离所述墙板1的内侧设有所述钢垫板36,所述翼缘角钢32和所述腹板角钢33的所述竖向钢板通过贯穿冷弯薄壁型钢的螺栓组件与所述钢垫板36固定连接,所述抗剪件为锚固钢筋34或槽钢抗剪件35,通过增加锚固长度来加强连接节点处的强度,同时锚固钢筋34和槽钢抗剪件35伸入所述立柱2的所述半封闭空间5内,当浇筑混凝土时,多个所述锚固钢筋34和多个所述槽钢抗剪件35与混凝土之间产生机械咬合力,也提升整体建筑墙的稳固性。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各所述立柱2靠外侧包设有第二保温板7,所述第二保温板7用于防止冷热桥效应。
请参考图2所示,凡所述立柱2具有拐角处外侧均包设有第二保温板7,具体地,以十字形的异形柱20结构为例,先在十字形的所述异形柱20的所述加强连接件213外包设一层所述第二保温板7,所述第二保温板7内侧将所述立柱2的半封闭空间5封闭,外侧与所述浇筑模板形成另一浇筑空间,另一浇筑空间内可形成第二浇筑体,此时进行整体浇筑即可,所述第二保温板7可防止拐角处的冷热桥效应,减少建筑墙体在角部处的潮湿、霉变现象。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浇筑体浇筑时,对应第一间隙4处设有浇筑辅助结构;
所述浇筑辅助结构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浇筑模板外的浇筑漏斗9;所述浇筑模板对应所述浇筑漏斗9设有与所述第一间隙4连通的开口;
密封板,在浇筑完毕后,用于从所述浇筑漏斗9插入将所述开口封堵。
请参考图17所示,考虑到所述工字钢梁31和所述角钢组件在连接节点处对所述第一间隙4内下漏混凝土造成阻碍,加设所述浇筑辅助结构,所述浇筑漏斗9的主体设于所述浇筑模板外,且设于所述角钢组件下方,所述浇筑进口92由所述浇筑模板上的开口伸入所述第一间隙4内,向所述漏斗进口91输送混凝土,所述混凝土通过漏斗进口91进入,从漏斗通道93下漏,由所述浇筑进口92进入所述第一间隙4内,与上方流下的所述混凝土共同浇筑所述第一间隙4,浇筑完毕后通过密封板将所述开口封堵保证开口处浇筑后与其他位置平齐,此过程与上方常规浇筑同时进行,在不降低连接刚性的前提下可提升浇筑速度,保证形成上下贯通的所述第一浇筑体。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施工方法,用于形成上述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包括以下步骤:
将若干冷弯薄壁型钢拼合连接形成立柱2;所述立柱2内形成有若干上下贯通的半封闭空间5,相邻的半封闭空间5通过设置在冷弯薄壁型钢上的第一贯穿孔221连通;
通过连接组件3将两根立柱2固定连接在所述墙板1两侧,形成单元模组;所述墙板1与每个所述立柱2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4;
将若干所述单元模组竖直和/或水平连接;
对所述半封闭空间5和第一间隙4内通过包绕所述立柱2的方式浇筑形成第一浇筑体。
具体地,所述墙板1下端设有预埋角钢连接件112,最下层的所述墙板1的所述预埋角钢连接件112通过膨胀螺栓与地板进行连接固定,通过多个单元模组的冷弯薄壁型钢水平拼合连接搭建基层建筑;基于所述基层建筑搭建上层单元模组,上层墙板1下端的预埋角钢连接件112通过膨胀螺栓与下层楼板进行连接固定,通过使用螺栓、腹板连接件、翼缘连接件以及过渡板对所述立柱2进行垂直连接组合,之后对上层单元模组连接节点处形成的异形柱20通过形状相适配的加强连接件213进行加固,重复该过程逐层搭建形成整体建筑,并在所述半封闭空间5和所述第一间隙4内浇筑混凝土直至与最上层单元模组的所述立柱2上表面齐平。
本发明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墙的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立柱2选取的冷弯薄壁型钢拼合质轻且强度大,对运输转移较友好,且所述立柱2内形成上下贯通的半封闭空间5和第一间隙4,整个进行一次性、一体性浇筑,不仅减少了一层一层浇筑的工作量,提升了浇筑效率,也进一步加快了建筑速度,立柱2整个空腔内以及立柱2与墙板1之间进行的包绕混凝土浇筑的方式能够极大提升连接稳固性,上下贯穿浇筑也能够使上下立柱2一体化,向下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也能够通过第一贯穿孔221在相邻的半封闭空间5中流动连通,整体形成第一浇筑体,使得立柱2和墙板1与混凝土成为一体式结构,提升装配式建筑墙整体性和稳定性,整体浇筑也可提升装配效率、减少现场湿作业,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装配式建筑墙,其特征在于,由若干单元模组竖直和/或水平连接形成;所述单元模组包括:
墙板(1),所述墙板(1)由一对混凝土板(11)夹芯泡沫板组成,该泡沫板为第一保温板(12),且所述第一保温板(12)的两侧还设有钢丝网片(13);每对所述混凝土板(11)的端部通过连接杆(8)连接;
两个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中部通过连接组件(3)固定连接在所述墙板(1)两侧;所述立柱(2)由若干冷弯薄壁型钢拼合形成;所述立柱(2)内形成有若干上下贯通的半封闭空间(5),相邻的半封闭空间(5)通过设置在冷弯薄壁型钢上的第一贯穿孔(221)连通;
所述墙板(1)与每个所述立柱(2)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4);所有所述半封闭空间(5)和第一间隙(4)内通过包绕所述立柱(2)的方式浇筑形成第一浇筑体;
相邻单元模组的立柱(2)之间通过支撑块(6)支撑接触,所述支撑块(6)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60),上下立柱(2)通过贯穿所述第一通孔(60)的混凝土一体浇筑;
所述墙板(1)的顶端靠近立柱(2)侧的第一保温板(12)均部分下凹形成安装空间(122);所述第一保温板(12)具有高于所述安装空间(122)的突出部(121);
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
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122)内的工字钢梁(31);
角钢组件,用于将所述工字钢梁(31)与相邻的冷弯薄壁型钢固定连接;所述角钢组件包括:
钢垫板(36),位于所述立柱(2)内,贴合所述冷弯薄壁型钢内壁设置,用于连接所述角钢组件;所述角钢组件通过贯穿冷弯薄壁型钢的螺栓组件与钢垫板(36)固定连接;
抗剪件,所述抗剪件设于所述钢垫板(36)的侧壁且伸入所述立柱(2)内;所述抗剪件设有多个,且长度不同;
所述工字钢梁(31)顶面一端焊接在靠内的所述混凝土板(11)顶部边缘,另一端焊接有第二直角钢连接件(311),所述第二直角钢连接件(311)跨过所述突出部(121),固定连接在靠外的所述混凝土板(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建筑墙中部的单元模组,其连接组件(3)设置在所述立柱(2)的1/5至2/3长度处,使得上下单元模组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组件还包括:
两个翼缘角钢(32),分别用于将所述工字钢梁(31)的顶面和底面与相邻的冷弯薄壁型钢固定连接;
两个腹板角钢(33),用于将所述工字钢梁(31)的中部与冷弯薄壁型钢固定连接;
所述角钢组件在所述墙板(1)厚度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墙板(1)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为C形和/或U形冷弯薄壁型钢连接形成的L形、T形、一字形以及十字形异形柱(20)结构;所述立柱(2)具有至少两个用于与墙板(1)连接的安装面(211);每个安装面(211)的两侧设有与其垂直的紧固面(212);每个立柱(2)的相邻紧固面(212)之间通过上下排列的加强连接件(2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立柱(2)靠外侧包设有第二保温板(7),所述第二保温板(7)用于防止冷热桥效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浇筑体浇筑时,对应第一间隙(4)处设有浇筑辅助结构;
所述浇筑辅助结构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浇筑模板外的浇筑漏斗(9);所述浇筑模板对应所述浇筑漏斗(9)设有与所述第一间隙(4)连通的开口;
密封板,在浇筑完毕后,用于从所述浇筑漏斗(9)插入将所述开口封堵。
7.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墙,包括以下步骤:
将若干冷弯薄壁型钢拼合连接形成立柱(2);所述立柱(2)内形成有若干上下贯通的半封闭空间(5),相邻的半封闭空间(5)通过设置在冷弯薄壁型钢上的第一贯穿孔(221)连通;
通过连接组件(3)将两根立柱(2)固定连接在所述墙板(1)两侧,形成单元模组;所述墙板(1)与每个所述立柱(2)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4);
将若干所述单元模组竖直和/或水平连接;
对所述半封闭空间(5)和第一间隙(4)内通过包绕所述立柱(2)的方式浇筑形成第一浇筑体。
CN202310449480.9A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及施工方法 Active CN1161809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49480.9A CN116180976B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49480.9A CN116180976B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80976A CN116180976A (zh) 2023-05-30
CN116180976B true CN116180976B (zh) 2023-07-18

Family

ID=86452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49480.9A Active CN116180976B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8097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35585A1 (en) * 2004-04-19 2005-10-27 Green Guerry E Framing system for mounting flexible sheets
CN105696817B (zh) * 2016-02-18 2017-12-19 东南大学 一种多层冷成型钢整体预制装配房屋及其拼接方法
CN110130527B (zh) * 2019-05-31 2020-06-30 石家庄铁道大学 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1648492A (zh) * 2020-06-17 2020-09-11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内嵌装配式h型钢骨架藏式石砌墙体的建造方法
CN112211204A (zh) * 2020-10-22 2021-01-12 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柱板墙护坡结构的墙体模板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5054569U (zh) * 2021-05-13 2021-12-07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部分包覆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80976A (zh) 202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9227B (zh) 一种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及其制备和安装方法
CN108005410B (zh) 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0130527B (zh) 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8005265B (zh) 一种多层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及其制备和施工方法
CN107989228B (zh) 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及其制备和安装方法
CN111155681B (zh)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连接多层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及其制备和施工方法
CN207739437U (zh) 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CN111236529B (zh) 一种预制互扣式外挂保温墙板系统及安装方法
CN108005264B (zh) 一种钢框约束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及制备和安装方法
CN113482208B (zh) 预制混凝土楼板的干湿结合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CN112177203A (zh) 免拆双面叠合剪力墙板、叠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1549951A (zh) 一种压型钢拼装式组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13006346A (zh) 一种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CN111155680A (zh) 一种全螺栓连接多层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及其制备和施工方法
CN112211338A (zh) 混凝土墙与预制压型钢板组合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116378222A (zh) 一种预制模块化建筑抗震结构的施工方法及其抗震结构
CN103556758A (zh) 轻钢结构轻质混凝土现浇墙体及施工方法
CN116180976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及施工方法
CN116290483A (zh) 一种装配式钢框组合剪力墙结构
CN213926975U (zh) 混凝土墙与预制压型钢板组合板连接结构
CN211898896U (zh) 一种通用型钢混建筑系统
CN212405751U (zh) 一种柱预制件
CN216041969U (zh) 钢板替代竖向钢筋的墙体及全现浇免拆模结构体系
CN212836086U (zh) 一种基于h型钢的装配式复合墙
CN114293686A (zh) 压型钢骨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