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87510U - 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87510U
CN210087510U CN201920687629.6U CN201920687629U CN210087510U CN 210087510 U CN210087510 U CN 210087510U CN 201920687629 U CN201920687629 U CN 201920687629U CN 210087510 U CN210087510 U CN 210087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ipeline
pipe body
silencing
silenc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876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朋
万心东
张翰芳
王好金
顾鹏云
张攀峰
张彬
汤小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876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87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87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87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及车辆,该装置包括管路、第一消音腔及第二消音腔,所述第一消音腔及所述第二消音腔设置于所述管路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消音腔及所述第二消音腔内形成有腔室,所述管路的侧壁上形成有通孔,所述第一消音腔及所述第二消音腔内的所述腔室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管路内部连通。该消音装置能够降低车辆内部的多个频率的噪音。

Description

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NVH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对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之外,轿车室内的振动、噪声水平也作为衡量汽车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对汽车的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 and Harshness,NVH)性能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
申请人在对某款车型进行市场反馈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该款车型在加速过程中,车内存在类似电锯/牛叫(saw&moan)声,市场反馈整车噪音大,需要对该问题进行整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及车辆。该消音装置能够降低车辆内部的多个频率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包括管路、第一消音腔及第二消音腔,所述第一消音腔及所述第二消音腔设置于所述管路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消音腔及所述第二消音腔内形成有腔室,所述管路的侧壁上形成有通孔,所述第一消音腔及所述第二消音腔内的所述腔室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管路内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管路包括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所述第一消音腔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消音腔设置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管路上形成有用于与发动机节气门相连的第一连接口,与发动机废气阀相连的第二连接口以及与空气滤清器连接的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及所述第三连接口由所述第一管体及所述第二管体组合而成,所述第二连接口形成于所述第二管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消音腔包括第一消音腔壳体及第一盖板,在所述第一消音腔壳体内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消音腔分割为多个腔室,在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上,沿所述第一管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当所述第一消音腔固定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壁上时,所述第一消音腔内的每一所述腔室均至少通过一个所述第一管体上的通孔与所述管路内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消音腔内设置有四个腔室,所述第一管体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四个通孔,每一所述腔室均通过一个所述通孔与所述管路内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消音腔包括第二消音腔壳体及第二盖板,所述第二消音腔内设置有所述腔室,所述第二管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通孔,所述第二消音腔内的所述腔室通过所述第二管体的侧壁上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管路内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及所述第二盖板一体成型,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口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消音腔、所述第二消音腔及所述管路之间形成有五个谐振腔,五个所述谐振腔的消音频率分别为430Hz、475Hz、530Hz、830Hz及1100Hz。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消音腔及第二消音腔的设置,能够在第一消音腔、第二消音腔及管路之间形成五个谐振腔,五个谐振腔的消音频率分别为430Hz、475Hz、530Hz、830Hz、1100Hz,这能够降低车辆内部的多个频率的噪声,以使车内类似电锯/牛叫声的噪音消失。。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去掉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中第一管体及第一消音腔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第一消音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中第二管体及第二消音腔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及车辆。该消音装置能够降低汽车内部的多个频率的噪音。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设置于节气门和空气滤清器之间,以降低车内的噪音。
图1为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去掉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中第一管体及第一消音腔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中第一消音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中第二管体及第二消音腔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包括管路10、第一消音腔20及第二消音腔30,第一消音腔20及第二消音腔30设置于管路10的外侧壁上。
具体地,管路10包括第一管体11及第二管体12,在管路10上形成有第一连接口13、第二连接口14及第三连接口15,第一连接口13与发动机的节气门相连,第二连接口14与发动机的废气阀相连,第三连接口15与空气滤清器相连,第一连接口13及第三连接口15均由第一管体11及第二管体12组合而成,第二连接口14直接形成于第二管体12上。第一消音腔20设置于第一管体11的外侧壁上,第二消音腔30设置于第二管体12的外侧壁上。
第一消音腔20包括第一消音腔壳体21及第一盖板22,在第一消音腔壳体21内设置有多个隔板23,多个隔板23将第一消音腔壳体21及第一盖板22组成的空间分割为多个腔室40,在第一管体11的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16,当第一消音腔20固定于第一管体11的外侧壁上时,第一消音腔20内的每一腔室40均至少通过一个第一管体11上的通孔16与管路10内部相连通,以使每一腔室40均至少与一通孔16组成一个谐振腔。
更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消音腔20内的腔室40一共有四个,第一管体11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四个通孔16,每一腔室40均通过一个通孔16与管路10内部相连通。
第二消音腔30包括第二消音腔壳体31及第二盖板32,第二消音腔30内设置有一个腔室40,第二管体12的侧壁上同样设置有通孔16,当第二消音腔30固定于第二管体12上时,第二消音腔30内的腔室40通过第二管体12的侧壁上的通孔16与管路10内部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气密性能,第一盖板22及第二盖板32一体成型,也即通过一块盖板盖设于第一消音腔壳体21及第二消音腔壳体31上,以分别形成第一消音腔20及第二消音腔30。盖板设置于管路10的第一连接口13所在的一侧,在盖板上还形成有开口221,开口221的位置与第一连接口13相适应,以使第一连接口13与外界连通。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的第一消音腔20及第二消音腔30的设置,能够在第一消音腔20、第二消音腔30及管路10之间形成五个谐振腔,五个谐振腔的消音频率分别为430Hz、475Hz、530Hz、830Hz、1100Hz。以使车内类似电锯/牛叫声消失。
谐振腔是在汽车的进气管道上增加的一种与进气管道相通且密闭的空腔结构,其原理是:当声波的波长比密闭腔的几何尺寸大很多时,密闭空腔可以看做是一个集中参数系统(可以用常微分方程来描述的系统),密闭容器内的声波运动可以忽略不计。
当气流经过小孔时,小孔内的气体在声压的作用下往复运动,具有一定的声质量。当声波的频率和空腔的固有频率相近时,会产生共振。在共振频率附近,空气振动速度达到最大,此时消耗的声能量最多,噪声衰减最大,便形成具有减小某种特定频率的装置。
谐振腔(赫尔姆兹腔)由一个消音容器和一根短管组成,短管与主管连接,入射波在主管内运动,当到达消音容器时,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另一部分分成两个分路:一路进入消音容器内或者是推动消音容器内的空气运动,另一路继续在主管中传播,形成透射波。由于管道交界处声阻抗的变化,从而达到消音目的。
谐振腔的固有频率(即共振频率和消音频率)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059528730000051
从上式可以知道,影响谐振腔消音频率的参数有:腔室的体积V、连接管道的长度lc、通孔16的截面积Sc和管路10的截面积Sm。合理的设计消音容器的容积和管道的长度、截面面积,即合理的设计本实用新型中各腔体的容积和通孔16的长度与截面面积,就能正确制作符合要求的谐振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关于该车辆的其它技术特征,请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路、第一消音腔及第二消音腔,所述第一消音腔及所述第二消音腔设置于所述管路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消音腔及所述第二消音腔内形成有腔室,所述管路的侧壁上形成有通孔,所述第一消音腔及所述第二消音腔内的所述腔室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管路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包括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所述第一消音腔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消音腔设置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上形成有用于与发动机节气门相连的第一连接口,与发动机废气阀相连的第二连接口以及与空气滤清器连接的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及所述第三连接口由所述第一管体及所述第二管体组合而成,所述第二连接口形成于所述第二管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腔包括第一消音腔壳体及第一盖板,在所述第一消音腔壳体内设置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消音腔分割为多个腔室,在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上,沿所述第一管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当所述第一消音腔固定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壁上时,所述第一消音腔内的每一所述腔室均至少通过一个所述第一管体上的通孔与所述管路内部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腔内设置有四个腔室,所述第一管体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四个通孔,每一所述腔室均通过一个所述通孔与所述管路内部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音腔包括第二消音腔壳体及第二盖板,所述第二消音腔内设置有所述腔室,所述第二管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通孔,所述第二消音腔内的所述腔室通过所述第二管体的侧壁上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管路内部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及所述第二盖板一体成型,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口相适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腔、所述第二消音腔及所述管路之间形成有五个谐振腔,五个所述谐振腔的消音频率分别为430Hz、475Hz、530Hz、830Hz及1100Hz。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
CN201920687629.6U 2019-05-14 2019-05-14 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0087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7629.6U CN210087510U (zh) 2019-05-14 2019-05-14 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7629.6U CN210087510U (zh) 2019-05-14 2019-05-14 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87510U true CN210087510U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78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87629.6U Active CN210087510U (zh) 2019-05-14 2019-05-14 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875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20082149A (ko) 공명기
CN204163804U (zh) 汽车排气管消音器
CN201461034U (zh) 轻型汽车用排气消声器
CN203655385U (zh) 发动机排气系用消音器
CN106468197A (zh) 一种宽频降噪消声器
CN201377347Y (zh) 多腔迷路耗散式消声器
CN210087510U (zh) 降低车内噪音的消音装置及车辆
JPS6328201B2 (zh)
CN104594977A (zh) 微型货车内燃机用消音器
CN201818348U (zh) 液压挖掘机消音器
CN215595690U (zh) 一种消声器及发动机
CN215672609U (zh) 消音器、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3711144U (zh) 三元催化后处理消音装置
CN201865729U (zh) 分段多腔迷路耗散式消声器
CN210217866U (zh) 一种消声器及车辆
CN114151168A (zh) 消声器和工程车辆
CN207776932U (zh) 一种同轴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CN202117738U (zh) 柴油机消声器
CN216691215U (zh) 一种降低低频段噪声的汽车消声器
CN220227004U (zh) 一种消声器
CN219754634U (zh) 复合消声器及排气系统及车辆
CN217327462U (zh) 一种车辆的后消声器与消声系统
CN211287840U (zh) 一种复合消声器
CN106782485B (zh) 一种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CN215595761U (zh) 消音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